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立体定向治疗

    作者:黑博;王佳;王伟;赵全军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立体定向及脑功能性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65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硬通道穿刺引流术(硬通道组),30例行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立体定向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出血时间,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出院前、术后3个月的Barthel评分,术后血肿引流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立体定向组的术后血肿彻底引流时间明显少于硬通道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P<0.01).(2)立体定向组出院前[(89.7±7.2)分]及术后3个月[(94.0±5.7)分]的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硬通道组[出院前:(75.3±7.2)分,术后3个月:(76.4±8.2)分,均P<O.01],且立体定向组的评分改善较硬通道组更为明显.结论 应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术后血肿引流时间短,可迅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 可穿戴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指导经颅穿刺置管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晔;王宁;张文耀;李大伟;徐跃峤;陈文劲;齐猛;曲鑫;程玮涛;张雷

    目的 初步探讨可穿戴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指导经颅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需要急诊行经颅穿刺置管的25例患者为试验组(A组;脑室穿刺18例、血肿穿刺6例、脑脓肿穿刺1例).回顾性连续纳入同一术者于2017年2月至7月已急诊行穿刺引流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脑室穿刺20例、血肿穿刺4例、脓肿穿刺1例).A组根据术前计划所得穿刺深度和方向,在头戴式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指导下完成穿刺引流操作,B组采取传统定位方法完成穿刺引流.比较两组的穿刺总花费时间、穿刺次数及靶点偏移距离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全部实现了全息影像指导穿刺置管,穿刺平均总花费时间为(63.2±10.6) min,比B组的(24.7±18.4) min增加(38.1±12.5)min.A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2±0.2)次,B组为(2.8±0.8)次;A组的平均目标靶点偏差为(4.5±1.7)mm,B组为(13.5±5.9)mm,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与全息影像指导经颅穿刺置管相关的不良事件,B组患者穿刺后CT发现2例(8.0%)穿刺道血肿.结论 可穿戴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指导经颅穿刺置管安全、可靠,有待于进一步降低操作时间.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51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侯继广;达瓦;李一民;周义成;赵安迪;李浩

    回顾性分析515例世居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海拔地区sICH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世居人群sICH符合其一般发病规律(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高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等),但具有平均发病年龄提前、发病季节性趋势明显、脑叶出血比例高的特点.

    关键词:
  • ROSA机器人骨性标记点矫正注册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峰;杨兴旺;孙霄;李晓秋;王新红;王宇;徐梦婷;费爽;金海;陶英群

    目的 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骨性标记点矫正注册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应用及注册误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ROSA机器人辅助行DBS手术的34例患者.其中特发性震颤1例,帕金森病33例.每例注册方式均为5点钛合金骨性标记点接触式注册.根据注册计划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常规注册计划法,即虚拟探针圆圈切于标记点CT影像尾端;B组: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25 mm;C组: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50 mm;D组: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75 mm.分别记录每组的注册误差,对4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A组的误差范围为0.47~0.77 mm,平均(0.60±0.08)mm;B组的误差范围为0.15~0.68 mm,平均(0.39±0.12)mm;C组的误差范围为0.11~0.39 mm,平均(0.27±0.08) mm;D组的误差范围为0.22~ 0.66 mm,平均(0.43±0.10)mm.经方差分析得出4组间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8.024,P<0.001).4种方法两两比较仅有方法B和方法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果表明,C组误差小,A组误差大,B组和D组误差居中.结论 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在设计骨性标记点注册计划时,将虚拟探针圆圈沿标记点长轴向标记点尖端方向移动0.50 mm的矫正注册法的误差更小,手术精度更高.

  • 皮质脑电图静息态慢皮质电位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研究

    作者:周思捷;姜涛;王伟民;王国良;夏丽慧;刘永超;吴效明;朱小艳;白红民

    目的 探讨通过皮质脑电图(ECoG)静息态慢皮质电位分析定位脑运动区皮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均在术中唤醒状态下手术,术中采用皮质直接电刺激(DES)定位运动区皮质.采集并分析静息状态下的ECoG信号,评价其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均通过DES完成对运动区皮质的定位,在静息状态下可见ECoG慢皮质电位的事件相关电位变化明显,以1.6阈值为特征值,与DES对比,ECoG定位有较高的灵敏性(90.6%)和中等的特异性(59.2%).结论 ECoG静息态慢皮质电位分析可用于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有望成为术中辅助DES定位的一种新方法.

  • Pipeline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一例

    作者:徐翔;杨新健;郑宇;王大永;裴剑;高云鹤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目标是重建血管壁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Pipeline密网支架具有显著的血流导向作用,可减少血流进入动脉瘤腔内,其目前广泛用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治疗.本文报道使用Pipeline支架治疗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伟;陈文;李俊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是一类罕见的脑血管变异,其侧支代偿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通过海绵窦间的吻合建立侧支循环、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关键词:
  • 糖皮质激素治疗Cognard 5型硬脑膜动静脉瘘致急性四肢瘫痪二例

    作者:陈鲲鹏;陆军;王大明;王利军;祁鹏;王俊杰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结构上的异常动静脉短路.其中Cognard 5型早期诊断困难,表现为进展性脊髓病者易被误诊为脊髓炎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发急性截瘫的现象.本文报道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gnard 5型DAVF致急性四肢瘫痪的患者.

    关键词: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卢云鹤;曹依群

    神经内镜下颅底外科手术理念源自于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近10多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光源镜头与手术设备器械的不断革新,使得这一领域倍受关注.同时,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的应用指征也更加广泛、独立.本文将着重关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术者间的合作、操作与止血技术以及颅底重建的进展,同时对其在不同颅底部位及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后亦提出该技术入路的局限性与瓶颈,并展望未来.

    关键词:
  • 复合手术在脑血管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青林;王东海;李刚

    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排名第一的疾病.随着显微外科及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改善.然而,某些脑血管疾病如复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长节段狭窄和(或)闭塞在单一模式下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复合手术技术综合了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两种技术的优势,极大提高了复杂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本文就复合手术技术在脑血管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术治疗不同类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现状

    作者:陈思畅;赵国光;单永治

    随着颅内立体脑电图(SEEG)的开展,颅内致痫灶定位能够更加准确和直接.基于SEEG的致痫灶射频热凝术(RF-TC)是一种通过射频仪局部加热破坏致痫灶的微创治疗手段,该疗法已经在下丘脑错构瘤、脑室旁灰质异位结节、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颞叶内侧癫痫等多种类型的药物难治性癫痫中进行了应用和研究.本文对基于SEEG定位致痫灶、采用RF-TC治疗不同种类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文献综述,提示对于致痫灶较为局限类型的药物难治性癫痫,RF-TC治疗的有效性可能接近于外科切除术,安全性可能更高.

    关键词: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儿童肌张力障碍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睿俐;张建国;王守岩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综合征,主要特征为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导致异常动作或姿势.儿童期起病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也称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具有遗传性、药物难治性、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特点.脑深部电刺激术已在帕金森病、震颤等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已成功应用于成人起病的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国际上已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应用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治疗的探索研究,国内相关临床治疗也开始起步.基于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儿童肌张力障碍应用案例的系统梳理,现从手术时机、靶点定位、参数设置与电池寿命、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等5个方面介绍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儿童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 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斯达;冯洁;李储忠;何乐;张亚卓

    目的 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探讨代谢信号通路异常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垂体GH腺瘤标本取材于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6例因交通意外死亡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GH腺瘤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方法验证该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在垂体GH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蛋白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存在1 213个差异磷酸化蛋白位点(P<0.05,差异倍数≥1.5或<0.67).在垂体GH腺瘤中,表达上调的磷酸化蛋白位点有342个,表达下调的磷酸化蛋白位点有871个.这1 213个差异磷酸化蛋白位点分布在667个蛋白中.信号通路分析(IPA)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667个差异表达的磷酸化蛋白质主要富集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和糖代谢相关信号通路(P<0.05).在糖代谢通路富集的10个磷酸化蛋白中,有9个在垂体GH腺瘤中低表达.信号通路分析显示,AMPK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免疫蛋白印迹结果证实,在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AMPK蛋白质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相对表达量为1.75±0.36对比1.59±0.75,P=0.663),而在垂体GH腺瘤中磷酸化AMPK(ser496)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为1.47±0.58对比0.32±0.16,P=0.016).结论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垂体GH腺瘤存在异常代谢.AMPK信号通路的低表达可能与垂体GH腺瘤异常糖代谢相关.

  • 痉挛状态的外科治疗

    作者:于炎冰

    痉挛状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物理康复治疗是基础的首选治疗方式.当严重的痉挛妨碍了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时,外科治疗的重要性凸显,治疗方式包括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颈部去交感神经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肌腱以及骨关节矫形外科手术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 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长期随访结果(附550例报告)

    作者:刘红举;于炎冰;任鸿翔;许骏;徐晓利;张黎

    目的 探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ST)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50例ST患者,均行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即采用枕颈部后正中入路,不打开枕鳞及枕骨大孔,予限制性椎板切除,内镜辅助下行硬膜下双侧副神经、C1脊神经根切断术,C2~C4脊神经前、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采用Tsui量表评估手术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0~ 156个月,平均(117.0±5.5)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痉挛改善率分别为73.6% (54.7%,86.4%)、70.2% (48.8%,85.1%)、73.2% (51.1%,88.5%).550例患者的术前Tsui评分为17.2(13.6,20.6)分,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Tsui评分分别为4.6(2.2,7.3)分、4.9(2.6,8.1)分以及4.3(2.0,7.5)分,较术前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出现转颈无力30例(5.5%),耸肩无力34例(6.2%),双臂外展受限32例(5.8%),长期颈背部疼痛及麻木45例(8.2%),颈围变细11例(2.0%),吞咽困难62例(11.3%).其中5例转颈无力及9例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善,其余并发症经康复训练均有好转.随访期间25例患者(4.5%)的痉挛症状复发.结论 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是治疗ST安全、长期有效的外科手段.

  • 联合式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下肢痉挛

    作者:杨培中;刘向东;刘永博;刘学来;宋振宇;李纪森;张黎

    目的 探讨联合式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儿童脑性瘫痪下肢痉挛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侧闭孔神经前支、胫神经、坐骨神经联合式SPN治疗,且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脑性瘫痪下肢痉挛状态患儿,共109例(218侧肢体).术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估下肢痉挛的缓解程度,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并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儿随访时间为12 ~132个月,平均(73.6±16.7)个月.218侧中,209侧(95.9%)肢体术后痉挛状态即刻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末次随访缓解率为90.8%(198侧);术前髋内收肌、踝跖屈肌的mAS分别为(2.66±0.49)分、(3.36±0.52)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2±0.46)分、(1.57±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末次随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87.2%(95/109);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GMFC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侧肢体中,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感觉障碍51侧(23.4%),发生下肢肌力下降39侧(17.9%),以上症状在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或行SPR后下肢仍存在较重痉挛的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双侧闭孔神经前支、胫神经、坐骨神经联合式SPN可有效、安全地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作者:许骏;张黎;徐晓利;于炎冰

    目的 探讨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侧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51个月,平均(25.10±10.25)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YGTSS评分中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分别为(9.20±3.64)分、(9.25±3.67)分]和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22.80±15.58)分、(21.65±16.17)分]与术前相比[分别为(19.00±1.17)分、(52.90±4.96)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13、35.62,均P<0.001).20例患者术后均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其短期随访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

  •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肢体痉挛

    作者:王世杰;陈业涛;苗素华;王云朋;张玉琪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肢体痉挛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N,其中上肢40侧,下肢156侧,共计360支周围神经.手术前、后肌张力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分别采用手臂动作测试量表(ARAT)、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神经支配肌肉的即刻痉挛缓解率为95.6%(344/360).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结果表明,术后肌张力0级占60.0% (216/360),1级占25.6%(92/360),2级占8.9% (32/360),3级占1.1% (4/360),无效占4.4%(16/360).术后即刻出现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的比率为10.3% (37/360),末次随访肌力较术前下降1个级别以上的比率为1.9%(7/360).感觉障碍均在3个月内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7.2±4.9)个月.末次随访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率为67.3%(132/196),其中上肢改善率为47.5%(19/40),下肢改善率为72.4%(113/156).32支(8.9%)神经所支配肌肉的痉挛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其中肌张力恢复至术前水平13支(3.6%).结论 SPN对脑性瘫痪肢体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脑源性痉挛状态

    作者:王明鑫;宗强;韩光良;徐冬云;高秀琴;栾红;李超;张黎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PN治疗的61例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后痉挛程度、肌张力、步态功能及生命质量的改善率,并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1例患者,共计73侧肢体手术.其中上肢5侧,下肢68侧,共涉及94支周围神经.所有患者随访11~ 26个月,平均(19.5±7.6)个月.术后即刻痉挛程度缓解率为100.0%,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1.8% (67/73);术后即刻肌张力下降率为100.0%,随访期间为94.5%(69/73).术后3个月、6个月步态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3.6%(51/61)和90.2%(55/61).随访期间上肢功能改善比例为4/5,生命质量提高率为91.8%(56/61).73例患者术后6侧(8.2%)肢体发生感觉障碍,3侧(4.1%)肢体肌力下降,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2侧肢体(2.7%)痉挛复发.结论 SPN是治疗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痉挛性斜颈

    作者:范世莹;孟凡刚;张凯;杨岸超;刘焕光;张建国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靶点DB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14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其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简称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评估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3~150)个月.14例患者中,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其末次随访时的TWSTR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11例患者的TWSTRS评分中位改善率为69.6% (46.2% ~ 83.6%).STN-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9.8%(46.2%~83.6%),GPi-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8.7% (56.0% ~74.0%),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4例患者中,发生电极断裂1例,异动4例,嘴角抽搐1例,1例发生颈部无力、吞咽困难以及构音障碍.结论 DBS为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STN和GPi均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靶点.

  •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随访观察

    作者:张传鹏;张黎;许骏;徐晓利;邵旭;于炎冰

    目的 随访观察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PR治疗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年龄为(9.5±3.5)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Cobb法)、腰骶角、弓顶距离、前突指数及Cobb角的差异.观察术后腰椎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7.0±12.8)个月.术前前凸角平均为(36.1±1.8)°,术后为(39.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而腰骶角[(33.1±1.4)°对比(33.6±1.4)°]、弓顶距离[(15.6±1.3)mm对比(17.3±1.2)mm]、前突指数[(14.9±1.7)mm对比(18.7±2.2)mm]及Cobb角[(5.9±0.9)°对比(7.3±0.9)°],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0例患者中,术前9例(10.0%)有腰椎畸形,其中脊柱侧弯7例、腰椎滑脱2例;术后24例(26.7%)患者存在腰椎畸形,其中脊柱侧弯18例,腰椎滑脱6例(均为Ⅰ度滑脱);术前有脊柱侧弯的7例患者,2例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有所加重.结论 腰骶段SPR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术后腰椎稳定性不会构成严重影响.

  •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桑林;郑重;解飞;葛留锁;周峰;马延山

    目的 观察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3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丰台医院神经外科行腰骶段SPR手术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痉挛型CP患者508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标准评估手术疗效(≤2级为痉挛缓解),观察围手术期(手术后至出院前)和中远期并发症(随访>1年)的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及转归等.结果 508例患者中,围手术期痉挛缓解率为93.7%(476例).其中183例(36.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下肢无力76例(15.0%),腹胀、腹痛39例(7.7%),下肢感觉障碍29例(5.7%),低颅压性头痛18例(3.5%),暂时性尿潴留9例(1.8%),切口愈合不良5例(1.0%),切口脑脊液漏3例(0.6%),切口感染2例(0.4%),吸人性肺炎2例(0.4%).76例下肢无力患者中,65例(85.5%)经康复锻炼后改善;29例下肢感觉障碍中,25例(86.2%)转为中远期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7~36个月,平均(22.5±5.4)个月.508例中,共174例(34.3%)出现中远期并发症,其中长期腰背痛51例(10.0%),脊椎不稳或半脱位38例(7.5%),下肢运动功能下降31例(6.1%),脊柱侧弯29例(5.7%),下肢感觉障碍25例(4.9%).结论 腰骶段SPR治疗痉挛型CP有效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多为暂时性,经正确处理多可在术后2周内痊愈;中远期并发症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严重影响.

  • 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下肢痉挛状态的表面肌电分析

    作者:郭壮丽;汤乃苏;伊传建;沈娜娜;李铁山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成人脑源性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的肌电积分值(iEMG)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40例成人卒中或颅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于治疗前、治疗4周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A)、步速、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mAS评分[为方便统计学分析,将分级评估结果进行赋值,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治疗组治疗前为3(1.75)分,治疗4周为2(1.00)分;对照组治疗前为3(2.00)分,治疗4周为2(1.75)分.(2) FMA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45±2.56)分,治疗4周为(13.20±2.2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5±2.54)分,治疗4周为(11.75±1.65)分.(3)步速:治疗组治疗前为(0.24±0.05) m/s,治疗4周为(0.34±0.07) m/s;对照组治疗前为(0.24±0.06) m/s,治疗4周为(0.28±0.07) m/s.(4) iEMG值:治疗组治疗前为(149.57±15.77) μV,治疗4周为(88.21±13.51) μV;对照组治疗前为(148.38±21.60) μV,治疗4周为(99.47±14.23)μV.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4周的mAS、FMA、步速、iEMG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在治疗4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能减轻成人卒中和颅脑外伤偏瘫患者的下肢肌肉痉挛,提高其运动功能;超声定位方法安全、准确;sEMG可以客观评价BTX-A注射后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可作为痉挛改善的量化指标之一.

  •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下肢痉挛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海韬;李岩峰;徐杨熙;马逸;王斌;王全才;董经宇;周建波

    目的 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SPR治疗的4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分析其术后的肌张力变化、运动功能、生命质量以及流涎情况.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生命质量的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流涎情况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 30个月,平均(18.2±6.5)个月.与术前相比,随访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左侧髋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GMFCS分级改善(Z=-5.19,P<0.01),ADL评分明显改善(F=1.89,均P<0.05).流涎改善比例为5/15.患者的术后GMFCS分级与其年龄(r=-0.44,P=0.009)、体质量(r=-0.22,P=0.006)呈负相关,与性别、治疗前GMFCS分级、受累肢体的数量无相关性(均P>0.05).术后并发症中,下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为7.3% (7/96),下肢肌无力为9.4%(9/96),随访期间均有好转;术后发生一过性尿潴留2例(4.2%),一过性大便困难1例(2.1%);术后痉挛状态的复发率为2.1% (1/48).结论 采用腰骶段SPR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孙枢文;李育平;王晓东;张恒柱;严正村;董伦

    目的 系统性评价椎板成形术(LAMP)与椎板切除术(LAMT)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文数据库.纳入采用LAMP与LAMT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发表时间不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篇RCT研究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08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AMP组术后的有效恢复率高于LAMT组[88.3%(128/145)对比71.6% (68/95)] (P =0.002);术中出血量少于LAMT组(SMD=-3.50,95% CI:-4.84~-2.16,P<0.01);脊柱畸形[6.1%(19/313)对比28.9% (153/529)]、脊柱不稳[2.5%(7/279)对比31.3%(81/259)]及脑脊液漏[3.0% (10/330)对比11.7%(64/548)]的发生率低于LAMT组(均P<0.01);而肿瘤的全切除率[87.1% (183/210)对比75.4%(239/317),P=0.21)]及手术时间(SMD=-0.43,95% CI:-1.01~0.14,P=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AMT术式对年龄<18岁的患者脊柱畸形发生率影响不显著[21.2%(7/33)对比35.2%(58/165);P=0.10];对年龄≥18岁的患者,LAMP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低于LAMT[4.3% (12/280)对比26.1%(93/357);P<0.01].结论 LAMP治疗椎管内肿瘤能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较LAMT更有优势.

  • 努力推动神经外科的创新发展

    作者:张亚卓

    34年弹指一挥间,回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创刊、发展和成熟的不凡历程,在王忠诚为代表的老一代神经外科前辈开拓创新精神的指引和各位神经外科同道的信任和支持下,杂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见证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立足今日,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神经外科技术日新月异,杂志将以推动神经外科的创新发展为主旨,努力建设创新技术的推广平台,不断提高杂志的内涵和质量.展望未来,仍有星辰大海,《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将和中国神经外科一起,迎接新的辉煌.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