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HBsAg、抗-HCV、抗-HIV的比较

    作者:李华;谭终意;徐宪莉;张琳;史敏

    [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的免疫层析快速试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2份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同时用快速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与ELISA相比,502份血清标本中HBsAg金标法有2份假阴性,5份假阳性,灵敏度为99.6%,特异度为99.0%,准确度为98.6%;抗-HCV金标法无假阴性,有9份假阳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准确度为98.2%;抗-HIV硒标法有2份假阳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6%,准确度为99.6%.[结论]金标法检测HBsAg灵敏度和特异度稍低于ELISA,有漏检和误检现象,而抗-HCV、抗-HIV快速法与ELISA比较灵敏度相当,而特异度稍低,因此,都要结合ELISA结果才可出具终检测报告,抗-HIV的检测任何一种方法出现阳性时都要进行确认试验.

  • 龙口口岸出入境人员及饮食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

    作者:李国华;赵黎明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国境口岸进行卫生检疫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3166人,检出HBsAg阳性者72例,阳性率为2.27%,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87%,女性为5.07%,女性高于男性;各类人员中HBsAg阳性率有显著差异,远洋船员阳性率为3.54%,出国劳务人员为2.53%,口岸饮食从业人员为2.49%,外籍人员为0.88%,出国公务人员为0.54%.[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龙口口岸出入境人员及饮食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对远洋船员、出国劳务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的乙型肝炎监测和传染病宣传咨询工作.

  • 济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调查

    作者:王远忠;邢少军;孙新强;刘延霞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中乙型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为国境口岸实施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BsA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入境人员12 732名,共检出HBsAg阳性者300例,阳性率为2.36%.入境人员的阳性率高于出境人员;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人员间(HBsAg)阳性率不同;各类别出入境人员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入境人员港澳台及亚洲、非洲各国较其他各洲入境人员HBsAg阳性率高.[结论]济南口岸出境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入境人员高于出境人员阳性率水平.在济南口岸应重点加强对入境人员的乙型肝炎监测.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和解决方法

    作者:杨寿旺;李睿;黄建可

    [目的]避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假阳性报告的发生.[方法]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而金标法为阴性的69份血液标本,用ELISA法和Abbott免疫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3系5项免疫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LIS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率为1.19%,而用同样方法复检后,其假阳性率降至0.06%.[结论]ELIS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大多可通过用同样方法复检并结合乙型肝炎3系的其他免疫指标发现并给予纠正,对少数复检结果仍难以确定者,可用Abbott免疫发光法检测乙肝3系5项免疫指标给予确认.

  • 2000年厦门口岸出入境人员HBsAg携带与ALT异常情况的分析

    作者:张毅;杨清双;叶鹏;汪晓丹;罗家煌

    [目的]掌握厦门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情况,以便更好地防止乙型肝炎在厦门口岸传播.[方法]2000年对6014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HBsAg和ALT的血清学检验.[结果]6014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者691例,检出率为11.49%;ALT异常者309例,检出率为5.14%.从性别分布来看,HBsAg阳性者中,男性占85.09%,女性占14.91%;ALT异常者中男性占88.35%,女性占11.65%.从年龄分布来看,HBsAg阳性和ALT异常者中20~40岁年龄段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78.58%、73.47%.从地区分布来看,HBsAg阳性和ALT异常者均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主.从出国目的来看,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所占比例大.[结论]出入境人群应做为肝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 吸毒人员行为特征和4种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金宝;欧阳钦芬;刘依德;蔡怡珊;张柳;周艳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的行为特征及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梅毒的感染情况,以期为制定防治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依赖性药物相关人员;调查表,并由专业技术人员逐一对452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TP)的血清学检查.[结果] 性行为:吸毒人员中有婚前性行为者212人,占吸毒者总数的46.96%;有多个性伴侣的14人,占3.10%.仅有1.11%的人使用安全套;44.91%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吸毒行为:单纯口吸的占40.93%;单纯静脉注射的占5.97%;口吸并静脉注射的占53.10%.实验室检查结果: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HBV阳性112例;HCV阳性178例;TP阳性47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者42例.[结论] 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持续上升,受毒范围不断扩大.显然,在进一步强化缉毒斗争的同时,使未曾吸毒者远离毒品;使已经吸毒者成功戒毒;使已戒毒者不再复吸,是使禁毒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佳选择,也是控制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它是一项系统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中药序贯疗法治疗100例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临床观察

    作者:赵守文

    目的:本文应用益气补肾中药黄芪、白术、补骨脂或苦寒抑制免疫类中药紫草、贯仲等,先激活出无症状 HBsAg携带者的免疫应答反应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近称此为序贯法),促使 HBV 复制指标转阴。方法:先从小剂量开始,如无反应,再逐步加大剂量,半月查肝功能1次,如 ALT 大于正常值2.5~5倍则可停药1周,改用抗病毒与护肝药物治疗,直至 HBsAg 与 HBV -DNA 转阴,并继续治疗巩固3~5月以防反跳。结果:观察100例,经治疗后,显效69%(HB-sAg 与 HBV -DNA 同时转阴),有效22%(两项中单项转阴),无效9%。

  • 赣榆地区健康人群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陈忠敏;徐开玲;谭学凤

    为了解赣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人群中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分析技术(MEIA)测定8002例健康人群血清HBsAg阳性及其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结合PCR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 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共检出HBsAg阳性369例,HBsAg浓度在5 μg/L以下的有85例,占总数的1.06%,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0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38例 (44.70%);1~2 μg/L的有15例(17.64%);2~5μg/L的有32例(37.65%).对上述低浓度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和"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0.59%);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1.7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 1 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 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夏邦世;陈友土;沈忠海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抗-HBc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筛选出173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抗-HBe阳性)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入选标本作HBsAg和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66例(38.2%)血清HBsAg呈低值弱阳性,其中浓度在0.5 ng/ml以下者40例(23.1%)、0.5 ng/ml~2.0 ng/ml者22例(12.8%).(2)在66例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6例(24.2%);107例HBs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3例(12.1%).HBVDNA定量值均在102copies/ml~104copies/ml之间.结论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而可能存在低水平复制的病毒感染,临床需发展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 肝癌患者发病前血清中高尔基体糖蛋白73水平的回顾性动态观察

    作者:陈建国;陆卫中;朱源荣;张永辉;陆建华;陈陶阳

    目的 探讨肝癌发病前后高尔基体糖蛋白73 (GP73)的动态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7至2012年对一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人群开展一年两次的周期性的筛查,统一保留血标本于生物样本库,直至肝癌发生.将肝癌发病时及发病前30个月内6个时点中,至少有3次血标本并有B超临床检查结果的39例肝癌患者列为血清GP73检测分析对象,终获得162个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GP73.用stata软件作时序间分析并进行不同分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检验.结果 肝癌发病时的39例患者GP73检测值为(126.77±73.73)μg/L,发病前5次GP73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128.32±81.18)、(129.97±83.62)、(127.38±80.10)、(135.52±97.88)及(138.24 ±93.58)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997).39例肝癌发病前后的GP73水平未见明显的趋势变化.162个检测样本按B超检查结果划分为不伴有肝硬化(63例次)和伴有肝硬化(99例次)两组,GP73平均水平分别为(97.16 ±51.39)、(151.20 ±91.6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2,P<0.01).进一步以GP73均值(130.19 μg/L)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不伴有肝硬化者中只有1/14的患者GP73水平高于平均值,而伴有肝硬化者(25例)中有12例的GP73水平高于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拟合回归模型也显示GP73与时间序列不相关(t=0.75,P=0.455),而与肝硬化相关(t=4.30,P<0.01).结论 肝癌患者发病时及发病前30个月内的GP73水平动态变化不大.肝癌患者GP73水平的高低是由肝病背景所决定的;肝硬化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或混杂因素.

  • 厦门市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何水珍;苏成豪;沈理通;牛建军

    目的 了解厦门市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隐匿性感染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于2006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1~59岁4 437名户籍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血清标本,问卷收集其基本信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和肝病史等信息.采集的血清标本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采用多区段巢式PCR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标本进行HBV-DNA检测,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基因型分析和HBsAg“a”表位关键性氨基酸突变分析.血清HBV-DNA检测阳性但HBsAg阴性定义为HBV隐匿性感染.结果 4 437名研究对象中,482例HBsAg阳性,3 955例HBsAg阴性.HBsAg阴性者中27例HBV-DNA检测阳性,隐匿性感染率为0.68% (27/3 955).27例隐匿性感染者中有16例为基因B型,11例为基因C型;其中,有9例感染者中发现了3种能影响HBsAg“a”表位构象的氨基酸变异(M133T、T140I、G145R).在482例HBsAg阳性者中,312例S区成功测序.隐匿性感染者中基因C型感染率(40.74%,11/27)、疫苗接种比例(62.96%,17/27)、HBsAb阳性率(51.85%,14/27)、“a”表位关键性氨基酸突变的比例(33.33%,9/27)均高于HBsAg阳性感染者[22.76% (71/312)、13.78% (43/312)、0.32% (1/312)、0.99% (31/312);x2值分别为4.29、41.26、156.00、13.07,P值分别为0.038、<0.001、<0.001、<0.001].而隐匿性感染者的年龄[(18.3±16.2)岁]低于显性感染者[(34.4±11.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7,P<0.001);HBeAb阳性率(11.11%,3/27)、HBcAb阳性率(62.96%,17/27)均低于HBsAg阳性感染者[74.36% (232/312)、98.40% (307/312);x2值分别为46.74、73.78,P值分别为<0.001、<0.001].结论 厦门市自然人群中隐匿性感染者C基因型感染率、疫苗接种比例、HBsAb阳性率及“a”表位关键氨基酸突变比例高于HBsAg阳性感染者;年龄、HBeAb阳性率及HBcAb阳性率低于HBsAg阳性感染者.

  • 绵阳市成年人HBV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婷婷;周晓婷;李文龙;彭友悦;刘小锦;王娟;任涛;王丽萍;袁萍

    目的 分析绵阳市≥18岁人群HBV感染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26095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当地居住时长大于6个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乙型肝炎家族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现病史等;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采用ELISA对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逐步前进法分析研究对象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95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7.68±17.36)岁,男性为113184名(43.37%);HBsAg阳性率为6.10%(15822例).与18~24岁人群相比,25~34、35~44、45~54、55~64岁人群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值分别为1.23、1.26、1.23、1.34,而≥65岁人群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小,OR值为0.88;与女性相比,男性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35);与江油市居民相比,涪城区居民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91);与未婚相比,已婚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36);与非医务人员相比,医务人员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小(OR=0.61);与无手术史者相比,有手术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大(OR=1.13);与无外伤史者相比,有外伤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13);与无乙型肝炎家族史者相比,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4.21);与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相比,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小(OR=0.48);以上P值均<0.05.结论 绵阳市≥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需重点关注25~64岁、男性、医务人员、有手术史、有外伤史、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和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人群.

  • 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过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卢建溪;钱师宇;舒欣;李刚

    目的 监测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犁肝炎(CHB)的过程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HBsAg滴度与HBV 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7例拉米夫定(LAM)、20例阿德福韦(ADV)抗病毒治疗2年以及23例未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标本,动态监测HBsAg及HBV DNA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7例LAM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20例有效应答后出现病毒反弹的患者,在HBV DNA发生剧烈变化的4个时间点.未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无相关性(P>0.05);37例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水平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正相关(r=0.71,P<0.05).(2)20例AD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7例有效应答后出现病毒反弹的患者,未观察到HBsAg随HBV DNA水平的一致变化,无相关性(P>0.05);13例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过程中,对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良好应答的患者,HBsAg滴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HBV DNA复制水平,HBsAg滴度与HBV DNA复制水平有相关性.

  • 汉逊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构研究

    作者:刘闯;朱亭玉;李津;王钊;马锐;王曦;尹长城

    目的 解析汉逊酵母表达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空间结构,给出其颗粒大小、结构对称性方面的信息.方法 整合adr 亚型 HBsAg的基因到汉逊酵母染色体上,建立重组汉逊酵母菌.经过发酵扩菌、诱导表达、精制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HBsAg.滴加5μl浓度为80 μg/mlHBsAg溶液到亲水处理的纯碳膜铜网上,用2%醋酸铀染色,放置24 h后,通过透射电镜得到汉逊酵母表达HBsAg颗粒的二维电镜图像.运用EMAN软件包完成图像选择、颗粒框取、颗粒全同性处理、初始模型构建和结构精修等HBsAg重构步骤,获得HBsAg颗粒的三维结构.结果 汉逊酵母表达HBsAg颗粒大小服从高斯分布(P=0.45),均值为(28.4.±2.6)nm;汉逊酵母表达HBsAg是-中空的"鱼笼"状结构,蛋白亚基分布在球状结构的表面;蛋白的表面分布大小为1~2 nm的孔状结构和围绕孔状结构的突起;不具备八面体对称性.结论 汉逊酵母表达的 HBsAg与血源性的 HBsAg 在大小和结构对称性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 离子交换膜层析纯化重组HBsAg 的研究

    作者:姚伟;段丽娟;张岩锐;张英;任雅平;崔铁民

    目的 评价离子交换膜层析方法纯化CHO 细胞表达的重组HBsAg 的效果以及该方法替代传统超速离心方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的潜力.方法 取3 种不同纯化阶段的CHO 细胞C28 株表达的重组HBsAg 样品进行试验,样品1 为重组HBsAg 经疏水层析柱纯化而成,样品2 为样品1 再经超速离心而成,样品3 为样品2 再经凝胶过滤层析而成.分别采用小试级别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和中试级别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 MultiSep ion exchange modules 对HBsAg 样品1 进行纯化,以HBsAg、总蛋白回收率及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评价纯化效果,并观察不同膜层析洗脱流速(60、120、180、240 cm/h)对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HBsAg 载量和纯化效果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对3种不同纯化阶段的HBsAg 样品进行层析并比较纯化效果.每个批次样品的试验均重复3 次.结果 HBsAg 样品1 经两种SartobindQ 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进行纯化的效果无明显区别,均可有效去除杂蛋白,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均低于0.05%,且HBsAg 的回收率均大于80%.在洗脱流速60 ~ 240 cm/h 范围内离子交换膜HBsAg 载量保持恒定,未见流速对纯化结果产生明显影响.3 种不同纯化阶段的HBsAg 样品经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纯化后均能达到满意的纯化效果,HBsAg 回收率分别为89.7%、92.3% 和94.1%,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分别为0.03%、0.02% 和0.01%.结论 离子交换膜层析方法对CHO 细胞表达的重组HBsAg 纯化效果良好,有望替代传统的超速离心方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

  •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CTL优势表位肽MHC单链三聚体

    作者:陈心春;刘威龙;杨桂林;刘勇军;朱秀云;张红梅;周伯平;Lybarger Lonnie

    目的 采用携带GFP报告基因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细胞毒性T细胞(CIL)表位MHC单链三聚体,为增强HBV特异性免疫提供新方法.方法 构建小鼠MHC Ⅰ类分子(H-2Ld)限制的HBsAg优势CTL表位肽与MHCⅠ类分子重链(Ld)和β2M链(β2-microglobulin,β2微球蛋白)的单链三聚体(HBsAg-SCT).并将HBsAg-SCT亚克隆到GFP标记腺病毒载体,以HBsAg和OVA-SCT作为对照,转染293A细胞,包装产生携带HBsAs-SCT,HBsAg和OVA-SCT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经双酶切和克隆测序鉴定,HBsAg-SCT能成功克隆到编码GFP标记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的293A细胞含有绿色荧光素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HBsAg-SCT能与抗-腿抗体发生反应.结论 编码HBsAg-SCT的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并能在293A细胞中完整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

  • 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研究

    作者:易为;李明慧;胡玉红;刘凤;张艳丽;刘雪净;郝红晓;宋淑静;刘颖;李杏红;孙继云;刘敏;成军;谢尧

    目的 探讨HBV慢性感染孕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变化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HBsAg、HBeAg双阳性、血清HBV DNA含量≥l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并按0、1和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0~20 μg.分别于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采取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指标,分析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结果 共有11例新生儿发生HBV母婴阻断失败.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41.26%、10.49%、7.69%,HBeAg阳性率分别为97.90%、65.73%、13.29%.以出生时HBsAg≥0.05和HBsAg≥1 IU/ml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8.64%和70%;生后1个月HBsAg≥0.05和HBsAg≥1 IU/ml的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33%和100%.结论 出生时静脉血HBsAg含量≥1 IU/ml时应高度怀疑HBV母婴传播的失败.生后1个月HBsAg≥1IU/ml对母要传播阻断失败有高度的预测价值,如何提高出生时和生后1个月静脉血HBsAg阳性新生儿的HBV感染阻断率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 双顺反子载体构建及其在基因联合免疫中的应用

    作者:廖国阳;毕胜利;杨建勇;李卫东;陈俊英;张新文;姜述德

    目的为了便于多价DNA疫苗的制备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以pcDNA3.0为基础构建了pcDNA3.0BA双顺反子载体,将HBV preS2S与HCV pc154基因插入pcDNA3.0BA构建了单价和双价质粒.质粒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并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定抗体应答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pcDNA3.0BA全长为6.4kb,具有两个外源基因表达单元,其调控元件均为CMV启动子和BGH pol A;两个表达单元中多克隆位点单酶切分别为:MCS1为EcoRⅤ、Not Ⅰ、Xho Ⅰ;MCS2为:Kpn Ⅰ、BamHⅠ、EcoRⅠ.双价质粒在Cos-7细胞中preS2S与HCV pc154两个基因都同时表达,诱导小鼠产生了抗HBs和HCV核心蛋白抗体,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能力单价和双价质粒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pcDNA3.0BA双顺反子载体可以共表达多个基因,并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 树突状细胞MicroRNA表达谱在HBsAg刺激后的变化

    作者:熊晓佳;彭雁忠;潘兴飞;徐启桓;李刚

    目的 建立HBsAg刺激树突状细胞(DC)前后microRNA (mi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DC,分别用HBsAg、LPS、TNFα刺激24 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比较,筛选出HBsAg刺激后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靶基因初步预测.结果 HBsAg刺激前后miRNA差异表达2倍以上者共30个,其中16个上调,14个下调.三个不同刺激组间miRNA差异谱存在不同差异.筛选出的靶基因中包含DC信号通路的相关成分.结论 HBsAg刺激DC后的miRNA表达谱的变化存在特异性;靶基因的初步筛选结果进一步提示了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变体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和抗原性鉴定

    作者:王战会;齐义鹏;林裕龙;骆抗先;侯金林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对46例HBsAg阴性但血清HBV DNA阳性感染者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6株新的HBsAg变异株(4株联合点突变株,2株插入变异株)的EBO-plp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了COS7细胞,建立了这6株HBsAg变异株的稳定表达细胞系.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对细胞表达的HBsAg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除1例插入变异株可检测到较弱的阳性外,其余5株均检测不到HBsAg的存在.结论新发现的HBsAg联合点突变和氨基酸插入变异,均对HBsAg的抗原性有负面的影响,是造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直接原因.

654 条记录 1/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