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국제검험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30
  • 国内刊号: 50-117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2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240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马振霞;刘玉霞

    目的 探讨影响孕中期妇女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风险值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2 240例孕14~20周孕妇定量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p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含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因素计算DS、18-三体综合征、NTD的风险值.结果 共筛出172例高风险孕妇,总阳性率为7.68%,其中DS、18-三体综合征和NTD风险者阳性率分别为4.33%、2.00%和1.34%.随访的2 201例产妇中,筛查高风险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6.40%,高于低风险组的1.38% (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的主要因素.产前筛查是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腺苷脱氨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郑利平;李世葵;曾贝贝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202例T2DM患者(97例血糖控制理想、105例血糖控制不理想)和197例健康者血清ADA、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及糖化血红蛋白A1 (HbA1c)水平.结果 T2DM患者血清ADA、FBS、PBS及HbA1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1),且血清ADA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5).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血清ADA、FBS、PBS及HbA1c水平高于血糖控制理想者(P<0.05).结论 血清ADA检测对评价T2DM患者血糖控制程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某院2008~2011年尿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袁飞;郭亮;田艳

    目的 了解十堰某医院尿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该院所有尿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 031株,包括革兰阴性(G-)杆菌831株、革兰阳性(G+)球菌121株、假丝酵母菌79株,所占比分别为80.6%、11.7%和7.7%,分离量多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741株、粪肠球菌79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57株,构成比分别为71.9%、7.7%及5.5%.不同年度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复合制剂敏感,耐药率为4.8%~8.3%,对阿米卡星为敏感,耐药率为3.2%,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强.粪肠球菌整体耐药性严重,时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3.4%.假丝酵母菌对特比萘芬耐药性较强,对酮康唑较为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该院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分离量逐年增高,粪肠球菌比例有所增加;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复合制剂较为敏感,粪肠球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较强.

  • 210例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史连盟;郝玉梅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10例肝病患者及55例健康者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LN、HA、PC-Ⅲ和Ⅳ-C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LN、HA和Ⅳ-C水平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N、HA、PC-Ⅲ和Ⅳ-C水平与健康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N、HA、PC-Ⅲ和Ⅳ-C是反映肝脏状况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可用于判断患者病情进展,也可用于判断患者治疗效果.

  •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T-SPOT.TB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于永敏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T-SOPT.TB试剂盒对73例TB培养阳性患者和61例健康者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73例患者外周血中释放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数量平均值为361(中位数为153),61例健康检测结果平均值为21(中位数为11).结论 T-SPOT.TB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凤玲;李洪志;陈洋;刘静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菌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检测,采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结果 MRSA检出率为53.7%(144/268),D-试验阳性率为20.9%(56/268);D-试验阳性菌株占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63.6%(56/88).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MR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2.8%(27/43)和64.4%(2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菌株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率较高;在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同时,应采用D-试验进行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俊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尿微量清蛋白(U-MA)检测临床意义.方法 对GDM患者和健康孕妇进行U-MA检测.结果 GDM患者U-MA水平高于健康孕妇(P<0.05).结论 GDM患者U-MA水平明显升高;U-MA检测有助于GDM的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阻止病情发展,对确保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 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素氮、肌酐、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国萍;赵缜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素氮(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者(对照组)及单纯DM、糖尿病早期肾损伤(DEKI)、糖尿病肾功能不全(DKF)、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RD)、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NDKF)、单纯视网膜病变(RD)患者各30例,进行血清Hcy、Urea、Cr、UA、空腹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A1 (HbA1e)检测.结果 单纯DM及其并发症患者组血清He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增加;单纯DM组Urea、Crea和UA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患者出现肾损伤后,其血清水平显著增加;DRD组血清Hcy、Urea、Cre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纯RD组血清Hcy、Urea、Crea、UA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DKF组血清Hey、Urea、Crea、UA水平高于NDKF组(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高Hey组血清Urea、Crea和UA水平均高于正常Hey组(P<0.05).结论 Hey、Urea、Cr、UA联合检测对于DM并发肾病的预测和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PCT、CRP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龚国富;段秀群;程丰;陈胜利;吴雅云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CAP患者(大叶性肺炎16例、小叶性肺炎60例)及18例健康者进行血清PCT(免疫发光法)及CRP(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定量检测.结果 CAP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小叶性肺炎患者(P<o.05).结论 血清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CAP诊断及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及血黏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巢玲;崔江龙;万颖;徐烨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血脂及血黏度检测结果.方法 对43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ACI患者(ACI组)及37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糖、血脂及高切(100 s-1)、低切(5s-1)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100 s-1)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I组血糖及高切(100 s-1)、低切(5 S-1)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100 s-1)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血脂及血黏度升高均为ACI发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上述危险因素可降低ACI发病风险.

  • 不同分级与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分析

    作者:陈渝宁;张明磊;齐艳;赵静;赵汐渟

    目的 观察不同分级与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方法 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136例,按病情及危险分层分组,并进行PTS分子标志物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39例同期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结果 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水平高于对照组,3级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浓度高于1~2级高血压患者(P<0.05);不同分层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患者FDP、DD血浆浓度高于低危和中危高血压患者(P<0.05);但各组间PT、TT和APT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TS分子标志物表达异常,并随病情分级和危险分层不同而有显著区别.

  • 中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析

    作者:郭卫红;宋宏先;伍亚云

    目的 探讨中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收治的328例中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从328例痰标本中分离获得病原菌3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8株、革兰阳性球菌100株、真菌32株.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中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性较强,应不断加强病原菌检测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ELISA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分析

    作者:徐新蓉;龚国富;马萍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操作进程中的干扰因素和防控措施.方法 对ELISA操作试验步骤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ELISA检测虽然操作简单,但标本、试剂、加样、温育、洗板、质量控制等因素都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ELISA检测过程中需重视各种感染因素,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从而提高ELISA检测质量.

  • 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聂波丽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SP)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分离的SP菌株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非重复分离SP 406株,主要来自痰液及咽拭子标本,冬季分离株数高于其他季节;青霉素不敏感率为32.01%,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高度耐药(均高于88.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75%、70.94%),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均低于10.00%),未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SP在儿童(尤其5岁以下儿童)中的流行及耐药情况严峻,应持续监测SP流行趋势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 金属离子和化合物对血清清蛋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墨龙;夏敏;陈仁政;刘毅敏

    血清清蛋白(SA)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为丰富并且极易纯化的蛋白质,由于它这一特有的地位,在过去30年间,使他成为了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研究的一种典型理想蛋白质.它是血浆中研究早也是为清楚的蛋白质,1982年得到人血清清蛋白(HSA)的cDNA全序列,随后对其他脊椎动物SA的研究也相继展开.到目前为止,已经对它所表现出的理化特性,如光谱性质、吸附平衡、电化学性质、热化学性质等一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其特性、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由于牛血清清蛋白(BSA)具有非专一性结合的特点,现已被用于免疫诊断治疗法的过程研究、临床化学试剂、细胞培养基等.笔者就近些年关于多种离子及化合物对HSA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HIV/AIDS患者不同病期补体C1q水平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罗晓璐

    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国已累计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37万余例,其中死亡6.8万余例.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累计报告感染者和患者数占全国77.1%;男男同性恋人群是HIV易感人群,大学生人群也在逐渐增多[1-6].AIDS患者不同病期与补体C1q水平变化是否存在关系值得探索研究.笔者为了观察HIV/AIDS患者不同病期补体C1q水平的变化情况,收集相关文献,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 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谷秀梅;杨敏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且检出率逐年提高,给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带来新的挑战.既往临床上常见的耐药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为代表,但随着此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增加,对其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以是由产生过量AmpC酶同时伴外膜孔道蛋白大量缺失和(或)外排泵过量表达,或产生碳青霉烯酶引起.而产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包括KPC酶、金属酶以及部分OXA酶,编码此类酶的基因大多位于可移动基因元件上,通过质粒或转座子在不同菌种间传播,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迅速播散[1].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重症感染的后选择,如果患者对其耐药,几乎无药可医.因此,对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已迫在眉睫.然而,单独的药敏试验并不能筛查所有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因此预防和控制产酶菌株的播散就必须依赖实验室的诊断.

  • 炎症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夏娟;李冬;郑伟萍;沈峣;张敏

    1863年,Rudolf Virchow观察到肿瘤组织中存在炎症细胞,并首先提出炎症和肿瘤存在关联的假设.慢性炎症和肿瘤之间因果联系的临床证据主要来源于流行病学研究,通过抑制癌前病变患者或肿瘤易感者的慢性炎症,可降低癌症发病和(或)复发的风险[1].流行病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证明肿瘤和炎症存在着联系;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慢性炎症患者更易继发各种肿瘤,大约15%~20%的肿瘤患者都存在潜在的炎症.目前大量研究着眼于阐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炎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本文就炎症和肿瘤的关系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Hic-5/ARA55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

    Hic-5/ARA55基因早是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基因(TGF-β1)和过氧化氢诱导的克隆从小鼠成骨细胞MC3T3中分离出来,属于LIM结构域蛋白家族,与桩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Hic-5/ARA55蛋白主要位于细胞黏着斑,可以穿梭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蛋白质,在黏着斑作为调节分子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核作为一个辅助调节因子,选择性与核受体和靶基因启动子相互作用.Hic-5/ARA55在多种组织中表达,是细胞骨架蛋白的关键调节蛋白之一和整合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

  • “纳米细菌”及其研究现状

    作者:张名均

    自Kajander等[1]在牛血清中发现"纳米细菌"抗原以来,对于"纳米细菌"的研究虽然已较多,但其究竟是小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有机生物体,还是一种被胎球蛋白包裹的纯粹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尚无定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全基因组序列[2].关于"纳米细菌"与结石和钙化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该颗粒被认为是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纳米细菌"作为有机生物体的观点似乎更有依据.本文就"纳米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区别、检测方法及后续研究重点进行了综述.

  • 生物传感器在肠道致病菌临床快速检测中的新进展

    作者:庄稚佳

    肠道致病菌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传统的细菌培养技术耗时繁琐、检测灵敏度低,无法满足临床上所需的精准快速鉴定.因此,如何快速、灵敏地检测肠道致病菌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传感器是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设备,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主要由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件两部分组成,根据其转换原理的不同,可将生物传感器分为三大类:电化学型、光学型、质量型[1].

  • 醛糖还原酶与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李庆蓉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可累及体神经和自主神经,患者临床症状以感觉缺失为主[1].DPN病因错综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神经内膜新陈代谢异常、神经营养缺失及神经血流量减少有关[2-3].氧化应激也是DPN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可导致神经内膜损伤及神经血流量减少,涉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多元醇代谢途径、蛋白激酶C激活及微血管损伤等.氧化应激的参与及多元代谢旁路增强被普遍认为是DPN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多元醇通路中的第1个限速酶,即醛糖还原酶(AR),十分重要.目前中国与部分欧洲国家采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治疗DPN,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4].本文就氧化应激及AR在DPN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脆性X综合征致病基因FMR1一个新型隐匿外显子发现及其鉴定

    作者:郭小艳;富显果;严爱贞;廖娟;张朵;柯龙凤;兰风华

    目的 分析脆性X智力障碍1基因(FMR1基因)可变剪接表达类型.方法 采用克隆-测序技术,从RNA途径分析人FMR1基因的可变剪接表达.结果 构建健康人外周血cDNA 53个T克隆,测序结果显示4个T克隆均有140 bp大小的插入片段(NG_007529:21452-21591),为FMR1内含子9的一部分,生物信息学比对显示该片段上下游具有4个经典的剪接信号,可能为新的隐匿外显子.巢式PCR显示健康人多种组织cDNA中普遍存在该片段.杂种小基因剪接试验显示该片段可通过可变剪接,与上游的外显子9和下游的外显子10同时出现在体外培养真核细胞的成熟mRNA中.结论 该研究发现人FMR1基因的新型隐匿外显子,丰富了人FMR1基因可变剪接的内容,也为进一步研究可变剪接与脆性X综合征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和脆性X智力障碍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价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洪光;曾志强;王元彬;叶昌斌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初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94例精神分裂症初诊患者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TC、TG、LDL、FBG、Fins、IRI水平升高,HDL、ISI水平降低(P<0.05),氯氮平组TC、TG、LDL水平升高幅度、HDL降低幅度大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初诊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二者均对患者糖、脂代谢有影响;利培酮对患者脂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作为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用药.

  • 甲状腺功能失调对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的影响

    作者:彭建明;陈艳玲;官燕飞;叶贵诚;刘树沅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失调及甲状腺激素对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肌酐(Cr)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并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减组)及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ysC及Cr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ysC及Cr水平.结果 甲亢组、甲减组与对照组血清CysC以及Cr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减患者治疗至游离甲状腺素(FT4)达正常水平后,血清CysC水平升高,而血清Cr水平下降(P<0.05).甲亢患者治疗至FT4达正常水平后,血清CysC水平降低,而血清Cr水平升高(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对血清CysC及Cr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在应用CysC评价患者肾功能时,应同时考虑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

  • ATM基因rs6649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研究

    作者:樊卫;徐克平;嵇先国;祁金友;杨兆东;汪性展

    目的 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征突变(ATM)基因rs6649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测序技术对183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及1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ATM rs66498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利用SHEsis软件分析rs664982和rs664143连锁不平衡性及其单体型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组吸烟者及有肿瘤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ATM rs664982基因型与性别、年龄、饮酒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TM rs664982基因型与吸烟、肿瘤家族史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因型C/C比较,T/T基因型可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C/T基因型可降低发病风险;rs664982和rs664143没有强的连锁不平衡性.结论 不同种族人群存在不同的ATM基因多态性,这可能是导致不同种族人群食管癌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 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钠离子通道SCN1A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志红;郭小艳;周春燕;兰风华

    目的 对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钠离子通道SCNl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查找突变位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技术对10例难治性TLE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进行SCNlA基因26个外显子和部分侧翼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 1例患者SCNlA基因外显子10检出1个同义突变c.1410 T>C.在所有标本中另检出4个碱基突变,即c.1212 A>G、c.965-21C>T、c.1028+21 T>C和c.1377+52 G>A.结论 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SCN1A突变数据库,c.1410 T>C为新发现的突变,其他4个碱基突变为多态性.

  • TMPRSS2:ERG融合基因与前列腺原位癌和外周转移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毛易捷;史伟峰;李青

    目的 分析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 (TMPRSS2)基因和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相关基因(ERG)融合基因与前列腺原位癌和外周转移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4例前列腺癌(PCa)患者组织标本进行TMPRSS2:ERG融合基因检测,评价TMPRSS2:ERG与前列腺原位癌和外周转移癌的相关性.结果 6例PCa原发癌患者中,4例检出TMPRSS2:ERG融合基因;18例转移性PCa患者中,14例检出该融合基因.外周淋巴结组织标本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00%(8/8).14例融合基因阳性转移性PCa患者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具有一致的融合基因情况.结论 TMPRSS2:ERG融合基因具有较高的PCa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对该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尽早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 寿胎丸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幸彩梅;钟菊珍;范世珍;吴莉莉;张明霞

    目的 探讨寿胎丸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RSA患者寿胎丸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外周血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以2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RSA患者Th17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reg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RSA患者Th17细胞数量降低(P<0.05),Treg细胞数量升高(P<0.05);治疗前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逐渐降低,3个月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Th17和Treg细胞参与了RSA免疫应答,Th17/Treg细胞平衡在维持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寿胎丸可有效改善RSA患者Th17/Treg细胞失衡.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临床意义

    作者:高源;艾洪武;金敏荣;夏维;代建红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改变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ALL患儿76例,其中初发(uALL)患儿69例、复发(rALL)患儿7例,健康儿童28例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基因mRNA表达;采用基于SYBR Green的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MethySYBR PCR)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ALL患儿淋巴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健康儿童,uALL患儿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rALL患儿(P<0.05);ALL患儿p16基因mRN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uALL患儿p16基因转录水平高于rALL患儿(P<0.05);p16基因转录水平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3,P<0.05);首次化疗即获完缓解ALL患儿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未完全缓解患儿,而p16 mRNA表达水平高于后者(P<0.05);p16基因低甲基化或高表达水平ALL患儿巩固强化治疗平均缓解时间明显低于p16基因高甲基化或低表达患儿(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低下可能与ALL发病有关,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检测或可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及凋亡相关蛋白分析

    作者:刘越坚;郭莉;邱阳;单路娟;郭慧淑;张婵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免疫表型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45/SSC设门方案,通过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50例CLL患者、105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150例CLL患者均高表达CD19;HLA-DR、CD20、CD5、CD22、CD38、CD23阳性率依次为96.67%、95.33%、84.67%、86.67%、40.67%、60.66%;CD10、cCD79a、CD3、CD25、CD34、ZAP70、FMC7阳性率较低,依次为3.33%、15.33%、4.67%、1.33%、3.33%、11.43%、8.67%.其他抗体均无表达;与B-ALL患者相比,CLL患者CD5、CD20阳性率升高(P<0.05),CD10、CD34、CD22、Ccd79a阳性率降低(P<0.05),CD19、HLA-DR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LL患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阳性率分别为74.67%和7.33%.结论 CD5、CD20、CD19是CLL特异性免疫表型,ZAP70、CD38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CLL细胞Bcl-2高表达、Bax低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意义重大.

  •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鲍蓓;张慧华;谢凤宜;张樱华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p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对上腹部症状阳性患者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82例、萎缩性胃炎30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及健康者80例进行Hp抗体检测.结果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I型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健康者HpⅡ型抗体阳性率高于上消化疾病患者(P<0.05),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和健康者HpI+Ⅱ型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抗体分型检测有助于了解Hp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反应状态;可根据Hp抗体类型判断患者预后,为Hp感染诊断及根治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sAb共阳性与preS区及S区突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邬兰;杜同信;焦杰;王自正;瞿卫;颜宁;俞杨

    目的 探讨HBsAg、HBsAb共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reS及S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6例HBsAg、HBsAb共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试验组)、9例HBsAg阳性、HBsAb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进行HBV DNA的提取及HBV基因组preS和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比较组间突变率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感染HBV均为B型或C型.试验组未检出preS区缺失突变,对照组检出1例preS1区15 bp缺失.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reS/S、preS、preS1、preS2区核酸点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区核酸点突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氨基酸水平上,试验组与对照组preS/S、preS、S、preS1、preS2区及a决定簇点突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 preS基因的缺失及S基因的氨基酸突变均不是B型或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HBsAb共阳性的决定性因素.

  • 冠心病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组分分析

    作者:林晖;彭素媚;陈振皋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脂肪酸(FFAs)组分及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106例CHD患者(CHD组)和10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FFAs各组分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浆游离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w6-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三烯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w3-PUFAs(α-亚麻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w6-PUFAs/w3-PUFAs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FFAs结果稳定可靠;CHD患者血浆FFAs含量较健康者明显降低,可作为CHD早期监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 ICU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石青峰;高玲

    目的 分析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所致ICU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感染将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年龄不小于55岁、有糖尿病、有恶性肿瘤、使用抗菌药物及接受有创操作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对哌拉西林/他巴唑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6.85%、19.1%、46.07%、60.67%、38.2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5%.结论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具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应选择敏感性较高的哌拉西林/他巴唑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 恶性胸腔积液HIF-1α表达水平检测及I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姜子斌;武英伟;张秀琴;吕喜英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健康者(对照组)、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病组)、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组)进行血清和胸腔积液HIF-1α检测.结果 结核组、恶性组血清HIF-1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核组、恶性组胸腔积液HIF-1α水平均高于血清,且恶性组高于结核组(P<0.05).结论 HIF-1α在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HIF-1α检测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张如胜;宋克云;欧新华;陈静芳;姚栋;苏良;孙边成

    目的 建立针对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编码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方法 利用LAMP方法对4株志贺菌、1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和20株其他肠道菌DNA在65℃恒温扩增30 min或60 min后观察结果.结果 4株志贺菌和EIEC可通过肉眼和电泳观察到阳性结果,而其他肠道菌为阴性.LAMP检测特异性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相似,但敏感性比PCR高10倍.LAMP、PCR检出下限分别为1.2×10 2、1.2×103 CFU/mL.LAMP和分离培养法对70例食物中毒患者和健康者肛拭子标本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LAMP由于具有快速和无需特殊仪器的优点,可广泛用于肛拭子标本志贺菌和EIEC的检测.

  • 慢性肾脏病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析

    作者:王辛;李倩菊;郑永刚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与血清肌酐(Scr)、钙、磷的变化.方法 测定111例CKD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PTH、Scr、钙、磷水平.结果 CKD3、4、5期患者血清iPTH、Scr、磷水平高于对照组及CKD1、2期患者(P<0.05).CKD3、4、5期患者血清钙水平低于对照组及CKD1、2期患者(P<0.05).结论 CKD患者自3期起出现外周血iPTH水平明显升高,发生钙、磷代谢紊乱.

  • 泰脂安胶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尹义军;汪宏良;吴琴

    目的 观察泰脂安胶囊的调脂疗效及其对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血脂异常患者服用泰脂安胶囊30、60 d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ox-LDL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30、60 d后,患者TC、TG、LDL-C、ox-LD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则升高(P<0.05).治疗60 d,调节TC、TG、LDL-C和HDL-C水平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0.0%、83.3%及85.0%.结论 泰脂安胶囊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障碍,具有降低外周血ox-LDL水平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病态造血质与量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

    作者:胡蕊;李刚;孙洁;杨洪乐;李彦会;郭华;朱芸

    目的 参照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对MDS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 将150例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标本进行细胞计数,观察各系病态造血的质与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150例MDS患者中,单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12例[难治性贫血(RA)7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3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RT)2例],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9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30例(伴环形铁粒幼细胞15例);RA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I、Ⅱ分别为51、36例,MDS无法分类12例.结论 MDS临床表现多样化及诊断技术缺乏特异性给实验室诊断带来巨大压力;新版MDS诊断标准对旧版诊断标准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并着重强调病态造血质与量对MDS的诊断价值,推动了MDS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研究.

  •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延庆;叶元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COS患者80例(PCOS组),其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纳入PCOS组1(40例):月经正常、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PCO);月经稀少或闭经、雄激素正常和PCO;月经稀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和无PCO.月经稀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和PCO患者纳入PCOS组2.40例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血清AMH水平及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PCOS组血清AMH(55.21±9.03) pmol/L高于对照组(12.58±4.82)pmol/L(P<0.05),PCOS组2血清AMH(61.73±7.62)pmol/L高于PCOS组1(32.53±3.05)pmol/L(P<0.05);对照组及PCOS组血清AMH均与小卵泡数(FN)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703,P<0.05);对照组血清AMH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1,P<0.05).结论 AMH分泌异常可能与PCOS发生发展有关,血清AMH水平是描述PCO的可靠指标,也是反映健康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的敏感标志物,而在PCOS患者中可能无此作用.

  • 精神分裂症患者CK-MB/CK比值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李丁全;任正伟;李晓东;丁梦利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检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心脏疾病、肌肉组织病、外科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及CK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0例进行外周血CK、CK-MB检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对照组患者CK升高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5%(61/200)和14.5%(29/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CK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K、CK-MB均升高者84例,其中CK-MB/CK≤2%者76例(占90.48%),CK-MB/CK为2%~4%者6例(占7.14%),CK-MB/CK>4%者2例(占2.38%).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K升高者所占比例大于其他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CK升高或CK、CK-MB同时升高可能与心肌梗死无关.

  • 211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与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作者:蔡小华;蔡小丽;李晖婷;吴娟

    支原体可导致多种泌尿生殖系统炎症,与不孕、不育症也密切相关.因此,支原体检测也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支原体耐药株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解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本院21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门诊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11例于本院泌尿外科、妇产科及皮肤科就诊的患者,女154例、男57例;女性临床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外阴瘙痒、宫颈糜烂等;男性患者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及尿道口刺痒、烧灼痛和排尿困难等;均诊断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所有患者就诊前均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停用抗菌药物1周以上.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胱抑素C参考区间的建立

    作者:刘靖;毕小云

    目的 建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参考区间.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的要求进行CysC参考区间验证;免疫浊度法检测4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浓度,建立本实验室参考区间.结果 20例受检者中有2例受检者检测结果在被验证参考区间外.根据48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建立参考区间为:50岁以下男性0.81~1.23 mg/L、女性0.70~1.07 mg/L,50岁以上男性0.98~1.89 mg/L、女性0.76~1.61 mg/L.结论 所建立参考区间与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区间有明显差异.血清CysC浓度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说明建立适合不同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十分重要.

  • 1764例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范崇梅;骆建华;樊卫

    目的 通过检测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孕中期胎儿无创伤性产前筛查.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 764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AFP、fβ-HCG定量检测,计算风险值.结果 1 764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氏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51%(62/1 764)、0.11%(2/1 764)、2.49%(44/1 764).在不同年龄的高风险分组中,大于或等于35岁组与其他组DS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NTD筛查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DS、ES、NTD患儿出生有重要意义.

  • 相同孕期维吾尔族孕妇与汉族孕妇凝血指标对比分析

    作者:徐斌;解晨曦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孕妇分娩前不同时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方法 维吾尔族孕妇409例、汉族孕妇360例按不同孕期分早孕组各109、89例,中孕组各118、97例,晚孕组各182、174例.检测并比较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比较,PT、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T、FIB、D-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适用于不同民族孕妇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对预测、预防和治疗孕妇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中山市万例流动人口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状况调查

    作者:杨华群;张晓平;张玉娟

    目的 调查中山市流动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HPV型别和年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10 083例女性流动人口进行14种高危型HPV和2种低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检出HPV总阳性率为6.65%(671/10 083),单型别、多型别感染分别为553、118例.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HPV16(1.39%)、HPV52(1.01%)和HPV58(o.82%).45~<50岁年龄组检出率高(8.46%).各年龄段HPV16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23.89,P<0.05).结论 中山市流动人口HPV总感染率较高,常见型别为HPV16、52、58,其中HPV16感染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高.

  •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改良方法的应用

    作者:谢志威;张晶;李卫凯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良与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方法对1 057例成人外周血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结果 1 057例标本全部培养成功,所制备的染色体质量高.结论 改良方法可保证染色体标本的质量,且操作更方便快捷、重复性好,值得推广.

  • 两种方法检测HDL-C对代谢综合征诊断的影响

    作者:李俊立;王昌富;万靖;胡沛;唐全;彭长华;鄢斌

    目的 评估两种方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影响.方法 采用选择性抑制法(PPD法)和过氧化氢酶清除法(CAT法)检测287例患者血清HDL-C浓度,评估两种方法学间的差异、两组结果产生的MS诊断结论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287例患者两种方法HDL-C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0 mmol/L时,两组结果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MS诊断结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致性为97.6%.结论 PPD法和CAT法检测血清HDL-C对MS临床诊断没有显著影响.

  • 超高倍显微镜法和培养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支原体结果比较

    作者:吴全裕;谢正慧;吴勇;米鲜艳;庞莉

    目的 比较超高倍显微镜法和培养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培养法和超高倍显微镜法对200例阴道炎或宫颈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培养法阳性率为100%,而超高倍显微镜法阳性率为62%.结论 培养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支原体的阳性率大于超高倍显微镜法.

  • 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与直接法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

    作者:吕学海;王志刚;李晓燕

    目的 探讨离子选择间接法与直接法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偏倚.方法 按照EP9-A2文件要求,选择40例蛋白和血脂正常的无溶血标本,采用Vitros350生化分析仪(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法)及Beckman AU5400进行钾、钠、氯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临床可接受范围,判断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 两种方法钾、钠、氯检测结果相关系数均高于EP9-A2规定的标准(r>0.975),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倚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两种方法对蛋白和血脂正常标本钾、钠、氯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且预期偏倚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在低浓度范围HBs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安宏亮;钟婉婷;周静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低浓度HBsAg的佳阈值和诊断性能,及其与电化学发光法(ECL)定性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TRFIA检测结果为HBsAg低浓度(0.16~5.0 μg/L)的标本499例,以ECL检测结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诊断依据,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RFIA检测低浓度HBsAg的佳阈值和诊断性能,以Kappa检验分析TRFIA与ECL定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RFIA诊断低浓度HBsA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7;取大Youden指数、大阳性似然比、低检出浓度对应的阈值及实际工作中使用的阈值时(分别为0.397、2.610、0.200、0.500 μg/L),诊断灵敏度分别是61.1%、9.1%、88.6%、45.7%,特异度分别是60.1%、96.7%、10.3%、66.7%,漏诊率分别是38.9%、90.9%、11.4%、54.3%,误诊率分别是39.9%、3.3%、89.7%、33.3%.以0.500 μg/L作为阈值时,TRFIA与ECL检测结果比较Kappa值为0.120,P<0.05;以0.397 μg/L作为阈值时,Kappa值为0.202,P<0.05.经ECL确认的176例(39.2%)低浓度HBsAg标本中,HBsAg<0.2 μg/L者占11.9%(21/176)、0.2~0.5 μg/L者占42.6% (75/176)、0.5~1.0μg/L者占19.9%(35/176)、1.0~5.0 μg/L者占25.6%(45/176).结论 应用TRFIA检测低浓度HBsAg标本时,各实验室应建立合适的诊断阈值;其与ECL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准确性低,需采用更灵敏的方法进行结果确认.

  • 血液检测模式与流程及献血者保留方式分析

    作者:李荣

    随着安全输血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采供血机构质量保证工作已成为关注焦点,正如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出版的《新千年血液》所言:"极少有其他某个行业能够像血液制品行业这样,始终处于公众、新闻媒体,乃至政府高官的密切关注之下.当发生血液安全问题时,往往激发出极其独特的情绪化反应,其强度常超过其他更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保障临床用血是采供血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采供血机构而言,安全是"根",保障则是"本".笔者对本站2006~2010年供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并对血液检测模式与流程的有效性及如何保留献血者进行探讨.

  • 检验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王厚照;张玲;应可满

    医学伦理是在进行医疗行为时医务人员所应遵从的医学规范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医学道德的行为准则.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及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一些原来看似无关紧要的伦理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而且拓展到相关的学科和专业,与检验医学相关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在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上,有学者认为医务工作者应遵守知情同意原则、保守秘密原则、公正原则和有益于患者原则,从而规范科研和医疗服务行为,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现实工作中,部分医务人员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不遵守医德规范,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焦虑、紧张和不安情绪,终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延误了正常医疗的进行.临床医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利益为高利益[1],落实到检验标本采集工作就是要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为重,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大限度地争取患者的支持与配合,确保顺利采集合格的检验标本.

  • 检验项目系统化分类与数字化编码

    作者:黄文瑶;熊礼宽

    对检验项目进行科学的系统化分类与数字化编码是实现临床检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国内现行的《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1]对"标本"、"分析指标"、"量值"等关键内容缺乏系统性定义与分类,对检验方法亦未进行合理分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与编码系统[2].本文采用多种通行分类标准,分别对检验标本、内容、参数及方法进行分类与编码,形成由18~20位数字组成的检验项目编码,现报道如下.

  • 重庆市病理检验技术人才需求及现状分析

    作者:郝坡;孟凡萍;邓晶荣;肖忠华;王静;牟凤林

    随着新的临床检验项目不断推出,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疗效判断、临床决策等方面对其信赖程度大幅度提高.病理诊断作为较为可靠的疾病诊断手段之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支过硬的病理检验技术队伍.而制片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师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1].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迫切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病理检验技术人员.

  •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管理与预防控制

    作者:贺宇

    检验科由于需要接触患者临床标本,是具有潜在感染危险因素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极易发生医源性感染[1-2].因此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预防非常重要,有必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预防感染的发生.1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1)标本自身的传染性:患者血液、尿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标本中都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科工作人员如未加保护,直接用手接触标本将会增加被感染的可能性,与空气传播相比更具危险性[3].(2)工作环境布局不合理:部分医院检验科布局不合理,工作面积狭小且各功能区域分布不明确,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检验科工作人员易发生医源性感染[4],一旦发生空气污染,其影响范围更广,造成危害也更大[5].

  • 新形势下对检验实习生实施全方位教学的体会

    作者:苟甜甜;周卫东

    近年来,医患矛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状之一,其对医学实习生的危害尤其值得关注[1].因此,科室应重视对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实习教学,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外,更应着眼分析当下医患矛盾的根源,进行德、技、能全面培训,使实习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沟通技能,从而能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笔者总结了长期的带教经验,在检验实习生在德、技、能全方位教学培训方面有如下体会.

  • 《体液检验技术》专科课程改革的探索

    作者:李红岩;侯振江;陈洋;李福坤

    临床检验科通常单独设立体液检查室,为与临床密切结合,缩短学生实习和工作的适应期,课程组以体液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采取产学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将体液检验项目从《临床检验基础》中独立出来,设置《体液检验技术》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和实训教学体系的编排与设置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国内职业教育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课程与就业联系不够紧密,学用不一致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课程组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基于工作岗位、产学结合的《体液检验技术》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色和相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建设满足岗位需求的《体液检验技术》课程,取得一定成效.

  •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

    作者:李红岩;侯振江;王凤玲;徐倩;代荣琴;刘玉枝;陈洋;王瑾

    《血液病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检验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检验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临床血液检验工作的基础.随着血液病检验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建立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强大的《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已成为高职高专检验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1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血液病检验技术》是检验医学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血细胞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观察,推动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

  • 虚拟实验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李淑慧;韩起;陈莎;张竹君;杨明珍;陈安;胡川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独立学科,也是集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于一身的以实验为主的学科[1].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出,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不断增加,且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和临床决策等方面对其依赖程度也明显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已成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前沿学科.然而,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即真实实验)由于受到教师资源、场地、仪器和设备的限制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如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基础、富有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2].

  • 医学实验室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价

    作者:谢华斌;盛楠;林永志;叶辉铭;张忠英

    目的 对医学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价.方法 确定并简化罗氏公司Modu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采用不确定度A类及B类评价方法,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合成不确定度与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批内重复性不确定度(UW)、批间重复性不确定度(UB)、校准品不确定度(UCal)、方法偏倚不确定度(UBias);UW、UB、UCal、UBias与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2、0.95、1.00,所占比重分别为9%、9%、22%、60%.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各检测项目高低浓度水平标本测量不确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评价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结果解释、满足医学实验室认可要求及不同实验室间结果互认都有重要意义.

  • 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差异及仪器携带污染率分析

    作者:焦明远;马萍;王雪

    目的 探讨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结果的差异,分析携带污染对仪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尿标本1 500例,使用URISY2400干化学分析仪、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对每例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检测50例健康者尿标本,计算仪器携带污染率.结果 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8%、21.5%、18.3%,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8.4%,仪器法与镜检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携带污染率在理想范围内.结论 联合采用3种方法进行尿红细胞检测,可提高结果准确性,减少携带污染亦有助于保证结果准确性,对相关疾病诊治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雅培i4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肝炎标志物分析性能评价

    作者:陆捷;吴士及;殷波涛;管青

    目的 评价美国雅培i4000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CMIA分析仪,简称i4000分析仪)对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分析性能.方法 使用i4000分析仪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抗HCV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颁布的EP系列文件对仪器分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i4000分析仪模块一及模块二检测上述6个项目的批内及批间不精密度(CV%)均符合厂商要求;模块一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为0.04~286.18 IU/mL(r2=0.966 2),模块二线性范围为0.04~259.3 IU/mL(r2=0.976 8);模块一检测HBsAb线性范围为0.18~1 016.39 mIU/mL(r2 =0.985 7),模块二线性范围为0.28~1 055.67 mIU/mL(r2 =0.987 0).HBeAb检测临界值标本稀释度为1:59.65,(临界值±20%)标本阳性、阴性结果出现频率均大于0.95.雅培i2000分析仪与i4000分析仪模块一、二HBsAg检测结果r2值分别为0.991 0、0.996 1,HBsAb检测结果r2值分别为0.983 5、0.989 1.ELISA与CMI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抗HCV结果符合率为100%.HBeAg、HBeAb、HBcAb及抗HCV检测下限分别为0.33、3.6、0.95、0.7 NCU/mL.结论 i4000分析仪检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精密度、线性范围、临界值重复性、比对结果、检测下限均达到要求,能满足临床需求.

  • AutolumiS2000分析系统精密性及交叉污染率性能验证

    作者:苗晋华;杜叶平;武春梅

    目的 对AutolumiS2000超顺磁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简称AutolumiS2000分析系统)进行精密性及交叉污染率验证.方法 通过与ARCHITECT i2000分析系统进行重复性实验比对,分析批内变异系数以判断其精密度.同时分析AutolumiS2000分析系统加样针交叉污染率.结果 AutolumiS2000分析系统精密性和交叉污染率均符合厂家规定的性能指标.结论 AutolumiS2000分析系统装置状态良好,能够达到厂家所标示的性能标准,并能满足实验室检测所需条件.

  •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分析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目的 探讨强生稳步倍加型血糖仪(简称强生血糖仪)和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P800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需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96例,采用强生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采用P800分析仪检测血清血糖,分析二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强生血糖仪及P800分析仪测定结果分别为9.35±4.19、10.11±4.54 mmol/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虽然检测范围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窄,但可满足家庭、急诊科、重症监护科筛查糖尿病和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

  • 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仪性能验证与评价

    作者:马升俊

    目的 验证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仪(简称STA-R血凝仪)的分析系统性能.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相关文件,选择凝血常规项目对仪器分析系统的正确度、不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参考区间等性能进行验证和初步评价.结果 各检测项目正确度相对偏倚(SE%)小于3%,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CV)小于3%,携带污染率小于1%;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SE%<5%;验证的统计参考区间与引用参考区间一致,比率[R(%)]大于90%.结论 STA-R血凝仪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其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等均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引用的参考区间也适用,可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 临产孕妇尿标本UF-500i分析仪检测假阳性结果分析

    作者:赵俊红;张邑雨;赵英君;唐倩

    目的 分析临产孕妇尿标本UF-500i分析仪检测假阳性结果.方法 采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UF-500i分析仪)及干化学分析仪对1 467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 500例非孕健康女性(对照组)中段尿标本进行检测,以镜检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复检,比较不同方法及不同组别各参数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UF-500i分析仪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细菌检测假阳性率分别为14.5%、19.8%、53.9%和35.5%,实验组假阳性率分别为20.1%、27.3%、78.8%和91.6%,实验组各指标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临产孕妇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提示阳性或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不相符,尤其是细菌和管型阳性时,应综合分析镜检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

  • 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检测

    作者:殷娟;张明红;杨红英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和功能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44只,分为普通饲料对照(NC)组、高脂饲料对照(HC)组和糖尿病(DM)组.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8周后神经电生理检测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电镜检测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结果 诱导糖尿病8周后,部分大鼠出现神经病变,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显著降低(P<0.05),并出现明显的脱髓鞘等病理变化.结论 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注射可复制发病过程近似人类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的大鼠模型,可用于相关病理研究.

  • SD大鼠肾衰竭模型BMP-7和TGF-β1表达水平分析及药物干预效应研究

    作者:解冰;江利萍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及药物干预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6肾切除法构建慢性肾衰竭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肾组织TGF-β1及BMP-7表达,观察各研究组肾组织TGF-β1及BMP-7表达情况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未处理组TGF-β1水平增高、BMP-7水平降低(P<0.05).洛汀新组TGF-β1、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BMP-7水平低于未处理组.肾衰康组TGF-β1水平低于病理组(P<0.05),BMP-7水平高于未处理组(P<0.05);洛汀新组及肾衰康组血BUN、Cr及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强、BMP-7表达降低;洛汀新可抑制TGF-β1表达,但无增强BMP-7表达的作用;肾衰康既能抑制TGF-β1表达,也能增强BMP-7表达.

国际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