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炳辉;漆松涛;曾浩;莫益萍;徐书翔;邱晓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颅内压(ICP)监测在国内外均被列入颅脑创伤的治疗指南,并作为较高级别的推荐意见[1-2],但我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尚不普及.为探索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 1年10月,对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实施ICP监测来指导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49例未行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附16例报告)

    作者:夏鹰;史克珊;陈焕雄;曹作为;金虎;陈伟明;陈晓东;林鹏;聂柳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其中11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5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常规治疗11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脑血管造影检查5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中残1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的症状出现在6h以内,积极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能及时发现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因,然后有针对性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 穿刺引流治疗慢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吐尔地阿力木;阿不来提·艾则孜;乃比江·亚力坤;刘益滔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穿刺引流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42例,女6例.年龄41~88岁,平均69.2岁.有明确外伤史120例,病史不详28例.表现为头痛、头晕,单侧肢体乏力或偏瘫123例,智能、精神障碍17例,嗜睡5例,语言模糊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96例.

    关键词:
  • 小骨窗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徐凤科;包金锁;陈伟;朱彬;白冬松;道日娜;张宏志;孙志刚

    脑出血是常见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率约占高血压脑出血70%左右[1].本文选取2004年6月~ 2012年11月期间,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182例,女138例.年龄32~80岁,平均48.5岁.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295例.术前GCS评分4~5分68例,6~8分107例,9 ~12分95例,13 ~14分50例.

    关键词:
  • 不同责任血管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

    作者:倪红斌;徐武;金伟;梁维邦;明兴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是国际上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行MVD手术的311例面肌痉挛进行2~5年的随访,随访主要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不同责任血管减压手术后疗效,其中有效随访230例,失访8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国产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马羽;孟凡刚;胡文瀚;葛明;张凯;杨岸超;王慧敏;张建国;冯涛

    目的 验证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自主研发的国产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用于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3例PD患者实施了国产脑深部电刺激系统(PINS系统)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用药情况,UPDRS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等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33例PD患者平均年龄(56.3±8.6)岁,平均病程(10.4±4.3)年.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改善78%,症状控制稳定.结论 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PINS系统生物安全性、系统稳定性、刺激作用有效性均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 脑室型探头在进展型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闻闻;徐勤义;胡旭;董吉荣;王玉海;金东;施栋良

    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上较常见,其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常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在保守治疗中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进行性增高导致病情突然恶化而失去手术时机终死亡.近年随着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的认识,提倡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提高救治率[1].而我们发现对一些患者过分积极的手术,亦可加重损伤,且增加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对4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与预后

    作者:孙奎胜;孙涛;高攀;张震;王峰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早期颅脑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6 ~ 60岁DAI患者资料110例,根据颅脑CT表现将患者分为:脚间池出血组、中线区出血组、脚间池+中线出血组,以及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原发性昏迷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颅脑CT特殊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 脚间池出血组、中线出血组、脚间池+中线出血组及对照组GCS分别为(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6(5 ~7)分、7(6 ~8)分、5(4 ~6)分、9(9~10)分;昏迷时间分别为:(l0.2±3.2)d、(5.9±2.0)d、(13.4±4.2)d、(1.8±1.1)d;脑干受损率分别为:84.2%、9.5%、90.5%、0%;远期预后不良率分别为:84.2%、61.9%、95.2%、23.3%.脚间池出血同查体脑干受损的诊断性试验研究显示:Kappa值0.8(95% CI:0.6,1),P<0.0001,脚间池出血作为脑干受损的标志,灵敏度96.2%,特异度86.0%.结论 DAI患者早期颅脑CT存在累及中线区域脑实质出血、脚间池出血是预后不好的标志;脚间池出血强烈提示存在脑干损伤.

  • 侵及颅骨、脑膜及脑实质的多发骨髓瘤一例

    作者:王勇;史锡文;王洪新

    病例报告男,56岁.因"反复言语不清、右侧肢体偏瘫5个月,发热2周"入院.5个月前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偏瘫"当地医院行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脑梗死.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3个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CT检查示左额顶略有高密度影,再次诊断为脑梗死.治疗后症状缓解;同时发现左额顶皮下无痛性肿块,呈进行性增大.1个月前,又出现上述症状,2周前出现高热,高达39℃,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应用,1周后体温正常.但偏瘫及言语不清逐渐加重,头部肿块逐渐增大,后来我院.

    关键词:
  • 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治疗策略探讨

    作者:秦尚振;马廉亭;杨铭;李俊;姚国杰;张新元;徐国政;龚杰;潘力

    目的 探讨高级别(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Ⅳ~Ⅴ级颅内动脉瘤304例,其中显微手术夹闭216例,血管内栓塞88例.结果 按GOS评分,显微手术夹闭组Ⅳ级192例中5分和4分94例,良好率49%;2分和1分38例,极差率19.8%.Ⅴ级24例中2分和1分19例,极差率79.2%.栓塞组中Ⅳ级78例中良好40例,良好率51.3%;2分和1分14例,极差率17.9%.Ⅴ级10例,1分9例,极差率90%.结论 Ⅳ级在3d内要积极治疗(手术或栓塞),3d后血管痉挛严重者应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治疗.Ⅴ级动脉瘤除非发病时间不长(2h内)或有明显血肿,否则不宜选择手术干预治疗,如要手术则宜选择显微手术夹闭.

  • 腰椎管内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一例

    作者:岑红兵;桂华伟;左鹏;曹钟;赵建红;耿江涛;毛永荣

    患者 女,3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向右下肢放射,可自行缓解.近1个月来自感右下肢疼痛加重,现因疼痛出现跌行.MRI示:L4 ~S2椎体水平占位性病变并骨质破坏(图1).临床诊断:腰骶椎管血管瘤.病理检查,巨检:肿瘤呈2.5 cm×1.8cm×0.8 cm浅褐色碎组织一堆,部分呈胶冻样.镜检:瘤细胞立方或柱状,呈单层或多层排列于纤维血管间质轴心的周围,呈乳头状结构,血管和瘤细胞之间及囊腔内有大量黏液聚积.瘤细胞胞质丰富,空泡或淡染,无异型性,核小圆形或椭圆形,无核分裂及核仁.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S-100、GFAP,而CKpan和EMA阴性(图2~3).病理诊断:(L4~S2)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关键词:
  • 颅内巨大多囊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袁国强;张新定;包军胜;周旺宁;王晓清;刘迎峰;刘春梅;潘亚文

    患者女,44岁.因头痛、头晕3个月,入住我院.既往史:20年前,该患者怀孕期间,因脑囊肿在当地医院治疗,恢复良好.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颈软无抵抗,四肢未见肌肉萎缩和震颤.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见右额叶,边界呈椭圆形的均一高密度钙化灶(图1a).MRI:右额叶病灶呈多个囊性改变,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占位效应,水肿不明显,病灶周围脑组织体积萎缩.周边有明显的低信号环,右侧前角脑室受压,幕下组织正常(图1b).病理标本由三个不同直径且相互隔离的囊组成,囊壁钙化,未见有明显的供血动脉和静脉,大小为5.5 cm×4.1 cm×2.5 cm(图1c).术后病理切片显示为海绵状血管瘤,普鲁士蓝反应显示在囊壁外膜内聚集或散在分布的含铁血黄素(图1d).

    关键词:
  • 幼儿椎管内尤文肉瘤一例

    作者:杨彬彬;唐晓平;彭华;张涛;赵龙;李宗喜;周东;旷仁钊

    患者 男,2岁1个月.因"双下肢无力24 d,大小便功能障碍15 d"入院.查体: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双下肢轻度非凹陷性水肿,双下肢及鞍区感觉减退,余无阳性发现.腰椎MRI示(图1):L2-5椎体水平椎管内占位病变,考虑硬膜外神经源性肿瘤可能,累及邻近脊膜及部分马尾神经,L3椎弓根及横突可疑有破坏.术前诊断:L2~5椎体水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经半椎板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 脊髓髓内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作者:刘珵;张黎;于炎冰

    脊髓髓内肿瘤(intramedullary tumor)是指原发于或继发于脊髓内的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和某些病理类型的特殊性,在显微外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仍存在很大的风险,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甚至术后出现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的永久性障碍,因此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一概述.

    关键词:
  •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

    作者:王科;王亮;张俊廷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cerebellar liponeurocytom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1].可能起源于外胚层[2-3].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曾用名称较多,如脂肪瘤样髓母细胞瘤(lipomatous medulloblastoma)、脂肪样髓母细胞瘤(lipidizedmedulloblastoma)、神经脂肪瘤(neurolipocytoma)、脂肪瘤样胶质神经细胞瘤(lipomatous glioneurocytoma)、以及分化成熟的小脑神经上皮层脂肪瘤(lipidized mature neuroectodermal tumor of the cerebellum) [1,4-5],2000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和遗传学分类将单独命名为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为WHOⅡ级肿瘤[6].1978年首次由Bechtel等[7]报道,目前可查到的国外文献已有超过40例[1];国内2004年首先报道[8],迄今共有4例[8-11].本文对该病的临床和治疗研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 一种从新鲜脑胶质瘤标本中分离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

    作者:叶红星;岳琪;莫链杰;张新;姚瑜;毛颖;周良辅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有效从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磁珠分选法从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小胶质细胞.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 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纯度,流式检测免疫表型,趋化及吞噬实验检测其生物学功能;对从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分离的小胶质细胞产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收获细胞具有小胶质细胞典型形态及Iba1染色阳性,纯度可达(95.1±4.2)%;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其表达CD11b、HLA-DR等,并对ATP 的趋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吞噬乳胶微球(latex beads)的功能.此外,每克胶质瘤组织分离小胶质细胞细胞产量:低级别组(n=4),(4.0±0.5) ×105;高级别组(n=8),(4.3±0.4) ×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改良的分离小胶质细胞方法能从新鲜脑胶质瘤组织中快速获得大量高纯度小胶质细胞.

  • 丝切蛋白-1及磷酸甘油酸激酶1在不同放疗敏感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阎华;丁浩;肖红;刘宏毅

    目的 分析不同放疗敏感性星形胶质细胞瘤蛋白表达特点,筛选与放射耐受关系密切的蛋白质.方法 通过随访胶质瘤切除术后接受三维适型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按其存活状况及生活质量分为放疗敏感组(7例)和耐受组(8例),病理诊断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Ⅱ级).采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D-LC-MS/MS)对入组肿瘤标本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对放疗耐受相关蛋白丝切蛋白-1(cofilin-1)及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量.结果 2D-LC-MS/MS共鉴定出两组间差异表达蛋白36个,以cofilin-1与PGK1含量为丰富,在放疗耐受组肿瘤中呈高表达状态.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与蛋白组学分析相吻合.结论 放疗后预后不同的同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间蛋白表达差异明显,以cofilin-1及PGK1为代表,可能成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放疗耐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脊柱稳定性与脊柱内固定

    作者:菅凤增

    脊髓脊柱手术中,对脊髓及神经组织减压以及维护脊柱稳定是手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受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影响,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更专注减压,而骨科医生更注重固定.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及亚专科专业设置的不断完善,参与脊髓脊柱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越来越多,病种也从单纯的脊髓肿瘤拓展到脊柱退行性疾病、外伤、畸形等多病种.即使对于脊髓肿瘤的治疗,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手术中椎板切除等都有可能引起脊柱的不稳,单纯肿瘤切除而忽视脊柱的内固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治疗的要求.因此,神经外科医生从硬膜内走向硬膜外,积极开展脊柱内固定技术是目前我国神经外科开展脊髓脊柱手术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

    作者: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尹浩;王俊;姚倍金;杨承勇

    目的 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MRI及CT确诊的3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颅颈交界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25例建立了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术前CT判断,有2例可直接行枢椎椎弓根置钉,但通过3D模型测量以及术中辅助发现不能置钉;术前有3例评估不适合椎弓根置钉的病例,经过3D模型分析,后仍能行椎弓根峡部置钉.术后随访时间3~ 28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复查MRI及CT,寰枢椎脱位行撑开复位的24例中,完全复位19例,不完全者5例.术后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轻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呼吸困难.结论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提高安全性,值得初学内固定者借鉴和推广;采取螺钉间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短期疗效好.

  •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手术的临床应用(附26例报告)

    作者:尚国松;范涛;赵新岗;王寅千;孙鹏;王向辉;侯哲

    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于其他疾病,如Chiari畸形、颅底凹陷、脊髓肿瘤、脊髓栓系、脊髓创伤后粘连、脊柱侧弯畸形以及脊髓蛛网膜炎等,但是SM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相关理论学说较为繁多,这就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化[1-3].自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采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共治疗26例脊髓空洞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对该组病例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赵冬冬;王奇;殷成;冯海龙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创(MiTLIF)和常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按手术方法,分为MiTLIF组32例,开放TLIF组43例.MiTLIF组均采用可扩张通道(Quadrant)和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技术.收集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MiTLIF组的总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9% (6/32),开放组21% (9/43),P=0.12.手术时间在MiTLIF组为(1.5±0.3)h,开放组为(1.6±0.5)h,P=0.56.术中出血量在MiTLIF组为(136.0±43.0) ml,开放组为(292.0±112.0)ml,P<0.0001.平均住院时间在MiTLIF组为(4.5±2.7)d,开放组为(7.2±4.6)d,P=0.0015.术前与术后腰腿痛VAS评分的平均变化(5.4与5.2,P=0.9).末次随访MiTLIF组椎间融合率为94%(30/32),开放组为98%(42/43),P=0.22.结论 采用Mi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达到与开放TLIF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更低.

  • 不适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颅颈交界区后路螺钉固定方法的选择

    作者:王兴文;陈赞;吴浩;菅凤增

    目的 评价不适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颅颈交界区后路固定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04年5月至2011年8月,32例未采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采用枢椎椎板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和门诊复查进行随访,手术前后分别行MRI及CT薄层扫描及重建,评价脊髓受压程度,螺钉位置及脱位复位程度,6个月后复查CT观察骨融合情况.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判患者疗效.结果 32例病例均行钉棒固定,共植入枢椎椎板螺钉14枚,枢椎侧块螺钉13枚,C3侧块螺钉36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枚椎板螺钉突破枢椎椎板外层皮质,但没有影响到固定的稳定性;1枚枢椎侧块螺钉突入横突孔,但未造成椎动脉损伤.32例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复位,随访中1例病例出现复位丢失.结论 根据个体解剖特点,在不适合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时,灵活选择不同的替代螺钉固定方式,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其长期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 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手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作者:陈永杰;陈赞;吴浩;菅凤增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术中脊柱稳定性的保留及重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术前骨质受肿瘤严重侵蚀,10例骨质受肿瘤侵蚀轻微或未侵蚀,但术中需要打开椎间孔切除肿瘤.20例采取半椎板+受累椎间孔后壁切除,6例采取全椎板+受累椎间孔后壁切除.23例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3例采取前后联合入路.除C3~7行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行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周内戴外固定支具下地活动,术后3个月~1年复查,未见内固定物脱落及断裂现象,无脊柱滑脱、后凸及侧弯畸形.结论 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手术过程中,不管术前已经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还是术中由于打开椎间孔影响到脊柱稳定性,均需要行内固定.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力泳;陈赞;吴浩;菅凤增;凌锋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治疗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VP治疗45例患者共62个病变椎体,随访时间点为术后24h、3、6、12、24及36个月,采用VAS、ODI评价其临床疗效,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评估影像学结果.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3.9±7.8)个月,术后24 h,患者VAS疼痛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7.3±1.9)分、32.0±3.4和15.0°±2.3°降至术后(4.8±1.6)分、22.1±2.1和14.0°±1.9°(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6.0±1.8) mm升至(19.0±2.1)mm(P<0.05).3~36个月随访期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约54%患者VAS评分维持在5分以内.结论 PVP是治疗骨折及肿瘤所致的椎体源性疼痛简单有效的微创疗法,临床疗效稳定.

  • 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李维新;贾栋;王鹏;衡立君;高国栋

    随着交通发展及人们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颈椎外伤的患者逐渐增多,外科医生的治疗观念也在逐步的发生着转变,早期干预和积极的外科手术减压固定正在被广泛接受,当然手术的适应证是要严格把握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中心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9例颈段脊柱损伤病例,探讨此类外伤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并对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关键词:
  • 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韩圣;邹敬宇;刘源;程鹏;秦晓飞;吴安华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 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晓东;顾士欣;孙兵;寿佳俊;车晓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手术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术后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无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 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为少见类型室管膜瘤,遵循正确、合理的操作方法全切后可获得良好预后.

  • 内镜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微创手术

    作者:陈建;施炜;倪兰春;周非;严耀华;黄庆峰;李剑;徐希德;卢小健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下开展鞍区、斜坡、脑室内等病变的手术切除已经日趋成熟[1],但目前对于椎管内肿瘤,通过神经内镜进行微创手术切除的经验仍较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通过完全神经内镜下单侧椎板开窗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Goel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佟怀宇;周定标;许百男

    目的 探讨应用Goel技术(即应用C1侧块-C2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器械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7例;年龄7~65岁,平均37.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于髂后上嵴取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 138例中136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根据出院前颈椎3D-CT结果评判,54例完全复位,83例部分复位.87例得到3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其中85例内固定稳固,植骨愈合,2例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做了翻修手术,重新植骨融合.87例随访患者功能评价(Odom评级):优35例,良5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对寰枢椎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 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附129例报告)

    作者:范涛;赵新岗;孙鹏;尚国松;王向辉;侯哲;邱军

    目的 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椎旁巨大型12例.术中采用脊髓肌电或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脊神经功能.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间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和(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全切123例,近全切除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4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4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术后2周原术前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6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 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创伤专业组

    一、概述去骨瓣减压术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创伤难治性颅高压、脱水利尿等降颅压无效病人所采取挽救生命的后手段和有效步骤,但其疗效存在争议[1-4].特别是2011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Cooper等发表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外伤性脑损害》,引起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他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早期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和缩短在ICU的治疗时间,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5].为此,我们组织中国颅脑创伤临床专家,参考国内外主要文献,结合中国国情伦理和临床经验,制订《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有助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正确认识去骨瓣减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和方法及其相关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
  • 海绵窦及海绵窦区的解剖学研究概述与争论

    作者:漆松涛;刘忆

    海绵窦位于颅底蝶鞍、垂体腺和蝶窦的两侧,其内血管、神经及膜性结构十分复杂.一直以来,海绵窦及其各壁原发的肿瘤以及其他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是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大的挑战之一.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神经外科医生和神经解剖学家对海绵窦解剖和相关手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1-3].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进步,该区域病变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及其他原因,对于该区域的一些基本概念、肿瘤起源以及手术入路等问题存在较多的争义和分歧.因此很有必要澄清和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文综合现有海绵窦解剖学观点,同时结合本科室的解剖与临床体会,对海绵窦区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 颅脑创伤中的颅内压监测——放弃还是新的开始

    作者:梁玉敏;曹铖;江基尧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尽管缺乏Ⅰ级证据,但国内外颅脑创伤(TBI)诊治指南都将ICP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给予推荐[1-2].然而2012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学者Chesnut等[3] Benchmark Evidence from South America Trials: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BEST:TRIP)研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热议.因为这是ICP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sTBI)疗效评估的第一个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结果,其结论为:对于sTBI患者,将目标集中于控制ICP在≤20 mm Hg内治疗模式的疗效,并不优于以影像和临床监测的治疗模式.

    关键词:
  • 磁共振似脑肿瘤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

    作者:张国瑞;王迁;马文斌;常晓燕;幸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罕见的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外损害的、表现为血管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1959年Cravioto H等首次报导这种疾病,并将其描述为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2].由于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影像学改变,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科误诊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