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探讨

    作者:吴莉

    目的::探讨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结论:对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马宜传;谢宗玉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定性、半定量、定量参数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均经临床及病理等确诊,男9例、女14例,年龄29~70岁;其中垂体微腺瘤9例(垂体微腺瘤组)、垂体大腺瘤14例(垂体大腺瘤组);选取8例常规颅脑检查垂体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男3例、女5例,年龄28~67岁.研究对象均行DCE-MRI,获得感兴趣区域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进行分型定性分析,并测量DCE-MRI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大上升斜率(MSI)和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垂体微腺瘤组TICⅠ、Ⅱ、Ⅲ型分别为0、7、2例,垂体大腺瘤组分别为10、3、1例,对照组分别为7、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46,P<0.01);对照组与垂体微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与垂体大腺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TTP[(48.52±15.83)s]小于垂体微腺瘤组[(80.79±19.32)s]和垂体大腺瘤组[(70.42±21.64)s],MSI(3.92% ±1.24%)及Ktrans[(1.08±0.22)min-1]、Kep[(1.34±0.40)min-1]值均大于垂体微腺瘤组[1.89% ±1.04%、(0.45±0.18)min-1、(0.86±0.22)min-1]和垂体大腺瘤组[2.79% ±1.06%、(0.69±0.28)min-1、(0.95±0.28)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垂体大腺瘤组MSI、Ktrans均大于垂体微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CE-MRI中TIC曲线可以鉴别垂体腺瘤,半定量参数TTP、MSI和定量参数Ktrans、Kep能够进一步诊断垂体微腺瘤;MSI、Ktrans能够鉴别垂体微腺瘤和大腺瘤.

  • 垂体腺瘤患者视野缺损一例解剖学病因分析

    作者:车鹏;赵悦

    患者女,42 岁,主诉"双眼视物模糊半年,进行性加重1个月",于2017年4 月6 日至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裸眼视力3. 0、右眼2. 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示左眼生理性盲点扩大(图1A),右眼鼻下视野缺损(图1B).头颅MRI 示鞍区占位,大小约 1. 4 cm ×0. 9 cm × 2. 0 cm,考虑垂体瘤(见图 2).

  • 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荣亮;胡玮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n=38例,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术)、B组(n=30例,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82.16±6.74)min比(103.68±5.97)min]及头痛[(4.55±1.07)d比(6.48±1.14)d]、视力障碍[(10.29±2.17)d vs(13.15±1.98)d]、多尿多饮[(5.58±3.16)d比(7.97±1.25)d]、内分泌紊乱[(8.46±2.57)d比(12.47±1.79)d]等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7.89%比40.00%)(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维度评分上升幅度高于B组(P<0.05).结论 在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术,有其微创优势,患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文广;陈中俊;左建东;管伟;郑金玉;罗书引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科室就诊的垂体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蝶窦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颅切除手术治疗,蝶窦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蝶窦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RL、GH、ACT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均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PRL、GH、ACT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蝶窦组和常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5/60)和21.7%(13/60),蝶窦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χ2=4.183,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垂体功能。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

    作者:张志魁;刘洁;杨守京;晏培松;李青;马福成;王映梅

    患者女性,19岁.以月经不规律2年、闭经6个月入院.查体:体毛稀少.内分泌功能检查示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泌乳素高,生长激素正常.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图1).临床诊断:垂体肿瘤.行手术切除.

  • 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堤;陶蔚;刘彤华;魏拴增

    目的研究垂体促甲状腺素(TSH)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利用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结合临床资料对7例垂体TSH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血浆FT3、FT4、T3、T4均增高,血浆TSH不被抑制.蝶鞍MRI检查均为垂体大腺瘤或巨大腺瘤(直径2~5 cm),光镜下显示5例为嫌色细胞性腺瘤,1例为弱嗜酸和嫌色细胞性腺瘤,1例为嗜酸细胞性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例TSH强阳性,1例合并泌乳素阳性,2例合并生长激素阳性,3例合并散在生长激素和泌乳素阳性,Ki-67标记7例阳性率为0~0.4%,p53标记7例均为阴性.结论 7例垂体TSH腺瘤虽然都为大腺瘤和巨大腺瘤,1例侵犯额叶底部和第三脑室,但它们的增殖指数均在正常范围,肿瘤的复发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不能彻底切除有关.

  • 垂体瘤合并视功能损害患者生存质量现状的调查

    作者:杨荔;王金茹;张素丽

    目的:调查有视功能损害的垂体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并进行分析,为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视功能损害的垂体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行视力、矫正视力、Octopus视野计检查。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50例有视功能损害的垂体瘤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114.54±30.11)分,其中症状与视功能得分为(46.70±14.50)分,身体机能得分为(24.00±5.41)分,社会得分为(23.28±5.76)分,精神心理得分为(20.54±6.92)分。视力轻度下降组、视力中度下降组和视力重度下降组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38.38±10.92),(125.68±12.52),(75.00±18.75)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4,P<0.01)。结论随着视力损害程度加重,垂体瘤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明显,护理人员应当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心理疏导等方面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APP客户端在垂体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任学芳;任琳;徐燕;张艳蓉;曹荧;蒋红

    目的 探讨APP客户端在提高垂体瘤手术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效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垂体瘤手术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采用APP客户端进行延续护理;2014年7月—2015年6月垂体瘤手术患者167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回访方式进行延续护理.出院后3个月采用垂体瘤延续护理评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垂体瘤延续护理评价表得分(45.47±10.98)分,对照组(70.24±15.48)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7,P<0.05).结论 APP客户端能有效提高术后垂体瘤患者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 垂体大腺瘤患者视觉皮层的fMRI观察

    作者:张权;张云亭;张敬;李威;宋修峰

    目的 采用fMRI方法评价垂体大腺瘤患者视觉中枢的激活形式,观察视野改变与初级视觉皮层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3例伴视交叉受压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及18名正常志愿者的左右眼分别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刺激内容为全视野黑白翻转棋盘格,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的白色"+",6个对照组块与5个刺激组块交替进行,每个组块20 s.采用1.5T MR扫描仪.数据后处理采用SPM2软件.采用两样本t检验的组间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左眼及右眼刺激下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的激活差异图.分析患者视野缺损类型与初级视觉皮层激活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在严格控制头动和机械噪声等影响因素后,终左、右眼刺激各入组12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初级视觉皮层激活范围及强度均明显缩小,左眼刺激时患者组以右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右眼刺激时患者组以左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6例患者表现为典型左颞侧视野缺损,左眼刺激时表现为左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而右侧激活明显下降或无激活.7例患者为典型右颞侧视野缺损,右眼刺激时表现为右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而左侧激活明显下降或无激活.结论 垂体大腺瘤患者初级视觉皮层的激活形式与视野缺损类型存在对应关系,颞侧视野缺损主要以对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fMRI是研究前视路病变对视觉中枢皮层影响的有效方法.

  • MRI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连城;余永强;钱银锋;王万勤;李修奎

    目的 探讨MRI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其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MR诊断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垂体腺瘤.结果 MRI诊断5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表现为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长;侵入蝶窦;累及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术中发现65例为侵袭性生长,MRI阳性预测值为86.5%.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多功能腺瘤和泌乳素腺瘤多见,分别占33.8%、24.6%.结论 MR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合并垂体腺瘤1例

    作者:王建花;孙鹏飞

    患者女,30岁,因月经失调伴闭经2年,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出现血糖升高半年入院.颅脑MRI:平扫示左侧小脑半球见一囊实性异常信号(图1A),邻近可见斑片状T2WI高信号,垂体上缘膨隆,信号欠均匀(图1B),垂体柄偏左,鞍底骨质略下陷;增强扫描左侧小脑半球病灶实性部分明显较均匀强化,囊性区未强化(图1C),鞍内及鞍上病变呈中度较均匀强化,边界清.

  • 垂体浆细胞肉芽肿1例

    作者:田诗云;孙博;苗延巍

    患者男,71岁.以“无明显诱因头晕半年,双眼视物模糊且进行性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神志清,病理反射阴性.MR检查:蝶鞍扩大,垂体窝内见T1WI、T2WI等信号肿块,垂体柄明显增粗,大径约1.51 cm×0.68 cm,矢状位病灶呈葫芦形,与正常腺垂体分界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明显强化,内可见小圆形相对弱强化区,随时间延迟,肿块持续强化,其内相对弱强化区范围缩小至消失(图2、3).MRI初步诊断为垂体腺瘤.行蝶窦入路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鞍底显著隆起于蝶窦内,切开硬脑膜见灰白色肿瘤组织,质韧,肿瘤上极与视丘下部粘连紧密.

  •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作者:陆武;周胜利;刘雨成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安;富熙湖;范国光;李晓非;吴振华

    垂体微腺瘤常规MRI检出的机率较低,对比增强MR成像可改进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对比,有利于微腺瘤的检测.但由于正常垂体组织与微腺瘤组织增强时的时间-强度曲线不同,因此选择动态扫描时间是提高垂体微腺瘤检出率的关键[1,2].本研究通过对53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进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的比较,探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意义.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黄文燕;何文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分析生长激素(GH)型垂体瘤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及扭转运动参数,评估GH型垂体瘤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GH型垂体瘤患者56例,其中GH轻度升高组(GH 8.95~14.80μg/L)41例,GH显著升高组(GH16.18~86.01μg/L)15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STI技术定量分析并比较各组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及扭转参数.结果 ①左心室心肌长轴应变:与对照组和GH轻度升高组比较,GH显著升高组左心室心肌各切面的纵向应变和整体纵向应变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左心室心肌扭转:GH轻度升高组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15.33±3.17)°明显高于对照组(12.54±2.85)°和GH显著升高组(10.12±2.03)°(P均<0.01),而GH显著升高组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1);GH轻度升高组和显著升高组患者的左心室解旋率[分别为(50.0±21.3)%和(45.0±17.7)%]和解旋速度峰值[分别为(-82.89±33.93)°/s和(-80.40±28.54)°/s]低于对照组[(63.0±23.4)%、(-91.22±34.16)°/s],解旋减半时间[分别为(35.27±3.86)ms和(37.55±4.54)ms]较对照组[(31.09±3.23)ms]明显延迟(P均<0.01).结论 STI技术能够评估GH型垂体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

  • 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万中

    垂体瘤是常见的脑部肿瘤之一,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侵袭性垂体瘤是介于良、恶之间的一种交界性肿瘤,其瘤体呈腺瘤结节样生长,且常侵犯周围结构.术前对垂体腺瘤质地、侵袭性的准确判断,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目前,在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中,MRI以其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而被广泛应用[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5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护理

    作者:刘宗琼;唐晓华;段丽萍;高占云

    总结了自1993年2月至1999年12月507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病例,426例(84.02%)于术后3个月至8年获得随访.其中除2例死于其他疾病、35例(8.2%)复发外,其余均治愈或病情得到控制.介绍了术前心理护理和各项准备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术后护理要点,主要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视力变化和有无脑脊液鼻漏、尿崩症、电解质紊乱,伴糖尿病者还须监测血糖.

  • 多激素平行测定法的建立及其在垂体腺瘤筛查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国军;吕虹;马瑞敏;杜亚梅;王谦;康熙雄

    目的建立激素抗体组合微阵列检测方法,为垂体腺瘤患者及无症状高风险人群提供血清学早期筛查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微阵列芯片制备条件进行摸索,选择出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芯片反应时的佳制备条件及检测体系后,将其合理组合固定在固相载体的表面而制备出低密度激素抗体蛋白微阵列,建立激素抗体组合微阵列芯片检测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精密度和交叉反应进行初步评价,比较其与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相关性。结果成功确定了激素抗体组合微阵列的制作条件,包括选择琼脂糖凝胶玻片作为点样载体,确定3种激素抗体包被浓度、点样缓冲液、固定时间等;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各种条件;得出了多种激素抗体组合微阵列检测方法从制作到反应结果分析的完整体系。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多种激素抗体组合微阵列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该方法学的建立不仅为临床激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以后将更多的相关检测项目纳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 蝶窦间隔CT容积漫游技术重建对经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的作用

    作者:郭正义;王增贤

    目的:通过蝶窦间隔的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了解蝶窦间隔形态的多样性以及与手术的相关性。方法242例经蝶窦切除鞍区肿瘤的患者,术前用Siemens 128层螺旋CT行蝶窦间隔的VRT重建。结果242例蝶窦间隔中,无间隔5例(2.1%);单间隔居中39例(16.1%);单间隔偏左78例(32.2%);单间隔偏右66例(27.3%);单间隔倾斜19例(7.9%);两间隔21例(8.7%);三间隔11例(4.5%);四间隔、多间隔、横隔各1例(各0.4%)。根据重建的蝶窦间隔,手术中98例(40.5%)能够定位鞍区肿瘤的位置。18例(7.4%)定位间隔与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从而避免了动脉的损伤。3例(1.2%)复杂间隔,指示间隔的切除范围及方向,尽快暴露鞍底。结论重建的蝶窦间隔能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及安全性。

723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