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家族性颅内绒毛膜上皮癌的手术切除及辅助化疗

    作者:陈拓宇;张玉琪;梁晖;左焕琮

    目的 探讨具有家族倾向性的原发颅内绒毛膜上皮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方法 总结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均为鞍区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的亲姐妹俩,发病年龄分别为9岁和11岁,病变部位在鞍区,术前肿瘤标记物均提示β-HCG异常增高,予1个疗程的ICE方案化疗后手术切除,长女经右额开颅半球间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次女经冠状切口-额部前纵裂入路手术.术后患儿均规律化疗而未行放疗.结果 2例肿瘤均达到显微镜下近全切除,术后患儿均恢复良好,无严重鞍区并发症,病理证实为绒毛膜上皮癌.出院前复查β-HCG转阴,均定期化疗5次,随访至今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颅内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恶性度高,临床罕见,家族倾向性发病鲜见报道.只要诊断明确,采用正规化疗加以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如能从基因学上进行探究,或许能在颅内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的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

  • 神经内镜在丘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戴缤;胡志强;黄辉;朱广通;关峰;肖智勇;毛贝贝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丘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丘脑胶质瘤患者.其中内侧型丘脑胶质瘤5例,前侧型丘脑胶质瘤3例,腹后侧型丘脑胶质瘤2例.手术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应用神经内镜进行,术后常规随访,并进行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结果 内镜下切除肿瘤至胶质增生带6例,大部分切除肿瘤3例,肿瘤活检1例.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和语言障碍,但在3个月内恢复或改善.2例术前偏瘫的患者在术后短期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KPS评分从术前的60 ~ 70分增加到术后的80 ~ 90分.1例患者因为瘤腔积液,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6例患者进行放、化疗,1例未行其他治疗,3例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1例复发死亡,余KPS评分无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应用神经内镜对部分丘脑胶质瘤患者可进行有效切除,可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经鼻蝶窦内镜手术治疗肢端肥大症2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艳阳;周涛;孟祥辉;许百男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内镜手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鼻蝶窦内镜手术的21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术中结合应用高场强术中核磁共振和神经导航,术后随访头颅MRI及内分泌包括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生化指标,肿瘤残留及内分泌未缓解病例根据情况选择奥曲肽或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男129例,女81例;年龄21 ~ 67岁,平均40.7岁.术前MRI显示肿瘤大径>1 em 183例(87.1%).4例术前应用奥曲肽.肿瘤全切171例(81.4%)例,次全切除22例(10.5%),部分切除17例(8.1%).本组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内分泌缓解148例(70.5%),术前平均生长激素为27 ng/ml(4~150 ng/ml)降至术后5 ng/ml(0~ 32 ng/ml).18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平均27.5个月(3~ 84个月).随访中,161例(87.5%)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并参加日常工作和学习.在术后肿瘤残留及内分泌未缓解的病例中,34例术后应用奥曲肽,29例接受放射外科治疗.结论 经鼻蝶窦内镜手术是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后要定期复查头颅MRI及内分泌.奥曲肽及放射外科治疗可以控制残留肿瘤并改善内分泌.

  • 延伸至后颅窝的巨大囊性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间质内放疗

    作者:于新;张剑宁;刘锐;王亚明;王洪伟;王鹏;陈金辉;刘松

    目的 探讨向后颅窝伸展的巨大囊性颅咽管瘤(GPFCCPs)的临床特点和间质内放疗的疗效.方法 对海军总医院近13年收治的26例GPFCCPs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有关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复习.共有男14例,女12例,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7.2岁).临床表现为身体发育迟缓6例,颅内高压症状21例;视力下降22例,其他脑神经受损19例和多饮多尿3例.肿瘤体积65~215 ml,平均137.3 ml.均接受囊液抽吸或引流后放射性同位素32P肿瘤内间质放疗和8~ 144个月(平均52.5个月)的随访.结果 共行27次手术操作,治疗33个囊肿.21例颅高压症状患者术后迅速缓解.肿瘤完全消失16例(19个肿瘤),体积缩小>75% 10例(14个肿瘤).22例视力下降者,完全恢复8例,改善10例,无变化2例,加重2例.其他25根脑神经受损中完全恢复22根,无变化3根.未发现与手术操作及间质内放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出现7个新生囊肿,重复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4个,明显缩小2个,进展1个.结论 GPFCCPs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类型,多见于儿童,无性别差异.以颅内压增高和脑神经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尽管肿瘤体积巨大,放射性同位素间质内放疗仍可取得相对理想的肿瘤控制率和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在疑似岛叶癫痫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庆祝;王晓飞;李云林;梅珊珊;代金东;马康平;易林华;秦广彪;张晓明

    目的 探讨运用颅内电极埋藏技术,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疑似岛叶癫痫的临床应用.方法 15例疑似岛叶癫痫综合征的患者,在岛叶、岛盖以及其他可疑位置,植入条状电极、栅状电极及深部电极,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变化,明确致痫灶起始区,通过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 本组15例颅内电极埋藏时间为5~21 d,全部记录到致痫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癫痫样放电.确诊岛叶癫痫5例,颞叶癫痫5例,额叶癫痫3例,顶叶癫痫2例.本组均行致痫灶切除术.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内埋藏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在疑似岛叶癫痫综合征,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脑电监测,可以准确定位致痫灶,提高治愈率.

  •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疗效

    作者:刘通;刘辉;张建宁;朱涛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神经电生理辅助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78例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lekamp-Samii (KS)评分法评估术前及术后脊髓功能;评估随访时间≥18个月、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及复发情况.结果 178例中,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者142例,无变化者28例,加重8例.除星形细胞瘤外,其他类型肿瘤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K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7例随访时间≥18个月(18 ~78个月),平均(46.6±5.4)个月.157例中,全切除95例,复发1例(1.1%),近全切除44例,复发5例(11.4%);部分切除18例,复发17例(94.4%).其中室管膜瘤68例,全切除68例,无复发.星形细胞瘤19例,全切除5例,复发1例;部分切除14例,全部复发.脂肪瘤19例,近全切除17例,无复发;部分切除2例,均复发.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肠源性囊肿共22例,全部为全切除,无复发;表皮样囊肿15例,全部为近全切除,复发3例;皮样囊肿14例,近全切除12例,复发2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安全有效,肿瘤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是决定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

  • 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诊治库欣病

    作者:张绿;王镛斐;叶红英;张朝云;赵曜;葛亮;姚振威;汪寅;潘力

    目的 分析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诊治库欣病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MDT诊治流程模式下诊治的4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22例行双侧岩下窦采血,确诊库欣病40例(初诊断32例,首次治疗后复发或未缓解8例).大腺瘤、微腺瘤和MRI阴性分别为8、26、6例,3例为侵袭性;33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经鼻手术32例,开颅手术1例).总结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3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术后1周缓解者22例(66.7%),其术前、术后1周内血皮质醇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9±361)、(60±41)nmol/L,P<0.01].术后3个月总体缓解25例(76%);大腺瘤、微腺瘤和MRI阴性及侵袭性垂体瘤缓解的比例分别为6/6、14/18、3/6、2/3.病理学显示,2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6例增生或腺组织者分别有25例(92.6%)和0例缓解.手术后未缓解的8例中,2例纳入帕瑞肽新药研究、3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开始甲吡酮治疗、1例待再次手术治疗、1例失访.7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MDT模式下多学科参与的病例诊治有助于患者及时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成年人烟雾病患者工作记忆及注意力损害的研究

    作者:方凌凌;王嵘;王斌;万伟庆

    目的 探讨成年人烟雾病患者的工作记忆和注意力损害.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9月收住的成人烟雾病患者48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社会背景等相匹配的无脑部疾病48例志愿者为对照组.运用N-back、持续注意力反应测试(SART)评价受试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及持续性注意力.结果 (1)N-back试验:烟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0-back试验中准确率分别为0.89 ±0.18、0.98 ±0.04,平均反应时间(RT)分别为(572±123)、(466±95) ms;1-back试验中准确率分别为0.55 ±0.23、0.72±0.20,RT分别为(763±232)、(750±202) ms;2-back试验中准确率分别为0.36±0.15、0.53±0.22,RT分别为(714±312)、(865±282)ms;除1-back的RT外,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SART试验:烟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击中率分别是0.88±0.19、0.98±0.03,RT分别为(458±112)、(382 ±91)ms,正确拒斥率分别为0.64±0.23、0.76±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烟雾病患者存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及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

  • 妊娠期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

    作者:吕宪利;刘鹏;李佑祥

    妊娠期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颅内AVM的患病率约0.01% ~0.50%,一般20 ~ 40岁出现症状,常见于30岁以上.对于女性来说,正是孕龄期[1].一、妊娠期颅内AVM的临床特征目前,关于妊娠期颅内AVM出血风险评价的研究鲜见报道,而且研究结果的差异也较大[2-3].

    关键词:
  • 神经修复导管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琳;张玉琪;敖强;左焕琮

    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长段粗大神经缺损的修复重建,仍是当前临床医学面临的难题.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经典首选的手术方法,也是衡量各种神经桥接材料的“金标准”[1].然而,自体移植常可造成供体支配区神经功能障碍,且可供移植的自体神经来源有限,供区神经粗细与受区神经不匹配,供区神经长度不足,限制了其临床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故临床上亟待研究新治疗策略.根据周围神经再生机制及生物组织相容性原理,探索自体神经的替代物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寻找、发明和组合各种能用于修复的组织材料,制备生物活性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是近年来研究热点[2-4].

    关键词:
  •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洋;何跃;于加省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血管病,影像学上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Willis环以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近端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狭窄甚至闭塞,和颅底部逐渐形成烟雾状细小穿动脉形成的侧支循环为特征.临床上以脑缺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脑出血或其他各种脑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1].目前其治疗主要以增加侧支循环、改善脑供血为目的的外科治疗为主,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是应用为广泛的治疗方案,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儿童视路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马鸣雷;姜涛;葛明

    视路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OPG)是主要发生于儿童期的生长于视觉通路上的颅内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1-2],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3%~5%[3].约75%的OPG发生于10岁以内,90%可在20岁以前出现临床症状[4].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尚未明确,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OPG可以发生于视觉通路上的任何部位,如视神经、视交叉处或视交叉后方等,但以累及视交叉结构多见.OPG多散在发生,但也存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相关OPG.

    关键词: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诸德源;王一然;段国礼;黄麒麟;吴一娜;方亦斌

    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脑血管畸形中多见的一种.AVM常以癫痫或自发性脑出血起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AVM血管构筑学复杂,手术难度大,一直以来都深受国内外神经科医生的密切关注.目前,AVM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等.三种方法各有优劣,而对于大部分AVM,往往无法使用一种方法达到治愈的目标.SRS以其微创的特点常单独或联合其他方法用于深部小型AVM,近年取得了迅速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伴癫痫发作的幕上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

    作者:郑喆;张建民

    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为0.3% ~0.5%,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患者,可分为家族型和散发型两类,前者大多表现为多发病灶,而后者则绝大部分为单发病灶.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癫痫发作和出血,但仍有高达21%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1].

    关键词:
  • 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光涛;张燕;李晨龙;郄福忠;曹振宇;蒋传路

    目的 探讨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姜黄素实验组(实验浓度分别为10 μmol/L和20 μmol/L).细胞毒性实验研究姜黄素对U251胶质瘤的细胞毒性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增殖能力;Caspase-3活性检测及流式细胞仪(FCM)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细胞内的β-catenin、c-myc表达水平.荧光素酶实验检测姜黄素作用后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改变.结果 随着姜黄素作用浓度的增加,U251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在姜黄素实验组中,当浓度为5、10、20、和40 μmol/L时,细胞活性分别为(88.55±2.35)%、(62.78 ±3.35)%、(35.17±2.05)%和(7.47±1.92)%(P<0.05),并且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测得姜黄素作用24h的IC50为16.32 μmol/L,故姜黄素实验组浓度选用10 μmol/L和20 μmol/L;实验组(10μmol/L和20 μmol/L) Caspase-3的相对活性分别为(3.64±1.49)%,(5.41±0.36)%,与对照组(0.91±0.62)%相比,明显增强(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作用48 h后,实验组U25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2.21)%和(35.6±1.37)%,与对照组凋亡率(0.5%±0.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对照组,及姜黄素实验组(10 μmol/L和20 μμmol/L)的G2/M期分别为(7.52±3.84)%,(16.28±2.73)%,(25.47±5.61)%(P<0.05);姜黄素作用于胶质瘤后β-catenin的mRNA水平下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93.87±5.73)%,(68.83±7.67)%和(47.46±8.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实验显示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免疫荧光实验发现姜黄素可以抑制β-catenin进入细胞核,同时减少其复合物的形成.荧光素酶实验显示姜黄素作用胶质瘤细胞后,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 敲低转录共激活子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栗伟杰;王广秀;于福华;张安玲;康春生;韩磊;浦佩玉;贾志凡

    目的 研究敲低带PDZ结合域的转录共激活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株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TAZ小干扰RNA(TAZsiRNA)敲低LN229和SNB19细胞株中TAZ表达,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 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鉴定转染后TAZ敲除效果,噻唑兰比色法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增殖及侵袭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TAZ siRNA可显著敲低LN229和SNB19细胞株中TAZ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两种细胞株中TAZ被抑制后,细胞增殖率均下降且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细胞凋亡率分别增高至(12.05±0.65)%和(8.02 ±0.66)%(LN229:F=414.2,P=0.000;SNB19:F=156.8,P=0.000);两细胞株TAZ siRNA组细胞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相比明显降低,划痕间隙融合能力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转染后细胞增殖核抗原(Kiel 67 antigen,Ki-67)、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等增殖、凋亡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敲低TAZ可抑制胶质瘤细胞株LN229和SNB19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TAZ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 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

    作者:康慧斌;纪文军;钱增辉;温小龙;吴京;李佑祥;杨新健;姜除寒;吴中学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介入中心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35例(37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的儿童颅内动脉瘤患者(≤18岁)的临床资料,对35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式和即刻栓塞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5例患者均行血管内治疗.37个动脉瘤中,13个(35%)行单纯弹簧圈治疗,8个(22%)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3个(8%)行单纯支架治疗,1个(3%)行球囊辅助治疗,6个(16%)行单纯载瘤动脉闭塞治疗,6个(16%)行载瘤动脉闭塞加弹簧圈治疗.结果 35例中,男30例(86%),女5例(14%)(男∶女=6∶1);前循环动脉动脉瘤15个(41%),后循环动脉动脉瘤22个(59%)(前循环∶后循环=1.00∶1.47);大动脉瘤(直径10~25 mm) 15个(41%),巨大动脉瘤(直径>25 mm)7个(19%);复杂动脉瘤29个(78%),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34%).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情况,Raymond分级Ⅰ级24个(65%),Ⅱ级8个(22%),Ⅲ级5个(13%).术后随访3 ~32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和影像学检查评估预后.血管内治疗后造影随访30例,复发4例(13%).临床随访32例,GOS恢复良好20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儿童颅内动脉瘤男性多发,好发于后循环,大型及巨大型、创伤性、夹层、梭形及不规则形等复杂动脉瘤多见,血管内治疗效果和预后良好.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崔岩;张明铭;蒋宇钢

    目的 从临床与形态学方面分析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例(185例),并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率在高血压病史(x2=23.013,P=0.000)、瘤体长径/瘤颈宽度(aspect ratio,AR)≥1.5(x2=8.492,P =0.004)、不同瘤顶指向(x2=15.057,P =0.020)、子瘤(x2=18.952,P=0.000)的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高血压病史(OR=13.240,P=0.000)、存在子瘤(OR=12.933,P=0.001)、年龄低于60岁(OR=3.766,P=0.010)以及AR值≥1.5(OR=4.997,P=0.001)、瘤顶指向后下外(OR=7.584,P=0.038).结论 高血压病史、存在子瘤、年龄低于60岁、AR值≥1.5和瘤顶指向后下外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施铭岗;佟小光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32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直径(24.3 ±6.3)mm;位于MCA M1段8例(近端5例,远端3例),MCA分叉处15例,M2及远端9例.结果 行直接夹闭动脉瘤15例,动脉瘤切除载瘤动脉重塑6例,颅内外动脉搭桥辅助动脉瘤夹闭2例,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9例.术后恢复良好[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Ⅳ~Ⅴ级]25例(78.1%),效果不良(GOSⅡ~Ⅲ级)6例(18.8%),出院时5例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GOSⅢ级);死亡1例(3.1%).25例获6~36个月随访,6例失访.25例患者均无动脉瘤再出血;后一次随访GOS分级Ⅴ级22例,Ⅳ级2例,Ⅲ级1例.26例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21例,部分残留4例(未进一步处理),1例动脉瘤孤立后无明显变化;11例颅内外搭桥和4例载瘤动脉重塑患者吻合血管均通畅.结论 直接手术夹闭仍然是处理MCA复杂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对于无法直接夹闭者可行载瘤动脉重建或颅内外血管搭桥.显微手术治疗MCA复杂动脉瘤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附七例报告)

    作者:杨洪宽;赵亚军;陈如东;何跃;于加省;陈劲草;陈坚;雷霆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由DSA确诊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其中2例于栓塞术后行脑室外引流术,1例行颞肌贴敷术,1例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及颞肌贴敷术.结果 7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例患者的8个动脉瘤中6例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2例为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改善,其中5例患者可正常工作学习,1例患者轻度偏瘫但生活自理,1例患者有较重的一侧下肢运动障碍,生活基本自理,DSA随访复查未见复发及新发动脉瘤.结论 烟雾病所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导致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烟雾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开颅手术侧别的对比研究

    作者:尹浩;马骏;刘窗溪;谌鸿斌;韩国强;高方友;熊云彪;王俊;王超

    目的 对比研究右侧开颅与常规优势侧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右侧开颅组(58例):不考虑大脑前动脉优势情况,一律采用右侧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同期优势侧开颅组(54例):考虑双侧前动脉情况决定予优势侧开颅夹闭.平均随访(22.1±8.3)个月.结果 两组在迟发性认知功能障碍、术中失血、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过性失语在优势侧开颅组较多见,显露时间和手术时间上右侧开颅组较长(P<0.05).两组均无偏瘫患者.术后复查CTA或DSA显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消失.结论 右侧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不仅技术可行,而且并发症少,值得考虑作为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常规手术侧别.

  • Solitaire单支架辅助下颅内多发宽颈动脉瘤栓塞术

    作者:王东海;吴红星;刘青林;申杰;邓林;王云彦;苏万东;李刚;李新钢

    目的 探讨应用单一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同一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方法,为颅内多发宽颈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临床支持.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一载瘤动脉多发动脉瘤患者中1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采取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置鞘,根据动脉瘤的瘤颈、动脉瘤之间的距离及载瘤动脉管径选择不同规格的Solitaire支架,采取预置支架导管和栓塞微导管的方法,单支架覆盖同一载瘤动脉的2个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下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 本组共15例患者,其中前循环8例,后循环7例.术中所有病例的支架均到位满意,动脉瘤完全栓塞11例,3例瘤颈部少许残留,1例术中微弹簧圈部分自支架内脱出,1例术中发生血栓给予溶栓处理后即时再通.6个月后随访,12例患者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瘤颈部复发2例,再次栓塞治疗1例.结论 应用Solitaire单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同一载瘤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具有微创、操作便捷、疗效肯定的优点,为颅内多发宽颈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 3D-CTA在颅内前循环动脉动脉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祥;于如同;谷佳;张旭;孟庆明

    目的 评价3D-CTA在颅内前循环动脉动脉瘤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2例前循环动脉动脉瘤患者的3D-CTA、3D-DSA和手术资料.其中有8例3D-CTA显示不清而改行3D-DSA检查;35例手术后应用3D-CTA进行复查.3D-CTA图像采用多层平面重建(MPR)、大信号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技术(VE)4种处理技术.结果 314例患者3D-CTA显示317个动脉瘤(有3例为多发动脉瘤);另外8例3D-CTA显示不清而改行3D-DSA检查后则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322例均予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术中所见与影像结果一致;有35例手术后6个月行3D-CT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结论 3D-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可以作为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3D-CT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行DSA检查,以避免漏诊;3D-CTA检查可作为动脉瘤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 术中CT灌注成像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定伟;武琛;王芙昱;薛哲;许百男;孙正辉

    颅内复杂动脉瘤主要是指因生长部位、生长方式、瘤颈宽度以及瘤体大小等特殊原因而导致外科手术治疗带来困难的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1].由于动脉瘤的复杂性,其仍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术中C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已有报道[2-3].本文总结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治疗中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PCT)的应用,探讨术中PCT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陈刚;李俊;徐国政;潘力;杨铭;秦尚振;马廉亭

    外伤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头颈部外伤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常因其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还可导致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1].传统的外科手术修复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而结扎病变血管往往导致明显的致残甚或致死[2].覆膜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内介入材料,置入血管内可以覆盖病变和相对不正常的移行部分,将血管病变隔绝于血流之外,为外伤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3].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5例外伤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技术

    作者:兰青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患,在健康人群的发生率可高达4%~6%,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动脉瘤一旦破裂,其致残率、病死率仍然很高,该病总病死率约为40%~50%.因此,颅内动脉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对脑血管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关键词:
  • 2013版《美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养规划》解读

    作者:杨远帆;田蕊;赵元立;王任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意义重大,在发达国家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规范,在我国也已达成共识.2014年1月,由卫计委等七部门联合主持印发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及相应的文件解读,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内容、工作基础、方案框架、进度安排、财政保障等做出了基本的制度性安排,成为指导全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纲领.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