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老人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赵擎;蔡昌豪;王刚石;吴本俨

    目的 观察高龄老人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90岁高龄老人59例,根据所患疾病分为带瘤组(16例)、感染组(26例)和慢性病组(17例)3组,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带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仁(32.38±3.42)g/L]低于感染组[(35.42±4.51)g/L]和慢性病组[(36.85±4.11)g/L],带瘤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12.88±3.72)g/L]低于感染组[(22.12±4.78)g/L]和慢性病组[(22.79±3.6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老人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容易发生负氮平衡;肿瘤的长期慢性消耗、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

  • 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老年人群血清白蛋白水平及特点调查

    作者:张书平;窦德才;付玉玲;钟山;赵承初

    目的 探讨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老年人群血清白蛋白变化特点.方法 将某院2011、2012两年健康体检人群中年龄≥60岁,且符合入选条件者,分为6个年龄段,分析血清白蛋白随年龄变化规律.结果 健康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测定水平均呈正态分布,并随增龄出现下降趋势,老年人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随增龄上升.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成都市健康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正常值范围在40.3~51.2 g/L,无明显性别差异.

  • 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边红放

    方法:仪器选用日本东亚SF-3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RDW在急性肝炎组为13.8±2.8,慢性轻型肝炎组为14.2±3.0,慢性中型肝炎组为17.0±5.7,慢性重型肝炎组为24.8±3.4,肝硬化组为20.3±3.6.分别与对照组13.9±2.7相比,除急性肝炎组、慢性轻型肝炎组P>0.05外,其他各组P组均小于0.01,RDW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66).显升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等或多形态性.在病毒性肝炎严重时红细胞体积可以发生变化,因此RDW出现异常.

  • 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干化学法检测血清白蛋白临床分析

    作者:樊燕燕

    目的 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干化学法检测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干化学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蛋白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43%、93.65%以及78.43%)明显高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7.83%、57.14%以及43.14%),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健康体检者的假阳性率(2.00%)明显低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的假阳性率(8.00%),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干化学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具有准确、灵敏以及受干扰因素少等诸多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检测血清白蛋白中更适合采用免疫比浊法.

  •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朱青川;侯丽华;潘诚志

    目的 评价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 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铁蛋白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3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用于评估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评估.

  • CD4+T淋巴细胞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谭守勇;邝浩斌;李艳;黎燕琼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11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白蛋白测定,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白蛋白相关性;同时,根据其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为免疫低下组62例和正常组57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低蛋白血症的影响.结果 (1)所有纳入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16.6±266.1)×109/L]与CD3+T淋巴细胞[(841.6±398.8)×109/L]、CD8+T淋巴细胞[(261.0±142.6)×109/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33±1.40)呈正相关(分别为r=0.883,P=0.000;r=0.579,P=0.000;r=0.365,P=0.000).(2)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116,P=0.033).(3)在免疫低下组中,肺部病灶范围达4个肺野以上者43例(占69.4%),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2例(占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35,P=0.001);免疫低下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33.9±5.5)g/L]明显低于正常组[(36.1±5.7)g/L](t=2.187,P=0.031).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CD4+T淋巴细胞低下肺结核患者,其病灶范围较广,容易并发低蛋白血症.

  • 免疫干预治疗对老年肺结核细胞免疫及低蛋白血症影响

    作者:谭守勇;吴碧彤;林兆原;黎燕琼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75岁年龄组已达到结核病患病高峰,老年结核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群患病率3倍多[1].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以提高结核病治愈率.早期研究提示,大多数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伴有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以老年患者居多[2].为了进一步探讨免疫干预治疗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低蛋白血症影响,我们对在我科住院初治老年肺结核患者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观察其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白蛋白状况及治疗效果.

  • "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谭永康

    一、常见肝脏疾病1.感染性疾病:(1)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原包括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类型的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呈急性过程,而其中的乙型和丙型肝炎极易发展为慢性肝炎(CH-Chronic Hepatitis),甚至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PHC-post Hepatitis cirrhosis)和原发性肝癌(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血吸虫病:其肝脏损害至晚期可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急性血吸虫病血清中球蛋白显著增高,而血清ALT轻度增高,至晚期血吸虫病可致肝硬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3)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肿;(4)钩端螺旋体病:其中的黄疸出血型可有肝功能的明显损害,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5)疟疾;(6)肝吸虫病、包虫病;(7)肝脏结核病;(8)肝脏霉菌病,等等.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有机磷中毒致胆碱能危象疗效观察

    作者:朱冬冬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度有机磷中毒致胆碱能危象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方法:3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胆碱能危象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入院后早期均予足量胆碱酯酶复活剂、适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应用及鼻饲营养支持、抗感染、补液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研究组加用连续5天肌注rhGH,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60%以上所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应用rhGH连续5天后,研究组(34.2±6.8g/L)血红蛋白值较对照组(28.4±5.4g/L)升高,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60%以上所需天数和所需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rhGH能够提高血清白蛋白值,促进神经元细胞和红细胞代谢生成胆碱酯酶,增强呼吸肌肌力和呼吸功能,从而减少所需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在急重症急性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艳

    急重症患者中,因机体受到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病因时,诱发机体快速启动防御性非特异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核左移、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升高等,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种类很多,功能也相当广泛,C反应蛋白就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期急剧升高;血清白蛋白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也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他们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危重症急性期应用更广泛.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醇升高与血清白蛋白关系的探讨

    作者:黄劼;张志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与皮质醇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分为高、中、低3组,分别于卒中发作后36~ 72小时内上午6:00、10:00和下午6:00、10:00测定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诊治报告

    作者:张宝珠

    资料与方法本组收治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患者,男3例,女2例,每例病人均出血(呕血、黑便)2次以上,其中出血2次2例,出血3次1例,出血4次2例;均有脾肿大,在锁骨中线肋缘下4~8cm,质地Ⅱ°,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表现,2例左中腹似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未能作出明确诊断.术前血清胆红素正常,血清白蛋白在35g/L以上3 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超过3秒,5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脾静脉增宽,直径平均达1.2cm,门静脉正常,1例胰腺囊性包块,1例胰体部占位;3例行脾、门静脉造影,显示脾静脉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而门静脉通畅.

  • ICU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管理

    作者:徐静

    因为重症监护病人代谢状态非常高,有很大概率会发生免疫衰竭和代谢障碍状况,从而增加感染几率,甚至引起细胞功能的损坏。一般情况下这种病人不能自主进食,常选择肠内营养补给办法确保病人摄取营养。针对这种情况,该研究分析了ICU重症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效果。

  •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相关研究

    作者:赵开雷;宋卫东;王洪涛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100例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间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以及空腹血糖值的比较上t=4.7116、4.1889、3.4300、3.3634、3.6761、2.3176,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OR=2.391、2.433、3.613,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等密切相关,其比值越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越大。

  • 血清白蛋白对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影响观察

    作者:包卫华;彭国克;慈九正;王劲;李凤玲;肖潇

    目的 观察菌悬液中含小牛血清白蛋白(B组)对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钠等3种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观察,并与不含血清白蛋白菌悬液(A组)作平行比较.结果 用有效氯含量25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钠作用1 min,对A组悬液内大肠杆菌杀灭率均为100%;对B组菌悬液内大肠杆菌杀灭率依次分别为99.53%、99.92%、16.66%.以含有效氯500 mg/L的3种含氯消毒剂作用1 min,对A组悬液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均为100%;对B组菌悬液内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率依次分别为98.88%、100%、66.25%.用含有效氯2000 mg/L三种含氯消毒剂作用15 min,对A组菌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为99.99%~100%;对B组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率依次分别为99.31%、69.41%、62.35%.结论 菌悬液中含小牛血清白蛋白对三种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影响更为显著.

  • 黄芪注射液对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维洪;吕欣;刘强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蛋白血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配合规律血液透析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基础上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14g/L,对照组则平均升高0.47g/L,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低蛋白血症患者有提升血清白蛋白的功效.

  • 自拟益肾固元汤结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支亚军

    目的:评价自拟益肾固元汤结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肾固元汤。2组均治疗6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L-6、TNF-α、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74/80)、对照组为82.5%(5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IL-6[(69.36±12.96)ng/ml 比(97.58±14.25)ng/ml,t=-4.965]、TNF-α[(107.32±30.23)pg/ml 比(145.25±23.28)pg/ml,t=-6.23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定量[(0.59±0.25)g/24 h比(1.23±0.36)g/24 h,t=5.263]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41.25±3.69)g/L比(33.25±3.36)g/L,t=9.582]和总蛋白[(64.25±2.36)g/L比(51.23±2.21)g/L,t=11.36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肾固元汤结合醋酸泼尼松片可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基于QSPR研究绿原酸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作者:高静;张燕玲;乔延江

    本文选取32个小分子化学成分和9个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为训练集,利用Dragon软件计算分子描述符,应用WEKA软件中CfsSubsetEval评价方法和BestFirst-D1-N5搜索方法进一步筛选描述符,利用Linear Regression方法建立了分子结构与其血清蛋白结合常数值logK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模型(相关系数为0.9557).应用该模型对10个绿原酸类化合物的logK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绿原酸的logK预测值为4.51,与文献报道的logK值在4~7范围内基本相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绿原酸与血清蛋白的结合情况提供指导,为研究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提供思路.

  • 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检测意义

    作者:潘琦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80例和86例肝硬化与非肝病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前白蛋白.结果 肝硬化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明显降低,随着肝功能减退,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下降的程度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前白蛋白有助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与预后判断.

  • 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比较分析研究

    作者:郭明;詹敏忠;鲁小旺;范文翔

    目的:分析比较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乳铁蛋白(bovine laetoferrin,BLF)及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测定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合参数、能量转移参数与热力学函数,探讨分子作用机制并比较分析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结果:CGA与BLF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分子作用机制,而CGA与BSA结合生成静态复合物,结合强度因温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金银花活性成分与各蛋白质的结合距离r均很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分子模建结果显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兼有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结论: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测试获得了一致性结果.

679 条记录 1/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