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중국미용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455
  • 国内刊号: 61-134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7
  • 曾用名: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朱宏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功能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刘飞;张陈威;郭正东;林海波;洪浩;杨卫国;梁智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联合人工真皮(PELNAC)治疗功能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效果,推广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3月~ 2011年12月,笔者应用VAC联合PELNAC治疗11例患者1 3处创面,其中车祸伤9例、自行车辐条搅伤1例、过山车滚轮碾压伤1例,所有创面均位于下肢,均为关节功能部位创面,9例有深部组织外露,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围手术期行全身支持治疗,尽快扩创,行VAC治疗,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行PELNAC移植,PELNAC血管化后,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果:所有创面经VAC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迅速,部分或完全覆盖深部外露组织,行PELNAC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12处创面一次性愈合,总治愈率为92.3%.随访半年~3年,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较好,功能佳.结论:VAC联合人工真皮治疗功能部深创面,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愈合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生物型外科补片在聚丙烯酰氨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谭新东;李希军;叶雪玲;徐国风;李世荣

    目的:探讨生物型外科补片(生物补片)联合硅凝胶假体植入在修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乳房继发畸形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材料注射术后142例,术前均行彩色B超或MRI影像检查,明确注射物所在部位.术中采用乳晕下半环形切口,尽可能清除肉眼所见注射物、肉芽肿,以及被注射材料所侵蚀的组织,使用生物补片内垫增厚乳房下缘或侧壁较薄者局部组织,修补注射材料渗漏、移位形成的通道,重建乳房下皱襞,然后植入硅凝胶假体.对移位、渗漏范围较大者,先用生物补片修补渗漏、移位通道,半年后再植入乳房假体.结果:采用生物补片联合硅凝胶假体进行修复的142例患者的174只乳房,除1例1只乳房因术后感染需要取出假体及生物补片外,其余乳房外形均较满意,随访3~12个月,乳房无变形.结论:生物补片可以增厚乳房内壁,修补移位、渗漏通道,增加乳房下皱襞托举力,在修复聚丙烯酰氨水凝胶取出术后乳房继发畸中可以弥补单纯假体植入的不足,是临床所需的理想修复材料.

  • 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

    作者:田霞;李芸

    目的:探讨将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用于改善面部轮廓,恢复面部容积,改善面部衰老的方法和体会.方法:用肿胀法抽吸自体皮下脂肪,经过清洗、提纯后将超量30%脂肪颗粒注入额颞部、下颏、鼻部、鼻唇沟、皮下皱纹、面部凹陷、上睑凹陷、下睑沟.结果:用自体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填充面部凹陷1 87例,多数一次成形,无一例感染.与组织相容性好,面部轮廓及衰老得以改善,结果均满意.结论:利用自体脂肪改善面部轮廓,恢复面部容貌.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 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

    作者:路曼君;郭丹凤;唐瑛

    目的:观察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肿胀麻醉下,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身体赘积部位的脂肪,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静置后过滤除去液体和油状物,700rpm离心3min,弃上清.将其中半量的脂肪颗粒用来抽提富含ADSC的自体SVFs,并与剩余脂肪颗粒充分混合后,注射至乳房后间隙及皮下,每次单侧注射量100 ~ 150ml,间隔3~6个月.结果:采用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36例,共72侧乳房.其中7例14侧填充1次,24例48侧填充2次,5例10侧填充3次,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受术者满意度好,效果理想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局部瘢痕疙瘩和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蔡延深;李强;王庆生;李峰永;周宇;谢林海

    目的:探讨局部瘢痕疙瘩和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相关性及处理方法.方法:调查2008 ~ 2012年2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病人再造的尿道是否出现局部瘢痕疙瘩及相应治疗.结果:26例病人中再造的尿道有程度不等的瘢痕疙瘩者16例,未达到瘢痕疙瘩诊断标准的10例,表达率为61.54%.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病例中再造尿道和局部瘢痕疙瘩有较高的相关性,治疗上需要改进术式避免术后再次狭窄.

  • 皮下蒂皮瓣与旋转皮瓣在颞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陈东来;刘志刚;杨燕燕;罗鹏;鲁润鹏;李洪灵;杨凤会

    目的:探讨利用耳前邻近皮瓣与颞区邻近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患者颞部皮肤肿物的大小,设计患侧耳前方皮下蒂皮瓣的切取范围并将切口线设计在耳前皱襞上.在颞部肿物外缘向耳上方延长切口线约为皮肤肿物直径的4倍,设计旋转皮瓣.2个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共施行此类手术12例,患侧皮肤缺损修复满意,切口线相对隐蔽,面部器官形态功能均未受到影响,供区头发自然生长,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皮下蒂皮瓣与旋转皮瓣联合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辅助切口少且切口隐蔽,同时皮瓣转移后自然平滑过渡,创面修复满意,无需植皮,瘢痕不明显.

  • 醋酸曲安萘德在假体隆胸术中的运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蔡茂季;袁雪芬;费跃;莫晓岚

    目的:研究和探讨预防假体隆胸术后包囊挛缩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治疗组手术腔隙分离止血及生理盐水冲洗后,给予醋酸曲安萘德注射液手术腔内直接注射,再置入假体;对照组腔隙止血冲洗后,直接放置假体.结果:通过12 4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随访,发现给予曲安萘德注射液治疗的患者,Ⅲ型以上包囊挛缩的发生率为3.2%,而未给予曲安萘德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包囊挛缩发生率为12.9%.结论:术中囊腔内充分止血后,及时给曲安萘德注射液的运用,并配合有效的按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降低假体包囊挛缩的发生.

  •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

    作者:王家贵;马显杰;宋保强;栗勇;夏炜;舒茂国;夏文森

    足跟部常因烧伤、冻伤、慢性溃疡等切除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常伴有肌腱、跟骨、关节等外露,是创面修复外科的难题[1].自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26例足跟部深度创面,取得满意效果.

  • 硅凝胶乳房假体隆乳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刘为廷;宋建星;寇静波;乔静

    目的:探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隆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测量胸乳距、乳房基底宽度、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等数据确定选用的假体类型、容量;采用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将假体置于胸大肌深面或浅面.结果: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国产硅凝胶毛面假体隆乳术122例,其中置于胸大肌深面68例、置于浅面5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乳房外形逼真,手感真实柔软,出现轻度包膜挛缩1例,未见感染、血肿及假体扭曲等并发症.结论:硅凝胶乳房假体与身体组织相容性好,适当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包膜挛缩率.

  • 肿胀麻醉抽吸法治疗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

    作者:王永前;宋涛;李海东;吴镝;尹宁北

    目的:探讨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在畸形部位注入肿胀液,选择隐蔽切口进行负压吸引.结果:5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均可吸出注射物,术后面部形态改善.随访6个月以上,局部肿胀消失,外形恢复正常.结论: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可以采用肿胀麻醉吸引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 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郝岱峰;李涛;冯光;李善友;张新健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修复鳞状细胞癌切除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下胶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11例,均术前活检证实,术中按无瘤原则切除清创后,凿除外露骨皮质,将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覆盖缝合,外敷持续封闭式负压固定,3周后取自体薄皮片移植于其上,7天后更换负压装置并观察.结果:11例患者鳞癌切除后5例胫骨外露,3例肌腱外露,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覆盖后肉芽组织增生迅速,深部组织良好覆盖,均于首次术后21天左右行Ⅱ期植皮手术,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应用于鳞状细胞癌切除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局部损伤小,愈后瘢痕增生轻微,利于肿瘤后期治疗,且不增加供皮区瘢痕.

  •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颅面骨缺损整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卓雷;汪春兰;赵宇;范新宇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在颅面骨缺损修补中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颅面骨缺损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修补,术前行头颅薄层CT扫描并分别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其数据传送至厂家,制作出个性化三维植入体,修补颅面骨的缺损.结果: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颅面骨缺损的整形修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的头面部形状与生理状态接近,美容效果好.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修补颅面骨缺损可以获得很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 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任加良;李志清

    目的:观察创面直径为5 ~ 7cm的烧伤后残余创面应用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单位2008年5月~2012年7月的12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择2处直径为5 ~ 7cm的残余创面,随机分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菌株均相同.两组受试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进行浸浴治疗后,受试创面给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每日换药1次.在局部感染控制后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创面清创后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对照组继续换药治疗,同时予以全身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创面均在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后1~2周愈合,均未进行自体皮移植,愈合质量良好;对照组创面在相同时间内均未愈合,终均给予自体皮移植而愈合.结论:经充分创面准备后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直径较大的烧伤后残余创面,以替代传统的自体皮移植.

  • 负压封闭引流加逆行腓肠神经皮瓣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张胜利;张佳;王连梅;王亚荣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合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至2012年8例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行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皮瓣安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无感染发生,皮瓣切取大面积可达20cm×8cm,小面积4cm×4cm,可修复小腿中下段、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效果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加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 毛发单株移植修复烧伤后胡须缺损

    作者:王会军;齐荣荣;蒋永能;赵炳瑜;鲁冰;李耀

    上下唇烧伤后瘢痕或瘢痕切除后植皮造成的局部改变临床并不少见,由于位于口唇周围,如何达到好的修复后效果,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们采用毛发单株移植修复上下唇胡须缺损6例,通过胡须的生长遮盖小的瘢痕及植皮后的不对称,取得较好的效果.

  •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宇辉;李莉;刘淑岩;刘媛媛;张向飞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 0年2月~ 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 9cm×5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随意皮瓣转移,皮瓣长宽比例在2:1以内,面积15cm × 12cm~ 9cm×7cm.供瓣区及皮瓣蒂部裸露区应用医用海绵覆盖,医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腹带固定患肢.术后第2天,在医用海绵的远端,刺入静脉输液针,每天500ml生理盐水持续进行灌洗.皮瓣移植14 ~ 18天后行皮瓣断蒂术,术后10~ 12天切口拆线.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甲级愈合1 3例,乙级愈合1例.9例患者供瓣区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直接缝合,未予植皮.4例患者行局部部分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后,移植皮片覆盖.植皮面积8cm× 5cm~ 5cm×3cm.无VSD装置更换病例.3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负压引流区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不适反应.所有病例静脉输液针穿刺孔未发生可见漏气现象,未影响负压引流的正常进行.结论:改良VSD技术延长了VSD装置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了VSD的并发症;改良VSD技术减少了腹部供瓣区的植皮率,降低了术区感染率,简化了腹部皮瓣手术过程.

  • 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治疗Ⅲ型腹壁畸形22例

    作者:陈琳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联合治疗Ⅲ型腹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治疗Ⅲ型腹壁畸形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联合应用压力手套及压力垫治疗手背烧伤后瘢痕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梦娜;李娜;王冰水;梁艳;朱蝉;周永博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压力手套和压力垫对手背侧烧伤后瘢痕增生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58只烧伤后愈合患手分别采用单纯压力手套和联合应用定制压力手套及压力垫进行干预,用Sawada评分方法对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手背瘢痕色泽、厚度、硬度及敏感度进行定量评分,比较其治疗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治疗组更有效控制瘢痕增生及因瘢痕增生引起的继发畸形,外观改善明显.

  • 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临床体会

    作者:杨楠

    颏部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包括颏后缩及小颏畸形.俗话说"眼美在于神,鼻美在于挺,颏美在于翘."颏整形已成为整形美容常见手术之一.对合关系正常或轻度错位而主要畸形为颏后缩、小颏者,可通过颏部截骨前移或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矫正,后者因方法简单、美容效果明显,临床比较常用.隆颏术的方法貌似简单,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却并非易事,传统的假体置入有口内入路及口外入路.

  • 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

    作者:笪向东;宁金龙;蔡志稳;郭世康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 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 14cm.结果:11例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压疮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3年,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疗效满意,而使用双侧该皮瓣则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佳选择.

  • 600余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体会

    作者:蒋未台;蒋铮铮;蒋伯熙;潘印

    目的:总结600余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临床经验,探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佳方案.方法:①选择外囊宽松、手感柔软、大小合适的硅凝胶乳房假体;②乳晕下缘2.5 ~ 3cm切口,胸大肌下分离足够大小的腔隙,充分止血后置入假体,腔内置入适量麻醉液、消炎药、止血药等;③术后早期(2天)、到位、持久(3个月以上)的按摩.结果:术后两乳对称、丰满、手感与形态逼真,不影响哺乳.纤维包膜挛缩发生率<1%,医患满意度>98%.结论:要隆出一对手感与形态逼真的乳房的条件是:①好的乳房假体(主要指的是形状、手感、大小合适);②医生的临床经验;③术后早期、到位、持久的按摩;此三点缺一不可.

  • 依创面立体定形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风林;王文德;韩会峰;王鑫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4例需要行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根据其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取无菌棉布片制作与创面相同形状的模板,切下皮瓣后依据创面的形状及深度修剪掉皮瓣多余的脂肪组织,保留皮瓣的营养血管网,制备成立体的定形皮瓣填补创面缺损.皮瓣切取面积小1.5cm×2.5cm,大12cm×24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后表面平坦,术后随访1 3例,随访时间3~ 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和厚薄与受区相近,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2 ~ S4.结论:立体定形皮瓣兼顾了受区外形与功能的修复,是创面美容修复的理想方法.

  • 口腔黏膜和阴唇皮肤微粒移植用于阴道再造的初步经验

    作者:李巍;刘长松;王涛;陈伟华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微粒移植联合阴唇皮肤微粒移植在阴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始,我科采用明胶海绵承托口腔黏膜微粒联合阴唇皮肤微粒游离移植加硅胶模具支撑的方法,将口腔黏膜微粒联合阴唇皮肤微粒应用于阴道再造8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瘢痕隐蔽,再造阴道腔隙挛缩少,生理功能接近正常,感觉存在,性生活满意.结论:口腔黏膜微粒联合阴唇皮肤微粒是再造阴道的良好材料,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术后挛缩较小,可以应用于阴道再造.

  • 微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美学效果探讨

    作者:陈宏雄

    我院小儿外科于2002年11月~2011年2月,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础上[1],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取得了较好的美学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21例,均为男性,年龄1~6岁(平均3.2岁).双侧鞘膜积液130例,单侧591例,其中右侧451例,左侧270例.患儿均为腹股沟或阴囊肿物,质韧,边界清楚,可扪及上极,挤压肿物不消失,透光试验阳性.B超检查提示囊性肿物,边界清楚.

  • 短蒂腹部交叉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恒;刘宏君;顾加祥;张乃臣;潘俊博;张文忠

    目的:探讨短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广泛适用性及改进方法.方法:通过改进皮瓣设计及闭蒂方式、采用短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32处,手指19例(其中同侧双指3例、三指2例)、手背6例.皮肤缺损范围:小1.5cm × 2.0cm、大12cm×16cmo皮瓣范围:小1.8cm×2.5cm、大13cm×18cm.结果:所有皮瓣蒂部均一期闭合、术后一周蒂部干洁、皮瓣成活良好、质地外观佳,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大多无需设计皮管,改进皮瓣设计及闭蒂方式的短蒂腹部皮瓣即可达到封闭创面、减少渗出及感染机会,同时提高皮瓣利用率、减少副损伤、避免皮管臃肿、积血影响血供、促进血循环及感觉重建、可早期断蒂、利于功能恢复、外形更薄.

  • 掌背动脉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毅;鲜小庆

    临床常见多手指外伤患者,创面涉及单个以上手指,我们自2008年以来,应用掌背动脉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手部多指外伤创面1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共28指,均为单个病人多手指损伤,其中男18指,女10指;食指10指,中指8指,环指8指,小指2指;损伤原因:撕脱伤5例,电击伤4例,刀切伤2例,机器压伤1例;损伤部位涉及手指近、中、远节,手指腹侧及背侧等,均伴有骨或深部肌腱组织外露.入院后先给予急诊清创后,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5例,均采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位联合掌侧鱼际皮瓣方法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

  • 微创整形技术在面部碾挫伤中的应用

    作者:马莉;程维峰;周建玺

    目的:回顾性分析面部碾挫伤患者采用微创整形技术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9月共治疗28例患者,伤口均在面部,采用精细的原位再生清创术和综合性的整形缝合技术.结果:均达到Ⅰ期愈合,恢复快,创伤小,外观自然,瘢痕不明显,无明显组织牵拉,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在面部碾挫伤中,综合运用微创整形技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创伤,促进愈合,避免术后瘢痕及畸形的发生,是处理面部急诊外伤的好方法.

  • 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隆乳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高峰;吕宁;刘志刚

    目的:为了减少在常规隆乳术中由于分离时存在视觉误区而对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引起术中出血症状,探究在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隆乳术的临床可能性及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就医者5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双侧腋窝入路隆乳,观察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以及隆乳效果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38例患者48h内两侧引流量小于20ml,13例患者48h两侧引流量小于30ml,只有1例患者48h两侧引流量大于30ml,在进行完引流后术后的5天内拔管.术后常规抗生素应用3日后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乳房形态优美自然,活动度良好,出现包膜挛缩11例,6例患者出现术后乳头乳晕感觉异常,术后1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隆乳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但也有许多的局限性,如乳房下皱襞较薄弱的患者,如何在内窥镜下进行脱细胞真皮片加强,如何解决在腋下切口进行腔内缝合固定的问题等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 三层缝合法处女膜修补术

    作者:魏蜀一;李强;李森恺;周传德;李峰永;周宇;丁健;曹玉娇;张思娅;谢林海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处女膜修补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应用三层缝合法行处女膜修补术,术毕处女膜孔径恢复至仅容一眼科镊柄大小,约5 ~ 6mm,嘱术后1月复诊.结果:57例(52%)患者术后1月来院复查,其中52例完全愈合,愈合率约为91%,剩余5例中4例裂口裂开但未至基底部,不影响效果,有效率为98%.1例切口完全裂开,应用环形缝线法二次修补,效果基本满意.结论:应用三层缝合法处女膜修补术,切口愈合率较高,同时有微型阴道紧缩的作用,更能模拟处女的正常生理状态,值得推广.

  • 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建立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畸形技术联合外科导萌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门诊患有上颌埋伏阻生牙80例病例,运用方丝弓技术,同时联合外科导萌术联合治疗,另外选取8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活动矫正器,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上颌牙覆盖度,牙槽整齐,导萌牙无松动,牙周无红肿发炎,2年随访疗效稳定而且综合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矫正畸形术联合外科导萌术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切牙代偿情况研究

    作者:叶艳艳;丁寅;李娟;赵坤

    目的: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切牙代偿情况及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收集骨性Ⅱ类成人患者共200例,确定13项代表切牙倾斜度和凸度的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将结果与正常牙均值比较,然后依照SN/MP角和FH/MP角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共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代表上切牙唇倾度的大部分指标测量均值(U1/SN、U1/NA、U1/FH)与正常(牙合)均值基本一致,L1/GoMe、L1/NB(°,mm)明显大于正常牙均值;3组间比较,除U1/pp、U1/NA(°)及U1/NA(mm)外,其余的10项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切牙相对颅部参考平面无明显的倾斜代偿但相对上颌基骨较为直立,下前牙唇向倾斜代偿特别明显;高角组上切牙直立,有一定舌向代偿,内收上前牙时要特别注意转矩控制;低角组下切牙唇倾度大,进一步正畸唇倾代偿的潜力小;随着下颌角平面的增高,上下切牙相对颏部的位置更加靠前,通过牙齿的代偿很难协调后缩的颏部.治疗中应结合Ⅱ类骨骼矢状不调程度和牙齿代偿在不同垂直骨型中的特点,明确牙齿进一步代偿或去代偿的潜力.

  • 上颌单端游离缺失及可摘义齿支架的三维有限元建模

    作者:贾如;王俊涛;逯宜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技术,建立精确且能广泛应用的上颌游离端缺失及整铸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DCTP120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数据文件后导入MIMICS10.0软件,采用阈值分割与手动分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计算得到颌骨、牙列和支架初步几何模型,并结合CATIA软件、ANSYS13.0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等技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26,2 7缺失的包含上颌骨、余留全牙列、牙周膜、黏膜及支架材料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该有限元建模具有省时、便捷、精确、可重复性强及上手容易等特点,为进行口腔修复学领域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 下颌侧切牙单根双根管尖牙双根双根管一例

    作者:徐梅

    下颌侧切牙根管通常为单根单根管,下颌尖牙牙根为单根,形粗壮,根管通常为单根管[1].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尖牙双根双根管1例,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某女,40岁,接修复科转诊.现病史:烤瓷冠修复3年,因美观问题,于修复科拆除.平时患牙无明显不适,转入牙体牙髓科检查.查:11、12、13、21、22、23均为预备体,探不敏,叩痛(-),不松,龈缘略红,无窦道.11、12、13、21、22电活力测无反应,23电活力测正常.

  • 不同纤维桩表面固位结构对粘结剂层的影响

    作者:贾旭贝;谢伟丽;谢琪;周大博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固位结构的玻璃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后,在受到牙齿抗力时对其粘结剂层的影响.方法:选择3个月内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36颗,随机分成A、B、C三组,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纤维桩(A组:平滑外形玻璃纤维桩;B组:锯齿固位玻璃纤维桩;C组:锯齿加圆头固位玻璃纤维桩)及后牙树脂完成桩核修复,固定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上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标本开始松动(牙本质粘结面裂开)的瞬间力值及实验牙的折裂类型.实验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结果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破坏性力学试验的测试结果:A组(469.62±29.68)N、B组(286.25±28.11)N、C组(468.17±48.34)N.对各组样本的破坏性实验力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A组>B组:C组>B组(P<0.01)、A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锯齿固位结构在荷载力下会对粘结剂层造成破坏,圆头固位结构能够分散应力,有利于桩核的固位和稳定.

  • 石英纤维桩与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丽华;何赐丁;陈蕾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患者的63颗缺损前牙,用石英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分别于1、2、3年复查.结果:修复后3年,1例出现桩核松动,1例出现冠脱落,其余患者6项评价指标均达到A级,颜色匹配无差异,成功率达96.8%.结论:石英纤维桩结合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保存修复折裂牙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作者:张智慧;张志杰;王畅;田秋;张玉霞;王勇杰

    目的:通过研究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用于粘结折裂牙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保存修复折裂牙建立一套实用而简便的治疗模式以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选择35例(36颗)折裂牙作为研究对象,先打开患牙的近远中接触点,预成带坏固定后降合,在裂隙俩侧制备双鸠尾洞型,将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注入折裂面并及时复位、光照、充填,观察2周后去带环行全冠修复.结果:经6~12月复查:3例折裂牙因反复出现牙周脓肿拔除,2例咀嚼略有不适感,成功率91%.结论:用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丁保存修复折裂牙,弥补了传统粘结法的缺陷,使患牙得以保存,也简便了临床医生的操作.

  • 方丝弓与钛板治疗下颌骨临床效果及心理接受程度对比研究

    作者:范玉敏

    目的:探讨方丝弓治疗小儿下颌骨骨折与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儿心理接受程度.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使用方丝弓治疗,并与40例使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张口度变化,并统计患者对面部形态的满意分数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担心术后口腔异物感的问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担心术后影响面容和手术费用问题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张口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患者对面部形态满意,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丝弓治疗小儿下颌骨骨折可较快恢复患儿的咀嚼功能,不影响面部容貌,临床效果可靠,更有利于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接受.

  • 两种不同藻酸盐印模消毒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于洪丹;崔广;张爱军;唐伟华;宫琳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藻酸盐印模消毒的效果.方法:使用不同的调拌方法制取3组藻酸盐印模样本各30个,共计90个(前两组用蒸馏水调拌,第3组用0.1%的洗必泰溶液调拌).印模凝固后将3种不同菌液均匀涂布于印模表面.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第2组使用照射强度为100μW的紫外线照射5min;第3组用洗必泰溶液调拌,在空气中放置30min.3组印模洗脱表面残留的细菌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的细菌数量进行消毒效果的判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线照射消毒与洗必泰消毒后印模表面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用紫外线照射后的印模表面的细菌数少于用洗必泰调和消毒的印模,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紫外线照射的消毒效果优于洗必泰.

  • 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

    作者:程伟;程名涛;朱亚妮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多个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4月于本院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正畸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及12周的龈沟液量、龈沟液前列腺素2 (PGE2)、活化激酶5(PAK5)、β-防御素2(HBD-2)、内毒素(ET)、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及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牙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简化口腔指数(OHI-S)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38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及12周的龈沟液量、龈沟液PGE2、PAK5、HBD-2、ET、IL-1 β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BI、PD、TM、PLI、GI、OHI-S则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8周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多个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但至1 2周时基本稳定.

  • “劲润”牙本质保护膜的牙本质粘结性能探讨

    作者:周秦;白乐康;逯宜;刘越胜;牛林

    目的:探讨“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HyC)的牙本质粘结性能.方法:选取A组(HyC)和其他3组不同类型的牙本质粘结剂:B组(G-Bond)、C组(Mega Bond)和D组(Single Bond),比较其对牛牙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并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粘结界面断裂模式.各组试料数分别为n=10,结果通过Tukey-Kramer(P<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D组均显示了较大的粘结强度,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HyC)显示了较低的粘结强度,约10.08MPa,与其他3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断裂模式显示,A组(HyC)以界面破坏为主,而其他3组以凝集破坏和混合破坏为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C)的粘结强度弱于其他3组牙本质粘结剂.为了保证HyC长期稳定的防过敏效果及粘结性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HyC的牙本质粘结性能.

  •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嫣;黄敏方;方志欣;陈世稳;卢珍珍

    目的:探索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对11例骨性Ⅱ类伴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方法矫治,SPSS13.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Ⅱ类骨面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NB角平均减少2.14°,上颌磨牙平均远中后移4.16mm,下颌平面高度得到了较好控制.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可使上牙弓整体内收,上下颌骨关系得到改善,为建立正常稳定的前后牙咬合关系及协调、美观的正侧貌奠定了基础.

  • 固定矫治中牙面pH变化与釉质脱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夏沛;靳晶;刘育鑫;曹军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面釉质脱矿的发生是否与牙面pH的变化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固定矫治脱矿患者17例、固定矫治无脱矿患者43例和未正畸治疗患者60例,分为固定矫治脱矿组、固定矫治无脱矿组和对照组;应用微型蜂式pH电极原位测量上颌前牙唇面pH(固定矫治患者测量托槽龈方),分析比较各组间pH的差异性.结果:3组间前牙唇面pH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固定矫治脱矿患者上颌前牙唇面pH(5.85±0.19)低,固定矫治无脱矿组上颌前牙唇面pH(6.47±0.21)次之,对照组上颌前牙唇面pH(6.93±0.23)高.结论:固定矫治中牙面pH降低、牙面酸性环境增强可能是釉质脱矿发生的机制之一.

  • 两种方法根管预备术后疼痛反应的对比研究

    作者:伍小臻;邱艳梅;王茵

    目的:对比研究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和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术后的疼痛反应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00例牙髓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不锈钢K锉预备,术后3天复诊,记录术后疼痛情况包括肿痛,咬合痛和叩痛.采用Negm标准改良后进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反应程度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能减少根管预备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

  • SanderⅡ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湘琳;周洪;邹敏;司新芹;王晓荣;侯玉霞;邹蕊;管丽敏;鲍庆红

    目的:利用Sander Ⅱ功能矫治器的腭导杆、上颌镍钛螺旋扩弓簧和下颌扩弓簧、分体式的独特设计,矫治Angle Ⅱ类1分类患者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Angle Ⅱ类1分类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下颌平面角为均角或底角.共有1 3人配戴SanderⅡ功能矫治器1年,拍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测量数据,并用SPSS18.0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NB°、ANS-Ptm、Co-Pg、U1-APg、L1-NB距、L1-NB角、L6-MP、UL-Eline、∠N'-Sn-Pg< 0.01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Wits值、NA-P g、U1-SN角、U6-PP、∠N '-Pg'-FH,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上下颌骨相对位置改变明显,导下颌前伸明显、上颌基骨长度有增长;下颌基骨长度增长显著;面凸角变小;上颌前牙内收明显,上下第一磨牙伸长,下面高增长,但相对全面高协调.软组织上唇突度减小、颏部前移,软组织侧貌与骨组织改建一致.

  • 不同脱敏剂与蜂胶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艺兰;刘泓

    目的:比较不同脱敏剂与蜂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性.方法:选取因正畸治疗而拔出的48颗牙,制备成为牙本质过敏模型,随机分为4组(3组为实验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用Bifluorid12(双氟剂)脱敏剂(A组)、Gluma脱敏剂(B组)、蜂胶(C组)三种试剂对实验组暴露的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并做刷牙实验,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结果:两种脱敏剂与蜂胶均在牙本质表面形成封闭.A、B、C组在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树脂突”样结构,其中A组和C组渗入较深,B组较浅.结论:两种脱敏剂和蜂胶都能取得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能,其中Bifluorid12(双氟剂)脱敏剂的封闭性、耐久性较佳.

  • 葡萄糖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兰;孙琳琳;丁岩;宋健玲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在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选择4~8代的HPDLF作为实验的靶细胞,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1.1、16.7、22.2、33.3mmol/1)干预HPDLF,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上调RANKL 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且使RANKL/OPG mRNA的比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使RANKL/OPG的比值升高,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刺激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 斑点杂交法检测正畸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mRNA的变化

    作者:殷越;孙应明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牙齿移动导致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正畸加力后不同时期大鼠TG内PPTA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2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h至加力3天达到高,至第7天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能导致TG内PPTA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提示PPTA可能参与了正畸疼痛的发生.

  •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体内异位移植的研究

    作者:邓天政;吕晶;杨捷绯;柯杰

    目的:本实验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并采用异体异位移植方式,探讨外来因素对移植物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制备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及明胶-陶瓷化骨多孔复合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上述组织按照体外培养时间不同分为4组,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复合组织形成情况.结果:各实验组在观察期内裸鼠背部均无感染,复合组织表面完整薄层纤维层下可见类似透明样软骨组织,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HE染色各实验组均可发现,在软骨层和骨层,分别可见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及相应的细胞外基质,且可以观察到类似正常结构的潮线出现,交界区软骨组织出现骨化,在组织外围,出现了不同程度向纤维样组织转变的现象.结论:经过体外短时间的诱导使得细胞具有分化趋势后,早期植入体内有助于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形成.

  • 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波疗法对基底细胞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苑;钟益萍;孙乐栋

    目的:研究微波疗法对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微波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基底细胞癌患者CD3、CD4细胞下降,CD8细胞增高,NK细胞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微波治疗后基底细胞癌患者CD4细胞上升,CD8细胞降低,NK细胞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基底细胞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微波疗法能提高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

    作者:丛敬;苏秋香;郭丽;张勇;解辉;王双勋;吴景东;周洋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为其在医学美容抗衰老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着色情况.结果:用植块法培养的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显微镜下呈长梭形,有突起,平行、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结论:确立了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可供于延缓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

  • Choukroun's PRF对体外培养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元媛;柳大烈;南华;黄佳诚;单磊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Choukroun's PRF(Choukroun's platelet-rich fibrin)对体外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吸脂术者自愿捐献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采用Choukroun法制备自体PRF备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第3代ADSCs分别向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球细胞定向诱导分化鉴定,并行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5、CD90流式检测鉴定.将第3代ADSCs分别采用含PRF的普通培养基(PRF组Ⅰ)和不含PRF的普通培养基(对照组Ⅰ)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培养1天、3天、5天、7天后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分别采用含PRF的成骨诱导培养基(PRF组Ⅱ)、不合PRF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对照组Ⅱ)及不合PRF的普通培养基(空白组)进行培养,第7天、14天、21天、28天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活性)检测;诱导细胞培养后第7天、14天天各组分别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第3代AD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多呈梭形,向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鉴定均为阳性,流式检测鉴定CD29、CD90为阳性,CD45为阴性.CCK-8法示PRF组Ⅰ的0D值均大于对照组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P活性检测示PRF组Ⅱ第7天、14天、21天、28天细胞活性较对照组Ⅱ均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RF组Ⅱ成骨诱导7天后yon Kossa染色阳性;14天后阳性细胞增多,对照组Ⅱ诱导7天未见钙结节,14天见少量阳性钙结节,空白组培养14天未见黑色钙结节.结论:Choukroun' s PRF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PRF与干细胞共同培养可能还有许多潜在的临床及生物工程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基质血管成分与体外扩增的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移植脂肪成活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建辉;易成刚;邱璇;李龙;梁丽华;夏炜;苏映军;郭树忠

    目的:比较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与体外扩增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对移植脂肪成活的促进作用.方法:用手术方法切取家兔腹股沟脂肪,进行ASCs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ASCs分别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实验,CD29和CD31流式鉴定;制备SVF,进行CD29和CD31流式鉴定;脂肪移植裸鼠实验分为3组:SVF、ASCs、和空白对照组(DMEM/F12),每组4只裸鼠,沿背部脊柱两侧对称部位4个移植位点,每组共1 6个注射移植位点,每点0.3ml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 0.2ml细胞成分;术后4m时取材称重、固定行HE染色观察移植脂肪组织结构,行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及其密度.结果:家兔ASCs体外分离培养成功,为贴壁生长,第3代细胞形态均呈长梭形.成脂诱导实验油红0染色显示形成脂滴,成骨诱导实验茜素红染色显示形成钙化结节.流式鉴定显示SVF:CD29:17.0%,CD31:1.3%;ASCs:CD29:96.2%,CD31:3.8%.SVF、ASCs和空白对照组各组移植脂肪成活量分别为0.2096±0.0024g,0.1798±0.0033g,0.1350±0.0020g,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显示SVF组移植脂肪成活较好,组织结构完整,脂滴大小均一,可见脂肪组织中间有丰富的血管存在;ASCs组移植脂肪成活尚可,组织结构尚完整,脂滴大小一般均一,可见脂肪组织中有结缔组织纤维间隔和新生血管形成;空白对照组结缔组织纤维间隔明显增多,脂滴大小不一,有少量较大空泡形成.各组移植脂肪新生血管密度分别32.6±2.1条/mm2,29.3±1.6条/mm2,23.3±1.9条/mm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鲜的干细胞成分SVF比体外扩增的ASCs能更好的促进移植脂肪成活.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雌二醇促进血管内皮祖细胞分化生成血管的对比研究

    作者:董勇;李文志;辛毅;孙智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剂量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二醇对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化生成血管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EPCs,与基质胶混匀后注射到9只裸鼠双侧下腹部,另设2只注射等体积培养液与基质胶的混合液.将9只注射细胞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定期局部注射VEGF、雌二醇,生理盐水,定期观察记录血管组织块的生长状况.移植6周后取材,测量计算血管组织块的体积、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块的血管增殖状况,各组之间进行对比.结果:给药组血管组织块体积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体积明显偏大,而给药组之间体积未见显著性差异.HE染色观察可见各组的血管组织块内血管增殖明显,血管排列紊乱的,管腔大小不一.给药组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组,而给药组之间的血管密度差异较小.结论:VEGF和雌二醇组具有促进EPCs分裂增殖形成血管的能力,常规剂量下两者促进EPCs分裂增殖生成血管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 EdU体外标记人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怡;王克明;李发成;王淑杰;李太颖;刘新海;刘美辰;赵小晖;马继光

    目的:体外培养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行EdU标记,并通过测试标记率及标记后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确定优化的标记时间及浓度组合.方法:使用分别采5μM,10μM,20μM,50μM的浓度及12h,24h进行标记标记ADSC,并以流式细胞仪精确测定标记率.挑选出各12h及24h时优化标记浓度,并进行标记后测定细胞活性,增殖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P3代细胞约90%以上表达表面标记CD90+,CD105+,CD44+.基本不表达细胞表面标记CD45+,CD35+.通过各试验,得出适浓度组合10μM,12h,对进一步研究脂肪干细胞在辅助脂肪移植中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结论:EdU是标记方法简单有效,体外佳标记浓度组合是10μM,12h.

  • RGD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毕迎春;何玉宏;席兰兰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RGDS)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S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牙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固相结合分析等方法,观察RGDS对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以及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RGDS可促进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在浓度为25 ~ 100mg/L时作用显著(P<0.01),在浓度为50~100mg/L时可明显促进PDL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25 ~100mg/L时显著提高PDL细胞的ALP活性(P<0.05).结论:RGDS对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增殖及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其促黏附、伸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 以因子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人群手背部皮肤老化

    作者:高倩;董国庆;刘嵘;胡立文;王文英;刘扬

    目的:定量评价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方法: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对测量获得的沈阳地区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间距(x1)、网格数(x2)、角度大值(x3)和角度差值(x4)进行分析,构建皮肤老化综合评分模型.结果:经求解特征根及因子旋转,提取了两个公因子,分别代表自然老化因子和光老化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皮肤老化综合评分计算公式为:0.6150x1+21.7488/x2+0.0095x3+0.0178x4-3.8962.该皮肤老化综合得分随着年龄、每日日光暴露时间以及皮肤老化级别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利用皮肤老化综合评分模型,能够获得个体皮肤老化程度,便于在不同个体间进行皮肤老化的比较.

  • 扁平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分析

    作者:林新瑜;陈静宇;王芳;廖恒利;蔺敏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扁平疣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扁平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92份扁平疣皮损标本中HPV阳性88例,检出率是95.65%;检测出5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HPV18,HPV6,HPV59,HPV58.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0.86%,多重感染达到34.78%.二重感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HPV11和HPV18,HPV11和HPV6,HPV11和HPV59.有2例为三种感染,均为HPV6、HPV11和HPV59.结论:四川地区扁平疣患者以低危型HPV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 硝普钠和磺胺嘧啶银联合应用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李冬军;赵洪良;李明;孙瑞朋;郑文立;赵连魁

    目的:研究硝普钠、磺胺嘧啶银及二者合用对深Ⅱ度烧伤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随机分成0.9%氯化钠注射液组、1%磺胺嘧啶银霜组、1mmol/L硝普钠组和1%磺胺嘧啶银霜+1mmol/L硝普钠组.每组25只大鼠.动态观察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细胞增殖周期、羟脯氨酸含量及创面组织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伤后随时间推移磺胺嘧啶银霜+硝普钠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三组;伤后第10天,磺胺嘧啶银霜+硝普钠组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细胞S期百分比达到峰值,明显高于0.9%氯化钠注射液(P<0.01),磺胺嘧啶银霜组、硝普钠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霜和硝普钠合用可有效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 油茶活性成分作为护肤因子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健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1].我国的油茶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方18个省,其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省为主要产区,年产茶籽80万吨,产油20多万吨[2].近年来,具有"东方橄榄油"美誉的油茶因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油茶皂素、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油酸、角鲨烯、槲皮素和3-0-酰基槲皮素等具有抗皮肤过氧化与延缓衰老、美白、抗辐射、防晒、抗炎、抗过敏、抑菌等护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本文就油茶中的活性成分作为护肤因子应用于化妆品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皮肤光老化的光-电疗法

    作者:叶媛

    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1]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对皮肤激光外科和光老化的治疗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皮肤光老化在生物学、组织学及临床表现上的改变,选择性光热解效应能对抗多种皮肤老化的症状的效果已被证实,这一概念对选择一个合理的光老化治疗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激光、强脉冲光(IPL)、发光二极管(LED)等对于特定的皮肤靶向治疗都是基于选择性光热解这一作用机制.起初,剥脱性的CO2激光和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作为侵入式方法用于光老化的治疗,强脉冲光作为非侵入式治疗对于内在或外在因素引起的皮肤老化也被证明有效.自2000年以来,非剥脱性激光(NARF)被证实是通过局部刺激使胶原三维立体收缩来达到抗皮肤松弛的效果[2].

  • 内眦赘皮的成因、分类及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黄征

    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蒙古人种中,是位于内眦角前方覆盖内眦部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约有50%以上的亚洲人存在内眦赘皮,且在单睑的人群中出现率更高,达70%以上[1].其特征表现为睑裂变短,两内眦间距显宽.赘皮的掩盖会遮挡部分视野,严重的会有内斜视的错觉;若是重睑伴内眦赘皮,亦会因为赘皮的遮盖阻碍其内侧成形而成为"半双",影响眼睛的美观.本文就内眦赘皮的成因及矫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 血管瘤外用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益萍

    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血管肿瘤,好发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1:4.血管瘤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2%~3%,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而早产儿或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病率可高达22%~30%.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如:皮肤、肌肉、骨以及脑、肝、心脏等脏器,其中发生于头颈部(60%)多,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大多数血管瘤能够自行消退,病程可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一般1岁以内为增殖期,有时会延长到出生后18个月内,随后逐渐过渡至消退期.尽管85%~90%的IH在7~10岁时可自然消退,但一些严重的血管瘤会永久存在,甚至会影响到婴儿的呼吸和视力及压迫相邻的重要器官.因此,部分血管瘤需要治疗以加速其缩小的进程[1].

  • 抑癌基因PTEN与皮肤疾病

    作者:郭亮;桂思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在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粘附、迁移等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PTEN基因不仅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而且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发现PTEN在皮肤疾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近年来PTEN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

  • 颗粒脂肪体外处理方法对其存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苑雯;钟鸿展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是指通过吸脂手术将患者身体某部位多余的皮下脂肪组织吸出,经过纯化、药物等相关处理后选择完整的颗粒脂肪通过注射的方式移植到需要进行脂肪填充的部位,以治疗软组织缺损或组织容量不足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和形态不美,包括面部萎缩、乳房增大、丰唇等.而用自体颗粒脂肪填充软组织的缺损或者容量不足,较传统的填充物质如透明质酸化合物等更接近于人体,不但降低了感染率,避免了免疫反应及排异反应的发生,而且脂肪颗粒组织来源丰富,容易获得,手术创伤小,因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 同种异体阴茎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京

    同种异体移植技术给重建修复外科带来了很大的期望,目前,手、喉、角膜、肾、肝等器官及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组织先天或后天缺损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很大的潜能.阴茎同体异种移植属复合组织移植的范畴,不同于内脏器官移植,它由各种抗原性不同的组织组成,包括皮肤、肌肉、腱膜、海绵体、神经白膜、血管,有的组织抗原性强,有的组织抗原性弱,其中肌肉、皮肤抗原性强,容易发生排斥反应,远比心、肝、肾、肺免疫排斥反应强烈,加之异体阴茎免疫排斥反应机制复杂,缺乏排斥反应明确诊断标准及预测指标,使排斥反应难以预测和判断,保护器官移植的免疫机制的剂量不足以保护异体同种阴茎移植,而增加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可诱发感染药物毒性及移植物功能衰竭也难以避免,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目前,我们对同种异体阴茎移植、治疗及研究的进展回顾,以期望同种异体研究获得同行的关注与推动.

  • 新生儿先天性体表缺损或畸形发生情况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佩珊

    新生儿体表缺损或畸形是严重影响人口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每年近790万严重的缺陷儿出生,约占出生总人口的6%,而我国则是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0~120万缺陷儿出生,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平均每30s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1-2],且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先天性缺陷儿因生长发育障碍,会给个人带来不幸、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新生儿体表缺损或畸形者占出生缺陷的30%以上,其中又以多指、并指、唇腭裂为常见[4-6].为此,把握新生儿体表缺损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提高人口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就新生儿先天性体表缺损或畸形发生情况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毛囊黑素干细胞分化与移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潇予

    毛囊作为一个重要的成体干细胞贮存区域,其富含的干细胞可分化形成毛囊及上皮的多种细胞,对维持毛发的周期性生长有重要作用[1].其中毛囊黑素干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并迁移通过真皮和表皮终停留在毛囊,目前研究已经表明它的生理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向上移行进入表皮形成表皮黑素单元;另一方面,在毛囊生长期,毛囊黑素干细胞周期性向下进入毛母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2].毛囊黑素干细胞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过程中,主要受比邻的毛囊干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毛乳头细胞、周边的基底膜成分及内在的转录因子等调控,这些细胞和基质蛋白通过不同的通路调节了毛囊黑素干细胞的分化和移行.

  • 激光与强脉冲光对皮肤光老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潘永正

    老化和日光损伤皮肤的临床特征包括皱纹、色素异常和皮肤萎缩,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和真皮有序结构的缺失,表皮角变平,表皮下基底带Ⅳ型和Ⅶ型胶原减少,真皮厚度下降,紫外线在皮肤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伴随着胶原产生减少的是其降解的增加,由紫外线暴露或其他应急因子介导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如胶原酶可以降解所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组织学上表现为无序排列的短的胶原纤维,通过前胶原基因表达的检测发现胶原的丢失主要发生在真皮的上三分之一,和紫外线在皮肤中的穿透深度相关[2].延缓光老化病理生理进程的关键靶点是成纤维细胞,新生胶原的合成可以导致年轻化的外观,尤其是真皮的重塑是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增加和致密胶原纤维有序排列的结果.皮肤科医生应用多种治疗方法用于刺激胶原的合成,包括外用维A酸、皮肤磨削术、射频、超声波和填充剂注射等,本文重点综述各种激光和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光老化的分子水平效应和机制.

  • 像素射频结合药妆治疗膨胀纹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吉民;杨丹;叶文钰;黄鼎传

    膨胀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皮肤膨胀出现的条索状萎缩,常发生于妊娠妇女,青春期女性多于男性,皮损初起为境界清楚的波浪形条纹状,呈淡红色或淡紫色损害,长短不一,微高出正常皮面,与皮纹走向一致,以后逐渐变为白色.表皮轻微凹陷,触之柔软,无自觉症状.皮损多分布于腹、臂、大腿、腰膝及乳房部位[1].近年来,笔者科室运用像素射频治疗腹部膨胀纹并结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合剂,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合剂外用涂抹治疗68例患者,无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发生,患者非常满意,现报道如下.

  • 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封闭及外用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作者:陆洁;何梅;苏怡帆;谢洪霞;张璇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及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科室应用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及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30例,年龄19~52岁,病程1~16月,强脉冲光及曲安奈德治疗间隔期为2个月,治疗次数3~5次,治疗间隔期外涂疤克软膏.结果:30例患者平均治疗4.3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11例,有效1 8例,无效1例.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及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治疗间期长,次数少,在瘢痕治疗的美容效果以及远期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是瘢痕美容修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 头面部增生型微静脉畸形的治疗体会

    作者:丁健;周传德;曹玉娇;李强;李森恺;李峰永;谢林海;张思娅;魏蜀一

    目的:总结增生型微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集的12例增生型微静脉畸形患者病例资料,年龄42~73岁,平均为56岁,病变均位于头面部,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和(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法,其中8例为选择性部分切除,4例为完全切除.结果:12例全部成功,2例植皮术后部分坏死,经定期换药处理后二期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改善基本满意.结论:增生型微静脉畸形侵及层次较浅,术中出血易于控制,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 皮肤钙化上皮瘤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颉玉胜;宋维旭;刘卉;杨海静

    目的:分析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38例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钙化上皮瘤青少年好发,多发生于面颈部、上肢,误诊率高.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形态多样,易误诊;对皮肤移动度好的质硬结节临床上应首先考虑钙化上皮瘤,组织病理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40例疗效体会

    作者:田霞;孔林燕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面部雀斑治疗效果的临床运用及体会.方法:采用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IPL 560-C光子嫩肤仪,波长560~1200mm,光斑尺寸8mm×34mm,脉宽3.5ms、5.0ms、4.5ms,能量密度20 ~ 40J/cm2,间隔时间3周.结果:雀斑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皮肤细腻、光泽有弹性,无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结论:IPL治疗仪治疗雀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雀斑 强脉冲光
  • 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瘢痕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易清玲;曾维惠;刘彦婷;迟玉菲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非剥脱性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25例,其中16例表现为活动性痤疮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合并痤疮后凹陷性瘢痕,3例为痤疮瘢痕不伴活动性皮损,6例为活动性皮损不伴瘢痕形成.治疗1~3次,每次间隔3~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活动性皮损22例,痊愈2例(9.1%)、显效14例(63.6%)、有效6例(27.3%)、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72.7%;痤疮凹陷性瘢痕19例,痊愈2例(10.5%)、显效10例(52.6%)、有效7例(36.8%)、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63.2%.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步提高.术后仅出现轻度红肿,平均2~3天消退,均无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无1例恶化,患者满意率达84%.结论: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轻,患者满意率高.

  • 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刘艳华;杨慧兰;陈胡林;廖春;李雪梅

    目的:明确脉冲CO2点阵激光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评价治疗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类型及持续时间.结果:48例痤疮瘢痕患者治疗后红斑平均持续时间(6.1±2)天,痂平均持续时间(4.2±1.9)天,疼痛平均持续时间(2.3±1.2)天,Vas疼痛评分(3.3±2.1)分.46.2%的患者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平均持续时间(32±7)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9%,其中单纯疱疹发生率为6.2%,炎症反应发生率为10.4%.结论: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均为短期自限性.

  • 东方女性综合鼻整形术

    作者:王琦;刘丹丹;谢群

    目的:探讨适合于东方女性的鼻综合整形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80例东方女性根据外鼻形态的具体缺陷情况,同时采用假体隆鼻、鼻头缩小、鼻翼缩小、耳软骨鼻尖延长、鼻小柱延长、鼻孔缩小等多项术式中的二项以上进行鼻整形手术.结果:2008年3月~2011年3月对80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行鼻整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除2例鼻尖软组织增生导致效果不满意外,其余患者对效果均感满意,形态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鼻综合整形能从全方位改善外鼻不良形态,据东方女性的外鼻形态特点,应用综合手术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下蒂鼻唇沟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吴晓勇;熊猛

    目的:探讨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鼻唇沟下蒂皮瓣旋转做成鼻翼外侧面,使用口腔粘膜缝合于皮瓣背侧面做衬里,对鼻翼缺损1 5例进行手术修复.结果:15例均病例皮瓣存活,鼻翼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逆行鼻唇沟带蒂皮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应用皮下蒂旋转皮瓣修复老年型睑黄瘤切除后的缺损

    作者:朱华锋;王健;胡玉萍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老年型睑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皮下蒂旋转皮瓣修复老年型黄瘤切除后的创面,7例患者,14例皮瓣,同时行上睑松弛矫正术,重睑术.结果:术后均Ⅰ期愈合,随访1 ~24个月.睑黄瘤无复发,皮瓣及上睑形态自然,无明显畸形.结论: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老年型睑黄瘤切除后创面的一种有效合适的手术方法.

  • 眼周年轻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侯团结;刘漪沦;李平松;施泽宏;马乐;陈啸

    目的:为提高手术效果,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采取合适的术式矫正眼周老化征象.方法:根据患者眼周皮肤衰老情况选择肉毒素注射、眼袋整形术、重睑术、提眉术等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结果:本组85例患者,选择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效果满意.结论:针对眼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眼周 年轻化
  •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鼻术的应用

    作者:陈建军;伍艳靖;卢家灵;岑德宁;谭勇明;李文恒;黄绍贤;蒋妮珊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隆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针对23例单纯鼻根低平的就医者,注射自体脂肪颗粒进行隆鼻.结果:20例就医者1次充填即取得预期临床效果,3例就医者经过再次手术填充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鼻根局部隆鼻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

  • 地奥司明片治疗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冬梅;吴近芳;夏东胜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对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对照组术后口服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肿胀明显较对照组轻,患者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皮瓣结合重睑术修复上睑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凯;黄巧玲;周龙;胡山;郭亮;桂思

    目的:探讨较大的上睑皮肤肿物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采用推进皮瓣或旋转皮瓣结合不同的重睑术式一次性修复较大的上睑皮肤肿物切除后的皮肤缺损.结果:上睑皮肤肿物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完全修复,无睑外翻、眉下垂发生,双上睑形成对称的重睑线.结论:根据患者上睑皮肤肿物的部位、大小以及上睑皮肤的松弛程度采用不同的皮瓣并结合不同的重睑术式可有效的修复肿物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缺损,既避免术后睑外翻、眉下垂的发生,又大程度的维持了双上睑形态的对称性,且增加眼部的美感.

  •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学及整形外科学的研究

    作者:王丽;畅叶叶

    目的: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和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评价其在眼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成人头颅部人体标本7具(14侧眼部标本)进行眶部解剖研究;对50例术前有明显面部老化征象患者进行了眼部手术,手术中将眼轮匝肌下脂肪垫部分去除.结果:在眼轮匝肌下和上颌骨、颧骨骨膜的浅面,存在有脂肪垫,其大部分分布在眼眶外围,并与周围脂肪垫相连续.50例眼袋患者,术后下睑区平展,眶隔脂肪袋消失,下眶缘沟消失,眶下外侧骨缘轮廓平和.其中19例伴有上睑臃肿下垂患者,术后眼裂增宽,眼睑变薄,无上睑外侧臃肿表现.结论:眼部年轻化手术适当去除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 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的睑缘切口重睑术

    作者:徐斌;曹思佳;朱洙玉;于江

    目的:探讨经上睑缘切口的重睑成形术,同期矫治上睑皮肤松弛的可行性及其设计要点方法:在术前估测拟祛除松弛皮肤的量及重睑线的位置,沿上睑缘上方1 ~ 1.5mm刀刃平行睫毛方向斜上切开上睑皮肤,向上分离至睑板上方,切除多余皮肤,在原设计基础上微调重睑线,并适量切除重睑线下方的眼轮匝肌,将提上睑肌腱膜或睑板与真皮层固定缝合3~5点,形成重睑褶皱,后缝合切口.结果: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用此术式共行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的重睑成形术57例,术后上睑皮肤松弛均得以矫正,重睑形态美观,瘢痕隐蔽,求美者满意率高.结论:睑缘切口的重睑成形术,对上睑皮肤松弛的求美者能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且具有切口痕迹隐蔽的优点.

  • Nd:YAG激光治疗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皮损一例

    作者:叶超然;曹索奇;胡浪;邓光平;向雪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ughers syndrome,PJS)是以粘膜、皮肤色素沉着伴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科曾报道[1],对1例患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的儿童采用1064nm波长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治疗其皮肤黑斑,取得了理想疗效.此后患儿的父亲也因同样疾病于2011年3月~2011年12月前来求治,我科用同样方法治疗其面部皮损,疗效满意.门诊随访得知我科经治的上述两例患者的皮损至今未再复发,进一步证实了应用该法治疗PJS皮损疗效的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 应用额部超量扩张皮瓣带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护理

    作者:王大方

    面颈部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部分患者还影响五官的功能,患者对面部整形手术要求较高.当下面部瘢痕面积较大或造成颏颈粘连时,在瘢痕附近应用传统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就会受到限制.额部扩张皮瓣血供丰富,修复面部瘢痕其收缩性较小,能承受外力摩擦,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强,皮肤色泽变化较小[1].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科应用额部超量扩张皮瓣带双侧颞浅血管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4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线性表皮疣状痣一例报道

    作者:曹玉娇;李强;李峰永;胡金天;周宇;丁健;谢林海;张思娅

    线性表皮疣状痣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体表肿瘤,局限型表皮痣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药物治疗、皮肤磨削、冷冻、激光及手术,而对于泛发型疣状痣目前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线性表皮疣状痣,现报道如下.

  • 下颌支矢劈后退术后近心骨段位置变化及对面型的影响

    作者:高振杰;陈刚

    目的:分析下颌支矢劈后退术后下颌角间宽度(intergonial width,IGW)和近心骨段两者变化的规律及其变化对面型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骨性下颌前突患者20例,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的IGW在术后均增加,其变化与下颌后退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7,P<0.01),而与右升支外展角、升支切线角、后面高并无相关性;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Go至坐标原点的距离显著增加(P<0.01),而∠Ar-Go-Me及升支-Y轴夹角呈显著减小(P<0.01);两侧下颌支下段间宽度明显增宽,由下至上下颌支间宽度的变化值存在递减趋势.结论:近心骨段在冠状面上发生了下颌角外展、髁突内旋的转动,矢状面上发生了自身旋转及整体后移,此变化可能会改变患者的面型.研究近心骨段位置的变化规律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 自体髂骨复合PRF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龙;封兴华;陆斌

    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应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手术,验证其是否能够减少植骨术后的骨吸收.方法:8~12月龄犬8只,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制备双侧牙槽嵴裂模型,随机于两侧同期植入自体髂骨(对照组)及自体髂骨混合PRF(实验组).于术后当日、2个月、4个月时拍摄上颌骨CT,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测量植骨区体积,计算骨吸收率.结果:术后2个月、4个月时实验组的骨吸收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1.结论:将PRF加入自体髂骨进行骨移植修复犬的牙槽嵴裂,在术后4个月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减少术后的骨吸收.

  •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强;华泽权;鲍海宏;张力;王燕;李欣欣

    目的:客观评价下颌失状劈开截骨术后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发生及自然恢复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0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周、4周、2个月和6个月进行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的临床评价.30例患者均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测试法.结果:术后7天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00%.在所有检测区域,术后6个月的测量结果与术前接近.6个月时20例患者感觉恢复术前水平.左右侧及性别间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S0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然而在术后6个月,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达到自然恢复.

  •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联合下颌下缘骨切除术矫正骨性反(牙合)合并下颌骨过宽过长畸形

    作者:郭军;张强;常财旺;孟志兵;杨乐;黄锦华

    目的:总结正颌外科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2例下颌前突畸形合并下颌骨过宽过长患者同期进行了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下颌前突矫正术及下颌下缘骨切除术.结果:经术后1~2年随诊观察,1 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获得协调的上下颌关系,面下份形态轮廓恢复良好.结论:下颌前突畸形合并下颌骨过宽过长患者同期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下颌前突矫正术及下颌下缘骨切除术,配合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降低了术中意外和术后并发症,弥补了传统行SSRO的不足,使患者恢复咬合功能的同时充分改善面部形态轮廓,达到面部整形美学标准.

  • 唇腭裂新生儿术前干预对序列治疗的影响

    作者:曹慧琴;任战平;陈清霞;朱芬;杨艳艳;孙苗苗;马思维;陶永炜

    唇腭裂是先天性缺陷中常见,也是颜面发育缺陷中多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1].由于我国健康教育不够普及,公民健康知识欠缺,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一个毫无准备的家庭来说似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父母及家人极度焦虑、不知所措.甚者,家庭出现矛盾,夫妻反目.有的患儿在治疗前从未见过阳光,有的患儿被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患者一直长到成年仍未做过修补手术,在福利院常年可见到被抛弃的唇腭裂患儿.

  • 电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8例临床观察

    作者:乔桂芳;刘斌

    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指因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肥胖可造成人体多方面的损害,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全球性疾病.2007年6月~2011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电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作者:张万义;卫静;王晓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我院自制制剂1号湿敷剂湿敷冷疗3周,以及针刺结合蓝科肤宁外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每周2~3次,1 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28例,采用1号湿敷剂冷疗3周,然后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每日2次,2片/次,外用丁苯羟酸软膏,3次/天,4周1个疗程.结果: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75%,对照组有效率为39.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治疗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美容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z3 z4 z5 z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z3 z4 z5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