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手术治疗的进展

    作者:叶奕亨;陈凯;金可可;张一帆;陈雷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血运障碍而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的死亡,终导致股骨头塌陷,进而影响髋关节功能的难治性疾病.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治疗,防止骨塌陷,延迟或避免髋关节置换手术.该病早期有很多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至今仍无公认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现主流以髓芯减压术为基础,联合骨移植术、钽棒植入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另外也有数种截骨术通过改变负重部位以减轻压力,延缓股骨头坏死.其中钽棒由于优缺点众多,其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仍有争议,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 VEGF联合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研究

    作者:许鹏;史磊;周杰;周隆善;耿凤阳;张志逖;李学元;郭传军;肖以磊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右侧纹状体注射肝素和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制造脑出血大鼠模型,术后24 h向转基因组纹状体注射外源性VEGF转基因BMSCs,BMSCs移植组注射BMSCs,VEGF组注射VEGF,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1、3、7、14天对大鼠行mNSS评分,第14天处死大鼠后取脑固定、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P75NTR、TrkA在大鼠脑组织内的分布,确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肿周围P75NTR、Trk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在第7、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6.55±0.95和4.65±0.95),转基因组(3.94±0.73和2.24±0.70)较BMSCs组(4.75±0.97和3.05±0.88)及VEGF组(5.01±1.01和3.34±0.90)评分降低明显;对免疫组化显示血肿周围脑组织中P75NTR阳性表达明显降低,TrkA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高,Western Blotting显示转基因组、BMSCs组及VEGF组血肿周围P75NTR的表达(0.33±0.02、0.40±0.05、0.42±0.04)较对照组(0.45±0.04)减少,血肿周围TrkA的表达(0.32±0.02、0.23±0.02、0.28±0.04)较对照组(0.15±0.01)有明显上升,其中转基因组较BMSCs组及VEGF组更显著(P<0.05).结论 VE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能明显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恢复,增加血肿周围细胞TrkA的表达,减少P75NTR的表达,有拮抗周围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超声引导下经门静脉穿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

    作者:孙厚坦;陈朝旻;赵威武;云升皓;徐晓燕;刘景忠

    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我院2009年4月-2010年9月为22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完全性脊髓损伤35例的护理

    作者:刘敏

    目的 总结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5例,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40 ml,分离提取MSCs后经静脉滴注和鞘内注射两种途径联合移植,干细胞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MSCs治疗脊髓伤病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结论 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娴熟紧密的医护配合以及术后对患者严密的监护,保障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的顺利开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桂兰;孙欣;高飏

    2007-02-2009-02我科将亲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5例,其中重型再障3例,中位年龄22(14~51)岁.慢性再障8例,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38(12~51)岁.病例均为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经规范免疫抑制治疗1 a以上无效,无条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10例的护理

    作者:向晓丽;王莲;李江津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2010-04以来淮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治疗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做好预处理期的护理,治疗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结果 3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肤硬化度明显改善,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面部红斑减退,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减轻.2例儿童走路明显好转,肌力增强,1例床上能自行翻身.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成功的关键.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高血压大鼠动脉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孙晓楠;刘国树;石蕊;周欣;李玉明

    目的:通过对于ISH模型鼠及SHR大鼠接受MSC移植干预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脉压变化的研究,探讨MSCs在改善病变动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心室直接注射的方法进行干细胞移植,在体条件下对于实验动物的血压及脉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s移植对于实验动物收缩压的变化没有影响,并不改变血压变化的趋势,但能够降低ISH动物脉压水平(32.407±2.55),同时降低PWV(178.6526±18.5494),与同组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HR组接受细胞干预的亚组并没有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PP与PWV的变化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5.结论:MSC移植治疗能够改善损伤动脉的传导速度,降低动脉的僵硬程度,部分逆转血管重塑的过程,从而延缓高血压动脉损伤的进程,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吴泽彬;许香广;李涛

    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这些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濒死心肌细胞,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也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理想的疗法应是能使心肌重生来改善心脏的功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或较长期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新兴的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圣旭;步星耀;李志营;刘猛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缺血性疾病占脑血管病的80%,幸存者中约50%~70%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失语等严重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均未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发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MSCs以其多潜能性和靶细胞性,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就骨髓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老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与问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例的护理

    作者:毕研杰;王静

    目的 总结1例老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的护理.方法 针对患者为老年女性的特点,严密监测生命征,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结果 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较轻,移植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详尽的对症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是保证移植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钠溶液复合体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国仙;王万明;王国荣;林宗锦;李国山;林群贤;黄一平;翁振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 /2 和L3 /4 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 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 /4 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 /2 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 周、4 周、8 周、12 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 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 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MRI 检查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可以延缓实验椎间盘的水分丢失.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 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缺血性损伤胆道组织后表达血管内皮细胞表型

    作者:赵德芳;陈大志

    目的 采用Y染色体跟踪细胞的方法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局部移植于大鼠缺血性损伤胆管后,其通过转变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生成来改善胆道血供.方法 取2-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骨髓,直接贴壁法培养MSC.46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甲组)、非移植组(乙组).甲组进行MSC(1×106 cells/点,共8点)缺血性胆道损伤处移植,乙组用PBS溶液注射于大网膜上.21 d后取下病变胆道,以大鼠Y染色体DNA成套原位杂交染色系统结合免疫组化标记CD34 双标记方法示踪移植的 MSC、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微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缺血胆管注射MSC 21 d后,Y染色体D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CD34检测结果显示,在甲组的血管密集区可以看到少部分Y染色体标记阳性的细胞(细胞核呈棕色)表达CD34(免疫组化染色呈现蓝紫色)表型.且甲组MVD高于乙组[(63.3±17.6)个/HP vs.(53.2±13.8)个/HP,P<0.05],甲组VEGF强表达者显著多于乙组(P<0.05).结论 MSC移植后表达血管内皮细胞表型,通过分泌血管生成因子增加MVD改善胆道供血.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以磊;朱建新;李忠民;耿凤阳;郭传军;张志逖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移植组22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时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移植后1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移植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同期随访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结果 4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移植后1个月,移植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各项血液检查结果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且近期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导对猪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作用的比较

    作者:王连生;王伟;杨志健;马东超;徐顺霖;张郁青;周芳;陈波;曹克将;马文珠

    目的 研究经猪非梗死相关动脉分别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或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us5-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5-HGF)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苏中幼猪18只,分为3组:BM-MSCs组、Ad5-HGF组与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BM-MSCs组结扎后2周抽取骨髓分离培养BM-MSCs,并在结扎后4周经非梗死相关动脉注入梗死心脏(剂量5× 106/mL).Ad5-HGF组于结扎后4周经非梗死相关动脉注入Ad5-HGF 4×109 pfu.对照组则注入同样量的细胞培养液(IMDM).三组均在结扎后4周和7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并在7周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在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梗死周边区均可见新生血管,BM-MSCs组和Ad5-HGF组的新生血管密度(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02.4±8.6/mm2和105.3±7.7/mm2,功能血管密度分别为52.1±4.1/mm2和66.0±3.3/mm2)均高于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55.5±4.7/mm2,功能血管密度16.4±3.5/mm2),P均《0.01.(2)门控心肌显像:治疗后4周两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周BM-MSCs组和Ad5-HGF组LVEF值(45.0±2.7和43.9±4.3)明显优于对照组(30.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7周较4周时LVEF值明显好转(BM-MSCs组45.0±2.7比33.6±2.1,Ad5-HGF组43.9±4.3比32.2±1.8,P均《0.01),对照组前后LVEF值无明显变化;两治疗组LVEF值改善幅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非梗死相关动脉移植BM-MSCs或Ad5-HGF均能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和促进血管再生,但未显示出二者之间何者更具优势.

  • 过氧化氢预处理增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研究

    作者:张晓霞;王永伟;陈婷;李佳丹;陈光辉

    目的 探讨H2O2体外预处理增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皮下ADMSC,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干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浓度.选取32只8~10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DMSC组、H2O2预处理干细胞组(ADMSC-H2O2组),每组8只.移植术后第0、7、14、28天超声测量各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平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与AMI组比较,ADMSC组和ADMSC-H2O2组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与ADMSC组比较,ADMSC-H2O2组小鼠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结论 体外H2O2预处理ADMSC增强了HGF、IL-6的分泌,减轻了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治校;何茜;蔡超;詹中群;何朝荣;王崇全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apoE-/-小鼠骨髓MSC并进行鉴定.将30只apoE/-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组)、阳性对照组(Pos组)和MSC移植组(MSC组),每组10只,Pos组和MSC组分别从尾静脉注射DMEM和MSC.比较各组小鼠不同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炎性因子浓度.结果 与Neg组和Pos组比较,MSC组脾细胞中CD4CD25/CD4细胞数目显著增加,Foxp3CD25T细胞显著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反应下降;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显著升高,干扰素γ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g组与Po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能上调apoE/-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目并增强其功能,抑制动脉硬化炎性反应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 芪丹通脉片对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协同作用

    作者:王文;李军昌;张金洲;王文勇;李静;王宗仁

    目的 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培养扩增至第3代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芪丹通脉片组(8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分别灌服芪丹通脉片浸膏干粉溶液2g生药/kg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BrdU标记的异体MSCs以微量注射的方法移植入缺血心肌内.4周后,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移植后细胞表面血管生成素受体2(Tie2)的表达,并以CD31阳性细胞计算和比较两组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芪丹通脉片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左心室均发现BrdU阳性细胞(即植入细胞),而芪丹通脉片组BrdU阳性细胞中Tie2阳性信号表达程度均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芪丹通脉片组MVD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 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MSCs在缺血心肌中转化为内皮细胞,增加毛细血管密度的作用.

  • 高压氧对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大鼠炎性因子的作用

    作者:张红;罗学胜;蒋功达;陈晓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移植干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局部的炎性状况。方法选择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心肌梗死组15只,干细胞移植组15只,高压氧组15只,高压氧+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15只。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1天进行高压氧治疗30d。心肌梗死后第7天进行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别于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后1、7、14、28d采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采用EdU染色法,标记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及增殖率。结果除外联合组14d时IL-6,联合组3、14、28d时TNF-a、IL-6和IL-1β较心肌梗死组、高压氧组、干细胞移植组明显降低(P<0.05);与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联合组干细胞移植后7、21d心肌组织局部干细胞数量及增殖率明显增高(80.6%vs55.0%,79.1%vs34.3%,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显著降低梗死心肌组织中的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移植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提高移植干细胞在受损心肌局部的生存及增殖率。

  • 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章敬水;吴继雄;杨宇辉;卢转娣

    目的 研究单次与多次经静脉移植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单次移植MSCs)、B组(多次移植MSCs)、C组(单次移植MSCs对照)和D组(多次移植MSCs对照),每组15只.A组在心肌梗死后第1天、B组在心肌梗死后第1、4、7、10、13天经尾静脉移植MSCs 5×106个,C组和D组注射等量培养液.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测定左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心肌梗死后4周A组和B组大鼠梗死心肌中均可以观察到4',6二眯基-2-苯吲哚标记阳性细胞存在.与C组和D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左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毛细血管密度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 经静脉单次与多次移植M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均有效,但多次移植效果更好.

  • 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对兔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

    作者:王双双;杨升华;孔根现;薛峰;何薇;蒋知新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MSC组,VP组,稳定斑块(SP)组,每组10只.分别于细胞移植后3 d、1周、2周采集兔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10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侧颈总动脉分别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变,并测量纤维帽/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结果 SP组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结构完整,纤维帽较厚,斑块内炎性细胞较少,未见斑块破裂.VP组斑块中心可见大量脂核,表面覆盖较薄纤维帽,肩部可见残存泡沫细胞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斑块可见破裂和(或)血栓形成.MSC组形态介于之间.MSC组和SP组纤维帽/脂核比值明显高于VP组(P<0.01).与VP组比较,MSC组各时间点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SP组比较,MSC组和VP组各时间点hs-CRP、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MSC可降低斑块不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抑炎因子及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20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