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荧光引导脑胶质瘤切除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大伟;顾卫红;葛鹏飞;綦斌;罗毅男;师朋强;边心超;宋操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各3例,术中肿瘤切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符,术后1周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语言肢体运动障碍一过性加重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 该方法应用简便、安全、经济,对高级别胶质瘤术中可直观、实时判断肿瘤的边界,大大提高了肿瘤切除率.

  •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道奎;曲秉坤;王寿先;王增武;王喆;曹培成;宋仁兴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改善预后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研究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42例外伤患者,早期行DSA检查,诊断明确的给予及时治疗.结果 病情平稳后立即行DSA检查,检查在入院后1-7d,共发现8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8个动脉瘤,6例位于大脑前动脉分支,2例位于颈内动脉段.3例在破裂之前、5例在二次破裂之前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治疗,5例行介入治疗.随访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例行DSA复查未见复发,2例因经济原因未行复查.术后肢体偏瘫加重1例,3个月时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早期行DSA检查,手术或介入治疗是治疗创伤性动脉瘤有效方法.

  •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与脑萎缩的诊治体会(附31例报告)

    作者:王宏昭;焦峻峰;赵彦标;魏健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因颅脑损伤时,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膜下腔不能回流,导致张力性液体积留,并引起颅内压增高.外伤后脑萎缩是脑外伤后较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多见于外伤导致脑内出血、脑白质的挫裂伤或脑轴索弥漫性损伤、脑肿胀消退后及脑缺血缺氧等情况[1].

  • 眶额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手术切除并一期钛网修补缺损六例报告

    作者:侯晓峰;张春阳;赵文忠;赵立军;石瑞成

    颅骨是嗜酸性肉芽肿的好发部位,常呈缓慢起病,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多为年龄较小的患者[1],其中发生在额骨的病变居首位,而且该部位病变常常不同程度累及眉弓、眶上壁、眶内侧壁、额窦后壁及鼻根部,对患者的美观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同时针对病灶切除后的颅骨缺损进行个性化修补,是决定术后美观度的关键.

  • 淀粉样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作者:孟庆虎;赵珊珊;曲春城;魏胜程;于锐;赵旭;王益华;丁璇;王志刚

    目的 分析淀粉样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5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总结,对病理标本进行刚果红特殊染色和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55例中6例首诊为可疑性淀粉样变脑出血,1例通过病理染色予以排除;2例术前诊断为可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病理染色确诊为淀粉样变脑出血.结论 淀粉样变脑出血术前可以根据临床特点做出初步诊断;但是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诊断上还有一定的困难,病理分析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对于此病的临床诊断方法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 神经外科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初探

    作者:汪岩;贾玉龙;李娜;宋茂民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探讨可能的相关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同期非血栓的神经外科患儿,统计比较其原发疾病以及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 1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儿,均有下肢深静脉置管的操作,主要的原发病为颅咽管瘤,手术时间较非血栓患儿明显延长(P<0.001).结论 神经外科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深静脉置管及其放置时间相关,同时又与神经外科疾病种类相关.

  • 视交叉视束海绵状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显峰;张岩;于洪泉;许海洋;徐松柏;赵刚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然而,单纯累及脑神经的海绵状血管瘤却非常罕见,发生率不到海绵状血管瘤总发病率的1%;其中文献报道预示视神经似乎更易受到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响[1].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五例报告)

    作者:王守森;赵琳;陈宏颉;郑兆聪;高进喜;王如密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hemangiomas,CSCHs)是一类罕见的脑外血管瘤,在所有海绵窦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2% [1-2].CSCHs起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脑膜瘤[2-6]或无功能垂体腺瘤[1],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术后容易遗留脑神经麻痹[2,7 -8],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1,3,7,9].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的5例,分析经验和教训如下.

  • 小脑静脉畸形合并海绵状血管瘤术中急性脑肿胀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程远;张显峰;于洪泉;佟倩;赵刚

    患者女,42岁.因间断性头痛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查体: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术前头部MRI:T2可见左侧小脑半球内类圆形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大小约1.7 cm ×2.0 cm×1.9 cm,其内呈“爆米花样”改变,病变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含铁血黄素带及数条紊乱血管影和一条粗大引流静脉(图1a).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影像学分型及对夹闭动脉瘤的指导价值

    作者:丰育功;李环廷;唐万忠;栗世方;刘伟;王伟民

    目的 术前根据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s)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型并探讨其对术中夹闭的指导价值.方法 134例共发现168个动脉瘤,其中MCAAs 143个,术前按瘤顶指向分为4型:指向颞侧58个;额侧29个;侧裂后上方52个;侧裂后下方4个.除2例微动脉瘤肌肉包裹外,141个成功夹闭.结果 根据GOS评分,治愈(5分)111例占82.8%;自理(4分)14例占10.5%;重残或植物生存(3~2分)4例占3.0%;死亡(1分)5例占3.7%.结论 术前影像学分型,术中采用个体化手术技巧分离和夹闭动脉瘤,可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 半球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

    作者:黄清玲;刘宏毅;刘文;王娟

    患者 男42岁.听力障碍伴行走不稳十余天入院.查体:听力下降,步态不稳,右侧巴氏征(+).诱发电位显示双侧听神经、双侧脑干听觉传导、双侧视觉传导通路功能障碍.B超示右肾多发结石.MRI示左侧枕叶团块状等长T1等长T2信号,病灶伴明显囊性变,周边环形短T2信号,水肿及占位效应不明显,周边呈低信号.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二例

    作者:王玉峰;柴亨利;李泽明;高海平;石斌

    例1 男,42岁.因“间断头痛头晕伴反应迟钝4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反应迟钝,左侧提睾反射较右侧弱,双巴氏征阴性.MRI示:右颞后岩上大小约6.9 cm ×5.8 cm×5.1 cm肿物,T1WI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见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光整,与右颞骨岩尖基底部及小脑幕连接区脑膜关系密切(图1a).

  •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刘宁;闫长祥;于春江

    患者 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抽搐,以上肢显著,站立不稳,伴头痛头晕,持续约2 min,无呕吐、无双眼上翻、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外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左顶混杂密度影,诊断为“颅内自发出血”,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止血、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等治疗,1个月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仍有右侧肢体抽搐,每次持续约1 -2 min,复查CT示水肿较前加重.遂转我院并行MRI检查发现左顶病灶.

  • 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王翔;毛庆;游潮

    岛叶位于脑深面,毗邻重要的血管及内囊丘脑等重要的神经结构,在优势半球恰好位于语言区的深面,因此与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相关联.同时岛叶与边缘系统关系密切,调节人体内脏感觉运动及高级认知功能.岛叶胶质瘤的患病率并不低,在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岛叶胶质瘤占脑低级别胶质瘤中的25%,占高级别胶质瘤中的10%[1].如何进行岛叶胶质瘤大程度地手术切除,大限度地保护岛叶所涉及的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

  • β-catenin/Tcf-4转录调控AKT2基因表达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作者:邹健;张安玲;王坤;黄凯;史振东;韩磊;浦佩玉;康春生

    目的 探究胶质瘤中β- catenin/Tcf -4转录调控AKT2基因以促进其恶性表型转化的机制.方法 CHIP - PCR及荧光素酶实验确立AKT2启动子区的Tcf -4结合位点及活性.阿司匹林( ASA)阻断β- catenin/Tcf -4转录复合物活性及恢复AKT2基因的表达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检测凋亡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结果 CHIP - PCR表明,AKT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两个Tcf -4结合位点- 349/- 343 bp(位点1)和- 3491/- 3497 bp(位点2).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位点2的活性比位点1的强.抑制β - catenin/Tcf -4转录活性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侵袭能力下降;恢复AKT2的表达后,细胞S期比例增加,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β- catenin/Tcf -4可以直接转录调控AKT2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丝线标识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华;宋常伟;任大伟;王斌;程鹏飞;柴家伟;张勇;牟敦勇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丝线标记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20例,普通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3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17 ~ 57岁,平均35岁.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体会

    作者:吕新兵;王刚;尹连虎;张洪兵;王长江;吕建华;田力学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80例.常规开颅手术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7~79岁,血肿量30~147 ml;显微镜辅助小骨窗手术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0~84岁,血肿量30~100 ml;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手术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3 ~76岁,血肿量34~110ml.

  • 颅脑术后或创伤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震军;张春阳;苏里;杨建华;侯海东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5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0例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术后感染38例,其中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15例,颅内占位术后感染10例,非外伤性脑出血术后感染8例,颅脑创伤术后感染5例;创伤后感染12例,均为创伤后颅底骨折伴鼻漏和(或)耳漏.

  • 额颞顶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

    作者:李涛;张忠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额颞顶联合入路(简称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9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其中男6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5(2~75)岁.术前经GCS评分为3~8分,行CT检查显示有颅内血肿、脑水肿、中线移位或环池变窄、消失等脑疝征象,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肌张力增高.

  • 颅底外科多学科合作的价值与思考

    作者:张力伟

    颅底外科多学科合作在我国虽然时间尚短但是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热点[1].近年来围绕着颅底外科多学科合作已有一些文章相继发表[2-3],针对颅底外科多学科合作进行了深入地阐述,预示着颅底外科多学科将不断扩大与发展.

  • VPL/VPM联合PAG/PVG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思泉;Antonio De Salles

    目的 探讨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 VPL/VPM)脑深部电刺激(DBS)联合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室旁下丘脑核团(PAG/PVG) DBS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24例神经性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早期2例只使用PVG作为靶点外,其他患者均采用VPL/VPM联合PAG/PVG DBS进行治疗,并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级别,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成功接受VPL和PVG联合靶点治疗(其中5例为双侧),2例只接受单侧PVG- DBS.其中17例恢复良好(有效率70.8%),7例术后将DBS去除(1例颅内感染,6例疗效较差).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04±0.86)分,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13±1.44)分,P<0.05.有效患者中VPL靶点的疗效均满意,PVG靶点的有效例数为12例.7例PVG靶点产生明显不良反应,VPL靶点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用PVG/VPL联合治疗慢性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PVG的疗效不甚满意及不良反应较多,VPL也许更适合作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靶点.

  • 神经内镜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辉;胡志强;朱广通;关峰;戴缤;肖智勇;毛贝贝;康庄

    目的 探讨单纯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45例采取单纯内镜手术,5例采用内镜辅助显微手术.结果 随访期间内镜49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减轻,无小脑梗死及水肿病例,无颅内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内镜手术有2例止血困难而在显微镜下完成止血过程.结论 神经内镜可以抵近观察,能够避免责任血管的遗漏,疗效确切.还具有对小脑牵拉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单纯神经内镜手术能够完成显微血管减压术,该技术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的比较

    作者:许尚臣;邢毅;栾立明;董勇;庞琦

    目的 比较常用的四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MTLE/HS)中的优缺点.方法 106例顽固性MTLE/HS患者中23例行经皮层脑室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23例行经侧裂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30例行前内侧颞叶切除术;30例行经颞下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随访6个月-9年.采用Engel分级量表评价癫痫治疗效果,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四种术式在对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手术死亡,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经严格筛选的MTLE/HS,四种手术方式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相当,可根据个人手术经验加以选择.

  • 在MRI、VEEG、DLM定位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作者:李连;刘寿堂;韦红恩;唐玺和;朱达;赵黎明;吴刚;刘储敏

    目的 探讨在MRI、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无创头皮偶极子(DLM)定位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MRI、VEEG、DLM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在术前对致痫灶进行定位,部分患者参考磁共振波谱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果,术中以皮层及深部电极验证,分别或同时进行病灶、前颞叶切除、皮层低功率热灼术.结果 24例术后随访1-5年,失访1例.按Engel分级,Ⅰ级22例,Ⅱ级2例,无Ⅲ级及以下病例.结论 MRI、VEEG、DLM定位下,部分病例参考磁共振波谱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果,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 脊髓后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撕脱后疼痛

    作者:胡永生;李勇杰;陶蔚;张晓华;董生;杜薇

    目的 研究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撕脱后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58例,男53例,女5例,年龄30~71岁.左侧35例,右侧23例,疼痛病程6个月- 50年.术前经镇痛药物及多种止痛手术治疗均无效.结果 患者均在全麻下行DREZ切开术治疗,术后6个月、12个月和超过24个月的止痛疗效良好和优秀的比例分别为87.9%、84.5%和8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DREZ切开术能够有效消除臂丛神经根撕脱后疼痛,疗效确切,效果持久,安全性较高.

  •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此疗法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至今已十余年,DBS疗法明显地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DBS疗法的适应证和流程,以及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 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及要求

    作者:万虹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临床医生也越来越重视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自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已发表基础研究论文约200篇,且研究水平也从组织水平发展到了基因水平,有的基础研究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我们的临床医生在科研论文的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撰写格式并强调写作要求.

  • 影响颞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分析

    作者:郭玉兴;郭传瑸;俞光岩;马大权;黄敏娴;高从军;张建国;毛驰;鲍圣德

    目的 探讨影响颢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73例颞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30例,辅助化疗9例.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 -Meier法,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 5年总生存率、癌症相关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7%、51.5%、4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与颅底关系、恶性程度、切缘状态、肿瘤大小与癌症相关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有相关性;而性别和病理类型仅与无进展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是影响颞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 鞍内海绵状血管瘤五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德岭;季楠;任同;田永吉;于书卿;贾桂军;王硕;张俊廷;张力伟;王集生

    蝶鞍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垂体腺瘤.目前文献报道类似病例均为个案报道,国外共5例[1-5],国内仅2例[6-7](表1).现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诊治的5例蝶鞍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报告并文献复习.

  •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汤劼;吴震;张俊廷;贾桂军;肖新如;周大彪;李德岭;张力伟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Ⅲ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 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钱海鹏;万经海;李学记;徐震纲;张力伟

    目的 探讨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影像及病理证实为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3 ~ 71岁,手术均由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h,出血量平均1 200 ml,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6例,分别因累及海绵窦、视神经、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死亡1例,16例患者术后随访3 -73个月,平均29.9个月;复发死亡1例,复发带瘤生存1例.结论 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需多学科联合切除,个体化手术入路的选择、早期阻断肿瘤血供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关键.

  • 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颅内外沟通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正学;李金忠;李华;苏明;张力伟;吴震;张俊廷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颅内外沟通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为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11例颅内外沟通的肿瘤,均为术后复发的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后留有脑膜、颅骨和颅底组织缺损.前、中颅底各5例,后颅窝1例.9例患者采用游离背阔肌瓣修复颅内外缺损,2例采用游离胸大肌瓣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组织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康复7-15d.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颅内外沟通性缺损,特别是修复复发性肿瘤造成的颅内外沟通性缺损,是较好地选择,背阔肌瓣厚度均一,可塑性强,是理想的组织瓣.

  • 分期前后方减压治疗合并颅底陷入的Chiari畸形

    作者:佟怀宇;余新光;张远征;乔广宇;王鹏;尚爱加

    目的 合并颅底陷入的Chiari畸形患者常有前方脑干压迫,多数经前路减压即可使扁桃体上移,空洞缩小,但少数患者前路减压后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并不减轻,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分期前后方减压治疗该类患者.方法 9例患者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观察1-2个月后发现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未减轻,遂行后方枕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硬膜扩大修补,枕颈或C1~2固定融合术.随访24-60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本组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患者,所有患者症状改善,8例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 合并颅底陷入的Chiari畸形患者应首先行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多数患者后方仅需固定即可,但有些患者颅底陷入症状缓解,而Chiari畸形依旧,需后方减压加固定手术.

  • 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经上颌窦至侧颅底入路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作者:薛湛;莫大鹏;伊志强;鲍圣德

    目的 采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相关解剖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经上颌窦入路至侧颅底的手术提供定量解剖数据.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尸头组和虚拟现实(VR)组.尸头组为15例(30侧)经10%甲醛充分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VR组将标本行CT平扫,行三维重建、融合,数据输入Dextroscope系统生成的虚拟影像.尸头组在显微镜下行上颌窦至侧颅底的解剖,VR组模拟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相关解剖,测量相关标志点的距离.定义上颌窦前壁、内侧壁与下壁的交点为A点,上颌窦后壁、内侧壁与下壁的交点为B点,A点与圆孔外口的连线穿行上颌窦后壁的交点为C点,A点与翼突外侧板前缘根部连线穿行上颌窦后壁的交点为D点.分别在尸头组和VR组测量A-B的距离并验证VR组测量的可靠性;然后在VR组上测量A-C、A-D、AB与AC的成角以及D-上颌窦内壁的垂直距离等定量数据.结果 测量A-B的距离,尸头组为(25.53±6.55)mm,VR组为(25.97±7.23)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A-C距离为(32.81±9.06)mm,A-D距离为(33.43 ±9.16)mm,AB与AC成角为41.20°±8.76°,D-上颌窦内壁垂直距离为(5.65±2.33)mm,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结论 VR测量值与尸头解剖测量值吻合好,结果可靠;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测量尸头解剖难以观测的解剖关系,为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入路提供定量的解剖数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性肿瘤

    作者:伊志强;鲍圣德;李良;张家涌;肖水芳;秦永;郭传瑸;张建国;聂红平

    目的 探讨颅内外沟通肿瘤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学科合作切除的78例颅底沟通肿瘤,分析肿瘤起源和侵及范围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肿瘤的起源和侵及范围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血管、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

  • 耳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

    作者:夏寅;傅继弟;龚树生;李轶;马晓波;董博雅;韩德民

    目的 探讨经耳囊入路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听神经瘤患者资料,术前常规进行纯音测听、面神经功能评估、颞骨CT、内耳MRI等检查,选择听力损失超过50 dB或肿瘤直径>2 cm而无法保留听力且颞骨CT提示中颅窝低位、乙状窦前移、颈静脉球高位的听神经瘤患者32例,在全麻下经耳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结果 肿瘤全切30例;术中面神经结构保留率100%;术后患耳丧失听力,部分患者出现头晕,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无死亡、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颅内出血和脑脊液漏各1例,重新打开术腔对症处理治愈.结论 对于颞骨气化不良表现为中颅窝低位、乙状窦前移、颈静脉球高位的听神经瘤患者,如果不考虑保留听力或无保留听力价值,可选择经耳囊入路以利于彻底切除肿瘤、保留面神经功能和减少脑脊液漏.

  • 岩斜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研究

    作者:吴震;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汤劼;肖新如;贾桂军;张力伟;张俊廷

    目的 分析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318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岩尖型、海绵窦型、蝶岩型、岩斜型、岩斜海绵窦型、CPA型、斜坡型和广泛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结果 入组248例,术前KPS评分73.7±10.3.主要入路包括乙状窦前入路(49.6%),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岩前Kawase入路(STTA/KA) (35.1%).全切(SimpsonⅠ、Ⅱ级)52.4%.前3型主要入路为STTA/KA (53.7%),而后5型则为乙状窦前入路(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1,P<0.001).乙状窦前入路的第Ⅵ、Ⅶ和Ⅷ脑神经并发症率较STTA/KA高.随访KPS评分为75.8±26.9,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321,P=0.188),改善57.7%,稳定19.0%.结论 岩斜脑膜瘤分型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STTA/KA入路适于前3型,而乙状窦前入路则适于后5型,但仍需术前全面评估,实现个体化治疗,以达到佳预后.

  • 医学模式转型后的神经外科研究生如何培养

    作者:程小燕;李蕊;王灵枢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之为医学观[1],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应,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医生担当的角色不尽相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型,我国神经外科作为发展快的学科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因此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主要来源和后备力量,培养的是否合格、优秀,是否与现今的医疗模式和医疗需求相匹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 显微解剖在培养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丽云;丛爱玲;李培杰;丰育功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开启了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工作.2001年我院招收第一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神经外科自2001年9月至今已连续招生了十届专业学位研究生,10余年来我们在神经外科专业学位教育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提高临床动手能力,让研究生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利用尸体头颅结合显微手术常用的入路进行摸拟手术操作训练,通过显微解剖训练,使研究生的手术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结合我们的体会探讨现阶段如何将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