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女性儿童第三磨牙发育情况的比较分析

    作者:肖遥;雷杰;罗茂璇

    目的 通过X线片分析泸州地区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女性儿童的第三磨牙(M3)的发育状况.方法 选取两年内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2岁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女性儿童393例,通过分析其曲面断层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按不同垂直骨面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M3的发育状况.结果 M3的发育状况为大部分牙冠已钙化,呈帽状,Demirjian分期多处于D期(48.5%)和C期(21.1%);上颌M3与第二磨牙(M2)的夹角多为负角,下颌M3与M2的夹角多为正角,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上下颌M3近远中径明显大于M3的萌出间隙.结论 实验对象中以髙角型病例居多,低角型病例少.不同垂直骨面型表征类似,下颌M3较上颌M3发育略早.上颌和下颌M3分别以远中向阻生和近中向阻生为主.不同垂直骨面型的M3的阻生均以下颌多见.

  • 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第一前磨牙腭侧骨厚度的CBCT比较研究

    作者:孙娜;刘思强;刘东旭

    目的 研究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第一前磨牙腭侧骨厚度,为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作为分组标准,将病例分为高、中、低角3类,其中高角组30例,均角组32例,低角组28例.CBCT进行扫描,测量上颌第一前磨牙水平腭部5个常用种植位点的骨厚度.结果 腭部第一前磨牙水平垂直向骨厚度>6 mm,且腭侧区明显大于腭中缝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腭侧区同一位点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小于低角组.结论 腭侧区骨厚度优于腭部正中,适于微种植体植入.高角组腭侧区骨厚度显著小于低角组,高角患者应选用稍短的种植钉.

  • 安氏Ⅰ类错颌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上磨牙倾斜情况研究

    作者:郝彦

    目的:通过对安氏Ⅰ类错颌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情况及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颌患者60例,年龄12~20岁,确定3项代表上颌磨牙倾斜度的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然后依照SN/MP角和FH/MP角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共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代表上磨牙倾斜度的测量指标U6-SN、U6-PP在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大于均角组,高角组大于低角组。U6-FH在不同垂直骨面型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颌患者高角型较低角型上磨牙有向远中倾斜的趋势。明确牙齿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治疗中恢复磨牙正常的倾斜度对术后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 安氏Ⅰ类高角和低角女性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研究

    作者:苏莉;吕婴

    目的:对比安氏Ⅰ类高角和低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Ⅰ类女性高角患者20名,低角患者18名,对其头颅侧位片上的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安氏Ⅰ类女性错(牙合)患者中,高角病人其上切牙根尖部腭侧,下颌切牙根尖部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较薄,而低角患者相对应处的牙槽骨较厚.结论:安氏Ⅰ类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

  • 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与X线头颅侧位片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周冬青;吕婴

    目的:研究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与头颅侧位片上对应的垂直向角度及线距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49名患者同期拍摄的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与头颅侧位片,测量每位患者两张X线片上对应的垂直向角度及线距,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与头颅侧位片上的FH-MP角(下颌平面角)、Go-FH距对Me-FH距比值呈高度线性相关;FH-PP角、FH-OP角((牙合)平面角)呈弱相关,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上Go-FH距对Me-FH距的比值与头颅侧位片上的Go-S距对Me-N距的比值(前后面高比)呈高度线性相关.结论:可通过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对垂直骨面型进行诊断.

  •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作者:李哲仪;白玉兴;厉松

    目的: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并初步探讨年龄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未行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的CBCT资料,根据患者垂直骨面型进行分组,组内再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及中年组。应用Simplant软件进行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各类骨面型下前牙区骨形态以及年龄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结果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及下切牙倾斜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增龄也会对牙槽骨形态造成影响。高角组的唇舌侧牙槽骨高度较低,骨厚度较小,下切牙较舌倾。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存在差异,提醒在正畸矫治设计时予以注意。

  • 气道与颅颌面形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洁;崔淑霞

    上气道是由软硬组织组成的筋膜管,其形态与颅颌面形态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上气道评估方法有体格检查、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其中CBCT在上气道三维结构测量分析中具有明显优势。错畸形的发生与上气道形态异常密切相关。不同矢状骨面型与垂直骨面型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也存在个体差异。本文就气道与颅颌面形态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不同垂直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前牙区牙槽骨宽度及根尖位置的研究

    作者:田海英;施生根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切牙根尖与周围皮质骨的位置关系,对比其差异性,为临床诊疗、风险评估以及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共60例,年龄7-11岁,按照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每组20例.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计算反映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骨皮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对三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LA低角组>高角组(P<0.05),LW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P<0.01),UH、LH高角组>低角组(P<0.05),LH/LW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01),UH/UW高角组>低角组(P<0.01).三组患者中,切牙区根尖处唇侧牙槽骨厚度均明显比舌侧牙槽骨薄(P<0.001).GoGn-SN与UH、LH、UH/UW、LH/LW正相关,与LA、LW负相关.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区牙槽骨宽度及根尖位置与垂直骨面型有关.高角组下切牙根尖部唇舌侧以及唇侧的牙槽骨厚度较薄,而低角组相应处的牙槽骨较厚.

  • 正常(牙合)中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唇舌向倾斜度的测量分析

    作者:刘东旭;刘文;王春玲;张磊

    目的本文通过对正常(牙合)的研究,分析垂直骨面型不同对切牙唇舌向倾斜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调查106例正常(牙合)样本,男性44人,女性62人,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SN-MP、SN-U1等8项指标,根据下颌平面角高低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平面角不同对切牙唇舌向倾斜度有影响.低角组SN-U1均值比高角组大4.82°;MP-L1均值低角组比高角组大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骨型不同,切牙的唇舌向倾斜度存在差异.在临床矫治中应分析不同的垂直骨面型,采取相应措施以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 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新华;吴莉萍;许跃;谢永建;蔡斌

    目的 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初半年内先行远中移动下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调整前、调整三个月、调整六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统计分析由SPSS10.0完成.结果 半年自行调整后,高角组L1-MP角由96.7°调整为89.6°,均角组由100.2°调整为93.7°,低角组由106.3°调整为99.5°,但三组间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量值与垂直骨面型未见相关,下切牙生理性调整后的位置与垂直骨面型相关.

  • 安氏Ⅲ类错(牙合)高低角患者其磨牙轴倾度的研究

    作者:田金聪;王建国;苍松

    目的 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低角患者其磨牙轴倾度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1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实验组,根据下颌平面角和后前面高比的大小将实验组分为高角组和低角组,选取55例个别正常(牙合)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上下颌磨牙的轴倾度;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磨牙轴倾度与可能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角组与低角组L7-MP、L6-MP、U6-L6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角组L7-MP为75.82°±6.83°,L6-MP为76.57°±5.70°,U6-L6为162.62°±6.83°;低角组L7-MP为83.36°±6.48°,L6-MP为83.01°±4.06°,U6-L6为168.63°±4.57°.且与SN-MP、S-Go/N-Me、L1-MP等存在相关关系(P<0.05),U6-FH、U7-FH、L7-MP仅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高低角患者其磨牙轴倾度存在差异.

  • 恒牙早期青少年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性

    作者:王欢;丁寅

    目的 比较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骨性Ⅲ类青少年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 恒牙早期各组髁突形态测量值髁突上部高度h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升支高度R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h/RH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H/W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

  • 不同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垂直向变化

    作者:那宾;许天民;林久祥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高角、均角和低角女性正畸治疗后的垂直向变化.方法将我院正畸科1997-1999年开始正畸治疗并现已结束的312名安氏Ⅱ1错(牙合)女性根据下颌平面角和生长发育阶段分为六组,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用12项头影测量值进行治疗前后变化的评价.结果无论何种垂直骨面型或何种生长发育阶段,正畸治疗后(牙合)平面均顺时针旋转;生长发育期患者治疗后前面高增大,而不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患者治疗后前面高无明显变化;大于18岁组治疗后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变化,而生长发育期患者治疗后下颌平面角的变化与垂直骨面型相关.结论下颌平面角的变化与患者的垂直骨面型有关;(牙合)平面的旋转与正畸治疗有关.

  • 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周慧;王洋;曹阳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正畸治疗前病例84例.以FMA角(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大小为分组标准:FMA>32°为高角型.FMA<22°为低角型.FMA在22°~32°为均角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右侧上下尖牙的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尖牙牙轴与腭侧骨皮质的夹角、上尖牙根尖至聘侧骨皮质的距离、上尖牙旋转角度以及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尖牙牙轴与骨皮质的夹角及距离、下尖牙颊腭侧牙槽骨高度、下尖牙腭侧旋转角度和总旋转角度、下尖牙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青少年上颌后牙区微种植钉的植入角度研究

    作者:姚宇;蔡斌;麦理想;冯志才;翁嘉华;谢彬;何旭顺;王大为

    目的 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后牙区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片(CBCT)分析,探讨上颌颊腭向骨质在不同种植植入角度下的厚度,为临床微种植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 例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依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均角和高角三组,进行CBCT 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并分别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 mm 处,与相邻牙长轴成90°、60°、45°和30°四个颊侧植入角度的骨质厚度.结果 (1)不同垂直骨面型间,上颌窦底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6,P < 0.05,低角型大,高角型小);(2)不同垂直骨面型组在相同的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低角型与高角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角型组大于高角型组(P < 0.05);(3)同一垂直骨面型组在不同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45°、30°植入角和90°、60°植入角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组、60°组大于45°组、30°组(P < 0.05).结论 相同植入条件下,Ⅱ类矢状骨面型高角型青少年患者较低角型穿通上颌窦的风险更大.

  • 不同垂直骨面型支抗磨牙作用分析

    作者:卢新华;吴莉萍;许跃;蔡斌

    目的 研究细丝片段弓技术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磨牙的支抗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患者共55例,治疗前6个月使用细丝片段弓技术移动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型,对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6-MP)、下颌第一磨牙到参照平面的距离(L6E-RL等)、下颌拔牙间隙的变化(L4间隙)等数据进行测量,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6个月后不同骨面型组下磨牙轴倾角存在组间差异,高角组L6-MP角南81.8°调整为79.6°.正常角组由83.1°调整为82.0°.低角组由87.0°调整为86.2°.治疗过程中,三组下磨牙轴倾角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磨牙轴倾角与垂直骨面型有关,细丝片段弓治疗中下磨牙支抗作用各垂直骨面型组间无差异.

  • 骨性II类错畸形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三维形态特征研究

    作者:赵营;王建国;魏志强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II类错畸形患者下颌骨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骨性II类错畸形患者高角、均角、低角成人CBCT图像各30组,选取10项测量指标,比较各组下颌骨形态特征。结果:高角组患者Co-Go,Co-Co’,Go-Go’,∠Go-Me-Go’,∠Go-N-Go’,∠Go-S-Go’,∠Co-Me-Co’较均角组患者小,∠Co-Go-Me较均角组患者大;低角组患者Co-Go,Go-Go’,Go-Me,下颌联合深度,∠Go-Me-Go’,∠Go-N-Go’,∠Go-S-Go’较均角组患者大,∠Co-Go-Me较均角组患者小。高角组患者各项测量指标均较低角组小。结论:骨性II类高角患者具有较短的下颌升支高度,下颌骨后部较窄;低角患者具有较长的下颌升支高度和下颌体长度,下颌骨后部较宽。

  • 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舌骨位置的测量分析

    作者:方志欣;周嫣;黄敏方;陈世稳

    目的 研究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舌骨位置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选取成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135例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男性60例,女性75例.对每张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位置的测量并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者舌骨位置的差异及舌骨位置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关系.结果 舌骨水平向测量指标AH-CVP和AH-C3在各垂直骨面型组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舌骨垂直向各测量指标在各垂直骨面型组几乎均为男性大于女性.AH-Or与下颌平面角正相关.结论 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舌骨位置存在某些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偏向前下方.舌骨位置与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 GoGn-SN角及其相关因素的X线头影分析

    作者:马永太

    背景与目的 GoGn-SN平面角是代表垂直骨面型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探讨GoGn-Sn角在错殆畸形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本文通过对128名恒牙初期殆儿童X线头影测量,以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交角为因变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 下颌平面角在三类错胎畸形中无显著差异.下颌平面角与Y轴角,N-S-Ar,S-Ar-Go,Ar-Go-Gn,Ar-Gn,前面高/后面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后面高及SNB呈负相关关系,提示下颌平面角与生长发育方向,生长型,下颌骨形态位置关系密切.结论 在分析时应注意前颅底平面斜度对其的影响.

  • 垂直骨面型对正畸诊断治疗的影响

    作者:荆璇;武秀萍

    颌面部垂直向的发育有3型:分别为高角型、均角型和低角型。高角型患者面下1/3长,颌骨骨密度低,咀嚼肌力弱,颏部多后缩,常伴前牙开牙合;低角型患者面下1/3短,颌骨骨密度高,咀嚼肌力强,颏部较明显,常伴深覆牙合。一般认为后面高与下颌升支高度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有关;前面高与髁突的生长方向、上颌骨骨缝的生长和牙槽骨发育程度有关。后面高不足,前面过高造成高角;前面高不足,后面高过度造成低角。高角病例以垂直生长型、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和旋转中心靠近髁突为特征;低角则为水平生长型,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旋转中心位于平面后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体的生长发育特点、颅面结构特征及相关肌肉功能活动等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矫治目标的制订及治疗方案的设计。本文就垂直骨面型在正畸诊断和治疗中与牙齿、平面、牙槽骨、软组织侧貌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10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