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

    作者:陶昀璐;华扬;焦力群;刘蓓蓓;贾凌云;马妍;王力力;侯伟红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方法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残余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AS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共568例(568枚支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个月内和术后1周内于血管超声诊断科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DFI显示CAS后颈动脉狭窄率≥30%定义为残余狭窄.分析颈动脉狭窄位置、斑块性质(形态规则与不规则,斑块钙化情况)、支架长度、类型(闭环式与开环式)、支架扩张率(径向扩张率和轴向扩张率)等因素对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568例患者中,128例(22.5%)有残余狭窄.多因素log工stic回归分析,不规则斑块(OR值=6.77,95% CI:3.85 ~ 11.89,P=0.00)、钙化类斑块(OR值=3.42,95% CI:2.09~5.59,P=0.00)、置入闭环支架(OR值=1.62,95% CI:1.06~2.47,P=0.02)均是CAS后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径向扩张率也是CAS术后残余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0.15,95% CI:0.10~0.23,P=0.00),即术后支架径向扩张率越大,CAS术后残余狭窄率越小.而狭窄位置、支架长度、支架轴向扩张率均不是影响CAS术后残余狭窄的因素(均P<0.05).结论 依据颈动脉狭窄责任斑块的性质选取适当类型的支架,尽可能增加支架径向扩张率,有助于降低CAS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

  • 未破裂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印松;张海峰;董玉书;许晓川;梁国标;赵国峰;罗云赫;赵明光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静脉畸形(UCAVM)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未治疗UCAVM患者(UCAVM组)同时纳入同期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健康对照组).由固定医生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SF-36健康调查量表,以评估所有受试者的生命质量.比较UCAVM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生命质量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UCAVM组患者生命质量的临床因素.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数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UCAVM组患者在精力(P <0.001)、社会功能(P=0.001)、情感职能(P =0.024)、精神健康(P<0.001)以及心理健康总评分(P<0.001)的分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其心理健康方面受到损害;而生理机能(P=0.114)、生理职能(P =0.845)、躯体疼痛(P=0.356)、一般健康状况(P=0.512)以及生理健康总评分(P =0.299)的分值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生理健康方面未明显改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和癫痫是影响UCAVM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的主要因素(均P<0.001).结论 未治疗的UCAVM患者生命质量是下降的,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头痛和癫痫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彩色血流全程成像和灌注血容量成像在富血管脑膜瘤术前栓塞中的作用

    作者:周渊;王汉东;樊友武;张鑫;文立利;唐勇;胡志刚

    目的 探讨彩色血流全程成像(iFlow)和灌注血容量(PBV)成像在富血管脑膜瘤术前栓塞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富血管脑膜瘤患者,共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iFlow、PBV软件行造影后影像学后处理,评估肿瘤的供血情况,其中供血动脉为Manelfe Ⅰ、Ⅱ型者行栓塞治疗,Ⅲ型者不行栓塞治疗.栓塞术后1~3d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21例患者iFlow、PBV成像均显示肿瘤血供极其丰富.其中17例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栓塞后肿瘤供血动脉不显影,肿瘤无明显染色;4例未栓塞.栓塞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44±276) ml,未栓塞者为(975±17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是否栓塞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影响因素(F=8.774,R2=0.316,P =0.008).21例患者肿瘤均为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级).患者均未发生与栓塞和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iFlow、PBV成像可很好地显示富血管脑膜瘤的供血情况,有助于决策是否行术前栓塞;可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术中复查MRI及微电极记录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学猛;张捷;付锴;张继波;陈礼道;柳雯;宫睿;徐成仕;王伟;彭启珍;肖劲松

    目的 探讨术中复查MRI及微电极记录(MER)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行丘脑底核(STN)DBS的PD患者,共65例(治疗119侧).术中戴头架复查MRI、行MER,术后1周复查MRI.结果 119侧中,术中MRI显示电极位置明显偏移(>2 mm)而重新植入2侧(1.7%).术后1周MRI显示,50侧(42.0%)电极在X轴、y轴偏移1~2 mm,12侧(10.1%)在Z轴深达3 mm;无颅内出血者,电极触点附近少许渗血5侧,局部脑水肿14侧,电极周围明显脑水肿1侧.在双侧DBS患者的MER中,先手术侧微电极针道数为1~3个(总数63个),后手术侧为1~5个(总数90个),微电极不同针道数侧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1个月开机关期统一PD评定量表中的运动评分(UPDRS Ⅲ)改善率为(66.5±13.5)%,术后电极无偏移者及偏移1.0 mm、1.5 mm、2.0 mm者的UPDRS Ⅲ改善率、开机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964,P=0.130),电极偏移距离与术后1个月开机时UPDRSⅢ改善率无相关性(r=0.006,P=0.968),与术后1个月开机电压之间有相关趋势(r =0.450,P=0.053).结论 术中复查MRI安全,对及时纠正电极明显移位有积极意义;术中MER不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对电极位置的实时微调整有积极作用;电极偏移2 mm以内不会影响疗效,但有增高治疗电压的趋势.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

    作者:黄亚波;周鹏;陆挺;顾俊怡;韩庆东;惠品晶;颜艳红;张世明;王中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狭窄率95%~99%)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患者,其中对14例患者行标准CEA,1 1例行补片式CEA,5例行外翻式CEA.术后1周行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或新发梗死灶;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动脉血流是否通畅;复查CT灌注成像(CTP)观察病变侧脑血流量(CBF)和达峰时间(TTTP).对所有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CTA随访,观察有无再狭窄及新发卒中事件.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周行CT或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和新发梗死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A提示所有患者颈动脉血流通畅,无围手术期术侧颈动脉急性闭塞发生;复查CTP显示所有患者的病变侧CBF较术前增加[分别为(65.1±8.9)ml·100 g-1·min-1、(48.5±5.1)ml·100 g-1·min-1,P<0.05],TT'P较术前明显缩短[分别为(9.8±2.8)s、(13.4±1.6)s,P<0.05].术后30 d内,3例患者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 ~48个月,平均(20±12)个月.复查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CTA,所有患者均无再狭窄及新发卒中事件.结论 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颅颈交界区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作者:马杰;张金山;张文杰;曲荣波;杨军;刘军;刘树伟;陈怀宾;彭飞

    目的 建立1个较完善的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掌握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特点,为颅颈交界区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数据.方法 应用冷冻铣切技术,采用1具成人尸头制作头颅超薄断面标本,通过计算机对头颅冠状薄层连续切片进行信号标定、提取以及三维重建,获得颅颈交界区内有关结构的三维图像.结果 共获得750张0.1 mm厚的冠状位断面切片,处理后成功建立了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可形象地显示颅颈交界区的立体解剖关系.该模型形态逼真,可以任意旋转、缩放,并任意拆分.结论 通过建立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能够加深临床医生对该区域解剖的理解.该模型亦可作为手术入路选择的依据和模拟手术过程的工具.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术后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变化

    作者:朱晋;赵亚鹏;张庆辉;罗斌;徐成伟;何乐;张玉琪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对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第三脑室内肿瘤患儿,共9例.术前,术后1、2、3个月行rs-fMRI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分数低频振幅(fALFF)、默认脑网络(DMN)及以海马为感兴趣区(ROI)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评估手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结果 (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左侧额上回ReHo减弱,右侧枕中回、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ReHo增强;术后2个月左侧颞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ReHo较术后1个月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各脑区ReHo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枕叶ALFF值降低,手术通路ALFF值增高(均P<0.01);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D>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额叶及枕叶fALFF值降低(均P<0.01),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状态(P>0.05).(4)术后1个月DMN中双侧额中回与其他脑区的联系增强,术后3个月向术前状态恢复.手术对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有一定影响.结论 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对患儿脑区ReHo、ALFF及fALFF值产生的短期影响可随时间恢复至术前状态;手术未使患者DMN及海马相关脑区之间的联系中断,手术的影响可恢复至术前状态.

  • 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和疗效

    作者:严勇;陈菊祥;徐涛;龚振宇;李峰;王洪祥;徐汉冲;黄麒霖;胡国汉;卢亦成

    目的 探讨经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简称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319例患者中,全切除和次全切除291例(91.2%),大部分切除28例(8.8%).术后无并发症221例(69.3%),发生颅内感染39例(12.2%),其他部位感染28例(8.8%),颅内出血11例(3.5%),饮水呛咳10例(3.1%),脑脊液漏10例(3.1%).死亡3例(0.9%).共26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 ~89个月(中位时间为42个月).术后3~6个月H-B分级Ⅰ级148例(56.5%),Ⅱ级72例(27.5%),Ⅲ级26例(9.9%),Ⅳ级16例(6.1%).随访期内肿瘤复发5例(1.9%),死亡1例.结论 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有效切除听神经瘤,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海澎;舒伟;倪兵;卢光;张佳星;张晓磊;朱宏伟;李勇杰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PEID治疗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突出髓核摘除均满意.20例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手术优良率为80% (16/20).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下肢麻木,无感染以及神经根损伤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 采用PEID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脉络膜前动脉远端脑池段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峥;赵清爽;陈其钻;陈业煌

    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远端动脉瘤是指完全位于AChA,而非颈内动脉-AChA动脉瘤.该动脉瘤多为继发性动脉瘤,通常合并有烟雾病或者局部脑血管畸形[1-2].AChA远端动脉瘤极为罕见,经文献检索,全世界仅有数十例报道[3-11];而脑池段的AChA远端动脉瘤全世界仅有9例报道,其中国仅报道1例[6-11].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共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 130例,其中颈内动脉-AChA分叉部动脉瘤6例,而AChA远端脑池段动脉瘤仅1例(0.3‰).现结合文献将此例AChA远端脑池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回顾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进食性癫痫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弨;王秀;赵宝田;邵晓秋;张凯;张建国

    进食性癫痫(eating epilepsy,EE)属于反射性癫痫(reflex epilepsy,RE),是少见的癫痫综合征.EE对抗癫痫药物反应不佳,手术治疗中央盖起源的EE引发偏瘫的风险高,EE是癫痫外科的治疗难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3月收治1例EE患者,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随访3年6个月,术后癫痫缓解率达到87.5%.现结合相关文献,对EE的症状学特点、致病机制及神经调控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靶点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文斐;刘献志

    癫痫是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癫痫的患病率为0.7%~3%,其中20% ~ 30%的癫痫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不能控制发作,为难治性癫痫[2].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特定靶点植入电极,给予适当电刺激,调节脑组织功能活动,能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逆、可调节的神经调控技术[3-4].

    关键词:
  • 手术导航在脊髓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振兴;王贵怀;王劲

    现代神经外科的高速发展与高科技创新密切相关.从70年代CT和手术显微镜的问世,到80年代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90年代的手术导航技术,都是推动神经外科发展的巨大动力.由于神经系统疾患的特殊性以及神经组织的不可再生性,长期以来,神经外科医生始终不懈地追求手术的精准性和微创性;同时,神经外科医生又是将高新科技转化至临床医学的生力军.有些高科技新技术一经出现就迅速被临床采纳,如手术显微镜、手术导航等.相比之下,脊髓脊柱手术导航的应用和发展相对缓慢,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1)手术导航的精确度不佳.(2)手术登录费时.(3)术中仍需实时X线核实.(4)成本增加和延长手术时间等.本文综述了手术导航在脊髓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 黄腐酚对催乳素腺瘤MMQ细胞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淑荣;杨晶晶;徐宁;高华

    目的 观察黄腐酚对催乳素腺瘤MMQ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MMQ细胞分为黄腐酚组和对照组,黄腐酚组给予不同剂量(0.1 μmol/L、1.0 μmol/L和10.0 μmo]/L)的黄腐酚,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DCFH-DA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侵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腐酚不同剂量组处理24 h的细胞活力分别下降4%、15%和19%;48 h下降8%、18%和36%;72 h下降17%、38%和52%.处理24 h后,黄腐酚不同剂量组膜联蛋白V(Annexin V)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率为4.2%、12.1%和16.7%;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的比率为3.8%、6.7%和9.2%.处理24 h后黄腐酚不同剂量组E-Cadherin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的比值分别为1.34±0.43、2.93 ±0.78和5.33±1.2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的比值分别为为1.80±0.16、3.20 ±0.45和3.60±0.53(均P<0.01);黄腐酚不同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与对照组的比值分别为0.79±0.37、0.33±0.17和0.18±0.12,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的比值分别为0.52 ±0.11、0.43±0.13和0.22±0.07(均P<0.01).黄腐酚不同剂量组处理24h后,DCFH-DA染色显示高剂量组的平均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的比值为3.40±0.56(P<0.01).结论 黄腐酚可引起MMQ细胞线粒体损伤,诱导MMQ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

  • 不断挑战复杂难治性颅内动脉瘤

    作者:游潮

    颅内动脉瘤的“复杂与难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不同时代医学界对颅内动脉瘤的认知程度与诊疗技术水平.从伊姆霍提普(Imhotep)早的简单形态描述,到如今在分子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深入的机制研究;从单纯的颈动脉结扎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到如今先进的多模式治疗策略和技术平台的建立,往昔的“复杂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其概念和类型已发生了变化,现在已成为了常规和普通手术.尽管如此,现代意义上的复杂与难治,依然横亘于前,需要我们不断去挑战.

    关键词:
  • 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

    作者:刘仑鑫;谢晓东;王朝华;张昌伟;林森;伍聪;徐丁;王婷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ICA远端动脉瘤患者,共42例,其中38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级;窄颈囊状动脉瘤28例,宽颈囊状动脉瘤6例,梭形动脉瘤8例.3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5例采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3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的患者中,31例(83.8%)为致密栓塞,6例(16.2%)为部分栓塞.1例术后2d再次出血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6个月均恢复正常.1例采用Onyx胶闭塞远端主干者出现无症状局部性延髓梗死.28例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中位时间8.2个月),3例(7.1%)患者动脉瘤复发.结论 血管内治疗PICA远端动脉瘤安全、有效.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韩建保;梁国标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1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其中17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01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常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动脉瘤的栓塞效果.术后3、6、12、24、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栓塞情况并统计复发率.结果 218例患者中,215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栓塞.2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平均为(20.0±3.4)个月.随访期间,7.8%(17/218)的患者动脉瘤复发,其中11例行再次栓塞治疗,2例家属拒绝手术,另4例继续观察.17例复发患者中,4例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颅内动脉瘤直径和栓塞后有无一侧优势及一侧供血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直径和栓塞后有无一侧优势及一侧供血是影响其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

  • 经眶外侧入路夹闭破裂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汤明;董劲虎;杨晓波;黄昌仁;万伟峰;陈礼刚;江涌

    目的 探讨经眶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经眶外侧入路手术夹闭的破裂FPCA动脉瘤患者,共55例,其中规则囊状动脉瘤41例,不规则囊状动脉瘤11例,梭形动脉瘤3例.结果 55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完全夹闭49例(89.1%),瘤颈残留5例(9.1%),瘤体残留1例(1.8%).因过度夹闭载瘤动脉引发缺血性并发症6例(10.9%),其中规则囊状动脉瘤4例(9.8%,4/41),不规则囊状动脉瘤2例(2/11);6例患者中,3例(5.5%,3/55)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 ~5分].影像学随访50例,时间为5~9(6.7±1.0)个月,复发2例(4.0%).术后52例临床随访≥1年,mRS评分0分38例、1分10例、2分3例,4分1例.术前动眼神经麻痹29例,临床随访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9例,未恢复7例.结论 经眶外侧入路显微夹闭破裂FPCA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其中不规则囊状动脉瘤复发率及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友达;郭锋;张德鑫;李金星;蔡菁;于建军;孟凡国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 18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分型分别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手术组,66例)和血管内治疗(介入组,5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经典型(46例)、偏侧型(49例)和累及双干或多干型(23例).对各型接受血管内或开颅夹闭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7例,mRS评分为0~2分20例,3~5分7例;介入组19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5例,两种术式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1例,mRS评分为0~2分11例,3~5分10例;介入组28例,mRS评分为0~2分23例,3~5分5例,介入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手术组患者(P<0.05).23例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18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4例;介入组5例,mRS评分为0~2分1例,3~5分4例,手术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介入组的患者(P<0.05).结论 对于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对于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要优于开颅夹闭治疗,应优先选择血管内治疗;对于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应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程美雄;张天;谭海斌;李自立;黄光富;王震宇

    目的 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12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动脉瘤1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共1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为11.5 ~28.0 mm,平均(18.6 ±5.1)mm.13个动脉瘤均采用PED覆盖瘤颈,其中6个动脉瘤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的13个动脉瘤共置入13枚Pipeline支架,均成功置入PED.其中单纯置入PED 7个,联合弹簧圈治疗6个.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缓解,未见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治疗结果:Raymond分级Ⅱ级4例,其余均为Raymond分级Ⅲ级.10例患者术后6 ~12个月获得影像学随访,2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显影且远端血管通畅;8例(9个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2例,1分10例.末次随访的mRS评分0分9例,1分3例.无致残和致死的患者.结论 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评价.

  • 血流重建方法治疗复杂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邢晓锋;施铭岗;佟小光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重建方法治疗复杂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4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复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共29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其中行颈内动脉闭塞+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8例,颈内动脉缩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2例,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切除+桡动脉原位吻合术4例,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动脉瘤孤立术2例.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流重建,术中吻合血管通畅.6例术后出现脑梗死,其中1例死亡.23例患者术后随访3 ~ 6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均通畅,动脉瘤均缩小或消失.mRS评分为0分18例(78.3%),1分3例(13.1%),3分1例(4.3%),6分1例(4.3%).结论 对于复杂前循环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流重建方式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中期疗效

    作者:李航;贺迎坤;白卫星;许斌;李天晓;李立

    目的 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血管内治疗的5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入路于载瘤动脉置入PED,操作结束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PED位置及贴壁情况,并行头颅CT扫描评估有无颅内出血.术后5~7d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术后3、6、12、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6、12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对动脉瘤栓塞程度进行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结果 53例患者的70个动脉瘤共置入58枚PED,手术成功率为100.0%.操作结束即刻行DSA检查显示,PED均准确覆盖瘤颈,且贴壁良好.头颅CT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9.4%(5/53)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5~7d行CT或MRI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PED置入侧大脑半球肿胀,急性脑梗死各1例;行mRS评分,其中0分25例,1分23例,2分1例,4分3例,6分1例.47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10 ~30个月,中位时间为16(14,20)个月.mRS评分为0分38例,1分6例,2分、3分、4分各1例.43例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 ~19个月,中位时间为6(4.5,10.0)个月.43例患者58个动脉瘤的OKM分级为,D级为34个,C级为9个,B级为15个;74.1% (43/58)的动脉瘤为次全以上闭塞(OKM分级为D,C级).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PE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安全性较好,中期随访疗效良好,且无动脉瘤复发,但仍需警惕严重并发症发生.

  • 婴儿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六例报告)

    作者:刘志勇;李进;马潞;李浩;刘翼;贺民;徐建国;游潮

    目的 观察婴儿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6 256例,其中年龄<1岁(2~11个月)者共6例(0.1‰).回顾性分析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6例中,男/女=1/5,发病到确诊时间为8 ~ 144 h,4例首发症状为呕吐,3例伴有抽搐;均为单发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径为0.4~1.5 cm.1例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患儿放弃治疗,5例大脑中动脉囊性动脉瘤患儿(2例为假性动脉瘤)均行开颅手术夹闭.结果 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中均无动脉瘤再次出血者.术后均未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 ~ 68个月,影像学随访均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临床随访显示,患儿的精神、智力发育正常;肢体肌力明显恢复,1例Ⅳ级,4例Ⅴ级;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为Ⅳ~Ⅴ级.结论 婴儿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低,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其破裂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延误诊断;手术治疗预后好.

  • 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作者:何朝晖;郭宗铎;张晓冬;朱继;孙晓川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夹闭术、瘤颈夹闭术及载瘤动脉塑形术.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动脉瘤夹闭情况,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2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获得满意夹闭.术后CTA或DSA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仅1例瘤颈存在少量残留.术后1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出现严重脑水肿并发脑积水,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3例新发视力、视野损害,经治疗均改善或恢复正常.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GOS评级,Ⅴ级13例,Ⅳ级6例,Ⅲ级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 ~18个月,平均(10±6)个月.GOS评级,Ⅴ级16例,Ⅳ级4例.结论 对床突旁动脉瘤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