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6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元;董伟杰;兰汀隆;范俊;秦世炳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106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18~85岁,平均(52.7±16.5)岁.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情况、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腰骶角变化、术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short form-36)》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以下简称“SF-36评分”]改善等情况,综合上述因素评价后路手术在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5~400 min,平均(211.8±63.1)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ml,平均(420.0±56.1) ml.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4%(11/106).术后3例患者复发,术后复发率为2.8%(3/106).术前VAS评分为3~8分,平均(6.2±1.6)分;术后VAS评分为0~5分,平均(1.8±1.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3,P=0.000).依据Moon植骨融合标准,99例植骨融合,7例未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3.4%(99/106);植骨融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2±1.6)个月.术前腰骶角为17°~30°,平均(21.1±4.2)°;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4°~35°,平均(28.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02).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ASIA) 12例术前为D级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改善至E级.末次随访时患者的SF-36评分结果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生理健康综合测量评分为(32.4±9.2)分,术后为(83.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P=0.000).术前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评分为(48.4±14.6)分,术后为(89.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00).结论 经后路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能够获得改善,但应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腰椎亚健康与自我康复

    作者:韦以宗

    (一)腰椎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简介腰椎是人体脊椎承重的椎体,上承胸椎,下达骶椎.人在出生后至能坐之前,腰椎和胸椎都是在一个弧度上;出生后6个月开始坐,腰椎出现向前弯曲;至1周岁,站立行走,曲度逐渐加大,从侧面看第3腰椎为顶点,第12胸椎后缘至第5腰椎的下后缘的连线与第3椎后缘有2厘米左右距离(图1).

  • 骶尾部脊索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

    作者:刘建业;张云峰;苏明华;周再华

    患者,女,29岁,因妊娠期腰及双下肢疼痛5个月,于产后半月二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无潮热盗汗,在当地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并在1个月后行L5S1全椎板髓核摘除术,术后疼痛稍减.20余天后,腰骶部疼痛剧烈,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显.于2个月后,我院以"骶尾部肿瘤待排"收入院,查:骶部膨大,向后凸起,肿块约25cm×25cm,边界不清,质地中等,压痛,无波动感,二便失禁,双下肢肌力Ⅲ级,皮肤痛、温、触觉消失,膝跟腱反射消失、骨盆分离挤压试验(+),肛门指检:扩约肌松弛,骶骨前缘无肿块.X片提示:骶椎明显膨大近一倍,双骶髂关节处呈溶骨性破坏,尾椎后缘骨膜隆起.术前胸部X线片有散在结核钙化点,术前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余(-).细阅该片可见骶椎稍膨大.ESR:76mm/h,ASO≥500u,CRP(+),ALP44u/L,WBC18.5×109/L,RBC3.3×1012/L,Hb95g/L,N83%,L17%,骶椎组织活检:肉眼见组织有一层包膜,包膜下呈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易出血.镜下见:切面灰白实性分叶状,瘤细胞索状排列,可见囊泡状细胞.结果:脊索瘤(低度恶化),后确诊为:巨大脊索瘤.

  • 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作者:郭俊海

    骶髂关节损伤较为常见,中医所说的腰包括了腰椎和骶椎,所以骶髂关节的损伤属中医腰扭伤的范畴.1 病因1.1 急性伤筋 多由搬持重物姿势不正确,以轻误重,或以重误轻而用力不当所致者称扭腰;由抬持重物左右歪斜或前俯后仰致伤筋者称为闪腰;由压砸或跌打仆坠而伤者称为挫伤,这些突然损伤使腰背诸筋肉受损、血脉淤滞、经络受阻发为腰部疼痛、腰部不得转侧而引起腰部活动严重受限.

  • 电针加中药熏蒸湿敷治疗先天性水平骶椎致腰腿痛23例

    作者:谭涛;孙庆;董桦;张震宇

    先天性水平骶椎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女性多见.在正常情况下第1骶椎上缘平面和水平线所形成的角度,不应超过40~50°,达到60~70°者称水平骶椎.有水平骶椎者,腰椎生理前突增加,腰椎负重线后移,使椎间盘及周围韧带及关节突间关节发生劳损,引起腰腿痛.近8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熏蒸治疗本病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骶椎隐裂膏淋案

    作者:龚维来

    贾××,男,17岁,学生.初诊日期:1998年12月25日.主诉:先天性尿频后尿淋伴泔浊且有特殊腥臭味.患者自幼昼夜尿频,稍大时白天小便无节制淋沥,夜间尿床,幼时其父母疏忽未治,长大后整天为尿湿裤褥而烦恼,到处求医.1997年曾在南京某大医院诊治,X线片示:"椎板闭合不全",又经CT复查确诊为:"骶椎隐裂症".

  • 腰骶移行椎的概念与相关临床问题

    作者:杜心如;赵玲秀

    腰骶移行椎是指后一节腰椎横突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异,人群发生率为4%~21%,在腰痛病人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中发生率为35%~51.3%不等[1,2].由于临床对此变异认识不足,常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定位错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困难等临床问题,故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 腰、骶椎椎管内外痛风石1例

    作者:刘义;李咏梅

    患者男,55岁,主因“腰部疼痛8年,右上肢麻木1年,病情加重近1个月”就诊.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膝反射及右上肢皮肤感觉较对侧弱;全身多处关节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32×109/L,红细胞4.06×1012/L,尿酸736 μmol/L.MRI:L2、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见长T1短T2结节,约2.8 cm×1.1 cm,邻近马尾明显受压,增强扫描示结节明显强化(图1 A);L5~S1椎管内可见小结节,约0.9 cm×0.8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邻近马尾、终丝受压;L2~S1椎体水平椎旁软组织内多发类环形强化灶.CT:L2~S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椎板内外及钩突小关节周围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平扫CT值约155 HU,邻近椎板、钩突小关节边缘增生,局部骨质受压,并见小结节状骨质破坏区,邻近马尾、终丝明显受压,椎管狭窄(图1B);双肾见小结石影.

  • 第88例——关节痛、心悸、干咳、两肺小结节影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7岁,因关节痛、乏力2年,心悸、胸闷1年,干咳、视物模糊2个月于2002年2月20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关节疼痛,主要以踝、膝、骶髂等大关节为著,局部无红肿热、无活动障碍,乏力明显,无畏寒、发热,曾在外院风湿科查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踝、膝关节摄片及腰、骶椎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

  •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

    作者:宋沛松;欧阳甲;王洪伟;孔抗美;韩伟;崔华中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96例L5/S1、88例 L4/5 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特点为:鞍区感觉(针刺、轻触、温度觉)迟钝;括约肌功能减退;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单足下蹲试验常呈阳性等.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

  • 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江涛;陈检文;张志明;蔚芃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6月共收治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4例,行X线、CT、MRI检查确诊.均行游离骨块及相应节段椎间盘切除.先行椎间盘切除,扩大椎间隙,构建与离断骨块相适应的沟槽,采用咬、刮、凿等技术切除骨块.Takata分型中13例Ⅲ型离断患者行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Ⅰ、Ⅱ型离断患者,单侧出现神经根症状者行患侧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11例;双侧出现神经根损害者行双侧开窗5例;椎管狭窄明显、伴有椎体滑脱行全椎板切除5例.若离断骨块较大,侧隐窝狭窄,脊柱不稳患者同时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11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腰椎JOA评分系统评价近期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2.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2分,除1例Ⅱ型、1例Ⅲ型离断患者外,其他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94%.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植骨均融合.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的术前诊断及对离断骨块类型、位置的准确掌握及切除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 经骶髂关节置入骶1椎弓根螺钉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

    作者:李明;徐荣明;薛波;王国平

    目的:通过S1椎弓根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探讨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方法:测量16具尸体骨盆标本双侧S1椎弓根前后缘的高度、深度(S1椎弓根狭窄处的宽度)、骶翼深度、骶翼高度.测量骨盆出口位X线片上S1椎弓根的高度,并与解剖学测量结果比较.在轴位CT上测量髂骨后缘到骶翼、S1椎弓根、S1椎弓根纵轴的距离、髂骨外板与骶椎前缘皮质的距离.观察S1椎弓根矢状切面,评估置入2枚经S1椎弓根骶髂螺钉的安全区.结果:S1椎弓根前、后缘的高度平均为30.2mm和26.1mm,椎弓根深度和骶翼深度平均为27.8mm和45.8mm,骶翼后部平均高度为28.7mm.骨盆出口位X线片上S1椎弓根的平均高度是20mm,小于解剖学测量结果(P<0.0001).轴位CT上,S1椎弓根纵轴在髂骨外板投影点到髂骨后缘的距离平均为32.5mm,到坐骨大切迹高点的距离平均为38.6mm,髂骨外板到S1椎体前缘皮质的距离平均为105.2mm.结论:置入1枚S1椎弓根螺钉是安全的,常规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可能较困难.

  • 对骶椎腰化合并神经节高位及神经支配区变异患者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作者:赵合意;徐生产;贾国兴;李克鹏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9岁,腰腿痛3年伴间歇性跛行6个月于2013年4月21日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偶发作,卧床后可缓解,未引起重视。后右下肢小腿前外侧出现痛觉减退,指背伸无力;6个月前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100m后双下肢酸软无力,休息后可缓解。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睡眠可。患者曾先后于3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并建议其手术治疗。既往体健,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已婚20余年,无肿瘤家族史。

  • 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断钉进入盆腔引起下肢痛一例

    作者:徐冠华;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

    患者 女性,57岁,因"腰椎术后4年,左下肢疼痛1个月"于2008年10月7日入我院进行治疗.患者4年前因L4椎体滑脱症于外院行后路椎管减压、L4、S1两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无明显腰腿痛症状.6个月前复查X线片示S1左侧椎弓根螺钉断裂,无移位(图1).患者1个月前于外院接受后路内固定取出术,术中断钉头端未能取出,术后复查X线片示断钉向骶骨前方移位,进入盆腔(图2).患者渐感左下肢疼痛、麻木,以左大腿背侧和小腿外侧为重,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体温正常,下腰椎无明显叩痛,背部切口愈合良好,双下肢浅感觉存在,肌力正常,膝、踝反射存在,左侧直腿抬高试验50°,加强试验阳性,右侧直腿抬高试验80°阴性.影像学检查:三维CT重建提示S1椎体前方可见35 mm长断钉影,进入盆腔,与肠管和血管分界清晰,两侧髂血管走行如常(图3).

  • 完全型骶椎腰椎化合并第5腰椎椎体峡部裂滑脱一例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阮狄克;崔洪鹏;何勍;史丽静;李威;王亦舟

    患者 男性,39岁,因腰痛并右下肢放射痛2 d,于2009年12月12日就诊.体检:逆向第2游离棘间隙右侧压痛,弯腰受限,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

  • 骶椎血管外皮瘤一例

    作者:薛文;刘林;刘杰;王和平

    患者男性,57岁.5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骶尾部隐痛,入院前3周疼痛加剧,并伴有排便费力.查体:骶尾部压痛,鞍区感觉迟钝,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X线片示骶椎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CT示S3-5广泛破坏,椎管扩大变形,骶尾部8.6 cm×7.8 cm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可见斑块状不规则坏死骨片.MRI示盆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晰,肿块信号不均匀,表现T1加权像为等、低信号,T2加权像为等、高、少量低信号,其中囊变灶较多(图1).

  • En-bloc切除术治疗中低位骶骨肿瘤

    作者:杨兴海;肖建如;吴志鹏;黄权;冯大鹏;黄稳定;郑伟;陈华江;袁文;贾连顺

    中低位骶骨肿瘤通常指累及第3骶椎及以下的骶骨肿瘤,常累及多节段,周围组织侵袭较广,给外科治疗带来困难,术后易于局部复发.En-bloc切除可有效避免肿瘤残留及术中污染,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是肿瘤切除的理想方式[1].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En-b10c切除术治疗17例中低位骶骨肿瘤,现报告如下.

  • 医用胶用于直肠癌术中骶前出血

    作者:田艳涛;赵恩宏;刘志满;姚有为

    在直肠癌切除术过程中,从骶前游离直肠后壁时,损伤骶前静脉丛或粗口径的骶椎椎体静脉,可引起严重的骶前出血.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者出血性休克直至死亡.我院自1995年1月至今,共有5例发生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均经应用医用胶进行局部粘合止血,达到满意止血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作者:修波;李萃萃;林和璞;吕雪峰;萧凯

    目的 介绍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治疗骶管Tarlov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陆军总医院(42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4例)及河北省丰宁县医院(3例)神经外科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的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共59例.手术要点是切开囊壁,寻找穿行于囊肿的神经根及囊颈的囊肿端开口;切开囊颈,用脂肪块填塞囊颈予以缝合重塑囊颈和神经根袖套,使得囊颈无脑脊液渗漏、神经根不再受压.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59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7±0.6)分,18个月为(2.3±0.5)分,与术前的(7.5±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MRI随访10~ 18个月,平均为(15.0±3.7)个月.末次随访显示,54例囊肿消失;5例巨大囊肿者的原囊腔下部有少许补空性积液,随访期积液无增加,症状无复发.结论 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技术简单易行、安全,远期疗效好.

  •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查洋;高志强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一组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细胞,分布于从颅底至盆腔和骶椎的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不同而各有特点.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多来自副交感神经节细胞,无内分泌功能,曾称为化学感受器瘤或非嗜铬副神经节瘤.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