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对影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填塞率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作者:郑永涛;刘盈君;徐锋;徐强;冷冰

    目的 评估颅内动脉瘤体积、部位、是否破裂、辅助工具和填塞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填塞率对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搜集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之间的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99例患者,共计221个颅内动脉瘤.将动脉瘤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四组:< 65 mm3组(Ⅰ组),65~523 mm3组(Ⅱ组),524 ~1 726 mm3组(Ⅲ组),>1 726 mm3组(Ⅳ组).所有患者根据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分为复发或者未复发.结果 不同体积组的颅内动脉瘤的填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动脉瘤的填塞率低于未破裂动脉瘤填塞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 VS 24.5%,P=0.029).在Ⅰ组动脉瘤中,填塞率大于19%的动脉瘤未出现复发;在Ⅱ组动脉瘤中,填塞率大于24%的动脉瘤未出现复发.在Ⅲ组和Ⅳ组动脉瘤中,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之间的填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瘤体积和破裂状态可以影响动脉瘤的填塞率,而一定高的填塞率可以减少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可能.

  • 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治疗幼儿烟雾病

    作者:沈文俊;徐斌;廖煜君;施伟;赵瑞;王炫;李昊

    目的 探讨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EDMS)对幼儿烟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EDMS治疗≤6岁的烟雾病患儿27例,其中出血型1例,缺血型26例.共40侧次手术,其中左侧8例,右侧6例,双侧13例.平均手术时间(136±22) min,术中失血量(21 ±3)ml.结果 所有患儿均得到6~3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3个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或)血管造影(DSA)显示,40侧血管吻合侧脑膜中动脉、颞深动脉及颞浅动脉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广泛的血管融合,超过骨窗范围覆盖整个大脑中动脉和部分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域,血管融合成功率为100%;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显示,27例脑血流灌注均得到改善;31侧次手术(77.5%)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改善,8侧次手术(20.O%)使进展性症状稳定.术后1个月内共4例发生脑梗死,3例为手术对侧半球的新发脑梗死,1例为手术侧的脑梗死.所有患儿未出现手术侧出血、颞肌占位及头皮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EDMS治疗幼儿烟雾病安全、有效.颅外血管能够多层次大范围地与皮质血管融合.

  • 前循环动脉动脉瘤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巍;王文浩;郁毅刚;林洪;罗飞;林俊明;李君;胡连水;张源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十分凶险、具有潜在的、暴发性的脑出血性疾病,临床上致死致残率较高[1],破裂后出血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佳的手术时机,不但能够降低破裂动脉瘤的死亡率,而且可大限度减少神经功能损伤[2].本研究对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应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Sturge-Weber综合征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田钧;张兰田;李侠;王彦刚;费舟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 syndrome,SWS)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encephaotrigeminal angiomatosis)或脑面血管瘤病(encephlofacial angiomatosis)亦称脑-颜面血管瘤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脑血管畸形,主要特点是先天性脑部血管瘤和三叉神经皮肤分布区的毛细血管扩张[1].近年认为是皮肤、脑和眼的血管异常性疾病.从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4例SWS患者,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不同术式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的比较

    作者:李兵;鲁晓杰;李江安;庞明志;徐嘉

    目的 总结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表现和手术经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3年9月161例ChiariⅠ型畸形成人患者,合并脊髓空洞的97例.其中52例行单纯后颅窝减压,64例行硬膜成形术,45例行扁桃体探查处理.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后颅窝减压组,硬膜成形术组,扁桃体探查处理组在头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1.3%,79.6%,80.0%(P >0.05);上肢感觉障碍的好转率分别为33.3%,65.4%,65.0%,硬脑膜成形术组和扁桃体探查处理组较单纯颅骨减压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及0.04,均<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空洞缩小率分别为40.0%,66.7%,66.7%.相对于单纯后颅窝减压组,硬膜成形术组能改善肢体感觉障碍(P=0.036)和脊髓空洞缩小(P =0.042);扁桃体探查处理组分别为(P=0.040,0.044).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没有小脑扁桃体下垂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三种术式均能缓解头痛.在改善肢体感觉障碍和脊髓空洞缩小方面,硬膜成形术组,扁桃体探查处理组疗效较好.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个体化的临床术式治疗Chiari Ⅰ畸形.

  •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下模拟侧脑室额角穿刺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宇清;吕翱;黄绳跃;洪文瑶;陈明武;姚立纲;何炳蔚

    目的 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探讨侧脑室中度扩大患者的额角穿刺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70例成人头颅三维螺旋CT的原始资料,从中筛选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颅骨-侧脑室三维虚拟模型,并采用二种不同侧脑室额角穿刺方法进行模拟穿刺,方法1:选择传统穿刺部位和方向,即取冠状缝中点前2 cm,中线旁开2.5 cm作为穿刺点,穿刺方向平行于矢状面,向外耳道连线方向穿刺;方法2:选择传统穿刺部位,但穿刺方向朝向外耳道假想连线中点.结果 42例模拟穿刺中方法1和方法2分别穿刺成功25例、39例,统计学结果显示方法2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方法1(P =0.0003<0.05).结论 对于侧脑室中度扩大患者,行额角穿刺方法2优于方法1.

  • 青年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作者:姜成荣;倪红斌;戴宇翔;徐武;梁维邦

    目的 探讨青年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患者9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1.7%)发病年龄≤22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侧HFS;其中男4例,女13例;发病年龄14 ~ 22岁,平均为(19.4±2.3)岁;病程l~11年,平均为(5.5±3.0)年.术前MRI显示,17例责任血管平均外径为(1.66 ±0.81)mm,后颅窝平均夹角为(29.92±4.78)..术中均可见责任动脉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14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部解剖变异、责任动脉异常.16例获得临床治愈,其中14例术后即刻治愈,延迟治愈2例(术后1、3个月),随访至今(1 ~3年)未复发;术后10 d复发1例;迟发性面瘫(术后第14天)及声音嘶哑各1例,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在HFS患者中,青年患者所占的比率较低.局部解剖变异,责任动脉异常导致动脉压迫面神经根部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邢永国;殷会咏;朱旭强;谭兴卫;吴力新;闫东明

    神经外科学者应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ormal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NHP)进行着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ETV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NHP的手术有效率及并发症,阐明EⅣ的治疗NHP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恒;姜磊;买买提江;石鑫;冯兆海;郝玉军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致难治性癫痫的病理分型、头颅MRI检查结果、致痫灶所在脑叶位置、致痫灶切除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FCD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效果.随访时间为1~3年,同时分析病理分型、头颅MRI检查结果、致痫灶所在脑叶位置、致痫灶切除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后Engel分级Ⅰ级42例(69%),Ⅱ级10例(16%),Ⅲ级5例(8%),Ⅳ级4例(7%).FCD致顽固性癫痫的手术预后与病理分型、头颅MRI检查结果、致痫灶是否位于单纯颞叶、致痫灶是否完全切除均有关(均P <0.05).结论 FCD所致难治性癫痫的总体手术效果良好.结合型FCD、头颅MRI检查阳性、致痫灶位于单纯颞叶、致痫灶全切除的患者手术预后良好.

  • 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绪亮;赵兵;龙彦笑;石会;郑匡;李则群;谭显西;钟鸣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90例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预后,平均随访10.6个月(1~22个月),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为3~6分)两组.结果 90例中,77例(86%)预后良好,13例(14%)预后不良.其中,入院时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Ⅰ~Ⅲ级的79例患者中,72例(91%)预后良好;入院时WFNS分级Ⅳ~Ⅴ级的11例患者中,5例(45%)预后良好.入院时Fisher分级1~2级的61例患者中,2例(3%)预后不良;入院时Fisher分级3~4级的29例患者中,11例(38%)预后不良.11例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患者中,6例(55%)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FNS分级Ⅳ~Ⅴ级、Fisher分级3~4级、有无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Fisher分级3~4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671和19.978,均P<0.05).结论 Fisher分级3~4级、有无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

  • 血管内栓塞联合开颅手术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二例

    作者:吕忠中;吕晓敏;盖延廷;宋冬雷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文献国内外报道较少.现介绍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开颅手术分期治疗的2例该类患者的初步经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关键词:
  • 降钙素原对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仕奇;黄庆;张亚卓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致死、致残率很高的并发症,及早识别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由于应激、出血、植入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神经外科术后常伴随发热、颈抵抗阳性等表现,颅内无菌性炎性反应与感染不易鉴别,如均按感染处理,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医疗,因此选择对感染有鉴别意义的高特异及高敏感性指标尤为重要.

    关键词:
  • 弓亨特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小鹏;刘朋然;杨新宇

    弓亨特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也叫弓亨特卒中(Bow hunter's stroke)或旋转性椎动脉闭塞,是一种罕见的、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转头引起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综合征[1-4].BHS可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相关的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等灌流区的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感觉异常、Horner综合征、吞咽困难、意识丧失、共济失调、跌倒发作、复视及构音障碍等VBI的临床症状[1,5-6].

    关键词:
  • 术中磁共振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任贺成;许百男

    术中磁共振(iMRI)技术给神经外科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对iMRI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加以综述.一、iMRI的研发与更新美国哈佛大学的步列根和妇女医院历史悠久,1994年,第1台iMRI(GE 0.5 T Signa SP)在这里研发成功并应用于临床[1].

    关键词:
  • 神经胶质瘤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作者:张晋;金贵善;米蕊芳;周益强;房绍伟;朱树干;刘福生

    目的 检测并分析胶质瘤干细胞(GSCs)低氧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关键通路和基因,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 从U87胶质瘤细胞株中提取GSCs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将GSCs在水凝胶上低氧诱导分化,并对分化后的内皮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收集并提取细胞总RNA,用基因芯片检测分化前、后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分析差异基因的显著靶向性功能和差异基因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筛选出关键调控信号通路和基因.结果 提取的GSCs表达CD133、Nestin、SOX2等干细胞标志物;低氧诱导5d后细胞表达CD31、CD34两种内皮细胞标志物;差异基因表达谱存在481个上调基因及245个下调基因(差异倍数>2),筛选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脂肪酸合酶(FASN)、脯氨酰-4-羟化酶亚基α1(P4HA1)等多个有意义的通路和基因(均P <0.01).结论 U87细胞中提取的GSCs可经体外低氧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TGF-β信号通路、FASN及P4HA1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 亚低温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类泛素蛋白表达的调控

    作者:刘洪良;王彤宇;刘振林;陈镭;杨巍;盛华新;姜忠敏;刘晓智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类泛素蛋白(SUMO)表达的调控作用,探索亚低温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孕龄18 d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后12 d,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OGD+亚低温组.37℃或亚低温(33℃)条件下培养OGD神经元24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UMO-1和SUMO-2/3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原位凋亡法检测凋亡细胞数量.取SD大鼠36只,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及MCAO+亚低温组,每组12只.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比较3组模型制作后第1、7、14及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SUMO-1和SUMO-2/3的表达定位.结果 (1)对照组、OGD组及OGD+亚低温组的LDH分别为(9.85±2.47) pg/L、(586.29±51.56) μg/L、(317.54 ±42.33) pg/L,细胞凋亡率为(0.27±0.05)%、(29.25 ±6.07)%、(17.44±4.59)%,P值均< 0.01.3组间游离及共轭SUMO-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GD组比较,OGD+亚低温组游离SUMO-2/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共轭SUMO-2/3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2)第7、14天MCAO+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MCAO组(P<0.05),至第2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AO组脑梗死面积为(34.51±7.44) mm2,MCAO+亚低温组为(23.67-±5.49) mm2 (P <0.05);假手术组、MCAO组及MCAO+亚低温组SUMO-1的表达相近;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细胞核的SUMO-2/3表达明显增高,MCAO+亚低温组增高趋势更明显.结论 大鼠亚低温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缺血后SUMO-2/3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力有关.

  •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的研究

    作者:韩春雷;孟凡刚;刘阳;王开亮;赵学敏;张鑫;张建国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mRNAs,分析lncRNAs在癫痫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癫痫大鼠模型,提取海马RNA,利用Rat Gene 2.0 ST微阵列芯片分别检测5例癫痫及5例健康大鼠海马组织的lncRNAs和mRNAs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GO、Pathway分析,构建lncRNAs和mRNAs的共表达网络,预测lncRNAs的可能功能.结果 按癫痫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转录产物表达倍数大于1.2并且统计量P <0.05为标准筛选,得到差异lncRNAs 198个(上调92个,下调106个),差异表达mRNAs 1 804个(上调983个,下调821个).差异表达的mRNAs涉及离子转运、缺氧反应、细胞粘附、炎性反应等功能.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RNAs在MAPK信号通路、局部粘附、p53信号通路、凋亡等方面功能的基因有显著地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可初步预测差异lncRNAs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靶点.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mRNAs的表达参与癫痫的发病或发展.

  • 靶向FOXP3基因的短发夹RNA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豆玉超;张飚;王雷波;杜春发;徐新女;张述生;尚超;王琼;冯学泉

    目的 探讨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基因(Forkhead box P3,FOXP3)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LN229增殖能力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4个含有靶向FOXP3的shRNA序列(shRNA1 ~4)和1个含有shRNA无意义随机阴性对照序列(neg-shRNA)的质粒转染入人胶质瘤U87细胞和LN229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筛选出有效的一个shRNA干扰质粒;应用流式细胞术、CCK-8法检测转染后U87细胞和LN229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 转染72 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shRNA-1、shRNA-2、shRNA-3、shRNA-4组和neg-shRNA组中FOXP3蛋白的表达受抑制明显的是shRNA-1组.CCK-8结果显示转染72 h后,shRNA-1转染组U87细胞和LN229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122.00±4.32)%、(118.36±2.49)%,与neg-shRNA组(98.55±4.34)%、(99.87±2.17)%和空白对照组100%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转染72 h后,shRNA-1转染的U87细胞和LN22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3±3.36)%和(9.40±2.51)%,neg-shRNA转染U87细胞和LN22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7.70±4.39)%和(22.63±1.86)%,在U87和LN229细胞中空白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16.57±2.30)%和(21.67±1.93)%,两种细胞的凋亡率在shRNA-1组与neg-shRNA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FOXP3基因的shRNA能够有效抑制该基因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 微小RNA-487b对胶质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尚超;王琼;张飚;徐新女;王修玉;孙树鹏;豆玉超;王金环

    目的 探讨微小RNA (miR)-487b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6例非肿瘤脑组织、6例胶质瘤组织中miR-487b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LN229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转染无义序列作为对照),实验组(转染人工合成miR-487b模拟体),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487b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检测LN22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LN229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miR-487b的表达量在胶质瘤组织中(2.67±0.90)×10-2较非肿瘤脑组织(1.23±0.22)含量低(P<0.05),miR-487b模拟体上调了LN229细胞中miR-487b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MTT结果显示miR-487b能明显抑制LN229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miR-487b可将LN229细胞阻滞于G0/G1期(与对照组比较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miR-487b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miR-487b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成为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点.

  • 垂体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

    作者:张楠;刘正言;陈宏;李士其;于佶;张恒柱

    目的 总结垂体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病理显示节细胞瘤与垂体腺瘤细胞合并存在是其典型特征,其中4例为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伴节细胞瘤,2例为垂体多激素腺瘤伴节细胞瘤,1例为垂体无激素型腺瘤伴节细胞瘤,1例为垂体节细胞瘤.平均随访4.7年,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3例次全切除患者中2例行伽玛刀治疗,l例观察随访;鞍区MRI复查示肿瘤7例消失,1例残留未见增大.结论 绝大多数垂体节细胞瘤与垂体腺瘤合并存在.临床多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症状,以肢端肥大症常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GH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阳性为其重要特征.经蝶窦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若有残留可行伽玛刀治疗,预后良好.

  • 儿童髓母细胞瘤手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作用

    作者:刘源;吴昊;汪永新;吉文玉;范雁东

    颅脑肿瘤是儿童常见的实体肿瘤[1].后颅窝是各类儿童肿瘤的常见发生部位,占儿童颅脑肿瘤的54% ~ 60%,特别是髓母细胞瘤,可达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0%[2.髓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病程较短,且首诊时误诊率较高[3-4].入院时多伴有颅内高压、小脑及脑神经损害症状,并且处于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状态,甚至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考虑到新疆处于边疆地区,基层医疗单位不具备完善的检查及手术条件,多数患儿需长途转诊,入院时常仅有头颅CT影像资料,而患儿全身情况已较差,如进一步行头颅增强MRI等全面检查,年龄较小的患儿较难配合,且等待检查过程中即有病情恶化的可能.故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髓母细胞瘤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红波;穆林森;孙彦辉;李杰飞;李梦凯;黄博渊;申辉;郭世超;袁飞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对140例脑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估.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类型认知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140例脑肿瘤患者中术前认知障碍病例数及患病率为83例(59.2%),评分(24.1±2.4)分.术后认知障碍病例数及患病率为113例(80.7%),评分(20.5±4.1)分.术后认知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恶性组与幕上脑肿瘤组术后认知障碍患病率分别明显高于术前(80.0%∶98.3%,71.8%:92.2%,均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术前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恶性及幕上脑肿瘤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

  •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作者:曾小君;张红波;李达;王军梅;郝淑煜;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目的 分析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GNTs)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PGNT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16例PGNTs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24岁.术前平均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评分为86.3分.额叶(4/16)为好发部位,其次为颞叶、侧脑室和顶枕叶,13例表现为囊性病灶伴或不伴实性成分.全切除12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内镜下活检1例.术后平均KPS评分为85.6分.8例Ki-67< 1%,其他8例为1%~13%不等.术后3例非全切者和1例全切除者行辅助放疗.平均随访56.2个月,随访KPS评分为92.5分,无复发.文献报道77例(男40例,51.9%),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49例Ki-67/MIB-1染色阳性,28例(57.1%)≥1%;平均随访28.0个月,复发6例(10.5%),全切除者和未全切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1%和33.3%.结论 PGNTs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好发于额叶及年轻患者,无性别差异,若无病理证据则较难实现术前确诊.肿瘤全切除者预后较好.虽然该肿瘤多呈惰性特点,但亦具非典型表现.

  • 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肿瘤的临床体会

    作者:陈东;陈文裕;陈荷红;张晓东;梁恩和

    颅颈交界区是颅底的一个特殊区域,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有很大难度,一直是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自1972年Hammon和Kempe[1]提出一种从枕下远外侧方暴露椎基底动脉瘤的术式以来,该入路得到了不断改进.1990年Sea和Sekhar[2用该入路成功地处理下斜坡和延髓腹侧的硬膜内病变,并倡议将该入路普及为处理下斜坡病变的常规入路.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国内也相继开展了此入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34].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此入路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肿瘤26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射频消融技术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瑞东;殷雪涛;李琪;陈卓元;刘斌;韩青松;周忆频

    脑膜瘤常规手术切除时常常因出血多导致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手术中使用Habib 4X射频消融技术辅助切除较大脑膜瘤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伴颈部扩展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何洁;万经海;吴跃煌;刘绍严;李学记;钱海鹏;孟肖利

    目的 探讨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伴颈部扩展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伴颈部扩展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8例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合作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提示神经鞘瘤11例,脑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静脉球瘤l例,纤维肉瘤l例,软骨肉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改善3例,新出现面瘫2例;后组脑神经功能改善者7例,稳定者6例,新出现后组脑神经损伤2例.15例患者随访至今,纤维肉瘤术后23个月死亡,余病例均存活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多学科合作经颅颈入路可以一期切除伴有颈部扩展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 31例颈静脉球瘤的治疗和随访

    作者:杜春发;刘晓民;徐德生;刘东;李庆国;王金环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 tumor,GJT)是来源于颈静脉球部副神经节组织的肿瘤.因为高度血管化特征、涉及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及难以达到的解剖位置,治疗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显微外科切除、术前血管栓塞、放射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1-2].外科手术切除是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治疗风险大,并发症高.近年来,多个治疗中心的研究表明伽玛刀治疗具有明确的效果,并发症少见.作者回顾分析了1992年9到2013年9月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1例和天津市环湖医院20例GJT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长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治疗和伽玛刀治疗对颈静脉球瘤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专家共识(2015)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协作组

    一、前言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起源始于针对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数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责任血管压迫不同脑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oot entry/exit zoon,REZ)可导致相应症候群,即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综合征.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