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电生理监测在髓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鱼洋;王晓东;徐军;马辉;贾晓雄;苏志永;胡俊林;夏鹤春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利用平面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各向异性形成图像对比,示踪纤维束走行(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三维直观地显示白质纤维束[1].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通过联合多种神经电生理技术了解电生理信号在神经传递过程中的变化,协助术者在麻醉状态下实时、全面地监测神经系统功能[2].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6例髓内肿瘤患者进行DTT成像,术中联合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ormyography,EMG)监测,旨在探讨DTT成像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 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

    作者:邱炳辉;漆松涛;曾浩;莫益萍;徐书翔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感染部位、感染原因、药物敏感性、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 13例均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脑膜炎4例,脑室炎9例;感染原因:脑脊液切口漏7例,脑室外引流3例,血流感染逆行2例,腰大池引流1例;多重耐药(MDRAB)4例,泛耐药(XDRAB)9例;治愈率61.5%,病死率38.5%,其中MDRAB治愈率100%,XDRAB病死率55.6%.结论 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病死率高,切口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是主要的感染原因,脑脊液引流通畅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是成功治愈的关键,MDRAB基于美罗培南的联合治疗和XDRAB基于多粘菌素或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钠的治疗能提高治愈率.

  • 特发性脊髓疝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曲;高方友;刘窗溪;韩国强;杨承勇;王超;张勇;杨恒

    特发性脊髓疝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脊髓疝入硬脊膜发育异常处或缺失处,出现脊髓卡压症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损伤所致运动或及感觉障碍[1].该病术前诊断极为困难,目前手术治疗方法选择仍有分歧.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特发性脊髓疝,对其临床诊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神经导航下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23例

    作者:刘祥璐;何春明;蒋秋华;杨瑞金;叶新运

    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穿刺加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7~76岁,平均58.2岁;出血部位:均为壳核出血,其中壳核局限型8例,壳核内囊型13例,壳核脑室型2例.

    关键词:
  • 颅内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

    作者:出良钊;杨华;董明昊;章永祥;关锋;李文衍;刘来兵;唐贤;彭刚

    目的 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Onyx胶栓塞的神经介入技术进行进行治疗并得到随访.结果 51个动脉瘤中27个单纯用弹簧圈栓塞,9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个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支架,12个采用Onyx胶栓塞.除了3个未破裂动脉瘤只在载瘤动脉放置支架外,30个动脉瘤0级栓塞,11个Ⅰ级栓塞,7个Ⅱ级栓塞.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后再通;1例手术中破裂出血,术后昏迷,经治疗后GOS评分4分;3例术后血管痉挛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所有患者临床随访平均40.6个月(3~ 72个月),1例再出血,其中36例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复发,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结论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诊断需要高排数的CTA或(和)3D-DSA;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有效的方法之一,位于4级以远的微小动脉瘤可以采用Onyx 胶栓塞,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总结.

  • 导航辅助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小脑出血

    作者:王明光;郭锋;衡雪源;孟凡国;于建军

    小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约占脑出血的5%~10%[1],患者早期即可因为血肿压迫脑干或血肿破入脑室导致的脑积水死亡,死亡率可达25%~33%[2-4].本文回顾性分析应用导航辅助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17例患者,并与同期开颅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

    作者:赵兵;陈绪亮;王智;郑匡;李则群;谭显西;钟鸣

    目的 观察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患者10例(动脉瘤10个)临床资料,所有动脉瘤均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中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7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继发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其中过度栓塞1例;随访时间16个月,恢复良好10例;DSA复查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5例,再通1例,未变化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论 弹簧圈联合Onyx 18可用于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治疗.

  • 内镜经鼻入路眶尖区占位病变切除术(附18例报告)

    作者:康军;付继第;史季桐;张家亮;周军;刘浩成;孙思;邱锷;杨澎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尖区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8例眶尖区占位病变(6例眶内异物、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鼻眶沟通性粘液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全部均在内镜下经鼻筛窦进入眼眶内或眶尖区切除病变.结果 眶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4例眶尖区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2例视力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8例沟通性肿瘤4例全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及活动障碍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至4年,2例炎性假瘤1例症状复发,再次手术后切除;其余病例均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内及眶尖区占位病变是切实可行的.

  • 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

    作者:高攀;孙涛;刘诤;张震;李子标;王峰

    目的 了解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10例(20侧)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均行彩色硅胶血管灌注,测量椎动脉到C2脊神经节、中线及其他手术相关标记的距离,观察椎动脉与椎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椎动脉V2段至C2脊神经节外侧端平均距离为7.7 mm,至硬膜的平均距离为15.6 mm.双侧椎动脉粗细可见明显差异.V1~3段椎动脉并未完全占据横突孔,可在横突孔内相对活动.结论 椎动脉在寰枢椎区域连续弯曲走行,使得在此区域的手术极易损伤椎动脉,详细了解此区域解剖学特点有助于减少椎动脉损伤.

  • 横窦、乙状窦术前简易定位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超;韩国强;游潮;王俊;熊云彪;高方友;杨恒;廖昆;刘窗溪

    经乙状窦前后入路是神经外科处理斜坡,小脑脑桥角区病变的重要手术方式,开颅时由于缺乏对个体横窦、乙状窦的形态了解常导致术中静脉窦损伤或暴露不全、耗时增加,因此不同患者横窦、乙状窦术前解剖形态的术前知晓至关重要[1-4].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采用在CT薄层扫面及三维重建体表标记物定位横窦及乙状窦57例,定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Crouzon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

    作者:许震宇;鲍南;张臻;杨波;宋云海;高俜娉

    目的 通过对1个Crouzon综合征家系成员临床特征分析,结合致病基因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突变位点鉴定,了解该病临床发病特点和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从Crouzon综合征家系的4名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FGFR2的第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1号外显子,产物纯化后行DNA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被检测的4名家系成员中有3名发现FGFR2第7外显子的868位核苷酸发生了T→C的转换突变,使编码的氨基酸由色氨酸变为精氨酸(W290 R).结论 该突变可能是通过引起FGFR2信号过度表达,造成成骨异常,导致颅缝早闭.FGFR2的W290R突变可能造成中国Crouzon综合征患者发病原因之一.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人脑动静脉畸形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孟国路;刘星;费小斌;王硕;赵元立;于腾飞;曹勇;赵继宗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并确定在人脑动静脉畸形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标本,采用9例行颞前叶切除的癫痫患者,脑组织切除后,经显微分离的血管样本作为对照.分别提取组织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分子标记后,与人类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挑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验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4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37个,表达下调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粘附分子、紧密连接、细胞骨架调节、MAPK信号通路等方面.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与对照血管相比有明显基因表达差异,上调基因VCAN、SPARC、ARHGAP18及下调基因DUSP2等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脑动静脉畸形的形成和发展.

  •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

    作者:苏治国;史万超;胡金明;李罡;马晨;王秀菊;宋迎;刘振林

    目的 探讨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获取栓成功,血管完全再通,26例取栓后局部狭窄严重行支架成形后6例完全再通,11例取栓开通血管失败,再通患者中65例达到完全再通T1CI评分3分,20例TICI评分2b.16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15例为小量渗血,1例为中等量出血;本组随访58例患者结果显示术前NIHSS评分(11.34 ±5.48)与术后1周NIHSS评分(6.87±4.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临床结局预后良好患者46例(mRS<2).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提高了开通率,减少甚至不用溶栓药物,降低了出血并发症.

  • 神经内镜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

    作者:刘利;张帆;沈红;浦松;谢春成;王海洋;王佳斌;朱敏伟;唐重阳

    神经内镜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被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领域,经过30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目前神经内镜已经能够像“显微镜”一样,单独做为照明和观察工具,术者在神经内镜下进行神经外科操作,神经内镜如同“手持显微镜”[1-3].我科自2013年3月至12月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结果报告如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 不同栓塞材料在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

    作者:刘彦超;段传志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是指由外伤引起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并由此引发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颅内杂音、视力下降、眼球固定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1-2].此病在颅脑外伤中的发病率约为2.5%.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视力永久性丧失、偏瘫、失语甚至是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5].目前,TCCF的治疗及预后也越来越好.当前使用的栓塞材料主要有球囊、弹簧圈、Onyx胶、NBCA胶、覆膜支架等.

    关键词:
  • Rathke's囊肿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齐春晓;王宁

    Rathke's囊肿又名垂体囊肿,是在胚胎时期垂体前后叶之间残留的颅颊裂囊被覆有一些立方上皮间隙,在出生后此间隙不消退且持续扩大所形成[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该病的诊断率增高,这其中包括无临床症状体检偶然发现者[2].由于本病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有相似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因此Rathke' s囊肿的术前误诊率依然较高,有文献报道竟高达78.9%[1].本文针对近年来Rathke's 囊肿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 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海马区Toll样受体4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的变化

    作者:叶玉勤;顼红雨;李泽;贺晓生

    目的 探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区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干细胞(NPCs)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Mamarou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小鼠TBI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NPCs,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LR4表达变化规律及NPCs时程变化特征.结果 伤后1d海马区NPCs数量增多,3d达到高峰,7、14、21 d逐渐减少(P<0.05).TLR4表达于海马区NPCs的胞膜和胞质,于伤后1d表达显著上调,高峰出现在伤后3d,于7、14、21 d表达逐渐下调(P<0.05).结论 TBI后海马区TLR4表达与NPCs变化趋势在时程上一致,TLR4可能是激活NPCs修复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

  • 大鼠脑组织缺血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

    作者:李钊;孟坤;傅楚华;陈图南;李泽仁;李飞;冯华

    目的 探讨不同缺血程度脑组织在0.1~2.0THz波段的时域光谱特征.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测量缺血3、6、12、24h脑组织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分析吸收系数曲线中出现的峰-谷吸收系数差值(PVD).结果 不同程度缺血脑组织太赫兹波吸收系数曲线与正常脑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在1.4、1.5、1.6、1.7、1.8、1.9THz频率处PVD值的减少程度与脑组织缺血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太赫兹所检测的缺血区域细胞密度明显降低,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结论 太赫兹时域光谱可于缺血早期(3h内)检测出脑组织缺血,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61例术前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治疗体会

    作者:张延平;曲良锁;路威;吴铁军;杨高忠;祝广林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及介入治疗61例术前破裂动脉瘤,男41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3.5岁.术前Hunt-Hess分级,Ⅱ~Ⅲ级52例,Ⅳ~Ⅴ级9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9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减弱32例,双侧瞳孔正常大小20例.DSA检查时间:6 h以内18例,7~36 h 35例,8例未来得及行DSA检查.2.影像学检查:CT扫描:36例纵裂池、鞍上池积血为主,环池少量积血,5例侧裂池积血为主,部分脑沟积血,12例环池积血为主,纵裂池少量积血.8例纵裂池,鞍上池,环池,脚间池及脑沟均有积血,且伴额或颞叶内血肿,血肿量> 30 ml.53例行DSA检查:其中前交通支动脉动脉瘤28例,后交通支动脉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中1例行二次造影确诊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未来得及造影者8例.

    关键词:
  • 成人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的治疗

    作者:张斌;林松;于洮

    目的 探讨成人松果体实质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了39例成人(≥18岁)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6例,仅行肿瘤活检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松果体细胞瘤14例,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15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0例.随访到的32例患者中,5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中分化和松果体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5个月和29.8个月.结论 松果体细胞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治疗应首选手术,放化疗的效果尚待确定.

  • 建立人颅底脊索瘤细胞系HBC2

    作者:王亮;冯洁;历俊华;王科;田凯兵;陈学涛;吴震;万虹;张俊廷

    目的 建立人脊索瘤细胞系,为今后深入开展脊索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手术获得新鲜人脊索瘤组织标本,经机械法和反复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接种到DMEM/F-12的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稳定传代15代.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特点,免疫组化S100、Galectin-3、Fascin-1、Brachyury染色检测脊索瘤特异性标准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吉姆萨染色体核型分析,裸鼠皮下注射验证细胞的成瘤性.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状结构,电镜下胞质内为大量低电子密度的黏液空泡,免疫组化染色S100、Galectin 3、Fascin-1、Brachyury蛋白均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率分别为G1期51.3%、S期23.6%、G2-M期25.0%、G2/G1≈2,染色体核心分析细胞为异倍体核型,细胞注入裸鼠皮下有肿瘤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脊索瘤细胞系HBC2,长期传代后仍能保持脊索瘤细胞特性.

  • EGFRvⅢ对胶质母细胞瘤A172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罗然;王雄伟;董元训;汪雷;邓远国;马金阳

    胶质母细胞瘤是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高和常见的一种,其肿瘤细胞常常呈浸润性生长,其侵袭转移的能力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Ⅲ,EGFRvⅢ)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常见的突变类型,新近研究表明其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3].本研究主要探讨EGFRvⅢ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关键词:
  • 显微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

    作者:陈步东;姚鑫;王虎;杨玉山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生长方向将肿瘤分为2种类型:Ⅰ型(腹侧型)和Ⅱ型(背侧型);对于4例Ⅰ型患者选择远外侧入路,17例Ⅱ型患者选择枕下后正中入路.结果 21例患者肿瘤全切除18例(85.7%),次全切除3例.术后症状改善17例,病情稳定、无改善3例,病情恶化1例.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的技巧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提高枕大孔区神经鞘瘤治疗水平的关键.

  • 儿童小脑蚓部巨大脑膜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明伟;谢庆海;吴京展;覃家德;唐纯海;庞德春

    儿童期脑膜瘤的发病率非常低,其中发生在小脑蚓部的巨大脑膜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我院2012年收治的1例小脑蚓部巨大脑膜瘤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对该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 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室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胡飞;邵强;王焕明;邱勇;蒋泳;周军格;岑波

    目的 术中超声(IOUS)监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室内病变的过程,探讨IOUS在神经外科脑室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神经外科住院的80例经CT和(或)MRI诊断为脑室内占位性病变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IOUS检查,并监测手术全过程.结果 80例脑室内占位性病变IOUS均清晰显示病灶,其IOUS表现各具特点.结论 IOUS能准确识别病灶并精确定位,提供实时的术中影像信息,有效指导手术路径、监测手术过程,避免对周围重要结构及大血管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深部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忻涛;郝解贺;马宁;万大海;刘跃亭;薛乃照;孙之洞

    目的 探讨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特点、经鼻蝶窦入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病理检查无功能腺瘤12例,催乳素腺瘤10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术后催乳素4例降至正常范围,4例下降≥80%,2例下降<80%;1例生长激素下降>50%.手术并发症包括垂体功能低下3例,脑脊液鼻漏1例,视力恶化1例,短暂脑神经麻痹2例,一过性尿崩5例,电解质紊乱4例.18例得到了随访,时间3个月~2年,5例复发.结论 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肿瘤显露及切除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 颅内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七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洮;季楠;陈思源;于书卿;王集生;罗世祺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例颅内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3 ~69岁.病变位于额叶4例,底节区1例,顶枕叶1例,枕叶1例.既往2例有颅脑放疗或伽玛刀治疗史,1例有颅脑外伤病史.CT显示2例明显钙化.MRI显示肿瘤大小约2~6 cm不等,多数肿瘤周围水肿明显,注药后呈结节样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术后4例行放疗.病理检查示4例恶性MFH,3例低度恶性MFH.结果 术中发现脑内病变5例,基底位于硬膜的病变2例.肿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平均随访时间67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更长的生存期倾向于与肿瘤全切除(P =0.057)、病理恶性程度低(P=0.075)有关.结论 颅内MFH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尚无特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但肿瘤复发率高,患者预后较差.

  • 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易感性关联分析

    作者:田凯兵;王亮;冯洁;郝淑煜;王科;李达;万虹;吴震;张俊廷

    目的 探讨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运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51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和102例健康人的Galectin-3基因中rs4644、rs465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颅底脊索瘤患者与健康人之间Galectin-3基因中rs4644、rs465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Galectin-3基因中rs4652位点基因型在颅底脊索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按性别分层,在女性群体中,rs4652位点基因型在颅底脊索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显性模型,CC/AC/AA,P=0.020;显性模型,CC+ AC/AA,P=0.009),携带CC和AC基因型的群体患颅底脊索瘤的发病风险增加(OR =4.5;95% CI=1.365~14.833).结论 Galectin-3基因中rs46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发病风险相关联,在女性群体中,携带CC和AC基因型者患颅底脊索瘤的风险增高.

  • 耳前直切口经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区脑膜瘤

    作者:毕智勇;张鹏飞;董程远;李普贤;张俊廷;贾旺

    目的 探讨耳前直切口经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耳前直切口经颞下入路外科手术切除的36例海绵窦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肿瘤24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随访期为6~30个月,肿瘤全切除的24例随访期间2例有复发,行伽马刀治疗;8例近全切除患者术后临床观察,6例肿瘤进展行伽马刀治疗;4例大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无明显进展,2例肿瘤仍缓慢生长.结论 对于海绵窦区脑膜瘤,耳前直切口颞下入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此入路海绵窦暴露充分,保留了颧弓,手术创伤小.

  • 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162例诊断分析

    作者:方陆雄;朱明华;徐书翔;李志勇;漆松涛

    目的 总结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特性.方法 按照2007年WHOCNS肿瘤分类标准,对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2例颅内原发性GCT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呈单病灶135例,多病灶27例,松果体区起源占70.4%、鞍上区20.4%、基底节区7.4%、其他部位1.8%.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松果体区14.5岁,鞍上区14.9岁,基底节区12.6岁.男女之比为7.1∶1,松果体区18∶1,鞍上区1.4∶1,基底节区5∶1.全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为42.5%,生殖细胞瘤占46.9%.结论 颅内原发性GCTs临床特性明显,仔细分析各种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及时诊断,合理治疗,50%以上患者可望取得理想结果.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