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胸椎管内多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作者:杨军;周魏;沈峰

    患者男性,48岁.因颈后及胸背部疼痛伴左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踝震挛(+),左霍夫曼氏征(+),左巴彬氏征(+).MRI检查示颈C6-7及T4-5椎管内硬膜外分别3cm×4cm×5cm和2.5cm×2.5cm×3cm肿瘤,边界清楚,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强化,其中C7处病灶中心有斑块坏死.胸片、B超、血化验及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均未见异常改变.诊断为C6-7、T4-5椎管内多发性肿瘤.手术在全麻下行C6-7、T4-5椎管探查,术中见C6-7、T4-5部位分别有3cm×4cm×5cm和2.5cm×2.5cm×3cm肿瘤,血运十分丰富、质地脆软、无包膜、外观呈灰红色"鱼肉状",肿瘤对局部椎板有侵袭,而肿瘤与硬脊膜无粘连,手术全切肿瘤.术后1周疼痛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给予局部放射治疗后出院.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光镜下:短梭形瘤细胞,核大小不一,密集排列成编织状,可见核分裂相.瘤组织内血管丰富.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MA(+),S-100(-),VPI(-),CK(-),瘤内血管CD34和SMA阳性.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三例

    作者:朱建坤;陈唏

    例1 女,43岁.因头痛月余伴左眼睑下垂20余天入院.患者曾在外院CT检查示左颞顶部动静脉畸形而行伽玛刀治疗,当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加重,再行MR检查示有大脑中动脉瘤,入院后DSA发现左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伴左顶颞动静脉畸形.经左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左动眼神经麻痹已恢复正常,左顶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后,MRA所见动静脉畸形未完全闭塞.

  •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作者:马延全;姜除寒;张振彪;路梅;李荣年

    例1 女性,4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天入院.查体右动眼神经完全麻痹.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GDC栓塞动脉瘤后2天眼睑下垂开始恢复,术后10天眼睑下垂和瞳孔对光反射完全恢复正常出院.例2 男性,52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入院.查体发现右动眼神经麻痹的体征.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GDC完全闭塞动脉瘤,术后10小时眼睑下垂开始改善,术后2周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研究现状

    作者:肖庆;张亚卓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包括神经元及轴突的再生,神经元的整合和突触的建立[1].积极促进损伤组织的自我修复,结合必要的外科修复并尽量减轻继发性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基本途径.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自我修复神经组织一直被认为是分裂期后终末分化的组织,死亡后不能再生[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组织有自我修复的潜能.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有局部组织的重建和轴突的再生.病灶处有细胞间的相互转化,包括星形细胞活化、室管膜细胞分化成为前体细胞、间质上皮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外分子的表达增加以及少突胶质细胞活化或Schwann细胞迁移而出现的髓鞘生成[3].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作者:杭春华;史继新;谭启富;孙克华;邬祖良;王汉东

    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报告21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治疗.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一般资料:男9例,女12例,年龄22~66岁,平均47.5岁.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例.SAH次数:1次2例、2次15例、3次3例、4次1例.动脉瘤大小:0.6~1.0cm 10例、1.1~1.5cm 7例、1.6~2.5cm 4例.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4例、Ⅳ级11例、Ⅴ级3例.临床症状:意识障碍17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癫痫2例、偏瘫1例、四肢瘫1例、天幕裂孔疝3例.合并脑室出血12例,脑内血肿3例.动脉瘤的治疗:夹闭19例,夹闭加切除2例.结果:良好14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

  • 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破裂的探讨

    作者:杨立庄;叶伟;王社军;杨春晓;蒋传路

    我院从1990年以来对106例破裂脑动脉瘤选择早期手术治疗,其中14例术中发生破裂,现对其有关情况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从31岁到68岁,平均40岁.其中首次出血发作8例,二次出血发作4例,三次出血发作2例.高血压病史3例.2.临床症状:所有病人均有脑膜刺激症状,动眼神经损伤2例,视神经损伤1例,颅内压增高7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5例.按Hunt分级: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

  • 颅内动脉瘤61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志强;赵兵;李长元;李汉杰;王远兴;鲍风

    作者自1982年3月至1998年7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61例,总结临床和手术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性别:男31例,女30例;年龄:2~64岁,平均39岁.动脉瘤类型:小型(直径<1.2cm)35例,中等大小或大型18例(直径1.2~2.5cm),巨大型(直径>2.5cm)8例,包括1例术后复发者大达12cm×10cm×6cm.本组中尚有多发性动脉瘤2例,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5例.动脉瘤分布:前交通17例,颈内动脉15例,后交通15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3例,基底动脉4例,颈内动脉- 眼动脉1例.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者55例,MRI检查明确者6例.

  • 神经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曲元明;韩韬;尹连虎;栾立明;王国栋;孙为群

    我院自1999年4月以来应用Surgiscope显微镜导航系统完成颅脑手术86例,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86例患者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小2岁,大70岁.胶质瘤43例,脑膜瘤19例,转移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血管畸形2例,脑脓肿2例,囊虫病1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病灶小直径0.4cm,大直径7.2cm.病变位置:额叶19例,顶叶17例,中线区14例,颞叶12例,丘脑基底节区11例,枕叶10例,脑室内2例.行CT扫描 41例,MRI 48例,CTA 2例.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手术,术中未使用脱水剂.

  • 单纯皮质动脉破裂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分析(附29例报告)

    作者:刘荣耀;卢军;陈卫东;许友松;白景阳;张健

    我院1987至1997年间收治的29例经手术证实的皮质动脉破裂引起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男21例,女8例.年龄52~81岁,平均67岁.致伤原因以跌伤多共18例,交通事故3例,无外伤史8例.受伤时Glasgow昏迷计分(GCS)13~15分,平均14.2分.手术前GCS 4分~14分,平均9.1分.21例有外伤的病例可确定有中间清醒期为2~12小时,平均5小时.右侧偏瘫11例,左侧偏瘫5例.有6例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

  • 枕叶下经小脑幕切开入路切除桥小角区大型肿瘤

    作者:尹震;程钢戈;董连强;黄永安;胡泽勇;李博;刘智良;武琛;马宏伟

    我院于1990年~1999年,采用枕叶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52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35~67岁,平均47岁,均做MRI及头CT检查,肿瘤位于一侧桥小脑角区.肿瘤大小及性质:MRI片上测量大直径≥4cm,28例;≥ 5 cm,17例;≥6cm,7例.其中听神经瘤41例,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2例.术前症状 :耳鸣、听力减退11例,眩晕18例,面瘫3例,面部麻木7例,声音嘶哑呛咳10例,肢体共济运动障碍21例,头痛伴视力下降34例.术前体征:颅神经受累体征,Ⅴ 9例,Ⅵ 2例,Ⅶ 3例,Ⅷ 45例,Ⅸ-Ⅺ 15例,小脑体征29例,视乳头水肿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

  • 双重复合染色在胶质肉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淑清;方静宜;岳盛琳;袁艳华;李敬军;戴珂;罗麟

    一、材料与方法?①Foot方法:0.25%Kmno4氧化3分钟,水洗入1%草酸漂白,蒸馏水洗,入碳酸氨银溶液内置于56℃暖箱中20-30分钟,蒸馏水速洗后入10%甲醛2分钟,0.2%氯化金调色,5% 海波还原,蒸馏水洗;②将浸银染色过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GFAP,SP法染色;(3)单纯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GFAP、Vimentin,SP法染色.免疫组化抗体GFAP、Vimentin均购自DAKO公司,SP药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公司.

  • 经针穿刺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作者:张文彬;闫长祥;张忠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49岁,平均27.5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GCS评分7~15分.伤后至手术时间2~14天,平均5.5天.全组均经CT扫描确诊,血肿位于左侧18例,右侧12例.血肿量25~70ml.血肿厚度1.3~2.8cm,平均1.8cm.CT片显示29例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结构移位和脑室受压,环池变窄3例,我们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内径3mm,末端有侧孔.选择血肿厚部位进针,测量该处颅骨厚度.局麻、将穿刺针固定在电钻夹具上,尖刀刺破头皮4mm切口,垂直进针,针具钻透颅骨达血肿腔,外套卡紧在颅骨上,侧管接引流管,拔出钻头见陈旧性血液溢出,拧紧密封盖,陈旧性血液从引流管流出,注入少于流出陈旧性血液量3~5ml含尿激酶的盐水溶液,夹闭2~6小时后开放,术后每天注入尿激酶2次,2~3天后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即可拔管,伤口不用缝合.

  • 经颅显微手术开放视神经管治疗视神经损伤

    作者:刘培英;王勇;黄建军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男8例,女4例.小年龄12岁,大56岁,平均年龄35.6岁.左眼7例,右眼5例.致伤原因:车祸7例,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着力部位:额部3例,颞部2例,额顶部1例,额颞交界处6例.伤后就诊时间短2小时,长10天,伤后即刻出现视力障碍者8例,逐渐下降者4例.眼科所见:眼部肿胀青紫,结膜充血,直接光反应消失,间接光反应存在,术前有光感7例,无光感5例,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外伤至手术时间≤1周10例,>1周2例.放射学检查:12例均行双侧视神经管投照拍片,其中7例发现视神经管双侧不对称,形态不规则,5例基本正常.CT扫描:颅骨骨折、颅内积气4例,合并脑挫裂伤6侧,视神经管骨折压迫8例,视神经肿胀者3例.手术采取额下硬膜外入路2例,翼点硬膜外入路8例,额下硬膜下入路2例,显微手术组9例,非显微手术组3例.

  • 弥漫性脑动静脉畸形的特征与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张新庆;余新光;朱军;许百男;周定标

    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弥漫性脑动静脉畸形(diffus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eurosurgery,1992,31:863)患者6例,平均年龄25岁,男性4例.5例以出血发病,1例为癫痫.2例病变位于小脑半球,4例于幕上并同时累及两个毗邻脑叶.影像学特征:4例MRA检查可见异常血管网,杂乱松散.6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可见多条供血动脉和弥散宽广的异常血管染色,其边界不清,染色不均,部分区域较淡,没有明确的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1~2条,未见引向深部系统.二、治疗方法及结果4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例1~4),例4术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处理.术中均见蜿蜒迂曲、管径不一的异常血管,弥散地分布于脑组织之中,没有明确的畸形血管团.术后恢复良好,没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术后2~3个月复查MRA,例1、2原畸形血管网消失,例4仍有少许残留,后行放疗.例3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术中未能全切,术后给予普通治疗,症状减轻.例5未及治疗再出血死亡,例6出血自行吸收未做特殊处理.4例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见大量大小不一的异常动静脉血管,其间可见正常神经细胞,血管周边也有胶质细胞增生.

  • 犬颅内压增高后肺动静脉分流的变化

    作者:林江凯;王宪荣

    一、材料与方法健康杂种犬16只,雌雄不拘,体重11.5±1.5kg,随机分为高颅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3%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维持体温37℃~38℃,监护心电,气管内插管.左股动脉插管,采集动脉血用,右股静脉插入Baxter7F四腔漂浮导管至肺动脉,取混合静脉血用.犬改俯卧,头架固定,双侧顶结节各钻孔一个,左顶行侧脑室穿刺接压力传感器测压,右侧额顶部硬膜处置乳胶球囊,经硅胶管连接注射器,封闭骨孔.高颅压组向球囊内注入37℃生理盐水,维持颅内压在8±0.4kPa 6h以上.分别在颅内压升高前和升高后30min、1h、2h、3h、4h、6h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对照组不升高颅内压,在上述相应时象点采集血标本.根据公式计算Qs/Qt(肺分流率),A-aD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观察犬呼吸.6h后放血活杀,立即开胸观察肺改变并取右肺膈叶标本行光镜、电镜观察.余肺称重为湿重,置65℃烘干72h,称重为干重,计算湿重/干重比.

  • 中颅窝底鞍旁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性激素受体的测定

    作者:高宏伟;郝建中;赵洪波;郭强;程化坤

    一、材料和方法14例(13女,1男,年龄16~63岁,平均39岁)中颅窝底鞍旁海绵状血管瘤,3例闭经,1例月经量少.取于标本,使用生物素-酶标免疫抗体,对其中5例的病理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测定.阳性标准:形态完整、结构清晰、棕黄色颗粒、特异的定位于胞浆及胞核内的细胞.阳性细胞的着色明显高于背景着色的平均水平.对照:(1)阳性对照:已知ER、PR阳性的脑膜瘤石蜡切片;(2)阴性对照:待测脑膜瘤切片不加第一抗体.

  • 机械可脱式弹簧圈的制作及其理化特征研究

    作者:杜金刚;凌锋;张鸿祺;王大明

    一、材料和方法选择直径0.002英寸的钨丝,制作外径为0.14英寸的第一级螺旋圈,再单向螺化二级螺旋圈后经高温定型,使其产生人为大小的形状记忆效果.根据二级螺旋体的外径和长度给实验提供7种规格13种型号的圈体,分别为2×25(2为二级螺旋外径值及规格,25为一级螺旋圈体长度,单位毫米,依此类推);2×25 3×80 4×80 5×100 5×150 6×100 6×150 8×100 8×150 10×150.微型铸造铜材卡头,其臂杆与圈体一端用医用胶粘接.就材质、顺磁性、初级螺旋解旋力,导管内推送与回抽摩擦力,圈体形状记忆效果,卡头与圈体的粘连力,圈体解脱及诱发血栓八个方面分别与进口产品作对比测试.利用中国兔建立动脉瘤模型5例,2周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同时弹簧圈栓塞,3周后处死动物取动脉瘤标本进行光镜检查.

  • 大鼠气体冲击致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变化

    作者:刘海鹏;王正国;张可成;尹志勇;朱佩芳;谢伯林;刘宝松;陈海斌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变化,并寻找在体研究脑水肿的方法 .方法 气体冲击致大鼠中度颅脑创伤后,以干湿重法和多频率阻抗法监测伤后脑水肿的变化.结果 伤后3小时,伤区脑组织已明显水肿,伤后24~72小时,伤区脑水肿达高峰,伤后7天基本恢复.多频率阻抗测试表明,伤后早期细胞外液电阻(Re)及其与细胞内液电阻(Ri)的比Re/Ri明显下降,提示发生了细胞外水肿;伤后6小时后Ri明显下降,Re/Ri明显增加,提示细胞内水肿的发生.结论 颅脑创伤后早期发生血管源性水肿,而随之发生细胞毒性水肿,两种水肿的发展使脑水肿于伤后24~72小时达高峰.多频率阻抗测试可在体监测脑水肿的变化.

  • 经颅入路切除眶内或颅-眶沟通性肿物

    作者:王汉东;史继新;谭启富;孙克华;杭春华;成惠林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眶内或颅-眶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方法 .方法 均采用双侧额部发际内冠状切口,根据肿瘤大小、占据眶内的部位以及是否有颅内侵犯,调整皮肤切口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单侧额部入路、经额经眶上缘入路或经额经颧经眶上缘入路.对单纯眶内肿瘤,采用硬膜外入路;对眶-颅沟通性肿瘤,先经硬膜内处理肿瘤的颅内部分,然后打开眶顶和(或)眶外侧壁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全切除26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除1例有动眼神经麻痹,另2例遗患侧眼失明外,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颅入路切除眶内或颅-眶沟通性肿瘤时,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而使肿瘤得以充分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眶肿瘤 显微外科
  • 重组葡萄球菌激酶和尿激酶对兔大脑中动脉栓塞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光霁;胡国汉;蔡永辉;卢亦成;朱诚;宋后燕

    目的 比较动脉内注射r-Sak和UK的溶栓特点.方法 用兔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以血管造影血管再通率、脑梗塞范围、行为障碍评分、血浆纤溶及凝血指标来确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全身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90分钟内,r-sak和UK血管溶通率分别为100%和40%(P<0.05);UK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解,给药30分钟TT及KPTT即有明显延长,r-sak对血浆纤维蛋原及凝血指标无影响;r-sak组和UK组血浆纤溶酶原、评分和脑梗塞范围相比均P<0.01.结论 同等剂量的r-sak的溶栓作用明显强于UK.r-sak的溶栓作用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UK则激活了全身的纤溶系统.

  • 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栓塞AVM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王忠诚;姬馨彤;李佑祥;肖福顺;张友平;张静波;尹可

    目的 探讨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栓塞AVM的可行性;寻找CAP和二甲基亚砜(DMSO)栓塞AVM的体内佳配比;建立通过微导管注射CAP和DMSO的技术程序;评价CAP栓塞AVM的急性和慢性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家猪为实验动物,共26只.通过微导管超选择入猪的颅底血管网(RMB)注射CAP和DMSO.术后一定时期复查脑血管造影,并取标本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通过微导管注射CAP和DMSO无困难,未发生微导管粘附于血管壁的情况,CAP在RMB内的弥散和铸型良好.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造影复查未见血管再通.病理检查主要以内弹力层的出现断裂或消失,单核细胞侵润和散在的异物巨细胞反应为主.结论 CAP作为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无微导管粘附之虞,可以在畸形团内较好弥散和铸型,并达到永久栓塞的目的 .其病理反应不引起不良症状,临床上可以接受.

  • 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发生机制探讨

    作者:孙晓枫;张庆俊;兰海涛

    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脑血管早期病理改变与脑微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脑血管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发现2个肉眼可见的动脑瘤及10个镜下早期动脉瘤.动脉分叉部内膜垫的变化与动脉瘤的病理改变程度有密切关系,动脉瘤形成早期即有内皮细胞损伤.结论 持续高血压引起的内弹力膜与平滑肌的破坏导致了动脉瘤的发生.

  • 额下基底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

    作者:冯东侠;惠国桢

    目的 对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这一经典术式进行改良,形成所称的额下基底部纵裂入路,以减少术后"前交通动脉瘤综合症"的发生机会.方法 采用A1优势侧的眶-翼点入路,控制近端A1后,解剖基底纵裂池数厘米,在保留直回的情况下,可满意地暴露并安全地夹闭动脉瘤.结果 本组中63%的患者1年后的韦氏成人智能评分大于90.结论 眶-翼点入路结合基底纵裂池的打开,可减轻术中脑牵拉并从解剖上保留直回,明显改善了术后患者的认智功能.

  • Angiostatin K (1-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蛋白活性测定

    作者:吴景文;章翔;高大宽;易声禹;屈延;荆俊杰;柴玉波;粱景文

    目的 获得angiostatin K(1-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检测其活性.方法 构建和鉴定pBV220-AK(1-3)载体并在大肠杆菌DH5α内表达,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行Western Blot鉴定,以牛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实验和鸡胚绒毛膜尿囊膜实验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获得抑制牛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的angiostatin K(1-3)原核表达蛋白,其蛋白重量占菌体总蛋白的7%.结论 该项研究为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实体瘤奠定了基础.

  • 博来霉素囊内应用治疗颅咽管瘤的初步探讨

    作者:江荣才;刘宗惠;朱诚;李士月;刘科金

    目的 考察博莱霉素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应用方式与副反应.方法 病人随机分成化疗、联合化放疗和放疗三组,经立体定向手术分别向囊内注入博莱霉素、博莱霉素与32P以及32P,比较治疗前后瘤囊容积、症状以及血生化、内分泌指标、乳酸脱氢酶等变化.结果 随访除2例外,所有瘤囊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联合组6例瘤囊完全消失,3例发生严重内分泌紊乱.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乳酸脱氢酶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联合化放疗较单独博莱霉素囊内化疗和32P囊内放疗疗效好,副反应也更重,建议在其他疗法均无效时慎重使用.

  • 运动障碍病1135例手术治疗报告

    作者:李勇杰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运动障碍病(MDs)的疗效、适应证、靶点选择和风险.方法 967名8个病种的MDs患者接受了1135例次的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靶点选择苍白球腹后部(PVP)、丘脑腹外侧核和丘脑底核(STN).通过毁损或脑深部电刺激(DBS)靶点达到症状学治疗的目的 .采用国际通用的疗效评估方法 ,对特定样本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帕金森病(PD)是MDs手术治疗中主要的病种(88.3%),PVP是目前主要的治疗靶点(64.8%),手术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初步结果 显示STN和DBS对PD的改善程度高于PVP.手术风险为1.8%.结论 手术对MDs有肯定和持久的疗效.STN可能是具潜力的PD治疗性核团.

  • 弥漫性脑损伤微血管形态学研究

    作者:杨治权;马建荣;曾庆善;王君宇;霍雷;曹美鸿

    目的 运用形态计量学方法 研究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的微循环及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观察萘呋胺酯(NF)对DBI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Marmarou的DBI模型,光镜下测量顶叶皮质内微血管及其周围水肿区的截面面积,电镜下半定量测定皮质区毛细血管周的水肿范围及胶质细胞胞体的肿胀程度.结果 外伤后2、6、24小时平均微血管截面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小,6、24小时微血管周水肿明显增加.NF组伤后2小时微血管无扩张,但其周围水肿增加,24小时两者均改善.电镜下2、24小时毛细血管周水肿明显;胶质细胞胞体肿胀在2小时明显,24小时无显著差异;NF在2小时能减轻胶质细胞肿胀程度,但对毛细血管周水肿范围影响不大.结论 形态计量学方法 能准确反映脑外伤后微循环及脑水肿改变.外伤早期慎用血管扩张药物.

  • 良恶性脑膜瘤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活性的研究

    作者:公茂青;王运杰;吴杰

    一、材料和方法12例健康人为自愿献血,32例脑膜瘤患者为2000年8月~11月间本院神经外科收住病例依据病理诊断和WHO1993年分类标准,其中良性脑膜瘤16例,恶性脑膜瘤16例.均在无菌条件下取静脉血0.5ml,加到rDNA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制片、印染和图片分析(2).主要仪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北京健而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产品.主要试剂:RPMI-1640培养液GIBCO产品;银染液(5%硝酸银)、固定液及其配套试剂由开隆仪器公司提供.统计学方法: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检验F和q检验.

  • 儿童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和防治下丘脑功能损害

    作者:张玉琪;王忠诚;马振宇;罗世祺

    目的 探求在保护下丘脑功能的条件下,安全地全切或近全切儿童颅咽管瘤.方法 采用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隆间入路、经额部纵裂入路等方法 ,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105例.术前和术后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治疗下丘脑功能紊乱.结果 全切+近全切96例(91.4%),死亡1例(1.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93.3%)、血电解质紊乱(89.5%)和癫痫(3.8%),癫痫为致命性的并发症.结论 术前、术中和术后保护下丘脑功能是近可能全切除肿瘤的先决条件,手术一定要在直视下切除肿瘤.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血管抑素基因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包大士;惠国桢;殷国勇;杨立业;王文宏;费俭;郭礼和

    目的 研究以重组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抑素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方法 RT-PCR法克隆angiostatin基因,构建携带血管抑素(angi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检测angiostatin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皮下及脑胶质瘤大鼠模型,给予体内基因治疗.结果 克隆得到约1.1Kb的angiostatin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hCMV-AGS,体外试验表明,可以强烈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体内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可以在体内有效表达Angiostatin,并且有效抑制胶质瘤的生长,使荷脑胶质瘤大鼠存活90天以上.结论 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抑素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将是一种基因治疗的新策略.

  • 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作者:于新;刘宗惠;杜吉祥;田增民;李士月;黄红云;赵全军;修波;徐永革

    目的 评价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术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在近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其中男89例,女66例,年龄自6.5~68岁,平均31.3岁.行CT引导的立体定向活检43例,MRI引导112例.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为脑肿瘤118例,炎性疾病15例,寄生虫或囊肿样病变10例,放射性坏死6例,脑变性性疾病3例,3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8.1%.共发生并发症4例.无死亡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 ,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微侵袭技术的引入则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延髓腹外侧动脉显微外科研究

    作者:张力伟;王忠诚;于春江

    目的 探讨延髓腹外侧区动脉及吻合支与脑神经根进入区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观察15具血管内灌注彩色染料的成人尸头,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分支在延髓腹外侧三角内的走行与分布,与末组脑神经的关系.结果 延髓腹外侧三角内走行椎基动脉主干,分支及动脉吻合支.吻合支在腹外侧三角,舌咽、迷走神经根处较密集,三角以外相对稀疏.动脉袢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论 延髓腹外侧三角内吻合血管走行在舌咽、迷走神经根进入区及大动脉走行异常和动脉袢压迫,是脑神经高反应性功能障碍的解剖学基础.

  • 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的改良

    作者:姚兴发;王连元;彭立辉;石磊;卢明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中脑导水官及其以上部位梗阻所致的脑积水共24例.男性1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9+6.2三岁(7~52岁).梗阻原因:中脑导水官闭锁6例,三脑室内肿瘤8例,松果体区肿瘤10例.诊断由MRI确诊7例,由CT确诊者17例.

  • 我国颅脑外伤主要期刊初步调查

    作者:张勤;李成建

    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颅脑外伤方面的情报信息,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即文摘法),对本学科主要期刊作了初步调查,即对1995-1999年<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中有关颅脑外伤的文献逐一统计整理,从中找出该学科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专业工作者学习参阅.调查结果表明,1995-1999年共有65种期刊登载颅脑外伤方面的文献,共计615篇,其中载文量在5篇以上的期刊有19种,依次为:1.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88);2.中华创伤杂志(179);3.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3);4.陕西医学杂志(19);5.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4);6.中华外科杂志(13);7.中国急救医学(11);8.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1);9.实用医学杂志(11);10.四川医学(10);11.中原医刊(7);12.广东医学(7);13.广州医药(6);14.医师进修杂志(6);15.天津医药(6);16.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5);17.苏州医学院学报(5);18.中级医刊(5);19.江苏医药(5).这19种期刊合计载文量531篇,占86.34%,其中前12种合计载文量493篇,占80.16%,能满足80%的信息量;是我国颅脑外伤主要期刊,前6种合计436篇,占70.89%,能提供70%信息量;前2种合计367篇,占59.67%,能提供近60%的信息量;特别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载文量多,达188篇,占30.57%,能提供30%的信息量,是我国颅脑外伤首选核心期刊.这19种期刊是广大专业工作者获取我国颅脑外伤情报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临床科研必需的参考工具.因此建议广大专业工作者学会掌握利用这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的即年指标及其在全国科技期刊中的排名

    作者:范文田

    一种期刊某年的即年指标是指当年发表在该刊上的论文被同年其他刊物(称为统计用期刊或来源期刊,也包括该刊在内)所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 此值越高,表明该刊论文的被引用的速度越快,因而是评价刊物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那些令人先睹为快的刊物,显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