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弥散张量成像辅助下脊髓内脂肪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于金录;刘安;张伟涛;王柏;黄海燕

  • 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10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锋;周昆;金清东;王国荣

  • 颅内蛇形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作者:石祥恩;张永力;刘方军;孙玉明;周忠清;钱海;李志强

    目的 探讨蛇形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1例蛇形动脉瘤中,14例未破裂动脉瘤,主要症状为头痛4例、可逆性脑缺血发作3例、颈项强直和后组脑神经压迫5例、视野缺损1例、癫痫发作1例;有动脉瘤破裂的7例中,Hunt - Hess Ⅰ级和Ⅱ级6例、Ⅲ级1例。病程从20d至3.5年,平均7.3个月。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6例,M2段近端4例;大脑前动脉A1段1例,A.2段近端1例;大脑后动脉P1段2例;基底动脉主干2例,椎动脉5例。动脉瘤直径0.3 ~2.5 em,平均1.2 cm。13例动脉瘤长3.0 cm以上,8例动脉瘤长5.O cm以上。桡动脉移植搭桥7例,颞浅动脉搭桥6例,枕动脉搭桥6例,大隐静脉移植搭桥2例。12例为颅内外动脉搭桥,供血动脉为颈外动脉5例,枕动脉4例,颌内动脉3例。接受动脉为大脑中动脉5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P2段3例,小脑前下动脉1例。9例为动脉瘤近端与远端间的血管间插入移植搭桥,包括大脑中动脉M1与M2段间的插入移植搭桥3例,M1段间的搭桥2例,大脑前动脉A1远端与A2近端插入搭桥2例,椎动脉颅内与颅外端间搭桥2例。在搭桥外血管完毕后,11例行动脉瘤孤立术;7例行动脉瘤切除;3例仅将动脉瘤近心端阻断,保护穿通动脉开通,避免缺血发生。结果 20例术后恢复良好,包括头痛缓解,癫痫局部发作或大发作消失,肢体活动障碍的改善和视力的恢复。1例出院时需要照顾。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9例移植搭桥血管畅通,动脉瘤消失;1例吻合血管未通,但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例颅内外搭桥后,术后第2天手术部位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肢体肌力Ⅳ级。结论 对于单纯手术无法夹闭的蛇形动脉瘤,通过适当血管搭桥或插入性移植的方法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 补丁法治疗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五例

    作者:王和功;秦志勇;杨惠东;汪永新

  • 动眼神经压迫性损害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分析

    作者:赵维刚;罗祺;王铁峰;国健;张琦玮;周松花;牛松青;张筠;张锐;秦迎新

    关键词: 神经压迫 动物实验
  •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病一例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欢;周大彪;罗世祺;罗麟;甲戈

    目的 追踪1例婴儿颅骨肌纤维瘤病患者,探讨其自然病程、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8个月女孩因发现左颞及右枕部颅骨两处肿物入院,在我院行左颞肿物全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婴儿肌纤维瘤病。右枕部颅骨病灶未手术而给予随访观察。术后半年、1年、2年、4年分别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其自然病程。结果术后半年额骨近中线处出现一新病灶,右枕部病灶部分性消退,术后2年所有病灶均完全消退,目前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发生于颅骨的婴儿肌纤维瘤病罕见,有自发消退倾向,应重新正确认识此病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 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许海洋;杨钟熙;徐保锋;张显峰;李蕴潜;洪新雨;赵刚

    目的 探讨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3月至2010年5月的32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9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13例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1例,围手术期死亡l例。结论针对肿瘤不同的生长位置采用合适的入路可提高手术切除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具有副损伤小、且能够显露整个斜坡区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切除中。

  • 颅内结核瘤的诊治及误诊分析

    作者:杜郭佳;朱国华;汪永新;刘波;付强;赵恒;王鑫;张慧端;范雁东;党木仁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瘤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1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2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病理证实,术后均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9例经抗结核保守治疗有效。11例术前未考虑结核瘤,误诊率为46%。结论 临床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多可确诊颅内结核瘤。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颅内结核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是常常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 认知刺激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张鑫;吴琪;张庆荣;李雪;成惠林

    目的 观察认知刺激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30例Hunt - Hess Ⅰ~Ⅱ级动脉瘤性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行认知刺激治疗;对照组15例,未行认知刺激治疗。患者分别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各完成一次认知功能检查。检查项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视觉再生、连线测验。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unt - 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视觉再生、连线测验A及B各项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两组患者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A及B各项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觉再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刺激治疗可以辅助改善急性期SAH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 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于加省;何跃;陈如东;郭强;李振强;陈劲草;陈坚;雷霆;李龄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2例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结果 22例全部成功栓塞,每个动脉瘤应用1~3个弹簧圈,平均2个。18例完全栓塞,3例95%栓塞,1例瘤颈残留。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影像学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血管内栓塞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

  • 一家系三代血管母细胞瘤病例报告

    作者:鲁峻;张世明;朱学骏

    关键词: 家系 血管母细胞瘤
  • 颅骨表皮样囊肿二例

    作者:耿鑫;余化霖;刘文春;孙涛;李经辉

    关键词: 颅骨
  • 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诊疗

    作者:张海涛;庞一强;韩志强;赵建春

  • 高原地区重型颅脑创伤高凝状态干预治疗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强;杨明飞

  • 内皮抑素和血管生成抑素融合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对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朱贵东;刘福生;苏伟;金贵善;柴奇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和血管生成抑素( Endo - Angio)融合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VAE)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体外溶瘤作用。方法 新鲜高级别(WHOⅢ级、Ⅵ级)人脑胶质瘤标本经原代培养获得G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133阳性细胞数,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SCs的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未分化GSCs的Nestin及分化后GFAP、NF和MAG的表达;MTS法检测VAE对GSCs增殖活性的影响,RT -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ndo - Angio融合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的影响;后观察病毒处理后仍存活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诱导贴壁情况。结果 (1)从20例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培养出4例GSCs,能够表达CD133及Nestin,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2)VAE能够感染GSCs,4例GSCs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3)VAE感染GSCs 48 h后,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都有Endo- Angio融合蛋白表达,该融合蛋白使HBMEC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4)VAE感染后仍存活的细胞不再具有形成GSCs球的能力,加入血清诱导后也不再贴壁生长。结论 在体外,VAE能够显著抑制GSCs活性,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Endo-Angio融合蛋白,为脑胶质瘤溶瘤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以外伤起病的各种非外伤性疾病的临床与司法案例分析(附三例报告)

    作者:裴永恩;戴学元;傅丹;周滨音;吴星;陈新平;李兴发

  • RNAi抑制STAT3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陈宏颉;王守森;郑兆聪;袁邦青;高进喜;刘峥;王如密;季天海

    目的 建STAT3的RNAi载体干扰STAT3的表达,在体内外研究对胶质瘤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构建STAT3基因shRNA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胶质瘤干细胞。采用RT -PCR、Western blot检测STAT3基因的干扰效果,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的增殖、凋亡,并观察对荷瘤裸鼠的影响。结果转染重组腺病毒Ad - STAT3 siRNA后,胶质瘤干细胞的STAT3的mRNA表达率为(41.5±7.3)%,蛋白表达率为(31.2±6.4)%,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为(23.8±6.1)%,同时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生存期延长。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STAT3 RNAi可显著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与活化,显著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功能,为基于胶质瘤干细胞的功能治疗提供了基础理论。

  • 叶酸/聚酰胺一胺介导miR -7抑制胶质瘤U251恶性表型的研究

    作者:刘振林;刘晓智;赵玉军;史万超;姜忠敏;李罡;张合亮;胆迎

    目的 研究叶酸/聚酰胺-胺( FA/PAM AM)作为miR -7载体治疗胶质瘤U251的效果。方法将FA/PAMAM/miR -7络合物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体系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致瘤性;qRT - PCR方法检测miR -7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PI3K和AKT2的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稳定转染的U25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延长,凋亡细胞比例增多,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miR -7水平明显提高,EGFR、PI3K和AKT2蛋白水平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 FA/PAMAM能够高效投递miR -7基因至胶质瘤细胞,发挥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兰海涛;张庆俊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炎性反应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法、干湿重法、常规HE染色法观察EPO治疗前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组织学变化,应用RT- PCR方法检测EPO治疗前后再灌注lh、3h、6h、12 h、24h、72 h缺血侧脑皮质IL-1β、TNF-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EPO可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24h所致的脑梗死体积(P<0.01),降低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P<0.01),减轻病理学变化。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缺血侧皮层IL -lβ mRNA和TNF -α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12 h达高峰。EPO治疗后lh、3h、6h缺血侧皮层IL - 13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63%、55%和84%(P<0.01)。EPO治疗后lh、3h、6h缺血侧皮层TNF -α 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75%、76%和95%(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抑制IL - 1β、TNF-α的基因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的炎性反应损伤而改善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新;毕经芳;苏翠金;亓琴;张颖丽

  •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寸恩浩;杨军;于春江;孙炜;闫长祥;马顺昌;齐建发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3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6例出血,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出血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853例病例中出血6例。鼻腔出血2例,鞍内出血2例,鞍上出血l例,远隔部位出血1例。经过相应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和肿瘤特点,提高诊疗经验和手术技巧,是可以减少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出血的发生。出现出血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判断出血来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当处置而加重损害。

  • 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创伤46例体会

    作者:李慧;徐利忠;张伟东

  • 侵袭性催乳素腺瘤经蝶窦手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教训

    作者:李桂林;姚勇;邓侃;冯铭;杨义;马文斌;王任直

  • 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41例库欣病

    作者:幸兵;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马文斌;李永宁;许志勤;陆召麟;金自孟;顾峰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库欣病的疗效。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1981年至2007年收治的541例库欣病的临床资料。结果CT和(或)MRI显示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和未见异常的比例分别为66.2%( 358/541)、14.0%( 76/541)、0.6%( 3/541)和19.2%(104/541)。病理为垂体ACTH腺瘤、增生和既未见肿瘤又未见增生的比例分别为75.4%(408/541)、8.3% (45/541)和16.3% (88/541)。病理明确腺瘤、增生以及病理阴性者术后近期(半年内)治愈率分别是85.0%( 347/408)、24.4% (11/45)和45.5%(40/88)。随访0.5 -25.0年(平均3.1年),复发率13.3%(53/398),复发时间0.5 -16.5年(平均3.4年)。结论 经蝶窦选择性垂体腺瘤切除加瘤周垂体组织大部分切除是治疗库欣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对首次手术无效或复发性库欣病,可以再次经蝶窦手术或垂体放疗。

  • 影像融合神经导航下垂体腺瘤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周大彪;倪明;贾旺;刘伟明;李欢;贾桂军

    目的 评价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复发垂体腺瘤或伴蝶窦气化不良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年期间选择24例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神经导航下经蝶窦手术,其中再次经蝶窦手术者18例,蝶窦气化不良者6例。利用MRI和CT融合图像制定导航计划和引导手术进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肿瘤均通过神经导航准确定位和到达。融合图像可同时显示骨性的蝶窦前壁、蝶窦腔、鞍底和软组织性的肿瘤、颈内动脉、海绵窦及其相互关系。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短暂性尿崩7例,脑脊液漏和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平均随访17.6个月,22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未见复发。结论影像融合神经导航适用于复发垂体腺瘤或伴有蝶窦气化不良者的经蝶窦手术,能准确引导手术进程,避免因定位偏差引起的并发症和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

  • 齿状突游离所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赞;吴浩;王兴文;胡鹏;菅凤增

    目的 总结齿状突游离小骨导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3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0例齿状突游离小骨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经验。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3h,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8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寰枢椎均达到复位和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小骨可以有效地进行寰枢椎之间的融合,改善齿状突小骨导致的神经功能症状。

  • 硬脊膜内层切除技术治疗脊膜瘤

    作者:初明;魏兰兰;胡恩喜;魏巍;王殿洪;程玉;王超;战华;李敬文;高成;于洪伟;李国忠;钟震宇;蔺友光;赵世光

    目的 探讨硬脊膜内层Saito切除技术治疗脊膜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aito技术治疗36例脊膜瘤,术中显微镜下将硬脊膜分为内外两层,将肿瘤和与之相连的硬脊膜内层切除,完整保留硬脊膜外层并严密缝合。结果 36例脊膜瘤全切除,平均随访31个月(12 -72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肿瘤复发。外层硬脊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肿瘤生长。结论 硬脊膜内层Saito切除技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在切除肿瘤蒂部硬脊膜内层同时可以保留硬脊膜外层,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远期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 椎间孔打开切除哑铃形神经鞘瘤

    作者:王勇;王红强;陈航;李太平;娄平阳;史锡文;梁庆华

    关键词: 椎间孔 切除 哑铃形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

    作者:滕红林;吴哲褒;吴春雷;王靖;朱曼宇;陈鑫;肖建如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除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集胸腰段哑铃形肿瘤患者32例: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手术采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分离多裂肌和长肌间隙,切除关节突关节后,暴露椎间孔内外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有患者获得随访。结果 所有肿瘤均全切除,其中23例行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脊柱后凸、侧凸等畸形。结论 以椎间孔及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切开切除,必要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此方法具有肿瘤暴露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兼顾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 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术后颈椎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谢京城;王振宇;马长城;刘彬;陈晓东

    目的 探讨经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患侧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入路治疗的25例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研究组)的资料。选取同期经半椎板椎管内肿瘤切除病例30例为对照组。对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评价患者疗效及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 本组25例哑铃形肿瘤、对照组30例椎管内肿瘤均获全切,患者近期疗效满意。随访7个月-10年,平均4.28年,颈椎总运动度两组均无变化;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研究组为8%,对照组为10%(P>0.05);颈椎不稳定性发生率研究组为4%,对照组为3%(P>0.05)。远期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经后路半椎板-小关节突入路切除,手术对颈椎运动度、生理曲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 经颅多普勒监测标准大骨瓣减压对脑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郄光峰;郭兴涛;袁成云;侯德朋;刘成玲;王立新

  • 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标本保存方法的改良

    作者:尹浩;朱磊;游潮;刘窗溪;韩国强;王俊;熊云彪;高方友;宋伟正

  • MiR -26a在垂体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孙鹏鹏;王雪峰;赵鑫;刘晓谦;王智;岳武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