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MPs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志纯;田新华;丰伟;孟晗;林晓宁;魏峰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MP-2及MMP-9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死亡6例)及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SE、MMP-2及MMP-9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与临床病情变化和转归的关系.结果 各监测点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MMP-2及MMP-9浓度显著增高(P<0.01).NSE高峰出现在第5天,此后仍处于较高水平.MMPs在第5~7天仍持续性升高,提示患者可能预后不良甚至死亡.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7天血清MMP-2、MMP-9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统计学分析表明,MMP-9在预后评估中价值高,其次为MMP-2,而NSE预测价值差.结论 血清NSE、MMP-2、MMP-9蛋白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罗正祥;赵鹏来;张岩松;刘翔;章文斌

    目的 总结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010 ~ 2012年收治的3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Rosai-Dorfman病例临床特点、影像、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1例患者颅内多发,大病灶予以全切,其余分阶段予以类固醇及放射治疗,回访1年示手术病灶无复发,余病灶无明显改变;1例颅底多发且呈匍匐样生长,大病灶部分切除,余病灶随访观察1年略增大;1例颅内单发,完整切除后回访2年无复发.结论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Rosai-Dorfman病罕见,影像与脑膜瘤相似;病理特点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伸入到体积较大胞浆丰富的组织细胞中;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类固醇及放射治疗疗效不确定.

  • 小儿先天性颅缝骨化症的手术治疗(附八例报告)

    作者:齐林;芦山;张磊;冯书彬;何心;董留建;吕强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颅缝骨化症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预后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例小儿先天性颅缝骨化症临床资料;手术年龄:3个月以内2例,4~6个月2例,7个月~1岁3例,1岁1个月1例.手术方式:对于矢状缝早闭患儿,采用David“Ⅱ”型颅缝重建术,其他病理类型,则根据颅缝钙化部位不同,采取相应钙化颅缝重建,并用不吸收人工硬膜修补材料包裹再造颅缝两侧边缘,防止颅缝过早愈合.结果 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通过手术前、后头颅横径与前后径之比(颅骨指数)的变化,对头颅外形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手术前后颅骨指数变化:8例患儿术前颅骨指数分别为:68.9%,69.9%,69.7%,65.2%,67.3%,68.4%,69.6%,67.9%.术后半年颅骨指数分别为77.0%,77.1%,73.1%,69.7%,72.2%,72.5%,73.9%,71.5%.结论 在患儿可耐受手术的前提下,尽早手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根据颅缝钙化情况,行相应钙化骨缝重建术.人工硬脑膜材料填充再造骨缝安全可靠.

  • 中国颅脑创伤数据库: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惠纪元;龚如;梁玉敏;高国一;包映晖;江基尧

    目的 建立我国颅脑创伤资料库,并分析影响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47家医院11 937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ICP和脑疝对患者病死率及不良预后率(死亡、植物生存、重残)的影响.结果 除男性与女性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患者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和颅内压值与病死率和预后不良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我国颅脑创伤资料库的建立为客观了解我国颅脑创伤治疗现状、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 高原地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吕国志;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李澜;舒艳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西方国家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8% ~15%,我国高达21% ~48%[1].我院地处高原地带,自200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112例高血压脑出血,为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所达到的不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75例,女37例,年龄38~81岁,平均55.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收缩压均大于140 mmHg,舒张压均大于90 mmHg;出血时间<6 h25例,6 h~<12 h 36例,12 h~24 h38例,>24 h 13例;GCS评分<8分.

    关键词:
  • 鞍区囊虫病误诊为蛛网膜囊肿一例

    作者:赵全成;孙新国;李九州;张玉奇;李光雷;田风富;李福增;程军

    患者 女,47岁.因“头痛、头晕,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1.0,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颅脑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颅脑MRI显示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图2,3).入院诊断:鞍区蛛网膜囊肿、脑积水.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行右侧翼点开颅鞍区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中见鞍区第1、2间隙及鞍内布满囊性病变,呈葡萄串样排列,囊液色清,囊壁菲薄,分离与周围血管、神经及脑组织的粘连,反复钳取出囊性病变,病变内无明确头节,术后病理示脑囊虫病(图4).术后患者头痛、头晕改善,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随访2年,无复发,视力无恶化.

    关键词:
  • 鞍区原发性小B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赵艳军;苗增利;孙屏

    患者 男,60岁.因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眼视力明显下降伴头痛、头晕入院.入院时体征:两侧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内收不能.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蝶窦、鞍区椭圆形软组织占位,大小约4.0 cm×3.5cm×3.0 cm,鞍底骨质破坏(图1).MRI检查示病灶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境界清晰;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均匀、明显强化,包绕海绵窦,累及视交叉(图2).术中见鞍底局部骨质已被破坏、吸收,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血供一般,与周围骨松质界限不清,并见较多瘢痕样组织形成,部分切除以上组织后,鞍底以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固定.

    关键词: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术后死亡一例

    作者:孙成丰;陈茂送;陈海

    患者 女,29岁.因“1个月前出现视物模糊伴轻度头痛”入院,无发热及多尿.入院3周前足月顺产一女婴.查体:神清,双颞侧视野少许缺损.垂体功能:ACTH(8am)< 1.00 pg/ml(7.2~63.3 pg/ml),ACIH(4 pm)< 1.00 pg/ml(5.0~40.0 pg/ml),COR(8 am)25.10 ng/ml(70.0~260.0 ng/ml),COR(4 pm)2.11 ng/ml (35.0~154.0 ng/ml),TSH 0.075 mIU/L(0.35 ~4.94 mIU/L),FT3、FT4、GH、PR正常.MRI示鞍区2.0 cm×1.8 cm ×1.5 cm占位,界清,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均匀强化(图1).拟“垂体腺瘤”行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中见鞍底饱满,肿块呈灰白色、质韧、血供不丰富,予以活检,术后病理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图2).

    关键词:
  • 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策略和技巧

    作者:徐锋;宋冬雷

    由于缺乏理想的栓塞材料,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愈率一直较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2-cyanoacrylate,NBCA)有粘管的危险性,不能长时间注射,因此对于大型脑AVM栓塞疗效很不理想.近年来,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应用于临床,使脑AVM的栓塞疗效明显提高.Onyx不易与微导管粘连,可以长时间缓慢注射,且弥散性和可控性较好[1].使用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是国内外治疗大型脑AVM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 血脑屏障Claudin蛋白在脑转移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鲁润春;贾旺;姜文国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是致命的颅内肿瘤之一.既往的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17万例新发病例,约为8.3人/每10万人[1-2].临床研究显示癌症患者中约8.5%终会发生脑转移,但是尸检研究显示BM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上述比例,约在8.7% ~ 26%之间[3-4].大多数研究显示BM的发病率等同于颅内原发肿瘤或是后者的2~10倍[1-6].随着体部原发肿瘤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人群寿命延长和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关键词:
  •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作者:马思远;乔慧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颅磁刺激MEP和经颅电刺激MEP,其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立(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被认为是在术中监测皮质脊髓运动通路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已广泛地用于术中神经监测[1].随着监测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TES-MEP术中监测的价值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经典的监测皮质脊髓束功能延伸到了皮质延髓束.本文就TES-MEP术中的方法学、警报标准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刘阳;韩春雷;孟凡刚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占癫痫的半数以上,针对人类TLE动物模型的研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2].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3],该模型与人类TLE发展过程相似,是较理想的TLE动物模型之一.现将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发展历史、建立方法、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及发展改良前景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颅内梭型动脉瘤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

    作者:韩玉庆;杨新宇;杨树源;张建宁

    颅内动脉瘤根据形态学分类分为囊性与非囊性.梭型动脉瘤是脑动脉瘤的一种临床亚型,与囊性动脉瘤比较,梭型动脉瘤在病理学,血流动力学,解剖分布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不同.虽然脑血管的解剖学发现内弹性膜的损伤是可能导致大多数梭型动脉瘤潜在的原因,但是更多关于发病机制导致损伤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现有的梭形动脉瘤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位振清;王任直;王剑新;代从新;蔡锋;杨亚坤;焦永辉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侵袭性垂体腺瘤因其侵袭性生长,手术难以全切,术后复发率高,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目前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还主要依赖术前影像学、术中所见(包括显微镜和内镜下)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1].因三者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又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诊断差异性很大.由于各个标准的不足,很多研究者开始试图从肿瘤本身进行研究.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更为这个研究方向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学者们开始寻找垂体腺瘤侵袭性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力求能够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靶向治疗.

    关键词:
  • 前交通动脉解剖学研究

    作者:樊玉良;朱春雷;吴斌

    鞍区病变的手术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仍是个挑战.额底纵裂是鞍区病变常见手术入路之一[1-4].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CoAC)为该区域十分重要的结构,其中尤以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变异多.因此掌握这一手术入路下前交通动脉的结构变异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模拟额底纵裂入路对于前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及穿支动脉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

    关键词:
  • 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海博;程世翔;张赛;涂悦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后大鼠脑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7周龄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联合亚低温组(Sham+ HT)、颅脑创伤常温组(TBI,37℃)、颅脑创伤亚低温组(TBI+ HT,32℃),每组8只.建立液压打击致TBI模型后即可采用亚低温干预持续6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观察TBI前后行为改变.伤后48 h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行HE染色,分别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RIPK-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在细胞水平的定位.结果 与TBI组比较,TBI+ HT组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TBI组中RIPK-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5),而TBI+HT组RIPK-1表达较TBI组显著降低(P<0.05).RIPK-1蛋白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有表达,而且TBI+ HT组RIPK-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RIPK-1诱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通路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为TBI的新靶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7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冯九庚;曾春辉;洪涛;江志群;万贻绿

    对于年龄大于70岁老年人,如何处理颅内动脉瘤比较棘手.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行7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夹闭术36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男11例,女25例,年龄70 ~ 78岁,平均74.3岁.起病症状:突发神志不清14例,头痛33例,伴恶心、呕吐12例,偏瘫3例,上睑下垂2例,头晕1例.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11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4例,Ⅴ级1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6例,脑梗死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33例(其中合并脑室出血12例,颅内肿瘤1例,额叶或侧裂血肿5例),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动脉瘤.早期手术(3d内)16例,4~14 d手术11例,14 d后(延期)手术9例.改良翼点入路34例(左侧19例,右侧15例),经纵裂入路2例.

    关键词: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分析

    作者:童秋云;李瑞;陈伟建;杨运俊;林怡;吴楠;王殊;王宏清;许化致

    目的 比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24 h内及6~8 d 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延迟性脑缺血(D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32例aSA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均行颅脑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检查,发病6~8d复查颅脑CT平扫及CTP.测量患者先、后两次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脑实质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各参数比值,获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32例患者根据其有无发生DCI,分为DCI患者组(8例)及非DCI患者组(2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患者前后两次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的差值的差异.结果 DCI组首次检查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1.1±0.3、1.1±0.5及1.1±0.2,复查时对应数值为0.7±0.2、0.9±0.2及1.5±0.3;非DCI组首次检查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9±0.3、1.0±0.2及1.1±0.2,复查时对应数值为0.9±0.2、0.9±0.2及1.1±0.2.DCI组复查与首次检查对比,rCBF降低、rMTT延长,而非DCI组虽部分患者灌注好转,但总体rCBF、rCBV及rMTT变化不明显,两组间复查与首次检查相比,rCBF及rMTT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t rCBF=2.659,P rCBF=0.012;trMTT=-3.747,PrMTT =0.001),但两组间前后两次检查r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CBV=1.031,PrCBV =0.311).结论 CTP参数rCBF及rMTT值敏感性较高,对预测DCI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

  • 枕下远外侧入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

    作者:施铭岗;佟小光

    目的 通过直线切口远外侧入路来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动脉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枕下直线切口行远外侧入路外科处理PICA近端动脉瘤11例临床资料,并判断其疗效.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 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均因血管内栓塞困难改为开颅夹闭或孤立术.无一例死亡,3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出院时症状好转,2例手术直接夹闭困难,行枕动脉(OA)和PICA吻合,动脉瘤孤立术,其余8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未能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PICA近端动脉瘤,可通过直线远外侧入路动脉瘤直接夹闭或行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术,特别是夹层动脉瘤,直线切口远外侧入路治疗PICA动脉瘤,能充分暴露病变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颅内动脉瘤心动周期内搏动与破裂相关性的320排CT血管造影研究

    作者:叶贤旺;黄求理;林元为;张杰;潘宇宁;高翔;蔺志清

    目的 观察一个心动周期内颅内动脉瘤的搏动情况,探讨动脉瘤出现异常搏动点与破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2 ~11月期间行320排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检查35例动脉瘤患者,根据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破裂动脉瘤(RIA)组和未破裂动脉瘤(UIA)组.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扫描,模拟冠状动脉CTA扫描模式,结束后应用原始数据进行重建,一个心动周期内得出时间间隔均为5%的20组数据包,导入软件形成20帧图像,对应心动周期内20个时间段,只有连续3帧及以上图像发现小泡状凸起,且出现在动脉瘤的同一位置,才判定此凸起为异常搏动点.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例患者检出动脉瘤43个.RIA组1 1例患者共14个动脉瘤,其中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11个,未发现者3个;UIA组24例患者共29个动脉瘤,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5个,未发现者24个.分别将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标记为2,未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标记为1,RIA组平均值为1.7±0.4,UIA组平均值为1.1±0.3,t值=4.735,P<0.001.结论 320排CT血管造影在心动周期内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搏动并寻找异常搏动点是一种新的检查方法,而异常搏动点可以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指标.

  • 虚拟现实技术在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素华;杨军;马顺昌;寸恩浩;石祥恩

    目的 探讨Des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在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Destroscope 虚拟现实系统做术前计划治疗的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例18例,术前均将其CTA原始数据等以DICOM格式输入Des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分割,观察并模拟操作设计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结果 18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例均成功地实现了颅骨及颅内血管的三维立体虚拟现实影像的重建.其中16例与CTA报告结果一致,2例CTA报告可疑,在虚拟现实影像上清晰显示动脉瘤.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虚拟现实的手术模拟与手术设计,所得3D影像与手术所见几乎一致.结论 Des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能够清楚地显露动脉瘤大小、位置,并可量化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动脉瘤的诊断及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 脑功能评估在半球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一;张小斌;王逢鹏;高志莹;江建东;黄德志;谭启富;高鹏;沈七襄

    目的 探讨脑功能评估在半球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半球病灶性癫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个月~ 30岁,平均(12.9±8.7)岁,病程1个月~ 29年,平均7.8年,使用1~4种抗癫痫药物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术前应用MRI结合头皮视频脑电图评估致痫半球,应用利手判断、手精细运动、fMRI、DTI和Wada试验评估患侧半球脑功能,对于半球不存在脑功能者实施大脑半球切除术,而存在脑功能者,则在术中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前提下,实施保留脑功能区的联合手术.结果 20例(20/30)实施大脑半球切除术,10例(10/30)行保留脑功能区的联合手术.术后随访神经功能,语言功能14例(14/30)改善,无一例变差;对侧下肢运动9例(9/30)改善,无一例变差;对侧上肢粗大运动10例(10/30)改善,无一例变差;对侧手精细运动7例(7/30)改善,3例(3/30)变差(均为大脑半球切除术).对随访超过6个月的26例患者评估癫痫控制率,24例(24/30)满意,1例(1/30)显著改善,1例(1/30)良好;其中18例大脑半球切除术者,18例均满意,8例联合手术者,6例满意,1例显著改善,1例良好.结论 对于半球病灶性癫痫,手术方式与术后癫痫控制率、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关系密切,而脑功能评估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 癫痫 脑功能区 手术
  • 颅内电极高频脑电定位语言区在癫痫外科的应用

    作者:贺晶;周文静;洪波;张光明;林久銮;金真;张丹

    目的 分析颅内电极高频脑电技术定位语言区,在癫痫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优势半球在左侧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影像检查为阴性,经无创伤检查术前评估预计致痫灶位于左额外侧,接受左额颞开颅电极植入术,确定致痫灶范围后,在患者完成相应语言任务同时,采集信号,分析高频脑电的频谱变化,定位相应语言功能区,并与功能性磁共振(fMRI)、皮层电刺激的结果相比较,设计优化的手术切除计划.结果 结合个体化的语言功能定位,4例患者在切除了左额外侧的致痫灶后均无语言功能的缺失.结论 颅内电极高频脑电技术是一种省时、精确度较高的功能区定位技术,可以和功能磁共振、皮层电刺激术一起被用于脑功能区的定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中央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旭;舒凯;蒋伟;朱遂强;雷霆;李龄

    目的 探讨中央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0年10月~ 2012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中央区结构性病变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皮层电刺激的33例中,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加重4例,5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2例出现对侧偏麻,4例出现一过性失语;10例行颅内电极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1例出现对侧手指轻瘫,1例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偏瘫及一过性失语,其余术后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全组术后癫痫无发作达到Engel Ⅰ级35例(81%).结论 中央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涉及病变切除、致痫灶的处理以及功能保护.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在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颅内埋藏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并经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可进一步明确中央病变与致痫灶、功能区重叠程度及毗邻关系,从而为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 胼胝体切开术与抗癫痫药物治疗学龄期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绍辉;梁树立;胡晓红;柴旭斌;蒋虹;于晓曼

    目的 对比前部胼胝体切开术(CCT)和抗癫痫药物对学龄期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治疗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60例确诊的LGS学龄期患儿.药物组37例患儿接受合理的多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手术组23例进行前部CCT.对比两组术后1~5年的癫痫发作和术后2年的智商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所有的手术组病例和34例药物治疗组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手术组术后1年癫痫无发作率为17%,2年无发作率13%,5年无发作率为9%,药物组分别为6%、3%和3%.两组1~5年随访中总体癫痫控制情况、强直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和不典型失神癫痫发作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中两组智商和生活质量变化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手术组的智商和生活质量改善与术后癫痫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前部CCT对学龄期儿童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提高智商和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

  • 影响癫痫起始区和脑结构异常区关系的病理学因素探讨

    作者:李云林;王晓飞;张景;郑瑞峰;刘庆祝;马康平;代金东;梅珊珊;付静

    目的 探讨癫痫起始区(EOZ)和脑结构异常区(ACA)的解剖关系及影响二者关系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功能神经科手术治疗的358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符合本研究标准.即头磁共振(MRI)证实脑内有异常结构改变,经头皮脑电图(SEEG)和颅内电极脑电图(iEEG)确定癫痫起始区后,测量两者间距离,定义其解剖关系为重叠(<5 mm)、相邻(5~20 mm)、远离(>20 mm).对结构异常区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EOZ与ACA重叠者4例、相邻者13例、远离者5例.脑异常结构的病理结果为:皮质发育不良6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和灰质异位各3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软化灶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各2例.血管性病变、颅内肿瘤等患者的EOZ多位于ACA周围,皮质发育不良、灰质异位、脑软化坏死等患者的EOZ多远离ACA.结论 EOZ与ACA的关系与ACA病理性质有较密切关系,对临床手术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 手术治疗裂脑患儿局灶性癫痫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龄;雷霆;舒凯;袁辉胜;张红波;张光璞

    目的 报告3例裂脑病儿局灶性癫痫并文献回顾.方法 3例男性患儿,平均年龄13.3岁,癫痫发作平均为4.3年,均为右利手.所有患儿术前根据临床表现、神经影像、脑电图、神经心理学评定,诊断为裂脑畸形,均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的裂脑.结果 3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癫痫发作.病理证实为裂脑.结论 临床证实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痫灶为局灶性起源及裂脑畸形.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立体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附九例报告)

    作者:李文玲;郭韬;董长征;武江;梁传栋;郑杰;陈尧;赵文清

    目的 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7月间,河北省人民医院癫痫中心共有9例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经无创性术前评估检查认为致痫灶可能位于双侧、多脑叶或深部皮质的患者,应用SEEG电极植入技术行致痫灶定位.对SEEG定位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SEEG电极植入技术,每例患者植入6~ 12枚电极.7例患者经2~12 d视频脑电图监测,致痫灶定位满意并实施致痫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 ~18个月,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SEEG技术成功开展并取得满意效果.作为有创性术前评估手段,弥补了硬膜下埋藏电极技术的不足,有必要积极审慎开展.

  • 2013年第三届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论坛圆满结束

    作者:薛湛;郭传瑸

    由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论坛于2013年11月16至17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特别邀请来自国内神经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等颅底相关学科的50余名专家到会做精彩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大会纪要

    作者:贾旺

    2014年1月18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兼总编辑百忙之中亲自参加,第四届编委会全体成员和部分老编委10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既是编委换届会,也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工作会.罗玲副秘书长和姜永茂社长在致辞中向为杂志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所有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新组建的第四届编委会全体委员表示热烈祝贺.

    关键词:
  • 发扬优良传统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张亚卓

    伴随着中国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走过了29年的光辉历程.她创建于改革开放之初,经过几代神经外科同仁的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之成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的优秀传播平台,神经外科同道的学术家园.今天,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我国改革和社会进步进入快车道,神经外科事业的学术进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如何承前启后,传承老一代神经外科先驱的优良传统,再创杂志发展新的辉煌,为推动中国神经外科攀登世界医学的高峰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重大的历史责任,任重道远.

    关键词:
  • 预防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

    作者:张世明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占全脑动脉瘤的15% ~ 30%,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动脉瘤之一.由于手术野比较浅,与其他部位的脑动脉瘤手术相比,效果好.但是,大脑中动脉担负着比较大的脑供血范围,患者术后的功能预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术技巧[1].根据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虽然MCAa手术致术后出血的机会存在,但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常为脑梗死.脑梗死产生的原因与术中机械性牵拉动脉、血管临时阻断时间过长或阻断部位不当、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与静脉性脑梗死、动脉瘤夹闭过程中的动脉瘤夹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