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提前消失的研究

    作者:姜成荣;王晶;徐武;戴宇翔;陆天宇;梁维邦

    目的 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提前消失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372例,术中359例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到AMR波.其中33例在完成减压前AMR波提前消失(消失组),326例未提前消失(未消失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359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动脉压迫,消失组面神经出/入脑干区(REZ)表面均未见明显压痕,未消失组39例(12.0%,39/326)有不同程度的压痕.2组患者术后随访20~32个月.消失组术后即刻治愈32例(97.0%),1例(3.0%)术后第7天停止抽搐,无一例患者发生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326例未消失组中,术后305例(93.6%) AMR波消失,21例(6.4%)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AMR波仍持续存在;术后即刻治愈267例(81.9%),57例(17.5%)在术后2 ~310 d停止抽搐,2例(0.6%)在随访期仍存在面部抽搐;听力下降4例(1.2%),迟发性面瘫9例(2.8%).随访期均未见复发.2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术前病程、病变侧别及责任血管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R波提前消失可能与责任动脉压迫力量较小有关.相较于AMR波未提前消失者,提前消失者手术疗效好.

  • 颅内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

    作者:夏建国;朱维俊;陈阿林;胡剑峰;田为中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内皮瘤(HE)的MRI和CT表现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颅内HE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侧颅骨2例(额骨、顶骨各1例),小脑幕2例,大脑镰1例,右侧海绵窦1例,右侧颞叶1例.病灶直径为2.1 ~5.3 cm,平均(4.1 ±1.1)cm.MRI TIWI病灶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伴多发斑点状或小类圆形高信号;T2WI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改变,伴多发扩张迂曲的流空血管影.增强后病灶均有延迟强化趋势,呈蜂窝状明显强化.1例行MRA检查显示肿瘤周围异常增多血管影.CT平扫病灶呈稍高密度,其内多枚点状或小圆形高密度灶.病理学结果显示,7例颅内HE患者中,上皮样HE 4例,网状型HE 2例,卡波西型HE 1例.组织学检查示病灶可见内皮细胞增生,伴显著异常的血管病变,并含有黏液性基质或致密纤维性间质.结论 颅内血管内皮瘤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神经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

  • 血浆和肽素水平在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尿崩症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林昆哲;魏梁锋;黄银兴;赵琳;洪景芳;王守森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的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术后尿崩症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术前行MRI检查观测垂体后叶亮点(PPBS)的显示情况和信号比.采用ELISA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的血浆和肽素水平,且于术后监测尿量.根据术后有无尿崩症将患者分为尿崩症组(23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尿崩症,30例).根据PPBS结果将患者分为PPBS阳性组(45例)和PPBS阴性组(8例).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术后尿崩症以及PPBS的关系.结果 无论是尿崩症组或对照组,其术前、术后的血浆和肽素水平[M(P25,P7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崩症组的术前、术后第1天的血浆和肽素水平[分别为5.35(4.24,8.25) pmol/L)和4.87 (4.08,6.43) pmol/L]均低于对照组[术前:6.82(4.99,10.77)pmoL/L,术后:6.21 (4.81,9.84)pmoL/L](均P<0.05).PPBS阳性组的术前血浆和肽素水平[6.57(4.87,10.39)pmol/L]高于PPBS阴性组[4.65(3.49,6.23) pmol/L] (P <0.05).PPBS的信号强度与血浆和肽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和肽素水平可作为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预测指标.术前、术后第1天血浆和肽素水平较低的垂体腺瘤患者其术后发生尿崩症的风险较高.

  • 静脉侧支循环分级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应建彬;李军;赵琳;李世清;王守森

    目的 探讨静脉侧支循环评估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SM)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SM患者71例.术前对患者行MR静脉成像(MRV)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侵袭静脉窦的程度.依据Qureshi的静脉侧支循环分级标准并加以改良,将静脉侧支循环分为0~4级,并根据术前静脉循环状态评估结果制定手术策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71例患者中,脑膜瘤位于上矢状窦前、中、后1/3段者分别有12、46、13例.未形成侧支循环(0级)26例(36.6%),1级侧支循环8例(11.3%),3级12例(16.9%),4级25例(35.2%).Simpson Ⅰ、Ⅱ级切除者67例(94.4%),Ⅲ级4例(5.6%);上矢状窦离断15例(21.1%),重建8例(11.3%),电凝48例(67.6%).术后随访3 ~70(中位数为34)个月.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恶化者14例(19.7%),其中8例(11.3%)为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静脉侧支循环0~4级患者预后不良比例分别为2/26、1/8、1/12、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3例(4.2%)术后出现静脉窦血栓形成,其中1例(1.4%)治愈,1例(1.4%)死亡,1例(1.4%)术后1年后复发.结论 颅外的静脉侧支循环的存在对手术切口设计有重要影响;术前评估PSM相关的静脉侧支循环状态,可指导静脉处理策略,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恶变表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苗增利;赵旭东;徐幸;陈开来;孙继勇;张帅;鲁晓杰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EC)在颅内病变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1-4],常见于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鞍旁、侧裂、脑室等脑外区域,少数也可发生于大脑或小脑实质内.原发于脑干的EC较为罕见[1-5].国外有文献报道在囊肿基础上恶变为鳞癌者[6].然而,脑干EC恶变迄今鲜见报道.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发生于脑干的恶变EC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杂交技术治疗椎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臂丛神经压迫一例

    作者:于冠宇;宋超;冯翔;景在平

    椎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指椎动脉壁全层结构破坏,血液溢出血管腔外,被周围组织包裹后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壁无完整动脉壁的三层结构,为动脉周围组织或仅残存主动脉外膜[1].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5月收治1例右椎动脉假性动脉瘤,右椎动脉窃血伴臂丛神经压迫症状明显,采用右椎动脉逆行栓塞联合假性动脉切除+臂丛神经松解术的杂交手术方式,一期完成治疗,患者术后症状即可解除,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颅内电极置入导致非出血性硬膜下积液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冠宇;陈颖川;石林;王秀;张建国

    非出血性硬膜下积液是颅内电极置入后的罕见并发症,其术后CT表现为低密度影,因此常被忽视.但是,此并发症可迅速进展,甚至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3月收治1例非出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进行总结,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非出血性硬膜下积液的认识,从而早期诊断此类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 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致脑梗死一例

    作者:王根;曹毅;杨勇涛;李张霞;鲍娟

    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据国外报道,在头颈部创伤中发病率约为9%[1],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1%[2].合并瘤体内血栓脱落引起局部脑梗死国内外报道均较少.病例报告患者男,14岁.主因“左侧颈部锐器刺伤后搏动性包块1个月余”于2015年6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左颈部肿块有明显搏动及杂音,余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关键词:
  • 儿童视路胶质瘤的诊疗现状

    作者:刘玉含;田永吉

    视路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OPG)是起源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或下丘脑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及内分泌功能[1].好发于儿童(<18岁),约10%的患者≥19岁,女性占60%~75%.好发部位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可能影响预后,累及视神经的总病死率约为5%,而累及下丘脑的病死率约50%,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2].由于OPG的临床病程变异较多,加之患者年龄较小,治疗方式的选择较为困难[3].过去10年,OPG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因此本文对OPG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
  • 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东亮;魏尧;郭建忠

    3D打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的数字化三维成像结合现代高新技术连续打印的一项新的应用技术.这项新技术已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一些工业领域.3D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以及逐层增加来塑化模拟实体的特性,使其在高精度、高难度以及高度复杂的个体化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目前医学发展逐渐趋向于精准化治疗,3D打印技术大大优于传统工业,尤其是在植入物的制造、体外模拟、组织修复及器官移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随着3D打印器官、细胞以及骨骼等技术的成功,3D打印技术将成为医学界的神器[3].本文就目前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高场强和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刘新科;张紫豪;李佑祥

    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率高、破裂率低、破裂出血后残死率高的特点[1-2].因此,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个体化评估,已经成为动脉瘤研究重要的课题.传统的颅内动脉瘤检查手段,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都基于血管腔内的血流进行成像,通过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间接推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这种评估方法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其准确性差.颅内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瘤壁存在内皮细胞坏死中断、平滑肌细胞坏死增生及胶原纤维增生等破坏与增生共存的现象[3-5].因此,基于动脉瘤壁特征的破裂风险评估方法将更有意义.

    关键词: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半球肿胀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志坚;程崇杰;孙晓川

    尽管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卒中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1].目前,公认的与aSAH病死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较差的临床分级(Hunt-Hess、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的SAH分级、Fisher评分等)、高龄患者、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直径大于10 mm及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梗死等,其中原发性出血的直接作用、动脉瘤破裂再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是导致aSAH后死亡的主要因素[1].

    关键词:
  • 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丁玉辉;朱涛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为单发,多发性者较少见.多发性神经鞘瘤因其累及的神经和脊髓节段范围较广,常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早期诊断、尽量全切除、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做一综述.一、概述神经鞘瘤早由Verocay于1910年报道,1935年Stout将其正式命名为神经鞘瘤[1].该类肿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神经性良性肿瘤[2],又称施万细胞瘤,常为单发,仅少数可多发.多发性神经鞘瘤常与家族性遗传相关[3].

    关键词:
  • Purα蛋白对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杨征;王峰;孙涛;崔建奇

    目的 探讨Purα蛋白对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6~8周龄SD雄性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urα过表达癫痫组(简称过表达组)、癫痫对照组(简称对照组)、Purα沉默癫痫组(简称沉默组),每组30只大鼠.过表达组、沉默组分别给予Purα过表达及Purα沉默的慢病毒颗粒(5×108 TU/ml),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病毒注射后2周,3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127 mg/kg),18 ~ 20 h后注射匹罗卡品(30 mg/kg),建立癫痫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的Pur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3区和齿状回Caspase-3蛋白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过表达组、对照组、沉默组海马组织的Pur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04、0.39±0.01、0.17±0.02,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 ±0.29、0.46±0.05、1.35±0.10;海马CA3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01±2.05)、(9.01±2.21)、(13.80±1.93)个,齿状回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41±0.84)、(12.50±2.46)、(17.60±2.51)个;3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分别为(10.10±1.19)、(9.30±1.70)、(5.10±1.59) min,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3.07±1.09)、(5.57±2.11)、(8.11±1.26)h.3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水迷宫实验显示,过表达组、对照组、沉默组的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分别为(20.24±4.13)、(15.67 ±3.58)、(10.03±1.72)s,穿越次数为(8.38±2.62)、(7.25±3.49)、(6.38±2.07)次,过表达组和对照组与沉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模型制作后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均为过表达组短,沉默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urα能减轻因癫痫发作导致的海马细胞凋亡,对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增强其学习记忆能力.

  • 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泽奇;衣泰龙;涂悦;杨小飒;徐忠伟;张赛;程世翔

    目的 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HT-22细胞,应用FX-5000TF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进行牵张损伤(形变率为13.4%、频率为5.0 Hz).并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6、12、24h组.应用数字全息显微镜(DHM)动态检测细胞平均面积和平均厚度值,采用锥虫蓝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LDH的释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Sub-G1期峰的变化.结果 (1)DHM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损伤6h后HT-22细胞面积由(603.9±28.5) μm2降至(182.9 ±4.5)μm2(t=21.93,P<0.01),细胞厚度由(4.0±0.2)μm升至(8.3 ±0.3) μm(t=16.65,P<0.01).(2)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95.0±1.6)%,而损伤后6 h[(59.7±4.5)%]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10.44,P<0.01).损伤后12h和24 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7.0±2.9)%、(85.0±3.3)%]虽较6h组上升(分别为t=4.56,P<0.05;t =6.45,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分别为t=7.56,P<0.01;t=3.873,P<0.05).(3)LDH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应力加载损伤后6h,LDH的释放水平[(273.9 ±4.6)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1.7±5.8)ng/L,t=42.48,P<0.01],而12 h组和24 h组LDH的释放水平[分别为(255.2±4.4)ng/L、(240.2 ±6.0) ng/L]均低于6h组(分别为t=4.14,P <0.05;t =6.28,P<0.01).(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6±0.3)%]相比,损伤6 h组Sub-G1凋亡峰比例[(6.5±0.6)%]显著上升(t=14.90,P<0.01),而细胞死亡比例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尤以损伤24 h后[(2.1±0.5)%]的峰值较6h组降低为显著(t=9.61,P<0.01).结论 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成功建立HT-22体外细胞损伤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操作简便,为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一种精确、有效、可控的模型制作方法.

  • miRNA-451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亚辉;郭红宝;南阳;甄英伟;王乐;管强;俞凯;黄强;钟跃

    目的 研究miRNA-451过表达后通过靶标钙结合蛋白39(CAB39)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的机制,以及miRNA-45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U251胶质瘤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以及miRNA-451 mimics处理组(简称miRNA-451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miRNA-451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法检测CAB39、E-钙黏素、N-钙黏素、波形蛋白、TWIST、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nail、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N-钙黏素、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miRNA-451组的miRNA-45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miRNA-451组CAB39、N-钙黏素、波形蛋白、TWIST、MMP-2、MMP-9、Snail、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而E-钙黏素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 <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miRNA-451组的N-钙黏素、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5).划痕操作后24 h、48 h miRNA-451组的划痕修复率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转染48 h后miRNA-451组穿过滤膜的细胞数目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显著减少(均P <0.05).结论 miRNA-451可能通过降低靶标CAB39的表达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

    作者:尼扎米丁江·热夏提;卡合尔曼·卡德尔;阿塔伍拉·图尔荪;成晓江;买买提力·艾沙

    目的 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PED治疗的2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PED置入10例,联合弹簧圈治疗17例,2例在支架释放后行球囊扩张.结果 27例患者共治疗27个动脉瘤,置入28枚支架,所有PED均顺利到位并释放.PED覆盖眼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9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大脑前动脉1例;术中即刻造影,1例(1/17)眼动脉不显影,1例(1/9)后交通动脉不显影,其余分支血管均通畅,载瘤动脉未见狭窄.2例(7%,2/27)分别在术后2h和5d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术后6个月,19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0例(87%,20/23)动脉瘤完全或近完全闭塞,3例(13%,3/23)动脉瘤不完全闭塞,所有患者载瘤动脉未见狭窄,术中无即刻闭塞穿支血管保留完好.25例获得临床随访,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较好,动脉瘤闭塞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单侧入路一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作者:甄勇;何亮;宋炳伟;申林海;张楠;王书祥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是指颅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MIA占颅内动脉瘤的15%~35%[1].由于手术治疗MIA面临术中显露范围大、术野深、较易出现并发症等风险,所以在治疗策略上一直存在争议.一侧入路夹闭MIA,一方面可减少二次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及经济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一期手术的风险.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采用单侧入路开颅治疗9例双侧MIA,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薛锦;陈姝娟;文立利;张翔圣;吕盛银;邓金龙;吴琪;张庆荣;王汉东;张鑫

    目的 探讨影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47例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7%(26/147),动脉瘤的部位(P=0.002)和大小(P =0.028)可能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后良好患者占比85.0%(125/14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P=0.041)和入院Hunt-Hess分级较高(P<0.001)可能与出院时mRS评分较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高Hunt-Hess分级(OR:28.790,95%CI:8.091 ~102.446,P<0.001)和大型动脉瘤(OR:0.149,95%CI:0.030~0.734,P=0.019)为出院时mR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对于短期预后而言,仅Hunt-Hess分级为其可能的影响因素(P< 0.001).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和大型动脉瘤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入院时高Hunt-Hess分级、大型动脉瘤为出院时mRS评分不佳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unt-Hess分级较高可能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软通道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

    作者:潘旭炎;邱晟;徐杰;苏忠周;阎仁福;尹睿;陈钟樑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好发部位以壳核多见,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重度残疾率极高.定向置管软通道微创技术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手术方式,其即可以降低手术创伤,又能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1].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能早期判断运动纤维的损伤情况[2].软通道微创技术能否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损伤,能否对患者的运动纤维起到保护作用目前仍在探讨中.

    关键词: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血泡样动脉瘤

    作者:方淳;谭华桥;严烁;封灏;韩洪杰;徐霁充

    目的 评估应用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BBA患者,共13例(15个动脉瘤).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3例(15个动脉瘤)患者共成功置入13枚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例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轻度内漏,随访期内内漏自行闭塞.眼动脉闭塞2例,脉络膜前动脉闭塞1例,患者均无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血栓、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13例随访4~6个月,平均(5.5±0.8)个月,血管造影见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复发;2例发生无症状的支架内轻至中度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或缺血事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8例,1分5例.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BBA安全有效,但仍需更长期的随访和大样本对照研究.

  • 不同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麦麦提依明·托合提;帕热哈提江·依孜木;李津生;杨小朋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将223例患者分为3组,即超早期组(≤7 h)75例、早期组(>7~24 h)109例以及延期组(>24 h)39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简称开颅组,共107例)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简称微创组,共116例),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3个月对患者进行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的评估.结果 改良ADL分级结果显示,术后第7天超早期组的良好率(89.3%)高于早期组(62.3%)和延期组(56.4%)(均P <0.05);术后3个月超早期组的良好率(91.9%)亦高于早期组(65.7%)和延期组(59.0%)(均P<0.05).术后第7天开颅组的改良ADL分级良好率(66.4%)低于微创组(74.1%)(P<0.05);而术后3个月开颅组和微创组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较早期和延期手术患者的预后更佳.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前者围手术期疗效更佳,近期疗效二者无明显差异.

  • 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抗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二亮;祝源;杨李;陈刚;李欢欢;赵曰圆;盛柳青;汤伟;杨铭;潘力;李俊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0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内破裂动脉瘤213例,未破裂动脉瘤79例,动脉瘤复发9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8例.成功置入支架后即可给予盐酸替罗非班[2~4 μg/kg(2~4 ml)],术后继续持续泵入24h,次日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果 309例颅内动脉瘤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期间动脉瘤再出血6例(1.9%),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0.6%),气管隆突处渗血1例(0.3%).其中298例术后12 ~24 h成功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76例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率(激活后CD62p)在术前、术后1d的平均值分别为(75.7±10.4)%和(71.9±15.9)%(t=2.147,P=0.035);133例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率(激活后CD62p)在术前、术后3d后的平均值分别为(73.2±13.2)%和(27.9±22.1)%(t=20.25,P<0.001).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但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用时需慎重.监测血小板活化状态能够客观反映血小板的抑制情况,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3D打印模型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超;王波;李珍珠;杜德勇;史怀璋;李泽福

    随着材料学的进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日趋完善,特别在开颅手术难以暴露的位置其优势十分明显,而良好的微导管塑形则是血管内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1-3].动脉瘤栓塞有两大技术难点:其一是微导管精准到位动脉瘤囊内;另一个是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头端需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防微导管脱出,从而减少栓塞并发症[4].微导管的精准塑形直接决定手术的成功与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对动脉瘤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并分析动脉瘤与载瘤动脉成角、空间位置的变化,模拟微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设计出贴合患者自身动脉瘤解剖的微导管形状模型,用以指导微导管塑形,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对前期施行的13例手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
  •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附六例报告)

    作者:王雅迪;何占彪;王宏伟;张国荣;尹俊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病变,常出现在脑实质内.其中脑实质外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hemangiomas,CHs)好发于海绵窦及中颅窝,临床较少见,占颅内所有血管畸形性疾病的0.4% ~2.0%,个别也可见于小脑幕、隆突、前颅窝、小脑脑桥脚、Meckel腔、蝶鞍及内听道等处,但极为罕见,只占颅内血管畸形的0.2%~0.5%[1].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是CHs的一种,临床上易误诊为脑膜瘤.不同于脑内型CA,CHs的临床表现与真正意义上的血管瘤相似,且相关临床症状也会随着血管瘤的不断增大而加重[2].

    关键词:
  • 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作者:王和功;刘喜文;马飞;秦智勇;买买提力·艾沙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由于局部解剖较为复杂,且位置较深,故手术显露相对较困难.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临床上行开颅夹闭时常用的手术入路为经翼点入路.Hemesniemi等[1]在翼点入路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眶上外侧入路(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LSO),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创伤小,可代替经翼点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前颅窝底、鞍区及鞍上肿瘤.石河子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应用LSO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急性脑梗死后颈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时机的探讨

    作者:吉训明;吴川杰

    目前,卒中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和致死性疾病之一.《中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1位死亡原因,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日本的3.5倍.在美国,每40秒就有1例罹患卒中,每4分钟就有1例死于卒中[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卒中总标化患病率为2.1%,≥40岁人群中约有16.4%属于卒中高危人群,10% ~ 15%的卒中由颈动脉狭窄所引起[2].

    关键词:
  • 沉痛悼念左焕琮教授

    作者:张玉琪;陈琳

    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一代名师左焕琮教授,因病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左焕琮教授生前系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院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临床转化神经科学(英文)》杂志总编辑.原籍湖南湘阴,是清末重臣左宗棠第五代嫡孙,重庆医科大学奠基人左景鉴之子.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