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李晓光

    糖尿病性神经损伤是一种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一个症候群,大体说来,有局部神经元损伤和全身性对称性多发神经元损伤.前者常表现为急性发作,而后者常表现为一个慢性经过,且在临床上主要以感觉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障碍为主要表现.而狭义的糖尿病性神经损伤主要就是指这一种类型.本文就糖尿病多发性神经元损伤(DP)所伴有的慢性疼痛及其治疗做一个综合介绍.

  •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作者:潘爱莲;朱琰;黄杰;朱俊友

    目的:对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马铃薯片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均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同对照组患者的73.33%相比,有一定优势, P 驥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为(1.42±0.31)分,同对照组患者的(0.74±0.32)分相比,有一定差异性, P驥0.05。结论在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上马铃薯片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17例报道

    作者:陈琳;江昭;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郗海涛;王洪美;任玉水;周长满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4岁.受伤6~312个月,平均105.9个月,受伤原因包括车祸、坠落、放射性损伤、机器挤压伤、枪伤、跳水.疼痛持续时间6~309个月,平均102.2个月.嗅球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后培养12~14 d.细胞移植到损伤段的上下两端.疼痛评价使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日常生活功能评价量表:0分为极度疼痛,止痛药无效;1分为中度疼痛,需用强效止痛药;2分为轻度疼痛,普通止痛药有效;3分为无疼痛.结果 随访时间0.5~88个月,平均17.5个月,疼痛平均改善1.2分.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

  • 脉冲射频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于晓彤;樊碧发

    近,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Neuropathic Pain Special Interest Group,NeuPSIG)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进行重新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人群发病率超过1%.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为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于重度神经病理性疼痛,传统的疼痛治疗方法几乎无效[1].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琚芬;王冰水;牟翔;袁华;赵晨光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N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脊髓损伤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共3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17)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右侧大脑M1区rTMS治疗,对照组(n=15)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右侧大脑M1区假刺激.两组治疗均为每天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试,并对右侧大脑半球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进行测试及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VAS评分降低,RMT波幅降低、MEP波幅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MS能有效缓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相关.

  • 神经性疼痛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桦;石翊飒;张喜洋;朱小兵

    目的:观察神经性疼痛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脊液S100B蛋白表达、海马CAL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8月龄雄性Wism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组),松扎左侧坐骨神经.各组按术后第1、7、14、21天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组5只.测大鼠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WTL),用Morris水迷宫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记录基础值,麻醉后抽取脑脊液ELISA法检测S100B蛋白浓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L区GrayI型突触结构的变化.结果:①与基础值比较,C组PWTL缩短显著(P<0.01).②与基础值比较,C组大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N组和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与N组和S组比较,C组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1).④透射电镜观察,C组大鼠海马突触间隙的增宽,突触囊泡减少.结论:神经性疼痛可致老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脊液S100B蛋白表达上调和突触可塑性改变可能是其机制.

  • CXCL1/CXCR2与神经性疼痛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梁彦虎;李雪松;苑龙;孟纯阳

    神经性疼痛是由多种疾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神经性疼痛往往比非神经性疼痛更难治愈.目前在病理性疼痛发展和维持的过程中,外周致敏和中枢致敏可被看作神经元可塑性的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介导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近的研究表明炎性趋化因子CXCL1在脊髓胶质细胞中的表达与神经性疼痛密切相关.CXCL1是一种促进中枢致敏作用的趋化因子,其与受体CXCR2结合后介导神经性疼痛.现对CXCL1/CXCR2与神经性疼痛的关系作一综述.

  • 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T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田丹;李金龙;赵恒兰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持续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T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用手术方法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疼痛模型,观察大鼠缩腿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同时分别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刀豆蛋白A(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法测定NK细胞活性和T细胞的增殖.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PWL增高、T淋巴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治疗能够对CCI大鼠痛敏反应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但大剂量应用会抑制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反应.

  • 利多卡因输注与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钱滔来;王新华;张磊;刘圣;范颖晖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治疗是极为棘手的,对这种常见并发症治疗效果的提高是目前须解决的临床问题[1].近年来,计算机控制微量泵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被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穴位无创电刺激治疗能治疗多种原因的疼痛,其机制涉及针灸和理疗治疗机理,包括促进机体内啡肽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改善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组织水肿,增加神经的传导速度等[2~4].

  • 神经性疼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钱滔来;高崇荣

    神经性疼痛的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虽然在基础研究方面突飞猛进,然而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并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对神经性疼痛治疗方法的研究如脉冲射频、神经调节术和新开发的治疗药物如辅助性镇痛药、抗肿瘤药所呈现的疗效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乐观的前景.

    关键词: 神经性疼痛 治疗
  •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静;陈楠

    脊髓损伤(SCI)后,除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外,神经性疼痛(NP)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SCI后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对NP影响的逐渐被认识,不仅有利于从宏观上揭示NP的病理机制,且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SCI后NP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作者:齐格勒;张秀英

    引言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很高,每四个人中就至少会有一个,这种并发症在部分患者会表现为严重的神经性疼痛,增加死亡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对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针对病因治疗--控制血糖;2)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3)对症治疗;4)避免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发生.

  • 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的研究

    作者:杨刚;简道林

    目的 观察糖尿病神经性疼痛(DNP)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和糖尿病(DM)组20只.DM组腹腔单次注射STZ(80 mg/kg),N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周后眼眶内眦取血测定血糖值,血糖>16.7 mmol/L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4周后测定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时间作为痛阈指标,选取DM组痛阈低的10只作为DNP模型组.取DNP组大鼠脊髓腰段组织切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面积(Area)μm2和灰度值(Gray Scale). 结果 DM组痛阈(18.41±6.25)较NC组(37.40±7.35)降低(P<0.01),DNP组GFAP染色阳性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面积(1377.37±271.83)μm2和灰度值(8638.21±1861.90)水平较NC组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神经性疼痛时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增生,表达水平升高,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成为治疗DNP的新策略.

  •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作者: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组

    一、定义及分型国际疼痛协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e pain)定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transitory perturbation)引起的疼痛[1].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照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 VPL/VPM联合PAG/PVG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思泉;Antonio De Salles

    目的 探讨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 VPL/VPM)脑深部电刺激(DBS)联合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室旁下丘脑核团(PAG/PVG) DBS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24例神经性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早期2例只使用PVG作为靶点外,其他患者均采用VPL/VPM联合PAG/PVG DBS进行治疗,并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级别,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成功接受VPL和PVG联合靶点治疗(其中5例为双侧),2例只接受单侧PVG- DBS.其中17例恢复良好(有效率70.8%),7例术后将DBS去除(1例颅内感染,6例疗效较差).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04±0.86)分,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13±1.44)分,P<0.05.有效患者中VPL靶点的疗效均满意,PVG靶点的有效例数为12例.7例PVG靶点产生明显不良反应,VPL靶点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用PVG/VPL联合治疗慢性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PVG的疗效不甚满意及不良反应较多,VPL也许更适合作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靶点.

  • 作者:

    关键词:
  • 阿片和非阿片镇痛药在慢性疼痛中的药理作用

    作者:赵楠;宫泽辉

    慢性疼痛是一种混合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自发和诱发疼痛的复杂状态,对镇痛药的反应差别很大.尽管没有系统的实验依据,但阿片类镇痛药始终是治疗严重慢性疼痛的首选药物.环氧合酶抑制剂是治疗中的首选辅助药物,对急性疼痛几乎无效的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静注局麻药,在一些慢性疼痛病例中显示出明显的长期疗效.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氯胺酮和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急性和慢性疼痛都有效,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常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辣椒素等局部用药和阿片类等鞘内给药对某些病人也有效.模拟人类慢性疼痛状态建立了一些实验动物模型,但至今这些模型的药理学特点还没有很好地确定.

  •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的研制

    作者:胡晋红;朱全刚;陆松伟;韩璐;刘少明;王景阳;王天舒

    目的:制备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并考察其黏性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中药三七组成复方,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含膏量、赋形性及黏附性的测定,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巴布膏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行为.选择疱疹后神经性疼痛20例,将巴布膏剂贴于皮肤患区痛处观察临床短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为5 mg·cm-2,其体外释放速率为4.128 mg·cm-2·h-1.透皮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盐酸利多卡因渗透速率为0.091 mg·cm-2·h-1.每100 cm2巴布膏剂的含膏量为9.088 g,赋形性良好,初黏力能黏住13号钢球(Φ9.525 mm,每个3.55 g).止痛总有效率达85%,所有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对于神经性疼痛等具有显著疗效.

  • 普瑞巴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秀双;倪家骧

    普瑞巴林是新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可与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Ⅰ型α2-δ亚基相结合,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有效控制神经性疼痛.文中总结了近几年来普瑞巴林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尤其是慢性神经性疼痛的研究,证实该药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普瑞巴林的常用剂量为150~600 mg·d-1,分2次或3次口服,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嗜睡和共济失调.此外,文中还对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在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 DSA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腿痛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邹聪;何云武;龙慧;李威;李晴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性腰腿痛患者,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3 d、1个月、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VAS为(6.5±0.7)分,术后3 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分别为(2.3±0.6)分、(2.4±0.5)分和(2.5±0.8)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 d、1个月和6个月的VAS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1个月和6个月的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ODI(%)为(60±6.0)%,术后3 d、1个月和6个月的ODI(%)分别为(18±6.0)%、(22±4.0)%和(25±3.0)%;与术前相比,术后3 d、1个月和6个月的ODI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1个月和6个月的OD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腰骶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神经根性疼痛有良好治疗作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