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移动CT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强;张强;李飞;毕偌男;陈蓉蓉;于中华;徐如祥

    目的 总结分析CereTom 8层移动CT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诊断效率、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7年7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应用CereTom 8层移动CT行头部床旁扫描的病例数、检查次数、扫描地点与模式.分析颅脑疾病的特点、诊断效率及辐射剂量等.结果 (1)移动CT检查的例数与模式:实施头部扫描的患者为49 068例,共扫描78 771例次.包括门诊急诊室44 433例,重症监护室(ICU)4 549例,手术室86例;平扫48 905例,增强扫描163例,其中115例颅内动脉瘤行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2)疾病种类:CT扫描发现颅内异常者39 426例,其中颅脑损伤13 516例,脑血管病21 665例(包括脑梗死10 594例、脑出血5 0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 026例),颅内肿瘤2 450例,颅内动脉瘤115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颅底凹陷症等l 795例.本组轻中症患者37 160例(75.73%),重症患者11 908例(24.27%).(3)诊断效率:移动CT扫描的总阳性率为80.35%(39 426/49 068),在ICU及手术室移动CT检查的阳性率为100%.(4)辐射剂量:移动CT的容积剂量指数为(76.03±1.54) mGy,吸收剂量为(8.26±0.50)mSy,辐射剂量为(82.54±3.13) mGy,明显高于大型固定CT的辐射剂量[分别为(63.52±3.72) mGy、(5.46±0.72) mSv、(71.09±2.98) mGy](均P<0.05),但移动CT的辐射剂量值在国际辐射的标准范围之内.结论 移动CT体积较小,使用便捷,可推至床旁扫描,且成像质量达标,诊断效率较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 三叉神经萎缩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开鹏;刘德财;刘学军;周锐志;金澎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萎缩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5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MRI影像上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体积和冠状位截面积.探讨责任血管的类型、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神经受压迫的程度与三叉神经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症状侧三叉神经的体积[(63.3±14.5) mm3]和冠状位截面积[(3.8±1.1)mm2]均小于非症状侧[分别为(74.4±16.5) mm3和(4.6±1.3)mm2]和对照组[分别为(73.2±13.8) mm3和(4.9±1.1)mm2](均P<0.05).试验组两侧三叉神经体积的差异(△V)[(14.5±3.8)%]和截面积的差异(△CSA)[(11.0±2.8)%]均大于对照组[△V和△CSA分别为(3.7±1.2)%和(2.9±0.7)%](均P<0.001).动脉压迫组[(11.9±4.3)%]与静脉压迫组[(4.8±1.9)%]两侧三叉神经△C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Ⅲ+Ⅱ级压迫组[(12.7±5.1)%]与Ⅰ级压迫组[(8.4±3.6)%]两侧三叉神经△C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萎缩与PT'N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脑池段三叉神经萎缩可能对PTN具有诊断价值.

  • 致痫灶切除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单中心15年病例回顾

    作者:遇涛;张国君;徐翠萍;张晓华;倪端宇;闫晓明;黄朝阳;马凯;乔梁;周晓霞;王玉平;李勇杰

    目的 分析采用致痫灶切除手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患者的致病灶定位、病理特点及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1年4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切除手术治疗的DRE患者,共2 424例.分析致痫灶的定位情况,分2个阶段随访术后≥1年者的癫痫完全无发作率.结果 2 424例患者中,MRI显示有明确病灶者1 299例(53.6%),1 125例(46.4%)未见明确病灶;共1 007例(41.5%)行颅内电极埋置术,其中65.5%(660例)为MRI未见明确病灶者;颞叶癫痫(TLE)手术1 030例(42.5%)、非颞叶癫痫(ETLE)手术1 394例(57.5%);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909例(37.5%)、海马硬化429例(17.7%)、瘢痕性脑回381例(15.7%)及低级别肿瘤223例(9.2%)等,其中12.5%(303例)伴有双重病理改变.1 424例(58.7%)随访≥1年,其中第1阶段(2001年4月至2012年7月的患者)随访的846例中,术后第1、3、5年的无发作率分别为64.7%(547/846)、52.5%(241/459)及49.6% (119/240),其中TLE者分别为57.9% (210/363) 、57.8% (108/187)及56.3% (58/103),ETLE者分别为59.4%(287/483)、47.8%(130/272)及46.7% (64/137);178例(21.0%,178/846)出现手术并发症;第2阶段(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的患者)随访的578例中,术后第1、3年完全无发作率分别为64.7% (374/578)、57.3% (133/232),其中TLE者为71.4% (187/262)、66.4% (64/95),ETLE者为59.5% (188/316)、51.1% (70/137).2阶段术后1、3年总体无发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阶段术后1年TLE者的无发作率优于第1阶段(57.9%对比71.4%,P=0.001).结论 颅内电极埋置仍是致痫灶定位的重要手段.尽管随时间延长手术疗效有所减退,但总体TLE和ETLE患者均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手术疗效.

  • 山东省聊城地区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颈动脉斑块分析

    作者:刘卫东;王石雷;冯晶军;林凯;王继跃;张利勇;郝继恒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已取代肿瘤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病死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1].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极高,早期发现卒中高危人群,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对减少或延缓卒中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2].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作为卒中筛查基地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培训基地,承担山东省聊城地区4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工作,现将筛查结果予以总结并分析如下.

    关键词:
  • 岩下窦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薛德友;李巍;权伟;梁冰;申亚峰;王实;徐飞;白晶波;于耀宇;焦德让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DAVF)是脑血管病中比较复杂的病变.因海绵窦涉及颅内大血管及多组脑神经,所以海绵窦区DAVF的治疗尤其困难.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海绵窦区DAVF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1-3].常规的经动脉入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DAVF虽能改善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不可能完全栓塞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较易导致反复复发.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自1993年经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DAVF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该入路需要显露眼上静脉,如果眼上静脉较细插管困难,导致偶有眼上静脉断裂的发生,术后伤口易水肿,有感染的风险.2007年以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采用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入路治疗37例海绵窦区DAVF,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 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凌晖;赵明飞;闫伟;许璟;吴群;张建民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MRI特征、诊治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垂体腺瘤合并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双侧动脉瘤栓塞术,二期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2例垂体腺瘤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先予动脉瘤栓塞术,再行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1例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患者先切除垂体腺瘤后充分显露动脉瘤并成功夹闭.结果 4例患者中,3例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后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动脉瘤无复发,预后良好.1例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患者,虽行动脉瘤夹闭术及垂体腺瘤切除术,但终因肺部感染放弃治疗,导致预后不良.结论 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垂体腺瘤患者建议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或)DSA检查,MRI T1和T2加权序列表现为流空影是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重要特征.对于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根据动脉瘤有无破裂行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松果体区脑膜瘤起源的再探讨

    作者:方陆雄;宋烨;俞磊;漆松涛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该肿瘤的起源以及“中间帆脑膜瘤”一词的真实含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松果体区脑膜瘤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录像资料,依据文献的方法将其分为幕镰交界区脑膜瘤和中间帆脑膜瘤两类,并比较两类肿瘤之间的异同.结果 21例患者中,幕镰交界区脑膜瘤12例,其中起源于大脑镰、小脑幕和直窦者各4例;中间帆脑膜瘤9例,其中7例起源于大脑大静脉蛛网膜袖套,1例起源于大脑内静脉后部,1例起源于松果体后表面.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脑膜瘤,其中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双眼垂直运动受限3例,同向性偏盲7例,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 松果体区脑膜瘤的起源更适合用幕镰交界区脑膜瘤和原发性松果体区脑膜瘤来描述,“中间帆脑膜瘤”一词不能准确地反映松果体区脑膜瘤的起源问题.切除松果体区脑膜瘤时,大脑大静脉和侧支循环的保护尤为重要.

  • 椎管内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张顺;赵赤;王博;杨智君;张晶;赵赋;刘丕楠;毕智勇

    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2,NF2)是由NF2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率约为1/25 000[1].NF2可表现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皮下神经鞘瘤、白内障、脑膜瘤、椎管内神经鞘瘤等[2-3].研究表明,45% ~75%的NF2患者伴有多发的椎管内神经鞘瘤,肿瘤增大时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影响NF2患者的生命质量[4-6].手术治疗是目前NF2患者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NF2引起的双侧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对NF2引起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方法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椎管内NF2患者,对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探讨,现总结并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继发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大小便障碍一例

    作者:修波;李萃萃;林和璞

    患者 男,37岁.主因“患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后大、小便障碍20年”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双下肢无力、小便失禁被诊断为GBS,给予药物治疗,双下肢无力症状稍有好转.患者存在小便失禁,约每10余分钟排尿一次,夜间睡眠遗尿;便秘,约7d一次.患者自诉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感觉异常,双足趾及双踝无力,走路前倾.性功能差.入院查体:肛门松弛,肛门反射消失,肛门周围约20 cm疼痛刺激迟钝,双踝肌力Ⅳ级,双侧足趾肌力Ⅲ级.双侧膝腱反射稍亢进,跟腱反射迟钝,双侧Babinski征阳性.

    关键词:
  • 新生儿额部先天性巨大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作者:齐文涛;王友伟;武永康

    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儿童的发生率<10%[1].因其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血供丰富、手术治疗难度大等特点,HPC的治疗极具挑战性,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新生儿先天性额部HPC,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儿女,10d.因“出生时发现额部肿物10 d”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额部可见约8 cm×7 cm ×6 cm大小的紫红色肿物,质地韧,基底宽,移动性差(图1 A).头颅CT显示:肿瘤质地均匀,密度较脑组织稍高,部分额骨呈“虫蚀”样改变(图 1 B).

    关键词:
  •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快速再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铭;黄楹

    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美国为例每年发生80万例卒中,其中新发卒中61万例,缺血性卒中占87%[1].大血管闭塞(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和颅内椎动脉)在缺血性卒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一项对2 15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评估发现,1 043例患者(48.5%)存在动脉闭塞,其中大血管闭塞共860例(40.0%)[2].大血管闭塞与卒中的不良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分)密切相关,不能成功再通的大血管闭塞预后不良率高达91%~95%[3].静脉溶栓对于大血管闭塞的再通效率低下,直径超过8 mm的血栓几乎不能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解(<1%)[4].近年来,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与单纯静脉溶栓相比实现了较高的再通率和较低的致残、致死率,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5-6].然而,血管再通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其再通时间对于手术效果至关重要.早期恢复脑血流是防止脑组织永久性损害的关键,再通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快速再通技术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胶质瘤基因分型和主要标志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申大川;冷基勇;王若雨

    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50%以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较差,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为例,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5个月[1],而低级别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为4~15年[2-3].基于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蛋白、超微结构等的传统临床病理学分类已不足以解释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巨大差异.新的研究显示,低级别胶质瘤之间也有不同的生物学表现,一部分表现为惰性、进展缓慢;另一部分迅速进展为GBM,而分化的差异取决于特定的基因突变[4].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新版分类引入分子参数,改变了主要基于组织发生学、显微镜诊断的旧原则.本文将简述胶质瘤基因分型及其对预后评估、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胶质瘤标志基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脑胶质瘤11C-MET PET-CT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鑫;王凯;艾林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浸润性和高度异质性,缺乏肉眼所能识别的组织学边界,给手术治疗、病理学分级与预后评估带来挑战[1].传统的神经影像(如CT、MRI等结构成像)可提供肿瘤的解剖定位、大小、形态等信息,发现瘤周水肿、出血、坏死等间接征象[2],在胶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肿瘤的分级、预后评估以及肿瘤范围的勾画等方面的作用不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可提供病灶的代谢信息,探究肿瘤形成过程中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其与传统神经影像学方法结合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肿瘤范围的勾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3].

    关键词:
  • CDCA7L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作者:陈婧;张克难;王宽宇;赵征

    目的 分析细胞分裂周期相关7样蛋白(CDCA7L)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和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该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功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 mRNA芯片数据库中309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NA芯片数据,分析CDCA7L蛋白的表达特征.同时以TCGA RNA测序数据库中的胶质瘤数据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CDCA7L基因的表达特征.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价CDCA7L蛋白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基因本体分析获得CDCA7L蛋白相关基因的功能和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敲低CDCA7L蛋白表达对胶质瘤细胞株垂直迁移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CDCA7L蛋白对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作用.结果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和Ⅳ级脑胶质瘤中,CDCA7L的表达量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分别为0.053(0.051)、0.083(0.078)和0.133(0.152),均P<0.05];CDCA7L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突变型[分别为0.123(0.165)和0.068(0.068),P<0.001].在胶质瘤中CDCA7L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在胶质瘤细胞株中敲低CDCA7L抑制细胞的垂直迁移,增加了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均P<0.01).结论 CDCA7L蛋白可能与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DNA复制、DNA损伤修复和染色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有关.CDCA7L蛋白可促进脑胶质瘤的发展和肿瘤细胞的迁移,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蒋业清;黄磊;鲁刚;葛亮;狄若愚;万海林;耿道颖;张晓龙

    目的 分析影响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9例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出院前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旋转DSA检查以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和弹簧圈是否有压缩变形;行mRS评分以评估患者预后.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动脉瘤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89例患者共104个动脉瘤,其中73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31个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中16例(18.0%)患者有无症状性血栓形成,术后2例(2.2%)有并发症,均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好转.5例复视和1例视物模糊的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104个动脉瘤术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为,Ⅰ级61个(58.7%),Ⅱ级18个(17.3%),Ⅲa级13个(12.5%),Ⅲb级12个(11.5%).出院前mRS评分为0~2分的75例、3~4分14例.8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43个月,平均(10.2±3.1)个月.随访期间,14例(15.7%)患者复发;104个动脉瘤中,14个有弹簧圈压缩变形;mRS评分为,0~2分83例,3~4分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是否存在子瘤和瘤体大径与载瘤动脉管径比(SR)值影响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R值是影响术后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4,95% CI:1.109~2.526,P=0.014).结论 动脉瘤大小、是否存在子瘤及SR值可能会影响术后动脉瘤的复发,SR值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赵恺;王俊文;李朝曦;何跃;张华楸;牛洪泉;舒凯;雷霆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MCA动脉瘤患者823例,其中43例(5.2%)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颞叶25例,额、颞叶8例,合并脑室出血10例).术前完善血管检查33例(76.8%),合并脑疝一期开颅探查5例(11.6%),误诊为单纯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5例(11.6%).4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Ⅰ级(死亡)者3例(7.0%),Ⅱ~Ⅲ级(预后不良)2例,Ⅳ~Ⅴ级(预后良好)38例.围手术期脑梗死1例(2.3%)、肢体偏瘫较术前加重2例(4.7%),慢性脑积水2例(4.7%).存活的40例中,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3 ~48(26.4±5.6)个月.GOS显示预后良好34例(94.4%,34/36),预后不良2例(5.6%);影像学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MCA动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疗效较好.

  • 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康慧斌;刘爱华;李佑祥;姜除寒;吴中学;张洪兵

    目的 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86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120例)和未破裂组(46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78,95% CI:1.101~2.870,P=0.019)、动脉瘤的部位(前交通动脉:OR=15.808,95% CI:7.284 ~ 34.309,P<0.001;后交通动脉:OR=11.437,95% CI:5.303~24.665,P<0.001)、大径(OR =2.045,95% CI:1.144~3.657,P=0.016)和形状(OR=1.705,95% CI:1.030 ~2.825,P=0.038)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脂血症为保护因素(OR=0.212,95% CI:0.073 ~0.615,P=0.004),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吸烟<20支/d和吸烟≥20支/d的患者破裂风险分别是不吸烟患者的3.290倍和3.460倍,说明随着每天吸烟支数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也随之增加(均P<0.05);戒烟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不吸烟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54,95% CI:0.179~2.388,P=0.520).结论 吸烟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而戒烟不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直径≥7 mm及形态不规则可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而高脂血症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 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钱伟强;任宇涛;甘奇;王启光;孙鸿;贺民;游潮;刘翼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术后复查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的夹闭情况;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治疗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 24例患者的33个囊性动脉瘤均于术中完全夹闭,术后当日复查颅脑CT显示血肿部分或全部清除;出院前复查CTA或3D-DSA显示所有动脉瘤均夹闭完全,载瘤动脉及重要分支血管通畅.术后并发血肿扩大1例(4.2%),一过性精神障碍1例(4.2%).出院时GOS评级Ⅴ级20例,Ⅳ级3例,Ⅲ级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mRS评分0~1分21例,2分2例,6分1例,其中95.8% (23/24)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手术风险较高;显微外科夹闭术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的处理

    作者:黄志坚;漆凌骏;徐睿;郭宗铎;张晓冬;何朝晖;朱继;孙晓川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与脑血流过度灌注现象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随访结果.结果 停用解痉药物并且加强脱水治疗后,30例患者的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3.7±1.5)分,与脑肿胀时的(9.0±1.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大脑半球肿胀时的脑血流量增高了4.72(7.28) ml·100 g-1·min-1;脑血容量增高了0.36(0.74) ml/100 g;平均通过时间延长了2.52(2.34)s;大脑中动脉的大流速增快了50.35(66.99) cm/s,平均流速增快了26.43(46.19) 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级Ⅴ级22例,Ⅳ级4例,Ⅲ级4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术后的脑血流过度灌注可引起大脑半球肿胀,需与脑血管痉挛相鉴别.停用解痉药物并加强脱水治疗能明显减轻脑肿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 LVIS支架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明智绪;黄德俊;万定;朱辰路;冯进;杨振兴;李曦男;颜华;李宗正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为颅内常见的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4[1].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可导致相应供血区的功能障碍,并促使周围血管发生粘连、痉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限制了开颅手术治疗[1].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大大提高了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栓塞程度、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 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疗效

    作者:袁永杰;郭新宾;范锋;徐浩文;姚智强;王子博;徐远杰;管生

    目的 探讨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的颅内WNBA患者,共62例.其中采用“冰激凌”技术14例,“Y”型支架技术29例,“X”型支架技术1例,LVIS支架“Barrel”技术18例.结果 62例患者中,除1例拟采用“Y”型支架者未成功外,其余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者30例(48.4%),Ⅱ级者21例(33.9%),Ⅲ级者11例(17.7%).围手术期7例(11.3%)发生并发症,其中缺血性6例(9.7%),术中血栓形成2例(3.2%),术后急性缺血性并发症4例(6.4%);5例为采用“Y”型支架技术,1例为采用LVIS支架“Barrel”技术.术后丘脑出血1例(1.6%).临床随访59例,随访时间为5~ 57(11.9±1.7)个月.其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1分55例(93.2%),2~3分2例(3.4%),4 ~5分2例(3.4%).影像学随访33例,随访时间为3 ~36(6.9±1.2)个月,其中18例(54.6%)动脉瘤不显影,5例(15.2%)改善,9例(27.3%)稳定,1例(3.0%)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结论 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WNBA,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均可接受;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Willis环变异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内单发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作者:张炘;段传志;郭慎全;陈运昌;何旭英;李西锋;刘文超;李然;范海燕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Willis环变异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影响IA单发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23例单发IA患者(IA组),同时纳入同期DSA检查为阴性者为对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DSA (3D-DSA)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判断Willis环变异类型;采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检查获取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IA单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IA组患者的Willis环变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0%(174/223)、11.9% (14/118),P<0.001].IA组患者的Willis前环变异率高于后环[分别为63.8% (111/174)、36.2% (63/174)],且Willis前环变异更多见于左侧[左、右侧分别为46.0% (80/174)、17.8% (31/174)].IA组患者的切应力(WSS)和环壁张力(C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WSS分别为(8.7±2.7)dyne/cm2、(7.9±1.6) dyne/cm2,P=0.007;CWT分别为(3.8±1.1) dyne/cm2、(3.5±1.0) dyne/cm2,P=0.01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70,95% CI:1.010~3.870,P=0.048)、高血压Ⅱ级(OR =2.830,95% CI:1.160~86.880,P=0.022)、Willis环变异(OR=29.680,95% CI:10.280~ 85.680,P<0.001)和WSS增高(OR=1.530,95% CI:1.140 ~2.070,P=0.005)是影响IA单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Willis环变异好发于IA患者,且左侧的Willis前环变异更多见.女性、高血压Ⅱ级、Willis环变异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IA单发的危险因素.

  • 弹簧圈支撑技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对分支动脉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赫;李彤;钟红亮;贾建文;杨洪超;孙永全

    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2].但当分支动脉与动脉瘤关系非常密切,甚至从动脉瘤的颈部或体部侧壁发出时,栓塞过程中需要保留分支动脉,是动脉瘤栓塞术中的难题[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弹簧圈支撑技术栓塞6例累及分支动脉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回顾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医源性与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疗差异

    作者:林通;陈东亮;李京润;廖煜君;徐锋;冷冰;陈功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与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PSAN)的诊断和治疗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颅内PSAN患者,其中9例为外伤性PSAN (TI-PSAN)患者,2例为医源性PSAN(Ⅱ-PSAN)患者.9例TI-PSAN患者的11个PSAN,7个给予假性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2个给予血管重建治疗,其中1个采用支架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个采用双支架栓塞;1个给予手术治疗,另1个未处理.2例Ⅱ-PSAN患者的2个PSAN,1个行单纯栓塞治疗,另1个行LVIS支架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以判断PSAN是否残留和复发,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11例患者共13个PSAN,其中12个经手术治疗均成功.1例TI-PSAN患者术后第1天因颅内再出血死亡,其余10例术后均未出现再出血症状.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3年,中位时间为13.0个月.10例患者中,6例获得DSA随访,4例获得CTA或MRA随访.8例TI-PSAN患者中,行单纯闭塞治疗的6例患者无PSAN复发且血管代偿良好;行血管重建治疗的2例患者,其中1例未见PSAN残留和复发,1例瘤颈有部分残留.2例Ⅱ-PSAN患者中,均未见PSAN残留和复发.8例TI-PSAN患者mRS评分为0~2分,2例Ⅱ-PSAN患者均为0分,预后均良好.结论 与TI-PSAN患者不同,Ⅱ-PSAN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应注意鉴别诊断和密切随访.对于Ⅱ-PSAN患者和血管损伤较轻且完整性较好的TI-PSAN患者,首选血管重建治疗;若血管完整性差、无血管重建条件的PSAN患者,则以闭塞孤立术结合颅内外搭桥手术为主.

  • 积极推动急性期脊髓脊柱损伤的精准治疗

    作者:陈琳;张玉琪

    创伤性脊髓脊柱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严重危害青壮年的一种灾难性疾病,往往导致重度神经损伤和生命质量的显著下降,对于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负担.主要伤因包括车祸、高空坠落、跌倒、跳水滑雪等意外伤害等.据统计,目前全球脊髓脊柱损伤人数为300万例,其中中国为100万例,中国每年新发伤者高达12万例.在美国,tSCI的年发生率为40/100万,其中约1/3的患者入院时受伤平面感觉或运动完全丧失.对于颈部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约80%遗留瘫痪,接近40%的患者需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2011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美tSCI的医疗费用支出高达190亿美元.

    关键词:
  • 2017版美国心脏协会《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处理》中未破裂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解读

    作者:樊娟;徐如祥;徐小飞;沈春森

    自2001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颅内动静脉畸形处理的推荐》(简称2001年版声明)之后[1],十几年来,人们对颅内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bAVMs)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美国心脏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01年版声明发布之后至2015年1月底前PubMed、Medline及Embase收录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回顾现有数据,对2001年版声明进行补充和修订,并于2017年发布新的bAVMs处理声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处理》(简称2017年版声明)[2].2001年以来,我们对bAVMs的流行病学、生物学、影像、治疗等均积累了新数据,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首个未破裂bAVMs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ARUBA;多中心、非双盲试验)结果的公布[3].2001年版声明指出,Ⅰ、Ⅱ级推荐均需要有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当时并没符合要求的研究,故不足以提供Ⅰ、Ⅱ级证据.因此,ARUBA试验结果在2017版声明中受到极大关注.2017年版声明根据首发症状是否为颅内出血将bAVMs分为未破裂和破裂2种类型,并分别叙述.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近发表的文献,对2017年版声明中未破裂bAVMs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