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后颅窝病变

    作者:鲁祥和;郑伟明;吴近森;诸葛启钏;吴哲褒;苏志鹏;曾博;朱丹化

    目的 应用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后颅窝病变,与传统的枕下骨窗开颅术比较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92例后颅窝病变,枕下骨瓣开颅48例,骨窗开颅44例.分别采用乙状窦后、后正中和旁正中三种手术入路.结果 骨瓣开颅组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脑脊液漏,皮下积液6例,颅内感染5例.骨窗开颅组术后脑脊液漏3例,皮下积液9例,颅内感染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骨窗开颅组有不同程度的创口凹陷.结论 虽然骨瓣开颅组术后无脑脊液漏,但是尚不能说明骨瓣复位能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是否骨瓣复位与术后皮下积液和颅内感染亦无明显关系.骨瓣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 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

    作者:高宝山;段云平;黄坤;钱盛伟;常庆勇;丛建军;张继志;金点石;曲凯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6至2005年12月以来局麻下共实施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465例,面肌痉挛428例,舌咽神经痛63例.患者平均年龄62.5岁,病史3至37年不等.介绍了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技巧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及部分神经根切断的注意事项.结果 手术确定了1462例三叉神经痛、428例面肌痉挛和51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压迫责任血管,并以teflon垫棉置于其间;对1876例局部蛛网膜和颅神经间的粘连行神经松解手术;对45例行神经根部分切断.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总有效率100%.31例复发,其中23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后病愈.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

  • 恶性脑膜瘤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玉光;吴承远;朱树干

    临床上,脑膜瘤作为良性肿瘤,人们对它的认识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1938年人们才清楚地认识到也存在恶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是指既具有良性脑膜瘤的一般表现,又有生长快、侵袭性强、易复发和转移等恶性肿瘤特征的脑膜瘤,它是一种临床病理诊断[1,2];由于目前恶性脑膜瘤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所以,文献中报道恶性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比例悬殊较大,在0.9%~20%之间,平均2.8%[1-5].按照1999年WHO新的脑膜瘤三级分类标准[1],作者于198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22例恶性脑膜瘤(不包括不典型脑膜瘤和脑膜肉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豫北农村区域性颅脑创伤急救模式初探

    作者:熊家锐;常金生;许红旗;李颜伟;王庆宣

    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增加,安阳市农村地区颅脑创伤(TB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TBI救治的特殊性,安阳市农村地区创伤急救所依托的乡镇卫生院已难以承担,市县"120"急救半径又过长,从而使发生于该地区的TBI成为伤后"黄金1h"救治的"弱势群体",TBI急救的低"时效性"[1-3]是制约农村创伤急救水平的瓶颈.如何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加强农村TBI专科救治,一直是基层神经外科单位苦苦探索并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安阳市重型TBI救治系统[4]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的回顾总结,就建立农村地区TBI加强急救模式的可行性与技术经验进行初步探讨.

  • 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病人

    作者:方乃成;赵明;金星火;王马军

    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脑疝病人的救治较为棘手,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恶性颅高压是阻止病情恶化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措施.常规骨瓣开颅术及传统颞肌下减压骨窗不能充分显露手术野,难以彻底清除位于额、颞叶前部和颅底部位的病灶及出血,且不能有效的缓冲颅内压.作者于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间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脑疝病人73例,其中符合术后6个月GOS评定条件的病人6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原发性侧脑室非典型伴部分间变型脑膜瘤一例

    作者:孙晓峰;赵佩林;王洪生;刘洪泉;孙印臣;王立忠

    患者 男,25岁.主因间断头痛3个月,加重伴视物模糊、听力下降1个月,于2006年3月9日入院.查体:神清,一般状况良好,粗测双眼视力低于正常,双眼颞侧视野缩小,双眼球向上运动受限.强化MRI提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约技5.6cm×6.5cm×4.7cm大小不规则不均匀强化肿物,周边可见水肿,诊断胶质瘤.行右侧顶枕入路侧脑室肿瘤切除术,术中于脑室三角区,见肿物呈灰白色,质硬如橡胶,边界清晰,部分瘤组织变性坏死,质脆,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细胞及细胞核大部分呈梭形、椭圆形,核分裂像>5个/10HPF,可见大片坏死变性及大量病理性间接核分裂.免疫组化:EMA+,VIM+,CK-,PR-,P53弱+(约10%),GFAP+.诊断为非典型脑膜瘤(纤维型),部分区域间变型脑膜瘤.

  • 垂体窝内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许先平;陈世洁;吴明灿;张志文;罗国才;姚远

    患者 女,46岁.3个月因双眼视力不清,于2004年12月4日入院,患者伴轻度头痛,月经正常,无身体肥胖,无肢端肥大,无泌乳,无抽搐及肢体无力,入院体查:血压120/65mmHg,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颞侧偏盲,视力左0.1,右0.08.血泌乳素823.75uIU/ml(正常值130~700uIU/ml).MRI示:鞍内及鞍上可见21mm×29mm×23mm大小稍长T1信号,其信号欠均匀,局部边缘见条片状短T1信号,病灶向两侧影响海绵窦,向上推移视交叉,注射Gd-DTPA后病灶呈中等非均匀异常对比增强.

  • 垂体脓肿一例

    作者:王业忠;姬云翔;赵冬;许晖;李令建;刘祺;戴晶

    患者 男,52岁.间歇性发热20d,体温在37.8℃~39.4℃之间,自服药物疗效欠佳,以"上呼吸道感染"于2006年1月13日入院治疗,疗效欠佳,经头颅MRI检查发现蝶鞍扩大,鞍内见约15mm×19mm×28mm类圆形结节状影,边缘光滑,周围可见环形强化,其内见小条状T1W1、T2W1序列低信号影和斑片状T1 W1、T2W1序列高信号影.血液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转入我科后查左眼视力0.1,右眼视力0.2,双眼视野颞侧偏盲,性激素六项中T:107.21ng/ml,腰穿脑脊液化验示细胞数672×106/L,经多次腰穿鞘内注射治疗后,脑脊液化验细胞数降至正常,术前拟诊断"垂体瘤并垂体脓肿".后于全麻下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切开鞍底,穿刺见脓性液,抽出脓液约10ml,切开硬膜,彻底清除脓肿,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术后病理诊断为垂体脓肿.脓液细菌培养阴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腰穿检查结果正常,1周后复查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1.0,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 星形胶质细胞瘤术后15年恶变为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周旭东;李新钢;黄齐兵;宫崧峰;王东海

    患者 女,53岁.于2006年2月19日入院.患者曾于1991年6月4日行手术切除胶质瘤,术后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Ⅱ期,患者术后恢复可,于出院后1个月后进行局部放疗治疗,持续5周.随后患者开始服用CCNU化疗,每次服200mg,每8周服药一次,持续服药半年.1994年、2001年曾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迹象.本次入院前半年,患者开始出现言语不清,近2个月来加重,并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CT示左颞顶枕胶质瘤术后复发.入院查体右侧肢体肌力Ⅳ级,余无明显异常.完善辅助检查后,于2006年2月24日再次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呈灰黄色,质地坚硬,血运一般,肿瘤大小约6cm×6cm×5cm,下累及小脑幕,深达幕孔区,内至大脑镰,予以分块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部分为胶质瘢痕.GFPA(+),S100(+),Vimentin(+).术后给予止血、消炎及脱水处理.现患者术后2个月,正在进行第二次放疗.

  • 突然发病的脊髓肠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杨晓黎;蔺俭;苗锋;邓生德

    患者 女,16岁.因突发呼吸困难并四肢无力8h于2005年3月8日入院.追问病史,右颈肩部疼痛半个月,8h前床上翻身时突然呼吸停止,全身发绀,行胸外按压后呼吸恢复,自感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不能下地行走.查体:神志清楚,抬入病房,呼吸浅弱,颈2以下痛温觉减弱,以左侧为重,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Ⅱ级,双侧巴氏征阳性.MRI检查:颈椎生理弯曲度变直,在颈2~4椎管内偏右侧髓外硬膜下见一梭形T1T2均高信号影,STRI序列上呈高信号影,病灶边界清,大小约4cm×1.5cm,颈髓受压变细,向左侧移位.当日急诊手术,术中见颈2~4髓外硬膜下脊髓右前方囊性病变包膜完整,仔细分离完整切除,囊内为淡黄略浊的液体.病理诊断:肠源性囊肿.术后10d病人肌力恢复Ⅴ级,右颈肩部疼痛消失.

  • 第四脑室Schwann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凯;杜固宏;毛颖;周良辅

    患者 男,18岁.以头晕3年,加重并行走不稳1个月,于2004年4月29日住院.查体:体表皮肤无咖啡斑,双眼底见视乳头水肿,有小脑性共济失调,Romberg征阳性,余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平扫见小脑蚓部一大的类圆形低密度占位.MRI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类圆形、边界清楚、似有包膜.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混合密度,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术前诊断:髓母细胞瘤并脑积水.行枕下正中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暴露小脑半球和枕大池并打开枕大池蛛网膜即见肿瘤,有包膜,血供少,部分呈囊性,完整切除.术中见肿瘤与硬脑膜、周围小脑、脑干、颅神经均无关.病理结果:Schwann细胞瘤.

  •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的力学探讨

    作者:赵开军;任光阳

    早在1564年Etienne就提出脊髓病理性空洞的改变,而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Y)的名称则是于1873年由Oliver D'Angers提出的;1891年Arnold chiari通过尸检发现先天性枕大孔区畸形和后脑畸形中,多有脊髓空洞发现,故常称为:Arnold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ACM-SY).本病好发于20-30岁左右的中青年.根据大宗SY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该病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它的年发生率为8.4/10万人口.其病因学研究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但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即Arnold chiari畸形(Arnold chiari's malformation,ACM).此外,尚有髓内肿瘤、外伤和炎症等.随着MRI的问世,对SY的认识和外科干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SY的发病机制对其治疗、疗效评价和动物模型的制作等有重要意义.

  • 人胚额叶皮层和海马干细胞的自主分化研究

    作者:孙鹏;董恺;董朝轩;张愚

    目的 研究人胚胎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的自主分化特性.观察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和海马神经干细胞特性的异同.方法 从人胚胎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别分离提出神经干细胞,经无血清体外培养、扩增,形成神经球.神经球贴壁进行不加诱导剂的自主分化.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神经于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生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的自主分化能力,比较额叶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 从人胚胎额叶皮层和海马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倍增时间为3.9d,海马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倍增时间为3.2d.细胞贴壁分化后出现Nestin、GFAP、Tuj-1表达阳性的细胞.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产生的Tuj-1阳性细胞分别是40.7%和19.3%;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产生的GFAP阳性细胞分别是59.3%和80.7%.结论 分离培养的额叶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以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与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倍增时间、自主分化特点和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比率各有不同.

  • 机械刺激导致猫脑大脑中动脉痉挛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绍东;罗芳;张淑珍;翟晶;史广志

    脑血管痉挛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呈异常收缩状态,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脑外科手术刺激等均可引起脑动脉痉挛.目前,许多研究脑血管痉挛的工作多使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模型[1],本文旨在研究用机械刺激引起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 星形细胞肿瘤SEPT 7/hCDC10的表达研究

    作者:贾志凡;浦佩玉;康春生;王广秀;张志勇;裘明哲;江荣才

    应用Atlas human cancer array 1.2微阵列分析人星形细胞起源的胶质瘤并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时,发现SEPT 7/hCDC10基因在所有胶质瘤基因表达谱中均明显下调,根据本微阵列分析结果将其列为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之一.并拟对较大样本采用RT-PCR方法研究和验证SEPT 7/hCDC1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SEPT 7/hCDC10是已知的10个隔蛋白(septinfamily)之一,关于其具体功能目前并不确定,已知隔蛋白属于GTPase家族,可能与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细胞分裂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有关.本项研究将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基因以及隔蛋白家族与肿瘤的关系.

  •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作者:陈思源;万虹;历俊华;孙莹;杨忠旭;周健;栾国明

    目的 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 从药物流产的12周到16周的人胚胎海马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在EGF、bFGF和LIF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并用10%的胎牛血清诱导其贴壁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Nestin、NSE、MAP-2、GFAP和GalC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和特定生长因子,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胚神经干细胞.

  • 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NF-kB和MMPs表达的关系

    作者:孙晓枫;乔桂荣;兰海涛;张庆俊

    目的 了解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NF-kB与MMPs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RT-PCR、EMSA法分别在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观察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NF-kB与MMPs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脉壁在术后1周即可见NF-kB表达明显增加,随之MMPs表达也迅速增加.NF-kB在术后3周基本达高峰并持续至术后1个月,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高5倍,从术后2个月逐渐下降,到术后4个月基本降至正常.MMP-2、MMP-9表达在术后1个月达高峰,并一直持续至术后4个月.对照组动脉壁NF-kB、MMP-2、MMP-9仅有微弱表达.结论 NF-kB活性升高可能是MMPs被异常激活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它们共同参与了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 骨髓间质细胞在丝素膜上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周永志;张世明;李明忠;张学光

    目的 通过研究骨髓间质细胞在丝素膜上的贴壁、生长繁殖情况及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探讨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兔骨髓间质细胞分别接种于多孔丝素膜、致密丝素膜和脑膜卫士等生物材料上,采用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检测法,研究丝素膜对细胞贴壁、生长繁殖情况及染色体的影响.结果 丝素膜能支持细胞在其表面贴壁,生长曲线和染色体正常.结论 丝素膜对骨髓间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三叉神经痛型桥脑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作者:刘猛;刘玉光;王宏伟;张良文;朱树干;吴承远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7例,女17例;年龄19~50岁,平均34岁;病史3个月-5年.2.临床症状、体征: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右侧11例,左侧13例;单纯Ⅰ支1例,Ⅱ支5例,Ⅲ支8例,Ⅱ+Ⅲ9例,Ⅰ+Ⅱ+Ⅲ1例;8例角膜反射迟钝,听力下降3例.

  •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连弘

    干细胞(stem cell,SC)是上世纪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干细胞的概念是Evans [1]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有多种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干细胞可分为三种类型: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即为多能干细胞,指可生成神经组织或起源于神经系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演化为不同成熟细胞潜能的细胞,90年代Roybholds等[2]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突破了以往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元不能再生的观念,而且通过基因修饰还可用于神经系统的基因治疗,表达外源性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及代谢性酶,为许多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

  • 中国神经外科学界应重视脊髓脊柱疾病的研究

    作者:徐启武

    脊髓脊柱疾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神经外科疾病.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与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观念的引入,基础研究的逐步开展,以及磨钻、各类手术器械和固定材料的不断面世,神经外科界对各类脊髓脊柱疾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椎管内肿瘤、脊髓脊柱血管畸形和脊髓脊柱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对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术中内固定、内窥镜、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护和疼痛治疗等,也在一些神经外科单位开展了起来,迈开了可喜的步伐.然而,由于这类疾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仍给正确诊断与进一步提高疗效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学习、推广与探索新技术、新经验,不断加深与拓宽实践领域,进一步理解脊髓脊柱疾病,提高显微手术技巧,规范我们的医疗措施,以减少治疗伤残率和提高疾病治愈率.为此,下面一些观念希望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注意.

  • 同轴支撑法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持续引流技术

    作者:黄冰;万默各;孙建良;周煦燕;陆雅萍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ARROW牌中心静脉置管包(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Set,内含:16G中心静脉导管,管身Ф1.8mm,内径1.1mm,尖端内径0.9mm,全长35cm;J形导引钢丝Φ0.81mm,长62cm);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内含:内衬弹簧钢丝的硬膜外导管Ф1.0mm,内径0.5mm,长70cm),延长管、三通开关及引流袋.

  • 巨大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贵怀;王忠诚;田军;陈忠;尹浩

    临床资料患者 男,1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麻木疼痛两年余,双下肢瘫痪伴排尿排便困难半年余,恶心呕吐伴呼吸困难1月余,于2005年9月9日在北京天坛医院协作医院贵阳脑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发病以来,一直误诊为"脊髓炎""脊柱炎"等疾病而延误了治疗.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神清语利,腹式呼吸明显,能扶持站立,不能行走,四肢肌肉明显僵直伴萎缩,双足轻度内翻,双手指轻度屈曲畸形.眼底无水肿,咽反射减弱,耸肩无力,颈项僵直,颈胸椎呈"S"形弯曲,C2~3以下痛觉减退,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

  •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

    作者:甲戈;景治涛;罗世祺;马振宇;张玉琪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 自1991年2月-2003年11月,共收治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4-16岁,平均12.8岁.其中颈段7例,胸段5例,腰段5例.有3例肿瘤位于硬脊膜外,14例肿瘤位于硬脊膜下,5例肿瘤经椎间孔呈哑铃形生长.2例椎间孔外肿瘤未能全切除,其余15例肿瘤全切除.结果 除1例腰3部位肿瘤患儿术前双下肢瘫痪,术后双下肢瘫痪无缓解外,其余16例患儿术后症状、体症均有好转.结论 神经鞘瘤是髓外常见一种良性肿瘤,这类肿瘤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人胚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再生

    作者:梁鹏;梁桃;刘恩重;金连弘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对脊髓损伤大鼠(SCI)皮质脊髓束(CST)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治疗组和培养基对照组各15只,所有大鼠于T11水平横切脊髓.治疗组15只大鼠从固定在大鼠皮下Ommaya囊内注入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每周1次,每次注入5μl,对照组从Ommaya囊内注入同等量未培养过干细胞的培养基.利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客观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检测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 dextran amine,BDA)示踪标记CST的再生,检测损伤部位远端的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出现下肢截瘫,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治疗组的大鼠表现为后肢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BDA标记的再生的轴突穿过了损伤处到达了脊髓的远端;对照组仅表现为轻微的组织和功能变化.治疗组大鼠脊髓在脊髓损伤处远端的神经元和BDA标记的轴突位置有突触素表达,对照组没有突触素表达.结论 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可以促进SCI大鼠CST的再生以及CST和神经元之间的解剖学重建;神经干细胞治疗SCI可能通过支持治疗而非替代治疗.

  •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

    作者:菅凤增;陈赞;凌锋

    目的 报告利用螺钉-钛棒(板)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作者1年来行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技术内固定9例,其中齿突样骨引起的C1~C2不稳2例,手术后进行性颈椎后凸2例,颈椎管狭窄2例,C3~C4滑脱1例,C6~C7外伤滑脱2例.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C3~C6侧块螺钉、C7~T2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然后连接钛棒或钛板完成固定.9例病人共植入螺钉59枚.结果 所有病人在1周内带外支架进行活动,除1例因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病人在1个月及1年后复查均未见内固定物移位.结论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固定为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术后即刻获得牢固内固定,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 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和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长峰;魏海峰;滕红林;杨兴海;马俊民;魏梅洋;贾连顺;肖建如

    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凋亡在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凋亡的关系决定了神经功能的预后.bcl-2和bax是凋亡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起正负调控作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是高分子跨膜糖蛋白,在神经细胞迁徙、髓鞘形成以及神经再生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是反映神经再生的重要指标之一[1].本实验研究L1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关系.

  • 椎管内淋巴管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蒋宇钢;向军;张凌云;阳频;梁青春;袁友红;李亚军;张治平

    淋巴管瘤(lymphagioma)系淋巴管源性良性病变[1-4],全身多个部位可发生,椎管内淋巴管瘤(intraspinal lymphangioma)临床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的椎管内淋巴管瘤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早期神经元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晓刚;邓宇斌;刘祖国;朱文标;李晓杰;何杰民;王建云;全大萍;张成

    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可以促进神经元修复、轴突再生[1,2].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类成体干细胞,易于获取和增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3,4].本实验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将自体MSC在体外诱导为早期神经元细胞,并应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共聚体(mPEG-b-PLA)作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控释载体,将两者联合移植到脊髓损伤处,探讨其修复脊髓结构、恢复猴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