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局灶性颅脑真菌感染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军民;陈谦学;田道锋;陈治标

    局灶性颅脑真菌感染是一类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的疾病,常隐袭起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可与其他颅脑病变合并存在,易引起误诊和漏诊.2000年5月至2004年2月我科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 亚低温联合经侧裂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庆海;窦以河;孟承东;薄勇力;李环庭

    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亚低温对脑出血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也有报道,但是,亚低温联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较少.

  • 应用水膨胀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作者:王志刚;丁璇;冀勇;王成伟;郝晓光;潘顺;李卫国

    目的 总结水膨胀式微弹簧圈(HydroCoil)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初步体会,对HydroCoil治疗CCF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以来应用HydroCoil栓塞系统治疗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人,男9例,女5例,平均26.5岁.脑血管造影显示6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果 14例病人CCF术后均不再显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所有病人术前的颅内杂音、突眼和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在1周内恢复正常,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病人术后获得1-3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CCF均未见复发.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球囊栓塞仍为首选方法.当病人不能耐受或不允许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时,可以选用HydroCoil.HydroCoil治疗CCF安全、有效、稳定,颈动脉保持通畅率高,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晓光;刘群;朴颖哲;王鹏;李鹏;李文良

    目的 总结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例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的临床资料.8例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手术中充分切除椎板,硬膜一般不打开,用取瘤钳咬除侧方及前方的硬膜外肿瘤,使脊髓充分得到减压.对神经根受累或椎体转移灶压迫神经根导致的严重根性疼痛,可切断一侧神经根,术后进行放等综合治疗.结果 8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随访1-19个月.1例术后4个月因肝癌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术前4例A级的1例无变化,3例恢复到C级;术前2例B级恢复到D级;术前2例C级恢复勉强达E级.所有疼痛均消失,二便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部分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经后正中入路肿瘤部分切除、椎板减压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第三脑室脑膜瘤(九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周大彪;马振宇;张玉琪;甲戈;李少武;戴珂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脑膜瘤的组织发生学、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报道9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三脑室脑膜瘤,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第三脑室前部脑膜瘤5例,第三脑室后部脑膜瘤4例,平均发病年龄25.6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脑积水,缺乏硬脑膜附着为其影像学特征.肿瘤全切除6例.结论 第三脑室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中间帆脉络组织或脉络丛,经半球问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合理的手术路径选择.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新崇;周峰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 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作者:蔡博文;游潮;惠旭辉;李浩;张跃康;刘艳辉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外科治疗的方法、入路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31例松果体区肿瘤直接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及预后情况.31例患者中,枕下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22例,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6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Dandy入路)2例.颞部侧脑室三角部人路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于并发症2例;随访4个月至4年,19例恢复良好,5例生活基本自理,4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亡.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合理的手术入路及体位,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儿童四脑室恶性脑膜瘤一例

    作者:张月高;王本瀚;张喜卿

    患者 女,8岁.以"头痛、行走不稳一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0d"于2005年10月11日入院,伴小便失禁,无发热.查体:神志恍惚,呼唤睁眼,哭闹不安,反复用手击打自己头部.

  • 误诊为垂体卒中的垂体脓肿一例

    作者:王忠;云强;苏宁;戚建军;郝成仁;张义松;张瑞剑;张仲

    患者 女,59岁.主诉:头痛1d入院,无发热病史,无明显视力下降,无泌乳.查体: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 小儿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快速消散一例

    作者:王秋生

    患儿 男性,14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哭闹不止2h"入院.患儿不慎从3m高处摔下,致头颅外伤,哭闹不止.伤后50min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发现左颞顶叶脑挫裂伤,左顶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纵裂内)而转入我院.

  • 慢性皮层电刺激治疗幻肢痛一例

    作者:孙伯民;曹春燕;占世坤;吴志远;缪飞

    患者 男,70岁.25年前右手中指前两节被传送带绞断,清创术缝合后,患者感觉已失去的中指仍有剧烈的绞痛和刺痛,为缓解疼痛,曾多次行截指手术和尺神经切断术,但无明显疗效.

  • 犬咬头皮撕脱伤一例报告

    作者:马辉;曲胜伟;王宇;张宝君;樊庆贺;吴广军;刘晓谦;王雪峰

    患者 女,10岁.因头部犬咬伤2h而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不慎被犬咬伤其头皮,在当地卫生院肌注狂犬疫苗后即送我院.

  • 颈枕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拔管窒息一例

    作者:李艳;王保国

    患者 女性,37岁.主因头颈部疼痛5年,四肢无力伴视物模糊4年,以寰枕畸形入院.MRI示:寰枕畸形(单纯型),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

  • 大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作者:陈宝智;赵建农

    患者 男性,30岁.因"发作性失语1个月"于2005年5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诱因突发不能言语,伴右侧面部僵硬、麻木,持续20min后自行缓解,上述症状共发作2次,无头痛、呕吐.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作者:杨新宇;杨树源

    颅内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约占后循环动脉瘤的50%,位置深在,与重要的丘脑穿通动脉关系密切,直接夹闭动脉瘤颈难度很大,是神经外科中极具挑战性的手术.

  • 框架立体定向图像引导颈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亚明;田增民;尹丰;李志超;杜吉祥;郑奎宏

    目的 探索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 选取6例成人颅-颈椎标本,改进的四柱式定位框架以螺钉固定于枕颈部,使颅-颈-肩形成统一刚性结构,保持空间位置恒定.CT薄层扫描获取60个椎弓根的空间定位数据,Aero-tech手术规划系统三维建模,设计安全、个体化的置钉路径,导向弓把持下经皮细钻钻孔,套管针导引下置入攻丝,复查CT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60个椎弓根置钉中,攻丝与规划路径有偏差者8个,失败率为13%,横突孔方向突破5个,椎管骨皮质突破3个;6例位于C3~5(占75%);2例位于C1、C2 椎体(占25%).结论 框架立体定向图像引导的颈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向精确,减少置钉的并发症,置钉过程直观、简单,能术前虚拟演示,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核转染增强型绿荧光蛋白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

    作者:陈镇洲;徐如祥;姜晓丹;杜谋选;黄涛;蔡颖谦

    目的 研究以近发展起来的核转染技术转染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质粒进行基因修饰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 NucleofectorTM 技术转染 pEGFP-C2(EGFP组),以同期培养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以"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10%胎牛血清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比较两组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Nestin、NSE、GFAP 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转染后24h成功发现EGFP的表达.两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生长曲线.诱导18d,两组细胞NSE、GFAP的表达比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ucleofectorTM技术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EGFP可以作为兔骨髓基质细胞有效的基因表达标记;核转染pEGFP-C2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无明显影响.

  • 脑胶质瘤易感基因PLA2G4C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冬;王忠诚;朴明学;张亚卓;戴钦舜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筛查脑胶质瘤易感基因PLA2G4C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并进一步确定这些多态性与脑胶质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天坛医院为主收集入院脑胶质瘤病人和对照组的血液及肿瘤组织,对肿瘤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DNA提取,对基因PLA2G4C的特定片段进行PCR扩增,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推测突变的意义.结果 本组共收集标本223份,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了短串联重复序列,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到了纯合峰及杂合峰.结论 PLA2G4C 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胶质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并可通过血液标本进行此多态性的筛查.DHPLC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的基因多态性的筛选方法.

  • COX-2基因表达与星形胶质瘤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天达;潘蔚然;王成林;于宏伟;刁宏宇

    星形胶质瘤(astrocytic tumours,ATs)是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3.0%~26.0%,占胶质瘤的21.2%~51.6%[1].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一种膜结合蛋白,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限速酶[2],其诱导型同工酶COX-2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 白藜芦醇对C6鼠胶质瘤细胞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广秀;浦佩玉;康春生;王虎;董伦;李彦和;张志勇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Res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具有抗炎和抗癌的作用[1,2],它可以在肿瘤的起始、发生、进展等各个阶段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 碘伏浸泡冷冻保存颅骨骨瓣308例报告

    作者:李冰;江玉泉;费昶;蒋洪涛;孟凡国;于建军;王新功;姬传林;程彦昊;郭锋;郑国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作者于1999年开始对308例患者应用碘伏浸泡冷冻保存颅骨骨瓣.(1)自体颅骨保存方法:术中刮除颅骨外板的骨膜组织,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置人无菌手套中,加入0.5%碘伏溶液,将骨瓣浸没,排除空气,扎紧密封,放入塑料盒中,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日期.

  • 颅底外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作者:周定标

    解剖学定义的颅底是脑颅的一部分,其与颅盖的分界线大致为: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突根部,向前经外耳门上缘、颞骨颧突根部,并横越蝶骨大翼颞面,循眶上缘向内至中线.颅底的内面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

  • 侵犯前中颅底的鼻咽纤维血管瘤

    作者:张天明;房居高;邱锷;赵景武;李永

    目的 侵犯前中颅窝的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有肿瘤巨大、呈分叶状且血运丰富.本文根据经颅眶入路的手术经验及肿瘤与翼突板的解剖关系,提出颅眶入路结合鼻内镜入路治疗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3月至2005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的11例经颅眶入路治疗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0-21岁,平均1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衄及鼻咽部肿物.诊断依据为CT、MRI及DSA,其平均径线为6.9cm.11例肿瘤均有颅内侵犯.经颅眶入路手术11次,其中5次联合面部切口,1次经鼻镜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3例(2例蝶窦残余肿瘤);伤口感染1例;复发1例.结论 对于侵犯颅内的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应先经颅眶人路,切除翼突板外侧部分肿瘤,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咽腔和蝶筛窦部分的肿瘤.

  •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治疗

    作者:吴震;张俊廷;贾桂军;张力伟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对14例颈静脉球瘤行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6例.12例行耳后经髁上入路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后面瘫6例,声音嘶哑5例,听力障碍4例.有4例患者术后行γ-刀治疗.结论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 前颅窝底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作者:魏新亭;保建基;孙红卫;闫东明;龙江;刘献志;王书凯;宋来君;张志强

    目的 分析前颅窝底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前颅窝底骨折所致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患者头颅SCT轴位和冠状位眼眶及视神经管薄层扫描,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共7例为组成眶顶的额骨眶部和筛骨筛板骨折,术前患者失明,行眶内减压.B组共12例为视神经管骨折,术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行视神经管减压. 结果 A组经眶内减压术后,视力恢复快而且明显,B组经视神经管减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引起失明的患者,要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价,如为眶顶骨折引起眶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所致失明,一旦明确诊断即行眶内减压治疗,不但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而且修补硬脑膜可以预防脑脊液鼻漏;对于视神经管骨折引起视力障碍的患者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

  • 额鼻筛眶入路切除侵犯筛板前颅底沟通肿瘤及颅底钛网重建技术

    作者:肖绍文;张超元;周全;阮玉山;罗昱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

  • 颅眶交界区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刘庆良;王忠诚;李德志;万伟庆;杨岸超;Albert L.Rhoton

    目的 研究颅眶交界区域显微解剖.方法 从不同的方向对26侧颅眶交界区进行显微镜下解剖研究,并留取图像资料.结果 颅眶交界区的侧方暴露有利于眶.翼腭窝-颞下窝沟通肿瘤的切除,额底眶顶暴露适合于眶-蝶沟通肿瘤的切除,海绵窦和眼眶沟通肿瘤的暴露要兼顾额叶底面、中颅窝底前部和眶外侧壁暴露以颞侧上方入路为佳,内侧中线的暴露适合于鼻.眶沟通肿瘤的暴露.结论 颅眶交界区与眼眶后部、海绵窦前部、蝶鞍区、鼻腔顶部筛窦、颞下窝和翼腭窝相关,不同特点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向和手术入路暴露.

  • 颅底软骨肉瘤(附七例报告)

    作者:彭泽峰;袁贤瑞;姜维喜;马建荣;罗端午;陈风华;蒋星军;李学军;刘志雄

    颅底软骨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具有侵袭性的低级别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常罕见,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15%[1].现将作者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 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随访

    作者:漆松涛;潘军;方陆雄;张喜安;樊俊;陈状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为基础的颅咽管瘤全切除方法,并通过长期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态.方法 根据肿瘤影像学表现的生长部位及扩展方向将翼点入路进行改良,对121例颅咽管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中83例进行12-84个月的随访.结果 本组全切除、近全切率分别为79.3%、19.0%,术后常见的肿瘤残留部位位于肿瘤与第三脑室底部前端连续处.术后常见的下丘脑反应为尿崩症(86.8%)及低钠、高钠血症(68.6%),其中高钠血症预示严重的下丘脑反应,但经过处理术后反应多可良好控制.围手术期死亡3例(2.5%).11例随访期内复发,复发率13%.随访期患者复发常见于术后2年内.结论 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及大小,选择各种改良翼点入路进行积极的全切除,多数颅咽管瘤可以得到良好的长期控制和生存质量.

  • 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

    作者:李龄;雷霆;韩林

    目的 探讨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复习20年(1975-1995)手术治疗单侧听神经瘤90例,其中4例为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HAT),与86例非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NHAT),做回顾性分析,据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手术所见做比较.结果 HAT较NHAT年轻(28±10与54±17岁)(P<0.01),MRI显示HAT为实质性,无肿瘤囊变,多数较NHAT为大(P<0.05);MRI示HAT有多个代表较大引流静脉的流空效应;经皮股动脉、椎动脉造影显示HAT有广泛的肿瘤着色及早期引流静脉的充盈,并证实由椎基动脉供血.过去文献报道认为以分期手术为宜.作者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下,成功地完成了4例HAT的切除术,未输血,术后无明显伤残.结论 HAT是一种实质性大型肿瘤,出现于青年期,血管造影能够提供特征性发现.MRI能显示肿瘤表面的流空效应而确诊.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有望能一期全切除肿瘤.

  • 上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吴哲褒;贺崇欣;吴近森;诸葛启钏;郑伟明;苏志鹏;刘藏

    目的 探讨上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入路、肿瘤与枕下海绵窦的关系、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方法 从1996至2005年期问经病理证实的上颈段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17例(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5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13例)和颈后外侧入路(4例)切除肿瘤.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行颈枕融合术.结果 16例肿瘤在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行近全切.根据术中肿瘤和硬膜的关系,肿瘤位于单纯硬膜外者12例,硬膜内外者5例.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均无颈椎不稳定性现象发生.结论 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或颈后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术中娴熟处理椎动脉和枕下静脉丛出血至关重要.

  • 枕髁形态学分类对下斜坡病变的手术意义

    作者:冯东侠;叶富华;徐卫东;周新民;高恒;周良辅

    目的 通过对国人颅骨的枕髁和枕大孔进行解剖测量和分析,提出枕髁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为枕下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和枕大孔腹侧病变的手术中,是否需要磨除枕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100例成人颅骨标本和20例成人3D-CT上,测量枕大孔和枕髁的相关解剖数据,观察分析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按枕髁分类指数(OC index)进行分类,并对各类枕髁(组)磨除后部1/3,前、后的手术观察角度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成人颅骨标本分为Ⅰ型(小枕髁型8.0%),Ⅱ型(中枕髁型74%),Ⅲ型(大枕髁型18%).Ⅰ型中磨除枕髁后部1/3,前后观察角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Ⅱ型(P<0.05)和Ⅲ型中有统计学意义(尸<0.01).结论 枕髁的形态学变异较大.术前应用3D-CT明确枕髁的形态学类型,对手术中是否需要磨除枕髁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枕髁 分类 斜坡 手术
  • 介绍一种简易滴水双极电凝镊

    作者:张骥;张映军;吴过;郑萌

    一、应用材料与制作方法双极电凝镊一把,一次性输液器一具.取输液器,去除流质针头,距游离端0.3cm处,在头皮针管上横行剪一小切口,并在横切口中部头皮针管上向头端剪一小纵口,将此套在双极电凝镊的一支上,丝线固定输液器前端于双极电凝镊上,输液器接无菌生理盐水瓶.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