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庆华;孙涛;田继辉;宋家仁;张莉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三叉神经和相关的小脑上动脉、岩静脉及中脑、中脑小脑沟、小脑上脚、小脑幕面.小脑上动脉的行程一般比较恒定,向尾侧凸起的46.88%的尾袢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结论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深在,结构复杂且周围毗邻脑干、小脑动脉及颅神经等重要的结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成功率并且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的完整.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附23例报告)

    作者:杨新健;林欣;张友平;吴中学;Murphy KJ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引起的剧烈疼痛的有效性.方法椎体恶性肿瘤患者共23例,肺癌椎体转移11例,乳腺癌椎体转移5例,骨髓瘤2例,原发性淋巴瘤2例,膀胱癌椎体转移1例,不明来源的恶性椎体肿瘤2例.诊断根据平片、CT、MR和ECT.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有背部疼痛症状,6点疼痛评分为4.18±0.51分,运动能力评分4.83±0.39分.采用椎弓根入路,以配套活检针抽取组织学标本,配置1.3~1.8g/ml的骨水泥,将骨水泥缓慢注射到椎体中,使骨水泥在椎体病灶内分布、铸形.结果 23例33节椎体成形术都获得成功,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0.5~7ml.术后2d评估疗效:9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0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平均疼痛评分降为0.81±0.67,平均运动功能评分1.72±0.41.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晚期恶性椎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SLT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范益民;赵洪洋;孙之洞;郝解贺;刘跃亭

    目的研究应用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3年4月期间入院所有脊髓髓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接受常规显微手术,B组接受接触式激光器配合显微手术.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术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分,评分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组30例,肿瘤全切11例(36.67%);近全切除14例(46.67%),大部切除5例(16.67%).B组25例,肿瘤全切16例(64.00%);近全切除8例(32.00%).大部切除1例(4.00%).对两组治疗前后ASI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接触式激光可以精确地切除和汽化髓内肿瘤,减少副损伤.(2)接触式激光器配合显微手术与单纯使用显微手术相比增加了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和术后功能好转率.(3)术后6个月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6个月后病情趋于稳定.

  • 显微外科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作者:黄绳跃;王开宇

    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4%.蝶骨嵴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原发于蝶骨嵴的脑膜瘤可同时向颅前窝和颅中窝发展,而向颅中窝发展多见.根据蝶骨嵴脑膜瘤在蝶骨嵴的部位,可将该区肿瘤划分成:(1)蝶骨嵴内1/3型,又称床突型;(2)蝶骨嵴中1/3型,又称蝶骨小翼型;(3)蝶骨嵴外1/3型,又称蝶骨大翼型.各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不同.现将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收治的各型蝶骨嵴脑膜瘤共66例报告如下.

  • 囊性脑膜瘤一例

    作者:刘盛泽;林茂晖;肖颖

    患者女,27岁.以"右上下肢无力半年,反复头痛、呕吐3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6月入院.查体:右侧肢体腱反射减退,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Babinski(+),CT示:左矢状窦旁类圆形低密度肿物,密度均匀,CT值12~18Hu,MRI示:左侧额顶部矢状窦旁见6.0cm×5.0cm×5.0cm长T1与T2信号,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其内可见结节状稍高密度信号病灶.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向右偏移.增强后见结节状病灶明显强化.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左顶叶有一囊性肿瘤,约6.0cm×6.0cm×5.0cm大小.内有淡粉红色囊液,囊腔内左矢状窦旁有一实性肿块,外观呈粉红色鱼肉样,质软,易出血.与矢状窦粘连.肿瘤周围硬膜增厚.在显微镜下予以完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囊性脑膜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 生长性颅骨骨折继发癫痫的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韩宏彦;方铁;栾国明

    患者男,14岁.有产钳伤史.3岁时即发现头右顶部颅骨缺损区,约1.5cm×2.5cm大小,未治疗.3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偶有意识丧失.入院查体:头右顶可及颅骨缺损区约3cm×4.5cm大小,左侧上下肢较右侧短约3cm、肌肉萎缩、肌力4级、病理征(+).头颅平片见右顶骨折缺损,边缘不规则,骨质增厚;CT及MRI示右顶颅骨缺损,脑室穿通畸形.因病变位于功能区,故手术在全麻术中唤醒及脑电监测下下切除瘢痕肉芽组织,并热灼棘波皮层,修补硬膜后,以钛板做颅骨成形.术后患者恢复好,未出现癫痫发作.

  • 鞍隔结外Rosai-Dorfman病一例

    作者:王绍天;余新光;周定标;姜金利;卜博;乔广宇

    患者男,27岁.因头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无诱因起病,头部呈轻度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双眼视力下降呈持续性.无发热病史,无体重下降,无鼻塞、鼻衄病史,查体:体温37.0℃,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左眼视力光感,右眼0.7,双眼颞侧视野部分缺损,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40mm/h),血清内分泌化验示垂体部分激素水平降低.术前头部MRI提示鞍隔上方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大小2.6cm×3.3cm×3.5cm,呈等T1等T2信号,强化均匀,影像学及临床初步诊断为鞍隔脑膜瘤.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岩松;姚猛;董大明;孙宗毅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主要产生于胎儿的肝脏和成人的肾脏,EPO和它的受体主要存在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刺激它向红细胞分化.但近的研究表明,功能性的EPO受体在许多的组织和器官中都有表达,包括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PO和它的受体在脑缺血、缺氧和贫血时表达上调,暗示它有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1].本文回顾了EPO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对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以及EPO可能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一综述.

  • 盐酸纳络酮对兔酒精中毒后脑外伤早期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徐永康;张志强;冯祖荫;杨波;孙红卫

    目的研究盐酸纳络酮(NAL)对兔急性酒精中毒后脑外伤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NAL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乙醇灌胃法致使家兔急性酒精中毒,自由落体直接打击颅骨法制作实验性颅脑损伤模型.治疗组在伤后30min静注NAL2mg/kg,以后每隔60min重复注射一次.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结合脑血管造影等方法,于伤前及伤后一定时间测定平均动脉压(MABP)、颅内压(ICP)、大脉中动脉舒张期流速(Vd)、脉搏指数(PI)、脑血管直径指数(CV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动物伤后MABP明显下降,ICP及PI值显著升高,Vd明显减慢,CVI显著减小.NAL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各相对时间比较,MABP显著升高(P<0.05),Vd显著增快(P<0.01),PI值明显降低(P<0.01),CVI明显增大(P<0.05),TCD频谱接近正常.结论 NAL(2mg/kg)可逆转酒精中毒所致的兔颅脑损伤后发生的显著的低血压及脑血管收缩、并可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兔急性酒精中毒后脑外伤有治疗作用.

  • 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s对神经胶质瘤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作者:孟庆海;宫安静;李洛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冻融法获取胶质瘤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来获取DCs并负载肿瘤抗原,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特异性CTLs,MTT法检测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负载胶质瘤抗原的DCs激活的CTLs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P<0.01),并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加;负载胶质瘤抗原的DCs激活的CTLs对胶质瘤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经胶质瘤抗原致敏的DCs刺激的CTLs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P<0.01).结论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从人外周血中诱导出的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DCs瘤苗奠定基础.

  • 脱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其预构建桥接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克军;王者生;高景恒;周广东;崔磊;刘伟;曹谊林

    目的比较脱细胞细胞外基质(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s,AECM)同周围神经并行端侧吻合预构建桥接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并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比较,探讨其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组织工程化技术制备的AECM 10mm、15mm、20mm预构建,形成一种新的神经桥接物并对其进行了观察和动物移植试验.预构建即:将AECM与坐骨神经并行端侧吻合2周.结果发现组织工程化技术制备的AECM虽然细胞被完全消蚀,但还具备原有三维结构及生物活性,经预构建后用其修复SD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时,取得了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的结果,并且没有缺血或炎性表现,无瘢痕形成.结论这种新的AECM预构建桥接物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

  • 神经导航下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淑军;陈腾;吴承远;周茂德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采用神经导航下经皮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PRTTG)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TN)1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48~79岁,平均63.2岁.疼痛分布:左侧6例,右侧10例;第1、Ⅱ支1例,第Ⅱ支5例,第Ⅱ、Ⅲ支8例,第Ⅲ支2例.病程3-10年,平均5.3年.本组均为治疗后复发病例,此前除药物治疗外还包括:埋线疗法10例次,经皮穿刺眶上孔封闭6例次,眶下孔封闭14例次,卵圆孔封闭6例次,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8例次,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1例.平均每例接受的治疗为2.9次,其中1例病人5年接受10次治疗.本组病例均行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TN.

  •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膜瘤血管生成、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作者:王玉宝;刘艳萍;徐润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48例脑膜瘤及9例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以探讨脑膜瘤组织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48例脑膜瘤组织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男28例,女20例.年龄32~69岁.脑膜瘤组织分级按Kernohan分级,并结合WHO分类标准:Ⅰ级18例,Ⅱ级19例,Ⅲ级7例,Ⅳ级4例.9例瘤旁正常脑组织(远离肿瘤边缘>5cm)作为对照.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Zymed公司,USA),实验步骤按说明书进行,HIF-1α单克隆抗体美国Novus公司产品,鼠抗人VEGF单抗为美国SantaGruz公司产品.二氨基联苯(DAB)显色,微波修复抗原,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应用SPSS11.0系统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分类数据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及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等级分布趋势采用Ridit分析.

  • 脑动静脉畸形106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峰;江自强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8例,女38例,年龄9~65岁.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61例,合并血肿者49例,3例为第2次出血.头痛25例,20例发生癫痫,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2例能听到颅内有"吹风样"杂音.2.辅助检查:本组病例全部作了CT扫描,合并血肿者49例,2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MRA18例,15例显示了畸形血管;71例作了血管造影,未发现病灶3例.按史氏分级Ⅰ、Ⅱ级84例,Ⅲ级20例,Ⅳ级2例.

  • 神经蛋白质组学-神经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杨树源;王晨

    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序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的任务就是研究基因组的功能活动,即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生物功能的研究.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M.R.Wilkins和K.L. Wiliams于1994年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999年杂志将蛋白质组定义为:在一个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有基因组表达的以及表达后修饰的全部蛋白质.需要指出的是,蛋白质组的定义中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由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在一个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中,同一细胞的不同周期,其所表达的蛋白质是不相同的,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正常、疾病或外界环境刺激)所表达的蛋白质也是不同的.另外,研究对象的大小和范围(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不同,其相应的蛋白质组也不相同.因而,蛋白质组的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以及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界定.因为蛋白质性质的多样性特征,催生出众多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基于不同的生物、化学等方法整合而产生的.当前大多数蛋白质组研究平台的基本技术主要分为与蛋白分离技术相结合的质谱技术和蛋白芯片技术.

  • 人胚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研究

    作者:孙鹏;邹春林;董恺;张愚

    目的研究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和其在自主分化条件下的分化能力和分化特点.方法从人胚胎海马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形成神经球.使神经球贴壁分化,分化培养基不含有任何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生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不加诱导剂下的自主分化能力.结果从人胚胎海马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细胞倍增时间为3.2d.BrdU检测有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胞.细胞贴壁分化后可以出现Nestin、GFAP、Tuj-1表达阳性的细胞.神经干细胞共培养6个月,传代14代.结论分离培养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以长期培养.在不加任何诱导剂的自主分化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分离培养的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可用于基础和临床的相关研究.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范存刚;张庆俊;韩忠朝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将剔除动静脉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切成小块培养,得到贴壁细胞;经传代培养、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检测后,再以不同方案诱导向其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5-7d后,有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细胞传代培养达23代后无明显的形态和增殖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析表明80%以上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这些细胞表达CD13、CD29、CD44、CD90、CD105和CD166等MSCs标志物.经神经分化诱导后,部分细胞呈现出与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的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第二神经分化诱导方案优于第一方案,其NSE和MBP阳性细胞分别达80.8%±3.9%、4.2%±1.3%,但未能见到GFAP阳性细胞.RT-PCR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神经标志物的表达.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 Wnt-1对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作者:邱克军;杨辉;蔡文琴;姚忠祥;何家全;刘仕勇;吕胜青

    目的探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Nestin和Wnt-1表达的变化,以及Wnt-1对SVZa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在SVZa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Nestin和Wnt-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同时以基因转染方法增强SVZa神经干细胞Wnt-1表达,观察Nestin、Wnt-1和Mash-1的表达以及神经元分化比例的改变.结果 (1)Nestin主要表达于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随着细胞的分化和成熟,Nestin的表达迅速减弱.(2)SVZa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2h即有Wnt-1表达,其表达高峰在细胞分化开始后12h,以后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而迅速降低.(3)SVZa神经干细胞转染Wnt-1基因后,Nestin的表达减弱,Mash-1的表达增强,神经元的分化比例增高,Mash-1的增强与神经元分化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 (1)Wnt-1表达于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之中,在细胞分化成熟后则不表达,Wnt-1可能参与调节SVZa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化,并可作为神经干细胞处于分化状态的标志.(2)SVZa神经干细胞转染Wnt-1后表达Mash-1增强,并更多分化为神经元,Wnt-1可能通过Mash-1途径促使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 体外三步法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生成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玉峰;方峰;付劲蓉;董永绥;李革;甄宏;易文龙;向稚丹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生成高纯度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方法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以脑星形胶质细胞为支持细胞,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等分三阶段诱导ESCs定向生成NSCs.形态学观察及畸胎瘤形成试验对ESCs的全能性进行鉴定;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和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蛋白和(或)基因表达对诱导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NSCs分化试验对所诱导的NSCs的分化潜能进行检测.结果 (1)体外培养的小鼠ESC-D3细胞在胚胎成纤维饲养层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仍保持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2)随着诱导的进行,OCT-4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而Nestin表达逐渐增强,经三步法终可诱导形成纯度高达90%以上的Nestin阳性细胞;(3)所诱导生成的细胞在NSCs选择性培养基中反复传代,仍表现为Nestin阳性和具有生成神经球的能力,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采用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诱导基质,模拟体内神经分化过程的三步诱导法,可诱导ESCs生成较高纯度的NSCs,并能较好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和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