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经验分析与总结

    作者:李智奇;吴惺;胡锦;高亮;吴雪海;金毅;虞剑;孙一睿;杜倬婴

    目的 总结分析颅脑损伤伴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性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伤中心收治的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多菌种以及G-/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82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颅内感染.检出细菌97株,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评分(OR:7.44,95% CI:2.80 ~ 19.76,P<0.0001)、脑室外引流术(OR:0.31,95% CI:0.12 ~0.79,P=0.0220)、G-菌感染(OR:0.21,95% CI:0.07~0.62,P=0.0062)以及肺炎(OR:0.33,95% CI:0.12 ~0.85,P=0.0352)是影响出院时GCS评分的重要因素;院内病死率在G-和G+菌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95,95% CI:0.6234~192.2,P=0.0327);单菌和多菌种感染组、总住院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7).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是出院时GCS评分低的高危因素,其中G菌感染还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地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对策

    作者:黄磊;管修东;贾旺;贾桂军;陈辉;刘畅;倪明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5例垂体腺瘤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18例患者.术中采用人工硬脑膜或自体脂肪及生物胶修补脑脊液漏口,根据术中修补情况,术后可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果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18例患者经术中修补后,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其中3例发生颅内感染,经腰大池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8 ~30个月,均未再次出现脑脊液漏.结论 合理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避免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应用人工硬脑膜或自体脂肪及生物胶是修补脑脊液漏口的有效方法.对术中发生严重脑脊液漏者或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必要的措施.

  • 以中枢性尿崩起病的韩雪柯氏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高路;廖若西;郭毅;钟定荣;幸兵

    韩雪柯氏病(Hand-Schuller-Christain disease,HSCD)是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后者是一组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1],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因此,正确的病理取材非常重要.本文报道我院2013年收治并通过手术取得病理诊断的1例儿童HSCD,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 面神经结构与功能可视化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玉海;邹元杰;刘翔;章文斌;张锐;陈永严;黄庆玖;肖朝勇;刘文

    目的 术前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行面神经成像,术中联合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实现面神经结构与功能的可视化,探讨其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意义.方法 选取15例大型听神经瘤(内听道外大径≥30 mm)病例,术前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显示肿瘤侧面神经,术中行面神经动态、主动刺激肌电图监测,并在术中验证术前面神经定位准确与否,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 13例面神经可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显示,其中7例面神经位于肿瘤前中1/3,3例位于肿瘤前下1/3,2例位于肿瘤前上1/3,1例位于肿瘤下极,术前定位结果与术中所见吻合率为100%.11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中面神经动态肌电图监测可提示面神经牵拉或挤压、定位面神经,主动刺激肌电图监测有助于确认可疑组织是否为面神经、证实面神经完整性.所有病例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随访4 ~ 18个月,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Ⅰ级8例,Ⅱ级6例,Ⅳ级1例.结论 通过面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术中电生理监测等面神经结构和功能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术中定位和保护面神经,提高大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 表面肌电图在脑瘫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苗素华;马羽;陈业涛;陈莹;王世杰;张玉琪

    目的 分析患者手术前后下肢肌电活动的变化,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方法 对21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行神经外科治疗,其中周围神经缩窄术171例,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47例.采集患者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法分析患者肌电信号的均方根(RMS),改良Aswoah痉挛量表(MAS)评估肌张力,徒手肌力检查法(MMT)评估肌力.方差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RMS的变化,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RMS与MAS和M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访病例203例,失访15例.随访期限22~30个月.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发现:被动活动时,患者术后内收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RMS均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也较术前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主动收缩时,术后内收肌和小腿三头肌的RM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股四头肌的RMS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随访期间内收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RM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评分分析:内收肌组术后痉挛缓解率为91%(318/350),随访期间为98% (343/350);股四头肌组术后痉挛缓解率为82% (161/197),随访期间为95%(187/197);小腿三头肌组术后痉挛缓解率为93% (348/374),随访期间为99% (370/374).MMT评分分析结果:内收肌组术后肌力减低9%(31/350),随访期间肌力增加23%(80/350);股四头肌组术后肌力减低21%(41/197),随访期间增加19% (37/197);小腿三头肌组术后肌力减低18%(67/374),随访期间肌力增加29%(108/374) .MAS、MMT和RMS相关性分析显示:MAS、MMT与RMS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肌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能够客观评价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双下肢痉挛肌肉的肌张力明显减低,肌力无明显减低.

  • 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滑脱13例

    作者:陈春美;张伟强;蔡刚峰;王锐;陈琰;庄源东;傅超锋;石松生;杨卫忠

    目的 分析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13例Ⅰ~Ⅱ°腰椎滑脱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显微镜下,采用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多裂肌与长肌间隙)入路MIS-TLIF治疗.分析本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局部伤口疼痛时间和术后腰腿痛缓解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3、7d肌酸磷酸激酶(CPK-MM)水平;分析术前、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腰椎正侧位片和腰椎MRI平扫评估滑脱复位和神经减压情况;于术后1周行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椎弓根置入情况及脊柱稳定性.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顺利,无神经损伤病例.手术出血量为(185.3±26.3)ml,手术时间为(186.0±23.0)min.术后腰椎正侧位片和腰椎MRI平扫显示滑脱复位良好,神经减压充分;术后腰椎CT三维重建提示椎弓根置入位置准确,未出现脊柱不稳.VAS及JOA评分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CPK-MM水平于术后1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于术后7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MIS-TLIF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旁肌保护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显微镜及神经电生理辅助下,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入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安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与小儿胶质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朱晋;张玉琪;万虹;姜涛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基因与小儿胶质瘤恶性分级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小儿神经外科病房收集的小儿胶质瘤标本(年龄≤15岁)70例,7例成人癫痫患者颞叶切除标本,Western blot以及RT-PCR方法检测HDAC3的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相关分析检测HDAC3表达与患儿生存期的相关性.生存分析检测HDAC3表达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实验数据揭示在小儿胶质瘤患者中随着病理分级(WHO2007)的增加HDAC3表达也明显的增高(P<0.05),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HDAC3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46<0.05,Pearson Correlation=-0.387).增高的HDAC3表达与患儿差的预后相关联.结论 HDAC3基因表达水平与小儿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儿生存期负相关.

  • 颈外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在颅内高血运脑膜瘤手术中的意义

    作者:张施远;曾春;蒋永明;龙勇;石海平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其起源于脑膜与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对于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往往术中出血较多,术野不清,给手术带来极大困难,故术前超选择性栓塞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术前颈外动脉超选择性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42例高血运脑膜瘤,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额叶过度运动发作的起源灶与发作症状分析

    作者:孙朝晖;周文静;张光明;林久銮;石岩芳

    过度运动发作是特定的发作形式,典型表现为躯干和大关节的复杂运动,并可伴有发声和情感表现,常见于额叶发作,额叶癫痫中15% ~27%有过度运动发作[1].近年来研究发现额叶过度运动多起源于前运动区内侧和额叶腹内侧面,也有部分报告发现其起源于颞叶、顶叶和岛叶2-4].本文选取2005年11月至2011年4月,28例表现为过度运动发作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痫,随访了15例在我院行颅内电极植入后行病灶切除,术后疗效Engle评分Ⅰ级的额叶癫痫患者,分析其过度运动发作症状、发作起源等,以期对额叶过度运动发作的术前评估有所帮助.

    关键词:
  • 虚拟现实环境下鞍区肿瘤的术前规划

    作者:张晓硌;王镛斐;李士其;吴劲松;寿雪飞;沈明;庄冬晓;裘慧佳;马增翼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鞍区肿瘤术前规划制定中的作用.方法 87例拟采用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分别采集多种医学影像数据,输入Dextroscop术前计划系统,在VR环境中还原为一个空间立体的三维物像.从而在术前充分获得肿瘤,脑组织,颅底骨质以及神经血管全面而直接的信息,再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测量、手术模拟等操作,制定周密的手术规划.并与未行虚拟规划的20鞍区肿瘤病例进行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全切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后的KPS预后评分,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87例病例均成功地实现了三维立体虚似现实影像的重建,与术中实际情况吻合.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少,视力恢复情况较好,有明显差异(P<0.05),KPS评分及手术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Dextroscope-统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快速、直观、全面地整合鞍区肿瘤多种医学影像数据,以提供肿瘤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综合信息,在手术前为制定和优化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有可能有助于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三叉神经痛影像学因素与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四强;漆松涛;刘忆;陈铭;张喜安;潘军;石瑾;黄广龙;彭四维

    目的 评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像学因素.方法 分析接受MVD治疗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MRI影像学资料与术后复发的关系.三叉神经影像学因素包括:CPA面积比、TGN截面积比、TGN长度比、TGN夹角比、压迫点距离和方位、基底动脉位置、责任血管类型.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病程(P=0.039)、临床特征(P=0.049)、CPA面积比(P=0.003)、责任血管类型(P=0.000)、TGN截面积比(P=0.036)、压迫点距离(P=0.045)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病程(P=0.002)、CPA面积比(P =0.049)、责任血管类型(P=0.000)、TGN截面积比(P=0.019)是影响MVD术后复发的因素(P<0.05).结论 病程短并且三叉神经术前MRI提示CPA池无狭窄、责任血管为动脉、神经根无萎缩的患者MVD术后不容易复发.

  • CRASH综合征一例

    作者:赵清爽;荆俊杰;王守森

    先天性脑积水是婴幼儿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CRASH综合征是目前唯一明确的单基因所致的脑积水,表现为X连锁遗传,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2区8带的细胞粘附分子L1基因(cell adhsion molecule L1,L1CAM)[1].本文报道1例CRASH综合征,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基础及诊疗措施,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 基底动脉穿支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金恒伟;江裕华;刘鹏;葛慧剑;李佑祥

    患者 女,49岁,于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外院CT显示中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未见明显异常(图1),遂被诊断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保守治疗2个月后,当地医院复查CTA怀疑基底动脉穿支微小动脉瘤,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患者否认传染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史,否认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复查DSA证实了基底动脉微小动脉瘤的存在(图2).

    关键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恶性胶质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子睿;毛颖

    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 ~45%,其中恶性胶质瘤预后差,致残率高.尽管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手术联合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能将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平均生存期提高至14.6个月,但总体预后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肿瘤1.而在胶质瘤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基因学和表观遗传学水平的变化,这些一系列的改变可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同样也使得针对这些改变来治疗胶质瘤成为可能.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在各类肿瘤有了重大进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不仅在人体正常细胞,在许多恶性肿瘤有高表达,而表皮生长因子突变体Ⅲ(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Ⅲvariant,EGFRvⅢ)则仅在恶性肿瘤中有表达.

    关键词:
  • 缝隙连接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学君;赵冬;朱立仓;刘祺;马克涛;王业忠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n=30),且各组分第1、3、5、7、14天共5亚组(n=6) 视交叉前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压力机动仪测量基底动脉外径,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结果 手术组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手术组基底动脉外径、Cx 40减低,Cx 43、Cx 45升高,手术组组内不同时间变化显著(P<0.01),基底动脉第1天开始痉挛,第7天达峰值,第14 d逐渐缓解;治疗组较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治疗组基底动脉外径、Cx40升高,Cx43、Cx45减低,治疗组组内无显著变化(P>0.05),18β-甘草次酸明显抑制脑血管痉挛;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间无显著变化(P >0.05);Cx37未检测到;Cx40与基底动脉呈正相关(P<0.01,r=0.823),Cx43与 Cx45呈正相关(P<0.01,r=0.939),Cx40与 Cx43、Cx45呈负相关(P<0.01,r=0.840;P<0.01,r=-0.839),基底动脉直径与Cx43、Cx45呈负相关(P<0.01,r=0.828;P<0.01,r=-0.823).结论 Cx43及Cx4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中 可能起促进作用,而Cx40则相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x43与Cx45间存在正相关,Cx40分别与 Cx43及Cx45 间存在负相关;18β-甘草次酸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破裂动脉瘤外科治疗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胡福广;王立群;李贺扬;闫启超;高明;罗长均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与迟发性脑缺血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其发病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各种临床特征和相关指标.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缺血,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其中66例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发病率34.2%.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发病后晚期手术、吸烟史、心电图异常、低钠血症、GCS评分低、Hunt-Hess分级高和Fisher分级高的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概率大(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有吸烟史(OR =9.462,95% CI:2.782,32.180)、低钠(OR=2 285,95% CI:1.232,4 235)、Hunt-Hess分级高(OR =2.223,95% CI:1.011,4 891)回归系数b>0、OR >1,为预示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史、低钠血症、Hunt-Hess分级高为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脑和脊髓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牛胤;缪洪平;杨云峰;张建波;林江凯;冯华;朱刚

    目的 探讨静脉内和选择性动脉内注射吲哚菁绿行术中荧光造影在脑和脊髓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7例患者,其中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瘘3例,髓周动静脉瘘1例.6例患者术中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行术中荧光造影,1例髓周动静脉瘘患者先行选择性肋间动脉置管,再于术中经动脉行选择性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荧光造影辅助下确认瘘口及引流静脉后行夹闭或电凝切除,并重复行荧光造影观察,直至瘘口及动静脉瘘完全消除.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均能清楚显示瘘口及引流静脉,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症状改善,6例患者术后经血管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完全闭塞,1例患者MRI显示髓周血管流空影和脊髓水肿消失.结论 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实施简便,可实时动态观察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特征,经动脉选择性荧光造影具有造影剂用量小、背景清楚、便于多次重复等优点,可为复杂动静脉瘘手术提供更精确的影像.

  •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及其磷酸化在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凌雁;郭少雷;张弩;齐铁伟;梁丰;黄正松

    目的 明确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病灶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方法 35例颅内AVM患者行开颅脑AVM切除术,留取手术切除标本,5例脑外伤行内减压患者脑组织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P-STAT3(Tyr705)、P-STAT3(Ser727)的表达,并比较出血和未出血、术前栓塞和未栓塞以及Sptzer-Martin分级低级别和高级别患者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对照组中仅2例有STAT3弱表达,35例AVM患者STAT3、P-STAT3(Tyr705)和P-STAT3(Ser7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74%(26/35)和77%(27/35).P-STAT3(Tyr705)在栓塞组表达高于未栓塞组(P<0.05).结论 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在颅内AVM中表达增高,STAT3通路激活可能参与颅内AVM的病理发展过程;栓塞可能促使颅内AVM病灶内STAT3活化.

  •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局部肝素化的应用

    作者:刘东;吕明;李佑祥;杨新健;姜除寒;吴中学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局部肝素化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经血管内治疗的127例急性出血期(<14 d)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48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在血管内栓塞术中均应用局部肝素化(经导引导管高压灌注浓度为3 IU/ml的肝素生理盐水,灌注速度为4 ml/min),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栓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127例患者148个动脉瘤中,行介入栓塞135个,其中5例(3.9%)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均与操作相关,术后4例死亡,1例重残.11例(8.7%)术中出现载瘤动脉远端显影不良,其中2例(1.6%)和载瘤动脉痉挛有关,均预后良好;7例(5.5%)和弹簧圈过度栓塞有关,其中6例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2例(1.6%)术中形成原发血栓,1例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术后3.0~3.5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7例(5.5%),2分(植物生存)0例(0%),3分(重度残疾)6例(4.7%),4分(轻度残疾)7例(5.5%),5分(恢复良好)107例(84.3%).结论 对于急性出血期的颅内动脉瘤,在血管内栓塞术中应用局部肝素化是安全的,与传统系统肝素化相比不增加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并可能避免系统肝素化所伴随的出血风险.

  • 动脉瘤体穿刺减压术在大型及巨大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世明;吴江;刘建刚;黄亚波;惠品晶;王中;虞正权;李向东;周幽心

    目的 探讨动脉瘤体穿刺减压技术在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25例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根据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动脉瘤近端暴露方法.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的动脉瘤,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暴露然后行翼点开颅术,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以上的动脉瘤,直接行翼点开颅术.临时阻断颈部颈内动脉或载瘤动脉近端及远端和分支,行动脉瘤体穿刺吸引器吸除血液减压,待动脉瘤压力降低后行动脉瘤夹闭术;对于血栓性大型及巨 大型动脉瘤,将载瘤动脉近、远端及其分支临时阻断后行动脉瘤体切开取栓、动脉瘤夹闭术.在动脉瘤夹闭前后,使用微血管多普勒(MVD)予以监测.结果 手术中血管临时阻断时间9~15 min,平均11 min;动脉瘤夹闭后MVD监测动脉瘤体部涡流消失,载瘤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手术后经CTA或DSA检查,动脉瘤消失,血流正常.结论 载瘤动脉近、远端及其分支临时阻断、动脉瘤体穿刺(或切开取栓)减压的动脉瘤夹闭术适用于颅内绝大多数大型与巨大型动脉瘤(包括血栓性动脉瘤);术中使用MVD予以监测,将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永;张天明;康军;赵景武;王卫;宋维贤;周军;梁熙虹;傅继弟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1例视神经损伤病例,应用CTA和(或)MRA进行初步筛查,其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分析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 1 08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发生率2.4%),其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9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瘘4例,海绵窦部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17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9例行球囊栓塞,6例行微弹簧圈栓塞,1例行球囊+微弹簧圈栓塞,1例行Onyx胶栓塞;7例闭塞颈内动脉.1例眶内创伤性动脉瘤接受颅眶入路手术治疗.8例未行介入治疗者中1例瘘口自行闭合,2例死亡.结论 视神经损伤患者伤后有鼻出血史、早期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鼻窦CT显示蝶窦外侧壁骨折者应考虑到颈内动脉损伤的可能,头颅CTA和(或)MRA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确诊后应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多中心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曲乐丰;柏骏;Dieter Raithel;陈东;王继跃;毛更生;陈立朝;韩光良;柳尧林

    目的 总结国内外多中心3 226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国内外多中心收治的3 0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CEA 3 226例次,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操作技巧.结果 3 226例次CEA手术均成功,2 910例(90.2%)行外翻式CEA (EEA),316例(9.8%)行补片式CEA (pCEA),平均阻断时间(15.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50.5 ±5.0) min.112例使用沿皮纹横切口.围术期死亡3例,脑梗死2例,同侧脑出血1例,切口血肿28例,1例术后出现严重神经精神症状,认知障碍,1例发生下颌小关节脱位,术后代偿;脑神经损伤6例,其中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支损伤2例.81例高危因素患者CEA手术成功,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4S+1D”原则是CEA成功的关键.EEA操作简捷、手术及阻断时间短,无需补片及转流管,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 纵裂翼点入路处理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作者:王玉海;杨理坤;时忠华;蔡桑;董吉荣;冯毅;陈磊;何建青;胡旭

    目的 提高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纵裂翼点入路处理18例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采用半冠状切口,骨窗要求既要便于暴露外侧裂又要使单侧额部骨窗尽量低,以利于经额底纵裂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本组共18例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其中后上突型10例,后突型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2例.18例均采用经纵裂翼点入路一次性完全夹闭.随访6 ~18个月,按GOS预后评分,5分16例,4分2例,其中3例记忆力略有下降,2例有轻度单侧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纵裂翼点入路具有手术视野好,对额叶脑组织损伤小等特点,能较好暴露上突型尤其是后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 神经外科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作者:张琳;武晶晶;王伊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近5年来在如何化临床优势为科研优势,建设研究型科室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持续引领着医院医、教、研的整体发展.建设研究型学科是综合性三甲医院把握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的的战略选择,也是科室适应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实现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赶超国际水平的必然趋势[1-2],更是国家重点学科承载的必要使命,亦是神经外科在新形势下占领学科发展的制高点的必经之路.准确把握研究型科室的内涵是建设的前提,研究型科室的标准有3点:每一位患者都要纳入研究,每一位医生都要做研究,研究经费要超过临床收入.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现状是建设的助力,本文并针对5年来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立项的科研基金从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神经外科团队建设及平台搭建的做法进行总结,寻找发展规律、发现存在问题、探寻解决策略,为学科发展注入动力、为临床学科建设提供经验.以2009至2013年神经外科中标科研项目为基本资料,从立项年度、资助来源、研究类型、人员结构、研究方向5个维度对数据统计分析.

    关键词:
  • 临床医学研究所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作者:李艺影;邹丽娟

    转化医学(translation medicine)是近十年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1996年此概念在Lancet杂志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高度重视.其目的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把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同时将临床归纳出的结论或疑问等再反馈到基础研究,即“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ch to bedside and bedside to bench,B2B)的一种连续双向研究过程1.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