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膜谈三焦实质

    作者:李洪海;韩琦;李萍;安冬;梁永林

    从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究三焦实质.通过文献学和细胞学水平研究,归纳总结出三焦有形的依据并在宏观上做出推断,再结合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探寻三焦具体的微观形态结构.膜在宏观上有油膜、网膜、筋膜说等具体形态;在微观上则是以细胞膜-细胞间隙为基础形态结构组成的通道系统.三焦宏观的网膜状立体空间结构,正与细胞膜-细胞间隙这一微观形态结构严丝合扣.三焦的实质即是由不同膜所构成的空间结构,有名而无常形,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的功能.

    关键词: 三焦 微观结构
  •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者:卢凤琦;庄昭霞;张毅;曹晶

    壳聚糖膜降解较慢[1],为了加快其降解速度,研制了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以下简称复合膜)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满足体内植入膜的基本要求.

  • 离子交换膜层析纯化重组HBsAg 的研究

    作者:姚伟;段丽娟;张岩锐;张英;任雅平;崔铁民

    目的 评价离子交换膜层析方法纯化CHO 细胞表达的重组HBsAg 的效果以及该方法替代传统超速离心方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的潜力.方法 取3 种不同纯化阶段的CHO 细胞C28 株表达的重组HBsAg 样品进行试验,样品1 为重组HBsAg 经疏水层析柱纯化而成,样品2 为样品1 再经超速离心而成,样品3 为样品2 再经凝胶过滤层析而成.分别采用小试级别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和中试级别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 MultiSep ion exchange modules 对HBsAg 样品1 进行纯化,以HBsAg、总蛋白回收率及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评价纯化效果,并观察不同膜层析洗脱流速(60、120、180、240 cm/h)对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HBsAg 载量和纯化效果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对3种不同纯化阶段的HBsAg 样品进行层析并比较纯化效果.每个批次样品的试验均重复3 次.结果 HBsAg 样品1 经两种SartobindQ 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进行纯化的效果无明显区别,均可有效去除杂蛋白,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均低于0.05%,且HBsAg 的回收率均大于80%.在洗脱流速60 ~ 240 cm/h 范围内离子交换膜HBsAg 载量保持恒定,未见流速对纯化结果产生明显影响.3 种不同纯化阶段的HBsAg 样品经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纯化后均能达到满意的纯化效果,HBsAg 回收率分别为89.7%、92.3% 和94.1%,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分别为0.03%、0.02% 和0.01%.结论 离子交换膜层析方法对CHO 细胞表达的重组HBsAg 纯化效果良好,有望替代传统的超速离心方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

  • 五种复用透析膜超微结构的比较

    作者:袁峰;孟卫;毛庆来

    目的为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存率,选择理想膜材料的透析器.方法我们通过对五种复用膜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以复用两次的铜仿膜、三醋酸膜、血仿膜,聚丙烯腈膜、聚砜膜作扫描电镜的观察比较,各种透析器首次用前后分别作血常规、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检查.结果除聚矾膜外其余四种膜结构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破损.膜内蛋白附着量以血仿膜,三醋酸膜为多.各种膜首次使用前后血常规及TNF比较无大变化.结论从复用后膜的超微结构破损程度及蛋白附着量比较,合成膜优于纤维素膜.理想的透析膜依次为:聚砜膜、聚丙烯腈膜、铜仿膜、三醋酸膜、血仿膜.

  • 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高场MRI动态增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戚云杰;徐凯;路欣;李绍东;陈高红

    目的探讨3.0 T MRI动态增强检查对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OVC)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1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BcS)MRI与DSA图像,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判断下腔静脉膜性梗阻平面、端口形态及梗阻膜厚度的介入术前诊断价值.结果41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阻塞34例(其中4例膜性带孔),非膜性阻塞7例,MRI动态增强与DSA诊断有较好的吻合度;MRI对MOVC术前诊断灵敏度(76.4%)、特异度(71.4%)较高.IVC梗阻膜远心端形态MRI与DSA显示差别不大.IVC梗阻膜以等、低信号为主;厚度以<1 cm多见(53.8%).结论MRI对下腔静脉膜性梗阻部位、端口形态及梗阻膜厚度的术前显示有优势,对介入治疗方案的术前制订能提供有效信息.

  • 生物人工肝构建及临床应用14例次报告

    作者:丁义涛;徐庆祥;仇毓东;陈钟;唐勤;余德才;杨毅军;张鹤云

    目的研究用聚砜膜纤维管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是否能有效支持肝脏功能. 方法应用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构建聚砜膜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细胞数量1×1010个,与非生物人工肝同期或非同期使用,对12例患者治疗14例次,每次支持时间为6 h,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并检测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肝功能指标. 结果应用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胆红素均明显改善,治疗2 d后血氨仍为(106±131) μmol/L,与治疗前相比较[(172±187) μ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1例,非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2例,患者总存活率75%(9/12). 结论我们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可支持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可能优于非同期生物人工肝.

  • 永存瞳孔膜激光切开术

    作者:杨建;孙峰;吴兵;杨学龙;秦海燕;任振奎

    目的 评价严重的永存瞳孔膜Nd∶YAG激光切开术的效果.方法 永存瞳孔膜26例(31眼),表麻下置角膜接触镜,在裂隙灯显微镜引导下.Nd∶YAG激光准确聚焦于瞳孔缘处的瞳孔膜进行发射.单脉冲切开能量为0.4~0.8 mJ,每次治疗总量为5~10 mJ,平均(2±0.18)mJ.结果 永存瞳孔膜激光切开术1次切开者5眼,占16.13%;2~3次切开者12眼,占38.71%;4~5次切开者14眼,占45.16%.矫正视力;0.1 ~0.25者5眼,占16.13%;0.3~0.5者7眼,占22.58%;0.6~0.8者8眼,占25.81%;≥1.0者,11眼占35.48%.术后未发生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损伤或眼压持续增高等并发症.结论 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严重的永存瞳孔膜可增进视力,不需要专门的手术设备,表面麻醉下就可在门诊施行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汉防己甲素抑制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学国;张效房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汉防己甲素对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汉防己甲素组.于外伤性白内障3天后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3、7、14、28天行人工晶状体前膜检查.结果汉防己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人工晶状体前膜明显轻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汉防己甲素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应用汉防己甲素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

  • 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梁天蔚;张诚玥;白大勇;彭春霞;白雪晴;吴倩;赵军阳;李莉

    目的 总结先天性纤维血管性瞳孔膜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的患儿13例(13只眼)的临床资料.膜和房角的形态采用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评估.对患儿眼部体征、检查结果、采用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的眼压和眼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3例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4例,手术年龄2.0~34.5个月,中位数5.1个月.根据膜遮挡瞳孔程度和眼压将患儿分为3组:A组5例(5只眼),瞳孔膜未完全遮盖瞳孔,前房深度正常,其中4只眼眼压正常(9~12 mmHg)(1 mmHg=0.133kPa),1只眼眼压升高(18 mmHg);B组5例(5只眼):瞳孔膜完全遮盖瞳孔成针孔样,前房正常或者稍浅,眼压正常(6~16 mmHg);C组3例(3只眼):瞳孔膜完全遮盖瞳孔,前房浅或者消失,眼压高(24~45 mmHg).A组均行膜切除瞳孔成形术,伴随青光眼的患眼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眼压均正常(4~10 mmHg);B组均行膜切除瞳孔成形+虹膜周切术,术后眼压均正常(7~13mmHg);C组均行膜切除瞳孔成形+虹膜周切+房角分离术,术后1只眼眼压25 mmHg,2只眼眼压正常(10、13 mmHg).A组术前、术后5只眼眼位均为正位;B组术前1只眼内斜、2只眼外斜、2只眼正位,术后1只眼外斜较术前加重,其余无明显变化;C组术前1只眼内斜、1只眼外斜、1只眼正位,术后3只眼均为外斜.结论 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是虹膜瞳孔领延续的白膜,不同程度遮盖瞳孔,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为单眼发病.当遮挡视轴或合并青光眼时要及时手术治疗,术式主要是膜切除瞳孔成形虹膜周切术,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斜视改善不良.

  • 纯钛表面仿生钙磷涂层中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行为研究

    作者:朱晓晶;王焱;张辉;滕伟;宁成云;郑华德

    目的 研究整合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后钙磷涂层理化性能的变化,为制备仿生钙磷涂层、探索生长因子的释放行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纯钛试件浸入不含BSA(对照组)及含1、10、100mg/LBSA的饱和钙磷溶液中,采用仿生共沉积的方法,形成BSA-钙磷涂层,检测涂层形貌、物相组成、化学官能团,通过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定量检测共沉积至涂层的BSA含量,并绘制体外释放曲线.结果 通过仿生共沉积法可成功将BSA整合于钙磷涂层内部;BSA-钙磷涂层主要由羟基磷灰石和磷酸八钙组成;随着饱和钙磷溶液中BSA质量浓度增加,涂层中片状晶体结构转变为细小的网格状结构;1、10、100 mg/L BSA组涂层中BSA的整合率分别为(72.4±2.4)%、(62.3±0.9)%、(42.2±1.7)%,24h和30 d的BSA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57±0.09)、(8.82±0.93)、(140.24±3.12) μg和(2.39±0.29)、(14.39±0.70)、(151.06±2.00) μg.结论 仿生共沉积法制备的BSA-钙磷涂层可成为有效的BSA载体;BSA的质量浓度可影响其整合率和释放量,BSA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可获得较理想的整合率及体外释放行为.

  • 低氧调控大鼠运动性肌损伤的特征MicroRNA表达

    作者:徐玉明;曹建民;陈玉平;王平;韩婷婷;黄巧婷

    目的:筛选低氧调控大鼠运动性肌损伤(EIMD)的特征MicroRNA (miRNA),预测分析特征miRNA调控膜损伤的靶点.方法: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后常氧休息24小时组(N24)、48小时组(N48)、72小时组(N72)以及运动后低氧暴露24小时组(H24)、48小时组(H48)、72小时组(H72),采取一次间歇性离心运动复制EIMD模型.采用伊文氏蓝(EBD)染色法鉴定EIMD膜损伤特征,基因芯片进行低氧和常氧之间差异性miRNA筛选,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后获得特征miRNA表达谱,比对各组的特征miRNA和膜损伤相关特征蛋白以及信号通路核心分子的mRNA表达,预测和分析特征miRNA的可能靶基因及调控途径.结果:筛选并验证得出5条低氧调控大鼠EIMD的特征miRNA:miR-694、miR-1904、miR-881*、miR-211-5p 、miR-465-5p.通过特征miRNA、膜损伤相关蛋白和相关通路核心分子进行综合对比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miR-694的靶标可能性较大的是dystrophin、JNK和AKT以及mTOR;miR-211-5p的靶标可能性较大的是mTOR.结论:低氧可以影响EIMD大鼠腓肠肌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miR-694和miR-211-5p有可能与低氧调控EIMD膜损伤的miRNA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 肝纤维化状态下小肠药物代谢功能的改变

    作者:胡小玲;汪晖;吴基良;廖长秀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时小肠药物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上,测定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药物代谢酶、抗氧化酶及膜流动性变化,并与急性肝损伤、慢性肝硬化大鼠小肠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药物代谢Ⅰ相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CYP3A)、7-乙氧异口恶唑O-脱乙基酶(CYP1A1)和苯胺羟化酶(CYP2E1)活性分别增加2.2,0.6和0.3倍,而Ⅱ相酶葡糖醛酸转移酶(UDPGT)和α-、π-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则分别减少15%,43%和57%,同时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弱,膜流动性降低.急性肝损伤时,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而肝硬化时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组变化一致,并进一步增强.结论肝纤维化可影响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药物代谢功能,使Ⅰ相氧化功能增强,Ⅱ相结合反应减弱.小抗氧化功能降低可能与Ⅰ相氧化代谢增强有关.

  • 浅谈电石法生产PVC工艺中废物的回收利用

    作者:刘瑞

    介绍了电石法生产PVC工艺中电石渣和氯乙烯尾气的处理.电石渣用来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或直接生产石灰.用膜分离的方法循环利用氯乙烯尾气.

  • 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立功;张澜

    肌腱损伤后粘连与修复相伴行,粘连预示着功能的缺失.在肌腱愈合学说的引导下,从业者不断寻求预防肌腱粘连的方法,目前预防粘连的主要方法有局部应用药物、自体组织移植、金属屏障、生物屏障、理疗、系统康复训练.上述方法在动物实验或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诸多文献中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均证实生物膜可有效地缓解肌腱粘连,尤其是可降解载药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优势明显.进一步研究有效预防肌腱粘连的生物膜并转化为临床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肌腱粘连 预防
  • 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在细胞受力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侯旭;陈槐卿

    力作用下的细胞保护反应是细胞机械力转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膜维持细胞内离子平衡,并通过牵张活化离子通道和机械力敏感酶调控力诱导的细胞骨架重排对细胞骨架产生保护作用;而细胞骨架给细胞膜提供结构支撑、加强受力部分的皮层网络结构、调控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在受力破坏后的细胞膜重新封闭的过程中也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就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在细胞受力过程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胆红素吸附树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胜男;顾汉卿

    人体内大部分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由于其对人体带来的毒性作用,故寻找高效去除胆红素的树脂材料一直都是血液净化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年来胆红素树脂吸附材料归纳为:HA系列,HB-H-6树脂,壳聚糖系列,聚丙烯酸酯系列,β-环糊精系列,亲和膜等系列,并分别对其进行综述.

  • 诱导性人工骨膜复合异体骨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姜文学;曹现林;徐东明;胡茂忠;尤佳;孙洪范

    目的探讨诱导性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与异体骨相结合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factor-Ⅱ,IGF-Ⅱ)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制备诱导性人工骨膜.将27只兔建立右侧桡骨10 mm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9只.A组植入PLGA/bBMP+IGF-Ⅱ+bFGF人工骨膜和兔异体骨;B组植入PLGA/bBMP+IGF-Ⅱ+FGF人工骨膜;C组单纯植入兔异体骨.术后2、4、8周每组分别取3只动物,进行X线检查、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组织学观察和免疫学检测,比较各组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A组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在8周时已经完成骨缺损的修复;B组在术后8周仍处于塑形改建之中;C组在术后8周时植入的异体骨坏死且被大量结缔组织包裹.A组移植物引发的宿主抗体水平低于C组,在体外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多项免疫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复合bBMP、bFGF和IGF-Ⅱ人工骨膜通过刺激血管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加快异体骨的血管化,降低免疫反应,促进其与宿主骨的愈合;同时,异体骨能起到支架的作用,可有效避免人工骨膜的塌陷.将诱导性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与异体骨联合应用比单纯应用以上两种材料更能有效促进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

  • 关注CRRT的热点问题

    作者:胡振杰;刘丽霞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重症肾脏医学的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经从旨在纠正几个危及生命的肾功能损伤(AKI)的严重并发症扩展到进行肾脏支持,并得到广泛应用,但随之带来了许多争议和问题,包括启动CRRT的时机、治疗剂量和选择什么样的滤器膜材质.60年的争论和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而这种争议恰恰反映了重症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并不存在"一成不变(one size fits all)"的治疗模式,而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的精准CRRT"治疗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上3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合理化、个体化、精准CRRT治疗提供依据,让更多患者获益.

  • 精子膜表面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赵大伟;徐计秀

    精子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精子膜同人体其他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类似,也是液态镶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构成精子膜的脂质主要为磷脂、中性脂和糖脂三部分,而精子膜蛋白种类繁多,它们与脂质和糖类组成脂蛋白和糖蛋白,是精子功能得以实现的主要物质,尤其是分布于精子膜表面的蛋白成分,对精子完成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及生殖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对周围神经粘连形成及再生能力的影响

    作者:肖海军;侯春林;薛锋

    背景:周围神经离断手术修复后吻合口粘连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有效的、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制成神经导管应用于吻合口,既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又能预防吻合口周围粘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对周围神经粘连形成及再生能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上海其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93448.9);DIKFILM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DIKFILM 膜组、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切断坐骨神经直接端端吻合,对照组在神经吻合口处不作任何处理,另外2组用DIKFILM 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分别包裹神经吻合口远近端各1 cm,并在薄膜中间缝合数针,使薄膜形成一个封闭的导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神经再生和神经周围粘连形成情况.结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 膜组神经吻合口周围的粘连程度及神经瘤的形成显著少于对照组,而且肢体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快.组织学检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 膜组神经内及神经外纤维化明显比对照组低.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 膜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12周3组大鼠手术肢体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较术后4,8周增加(P<0.05);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 膜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快,动作电位波幅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并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