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53例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田永吉;李德岭;甲戈;张玉琪;马振宇

    目的 探讨我国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收治的53例视路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分析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7.6岁(10个月~15岁),以DodgeⅡ型为主,均接受肿瘤部分切除术,随访到的41例患者中,其中30例稳定,11例进展,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26个月(3-64个月),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的2例,占4%.结论 我国儿童视路胶质瘤与国外报道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别,肿瘤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结合术后放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获得较好的 治疗效果.

  • 非典型性面肌痉挛(附36例报告)

    作者:刘江;韩良波;于炎冰;徐晓利;许骏;刘红举;张黎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到2010年7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6例面肌痉挛病例,临床表现均为非典型性发作.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4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延迟治愈者4例(11%),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7%),包括中度面瘫、听力下降3例,听力下降伴耳鸣3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 非典型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受血管压迫位置一般位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远侧端,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识别、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避免颅神经和细小血管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儿童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0例报道

    作者:廖声潮;黄玮;杨雷霆;秦坤明;冯大勤

    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大部分位于顶部及额部[1-2],而发生在后颅窝骑跨横窦者,临床上少见.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科收治儿童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10例,其中9例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15岁.外伤原因中坠落伤4例,车祸伤5例,打击伤1例.伤后明显头痛伴呕吐2例,头晕、烦躁5例,视力下降3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例.入院时GCS评分在13 ~ 15分6例,9~12分3例,6分1例.

    关键词:
  • 鞍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对手术入路的参考意义

    作者:刘胜文;万学焱;张华楸;王建华;雷霆

    目的 分析和比较颅咽管瘤、囊性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及垂体脓肿等四种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建立鞍区囊性病变的诊断流程.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93例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发病年龄较小、病变体积较大、第三脑室压迫、实性部分网状强化常见于颅咽管瘤;海绵窦侵犯、实性部分均匀强化常见于囊性腺瘤;Rathkc囊肿和垂体脓肿多表现为单纯囊性;病程短、尿崩、≥2个腺垂体激素低下及病变环形强化多见于垂体脓肿.结论 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互相重叠,但又有一定的特异性;综合分析,有助于这四种囊性病变的鉴别.

  • 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的构建及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作者:张尚明;王守森;荆俊杰;张辉建;马明;钟群

    目的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并探讨其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MRI诊断为鞍区肿瘤的病例,术前行薄层CT、MRI扫描,以DICOM格式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进行模型构建,观测入路相关解剖标志及肿瘤的毗邻关系,模拟手术进程,并与术中图像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数字化模型均清晰显示了肿瘤、瘤周血管、骨质、视神经、脑组织等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可随意观测手术径路各解剖结构;根据肿瘤的特点成功模拟了手术入路,制定了手术规划方案,术前模拟与术中实际情况一致.结论 所建模型图像逼真、立体感强烈,可为术者提供额外的三维立体解剖信息,是常规临床手术规划的有效补充;使用虚拟器械可在模型上重复模拟手术操作,是青年医师学习鞍区解剖和手术的便利工具.

  • 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损伤动态变化中应用

    作者:杨小秦;柳少光;王治民;王学斌;张可;魏晓东;张冬志

    目的 探讨超薄多层螺旋CT、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5例急性颅脑外伤(TBI)检查资料,均于伤后3-6h行常规多层螺旋CT(MSCT),超薄多层螺旋CT以及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全部病例于伤后2-7d动态复查MSCT和超薄MSCT,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评价.结果 超薄MSCT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诊断中优于常规MSCT;CTP除弥漫性轴索损伤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明显优于常规MSCT;CTP在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优于超薄MS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在对颅骨骨折的检查优势明显.结论 联合应用超薄MSCT、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CTP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早期和微小损伤的诊断优于常规MSCT,可以降低误诊率,并为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脑脊液鼻漏的开颅手术治疗

    作者:朱海波;赵锦程;高鲜红;李智;吴胜田;刘丕楠;吕刚

    目的 总结开颅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33例开颅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脑池造影进行定位,28例采取冠切开颅,单侧8例,双侧20例,3例采取经眉弓入路,2例采取额颞断颧弓入路.结果 33例脑脊液鼻漏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32例修补成功,1例手术修补失败,手术治愈率达97%.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缺损在额窦后壁,缺损面积较大及多发或严重颅底骨折,已经失嗅或合并颅内病变者,采用开颅手术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作者:董元训;王雄伟;汪雷;雷志恒;罗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76例并发低钠血症神经外科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措施,根据不同病因分为四种类型,治疗基础性疾病的同时分别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因摄入不足或强力利尿脱水引起的低钠血症40例,尿崩症15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2例,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9例.76例低钠血症均得到纠正.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常见原因是强力脱水利尿治疗的同时摄入不足、尿崩症、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治疗上只要早期发现,及时针对病因处理,均可以较快的予以纠正.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9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永博;杨培中;王恩兴;韩良波;刘江;张黎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mpression,MVD)已经成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msm,HFS)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292例HFS患者行MVD手术治疗,现对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弥漫性骨膜、颅骨、硬脑膜乳腺转移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增光;张广健;杨新宇;刘春祥;杨卫东;甄英伟;申长虹

    临床颅脑转移癌发生率约占15%~39%,主要以幕上占绝大多数,尤其是额、颞、顶叶皮质及皮质下,少见于颅骨和脑膜[1-2],而同时累及帽状腱膜下、颅骨、硬脑膜、海绵窦更为罕见,我科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 女,54岁.2010年11月主因"左顶部头疼进行性加重1个月余".入院查体:昏睡,双眼睑水肿;左额顶较右侧隆起且皮肤呈紫色,约5 cm×7 cm,压痛;左侧额部痛觉减退,结膜水肿,眼球固定;右Babinski征阳性.腰穿初压为250mmH2O,血象、脑脊液化验无异常.头颅薄扫CT检查:左侧筛窦、上颌窦软组织影.头颅MRV检查:左侧横窦、乙状窦不显影.头颅MRI检查:左额顶帽状腱膜下软组织肿胀,左半球硬脑膜弥漫强化,右侧硬脑膜部分强化,左海绵窦明显受侵蚀.综上检查,高度怀疑感染,颅内压增高,给予抗感染,脱水治疗,2 d后体温下降(37℃).为明确病因请全院会诊,一致认为感染可能性大,确诊需活检.

    关键词:
  • 枕部跨横窦颅内外沟通巨大表皮样囊肿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钟东;唐文渊;谭云;陈贵杰;王兵

    病例报告患者 男,19岁.因枕部皮下包块逐渐长大10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枕部头皮下巨大肿物,触之较软.入院后行头颅CT扫描示:枕部跨横窦颅内外沟通巨大占位病变,枕骨中央偏右侧不规则缺损,缺损骨缘内外板障分开、变薄、破坏,肿瘤呈高密度灶;颅骨CT三维重建见枕骨右侧呈不规则骨缺损,周围有明显骨质硬化区,病灶部位骨质破坏.头颅MRI检查示:枕部跨横窦颅内外沟通巨大高T2信号囊肿样病灶,边缘光整,周围大范围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侵入后颅窝,枕叶、小脑受压;增强后肿块部分边缘呈弧线样增强.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查体及头颅CT、MRI检查,临床诊断:枕部跨横窦颅内外沟通巨大占位病变,表皮样囊肿?入院后在全麻下行枕部跨横窦颅内外沟通巨大占位病变全切除术.

    关键词:
  • 跨颅脑、口咽、鼻咽部巨大金属异物取出术一例

    作者:王和平;罗志伟;张晖;徐稳;董辉;董建平;杨永华;顾伟红

    患者 男,34岁.4年前被刀刺伤头部,当时未能发现颅内异物,近来时感头痛、头昏,口腔流血,口臭,吞咽困难,遂到我院行头颅CT示:颈部、颅底区金属异物存留(长约10 cm,宽约1.8 cm,厚约0.2 cm),异物尖进入左侧颞叶,左侧颞叶有水肿软化灶.遂收住神经外科.病史中一直无昏迷,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辅助检查:头颅CT(三维重建)示:颈部、颅底区金属异物存留(长约10 em,宽约1.8 cm,厚约2.4 mm),异物尖进入左侧颞叶,左侧颞叶有水肿软化灶(图1,2);CTA显示为,匕首离近的血管为3.5 mm,该动脉可能为上颌动脉.在全麻下经下颌及颌后径路行颅底、口咽部、鼻咽部颈侧区金属异物取出术,术中在显微镜、神经内镜辅助下仔细分离异物周围粘连后,顺利将其拔出.术后患者神志清楚,无新的神经缺损症状.术后3h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叶脑出血,出血量约6ml.术后第二天再次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叶脑出血无增多.观察14 d后,患者之刀口愈合好,无窦道、瘘管形成,颅底无脑脊液漏.治愈出院.

    关键词:
  • 孕妇重度颅脑损伤一例

    作者:高小华;唐慧珍;胡旺庄;贾晓龙;杨萍;郭兵军;朱慧芳

    患者 女,26岁.车祸致伤头部昏迷3 h入院.入院当时查体:昏迷,头皮无血肿,无裂伤,颅骨未触及凹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 mm,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未引出.GCS评分3分.追问病史,患者孕37周,乘坐其丈夫摩托车时遭遇车祸.查腹部膨隆,宫底剑突下3指,腹部妊娠纹呈白色,胎位LOA,胎心132次/分,音调低钝,节律齐,偶有宫缩.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颞叶脑挫裂伤,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单胎,宫内妊娠,头位,胎儿存活,孕9个月,羊水适量,胎盘功能Ⅱ~Ⅲ°.血常规检查:WBC 12.08×109/L,HGB 60 g/L入院诊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左侧颞叶脑挫裂伤.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妊娠37周待产,胎盘早剥(重度),失血性贫血(重度).入院后请相关科室会诊,确定治疗方案:急诊在腰麻+全麻下行剖宫产+左颞顶开颅探查取骨瓣减压术.

    关键词:
  • 垂体柄血管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骏;邵君飞;程超;耿炯;王诚

    病例报告患者 男,65岁.反复头晕20 d来院,无尿崩,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内分泌检查正常,血清AFP、HCG正常.CT 平扫示:鞍上池结节.MRI检查示:鞍上池内见一椭圆形异常信号占位影,T1W1呈等信号,T2W1呈高信号,大小为1.14cm×1.11 cm×1.08cm,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垂体柄与其分界欠清楚.DSA:R-ICA 造影时,在毛细血管期,鞍上有一明显染色病变,由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腹部B超提示:肝脏、胰腺、脾脏、双肾及后腹膜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开路终板入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实质性,位于视交叉后下方,颜色紫红,质地韧,血供丰富,与垂体柄粘连、附着.显微镜下分块全切肿瘤.病理诊断: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CD34+,GFAP+/-,S-100+,EMA+/-,VIM+.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电解质紊乱,主要是高钠血症,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MRI增强未见肿瘤残留.

    关键词:
  • 引流管致癫痫二例报告

    作者:于作华;王强

    例 1 男,46岁.无癫痫及家族癫痫病史.主因"外伤后意识丧失2 h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浅昏迷,GCS评分6分,双瞳孔左3 mm、右6 mm,左侧肢瘫,右侧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高.头CT示右额、颞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左偏约1.2 cm.予急诊全麻下行右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额叶、颞叶区硬膜下各置硅胶引流管1根.术毕患者双瞳等大正圆,光敏.术后2 h,患者突发抽搐,四肢肌张力增强、伸直、抖动,颈过伸,双眼上翻,呼吸短促.骨窗饱满,压力中等.先后予安定20 mg静推,德巴金l mg/kg·h泵入,鲁米那100 mg肌注,安定100 mg静点,无缓解.查头CT示右额颞叶脑挫裂伤,中线居中.脑电图示双侧同步多棘波.考虑癫痫与引流管有关,拔出硬膜下引流管后癫痫随即停止.

    关键词:
  • 纳米载体系统在运载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方面的应用

    作者:刘松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效受到了许多制约[1].通过纳米载体系统(包括多聚体纳米颗粒、脂质体、胶束、树枝状聚合物、水凝胶等),不仅可以帮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而且可以控制药物释放,维持颅内靶区药物浓度,延缓药物的化学及酶类降解速度[2-3].另外纳米载药系统还可以降低药物对外周组织的系统毒性.本文拟对近年来纳米载体运载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胶质瘤诊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娟;朴月善;卢德宏

    在脑肿瘤患者的多学科管理中,神经病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胶质瘤(gliona)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渐深入,胶质瘤的神经病理学评估,不再局限于为临床提供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级别的信息,可能需要越来越多的以组织学为基础,与临床诊治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marker)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胶质瘤的分子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的基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综述如下,包括染色体1p/19q的杂合性缺失(LOH)、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BRAF基因频繁的畸变.1.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其他许多肿瘤一样,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被认为是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1].

    关键词:
  • 神经干细胞对脑肿瘤干细胞体内外趋向性研究

    作者:刘爽;张剑宁;尹丰;郭欣茹;王淑为;张宽;范文红;范明

    目的 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趋向性.方法 利用神经球培养方法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来源的BTSCs.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NSCs对BTSCs的体外趋向性;利用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颅内AAV-EGFP-BTSCs移植瘤模型,将标记有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源性NSCs(hNSCs)接种到移植瘤对侧脑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hNSCs向移植瘤的迁移情况及在移植瘤体内的分布.结果 GBM组织中可分离扩增到CD133+和Nestin+的BTSCs细胞,BTSCs在体外以神经球的形式生长,将这些细胞接种到裸鼠颅内可形成新的胶质瘤.细胞迁移实验显示体外培养的hNSCs可向BTSCs定向迁移,裸鼠颅内移植瘤实验显示hNSCs可在颅内沿切线向BTSCs移植瘤定向迁移,并能穿透肿瘤组织,到达瘤组织中心区.结论 外源hNSCs对BTSCs具有明确的体内外趋向性.这一特性可被用于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研究.

  • 脑室镜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郭佳;巴吐鲁呼;朱国华;付强;汪永新;刘波;普安格;党木仁

    目的 探讨应用脑室镜清除脑室内血肿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入院12 h内在脑室镜下清除脑室内血肿,手术结束术区置管,术后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拔管后腰穿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24 h复查头颅CT,脑室内血肿清除80%以上者占12例;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GOS评分,5分(优)4例,4分(良)8例,3分(中)3例,2分(差)2例,1分(死亡)1例,恢复优良率为67%.结论 早期应用脑室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具有直视下操作、迅速有效地清除脑室内血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急性额颞叶脑内血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孙怀宇;赛勇;崔永飞;王越;田力;毕志刚

    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额颞叶脑出血病因复杂.不同病因造成的额颞叶脑出血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也有区别,诊断和治疗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总结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12例额颞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怀鹏;史万超;苏治国;赵玉军;刘晓智;刘振林

    目的 评价动脉途径给予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 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应用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闭塞脑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其中37例完全再通,完全再通率88%.术后1例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出现昏迷并持续高热,于术后8d死亡.9例(21%)经后期内科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时间窗内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动脉内注射rt-P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树梓;石祥恩;张永力;孙玉明;刘方军

    目的 报告并评价颌内动脉(MA)与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桡动脉(RA)移植MA-MCA搭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结合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这种新的搭桥术式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0例患者中,术后CTA和(或)DSA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1例(出院后3个月行CTA检查示搭桥血管仍通畅);术后未复查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0.3个月,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亡,没有发现与移植物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RA移植MA-MCA 近端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术式相比,该术式具有血流量高、移植血管取材短和搭桥路径短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动脉瘤样静脉瘤三例报告

    作者:刘峥;洪景芳;王守森;袁邦清;荆俊杰;赵琳;魏梁锋

    目的 探讨罕见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动脉瘤样静脉瘤病例的临床特点、成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动脉瘤样静脉瘤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神经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住院期间经过手术夹闭后切除动脉瘤样静脉瘤后治愈;1 例家属不同意手术,保守治疗后出院,出院后再次出血返院手术,术后14 d死亡.结论 动脉瘤样静脉瘤较为罕见,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临床早期无特征性症状,易出现自发性额叶局部出血,MRI检查能够早期在T1、T2加权发现额叶局部异常静脉留空影,早期手术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 微导管造影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作者:俞向荣;浦毅;缪伟峰;喻永涛;姚建社;王海秋;羊正祥

    直径小于3 mm的微小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类型,无论手术夹闭还是介入治疗均有相当的难度[1-4].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水平逐渐提高,手术技巧也日益成熟,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已成可能.我们采用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科经介入治疗的5例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应用自膨式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治国;史万超;怀鹏;宋迎;马晨;宋军;刘振林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darterectomv,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使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CAS)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2].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其中应用PROTéGé自膨式支架治疗的患者55例(58侧),我们分析了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总结了应用PROTéGé支架进行颈动脉成形术及其并发症防治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瘤颈位置与分型

    作者:李良;段鸿洲;伊志强;张扬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瘤颈位置和分型,以指导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单一术者开颅手术夹闭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其瘤颈位置、宽窄、术中动脉瘤夹类型和型号等.瘤颈位置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分类,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术后对患者以门诊、电话、脑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 55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开颅夹闭病例纳入研究.瘤颈位置和宽窄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记录:位于1个钟点的3例,跨两个钟点的42例,跨三个钟点的10例.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分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三种类型.其中分叉型30例、颈内动脉型20例、后交通型5例.84%(46/55,30例分叉型、13例颈内动脉型、3例后交通动脉型)动脉瘤选用弯型动脉瘤夹,11% (6/55)直型,4%(2/55)成角度跨血管型,2% (1/55)枪型.术后随访1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破裂的临床表现,21例行DSA检查随访患者动脉瘤颈均夹闭完全,未见动脉瘤残留.结论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瘤颈位置和宽窄对动脉瘤夹的选择至关重要,弯型动脉瘤夹在本组后交通各型动脉瘤中使用多,建议首选.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吴中学;李佑祥;杨新健;姜除寒;吕明;吕宪利

    目的 评价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结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有84个动脉瘤,其中63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个外科夹闭,19个未治疗.54个(86%)完全栓塞,8个(13%)瘤颈残留,1个(2%)只行支架覆盖.26例患者(72%)一次栓塞1个以上动脉瘤.31例患者进行了造影随访,93%(53个动脉瘤)表现稳定或闭塞,7%(4个动脉瘤)复发,临床随访结果:33例患者(92%)无症状或轻微症状,1例(3%)部分视野缺失,2例(6%)偏瘫.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合理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可用于优先治疗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和外科难治的意外发现的动脉瘤.

  •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细良;付辉;孙智宏;赵保钢

    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析判断.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作为新一代DSA设备,具有三维血管图像重建功能,大大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因其他原因例行CT检查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121例患者行常规DSA后再行3D-DSA检查,对检出的颅内动脉瘤依据不同影像结果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或血管内治疗方法,效果满意.

    关键词:
  • 重视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王汉东;马驰原

    颅脑外伤患者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而且部分或全部丧失主动摄取营养的能力.早期、合理、足量的营养支持是颅脑外伤患者顺利康复的基础.但很多临床医生对此还不够重视.仍有不少颅脑外伤患者长期禁食,仅靠少量静脉营养维持.因此,我们呼吁神经外科医生应重视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问题."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健康人每天需要摄取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等.当环境和机体状况变化时,营养的供给要做相应的调整,避免营养供给不足或过多.

    关键词:
  • 药物成瘾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一、概述药物成瘾(吸毒)是因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的慢性功能性脑病,表现为以戒断症状为特征的生理依赖和对毒品渴求为特征的心理依赖.我国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登记在册的达178万,实际已近千万,其中87%为35岁以下青年,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并导致艾滋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传播.以往采用强制戒毒、药物替代等措施,仅能暂时解除患者的生理依赖(即脱毒),而对心理依赖无效,不能祛除心瘾,导致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7% ~ 100%.如何有效祛除患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一直是世界难题.2000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立体定向手术毁损伏隔核防复吸的临床研究,论文在国际功能神经外科杂志《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发表后,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开展手术,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并引起社会舆论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 经皮内镜胃造瘘肠内营养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6例长期随访

    作者:贺军华;金心

    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和康复的基础,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自1980年由Gauderer等[1]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方法,本文对16例经皮内镜胃造瘘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分析.

    关键词: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郭睿;李牧;杜宏生;冯学泉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50例.于伤后12-24 h开始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计算营养费用.结果 EN与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 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具有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PN亦能提供全面的营养.

  •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肖其华;黄思庆;钱苏荣;吴建东;傅西安;游潮;毛伯镛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40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能全力组,208例)和对照组(普通全营养匀浆制品组,194例),入院6-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每天1 000 ml(1 000 kcal),辅以流质食物加餐.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TSF、AMC、体质量等营养指标并比较意识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

    作者:缪亦锋;李兵;苗增利;蔺玉昌;鲁晓杰

    急性脑卒中由于应激往往引起一系列以大量瘦体组织丢失,机体抵抗力下降为特征的局部和全身的代谢反应[1].传统观念[2]认为急性脑卒中早期,因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进食困难以及胃轻瘫等问题使胃肠营养难以实施,故多主张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近来,由于肠源性感染的提出,以及静脉营养带来的导管,代谢,感染等并发症,肠道营养尤其是早期肠道营养已逐渐受到重视[3].目前,对于临床上极危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胃肠营养的研究还缺乏比较客观和系统的资料.本研究前瞻性地研究了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胃肠道营养对于改善预后,营养状况,降低高代谢反应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 早期营养目标策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邱炳辉;徐书翔;曾浩;李伟光;邓瑛瑛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营养目标策略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实施优化流程的早期营养目标策略,对照组41例实施早期留置胃管并每日增加滴注速度的肠内营养方法,两组肠内营养实施24 h仍达不到营养目标量时辅以肠外营养.检测比较两组氮平衡情况、需联合肠外营养的比例、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能达到肠内营养目标策略,但实验组需联合肠外营养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实验组达到氮平衡、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胃肠道的不耐受、肺部感染、血糖紊乱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实施优化流程的肠内营养方式能尽快达到营养治疗目标.

  • 不同营养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素云;王志宏;樊明超;董国英;李连弟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肠外肠内联合营养(PN+ EN)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入住神经科ICU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PN组、EN组及PN+ EN组.对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治疗.于营养支持治疗1d和14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IgA、IgG、IgM、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对比三组患者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临床营养治疗前三组患者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q检验比较营养治疗后的差异:EN组IgM,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P<0.05,P<0.01);PN+ EN组IgA,IgM,IgG,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P <0.05,P<0.01);PN+ EN组IgA,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显著高于EN组(P <0.05,P<0.01).PN+ EN组与PN组相比,发现PN+EN组在减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方面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 EN组在减少腹泻及吸入性肺炎方面明显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佳选择,也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佳选择.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