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附131例报告)

    作者:厉亚坤;王震;陈籽荣;孙炜;张所军;董芳永;万锋;雷霆

    目的 分析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岁的IAC患儿,共131例,其中无症状者31例.初始行囊肿切除术或造瘘术治疗57例;13例巨大囊肿者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合并硬膜下血肿或积液者行钻孔引流术;未行手术治疗,随访观察57例.结果 随访观察的5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3 ~48)个月,其中16例(28.1%)需行手术治疗(14例行囊肿切除术或造瘘术,2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7.0%)囊肿自行消失.其余41例中,30例囊肿无进展,11例囊肿轻微增大;其中12例(29.3%)无症状,29例(70.7%)有轻微症状.9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24(3~56)个月,其中无症状33例(36.7%),轻微症状47例(52.2%),明显症状10例(11.1%);术后囊肿大小为(11.9±6.8)cm3,与术前的(138.5 ±26.1)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囊肿切除术或造瘘术的71例中,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者11例(15.5%),其中8例年龄≤2岁;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的15例中,3例并发分流管依赖综合征.结论 随访观察者再手术的比例较高;手术是治疗有症状IAC的主要方法,疗效较好;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主要为≤2岁者)、分流管依赖综合征是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 经动脉入路快速注胶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李吻;王中;虞正权;刘建民;张建民

    目的 探讨经动脉入路快速注射Onyx胶栓塞供血动脉纤细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4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例)神经外科收治的共20例供血动脉纤细的海绵窦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经动脉入路Onyx胶快速注射法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22次血管内治疗,共经22支供血动脉栓塞,其中咽升动脉11次,脑膜中动脉7次,脑膜副动脉2次,颌内动脉2次.单次注胶时间为5 s至4 min,注胶量为0.4~1.5 ml.术中即刻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1例(此例共栓塞3次).术后2例出现同侧颜面麻木,1例经3次动脉栓塞后出现同侧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随访时间为2~ 32个月,平均(9.5±2.7)个月.19例完全栓塞和次全栓塞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8例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的患者在术后2周内消失,1例球结膜水肿较重者于术后3周内水肿消失,复视和视力下降的症状均在术后1~3个月内好转,无复发病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12例,其中7例次全栓塞的患者DSA显示瘘口完全闭塞,无复发病例.结论 采用经动脉入路Onyx胶快速注射法可有效治疗供血动脉纤细的海绵窦区DAVF,其并发症较少,随访结果满意.

  • 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任晋瑞;甄自刚;任少华;张刚利;贾贵军;吉宏明

    目的 探讨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sTBI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根据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鼻胃管组(50例)和鼻肠管+鼻胃管组(54例),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平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及入住ICU平均体温、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颅脑创伤的原因、创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和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鼻肠管+鼻胃管组患者的食管反流误吸率[5.6%(3/54)]、肠外营养率[7.4%(4/54)]和血糖紊乱率[9.3% (5/54)]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患者[分别为22.0% (11/50)、28.0%(14/50)、26.0%(13/50),均P<0.05],而两组患者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鼻胃管组患者比较,鼻肠管+鼻胃管组患者达到营养目标量的时间[分别为(84.5±19.0)h、(42.0±8.0) h]、平均入住ICU时间[分别为(18.2±4.4)d、(14.1±3.8)d]及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7.2±24.5)h、(34.3±21.8)h]均显著缩短(均P<0.05),但两组入住ICU平均体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 对sTBI患者采用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治疗方式,可明显降低食管反流误吸、肠外营养和血糖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达到营养目标量所需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了sTBI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流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儿童脑积水关系的研究

    作者:尤净叶;李昊

    目的 分析脑积水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VEGF对评价脑积水病情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9例脑积水患儿(试验组),其中轻度1例,中度和重度各14例;同时以同期收治的24例脊髓拴系患儿作为对照(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Salmon标准进行预后分级.收集所有患儿的外周血和脑脊液标本,采用Luminex技术分析其中VEGF的含量,并将VEGF与脑积水的病情及预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VEGF的含量[分别为(132.04 ±69.85) pg/ml、(82.72±42.84)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20±35.69) pg/ml、(52.76±45.69) pg/ml,均P<0.05].试验组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VEGF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2,P<0.01),且试验组重度积水的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VEGF的含量[分别为(184.07±65.55) pg/ml、(89.40±28.23) pg/ml]均显著高于中度积水患儿[分别为(103.38 ±70.73) pg/ml、(56.16±28.69) pg/ml,均P<0.05].对27例脑积水患儿进行随访,其中11例(40.7%)基本治愈,10例(37.0%)中度好转,4例(14.8%)轻度改善,2例(7.4%)病情恶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着脑积水患儿预后的好转,血液及脑脊液中VEGF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均P<0.05).结论 VEGF含量在脑积水患儿的血液及脑脊液中升高.检测VEGF可辅助性评估脑积水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可作为一项实验室评价指标.

  • 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傅楚华;陈波;王宁;谭志彬;陈华云;刘立军;胡荣;冯华

    脑室出血是脑出血性疾病的常见类型,约占45%,其致死率、致残率高,病因大多为高血压[1-2].脑室出血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以及继发于少量脑实质出血的脑室出血,临床表现和预后往往不同于脑实质出血,常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仍有很高的病死率[3-4].神经内镜具有照明好、多角度视野的优点,在脑室出血手术中具有独到优势.本研究纳入87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或脑室外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种方法在高血压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
  • 双侧额部积气与开颅术后急性躁动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燕琳;徐明;黄华玮;周益民;何璇;孙秀梅;陈光强;周建新

    目的 探讨双侧额部积气与择期开颅术后急性躁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5例脑肿瘤择期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收治后24h内均行镇静-躁动量表(SAS)评估,将SAS≥5分定义为急性躁动.收集人口学资料,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资料.根据术后12 h内是否存在双侧额部积气将患者分为双侧额部积气组(83例)和非双侧额部积气组(282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纳入的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术后急性躁动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他转归指标.结果 365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急性躁动45例(12.3%),发生双侧额部积气83例(22.7%).应用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3对病例,组间不平衡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匹配后两组间相比,双侧额部积气组术后早期急性躁动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4.1%对比3.6%,P<0.001),镇静药物的使用比率增加(14.5%对比2.4%,P=0.005),且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延长(10 d对比8d,P<0.001).结论 脑肿瘤患者行择期开颅术后,存在双侧额部积气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急性躁动.

  • 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作者:修波;李萃萃;林和璞;吕雪峰;萧凯

    目的 介绍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治疗骶管Tarlov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陆军总医院(42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4例)及河北省丰宁县医院(3例)神经外科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的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共59例.手术要点是切开囊壁,寻找穿行于囊肿的神经根及囊颈的囊肿端开口;切开囊颈,用脂肪块填塞囊颈予以缝合重塑囊颈和神经根袖套,使得囊颈无脑脊液渗漏、神经根不再受压.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59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7±0.6)分,18个月为(2.3±0.5)分,与术前的(7.5±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MRI随访10~ 18个月,平均为(15.0±3.7)个月.末次随访显示,54例囊肿消失;5例巨大囊肿者的原囊腔下部有少许补空性积液,随访期积液无增加,症状无复发.结论 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技术简单易行、安全,远期疗效好.

  • 规范化治疗脑干胶质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冯富强;陈来照;李宝福;张琰君;朱少君;王樑

    脑干胶质瘤通常起源于脑桥,其次为中脑、延髓、大脑脚和颈髓;进一步分为弥漫型、外生型、延脊型和局限内生型.顶盖肿瘤是脑干局限型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弥漫内生型脑桥肿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s,DIPG)仅次于外生型,二者共占脑干肿瘤的85%.这些亚型各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结局.DIPG预后较差,而顶盖型和延脊型胶质瘤生存期较长[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规范化治疗的1例脑干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目前随访已结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脑膜瘤肺部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志强;伍军;宋涛;王莹;马玉杰;方薪淇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6.6%,脑膜瘤的发病率约为8.3/10 000[1].本病主要为良性临床表现,少数脑膜瘤表现为局部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近期对具有相关恶性临床表现的脑膜瘤亚型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脑膜瘤发生转移的概率极低,约为1/1 000[2],所以国内外对脑膜瘤的转移鲜有报道.200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膜瘤肺部转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甄勇;何亮;宋炳伟;王书祥;申林海;张楠;闫可

    原始三叉动脉又称为永存三叉动脉,是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胚胎性吻合血管[1],属于少见的血管变异.由于外伤或自发原因导致原始三叉动脉破裂,可引起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江苏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1月收治1例自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给予血管内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微意识状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艺;何江弘;徐如祥

    随着急救和重症医疗技术的发展,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从重度昏迷转归为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神经科学和神经外科领域的重大难题.意识障碍可分为不同层次,而鉴别不同层次具有挑战性,若根据行为学进行评估有40%的误诊率.意识障碍患者对外界无反应并不一定代表无意识,但还有多少意识和功能残留,究竟可恢复至何种程度,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 影像组学在胶质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钱增辉;江涛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即使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其中一部分脑胶质瘤患者病情仍进展很快,术后短时间内就会复发,如何将这部分患者识别出来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改善其预后,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3].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4].

    关键词:
  • 颅底脊索瘤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吉伟;张亚卓

    脊索瘤是罕见的骨肿瘤,约占全部骨肿瘤的3%,多认为是残存的脊索组织来源,具有肉瘤的部分特点:包括相对较低的有丝分裂活性和细胞增殖速率;但是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1].因此,经常被认作为肉瘤,治疗上也多沿用或参考肉瘤的治疗方法.脊索瘤年人群发病率约为0.51~8/百万人,人群患病率不足1/1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0~70岁是发病高峰.脊索瘤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多生长缓慢,往往在确诊前已经生长多年.发病部位多见于脊柱和颅底,颅底脊索瘤占全部脊索瘤的1/3,颅底脊索瘤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众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使得外科治疗较为困难,原位复发或残留肿瘤再生长的比例较高.另外,30% ~40%的患者可以发生播散或远隔部位转移,以脊柱脊索瘤多见(20% ~ 40%);颅底脊索瘤转移的比例相对较低(<10%),播散更为常见[2].尽管部分脊索瘤患者有较长的生存期,但是超过50%的患者会因为复发或者转移播散而预后不良[3].近年来,随着多项技术手段和设备的应用以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脊索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多的进展,本文对颅底脊索瘤(以下简称脊索瘤)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秦广彪;马康平;李云林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或获得性(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其患病率约为2% ~ 3.5%[1].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伴或不伴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使他们无法独立生活,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
  • 三溴丙酮酸抑制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颜苏吉;洪蕾;马加威;戴纯刚;谢涛;刘兵;黄强

    目的 从阻滞糖代谢途径,探讨三溴丙酮酸(3-BrPA)抑制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DC)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髓源性小鼠DC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细胞株)体外共培养的方法,诱导DC恶性转化,对恶性转化的D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命名为胶质瘤干细胞诱导恶性转化的DC (GSPC-MTDCs).采用CCK-8法和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U3、正常DC、GSPC-MTDCs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将GSPC-MTDCs接种于20只无荧光裸小鼠皮下,接种后11d,选取致瘤均一的10只裸鼠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干预组给予3-BrPA(5 mg·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干预24 d.比较两组的致瘤情况.结果 (1) GSPC-MTDCs具有永生化特征,与SU3相比,其增殖速度加快,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38.1±1.9)%对比(30.2±2.7)%,P<0.0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显示,GSPC-MTDCs侵袭能力强于SU3[(1 042±49)个对比(782 ±38)个,P<0.01)].(2)GSPC-MTDCs接种于无荧光裸小鼠皮下和尾静脉后全部致瘤.3-BrPA干预后24 d,干预组和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1.5±0.6)g、(3.3±1.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7).病理学观察显示,相较于干预组,对照组细胞核异形明显、核分裂象多、血管丰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c-myc阳性细胞比例高.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具有诱导DC恶变的潜能;3-BrPA具有抑制GSPC-MTDCs增值的作用.

  • 核糖体结合糖蛋白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赵征;张克难;孙思;王政;王宽宇;黄若愚;胡慧敏;黄华;张莹

    目的探 讨核糖体结合糖蛋白2(RPN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9例来自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CGGA)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mRNA测序数据,分析RPN2基因的表达模式.对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0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PN2基因的表达情况.根据RPN2基因的表达水平,将所有样本分为低表达组(154例)和高表达组(155例).以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的mRNA测序数据和REMBRANDT的mRNA芯片数据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RPN2基因的表达特征.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价RPN2基因在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通过DAVID软件分析RPN2基因参与的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结果 CGGA mRNA测序数据显示,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以及Ⅳ级脑胶质瘤中,RPN2的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分别为-0.55±0.61、0.05±0.66以及0.36±1.20,P<0.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也证实,RPN2的表达水平随胶质瘤WHO等级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TCGA脑胶质瘤的4个分型中,RPN2在神经元型中表达低,在间质型中表达高(分别为-0.80±0.56和0.68±1.02,P<0.001).RPN2在IDH突变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低于其在野生型中的表达(分别为-0.22±0.77和0.22±1.18,P<0.001).RPN2基因高表达组脑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小于低表达组(P <0.001).RPN2基因的上述特征均在TCGA mRNA测序数据及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集中得到类似的结果.多因素Cox分析显示,RPN2基因的表达水平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RPN2基因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分裂、增殖、黏附、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RPN2基因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单周期新辅助化疗在颅内分泌型生殖细胞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方陆雄;宋烨;欧毅超;漆松涛

    目的 初步探讨单周期新辅助化疗在颅内分泌型生殖细胞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血浆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增高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先给予1个周期的EP方案(顺铂+足叶乙甙)化疗,然后依据疗效的不同分为两组,手术组:包含化疗后病变稳定或进展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化、放疗;继续化疗组:包含化疗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进行继续化疗,随后放疗.结果 4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新辅助化疗,症状减轻或缓解40例,无明显好转2例.手术组2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混合性肿瘤11例,畸胎瘤8例,绒毛膜癌2例,卵黄囊瘤1例.术后无一例死亡或致残,治疗完成后均无肿瘤残留.继续化疗组2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但4例有病灶残留.42例患者中,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72个月,平均(25.6±4.3)个月,其中死亡2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血浆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正常.结论 颅内分泌型生殖细胞肿瘤可采用单周期新辅助化疗进行分层,并依据分层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单周期新辅助化疗在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兼顾了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 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附34例报告)

    作者:马翔宇;牟龙;黄斌;李卫国;王新宇;徐淑军;李新钢

    目的 初步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根据患者的术后MRI及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的有效性,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34例患者中,Simpson Ⅰ~Ⅱ级切除30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3例,无变化8例,视力损害较术前加重3例.术后发热3例,低钠血症3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脑水肿l例,癫痫发作2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12±5)个月.l例(3%)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证实复发,其余33例未见复发.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具有开关颅简单、快速,术野整洁,创伤小等优点,可有效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 颅内软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作者:贺亮;王军;陶钧;夏俊哲;吴鹏飞;王明昊;王运杰

    目的 总结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颅内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9例达到肿瘤全切除,8例为次全切除.术后病理学结果:普通型软骨肉瘤13例,黏液型软骨肉瘤3例,间叶型软骨肉瘤1例.术前误诊比例为14/17.术后新发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2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1~113个月,平均(55.9±23.1)个月.患者2年、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3%和75.0%.随访期间,行次全切除的患者中,2例死亡,5例病情进展.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为颅内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其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新化疗策略及初步应用

    作者:陈延明;戴晓晓;袁利群;盛敏峰;王中勇;黄强;张永胜;董军

    目的 探讨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新化疗策略及初步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以替莫唑胺化疗为基础,联合丙戊酸钠及尼卡地平的新化疗方案,治疗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阳性且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阴性的术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以及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经评估无再手术可能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及患者生存期等指标评估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1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组织均不同程度地表达ABCG2、MGMT.甲基化特异性PCR结果显示,入组患者的MGMT甲基化阴性.MRI增强扫描评估客观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5例(其中4例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8.4±10.9)个月,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后KPS评分的均值为(51.7±31.6)分.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丙戊酸钠及尼卡地平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化疗方案对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有效,患者可耐受联合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颅咽管瘤

    作者:贾艳飞;董志强;高振山;杨强;雒小东;何栋刚;史哲;潘亚文;张新定;李强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在颅底外科中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近年来,神经外科医生开始利用此入路切除颅咽管瘤[1],在治疗效果上显示出较传统开颅术的优势及局限性.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21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及诊治经验如下.

    关键词: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膜瘤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肖勇;邹元杰;肖朝勇;刘永;项崇;胡新华;耿良元;章文斌;刘宏毅

    目的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膜瘤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脑膜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和SWI检查,将SWI图像经软件处理后获得小强度投影图(mIP);结合MRI或CT,对SWI的mIP、校正后的相位图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脑膜瘤的瘤内微出血灶、瘤内钙化灶和肿瘤引流静脉.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比较瘤内出血和瘤内未出血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指标.结果 通过SWI检查,50例脑膜瘤患者中,7例(14%)有瘤内微出血灶(24个);24例(48%)有瘤内钙化灶(47个),与CT检查结果比较,31个相符,16个不相符(均为CT未检出);16例(32%)有明确的肿瘤引流静脉,其中11例无瘤周水肿,5例伴发瘤周水肿;18例(36%)无瘤周水肿,32例(64%)形成瘤周水肿.无瘤周水肿的患者较有瘤周水肿的患者更易形成引流静脉[分别为61% (11/18)、16%(5/32),P=0.001].5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均为WHO Ⅰ级脑膜瘤.瘤内微出血组患者的水肿指数(EI)值、大水肿宽度和Ki67值均高于瘤内未出血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孕激素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可检测出脑膜瘤的瘤内微出血灶、瘤内微钙化灶和肿瘤引流静脉.WHO Ⅰ级脑膜瘤较少发生瘤内微出血,而发生瘤内微出血的脑膜瘤Ki67指数更高,瘤周水肿更严重,且脑膜瘤引流静脉可减轻瘤周水肿的形成.

  • 2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作者:赵赤;张顺;周强意;李仕维;张晶;杨智君;王博;赵赋;刘丕楠

    目的 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合并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NF2合并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共76个脑膜瘤,手术切除21个,其中19个为全切除(Simpson Ⅰ或Ⅱ级),2个为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9个位于幕上(6个位于大脑镰旁,3个位于大脑凸面),直径为4.0~8.7 cm,平均(5.7±1.9)cm;11个位于颅底(6个位于枕大孔区、4个位于中颅窝底、1个位于小脑幕),直径为1.5~3.7cm,平均(2.7 ±0.6)cm;1个位于第四脑室内.18例患者中,11例术后病情平稳,5例出现术后感染,2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院时14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5个为移行型或混合型,4个为纤维型,2个为砂砾型,2个为过渡型,1个为内皮型,1个为血管瘤型,1个为非典型性,1个为脑膜瘤和室管膜瘤混杂,4个病理类型不明.1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 ~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随访期间,15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手术切除肿瘤复发.结论 NF2脑膜瘤以多发为主,可见于颅内不同区域,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以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外科治疗是改善NF2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 非中线髓母细胞瘤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炯;钟东;张福安;吕东;黄浩洋;杜伟;杨佳;夏海坚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高的神经上皮肿瘤之一[1],其发生的典型部位为中线部位的小脑蚓部.非中线MB相对少见,发生率成人大于儿童[2],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其他部位十分罕见.本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非中线MB患者的诊治回顾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垂体腺瘤超微病理分类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异临;李储忠;张翠萍;贺龙涛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由垂体前叶的腺垂体发生,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传统的病理学分类方法发现,有一部分垂体腺瘤病例与临床过程不相符,特别是对所谓的嫌色细胞性垂体腺瘤的诊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超微病理根据激素颗粒的形态进行分类有其独到之处[1].新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在形态学的基础上附加了肿瘤基因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特征,这一分类体系适用于对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工作.WHO在2017版的内分泌肿瘤分类中结合特定激素和转录因子,根据细胞分化谱系对垂体腺瘤进行了分类,以此来强调细胞分化的来源,使人们对垂体腺瘤的起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