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4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

    作者:马丽琼;樊心友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54例MDS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结果:54例MDS中,3例难治性贫血(RA),1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7例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统发育异常(RCMD),3例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和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CMDRS),2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19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病态造血是诊断MDS的必备条件,形态学仍是诊断MDS的重要也是基本的手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高血压大鼠动脉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孙晓楠;刘国树;石蕊;周欣;李玉明

    目的:通过对于ISH模型鼠及SHR大鼠接受MSC移植干预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脉压变化的研究,探讨MSCs在改善病变动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心室直接注射的方法进行干细胞移植,在体条件下对于实验动物的血压及脉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s移植对于实验动物收缩压的变化没有影响,并不改变血压变化的趋势,但能够降低ISH动物脉压水平(32.407±2.55),同时降低PWV(178.6526±18.5494),与同组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HR组接受细胞干预的亚组并没有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PP与PWV的变化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5.结论:MSC移植治疗能够改善损伤动脉的传导速度,降低动脉的僵硬程度,部分逆转血管重塑的过程,从而延缓高血压动脉损伤的进程,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 高职检验专业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孙莉;杨进波;曹琳;陈万新

    骨髓细胞形态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血液学检验>中的重难点,尤其在血液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院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善教学条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高职学生对骨髓细胞形态的掌握取得相当满意的效果.

  • 转染HSV-tk骨髓基质干细胞旁观者效应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春晖;焦保华

    目的:研究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旁观者效应的机制.方法:培养BMSCs,扩增Ad-CMY-tk后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tk);应用Transwell培养板使BMSCs/tk与C6细胞不相互接触,观察旁观者效应;观察0.22μm滤膜过滤后的条件培养液对C6细胞的作用.建立大鼠脑荷瘤模型,移植BMSCs/tk后,测定其血清中IFN-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荷瘤大鼠肿瘤内部淋巴细胞浸润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在混合培养实验中,BMSCs/HSV-tk诱导BMSCs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C6的凋亡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214,P=0.032.应用Transwell培养板培养后,BMSCs/HSV-tk诱导BMSCs凋亡率明显降低.BMSCs/HSV-tk/G-CV培养上清液可明显诱导C6细胞凋亡,但将其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诱导凋亡的作用消失.脑荷瘤大鼠移植BMSCs/HSV-tk后血清IFN-γ浓度明显增高,肿瘤组织内CD4+细胞数、CD8+细胞数明显增加,微血管密度降低.结论:BMSCs/HSV-tk通过诱导BMSCs细胞凋亡后释放的凋亡小体介导旁观者效应,并发挥免疫学调节机制,对C6细胞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 地黄多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效应

    作者:蔡光先;林琳;刘柏炎;喻正科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湖南省中医学院内科实验室进行,取1月龄SD大鼠1只,取股骨和胫骨,利用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地黄多糖组用地黄多糖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β-巯基乙醇组β-巯基乙醇诱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神经丝蛋白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地黄多糖组经地黄多糖诱导培养24 h后细胞显示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神经丝蛋白阳性为(82.3±6.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为(10.5±2.1)%.β-巯基乙醇组的细胞神经丝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少,分别为(22.3±4.7)%,(42.3±5.3)%.对照组神经丝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其机制需探讨.

  • 不同冻存时间与温度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作者: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陈勇

    目的:以二甲基亚砜作为保护剂,采用慢冻快融法观察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冻存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复苏后存活率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6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①选取清洁级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进行增殖.②取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消化后离心重悬,用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6×109L-1.将质量浓度为250g/L的二甲基亚砜缓慢滴入同体积含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上述培养液中,混匀,二甲基亚砜的终浓度为125 g/L,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终密度为3×109L-1,1 mL/安瓿冻存.③4℃冻存直接将安瓿置4℃冰箱中;-20℃及-60℃冻存,则将安瓿置于有脱脂棉的聚丙烯泡沫盒中,壁厚1.5 cm,扎紧密封,各置-20℃及-60℃冰箱过夜,取出后分别直接放于-20℃及-60℃冰箱保存;-196℃液氮冻存,则将置有安瓿的泡沫盒于-60℃冰箱过夜后,取出冻存安瓿直接放于液氮中保存.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于4℃、-20℃、-60℃、-196℃条件下进行3 d,10 d,1,3,8个月以及1年的冻存.④经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冻存后,给予复苏.复苏时将冻存安瓿从液氮或冰箱中取出,立即置37℃水浴并轻轻摇动,约1 min迅速解冻.含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存液经5倍于冻存液量的完全培养液稀释后,离心重悬,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率测定.复苏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以1×104/cm2用完全培养液再培养,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活性情况.结果:实验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情况:培养3 d时,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较少,散在分布,呈短梭形形态.培养1周时细胞形成大量的小集落,细胞变长.此后集落细胞迅速增多,逐渐汇合成片,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呈旋涡状排列,2周时细胞长成单层.②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情况:刚传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呈圆形,数小时后迅速贴壁,重新成为梭形.之后细胞呈长梭形均匀分布生长,形态比原代培养更均一,细胞生长旺盛、增殖迅速.连续传代22代无明显变化.但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出现多样性,逐渐呈老化现象.③不同温度不同冻存时间下复苏后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率的比较: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液氮保存1年,存活率为79%;-60℃保存1,3,8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67%,38%和0%;不宜于4℃及-20℃保存.④复苏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再培养情况:复苏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与冻存前无明显差异,呈长梭形生长,增殖旺盛.结论:分离纯化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强,短期保存可用-60℃冻存,长期需液氮保存,为择期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实验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成年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作者:梅晰凡;王伟;刘品端;刘畅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和条件,为神经细胞的再生和脊髓内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鼠龄1个月SD大鼠1只,拉颈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除去骨周围的肌肉组织,剪开骨两端,显露骨髓腔,以IMDM培养液从一端冲洗骨髓腔,将骨髓冲到平皿中,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传至第5代的骨髓基质细胞用于实验.诱导前24 h先用含1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的DMFM培养液培养,以促进细胞分裂,然后用神经生长因子作诱导剂,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丝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等特异性标志物情况. 结果:①原代和传代培养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情况:原代培养2~4 d细胞处于静止状态.第五六天可见有贴壁细胞开始伸展为椭圆型、短梭型、长梭型等,这些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4天骨髓基质细胞基本铺满瓶底,此时即可传代.传代后2~4 d第1代细胞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第5天开始缓慢增殖,约在第8天长满瓶底,传代周期为六七天.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2 h后,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胞体变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12 h后,部分细胞分化,胞体向胞核收缩呈锥形,类似神经细胞,细胞突起之间呈渐进性变化,但无明显增殖现象.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后的鉴定和转化率的测定:神经样细胞的胞体与突起,神经元烯醇化酶(γ-γ)和神经丝蛋白染色呈强阳性,而未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为阴性.定量计数分析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γ-γ)为(69.6±3.8)%,表达神经丝蛋白为(71.3±3.3)%.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能将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预诱导24 h后撤离二者可增加细胞转化率,促进诱导后的细胞成熟,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一种高效种子细胞生产方法.

  • 关节腔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中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

    作者:陈金武;秦瑞峰;李建虎;刘洪臣

    目的:探讨正常关节腔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的诱导作用,分析正常关节腔能否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完成.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由法国地中海大学研制并提供,平均孔径为100~300μm,孔隙率为52%.选取中国美利奴绵羊12只,均从髂骨抽取骨髓10 mL,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然后以1011L-1细胞密度接种2 mm×2 mm×2 mm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体外培养24 h后移植到自体绵羊膝关节腔.分别在复合体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6只/次,常规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苏木精-亮绿-番红花-"O"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阳性染色分布和强度.结果:实验选取中国美利奴绵羊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大体观察结果:复合体移植后4周从关节腔中取出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为白色,质地较硬;8周时取出,复合体为白色半透明,质地比较有弹性,形似软骨.②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软骨基质特染观察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发现,植入关节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有明显阳性染色,表明有糖蛋白基质形成.番红-亮绿染色发现,关节腔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有砖红色异染,在小孔内壁有明显软骨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复合体移植后4周标本有Ⅱ型胶原阳性表达,8周时表达增强,但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没有发现阳性反应.结论:正常关节腔环境能够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中的干细胞发生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表现出软骨基质特染强阳性.

  • 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

    作者:龚觉晓;苏恩本;杜青;陈子庆;崔毓桂;马文珠

    目的:研究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通过贴壁法进行MSCs培养,经过多次传代后获得较纯的MSCs.用5-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通过RT-PCR鉴定心肌特异基因心房利尿肽和脑钠肽表达.实验分Ⅰ组为在玻片上的5-氮胞苷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Ⅱ组为5-氮胞苷干预的MSCs;Ⅲ组为玻片上未用5-氮胞苷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Ⅳ组为未用5-氮胞苷干预的MSCs.显微镜下观察4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别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I,cTnI)表达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RT-PCR显示诱导6周后有心房利钠肽,脑钠肽的表达.Ⅱ组MSCs诱导后10 d可见细胞由原来扁平多角形变成长梭状,15 d后部分细胞胞体明显增粗,可见到有些细胞间有融合样情况发生,20 d左右类似肌管样细胞出现;而Ⅰ组在17d左右可以看到类似肌管样细胞;Ⅲ,Ⅳ组未见上述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表明Ⅲ,Ⅳ组未见阳性细胞出现;Ⅰ,Ⅱ组可见阳性结果,且Ⅰ组阳性结果出现的比Ⅱ组更早.结论:MSCs在体外的化学诱导物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其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作者:李思源;李军;姜玉峰;曹旭东;慕晓玲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方法: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的作用下,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分化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增强,矿化结节逐渐出现.结论:建立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研究其体外培养生物特性的方法,为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组织损伤奠定基础.

  • HBME-1、 CD56、 CK19、 Gal-3及34βE12在PTC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作者:徐元成;余丽;郑娟

    目的 探讨Hector Battifora mesthelial cell-1(HBME-1)、CD56、galeetin-3(Gal-3)、cytokeratin19(CK19)及34βE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75例PTC、85例甲状腺良性乳头状病变及35例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TTs-UMP)患者的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ME-1、CD56、Gal-3、CK19及34βE12的表达.结果 5种蛋白中,34βE12的敏感度高,为88.0%(66/75),CD56敏感度次之,为81.3% (61/75).CK19、Gal-3的敏感度低,为46.7% (35/75),其特异性高,均为100.0% (85/85).联合检测中,CD56和(或)34βE12的敏感度高,为96.0% (72/75),34βE12和(或)CK19/Gal-3的特异性高,为98.8%(84/85).TTs-UMP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类似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论 PTC的诊断中,结合形态学特点及HBME-1、CD56、Gal-3、CK19及34βE12的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率.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抗炎作用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健;赵正言

    间充质干细胞(MSC)为干细胞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存在于体内多处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优势,可通过直接接触、分泌可溶性因子作用于体内免疫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还可趋向定位于炎症部位发挥抗炎作用.因此,MSC在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应用MSC治疗急性肾损伤、免疫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等肾脏疾病已有大量研究.本文着重综述MSC在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Molday IONTM EverGreen标记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及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杨荣;尧林鹏;张思影;陈峰

    目的:探讨用双模态对比剂Molday IONTMEverGreen(MIEG)标记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及其行磁共振扫描的可行性.方法:以铁的终浓度为10、20、50 μg/mL的MIEG对大鼠骨髓来源EPC进行磁性和荧光双标记,普鲁士蓝染色及荧光镜下观察细胞标记情况,比较不同浓度MIEG标记EPC后的标记阳性率;台盼蓝染色检测20 μg/mL MIEG标记EPC后1 d及1、2、6周时细胞的活性,并应用3.0T 磁共振扫描仪对不同浓度标记的细胞行 T1、T2序列扫描.结果:MIEG标记EPC后细胞标记率高达98%以上,标记6周后绿色荧光强度有一定程度降低,但荧光标记率仍达90%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铁颗粒位于细胞质内.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20 μg/mL MIEG 标记EPC 对其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均P>0.05).体外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MIEG标记的EPC T1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T2信号强度随MIEG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20 μg/mL MIEG标记EPC为适宜的标记浓度,不仅能够高效标记EPC,而且不会影响EPC的细胞活性.磁共振成像体外扫描T2序列可敏感地发现不同浓度MIEG标记EPC后信号强度变化.

  • 兔脂肪干细胞的体外成脂成骨诱导及BrdU标记情况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娟;汪春兰;赵宇;程文丹;胡勇

    目的 探索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生物学特性,并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 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取兔颈后脂肪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分离培养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定向成脂、成骨细胞诱导及组织化学鉴定.采用BrdU法标记干细胞, 免疫组化法鉴定其体外标记情况.结果 兔脂肪组织中可以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后表现出成脂,成骨细胞的特性.BrdU可标记干细胞的核,体外标记率达95%.结论 兔脂肪干细胞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的潜能.BrdU对脂肪干细胞的标记效果满意,操作简单易行.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作者:施雪英;陈先文;任于果;徐仿成;胡慧敏

    目的探讨2-ME与BH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股骨中分离MSCs,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以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加入2-ME、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作为细胞分裂标记检测MSCs增殖特性.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 并被BrdU标记,nestin、NSE、MAP-2、AchE、GABA表达阳性,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 2-ME和BH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作者:卓文利;付云烽;徐廷昭;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BMSCs,观察其形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骨诱导试剂盒检测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显微镜下rBMSCs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漩涡状生长.生长曲线分析rBMSCs贴壁2 d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为3~7 d,d8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rBMSCs表面标志显示第3代rBMSCs纯度可达97%以上,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向成骨诱导rBMSCs 10 d后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纯化rBMSCs的培养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rB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适用于对BMSCs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作者:晋金兰;庄汉屏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析其生物学特性;5-氮胞苷(5-Azacytidine, 5-aza)定向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 采用体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含有5-aza(10 μmol/L)目的培养液培养第二代MSCs 24 h,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4周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onnexin 43和TroponinⅠ目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目的细胞形态主要为纺锤形和长梭形,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表达为阳性,CD34、CD45表达为阴性;经5-aza诱导后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蛋白Connexin 43和TroponinⅠ.结论 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目的多能干细胞,体外经5-aza诱导可以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MSCs为心血管疾病目的治疗提供了种子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浩粤;邱汉婴

    心肌受损后,心肌细胞一般无法再生,可导致起搏、传导、或心肌舒缩功能受损.目前,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利用干细胞移植对受损心肌进行再生性治疗成为有潜力治疗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获取相对容易,不涉及道德伦理学及法律问题,在体外培养容易大量扩增而仍然保留"干细胞"特性,而成为修复损伤心肌的佳种子细胞.本文将就目前MSCs对心肌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牵张应力对小儿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作者:王子民;邵景范;黎润光;魏明发;杨小进;陈超;王小林;柴成伟

    目的 观察牵张应力对小儿体外骨髓间充质于细胞(HMSCs)内钙离子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小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体外装置对第3~6代细胞加载牵张应力,在细胞受力前加入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20μmol/L)预处理30min,用fluo-4/AM荧光标记,检测不同时间刺激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值.结果 应力干预MSCs后,受力1min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即升高,荧光强度是对照组的164.63%,干预3min组、5min组升高更明显,干预10min组钙离子升高幅度有下降趋势;应力干预前加入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进行预处理,各组细胞内钙离子升高程度减轻.结论 MSCs受牵张应力刺激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发生明显变化,维拉帕米起部分阻断作用.

  • 不同浓度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胰岛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远远;李敏才;汪莲;李相如;仝佳音;蔡凯;江新平;佘同辉;余良主

    目的 观察血清不同浓度对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分化的影响,检测胰腺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通过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性盒因子-1(PDX-1)和insulin的mRNA的表达变化,及免疫荧光检测PDX-1和insul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血清培养基和细胞因子能诱导MSC增殖分化,与对照组比较,PDX-1 mRNA在20%、25% FBS组中增高分别为2.71和2.58倍(P<0.05);insulin mRNA在20%和25% FBS组中增高分别为1.83和1.77倍(P<0.05);免疫荧光显示在MSC共表达PDX-1和insulin蛋白增强.结论 高浓度血清能促进大鼠MSC表达胰腺相关基因,提示MSC需要不同微环境条件的刺激向胰腺细胞分化,为采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提供资料.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