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湿性换药在小儿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体会(附三例报告)

    作者:李杰飞;张玉琪;罗斌;朱晋

    在18世纪之前,人们主要依据个人经验来处理伤口;18世纪末期出现了干性愈合的理论,医生主要采用干性换药来处理伤口[1].后来外科换药时发现,干性换药时伤口易形成结痂,并与敷料粘连,揭取敷料时患者感觉疼痛,且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形成结痂下感染[1-2].20世纪60年代逐渐开始对湿性愈合理论进行研究3,湿性换药可造成创面低氧,刺激毛细血管生长,增加血供,抗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3-4.此后湿性换药逐步应用于临床处理伤口.

    关键词: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重;李俊驹;张建国;桑林;周峰;解飞;马延山;张凯;刘焕光;姜胤

    目的 探讨影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4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分析患者的临床发作类型、视频脑电、MRI表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表现、病灶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术后病理分型.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3例患者术后随访3.8 ~5.5年,平均(4.3±1.2)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性发作、PET-CT阳性、病灶位于颞叶以及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预后更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范围与FCD所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密切相关(OR=6.857,95% CI:1.583 ~ 29.707,P=0.010).结论 手术切除范围与FCD所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相关.术前临床发作类型、PET-CT表现、病灶部位可能能够作为评估患者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

  • 应用ROSA机器人优化STN-DBS手术的皮质穿刺点

    作者:杨兴旺;陶英群;金海;许峰;李晓秋;王新红;王宇;孙霄;徐梦婷

    目的 探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SB)(简称为STN-DBS)的佳皮质穿刺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R)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共植入100根治疗电极).所有患者均应用CT血管成像和MRI融合图像确定手术路径,术中记录电生理信号长度.选取典型电生理信号长度≥5 mm的80侧手术计划的影像资料,在ROSA(R)系统三维图像上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分别测量皮质入点至皮质正中矢状线的距离、皮质入点至颅骨冠状缝下皮质投影的距离,计算其参考范围,构建出皮质穿刺点的佳区域.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出血.皮质入点至皮质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29.6~50.8 mm,平均(37.9±5.O) mm,参考范围为32.9 ~42.8 mm;皮质入点至颅骨冠状缝下皮质投影的距离为-8.5~30.3 mm,平均(9.0±6.5)mm,参考范围为2.5 ~15.5 mm.结论 以STN为靶点的DBS中,在旁开距离为32.9~42.8 mm,冠状缝前2.5~15.5 mm的区域内选择电极皮质穿刺点,术中有机会获得更长的典型电生理信号.这一区域范围对传统的框架辅助STN-DBS手术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附九例报告)

    作者:杨洪宽;赵亚军;陈如东;厉华;于加省;雷霆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例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填塞满意后即刻行CT血管成像(CTA)观察动脉瘤的栓塞情况,出院时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 9例患者中,1例行双支架套叠结合弹簧圈栓塞,8例行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即刻CTA显示,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瘤颈少量残余.1例患者术后5h再出血,治疗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未接受随访.出院时mRS为,5例0分,2例1分,1例2分,1例5分.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 ~38个月,平均13.6个月.2例瘤颈少量残余的患者均复发,1例行单纯支架辅助栓塞,另1例再次置入编织支架1枚,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余6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儿童促纤维增生/结节型髓母细胞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良;何佳伟;武通帅;谭国伟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后颅窝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胚胎性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5%~30%,好发于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1].发病年龄高峰为5~7岁,男多于女,而成人较少见.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分类,MB被分为经典型、MB伴广泛结节型、间变型、大细胞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髓母细胞瘤(desmoplastic/nodular medulloblastoma,DMB)五类,均为WHO Ⅳ级.临床上儿童MB以经典型多见,DMB较少见.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例DMB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巨大颅骨双发韧带样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煜环;袁俊;翟卫东;谷智明;钟建卫

    韧带样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硬纤维瘤.按其发病部位分为腹内型、腹壁型、腹外型等,其中腹外型又分为四肢、躯干及头颈部位.发生于颅骨的DF极为罕见,目前仅有20余例病例报道[1].国外报道其在良性骨肿瘤中约占0.3%,占全部骨肿瘤的0.06%[2],国内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尚未检索到巨大双发颅骨DF的报道.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巨大顶枕部双发颅骨DF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蛛网膜囊肿一例

    作者:余念祖;李美华;李义云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s,AC)是一种颅内良性病变,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1],一般多见于侧裂,其次为小脑脑桥角区、四叠体池、小脑蚓部.发生于鞍区的AC较少,占颅内AC的3%[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收治1例鞍区AC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术中实时荧光引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曦;李德岭;贾旺

    实时荧光引导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是指利用特定波长激发光照射,激发肿瘤自身荧光、滞留的荧光分子或细胞摄取的外源性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引导术者对肿瘤进行精准切除.术中荧光引导分为内源性对比增强和外源性对比增强两种.内源性对比增强是利用自体荧光区分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故正常组织与肿瘤细胞间的边界不够清晰、可靠.外源性对比剂经相应波长激发光照射后,能够根据荧光分子浓度差形成具有荧光梯度的区域,有利于对肿瘤边界进行有效识别,其技术难度更大,应用价值更高.随着显像设备和荧光分子制备技术的进步,FGS的效果不断提高,目前已显示出成像准确、快速、直观等优点[1],使得术者能够实时在直视下大限度地安全切除肿瘤,同时也为肿瘤的诊断与靶向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
  • 离子通道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敖日格勒;张黎;于炎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约有30%~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其中有超过20%的患者可发展为DPNP[1].周围神经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可发生神经元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及脱髓鞘病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感觉异常.早期往往表现为痛觉过敏,晚期则出现感觉减退,终因保护性感觉的缺失而导致顽固性溃疡,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治疗.DPNP防治困难,疼痛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人体细胞,包括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n,DRG)和脊髓神经元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和受体,通过细胞内外物质及信息的交换来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物活动.目前,离子通道与糖尿病及疼痛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从离子通道、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痛3个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报道却很少,本文就其予以综述如下.

    关键词:
  • 氨基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蒨;吴平;姚成军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即使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1].实施个体化诊疗是改善胶质瘤疗效和预后的必要手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精确诊断和评估.然而,胶质瘤细胞学起源的异质性使其分子表型、组织学构成、生物学行为变化多样.目前胶质瘤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学诊断,而在进行病理活检的定位、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随访时均需通过影像学来精确显示肿瘤的形态学结构并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等[2].

    关键词:
  • 脑深部电刺激术相关的帕金森-高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涛;裴晨卉;梁战华

    帕金森-高热综合征(parkinsonism-hyperthermia syndrome,PHS)是一种运动障碍急症,指帕金森病患者在多巴胺能药物减量、停药或药物转换期间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一种致命性中枢性多巴胺能不足危象,主要表现为高热、肌肉强直(可能不伴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多汗等)、意识障碍等[1].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急性肾损伤、吸入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其病死率约为4%[2].

    关键词:
  • 促自噬剂AZD8055对U87起始细胞Notch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成球能力的影响

    作者:陶震楠;易立;李涛;刘沛东;苑锋;马海文;童鹿青;解杨;白宇;杨学军

    目的 研究促自噬剂AZD8055对U87细胞株起始细胞Notch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成球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U87细胞株CD133阳性的胶质瘤起始细胞(GICs).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GICs细胞球干性标志物CD133和Nestin,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62的表达.以CCK8检测AZD8055对U87起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ZD8055不同浓度处理组Notch 1、Notch胞内域、Hes1、p62、LC3B蛋白的表达.通过单细胞成球实验观察AZD8055对GICs成球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ICs细胞球中CD133和Nestin呈阳性表达.CCK8检测结果提示,随着AZD8055浓度的增高,U87起始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Westem blot结果提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随着AZD8055浓度的升高,药物处理组的自噬水平增高,而Notch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且各浓度组之间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经AZD8055处理后U87起始细胞的LC3B表达明显升高,p62表达降低.单细胞成球实验显示,随着AZD8055药物浓度的增高,各组成球数目和细胞球体积递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说明U87 GICs的成球能力降低.结论 AZD8055通过诱发自噬抑制了Notch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且AZD8055能够抑制U87 GICs的成球能力.

  • TRIM33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昀昇;张俊文;米蕊芳;周益强;程森;宋文杰;刘福生;金贵善

    目的 观察低氧条件下TRIM33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对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分别在低氧及常氧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RIM33的表达变化情况.通过构建TRIM33过表达慢病毒转染U25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TRIM33的表达,低氧条件下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常氧条件培养的U251细胞相比,低氧条件下U251细胞中的TRIM33表达发生下调(P<0.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IM33组的TRIM33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3)CCK-8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IM33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TRIM33组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MT相关蛋白即波形蛋白、N-钙黏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E-钙黏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 在低氧条件下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TRIM33表达发生下调,过表达TRIM33可以显著抑制低氧环境对U25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其可能是通过影响EMT实现的.TRIM33可作为拮抗低氧微环境的潜在基因治疗靶点.

  • 加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救治

    作者:刘建民

    卒中是国人致死、残疾的首要病因,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患者人数为1 000余万,且正以8.7%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70%~80%[1].对于伴有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的AIS患者,重残及病死率高达70%以上,标准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佳.2015 ~ 2016年发表的6项研究一致证实了AIS-LVO血管内治疗的疗效[2-7],开启了AIS-LVO救治的新时代.美国、韩国、加拿大、欧洲及中国先后更新了各自的AIS救治指南[8-11],推荐血管内取栓治疗为AIS-LVO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 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朱旭成;彭亚;宣井岗;陈荣华;邵华明;曹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

    作者:陈健;焦力群;李桂林;杜世伟;张鸿祺;吉训明

    目的 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急诊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共1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M1段闭塞2例,M2段闭塞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椎-基底动脉闭塞8例,对其中6例大动脉重度狭窄基础上的闭塞者,同期行急诊血管成形术.结果 16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获得有效再通,术后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12例,2b级4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而死亡,无血管内治疗操作相关的并发症;90 d改良Ranks量表评分0分8例,1分2例,2分3例,3分2例,6分(死亡)1例.结论 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对于伴有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再通治疗研究

    作者:周腾飞;朱良付;李天晓;白卫星;王子亮;薛绛宇;冯光;李立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9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中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进行血管再通评价;术后24 h行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术后1周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判断患者预后,对置入支架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支架有无再狭窄.结果 49例患者血管再通时间平均为(78.4±29.0) min.87.8%(43/49)的患者术中实现成功再通(TICI 2b、3级).术中发生栓塞5例,其中1例患者经支架远端取栓治疗再通,3例患者使用动脉内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治疗(2例成功再通).术后24 h7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其中3例为症状性出血.术后1周NIHSS评分平均为(8.8±4.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15.6±3.9)分,P<0.001].49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均获得随访,6例死亡,mRS评分平均为(2.9±1.7)分,预后良好率为57.1% (28/49).出院后6个月15例支架置入患者中,2例(13.3%)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可以实现较高的再通率及良好预后.

  •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邢鹏飞;杨鹏飞;李子付;沈红健;张永巍;黄清海;洪波;许奕;邓本强;刘建民

    目的 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 导管室C型臂平板探测器锥型束C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洪剑;张永巍;李子付;邢鹏飞;张永鑫;洪波;刘建民;杨鹏飞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ulusion,AIS-LVO)患者的预后极差,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仅可以使10%~ 20%的患者获益[1].随着6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以及专家共识的发表[2],证实血管内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IS-LVO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有2个决定性因素:(1)发病到再灌注的延迟时间;(2)多模影像对适宜患者选择的指导.而其他文献也进一步证明并强调了发病到再灌注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3-4].

    关键词:
  •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作者:邓一鸣;高峰;孙瑄;宋立刚;刘恋;霍晓川;莫大鹏;马宁;缪中荣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SRT)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施血管内SRT术的LVO-AIS患者,共167例.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CE)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闭塞组125例.比较两组的血管开通率、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的差异.结果 167例患者中,130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77.8%.其中CE组30例(71.4%),LAA闭塞组100例(80.0%);CE组穿刺到开通中位时间为82(45~132) min,LAA闭塞组为53(40~90) min;CE组中位取栓次数为3.0(2.0 ~5.0)次,LAA闭塞组为2.0(2.0~4.0)次;术中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3.6%),其中CE组2例(4.8%),LAA闭塞组4例(3.2%);死亡11例(6.6%),其中CE组4例(9.5%),LAA闭塞组7例(5.6%).术后90d预后良好者69例(41.3%),其中CE组15例(35.7%),LAA组54例(43.2%).两组比较,除穿刺到开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 =0.023),取栓次数、开通率、术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血管内SRT术治疗CE、LAA亚型MS-LVO同样安全、有效.

  • 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张磊;李子付;邢鹏飞;张永鑫;张永巍;洪波;杨鹏飞;刘建民

    目的 对比前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d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231例前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119例(桥接治疗组),接受dEVT 112例(dEVT组).应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卒中病因、既往病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EVT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大于桥接治疗组(P<0.001).两组就诊至CT检查时问、就诊至穿刺时间、就诊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桥接治疗组和dEVT组的血管有效再通率(91.6%对比84.8%)、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2.6%对比14.3%)、病死率(16.0%对比15.2%)以及90 d预后良好率(52.1%对比5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桥接治疗和dEVT对于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这一结论仍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明确.

  • 单中心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

    作者:张翔;张全斌;孙继平;沈睿;陈左权

    目的 分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急诊机械取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所有患者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采用取栓支架结合手动抽吸的方式行急诊机械取栓治疗.术中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 h行头颅CT复查,支架置入患者术后3d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支架内有无再狭窄或闭塞.出院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术后90 d对存活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58例患者自入院至穿刺开始平均时间为(98.2±21.6) min,穿刺至血管开通平均时间为(45.4±21.3)min.共86.2%(50/58)的患者术中实现成功再通(TICI 2b、3级),13.8% (8/58)未能有效再通.术后24h头颅CT复查显示,并发大面积半球脑梗死4例,颅内出血7例,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2例患者(12枚支架)术中支架释放,术后3d内行CTA检查显示,有2例支架内发生闭塞,其余通畅无再狭窄.出院前5例患者死亡,其余53例NIHSS评分平均为(5.9±4.7)分,较术前显著降低[(13.7±5.3)分,P<0.05].存活的53例患者术后90 d均获随访,mRS平均为(2.8±2.0)分,其中0~2分40例,预后良好率为68.9% (40/58).结论 通过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采用取栓支架结合手动抽吸的方式行急诊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