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罗似亮;吾太华;邓少勇;李正阳;马赞;许锡镇;苏世星;左德献

    目的 探讨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19例行大部分切除,3例行单纯活组织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87例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0%,5年总生存率为8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 CI:1.0 ~ 1.1,P=0.001)、病变部位(OR=12.2,95% CI:1.6 ~92.8,P=0.016)、肿瘤复发(OR=14.8,95% CI:3.2 ~67.7,P=0.001)、肿瘤切除程度(OR =3.7,95% CI:1.2~11.7,P=0.023)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9岁(OR =2 296.8,95% CI:7.1~742 006.4,P=0.009)和肿瘤复发(OR=14.5,95% CI:1.0 ~ 203.5,P=0.047)为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总体预后较好,但年龄≥19岁和(或)肿瘤复发的患者预后不佳.

  • 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

    作者:初君盛;李光旭;杨理坤;陈军辉;王玉海;周劲旭

    目的 评估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颅硬膜下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52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者均经CT三维重建和DTI等影像学评估后给予经颅硬膜下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连续视力随访显示,43例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为82.7%(43/52),显效率为26.9%(14/52).其中在43例术前无感光的患者中,有效率为88.2%(34/43),显效率为27.9% (12/43).5例术前行DTI检查显示2例视神经传导束形态欠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未有明显恢复;3例术前行DTI检查显示视神经传导束形态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是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伤后超过72 h仍有手术适应证.术前DTI检查是预测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

  • 基底核区高血压出血经侧裂入路术后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珏基;袁坚列;周格知;陈俊良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 15%,因其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被认为是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1].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浩成;王卫;孙博文;徐勇;李永;康军;张天明;周军;史翔宇;张家亮

    目的 初步探讨针对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前中颅底异物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行开颅异物取出术,18例行经鼻内镜颅底入路异物取出术,11例采用异物直接拔除.3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65例顺利取出异物,3例有部分异物残留.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中位时间为7个月.1例术后出现眼睑伤口感染,3例出现一过性颅内感染,2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发生颅内出血.无一例死亡.术前失明或视力下降的53例患者中,视力改善34例(64.2%);存在眼动障碍的35例患者中,部分恢复19例(54.3%);术前存在面部感觉减退的5例患者术后未见明显缓解;3例偏瘫患者中,2例肢体肌力有改善.结论 根据颅底异物伤的性质和部位,遵循前中颅底异物伤的临床治疗路径,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在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方面可初见成效.

  • 光滑假丝酵母菌导致原发脑脓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音;黄哲浩;杜超;田宇;郭志钢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于有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1],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2-3]、骨髓移植后脑脓肿患者[4].而脑脓肿多继发于念珠菌感染[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导致原发脑脓肿患者,其外周血IgG、IgM和补体C3均低于正常水平,提示免疫系统异常,此类病例鲜有报道,现将诊疗体会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2014年12月28日因“右手麻木,1d后右侧上、下肢突然运动不能,言语不能”第1次入院.既往史:8岁患“银屑病”.体格检查:嗜睡,检查不合作,运动性失语,左侧中枢性面瘫,颈项强直4横指,右侧上、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左侧肢体肌力Ⅴ级,Kernig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Chaddock征阳性.

    关键词:
  • 钙化垂体腺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洪远;陈华辉;方远坚;张建民

    常见的鞍区肿瘤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等,影像学上伴有钙化表现的以颅咽管瘤多见[1],但亦有少数的垂体腺瘤和Rathke囊肿可伴有钙化表现[2-3].由于该类鞍区肿瘤缺乏临床及影像学的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钙化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钙化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二例

    作者:舒航;吕明;杨新健

    LVIS支架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型辅助支架,是一种编织型、自膨式设计的镍钛合金闭环支架.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网孔直径仅1 mm,故可有效避免弹簧圈突出和逃逸,尤其适合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辅助栓塞[1].虽然理论上LVIS支架具有理想的顺应性和贴壁性,但任何类型的支架在动脉转折处都存在贴壁困难的可能,特别是LVIS支架作为编织型支架,如果规格选择有偏差或释放手法不当,则可能在动脉转折处出现张开不良、无法贴壁的情况,甚至导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2].现报道2例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经验,探讨LVIS支架的规格选择和释放技巧.

    关键词:
  • Turcot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党雪菲;程海霞;汪洋;李纲

    Turcot综合征(Turcot syndrome,TS)又称脑肿瘤息肉病综合征(brain tumor-polyposis syndrome,BTPS),是1959年由Turcot首次报道的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结直肠癌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国内检索到相关报道11例,国外报道150余例[1].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治疗1例Turcot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因“反复抽搐2d”于2016年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患者3个月前因“间断腹痛伴血便1年,加重10 d”,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显示降结肠肠壁局部异常增厚隆起,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直肠大量息肉,部分伴溃疡,组织活检病理示管状绒毛腺瘤,部分上皮内癌变,故行全结肠切除术+回-直肠吻合术.

    关键词:
  • 神经修复再生中电场信号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绅;杨春;冯军峰

    神经系统损伤往往导致患者的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乃至更为严重的后果.而与此同时,神经系统的修复再生能力有限,损伤修复的速度缓慢且修复不完整,使得神经系统损伤的完全恢复率低于其他疾病[1].干细胞移植是神经修复再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者希望通过将干细胞、特别是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到受损脑组织,分化成为功能神经细胞,从而进行神经修复和再生[2].随着各种诱导分化技术的建立和发展,目前干细胞、NSCs可由多种途径获得[3].但移植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NSCs脑内移植后极少有细胞能够真正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并替代原来的神经结构及功能[4].

    关键词:
  •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的研究现状

    作者:黄露克;潘宜新;孙伯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sease,PD)是以神经变性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对PD的诊断主要依靠动作缓慢、肌强直、震颤等运动症状[1].治疗则以基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的多巴胺替代治疗(dopamine replacement therapy,DRT)为主.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也逐渐被重视.明确与多巴胺通路有关的NMS包含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RBD)、抑郁、便秘等.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用于PD已有30余年,其对于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的疗效明确,但对于NMS的疗效尚无定论.近年来,DBS治疗NMS的结果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就有关DBS对NMS的治疗效果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高表达RNA结合模序蛋白5促进胶质瘤A172细胞凋亡

    作者:黄浩洋;钟东;张福安;吕东;李炯;石爽

    目的 探讨RNA结合模序蛋白5(RBM-5)的高表达促进A172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手术切除的19例脑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M-5的表达.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RBM-5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A172、U87、U251及SHG-44的表达.构建稳定感染高表达RBM-5慢病毒的A172细胞株,采用qRT-PCR验证RBM-5在3组细胞株中(分别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mRNA水平的表达;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BM-5、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9在3组细胞株中的表达;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株的凋亡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RBM-5在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A值分别为0.021±0.011、0.004 ±0.002)中的表达高于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A值均为0.000±0.000)(F=7.410,P<0.05).qRT-PCR结果显示,RBM-5在A172、U251、U87和SHG-44细胞株中的表达依次为0.494±0.186、1.168 ±0.775、2.437±1.281和3.547±1.177,其中RBM-5在A172中表达低,在SHG-44中表达高(F=6.023,P<0.05).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高表达RBM-5的A172细胞株中RBM-5 (202.854±6.573)、BAX(208.000±10.324)和Cleaved Caspase-9(112.811±1.684)的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17.156 ±0.357、152.105±2.819和62.873±1.313)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19.283±1.356、153.159 ±0.571和73.281 ±4.480)高;而Bcl-2的表达(60.420±1.986)均较阴性对照组(107.157 ±2.056)和空白对照组(99.563±3.997)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20.88 ±0.72)%]高于阴性对照组[(9.51±0.57)%,P<0.05]和空白对照组[(9.49±0.49)%,P<0.05].结论 在A172胶质瘤细胞株中高表达的RBM-5可能通上调BAX和CleavedCaspaseO蛋白、下调Bcl-2蛋白促进其凋亡,提示RBM-5可能成为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1].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可有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梗死和神经压迫症状等临床表现[2-4].IDA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2016年11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共同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撰写并发布了《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初步提出了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分型标准[5],为该疾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 规范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新健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和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是中青年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1].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疾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目前已经成为神经内、外科以及神经影像科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

    关键词:
  • 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

    作者:杨博文;李天晓;薛绛宇;李立;白卫星;赵同源;许岗勤;贺迎坤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B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复合手术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BD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术后短期(≤1年)和长期(>3年)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7例采用单纯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造影瘤体均部分显影;14例采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瘤体不显影5例,瘤体部分显影4例,瘤颈残余5例.8例(38.1%)患者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于围手术期(2例死亡),3例发生于随访期(1例死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7例(2例死亡),单纯弹簧圈组1例(死亡);出血性并发症3例,缺血性并发症5例.术后19例影像学随访时间为12~62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7例单纯支架置入者中,瘤体不显影4例,瘤颈残余2例,复发1例;12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者中,8例瘤体不显影,3例瘤颈残余,1例复发.19例临床随访22~110(64.6±19.9)个月,末次随访时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17例(81.0%).结论 血管内治疗BDA短期和长期疗效均较好,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

    作者:梁永平;王君;曹向宇;刘新峰;李宝民;李生;葛爱丽;冯慧敏

    目的 探讨应用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技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6例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患者,共6个动脉瘤,瘤体大径为7.9~14.0 mm,均行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6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1枚,支架定位准确,释放顺利,覆盖满意.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5~7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显示,3例瘤体缩小,3例瘤体无明显变化.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持续稳定改善,末次随访mRS评分为0分1例,1分3例,2分2例.结论 应用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可长期保持动脉瘤的形态稳定或使其缩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 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铭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夹层(IAD)与夹层动脉瘤(IDA)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IAD或IDA患者,65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其中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采用单纯支架重叠覆盖治疗,1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2例采用弹簧圈辅助真丝线段栓塞治疗;其余21例采用保守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判断IAD和IDA栓塞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CT血管成像(CTA)或DSA,以评估IAD或IDA的复发情况.结果 65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DSA显示,53例完全栓塞,12例不全栓塞.术后3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1例再出血死亡.21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中,5例因再出血死亡.6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中位时间为8.7个月.64例患者中,59例预后良好(mRS 0 ~1分),5例预后不良(mRS>2分).CTA或DSA检查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3例复发,均表现为瘤体增大.3例均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后即刻DSA显示部分栓塞的患者,其中2例再次行闭塞载瘤动脉治疗,1例再次行弹簧圈补充栓塞治疗.结论 IAD与IDA是一类相对少见的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对于IAD和IDA具有良好效果,以单纯支架重叠覆盖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为主,对于无法进行血管重建的患者也可考虑行病变血管或载瘤动脉的闭塞.

  • 基于影像学分型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作者:王刚;廖永鸿;张国忠;李明洲;宋烨;温运宇;漆松涛;冯文峰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分型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及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42例(45个动脉瘤).根据病变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位置关系行影像学分型,其中病变位于PICA以远为Ⅰ型;PICA从病变所累及的椎动脉发出为Ⅱ型(病变与PICA位于椎动脉同侧为Ⅱa型,分居对侧为Ⅱb型);病变位于PICA近端为Ⅲ型.根据临床症状、椎动脉优势供血及影像学分型,采用单纯支架置入术(S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SAC)或载瘤动脉闭塞术(PAO)治疗.结果 Ⅰ型13例14个动脉瘤,采用SAC治疗4个,PAO治疗8个,SO治疗2个;Ⅱa型18例19个动脉瘤,采用SAC治疗9个,PAO治疗7个,SO治疗3个;Ⅱb型7例7个动脉瘤,采用SAC治疗5个,PAO治疗1个,SO治疗1个;Ⅲ型4例5个动脉瘤,采用SAC治疗4个,SO治疗1个.2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均死亡),5例(11.9%)围手术期新发脑梗死.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Ⅴ级31例,Ⅳ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 ~48个月,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2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20例治愈,2例复发.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椎动脉供血优势以及影像学分型选择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

  • 椎-基底动脉大型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王杰军;张义森;吕明;杨新健;田忠彬;陈希恒;刘凯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大型夹层动脉瘤(VBLDAs)的临床效果,评估血管内治疗对VBLDAs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1例VBLDAs患者(共4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41例VBLDAs患者中,行单纯支架置入术18例(43.9%),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43.9%),载瘤动脉闭塞5例(12.2%).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9例(22.0%),次全栓塞24例(58.5%),部分栓塞8例(19.5%).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41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3~60个月,平均(12.4±11.3)个月.mRS评分0~1分30例(73.2%),2~4分6例(14.6%),5~6分5例(12.2%),较术前未见改善.随访期间,复发4例(9.8%),未复发32例(78.0%),死亡5例(12.2%).结论 血管内治疗对于VBLDAs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VBLDAs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

  •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随访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魏凡策;周小兵;赵业禹;李文强;黄小飞;汪阳

    目的 初步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采用单纯支架栓塞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影像学随访,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和IIR-VWI检查,以评价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及夹层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7例,部分栓塞3例.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22个月,平均(6.8±5.5)个月.DSA显示,2例载瘤动脉狭窄,8例无狭窄;5例夹层动脉瘤稳定,2例进一步栓塞,3例复发.TOF-MRA显示,6例载瘤动脉狭窄,4例无狭窄;3例夹层动脉瘤复发.HR-VWI显示,3例载瘤动脉狭窄,7例无狭窄;3例夹层动脉瘤复发.评价载瘤动脉狭窄,比较HR-VWI和DSA,2例符合,1例不符合;比较TOF-MRA和DSA,2例符合,4例不符合.评价夹层动脉瘤复发,DSA、TOF-MRA及HR-VWI结果均符合.复发的3例患者中,2例再次行血管内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再次血管内治疗的复发患者,DSA及HR-VWI随访均提示载瘤动脉未见狭窄、夹层动脉瘤稳定.结论 HR-VWI在评估动脉瘤复发方面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随访方式的一种选择.

  • 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中长期随访

    作者:于嘉;邓剑平;张登文;孙鹏;陈虎;方伟;赵振伟

    目的 探讨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9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采用双支架覆盖治疗,8例采用闭塞载瘤动脉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话或影像学随访,电话随访内容为患者恢复情况,影像学随访内容为DSA检查,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结果 19例患者的19个动脉瘤均成功治疗.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为,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3例.术中2例患者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1例继发支架内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1例发生脑梗死,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1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3.4±3.1)个月.2例患者行电话随访,均恢复良好.17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其中13例为Raymond Ⅰ级,2例为RaymondⅢ级,2例复发.复发的患者行二次治疗后长期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单中心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果和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更大的病例组、更长期随访结果来证实.

  • Enterprise联合LVIS支架重叠辅助栓塞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作者:亓敬涛;张广;徐善才;季智勇;王春雷;史怀璋

    目的 评估应用Enterprise联合LVIS支架重叠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Enterprise联合LVIS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以夹层动脉瘤的栓塞程度评估手术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以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随访期内新发或再发责任血管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即刻完全栓塞4例(18.2%),次全栓塞7例(31.8%),部分栓塞11例(50.0%).围手术期1例(4.5%)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并死亡.21例患者术后随访4~21个月,平均(9.4±4.8)个月.随访患者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mRS评分均为0分.10例行影像学随访,其中9例达到完全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结论 应用Enterprise联合LVIS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 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未破裂颅内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赵开军;王杰军;方亦斌;李佑祥;黄清海;赵瑞;杨新健;刘建民

    目的 探讨采用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未破裂的颅内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uisVADAs)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92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90例)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支架重建技术治疗的uis-VAD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2例.评估患者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 ~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35例(74.2%)为致密或次全栓塞,47例(25.8%)为部分栓塞.围手术期4例(2.2%)发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2例为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为小脑后下动脉远端不显影,3例预后均良好;1例为小脑半球、脑干多发梗死,预后不良.182例患者中,术后12例(6.6%)预后不良,其中死亡4例(2.2%);170例(93.4%)预后良好.存活的178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45(12 ~72)个月,131例(73.6%)行血管造影随访,23例(17.6%,23/131)病变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脑梗死(OR=9.212,95%CI:2.154~39.395,P=0.003)、病变大径(OR=1.112,95%CI:1.036 ~1.194,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支架重建技术治疗uis-VADAs,术后患者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夹层动脉瘤的大径和患者术前合并脑梗死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颅内分支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及临床随访

    作者:葛亮;蒋业清;黄磊;万海林;狄若愚;鲁刚;张晓龙

    目的 探讨颅内分支动脉夹层动脉瘤(IDA)的血管内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颅内分支动脉IDA患者,其中6例采用单纯栓塞术、6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15例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影像学随访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IDA有无复发.结果 27例患者的27个IDA共行31次血管内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发现,3例脑梗死,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另2例小卒中,出院时恢复正常,无永久性致残.术后1例患者因迟发性出血死亡.26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15.1±13.1)个月,所有患者预后均良好(mRS≤2分).19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 ~35个月,平均(11.4±9.4)个月,2例复发,均行单纯栓塞术治疗,并接受再次手术;载瘤动脉闭塞术后闭塞血管再通2例,均不伴有动脉瘤复发;不全栓塞或支架辅助栓塞后慢性闭塞3例,且均无新发神经系统体征.结论 对于颅内分支动脉IDA,单纯栓塞治疗复发率高,应首先进行侧支代偿评估,以支架置入和血管壁的修复重建为首选.对于部分主干动脉病变难以行重建修复或术前评估手术操作风险高或有出血史的非重要功能区动脉以及远端IDA的病变,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安全有效.

  • 国内采用载瘤动脉闭塞术与重建术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的Meta分析

    作者:王中孝;田忠彬;张倩倩;丁兴欢;陈俊凡;张莹;王坤;刘健;杨新健;张义森

    目的 统计国内采用载瘤动脉闭塞术和重建术(包括单、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支架重叠)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的疗效,以评价两种术式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关于国内采用血管内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的文献,并提取文献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载瘤动脉闭塞术与重建术在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计数的并发症包括夹层动脉瘤复发、术后相关的死亡与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纳入文献18篇,共1 102例(包括536例缺血患者和566例出血患者)颅内夹层动脉瘤患者.末次随访显示,采用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的269例(闭塞组)患者中,复发8例(2.97%),死亡5例(1.86%),发生围术期并发症15例(5.58%).采用载瘤动脉重建术治疗的833例(重建组)患者中,复发98例(11.76%),死亡10例(1.20%),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6例(1.9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比较两组的结果显示,闭塞组的复发率低于重建组(OR =0.36,95% CI:0.20~0.64,I2=12%,P=0.0005);闭塞组的致死、致残率高于重建组(OR=2.35,95% CI:1.27~ 4.23,I2=4%,P=0.0006);两组的全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重建组(14.89%,124/833)总体高于闭塞组(10.40%,28/2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69,95% CI:0.45~1.05,I2=37%,P=0.0800).结论 在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载瘤动脉闭塞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优于重建术.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重建术治疗的有效性将有望得到提升.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