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重度颅脑外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黏膜pHi、Pg-aCO2的影响

    作者:马新华;张丽娜;艾宇航;赵双平;龚华;GONG hua

    目的 探讨重度脑外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黏膜监测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度脑外伤患者(GCS≤8 分)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另一组给予全静脉营养.入室当天插入Tonometer导管监测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表面CO2张力和动脉血CO2之差(Pg-aCO2),抽动脉血监测乳酸值,连续监测7d,比较第1天和第7天患者乳酸值、pHi、Pa-aCO2.结果 第1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早期肠内营养组pHi显著大于全静脉营养组,Pg-aCO2显著小于全静脉营养组,乳酸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显著增加pHi,降低Pg-aCO2值,对胃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 软脑膜转移癌(附8例报告)

    作者:汪寿生;李庆国;孙立军;杨玉山

    目的 探讨软脑膜转移癌的病因、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转归,为临床上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一些资料.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的典型软脑膜转移癌病例8例,包括临床表现、头部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脑脊液细胞学和病理活检结果、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等.结果 8例病人均证实有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软脑膜部位,增强MRI检查有特征性的表现,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可达到85%~90%.结论 软脑膜转移癌病人预后差,如能早期作出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金保哲;张新中;周文科;周国胜

    目的 为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辨认和保护.方法 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对15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详细观察与本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 在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的沟槽内有一标志中线的细小动脉;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之前5 cm和7 cm的两点(P5/P7)为参照,得到的相关测量值的均数如下:(1)P5/P7至扣带沟的距离分别为29.26mm、30.43mm;(2)胼胝体下缘和穹隆间的距离分别为7.53mm、9.88mm;(3)胼胝体的高度分别为7.18mm、7.78mm;(4)前连合和室间孔的距离为5.04mm.结论 经胼胝体入路应限定在P5-室间孔和P7-室间孔两连线之间的范围内;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沟槽内的小动脉可作为切开胼胝体的标记;熟悉上述数据资料有助于术中保护运动区、胼胝体膝、穹隆连合、前连合.

  •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术后药物调整与程控配合

    作者:马羽;王运杰;张建国;张凯;张颖

    目的 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术后程控工作及相关情况,为STN-DBS术后刺激参数的设置、药物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病例选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植入术治疗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析手术前后药物的用量和调整情况,评估不同刺激参数对震颤、运动徐缓和僵直等PD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 与术前相比PD患者DBS术后服用多巴胺类药物的剂量明显减少,术前平均707.59mg,术后平均253.62mg,平均减少63%,其中8例不再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刺激频率为10Hz时无治疗作用,130Hz以上时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除3例发生对侧肢体痉挛性收缩外,频率达到185Hz时能够获得佳治疗效果.电压为2V-3V时可较好的改善运动,并随着电压值的增加治疗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本研究证实STN-D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STN-DBS能够显著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用量及药物引起的异动症、运动波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刺激电压是术后程控的主要调节参数.

  • 颅内肿瘤诊断中血清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燕;黄泽玉;王苏平;王雅杰;康熙雄

    目的 研究颅内肿瘤诊断中血清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75例颅内肿瘤患者和24例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β2-MG含量.颅内肿瘤组分为良、恶性两组.运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方法对对照组与颅内肿瘤患者检测结果及良、恶性颅内肿瘤患者检测结果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组的脑脊液和血清β2-M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组脑脊液β2-M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血清β2-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75).病理Ⅰ级和Ⅲ级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β2-MG是良好的肿瘤生化标志物.同时测定血清和脑脊液β2-MG含量有助于颅内良、恶性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脑脊液β2-MG还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部位,有助于临床医生设计治疗方案.

  • 开放型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技术对神经系统的诊疗价值

    作者:李成利;武乐斌;宋吉清;吕玉波;张传臣

    本文介绍我所于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引进Philips医疗的开放式0.23T磁共振机器后,进行的神经系统病变的55例MRI介入手术情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小儿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仕勇;安宁;杨辉;杨梅华;黄婷;刘立红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27例小儿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病人的经验.方法 术前评估和术中脑电检查显示为局灶性改变者行致痫灶切除、脑叶切除或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检查提示一侧半球为主多灶性改变者,术中行多脑叶切除联合MST或(和)胼胝体部分切开.结果 本组随访1-8年,平均4.5年.27例病人中有14例获得Ⅰ级(Engel分级),8例获得Ⅱ级,3例为Ⅲ级.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61.4分提高到75.0分,癫痫病程和术前药物难治的时间越短,智商改善越明显.本组4例病人出现暂时性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小儿难治性癫痫综合征进行早期外科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智力损害和避免生活残疾.

  • 儿童后纵隔椎管肿瘤的分型和治疗

    作者:张建;曾骐

    目的 探讨小儿后纵隔椎管肿瘤的分型和手术方式,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疗效.方法 男12例,女11例,年龄5个月至6岁,平均(2.3±1.6)岁.术前均摄胸部X线光片、CT或MRI并进行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11例;Ⅳ型1例;椎管内的肿瘤均位于硬膜外;术前依据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结果 23例中良性11例,其中畸胎瘤1例、肠源性囊肿3例、神经节细胞瘤7例;恶性12例,其中恶性神经鞘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16例行椎管及纵隔同期手术,7例进行了分期手术.随访1-8年,17例有神经症状中的13例均不同程度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儿童后纵隔椎管肿瘤诊断、分型和确定手术方案的主要方法,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同期手术是治疗小儿后纵隔椎管肿瘤安全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儿童 纵隔 椎管肿瘤
  • 巨大脑膜瘤术中残腔处理及周边静脉保护(附26例报告)

    作者:扈玉华;史学芳;白宝忠;冀建文;范振增;吴建梁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以来我科共手术治疗颅内脑膜瘤218例,其中有26例巨大脑膜瘤患者,在肿瘤切除后行皮层静脉游离、水囊填充残腔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左顶叶黑色素瘤并视力受损一例

    作者:孟祥云

    患者 女,14岁.因视物模糊7d、头痛3d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瘤的斑痣.右眼视力50cm数指,左眼视力0.1,双眼底视神经萎缩.头颅CT幕上下脑室系统中度扩大.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全麻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病人头痛减轻,但视力无明显好转,出院后因病人突然出现癫痫发作、发热再次入院.

  • 左额叶真菌感染伴慢性肉芽肿形成一例

    作者:高波;高国栋;秦怀洲;史航宇

    患者 男,60岁.曾因"双眼视力下降2月余"在眼科初步诊断为"双眼视神经炎",予以对症治疗后自动出院.出院后3个月出现发作性游走性左额颞部针扎样头痛,进行性加重1个月后,疼痛部位固定于左侧颞顶区,持续不缓解,磁共振扫描提示"左侧后组筛窦及左侧额叶直回改变,考虑为感染性炎性改变,不排除筛窦恶性肿瘤".

  • 成功抢救外伤性横窦大出血致心跳停止一例

    作者:刘军;柯于勇;邓洁

    患者 女,6岁.2005年5月12日因车祸致枕部外伤2h伴头疼、呕吐入院.查体:神清,精神欠佳.右枕部旁开中线3.0处有一2.0 cm头皮裂口已缝合,近乳突后侧头皮有一约3.0 cm×3.0 cm淤血斑.颅脑CT片示:右枕骨近乳突后处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范围约2.5cm×2.5cm.入院24h后出现头疼、呕吐症状加重并烦躁不安症状,复查颅脑CT无继发性颅内出血存在,考虑为骨折片压迫静脉窦致颅内压增高所致,急诊行开颅清创术,术中见右横窦近乙状窦处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深凹入颅内约1.0 cm.

  • 脑多发曼氏裂头蚴病一例

    作者:薄勇力;孟庆海;窦以河

    患者 女性,23岁.因头痛头晕呕吐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有食青蛙肉史.查体病人强迫头位,CT显示两处病灶:小脑蚓部等低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有钙化;右侧脑室后角旁有低密度区.MRI发现共有4处病灶:小脑蚓部见不规则异常不均匀强化病变,其内可见环样强化病灶融合,大小约12 mm×17 mm×9.5 mm.右侧小脑半球后下部见环样异常强化信号影,边缘光滑,大小约5.7mm×5.6cm×6.8mm.右侧额颞顶交界区(右侧侧脑室后角旁)见不规则形长T1异常信号影,未见明显强化.

  • 高压氧治疗烟雾病失明一例

    作者:于秋红;何健;薛连璧

    患者 男,29岁.主因"头痛伴视物模糊40余天"入院.患者40余天前突感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且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于2001年12月至某医院住院治疗,按"缺血性脑血管病"予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并于3d后双目失明,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烟雾病"(MoyaMoya病),建议行高压氧治疗(HBOT),即来我科.既往:6年前援助西藏时患"肺水肿",已愈,居住西藏3年.入院查体可见记忆力减退,双眼仅存光感.DSA示烟雾病.患者入院后行头ECT检查,示双侧大脑枕叶、双侧额后、左侧颞叶、右侧颞后皮质呈放射性稀疏,提示上述区域局部脑血流减少.

  • 左额顶硬膜下血肿机化七年致癫痫反复发作一例

    作者:任志平;张春光;王海;陈春起;赵长坡;朱猛;王涛

    患儿 男,11岁.因头部外伤7年,伴四肢抽搐1个月入院.病儿4岁时因玩耍,从一米多高树上摔下,摔伤左侧额顶部,伤后短暂意识障碍,左额顶部头皮裂伤,未做特殊检查.此次入院前1个月病儿出现不定时四肢抽搐,多1d抽搐2次.每次抽搐时间约10s左右.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发作过后如常人.查体:左额顶部头皮有一长约4cm线形瘢痕.

  • 女性颞叶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一例

    作者:郝淑煜;刘佰运;甲戈;马振宇

    患者 女性,13岁,因"间断头痛伴左侧肢体感觉减退、无力2年,加重2周"于2004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痛,左侧肢体感觉减退、麻木、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CT、MRI、DSA并未发现明显占位.2周前外伤后,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外院CT示"右颞占位".查体:双眼左侧同向性偏盲,左侧中枢性面瘫,左半侧肢体感觉减退,肌力Ⅳ级,左侧病理征阳性.MRI见图1、2.入院诊断:右颞基底节占位(胶质瘤可能性大).行右颞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生殖细胞瘤.术后恢复顺利,建议行放疗.患儿病情在随访中.

  • 原发性恶性听神经瘤一例

    作者:陈东亮;谢庆海;韦政清;李松远

    患者 女,14岁.因口角右歪3个月,左侧视力、听力进行性下降1个月入院.头颅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考虑听神经瘤).电测听力提示:左耳混合性聋.入院诊断:左侧听神经瘤.手术中见左侧桥-小脑角部一类圆形肿瘤组织,约3.3cm×3.2cm×3.0cm,边界尚清,有包膜,质中偏脆,色微黄,血供丰富,瘤内有陈旧性出血约3ml,坏死部分质脆软,易吸除;瘤内无结节及钙化;肿瘤向岩尖部生长,突入左侧中下斜坡,致桥脑、延髓受压向右侧移位并与之粘连,与听神经及三叉神经粘连较重,后组颅神经受压移位并有不同程度粘连.

  • 保罗样激酶基因沉默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与生长

    作者:张健;石松生;兰斌;刘楠;郑安;杨卫忠

    目的 观察保罗样激酶1基因(plk1)沉默对胶质瘤细胞株-H4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plk1基因作为胶质瘤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lk1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4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程度的变化,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4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H4细胞增殖速度的变化.结果 经siRNA作用48h后,plk1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较多的H4细胞聚集于G2/M期附近(P<0.05);细胞凋亡明显上升(P<0.05);细胞体外侵袭能力下降(P<0.05);增殖速度明显缓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plk1的siRNA可在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H4的侵袭与增殖,plk1有可能成为新的潜在胶质瘤治疗靶点.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国柱;张庆俊;王浩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AQP4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水肿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动物模型并应用大剂量MP干预,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 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21d时稍有缓解;AQP4于术后第1天开始减弱,第7-14天达到低水平,到21d时回升;而AQP4 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其蛋白含量变化相一致.MP组动物脊髓水肿时间延迟,程度显著减轻,上颈髓AQP4及其mRNA明显增高,以7d、14d为显著.结论 MP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AQP4表达,促进水分子向血管腔和蛛网膜下腔转运,发挥抑制脊髓水肿作用.

  • 应用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的光动力疗法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少一;高芸;王浩;刁宏宇;喻博;于宏伟;刘云会

    目的 探讨在胶质瘤的光动力疗法中应用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的可能性.方法 首先对5种含有不同浓度的ATX-S10.Na(Ⅱ)的鼠和人的胶质瘤细胞中应用波长为670nm的激光照射,应用MTT法测定不同的肿瘤细胞对PDT治疗的反应.接着,在SD大鼠的C6胶质瘤皮下肿瘤模型应用中进行PDT治疗,探讨ATX-S10.Na(Ⅱ)介导的光化学反应所致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PDT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既依靠ATX-S10.Na(Ⅱ)的药物浓度又依靠激光辐照的累计能量.每个细胞系的50%抑制浓度(IC50)波动于5~15 μg/ml之间.在皮下肿瘤模型中,PDT治疗导致的肿瘤内部破坏面积随着激光能量的提高而增大,尤其是当照光剂量大于75J/cm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和在体的实验表明,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显示出极强的抗胶质瘤作用.

  • 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绳跃;王开宇;刘伯伟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岁.临床诊断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分级为Ⅰ~Ⅳ级.起病至CTA查时间为14h-30d.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作者:胡广卉;赵保钢

    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发生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22例,经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48例临床体会

    作者:张海涛;徐恩胜

    我科于2005年至2007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8例,采取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引流并辅以尿激酶灌洗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冷冻保存及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作者:贾建戎;陈洪苹;程化坤;王丽虹;李贵;刘芳;富强;李波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按照临床骨穿方法,无菌获取成人骨髓,肝素抗凝.另无菌抽取前臂静脉血,室温静置约3h,至血凝及血清析出,留取血清,水浴灭活.

  • 硬脑膜扩大成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49例体会

    作者:杜光勇;杜亚莉;卜晓斌;韩彦清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1例,女18例,年龄5~58 岁,平均年龄29.3岁.其中车祸34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5例,其他1例.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24h内入院.均行头颅CT扫描,发现颅内因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或)弥漫性脑肿胀等原因而脑疝形成,故入院后急行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扩大成型术.术后常规行预防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处理.并随机将既往脑疝形成单纯行去骨瓣减压而未做硬脑膜扩大成型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

  • 经颅视神经松解术治疗视神经管相关区骨折所致视神经损伤

    作者:赵景武;董浩;白凤阁;汪东升;常青林;阎钟钰;傅继第;宋维贤;王振常;张天明

    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开展视神经管骨折导致的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在实践中发现部分病例没有视神经管骨折,但是存在眼眶眶尖区,蝶骨平台骨折,伴蝶窦外侧壁,蝶骨小翼的骨折,通过治疗,视力恢复较视神经管骨折导致的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好,将此类病例称为视神经管相关区骨折所致视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称为经颅视神经松解术.

  • 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吴中学;许百男;沈建康;史继新;张世明;朱明旺;石祥恩

    [编者按]近年来,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3D-CTA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作为一种费用低廉和无创的检查技术,逐渐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有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完全取代DSA技术.另一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不能完全取代DSA技术,两者可以互补.DSA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本期重点报道了国内一些医院开展3D-CTA的临床文章.同时,刊载了国内7位知名专家对3D-CTA和DSA技术的评述,以供大家参考.

  • 64层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涌;孙晓川;朱继;何朝晖;阮建;张晓冬;唐文渊

    目的 通过比较64层3D-CTA与DS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其评估外科治疗的优缺点,评价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9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D-CT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99例SAH患者经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70例,其中41例同时接受DSA检查,除1例外,全部证实DSA的发现,DSA所漏诊的1例经手术证实为微小动脉瘤.结论 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且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作者:陈铮立;潘功茂;蔡学见;钱晓凌;董吉荣;房文峰;刘斌;时忠华;徐勤谊;蔡桑

    目的 探讨运用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 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40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 本组40例病人共检出25例2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2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5例单纯根据CTA检查结果手术,术中证实诊断.结论 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 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诸葛启钏;陈伟建;杨运俊;谭显西;林晨;叶盛;张宇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4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3D-CTA检查,时间分别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2D-DSA)检查,142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扫描图像后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以VR为主.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分别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对动脉瘤治疗采用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技术.结果 经3D-CTA、DSA和手术或栓塞证实共发现112例130个动脉瘤,大小自1.1~28 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中,3D-CTA发现112例128个动脉瘤,漏诊多发动脉瘤中的2个,敏感度为98.5%,特异度94.7%,准确度97.6%,阳性预测值98.5%,阴性预测值94.7%;而DSA发现动脉瘤109例127个动脉瘤,漏诊3例3个动脉瘤,敏感度为97.7%,特异度100%,准确度98.2%,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92.3%.在3D-CTA上均可清晰或较清晰显示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占98.4%;而DSA能清晰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仅占40.9%,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5.545,P<0.05).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优于2D-DSA.

  • CT血管造影指导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手术

    作者:王义荣;方兵;朱先理;孙伟军;臧国尧;陈毅力;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

    目的 研究单一依靠CT血管造影(CTA)资料,在超早期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共有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CTA检查.其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并对57例患者单一依靠CTA资料急诊行超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71例发现颅内动脉瘤,其中有57例行超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57例超早期开颅手术动脉瘤患者,多发动脉瘤4例,共61个动脉瘤,术中夹闭动脉瘤60个,动脉瘤包裹1个.CTA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同载瘤动脉及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了足够的有用信息.结论 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能为破裂动脉瘤的超早期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满足在急诊状况下开颅夹闭手术所需.

  • 64层螺旋CT-3D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之敏;蒋栋毅;沈李奎;陈寒春;周强;杨德宝;曾从俊

    3D-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三维重建技术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基础上重构图像的一种CT技术,如配合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来显示血管性病变时即CT血管造影(CTA).随着螺旋CT的普及,特别是64层CT推出,高效、无创、快速、图像清晰等优点使得该项技术临床运用日益广泛.现将我院64层CT自2006年使用以来,3D-CT检查神经科病人74例,结合文献资料就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价值加以介绍和讨论.

  • 3D-CTA容积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舒航;李昭杰;陈光忠;曾少建;林晓风;唐凯

    目的 通过3D-CTA容积重建(VR)图像与DSA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3D-CTA V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26例115个动脉瘤的3D-CTA和DSA比较影像学资料,分析3D-CTA VR重建表现.影像学分析诊断采用双盲法.结果 126例患者共发现115个动脉瘤,102个病人为单发动脉瘤,5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3D-CTA VR重建漏诊9例,DSA漏诊2例.17例DSA和3D-CTA VR重建均诊断为阴性.经统计分析3D-CTA VR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92.2%、94.4%和92.5%.结论 3D-CTA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方法,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筛检价值.

  •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作者:于宏伟;袁玉会;喻博;关俊宏;赵红宇;李晓东;刘云会;王成林

    目的 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 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