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张长福;谭占国;袁波;夏志民;邢海涛;徐英辉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血压急性升高引起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的自发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迅速、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等特点[1],多见于50岁以上、有长期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中风协会发布的《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对于幕上脑叶血肿>30 ml、距脑表面不足1 cm时,可考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没有明确的诊疗指导.Kanaya和Kuroda[3]回顾性研究发现,幕上血肿量>30ml且意识水平在昏睡至浅昏迷之间的患者,可采取外科治疗;对脑内血肿>50ml的患者,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不能改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赵继宗等[4]报道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8分的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是GCS≥8分患者的3.5倍.因此,本研究回顾性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9例出血量为30~40 ml、GCS ≥8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23例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手术组),26例给予保守治疗(保守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国产远程程控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孟凡刚;陈玥;陈浩;梁艳华;王慧敏;刘婷红;刘钰晔;郝红伟;李路明;张建国

    目的 评价清华大学研发的国产远程程控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国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后进行远程程控的56例运动障碍疾病患者.总结程控类型,分析远程程控的不良反应.结果 56例行远程程控的患者中,调整电压52例次,调整患者权限45例次,调整频率30例次,调整脉宽15例次,查询电量8例次,故障排除或检查5例次,调整触点3例次,因磁共振检查或其他原因行远程开关机3例次,调整循环模式2例次.结论 国产远程程控技术能够解决运动障碍疾病患者术后的部分程控问题,其不良反应可控,可以积极稳妥地在临床推广应用.

  • 胶质瘤扩大切除术后神经状况和生命质量的评估

    作者:赵鹏;刘晓杨;王晋;洪勇智;刘宁;尤永平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扩大切除术所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学状态的改变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扩大切除术的58例胶质瘤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出院时、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以及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与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学状态,生命质量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在术前1d(58例)、出院时(50例完成评估)以及术后3个月(获随访46例)分别为67.8(48.9,86.7)分、66.7(47.5,85.9)分以及64.8(41.4,88.5)分,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24% (11/46)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恶化,有28%(13/46)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改善.神经心理状态方面,66%(33/50)的患者出院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学功能退化,但这些退化的功能大多在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 对于具有合适适应证的胶质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不会造成其生命质量的明显下降,在术后早期会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状态的恶化,但恶化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乙醛脱氢酶1A 3和巢蛋白表达与原发性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文龙;丁小明;黄立军;袁学森;张伟;王江飞;齐巍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 3(ALDH1A3)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与原发性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对可能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 标本均来自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共130例.采用全基因组mRNA测序获得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ALDH1A3、Nestin mRNA的表达,采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焦磷酸测序获得IDH1突变类型.按照基因表达值从高到低,前65例为此基因高表达组,后65例为低表达组,其中ALDH1A3和Nestin均高表达者为A组(32例),ALDH1A3高表达+ Nestin低表达或ALDH1A3低表达+Nestin高表达者为B组(66例),ALDH1A3和Nestin均低表达者为C组(32例).分析3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各组IDH1突变类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 ALDH1A3高、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2 d、1 131 d,Nestin高、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3 d、1 07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D133高、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0 d、96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73).(2)A、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3 d、720 d;C组的生存时间长,至末次随访有>50%的患者生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A、B、C组IDH1野生型分别占100.0% (32/32)、75.8%(50/66)、21.9%(7/32) (P<0.001).B组IDH1野生型和突变型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4 d、1 374 d(P=0.028),C组IDH1野生型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60 d,突变型者至末次随访有>50%的患者存活(P<0.001).结论 在原发性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 A3、Nestin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IDH1的突变类型可能参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孤立性肿块样脱髓鞘病的临床分析(附七例报告)

    作者:孙际典;王亚明;曹杨;王清河;陈世超;冯恩山

    目的 分析肿块样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肿块样脱髓鞘患者,其中6例行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1例行开颅占位切除术,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7例患者均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头颅MRI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加重,复查头颅CT均未见明显出血或梗死等异常,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病理学检查均为脱髓鞘病.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 3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头颅MRI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原有症状加重,复查头颅MRI提示较术后3个月的病灶稍增大,继续口服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肿块样脱髓鞘病的临床特征难以与颅内肿瘤、血管炎、脑脓肿等相鉴别,但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糖皮质激素和手术的治疗效果满意.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附21例报告)

    作者:马全锋;王宏;王金环;王修玉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共21例.于术前72 h内,对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供血动脉位于肿瘤腹侧者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21例中,肿瘤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昏迷2例(1例术后9d死亡),呼吸功能障碍1例,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5例,听力减退2例,面瘫1例,脑积水3例.4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者,均未出现栓塞相关的并发症.17例获得3个月至8年的随访,平均(43.6±8.7)个月.随访期15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复发,1例部分切除者于术后6个月肿瘤增大,后死于心肌梗死;1例延髓合并胸椎椎管内多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未见肿瘤进展.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安全、有效;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

  • 腹腔镜辅助下处理儿童腹腔内分流管肛门脱出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亮;杨志浩;朱利斌;盛汉松;林坚

    硬膜下积液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及颅内感染.硬膜下-腹腔分流术是常用于治疗儿童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方式[1-2],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类似,在治疗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时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腹腔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5% ~ 30%[3-4].而分流管腹腔端移位至肠道内并随肠道运动脱出肛门的病例十分罕见,其发生率<0.1%[5].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胶腔镜辅助下的术式也应用于腹腔分流术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1月收治1例应用腹腔镜处置儿童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移位至肠管内经肛门脱出的患儿,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并发夏科氏关节病的脊髓脊柱疾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唐知己;张震宇;叶新运;张金石;周小平;蒋秋华

    临床上脊髓脊柱病变常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患者多因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就诊,经神经科查体以及影像学表现容易确诊.然而,极少数脊髓脊柱病变患者可并发夏科氏关节病,出现关节破坏,易与原发性关节炎等疾病相混淆.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2例并发夏科氏关节病的脊髓脊柱疾病且被长期误诊的患者,经确诊并治疗后好转,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儿童后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累及椎管内一例

    作者:王广宇;曹景蔚;刘华杰;韩晓;刘渤;谢仕刚;庞博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罕见的由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层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1].临床发病率较低,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可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2].外周型PNET可发生在骨、软组织、腹膜后和胸膜等位置.儿童外周型PNET侵入椎管内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后纵隔PNET侵犯周围组织并侵入椎管内造成神经压迫.

    关键词: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宋伟欣;李美华

    随着介入材料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比例逐年增高.然而巨大、宽颈、梭形动脉瘤等复杂颅内动脉瘤仍难以通过弹簧圈栓塞达到完全闭合.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FD是一种自膨胀、编织的高度可变形网状支架,具有低孔率和高金属覆盖率的特点.其作用机制是在瘤颈处提供阻力,减少进入颅内动脉瘤内的血流,并平稳地将其汇入载瘤动脉流出道,创造一个有利于瘤内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环境.血流动力学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以及破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可在术前模拟佳的FD放置策略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个性化指导[1].现将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CFD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精准医学时代的垂体腺瘤发生学研究

    作者:刘小海;冯铭;王任直

    脑垂体位于蝶鞍内,分为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后叶).腺垂体由外胚层的拉氏克(Rathke)囊分化而来,而神经垂体来自前脑底部的神经外胚层.脑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6种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素(TSH)、促黄体激素(LH)以及卵泡刺激素(FSH).这些激素分别作用于各自的靶腺,调节相关下游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控制机体的代谢、生长以及生殖等功能自稳定[1-2].垂体前叶本身又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下丘脑、垂体细胞自身和外周靶腺负反馈因素.这3种因素控制着垂体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垂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垂体腺瘤的发生是下丘脑、垂体细胞自身和外周靶腺负反馈因素3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 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泉;石祥恩;杨军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细胞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干细胞是一类拥有自我复制、更新、诱导分化特性的细胞,能够向体内多种高度分化的细胞转变,在机体的组织修复、再生、补充缺失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干细胞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其临床应用也逐渐深入.Masjkur等[1]发现,通过神经与血管信号刺激体内干细胞能够诱导血管的生成,促进损伤组织修复.2016年Bang等[2]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单核细胞治疗中风,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这些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与组织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IL-6R/STAT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洁;于升远;洪礼传;李储忠;赵斯达;李桂玲;杨晶晶;万虹;张亚卓

    目的 基于垂体腺瘤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IL-6 R/STAT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取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5例垂体裸细胞瘤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3例交通意外后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组织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相关的信号通路,之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该信号通路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显示:283个蛋白质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182个,下调的有101个.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8个经典通路存在共上调或共下调,其中IL-6R/STAT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相关.qPCR结果显示:IL-6R、JAK2和STAT3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2、2.8、4.3)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裸细胞瘤(分别为1.7、1.7、2.9,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6R、JAK2、STAT3、p-STAT3和MMP9在侵袭性裸细胞瘤中的染色强度评分(分别为9.2分、8.6分、9.7分、10.5分和9.8分)较非侵袭性裸细胞瘤(分别为5.8分、5.3分、5.7分、5.2分和4.1分)高(均P<0.05).结论 IL-6R/STAT3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相关,且IL-6R/STAT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在垂体裸细胞瘤的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上调骨桥蛋白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邢德广;方向;王成伟;顿志平;樊明德;孙中正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骨桥蛋白(OPN)特异性siRNA并转染U87细胞株,以下调细胞中OPN的表达.设立空白对照组、EGF组以及siRNA+ EGF组.采用实时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 siRNA可成功转染至U87细胞并抑制OPN的表达,使OPN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50.7%(P<0.05).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GF组和siRNA +EGF组OPN的表达均增加(均P <0.05),但EGF组表达的上调更显著;与EGF组相比,siRNA +EGF组OP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MTT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GF组和siRNA+ EGF组的细胞增殖均明显增强(均P<0.05);与EGF组相比,siRNA+ EGF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GF组和siRNA+ EGF组的细胞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EGF组相比,siRNA+ EGF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EGF可通过上调OPN的表达增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多学科合作发展中国小儿神经外科

    作者:张玉琪

    虽然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在近二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神经科学领域,传统单一学科治疗模式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多学科联合的模式是当今医学领域学科建设的大趋势[2].当患儿需要行脑部手术时,患儿家长关心的是病变能否全切除、手术对肢体功能和智力有无影响、身体能否正常发育、是否影响婚姻或生育后代等等.以上问题绝对不是小儿神经外科一个学科能够回答和解决的,其涉及到儿科学、小儿外科学、肿瘤学、内分泌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以及脑认知功能、放疗、化疗、精神卫生(心理)学、康复医学、材料学(非金属植入物)等多学科系统.这些学科是复杂的蜘蛛网络关系,而不是平行线的关系.这就要求一个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在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了解对小儿神经外科有支撑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并在临床医疗中合理应用.

    关键词:
  • 头皮血肿穿刺治疗伴颅骨骨折的婴幼儿硬膜外血肿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方江顺;王贤书

    硬膜外血肿是指主要由硬脑膜动静脉、静脉窦或颅骨板障等出血所致,在硬脑膜外与颅骨间隙形成的血肿[1].因婴幼儿的硬脑膜与颅骨内板贴附紧密,因此其硬膜外血肿病例相对少见[2].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例合并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的婴幼儿硬膜外血肿患者,通过行头皮血肿穿刺,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多模态技术辅助手术切除儿童局灶型脑干胶质瘤

    作者:孙涛;刘玉含;泮长存;田永吉;宫剑;李春德;张力伟

    目的 观察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技术的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儿童局灶型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儿童局灶型脑干胶质瘤患者42例.术中将MRI及DTI数据导入神经导航行多模态融合三维重建,在术中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切除肿瘤.术后19例行放疗和(或)化疗.结果 42例患儿中,38例(90.5%)肿瘤为近全切除,4例(9.5%)为大部分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脑干水肿3例(7.1%),呼吸障碍1例(2.4%),后组脑神经损伤4例(9.5%),治疗后均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6 ~48个月,平均(34.0±10.1)个月.至末次随访,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由术前的(60.0±16.9)分增至(90.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4例(9.5%)肿瘤有进展,其中3例死亡,总体生存率为92.9%(39/42).结论 适应证明确的局灶型脑干胶质瘤患儿应积极手术治疗.DTI多模态神经导航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致残率和致死率.

  • 儿童颞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继发癫痫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作者:林久銮;陈伟;孙朝晖;张冰清;王海祥;周文静;张玉琪

    目的 探讨继发于儿童颞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癫痫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14例继发于颞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电图特点以及颞叶切除方式.结果 14例患儿中,5例行标准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2例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7例行选择性颞叶相关结构切除.随访时间为1~8年.Engle分级Ⅰ级12例,Ⅱ级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Ⅰ级).结论 对于继发于儿童颞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癫痫,根据肿瘤部位、发作症状及脑电结果采用相应的颞叶切除方法,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儿童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潘军;张世超;彭俊祥;刘忆;樊俊;包贇;漆松涛

    目的 分析儿童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鞍膈下颅咽管瘤患儿,均行手术切除.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蝶窦组(19例)和经颅组(49例),其中经颅组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侧方入路组(12例)和前纵裂入路组(37例).所有患儿术后行门诊随访.分析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选择和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鞍膈下颅咽管瘤是儿童颅咽管瘤的常见类型(41.7%,68/163),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和视力视野改变,分别占86.8%(59/68)和69.1% (47/68).58.8% (40/68)的患儿术前即出现全垂体功能减退症.6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8~270个月,平均(71.4±53.4)个月.头颅MRI增强扫描发现19.1% (13/68)的患儿肿瘤复发,71.4%(20/28)的患儿术后出现新发的垂体激素轴功能障碍.肿瘤体积>10 cm3、鞍上肿瘤横径/鞍内肿瘤大横径>2、垂直于鞍膈平面的肿瘤大径>4 cm和鞍上肿瘤囊腔存在复杂的生长方式为选择经颅手术的因素(均P<0.05).鞍内肿瘤未循膜性边界切除、鞍内肿瘤大横径>2.5 cm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鞍膈下颅咽管瘤患儿无论选择经蝶窦还是经颅手术,增加鞍内肿瘤的显露和切除均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经颅手术时选择前纵裂入路更有助于增加肿瘤的鞍内显露.

  • 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方案的探讨

    作者:胡凯强;靳文;刘赵鹤;候亚冰;吕鹏;郭俊秀;薛薇

    目的 探讨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6例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16例患儿中,尿频、尿失禁9例,大便失禁2例,背部中线皮肤异常9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例.术前行脊髓磁共振检查显示圆锥位置均正常,但终丝脂肪瘤化.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终丝切断术,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儿术后随访12 ~84个月,平均(42.0±20.0)个月.无症状或症状好转13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继续恶化1例,手术有效率为94% (15/16).结论 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若诊断明确,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患儿一般预后良好.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的应用

    作者:苗素华;赵亚鹏;周荣凇;陈莹;马羽;张玉琪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的35例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5例术中均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监测,采用Hoffman功能性分级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分析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29例记录到皮质电位P40.21例术中出现持续爆发的大肌电反应,35例术中通过行腰骶段神经根电刺激辨别出马尾和终丝,且终丝均切除.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4±5.8)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8例(明显改善组),改善18例(改善组),无变化9例(无变化组).明显改善组手术前后P4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善组手术前后P40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变化组手术前后P4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监测能够有效地避免神经根和脊髓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 全椎板切开加钛板内固定在儿童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涛;裴航;吕强;冯书彬;董留建;齐林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开加钛板内固定在儿童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术中采用全椎板切开加钛板内固定椎管重建的患儿,共87例;年龄为0.5~9.0岁,平均(4.7±1.9)岁.采用改良McCormick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症状,影像学评估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87例患儿中,游离椎板节段2~7个,平均(4±2)个;手术时间为60~ 135 min,平均(111 ± 15)min.77例(88.5%)病变完全切除,10例(11.5%)部分切除.术后无因钛板置入所致的脊髓神经根损伤,无局部异常积液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26.1±4.9)个月,术后无症状加重者.术前McCormick分级Ⅰ~Ⅴ级者分别有10、16、21、34、6例,术后分别有44、29、7、5、2例.影像学随访显示,局部钛板固定良好,无断板、塌陷、移位,椎管无狭窄、侧凸、后凸畸形,无脊柱失稳征象.结论 全椎板切开加钛板内固定的椎管重建术,既能良好地显露病变,又能重建椎管的解剖结构,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椎管重建方式.

  • 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半球病变导致的难治性癫痫

    作者:赵瑞;周渊峰;杨皓玮;施伟;周水珍;王艺;李昊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半球病变导致的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的无明显大脑半球萎缩、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张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例.年龄为8个月至8岁;左侧半球离断3例,右侧2例.结果 手术时间为5~6h,术中出血量为100 ~ 300 ml,平均(170 ±84)ml.术后MRI显示大脑半球离断完全,无一例发生出血、脑梗死、感染及脑积水.术后随访4 ~13个月,所有患儿均无癫痫发作;4例已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1例停药;5例均可独立行走,无语言功能障碍,均遗留对侧上肢轻偏瘫,神经心理发育同治疗前.结论 改良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半球病变所致的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尤其适用于大脑半球萎缩不明显、脑室系统无扩张的患者.

  • 高通量测序鉴定神经管缺陷新的候选致病基因

    作者:高俜娉;王剑;杨波;宋云海;孙守庆;鲍南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一直被认为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发现多项环境因素与NTDs的发病相关,尤其是叶酸的缺乏.而在遗传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甚微.全外显子测序作为新兴的高通量、高效率、相对低成本的测序技术,为多种疾病遗传致病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外显子作为大多数遗传表型相关功能性变异的发生区域,其数量却仅占全基因组总长的1%,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针对性地富集人类整个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研究疾病相关区域的各种变异尤其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及插入和缺失,具有高特异性、高准确性和时效性[1].为探讨中国人群中NTDs发病的相关遗传基因因素,本研究对16例严重NTDs患儿的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深度测序后,进一步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发掘其新的致病基因.

    关键词:
  • 利用头颅CT重建穿刺平面在脑室穿刺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炜;江荣才;佟建洲;张欣;崔敬;刘振杰;苏飞;李乐;张宇

    侧脑室穿刺术是治疗脑积水、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能迅速降低颅内高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是常规方法采用经额角侧脑室穿刺时常有偏差,造成穿刺未能进入脑室内,导致穿刺不成功.为此,本研究在头颅CT成像后三维重建经额角侧脑室穿刺的冠状位平面,并在此平面上测量穿刺的角度及深度,指导实际穿刺过程,提高穿刺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介入学组;《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为先天性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12~1.42/10万人[1-4].脑出血是bAVM常见的临床表现,年出血率约为2.10% ~4.12%,初次就诊时出血的患者约占36% ~ 68%.初次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风险增高,第1年约为9.65% ~ 15.42%,以后逐年下降,5年后为1.70%~3.67% [5-6].bAVM出血后的年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约为1.7%和1.0%[7].鉴于破裂bAVM有较高的再出血率,破裂bAVM需要积极治疗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未破裂bAVM是否需要治疗及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争议.

    关键词:
  •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车晓明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是指退变性原因导致的腰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本病常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和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或骨化以及小关节滑膜囊肥厚、椎体滑脱等病理性改变.椎管狭窄可能对脊髓及神经、血管卡压和刺激,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腰腿痛,严重时可出现两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大小便障碍等,谓之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孔狭窄.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