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利用Mimics软件对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相关膜性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王金伟;萧烨婷;谭小红

    目的 掌握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组织学解剖特点.方法 选取9例(18侧)足月死婴的尸头(28~ 36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3例(6侧).分别制备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标本的矢状面、轴面、冠状面切片,采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及Masson法染色的方法处理,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起止分布特点,并利用Mimics 10.0软件将上述膜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imics三维重建后可观察到后组脑神经进入颈静脉孔,在其周围存在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及中枢髓鞘段与周围髓鞘段之间的移行区;硬脑膜分为脑膜层和骨膜层,在颈静脉孔处形成硬脑膜口袋,在颈静脉孔内口上方形成硬脑膜返折;蛛网膜像袖套一样延续至上神经节,在神经节之后,蛛网膜随之消失;软脑膜紧贴于神经根出延髓处,在延髓后,软脑膜随之消失.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膜性结构,为相关病变及术中遵循膜性结构的层次和界面提供解剖学基础.

  • 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及效率性

    作者:顿志平;王成伟;马传青;樊明德;孙中正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SSPS)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及效率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拟行立体定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10年1月前以有框架MRI为依据行人工设计及测算靶点(简称人工计算组,72例),此后将无框架MRI与有框架CT的数据输入SSPS后完成手术设计(简称SSPS组,153例).统计SSPS前后因无法获得清晰的MRI影像而不能进行手术的发生率;比较多靶点坐标经SSPS和人工计算的时间;记录SSPS以远程模式进行手术的例数.结果 SSPS采用前无法获得清晰的MRI影像而不能进行手术的发生率(简称失手术率)为12.5%(9/72),SSPS采用后失手术率为2.0%(3/15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多靶点设定时,SSPS组设定完成时间平均为(8.00±2.75) min,人工计算组平均为(39.98±5.1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采用SSPS后以远程模式完成立体定向手术26例,此情况在以往将被取消或推迟手术.结论 SSPS能够降低失手术率、减少多靶点的计算时间以及可以远程设计手术,从而提高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效率性.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心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志勇;毛志钢;何东升;冯亚娟;王宗明;胡斌;朱迪敏;肖政;王欣;王海军

    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心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垂体腺瘤诊治中心收治的103例垂体GH腺瘤患者(简称GH腺瘤组)和99例垂体无功能性腺瘤患者(简称无功能性腺瘤组).对比两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 VMI)、瓣膜疾病发生率、心肌缺血发生率以及ERS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垂体GH腺瘤患者发生ERS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功能性腺瘤组相比,GH腺瘤组的GH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LVMI以及ERS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两组的ERS发生率分别为35.0% (36/103)和13.1%(13/9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VMI为E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 CI:1.003 ~1.021,P=0.012).双变量关联性分析表明,病程(r=0.287,P<0.01)、血清GH水平(r=0.310,P<0.01)、血清IGF-1水平(r=0.282,P<0.01)、是否合并糖尿病(r=0.247,P<0.01)与LVMI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和血清IGF-1水平为LVMI的正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 与垂体无功能性腺瘤患者相比,垂体GH腺瘤患者出现ERS的比率显著增加;血清GH、IGF-1、血糖持续升高,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LVMI增加,可能是其ERS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 Sturge-Weber综合征伴发癫痫的脑磁图及磁源成像的研究

    作者:张萍;刘慧娟;滕鹏飞;栾国明;王静;马敬轩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伴发癫痫患者的脑磁图特点、影响脑磁图定位的可能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收治的14例SWS伴发癫痫患者的脑磁图资料,并对患者术前的头颅MRI、视频脑电图和脑磁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例脑磁图检查中8例有一侧背景活动减弱;11例采集到癫痫样放电.其中9例磁源成像显示癫痫灶位于颅内病变(血管瘤)同侧半球(右侧6例,左侧3例),2例在双侧半球.14例中有9例发作间歇期脑电图与脑磁图均记录到癫痫样放电,2例脑磁图采集到癫痫样放电而脑电图未记录到,1例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样放电而脑磁图未记录到,2例脑电图与脑磁图均未记录到癫痫样放电.结论 SWS发作间期的脑磁图与脑电图有着相类似的表现,主要为颅内病变受累一侧背景活动的减弱;癫痫样放电多为颅内受累病变的同侧,少数可见于双侧或受累的对侧.脑磁图与磁共振融合形成的磁源成像技术有助于定位SWS患者的癫痫灶.

  • 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林昆哲;袁邦清;肖德勇;魏梁锋;赵琳;薛亮;王守森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占颅内肿瘤的10% ~15%[1].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已成为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尿崩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67%[2].未予控制的尿崩症将导致高钠血症和血浆高渗透压,可出现脱水、昏睡、精神异常,严重时可出现癫痫发作.对于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目前仍存争议.了解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的管理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
  • 颈2神经根及其周围静脉丛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雷维维;李俊杰;胡译心;彭林;石瑾;曹阳;刘俊露;陈磊;漆松涛;陆云涛

    目的 研究寰枢椎(C1/2)侧方关节处C2神经根及其周围静脉丛间的解剖学构成,探讨寰枢椎脱位时行C1/2内固定的佳手术方式.方法 取6具成人头颈标本,解剖显露双侧C2神经根及其周围静脉丛,显微镜下观察其构成,并行相关解剖学测量和分析.结果 C1/2侧方关节周围静脉丛丰富,内侧部分静脉丛覆盖于正常硬膜表面,其间有明显的膜性分隔.C2神经根自内上向外下呈斜行穿过静脉丛,静脉丛总宽度为(21.1 ±2.1)mm;其内侧缘距后正中线的距离为(5.7±1.3)mm,沿其内侧膜性边界可安全剥离静脉丛,大限度剥离后距后正中线的距离为(14.1±1.0)mm;枢椎椎弓根中点与静脉丛内、外侧的距离分别为(10.7 ±2.1)mm和(5.9±1.2)mm;C2神经根与穿出侧静脉丛上、下端的距离分别为(6.3±1.3)mm和(2.6 ±0.6) mm.清理静脉丛并离断C2神经根后,可显示完整的C1/2侧方关节,可显露的C1侧块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6.6±0.3)mm和(13.7 ±0.5)mm;C2上关节突的高度为(4.9 ±0.3) mm,其椎弓根宽度为(8.2±0.3)mm.结论 详细了解C2神经根及其周围静脉丛的解剖对手术有指导意义.根据相关解剖数据,行C1/2螺钉固定和关节间松解并植骨时,沿枢椎椎弓根中点处离断C2神经根,可达到大范围的显露,并减少静脉性出血.

  • 经蝶窦手术对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叶美;王蒙;沈明;何敏;叶红英;李益明;赵曜;李士其;张朝云;王镛斐

    目的 探讨经蝶窦手术对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3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蝶窦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及腺垂体功能.结果 术前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15.0% (26/173)、18.5%(32/173)及60.8% (45/74).手术导致上述3条轴的新发功能减退比例分别为3.2% (4/126)、0.8%(1/121)、12.5% (3/24).术后上述3条轴功能减退的恢复率分别为85.7%(18/21)、92.3% (24/26)、52.8% (19/3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肾上腺轴新发功能减退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保持正常组(10.3 cm3对比1.3 cm3,P=0.010);术后男性性腺轴新发功能减退组的病程长于保持正常组(15年对比3年,P=0.039);术后男性性腺轴功能改善组的GH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改善组(78.9%对比47.1%,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体积(OR=12.704,P=0.005,95% CI:2.115 ~ 76.323)是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蝶窦手术能够显著改善GH型垂体腺瘤患者的肾上腺轴、甲状腺轴以及男性性腺轴的功能,且各轴的新发功能减退发生率较低.肿瘤体积越大则越易出现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应注意加强随访及替代治疗.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深度镇静联合亚低温治疗顽固性颅高压一例

    作者:曹铖;吴伟;王沪旭;杨磊;闫凯旋;黄丽萍;陆玉萍;高恒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因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而TBI后顽固性颅高压更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镇静、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以及亚低温治疗为TBI后监测并控制颅高压的有效方式[1].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的监测[2].一些研究中将BIS作为评估TBI患者镇静深度的工具,以指导镇静药物的使用[3-5].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于2016年9月收治1例TBI后顽固性颅高压患者,经BIS监测下进行深度镇静、ICP监测、亚低温治疗等措施后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原发性头皮巨大淋巴瘤伴颅内侵袭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超;孙涛;王飞;夭晓燕;李世鹏

    头皮肿瘤中,头皮血管瘤、黑色素瘤、神经纤维瘤、基底细胞瘤、鳞状细胞癌以及肉瘤较常见,而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1].头皮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进展缓慢,早期无神经功能障碍,易被忽视,故漏诊率较高.头皮原发性NHL的发病率极低,仅根据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骨瘤、脑膜瘤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头皮巨大淋巴瘤伴颅内侵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宗强;刘贻哲;张凯;李红星;韩光良;王明鑫;张黎

    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延髓腹外侧喙端为心血管调节中枢,如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和血压升高[1-4-.对于合并面肌痉挛等脑神经疾患的高血压患者行延髓腹外侧喙端第Ⅸ、Ⅹ脑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n,REZ)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出现血压下降的病例已有报道[5],而对于单纯难治性高血压行MVD的报道少见.本文报道2016年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1例单纯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关键词:
  • 神经鞘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顺;刘丕楠;赵赋

    神经鞘瘤(schwannoma)是起源于神经髓鞘的良性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脑神经以及外周神经,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由于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神经鞘瘤病等家族遗传性疾病会造成多发性神经鞘瘤,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1],因此需要新的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对神经鞘瘤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许多治疗靶点被发现.目前已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神经鞘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对近期神经鞘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王淼;陈锐奇;游潮

    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起源于颈内动脉无分支段的背侧或前壁[1].虽然近年来有BBA位于颅内循环系统其他部位的个案报道,但经典的定义仍认为其来源于颈内动脉[2-3].颈内动脉BBA在临床上少见,占颈内动脉动脉瘤的0.9% ~6.5%,占颅内动脉瘤的1.0%,占所有颅内破裂动脉瘤的0.5% ~2.0% [4-6].由于颈内动脉BBA的形成原因不明,其破裂出血的风险较高,通过颅脑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经典影像学方法不易检出,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且治疗后的再出血率及复发率高[1,7],故其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近年来由于开颅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血管内治疗的飞速发展,目前对于颈内动脉BBA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突破.本文拟对颈内动脉BBA的病因学、病理学、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重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炎冰

    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彻底治愈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及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等脑神经疾患的有效方法.由于CPA解剖结构复杂,神经功能重要,多余或不恰当的操作容易造成相关脑神经、小脑及脑干的副损伤.在保全患者正常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能否做到责任血管确切减压,很大程度上与手术医生的技巧及经验相关.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MVD中的应用有利于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和疗效评估.目前,随着IONM的推广应用,我国学者在该方面的应用研究水平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如何客观地解读IONM信号变化的意义始终值得手术团队的重视,而IONM技术在MVD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卒中年标准化患病率、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 114.8/10万、246.8/10万及114.8/10万[1];在欧美国家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国人的发病率却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显著高于世界卒中总体年发病率[2].目前,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占总体的70%[3],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

    关键词:
  • 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分型及手术策略

    作者:姜晓峰;牛朝诗;傅先明;计颖;丁宛海;邓大丽;汪业汉

    目的 探讨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责任静脉分型、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原发性TN患者1 456例,回顾性纳入其中静脉压迫致TN者64例(4.4%).对责任静脉压迫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减压方法.结果 64例中,按责任静脉与神经根的空间位置分为横跨压迫型(30例,46.9%)、伴行压迫型(18例,28.1%)、盘绕压迫型(8例,12.5%)、贯穿压迫型(5例,7.8%)、复合压迫型(3例,4.7%);按责任血管的构成分为动静脉联合压迫型(51例,79.7%)和单纯静脉压迫型(13例,20.3%);按神经根被压迫程度分为依附型(49例,76.6%)、有压痕型(9例,14.1%)、扭曲型(6例,9.4%);按神经根被压迫部位分为脑池段压迫型(27例,42.2%)、近脑干区压迫型(21例,32.8%)、近Meckel腔压迫型(12例,18.8%)和混合压迫型(4例,6.3%).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4.3 ±12.0)个月.64例患者中,51例疼痛消失,总有效率为79.7%.13例(20.3%)疗效不佳者均接受再次手术(其中2例为疼痛部分缓解,1 1例为复发).8例附加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的患者均出现患侧面部感觉减退.颅内感染l例(1.6%),患侧听力下降l例(1.6%).结论 MVD中对责任静脉的分型有助于手术策略的制定,责任静脉充分减压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少数无法充分减压的患者可附加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 显微血管减压术关颅方法的改良及效果分析

    作者:彭里磊;陈义天;明扬;付洁;张苓;酉建;周杰;陈礼刚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关颅方法的改良对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MVD治疗的257例脑神经疾患患者的临床资料.2015年7月以前的151例患者采用传统关颅技术(传统关颅手术组);之后的106例患者采用改良关颅技术(改良关颅手术组),分别在硬脑膜缝合、骨性结构处理和皮肤缝合等方面进行了改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面肌痉挛患者在传统关颅手术组和改良关颅手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3% (73/80)、90.2%(5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三叉神经痛患者在传统关颅手术组和改良关颅手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9%(61/71)、84.4% (38/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27).术后脑脊液漏在传统关颅手术组和改良关颅手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6%(10/151)、0% (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传统关颅手术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0.6% (16/151)(面部麻木6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2例,面瘫5例,颅内感染1例);改良关颅手术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9.4% (10/106)(面部麻木6例,听力下降2例,面瘫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61).所有患者随访2~ 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结论 MVD关颅方法的改良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家族性脑神经疾患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瑜廉;张黎;贾戈;赵有让;张保建;许骏;任鸿翔;刘江;于炎冰

    目的 探讨家族性脑神经疾患(FCN)的临床特点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5个家系21例FC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共行22例次MVD,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同期行MVD治疗的150例散发脑神经疾患(SC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SCN组比较,FCN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病年龄提前[分别为(38.6±13.5)岁、(46.8±12.3)岁,P<0.05],更多为右侧发病[分别为15/21(71%)、80/150(53%),P<0.05].与SCN组比较,FCN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特点包括:后颅窝狭小率高[分别为43% (9/21)、17% (25/150),P<0.05],责任血管不包括椎-基底动脉主干的比例高[分别为21/22(95%)、129/150(86%),P<0.05],单根椎-基底动脉主干压迫比例高[分别为1/22(5%)、0/150(0%),P<0.05],但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1% (20/22)、98% (123/126)]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 (2/22)、7% (9/12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N罕见,具有发病年龄偏小、右侧常见的临床特点.MVD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术后需警惕面神经、听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郝杨;于炎冰;王琦;赵有让;张保建;敖日格勒;张黎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椎动脉(VA)的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783例HFS患者,其中125例(16.0%)责任血管中包括VA(VA组),658例(84.0%)责任血管中不包括VA(非VA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VA组中,责任血管为VA合并其他动脉者120例(96.0%),其中VA单独或共同作为主要责任血管者11例,VA为次要责任血管者109例;VA为惟一责任血管者5例(4.0%).与非VA组相比,VA组多发于男性,HFS多位于左侧(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46 ~ 60个月).VA组的手术复发率,延迟治愈率,中位延迟治愈时间,以及患侧听力严重受损、患侧即刻面瘫、患侧迟发性面瘫、后组脑神经损伤、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VA组(均P<0.05),VA组与非VA组在年龄、HFS病程、手术总有效率以及无效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HFS MVD术中发现,VA作为惟一责任血管者少见;VA与其他动脉共同压迫时多为次要责任血管.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VA的HFS疗效确切,但与责任血管不包括VA者相比,前者更易出现延迟治愈,且延迟治愈时间较长,也更易于复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责任血管不包括VA者.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脑神经疾患

    作者:林贵湖;张黎;于炎冰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脑神经疾患(ACN)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对其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1年3月至2016年10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37例ACN患者(ACN组,获随访34例),并与同时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的210例成人脑神经疾患(CN)患者(成人CN组,获随访188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7例ACN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发病年龄平均为(16.7±1.5)岁.与成人CN组相比,ACN组右侧发病率(56.7%比41.0%)、小脑脑桥角(CPA)区蛛网膜增厚比率(78.4%比25.7%)、后颅窝狭小比率(54.0%比28.6%)、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率(14.7%比4.3%)更高,而AICA压迫的比率偏低(24.3%比42.8%),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N组较成人CN组的MVD总有效率稍低(94.1%比96.3%),但二者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N患者临床罕见,右侧发病比例高.CPA区蛛网膜增厚、后颅窝狭小可能是ACN的致病相关因素.MVD是治疗ACN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其手术有效率与成人CN患者相近,但面听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后者更高.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576例脑神经疾患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洪涛;赵万勇;刁云锋;王延民;魏正军;王航;任吉滨;牛学刚;张赛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疾患的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6年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MVD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 576例脑神经疾患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013年12月之前手术治疗的传统手术组(实施经典MVD,共613例)和2013年12月之后手术治疗的技术改进组(增加了神经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悬吊法、多点垫离减压法等技术改进方法,共9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576例患者随访13~73个月,平均(37.2±11.4)个月.三叉神经痛患者传统手术组的有效率为92.66% (265/286),复发率为6.30% (18/286),并发症发生率为10.84%(31/286);技术改进组的有效率为96.14%(374/389),复发率为2.83% (11/389),并发症发生率为5.91%(23/389).面肌痉挛患者传统手术组的有效率为94.30% (298/316),复发率为7.00%(22/316),并发症发生率为11.08%(35/316);技术改进组的有效率97.07%(530/546),复发率为2.75% (15/546),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8/546).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MVD是治疗脑神经疾患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悬吊法、多点垫离减压法等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兵;李江安;王鹏;丁哲旻;鲁晓杰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典方式,但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达3.0% ~30.0%,年复发率达2.0% ~3.5%.绝大多数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2年内复发,术后5年以上复发者较少[1].对于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国内外报道说法不一[2-4],但所选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术后2年内的复发者,鲜有术后5年以上复发的相关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共治疗3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进行5~10年的长期随访,分析11例术后5年以上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面肌痉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作者:刘江;于炎冰;张黎;左颖;张思迅;徐晓利;刘红举;张哲;袁越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HFS)合并舌咽神经痛(G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HFS合并GN患者,均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术后对5例患者均行电话随访,评估MVD的疗效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 5例患者HFS症状完全消失,其中4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1例术后2个月消失;同时GN症状也完全消失,其中4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术后第4天消失.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0 ~3.5年,平均(1.5±0.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未出现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HFS合并GN的患者临床罕见,主要为血管压迫神经根所致,行MVD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经小脑岩裂及静脉间隙入路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昊;俞文华;应翔;王鼎;朱强;杜权

    目的 总结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中采用经小脑岩裂及静脉间隙入路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MVD中采用经小脑岩裂及静脉间隙入路治疗的420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录像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20例患者中,术中219例(52.1%)解剖小脑岩裂后,通过静脉外侧间隙可完全显露三叉神经全程,其余201例(47.9%)在解剖岩裂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开放静脉内侧间隙或中间间隙来达到减压目的.术后无死亡和重度残疾患者,无因牵拉小脑直接导致的岩静脉及其主要属支损伤和面、听神经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严重面部麻木3例(0.7%),因小脑血肿再手术1例(0.2%),因误电凝内听动脉致听力丧失1例(0.2%).所有患者随访9~30个月,平均(24.0±8.5)个月.术后1个月内,疗效优良(Kondo疼痛评价标准:T0+T1)率为94.0%(395例);术后1~3个月,切口疼痛、头痛、头晕、面部轻度麻木等非特异性反应消退后,优良率上升至96.0%(403例);至随访期末,5.5%(23例)的患者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总体疗效优良率为91.0%(382例).结论 MVD中采用经小脑岩裂和静脉间隙入路治疗TN,能在三叉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减少对岩静脉和面、听神经的损伤,是常规入路的有益补充.

  • 异常肌反应刺激阈值变化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作者:林军;许峰;袁冠前;王俊和;杨兴旺;孙霄;王宇;徐梦婷;谭俊;吴东阳;季文伟;陶英群

    目的 研究异常肌反应(AMR)刺激阈值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变化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67例HFS患者,术中均行AMR监测,分析减压前后AMR刺激阈值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7例患者切开皮肤前AMR阈值为0.1 ~32.0 mA,中位数为3.6 mA.减压术后AMR完全消失43例,未消失24例.AMR未消失者减压后AMR阈值为2.2 ~84.0 mA,中位数为18.7 mA,其中较切开皮肤前AMR阈值提高<1倍者9例,提高≥1倍者15例.术后1年随访,治愈60例(89.6%),未治愈7例(10.4%).AMR消失组43例患者中,42例(97.7%)治愈,其中40例(93.0%)术后即刻症状消失.AMR未消失组24例患者中,18例(75.0%)治愈,其中10例术后即刻症状消失,8例在术后10 d至11个月治愈,中位数为2.5个月.AMR消失组与未消失组比较,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MR未消失组中,术后AMR刺激阈值较切开皮肤前提高≥1倍者的治愈比例高于提高<1倍者(分别为14/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MVD治疗HFS,术后AMR消失者预后较好;AMR未消失者更易于出现延迟治愈,术后AMR刺激阈值较切开皮肤前提高≥1倍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周宇;杨鹏飞;李强;杨新健;姜除寒;赵瑞;黄清海;洪波;许奕;刘建民

    目的 评价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PubMed、EBSCO以及Web of Science有关血流导向装置的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应用血流导向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53篇文献被纳入分析,包括4 458例患者,共计4 973个动脉瘤.在末次随访时,动脉瘤总体的完全闭塞率为79% (95% CI:75% ~ 82%);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到位并成功释放的手术成功率为97% (95% CI:95%~ 99%).总体致死率为2% (95% CI:2% ~ 3%),致残率为3%(95%CI:3%~4%).治疗后出血性卒中、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实质出血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95%CI:1% ~3%)、1% (95% CI:0% ~ 1%)、1% (95% CI:1% ~ 1%)以及4% (95% CI:3% ~5%).随访时支架内狭窄和载瘤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5%(95% CI:3%~7%)和2% (95% CI:1%~4%).对不同亚组的致死、致残率的分析显示,Silk血流导向装置组的致死、致残率(12%,95% CI:9% ~15%)高于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组(4%,95% CI:3%~6%)和Surpass血流导向装置组(7%,95%CI:1% ~ 17%).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组的致死、致残率高于总体.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完全闭塞率,其治疗总体安全,但并发症不可忽视.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