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先伟;陈东;黄家明;李树芃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随机选取80例患者,其狭窄程度均为70% ~ 99%,患者均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1周、2周、4周、8周、16周、32周分别监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水平,并由专业超声科医生在相同时间点行术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出现术后再狭窄的的6例患者列入A组,其余患者为B组.结果 术后A、B组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4周、8周、16周、32周时,A组的上述检测指标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可能导致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升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可能从术后第4周开始发生,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的水平升高可能是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 后交通动脉主干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作者:张莹;荆林凯;刘健;范吉星;张义森;穆士卿;杨新健

    目的 研究后交通动脉(PCoA)主干动脉瘤区别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A)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PCoA主干动脉瘤患者15例(11例破裂,4例未破裂;简称PCoA主干组).收集同期治疗的15例动脉瘤大小近似、破裂状态相同的ICA-PCoA动脉瘤患者作为配对对照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患者个体化的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两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区别.结果 PCoA主干动脉瘤符合侧方动脉瘤的血流流动模式,ICA-PCoA动脉瘤符合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流动模式.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PCoA主干组和对照组的壁面切应力(WSS)分别为(0.48±0.08)和(0.63 ±0.07),低壁面切应力面积百分比(LSA)分别为(23.20±6.94)%和(4.50±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2和P=0.008).两组的壁面切应力震荡因子(OSI)分别为(0.0233±0.0071)和(0.0158 ±0.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破裂组(22例)和未破裂组(8例)的WSS分别为(0.45±0.05)和(0.84±0.08),LSA分别为(18.22±5.11)%和(1.8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0.006);两组的OSI分别为(0.0234 ±0.0054)和(0.0091 ±0.0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低WSS可能是PCoA主干动脉瘤破裂风险高的原因之一.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辉;宁昕杰;罗骏成;陈川;陆新华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夹闭的17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起病时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isher分型、责任动脉瘤的部位、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手术时机以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将aSAH继发性癫痫分为早期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4 h内发作)和晚期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后发作),分析aSAH患者继发早、晚期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 177例aSAH患者中,发生早期癫痫14例,晚期癫痫16例,早、晚期均有发作的共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为发生早期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并发脑积水为发生晚期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可能与aSAH继发早期癫痫有关,而脑积水则可能与晚期癫痫有关.

  •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附11例报告)

    作者:熊先;苗彦明;关树森;袁学森;李超;周大彪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北京普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合作病房收治的11例垂体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内分泌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垂体细胞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以及生长发育迟缓.肿瘤1例位于鞍上区,10例位于鞍区和鞍上区.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1例存在血催乳素增高,1例生长激素水平低下,其余患者均未见内分泌异常.随访时间为1~55个月,平均17.5个月.结果 11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3例.10例患者复查MRI肿瘤未见复发,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仅1例因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视神经受压症状为主,术前诊断困难.经额外侧或翼点入路手术容易控制术中出血,亦能避免对腺垂体的损伤,为治疗垂体细胞瘤的主要方法.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作者:叶耿帆;张萌;邓林;王云彦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通过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截至到2015年2月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STROBE)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各研究患者及颅内动脉瘤的基线特征、PED术后闭塞率、安全事件发生率及相应人数、病死率及相应人数等数据进行析取.采用STATA 12.0软件对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采用x2检验判断动脉瘤的类型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的29篇文献包括1 371例患者、1 562个动脉瘤.纳入文献的STROBE评分为14.9分.PE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4个月,动脉瘤闭塞率为82.5%(95% CI:78.3 ~86.8;I2=74.2%),脑神经相关发病率为8.3%(114/1 371),脑神经相关病死率为2.0% (27/1 371).自发性破裂的发生率为1.6% (22/1 371),脑实质出血的发生率为2.1%(29/1 371),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4.2% (58/1 371).巨大型动脉瘤术后脑神经相关发病率高于小型和大型动脉瘤2 =40.42,P<0.05),病死率高于小型和大型动脉瘤(2=15.32,P <0.05);后循环动脉动脉瘤术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高于前循环动脉动脉瘤(x2 =8.50,P <0.05).闭塞率发表偏倚用Begg秩相关法,矫正后P值为0.011. 结论 Meta分析研究结果总体支持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PED术后有较高的闭塞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巨大型颅内动脉瘤存在较高的脑神经相关发病率及病死率,后循环动脉动脉瘤存在较高的缺血性卒中风险.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合并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林杰;王鸥;潘慧;李乃适;阳洪波;夏维波;卢琳;邢小平;王任直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 1)患者中垂体腺瘤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MEN 1患者中,合并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92例中,65例(70.7%) MEN 1患者被诊断合并垂体腺瘤,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39例(60.0%),无功能垂体腺瘤23例(35.4%),功能不详者3例(4.6%).MEN 1患者中,女性垂体腺瘤受累的比率为75.9% (41/54),男性为63.0% (2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75).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4.3±11.3)岁,其中常见类型为催乳素腺瘤(48.7%,19/39),其次为混合型垂体腺瘤(25.6%,10/3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5.4%,6/39)及生长激素腺瘤(10.3%,4/39).无功能垂体腺瘤中,微腺瘤的比率为60.9% (14/23),高于大腺瘤的34.8%(8/23).结论 MEN 1患者常合并垂体腺瘤,故疑诊MEN 1患者应常规进行垂体动态增强MRI检查;而垂体腺瘤患者要警惕合并MEN 1的可能,需注意筛查.

  • 神经外科术后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郑光辉;李方强;唐明忠;张艳;张国军

    目的 探讨2006~2014年神经外科术后脑脊液中培养阳性患者的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的革兰阴性菌种类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脑脊液培养阳性分离株共3 2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1株,占27.7%,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2006~ 2014年革兰阴性菌感染比例由11%升高至28%,而脑脊液培养分离得到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革兰阴性菌感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耐药菌的检测方面,由于泛耐药菌如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抗生素对神经外科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不容乐观.

  • 先天性骶前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

    作者:陶本章;王伟君;高海浩;程诚;尚爱加

    目的 探讨先天性骶前脊膜膨出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旨在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先天性骶前脊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肢体麻木、便秘、尿急和尿频等症状.所有病例均采用骶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2~15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 4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MRI均提示骶前脊膜膨出消失.术后未见脑脊液漏、腹腔积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天性骶前脊膜膨出的临床表现以盆腔脏器压迫症状为主,经骶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可达到良好效果.术中妥善处理瘘口及保护骶神经可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MicroRNA在难治性癫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峰;尹剑

    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一类长度约为19~25 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1],广泛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活动.其中,多数miRNA具有高度序列保守性、表达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miRNA通常靶向多个mRNA,通过抑制翻译或降解靶标mRNA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因此决定了其所属细胞、组织的功能特异性.成熟的miRNA通常由RNA聚合酶Ⅱ(RNA-polⅡ)转录为有帽子结构(7 mGpppG)和多聚腺苷酸(Poly A)尾的初级miRNA(primary miRNA,pri-miRNA),再被核酸酶Drosha-DGCR8复合体处理成70~100 nt的具有茎环结构的前体miRNA(precursor miRNA,pre-miRNA)[2],在核输出蛋白-5(Exprotin-5)复合物的帮助下被转运出细胞核,在胞质中由核酸剪切酶Dicer酶剪切成双链miRNA,并出现两种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一种是双链miRNA解旋,其中与靶mRNA完全互补的单链结合到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中,这条单链通常结合于mRNA的编码区或开放阅读框中,类似小干涉RNA(siRNA)的作用切割降解靶mRNA,抑制基因表达;第二种是与靶mRNA不完全互补的miRNA,通常结合在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der-translated regions,3'UTRs)[3],并根据不同的互补程度来指导RISC降解靶mRNA,或者阻遏靶mRNA的翻译.

    关键词:
  • 负载siRNA药物治疗神经胶质瘤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飞;刘洪梅;于如同

    恶性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1%~ 50%,其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而治愈率较低[1],因此是目前难治疗的肿瘤之一.在所有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约半数为胶质母细胞瘤,其1年生存率仅为30%,5年生存率不足5%[2].如今采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但是手术往往难以完全切除,并且术后易复发.联合放化疗治疗神经胶质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仍不佳.如何提高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瘤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
  • 丘脑底核解剖学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作者:赵学敏;刘阳;孟凡刚

    随着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治疗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特发性震颤及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开展,许多患者已从中获益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TN不同的分区存在不同的功能,刺激STN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STN的解剖学研究,尤其是STN亚分区及其功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STN的大体解剖、纤维联系、功能解剖及影像学研究等角度,对STN的解剖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颞叶癫痫手术后记忆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计彩红;朱露佳;王爽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耐药性癫痫中,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其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49%~83%的患者其癫痫发作可在术后获得缓解[1].因内侧颞叶包括海马、内嗅皮质、海马旁回等结构为记忆的功能区,故术后患者的记忆明显下降[1].术后的长期随访发现,这种记忆功能障碍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2].因此,术前预测手术造成的记忆功能缺损非常重要,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该领域的应用相当活跃,因该方法具有无创性的优势,目前有代替Wada试验的趋势[3-4].值得注意的是,TLE患者手术后的记忆功能变化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5],手术造成的记忆功能障碍的类型也不尽相同.笔者对近年来评估TLE术后记忆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加深对其的认识,并提高手术前评估的质量.

    关键词:
  •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有让;于炎冰;张黎

    自Jannetta等[1]开创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以来,临床实践证实其疗效确切,目前已成为相关脑神经疾患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1-3].虽然这类脑神经疾患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甚至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但都是非致命性疾病.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时,不引发为患者所不能接受的严重并发症.而一旦发生MVD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往往很难被患方所接受.因此,对于施行MVD手术的神经外科医师而言,尽量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4].

    关键词:
  • 白介素-6在大脑皮质发育障碍所致癫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小飞;高方友

    白介素-6(IL-6)在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有研究表明,在一些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病灶中IL-6的含量有上升趋势[1],而且在癫痫发作过程中其含量亦迅速升高[2].IL-6在MCD所致癫痫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一、MCD的概况和组织学特点MCD是大脑皮质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外伤刺激或基因异常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迁移等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组织结构异常[3].MCD为包括局灶性和弥散性脑皮质结构异常在内的一组结构异常的总称,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刺激所引起的MCD表现出的病理学和组织学特征也各异[4].

    关键词:
  • 孕酮对臂丛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菁;刘松;冯洁;历俊华;苏迪娅;柳云鹏;万虹

    目的 探讨孕酮对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动物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盐水组、孕酮溶剂组(以下简称溶剂组)和孕酮组,连续2周给药.损伤3个月后进行痛、温觉检测、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逆行示踪法计数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数量,脊神经根半薄及超薄切片分别观察髓鞘再生及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 大鼠术后3个月痛觉检测结果:盐水组为(4.69 ±0.76)N、溶剂组为(4.74±0.74)N、孕酮组为(1.50±0.33)N,3组比较,孕酮组恢复明显,与盐水组与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温觉检测结果:盐水组为(9.50±3.15)s、溶剂组为(10.08±1.88)s、孕酮组为(6.45±1.32)s,孕酮组温觉恢复明显强于盐水组及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显示:SEP波幅分别为盐水组(2.25±1.97) μV、溶剂组(2.36±1.68) μV和孕酮组(5.23±3.40) μV,孕酮组SEP波幅高于盐水组及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EP潜伏期分别为盐水组(11.78±0.99) ms、溶剂组(11.63 ±0.83) ms和孕酮组(11.77±1.07) m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示踪显示:脊神经节内3组CTB-Alexa555标记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为:盐水组(223±35)个、溶剂组(267±107)个和孕酮组(509±60)个,孕酮组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盐水组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半薄切片显示:3组C7脊神经根内新生髓鞘的数量分别为(142 ±64)个、(168 ±62)个和(102±26)个,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神经根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盐水组及溶剂组髓鞘板层模糊不清,板层间有间隙及虫蚀样改变,轴索内线粒体肿胀、嵴结构减少或消失,微管和微丝稀少且结构不清;孕酮组髓鞘板层完整清晰,轴索内线粒体结构完整清晰,微管和微丝清晰可见、排列整齐.结论 孕酮可促进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并对存活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感觉功能恢复.

  • 丘脑前核电刺激对癫痫猴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陈颍川;石林;杨岸超;孟大伟;朱冠宇;张建国

    目的 探究对颞叶癫痫猴进行长期、单侧丘脑前核电刺激时,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18只雄性猴分为对照组(6只)、假刺激组(6只)、刺激组(6只).假刺激组和刺激组动物的丘脑前核均被植入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并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的方法诱导颞叶癫痫模型.本实验对所有动物采用微透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并测定双侧海马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结果 注射海人酸后,假刺激组中天门冬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后期γ-氨基丁酸含量逐渐回落至基线.谷氨酸含量在急性期显著下降(P<0.05),在慢性期逐渐回升.长程丘脑前核电刺激使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假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并且维持γ-氨基丁酸含量直到实验结束.单侧海马海人酸注射和丘脑前核电刺激并未影响对侧海马神经递质的含量(P>0.05).结论 神经递质含量主要受同侧半球影响.长程丘脑前核电刺激可以导致癫痫猴海马中神经递质含量朝有利的方向改变,这可能是丘脑前核电刺激在癫痫治疗中的重要机制.

  • 立体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郭强;朱丹;张玮;华刚;陈俊喜;胡湘蜀;李花;费凌霞;刘兴洲

    目的 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采用SEEG行术前评估的7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先行无创性评估,设计出SEEG电极置入方案;继而在机器人定位辅助系统(ROSA)指引下完成电极置入,行SEEG监测,确定手术切除方案,终在神经导航下完成致痫区切除手术.结果 78例患者共完成81次SEEG电极置入(3例追加电极置入),其中16例(20.5%)行双侧置入.共置入940根SEEG电极,平均置入电极数为12.3根/例.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电极区域硬膜外血肿,其余均未发生严重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电极折断或移位等并发症.有76例顺利完成致痫区切除,2例未能手术.59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发作控制Engel评级Ⅰ级47例(79.7%),Ⅱ级2例(3.4%),Ⅲ级6例(10.2%),Ⅳ级4例(6.8%).51例MRI阳性患者中,Engel Ⅰ级者有42例(82.4%);8例阴性患者中,Engel Ⅰ级者有5例,两组发作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EG指引下的癫痫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 起始于岛叶和(或)岛盖的过度运动发作的临床症状学分析

    作者:张冰清;周文静;王海祥;林久銮;孙朝晖;刘一鸥;贺晶

    目的 通过研究起始于岛叶和(或)岛盖的过度运动发作的临床症状学特点,探讨过度运动发作特征在致痫区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3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有过度运动发作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头皮脑电图及颅内电极脑电图.结果 5例患者中,过度运动发作Ⅰ型1例,Ⅱ型2例,混合型2例.3例伴有双侧非对称性强直,定位于致痫灶对侧.5例患者发作中均有特异性面部改变.所有病例发作前均有先兆,其中2例有对侧躯体感觉先兆,1例有心悸,2例有非特异性先兆.发作起源于左侧半球2例,右侧半球3例.间歇期脑电图显示4例有脑区性放电,位于致痫区同侧;1例未见癫痫样放电.发作期脑电图显示2例癫痫样放电为全部性起始,其余3例为一侧半球或一侧脑区起始.结论 起始于岛叶和(或)岛盖皮质的癫痫发作可以表现为过度运动发作中的任何类型.发作前特异性先兆及过度运动发作中的非对称性强直具有定侧价值.面部的特殊表现在岛叶和(或)岛盖皮质起始的过度运动发作较为常见.

  •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

    作者:李嘉明;李楠;王景;汪鑫;荆江鹏;王学廉

    目的 比较丘脑底核(STN)与内侧苍白球(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效果,探索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佳刺激靶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11例)及GPi-DBS(10例)治疗的21例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开启电刺激1周,术后3、6及12个月行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运功功能.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随刺激时间延长呈递增式改善,术后1周,3、6及12个月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2±3.0)%、(32.2±10.1)%、(51.9±12.5)%、(63.7±14.2)%.术后12个月改善率>50%的患者17例(81.0%),改善率≥80%的患者4例(19.0%).行STN-DBS的患者11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BFMDRS量表评分为(56.9±20.9)、(19.7±7.6)分,平均改善率为(62.4±14.2)%;行GPi-DBS的1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BFMDRS量表评分为(60.8±19.3)、(20.0±8.4)分,平均改善率为(65.2±14.7)%.不同靶点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颅内出血或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及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DBS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安全有效.STN及GPi均可作为手术靶点,疗效差异不明显.

  •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丘脑底核空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作者:张芷齐;耿馨佚;徐欣;凌至培;唐玉国;王守岩

    目的 应用CT和MRI影像实现丘脑底核(STN)及刺激电极的三维可视化,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的电极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STN电刺激治疗的10例帕金森病患者,利用其术前高分辨率MRI影像和术后低分辨率MRI或CT影像,通过非线性算法实现术前和术后影像的有效配准,进一步采用阈值法确定轴位像电极位置,应用直线拟合法三维重建电极植入路径.利用标准脑图谱灰度信息分割STN及附近重要核团,实现STN空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并融合电极重建结果,得到完整的术后三维空间结构信息.以此算法实现3种不同的图谱(BGHAT、ATAG以及Accolla-2014图谱)的术后空间结构可视化.结果 全脑范围16个参考点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96 mm,小于一个像素点;重建结果与患者头颅冠状位影像显示一致;后经多图谱数据验证,并由医生比对判别,可视化结果一致,临床可应用.结论 利用术前MRI、术后MRI或CT影像可实现术后STN及刺激电极的三维可视化,为DBS术后的电极定位提供直观且定量的信息,并为术后程控刺激参数的调节提供指导,从而有助于提高DBS的疗效.

  • 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变化在脑震荡后记忆障碍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夏春生;傅先明;钱若兵;彭楠;张栋;李顺利;林彬;牛朝诗;汪业汉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脑震荡后综合征(PCS)伴记忆障碍患者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PCS伴记忆障碍患者(PCS组),同期招募28名健康对照者(HC组),采集并处理RS-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海马旁回作为感兴趣区(ROI),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并做统计学分析,得出PCS患者海马旁回与全脑功能连接有改变的脑区.结果 与HC组相比,PCS组左侧海马旁回与双侧前额叶、双侧颞叶、右楔前叶、右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与双侧枕叶、双侧舌叶、左顶上小叶的功能连接增强(均P <0.05);右侧海马旁回与右额下回、双侧颞叶、双侧枕叶的功能连接减弱(均P <0.05),与双侧额中回、左额下回、右额中回眶部、左颞下回、左枕叶中部、双侧角回、右舌叶、左顶上小叶的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结论 静息状态下PCS患者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PCS患者发生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 肉毒素对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侧方扩散的影响

    作者:黄凯敏;张勇;张阳;林劲芝;胡燕霞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面部注射肉毒素治疗后,对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侧方扩散(LS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90例.根据手术前有无注射过肉毒素分为肉毒素组(18例)和非肉毒素组(72例).观察肉毒素对术中LSR变化的影响及LSR变化对预后评估的作用.结果 肉毒素组颧支LSR潜伏期平均为(11.4 ±2.1)ms,非肉毒素组为(9.3±1.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下颌支LSR潜伏期为(8.9±1.7)ms,非肉毒素组为(8.2±1.4)ms(P>0.05).肉毒素组颧支LSR波幅为(116.1 ±61.1)μV,下颌支为(116.1±54.5)μV;非肉毒素组颧支为(125.5 ±55.8) μV,下颌支为(125.9± 52.1) μV,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垫片后,肉毒素组颧支、下颌支LSR消失比例分别为16/18、17/18;非肉毒素组颧支消失率为90%(65/72),下颌支为96%(69/7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颧支LSR消失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为94%(15/16),非肉毒素组为98%(6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下颌支LSR及颧支和下颌支两支LSR同时消失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16/17)、94%(15/16);非肉毒素组的分别为93%(64/69)、97% (59/6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毒素对术中LSR有影响,表现为颧支LSR潜伏期延长;下颌支或联合颧支LSR监测的方式,优于单纯监测颧支LSR.

  • 听神经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协作组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1-3],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6% ~ 9%,占小脑脑桥角肿瘤的80% ~90% [4-5].因其位于内听道及小脑脑桥角区域,随着肿瘤生长而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
  • 第十二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纪要

    作者:茆翔;刘佰运

    2016年2月1日至4日,由国际神经创伤协会主办,包括《J Neurotrauma》杂志在内的6家学术团体和单位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在南非开普敦的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世界34个国家的近1 300名代表注册参会.现任国际神经创伤学会主席、匈牙利布达佩斯医院神经外科主任Buki教授,前任国际神经创伤协会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神经外科Unterberg教授,前任国际神经创伤协会主席、美国洛杉矶大学Hovda教授等在内的世界知名神经创伤领域的专家出席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代表团作为此次中国唯一受邀的学术团体参会,刘佰运主任委员任团长,共组织来自全国范围内的13名委员参会.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