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P联合CTPV技术在肝硬化诊断及肝功能储备评分中价值分析

    作者:张红梅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门静脉造影(CTPV)技术对肝硬化诊断及肝功能储备分级的价值.方法 将20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Child-Pugh A组(n=74)、Child-Pugh B组(n=58)和Child-Pugh C组(n=68),均行CTP及CTPV检查,记录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总灌注量(THP)及门静脉主干(M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右支(IHRPV)的直径.结果 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HAP、PVP、THP逐渐减小,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与PVP、THP显著相关(P﹤0.05),而与HAP无关(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MPV、IHLPV、IHRPV直径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与CTPV相结合可为肝硬化的诊断及肝功能储备分级提供更加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诊治报告

    作者:张宝珠

    资料与方法本组收治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患者,男3例,女2例,每例病人均出血(呕血、黑便)2次以上,其中出血2次2例,出血3次1例,出血4次2例;均有脾肿大,在锁骨中线肋缘下4~8cm,质地Ⅱ°,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表现,2例左中腹似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未能作出明确诊断.术前血清胆红素正常,血清白蛋白在35g/L以上3 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超过3秒,5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脾静脉增宽,直径平均达1.2cm,门静脉正常,1例胰腺囊性包块,1例胰体部占位;3例行脾、门静脉造影,显示脾静脉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而门静脉通畅.

  • 复方丹参经脐静脉置管门静脉灌注防治肝癌复发临床研究护理体会

    作者:丁玉琴;杜春玲;姜德清

    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中药丹参的抗肿瘤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临床应用仅局限在全身外周静脉用药和肝动脉灌注,根据血液途径及肝内复发机制,门静脉给药显得更为科学.由于受解剖限制,目前此途径给药在国内外尚缺乏研究资料.据此,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术中经脐静脉置管术后门静脉复方丹参灌注+化疗药物,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甲胎蛋白(AFP)、B超或CT和门静脉造影等方式,了解肝癌复发时间及防治效果.现将本研究中护理配合情况总结如下.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文华;黄庆娟;徐青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 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10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运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10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结果:MSCTP能很好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其与病变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位置、轮廓、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结论:MSCTP是肝静脉和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 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解剖学分析

    作者:黄金鑫;周主青;尤天庚;杨永康;过欣来;丁涵之;靳晓丽;赵欢;江期鑫

    目的 进行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的临床解剖学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手术组(实验组)40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TPV临床读片与影像学测量,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侧支血管.对胃左静脉的注入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应用直线拟合数学模型处理测量数据.结果 60例均成功进行CTPV摄片.实验组和对照组门静脉主干直径分别为(16.62±4.80) mm、(10.84±2.14) mm,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分别为(12.36±2.67) mm、(8.79±1.44) mm,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4.29±4.24) mm、(8.32±1.78) mm.实验组胃左静脉大部分注入脾-门交角和脾静脉.直线拟合11/18=X/30数学公式计算显示,阈值压力下门静脉主干X值=18.33 mm.胃左静脉食管支的显影率为52.38%、胃左静脉胃支显影率66.67%、胃左静脉食管支及胃支同时显影率23.81%,仍有相当一部分门脉高压患者胃左静脉的胃支和食管支显影不良甚至不显影.腹膜后静脉的显影率为25%.结论 应用CTPV在术前对食管胃底周围曲张的门静脉进行形态和功能的详尽评估,指导术者进行区域性断流(regional devascularization,RDV)具有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CTPV显示胃左静脉注入脾-门交角和脾静脉的患者临床上出血的风险大.门静脉主干直径≥18 mm时可能出血,初步定义为CTPV阈值压力.CTPV在胃左静脉胃支/食管支的精细结构显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PV中提高腹膜后静脉显影率应予关注.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作者:李超英;任智;姜健;徐振昕;陈兵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我们仅遇4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0、40、40、45岁;均以剧烈腹痛、腹胀、肠鸣音消失、弥漫性腹膜炎、血性腹水、休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3例患者为门静脉高压症,近期行脾切除术.1例患者发病17 d后手术,肠管虽未发生坏死,但已见肠系膜静脉怒张,因当时认识不足,未做特殊处理,患者次日出现血性腹水,病情加重而死亡.2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发病后第2天及时剖腹探查、切除坏死肠段,患者生命得以挽救,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1例女性患者发病后14 d方行剖腹探查手术,切除坏死小肠140 cm,患者得救.此例患者于17年后才发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畸形,彩超显示肝门部位5.3 cm ×5.0 cm的管状无回声区,内含门静脉血流.数字减影门静脉造影提示门静脉增宽,横径1.6 cm,门静脉周围可见多个血管影,脾静脉增粗、迂曲;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尚存在.

  • 覆膜支架对肝内分流道通畅的影响

    作者:吴性江;曹建民;范鑫鑫;黎介寿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广泛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临床近期疗效十分显著.近十年来,国外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取代裸支架,用于肝内分流道的建立,成功解决了分流道狭窄和阻塞,显著提高了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1].我们采用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并对10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治疗,通过超声、CT血管成像(CTA)和直接门静脉造影研究了覆膜支架对肝内分流道通畅的影响.

  • 肝动脉和门静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刚;尚建强;李继军;陈颉;丛林;窦卫涛;柳明

    目的:研究肝动脉(TACE)、门静脉(PVCE)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PRFA)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8例肝癌患者行TACE+ PVCE+ PRFA综合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的56例肝癌患者作对照,对比术后1周肝功能损害程度,术后1个月AFP转阴率、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门脉癌栓治疗有效率及1~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周肝功能损害综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FP转阴率综合组87.5%(28/32),对照组59.0%(23/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2,P=0.031;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综合组91.7%(44/48),对照组76.8%(43/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86,P=0.041;门静脉癌栓治疗有效率综合组66.7%(10/15),对照组31.6%(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2,P=0.042;综合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35/48)、41.7%(20/48)和22.9%(11/48),对照组分别为58.9%(33/56)、21.4%(12/56)和12.5%(7/56).结论:TACE+PVCE+ PRFA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AFP转阴率、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门脉癌栓治疗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永东;杜娟;陈永泉;陈尚禹;刘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今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0例,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共40例,对其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对比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与正常人的CT检查结果。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比术中查见情况与术前CT检查结果。结果正常人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CT检查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存在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得,手术查见结果与术前CT诊断结果相符。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出门静脉循环开放情况,并为肝脏及其周围器官的病变、血管条件、手术可行性等提供有效参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作者:刘维刚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transjugular intrahepa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是在经静脉途径肝活检、门静脉造影及胆管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性新技术.欧美学者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实验研究于近年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优良的近中期治疗效果[1].

  • 肝脏CT血管造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培永;张开贤;张强;张仁明;马德库;柳澄

    CT血管造影是将CT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及CT经肝动脉造影(CT hepatic angiography,CTHA),现将近年来有关血管造影CT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告

    作者:朱兆红;胡宗宇;陈学明;汪忠镐

    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1]临床上较为少见,1999年3月20日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男,10岁。因腹胀逐渐加重并发现脾大1年,外院诊为布加综合征于1999年3月20日转入我院。否认有肝炎病史及血吸虫疫区生活史,无呕血黑便史。查体:发育中等,营养欠佳,无肝掌及蜘蛛痣,胸腹壁有浅静脉轻度曲张,腹略胀,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脾肋缘下4cm,腹水征阳性,双下肢不肿。食管钡餐X线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粘膜皱壁轻度不均匀增粗。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通畅,无狭窄及阻塞。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示肝静脉通畅。脾穿刺门静脉造影示脾门静脉主干通畅,肝内门静脉粗细不均,数量减少,末梢支消失,代之门静脉小支上有短毛刺状分支。诊断: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术中腹腔有腹水1 000m1,肝脾增大,肝脏表面呈多发性滤泡状改变,水肿明显。测门静脉压力为3.92kPa,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很快肝脾缩小,张力降低,再测门静脉压力降为3.04kPa。住院23d痊愈出院,9个月后随访营养状况明显好转,肝脾趋于正常大小,无腹水。

  • 小肝癌的SCTAR及SCTA表现与血管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新巍;邢古生;李永东

    目的 通过螺旋CT动脉门静脉造影(SCTAP)、螺旋CT动脉造影(SCTA)与肝动脉造影比较,显示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及影像特征.方法 2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或HCC术后肝内转移病人(男18人、女4人,年龄34~65岁,平均44.6岁),共79个病灶(0.1~3cm,平均直径1.8cm).5例SCTAP与17例SCTA,结果分别与肝动脉造影术比较.结果 5例SCTAP显示28个小病灶中,26个低密度,2个等密度;17例SCTA发现51个病灶,42个表现为高密度,9个表现为等密度;两组血管造影分别显示17、32个病灶,其中高密度41个,等密度8个.与血管造影相比,SCrAP显示小于2cm的病灶及所有小于3.cm的病灶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SCTA对小于3cm的病灶数较血管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CTAP及SCTA可准确反映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在显示小肝癌方面优于肝动脉造影.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资料.

  • 64排CT门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鑫;程凯亮;孙煜;安东洪;柳林

    门脉高压HP经常伴有门脉系形态的改变和侧支静脉的开放,这些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本文通过对30名门脉高压患者64排CTP图像的观察,旨在证明64排CTP对门脉系及侧支静脉开放的显示能力[2].

  • 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价

    作者:阮洋;王景宇;冬冬;秦冬雪;王淑清

    肝硬化临床很常见,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价尚没有一个理想的方法.本组研究通过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观察门静脉系统病变,探讨其与肝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 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价值

    作者:汪佩文;解学乾;姜海琼;靖大道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具体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脾肿大、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1].门体循环有很多侧支,常见的检测方法如B超、胃镜、上消化道食管钡餐等仅显示间接征象或显示侧支循环的一部分,而多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MDCTPV)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门体之间的侧支循环,对临床诊断肝硬化有很大的价值[2].本研究应用MDCT技术观察肝硬化侧支循环的表现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 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童林军

    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样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脏结构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根据诊断目的,肝硬化的传统X线检查方法主要有3种:(1)食道和胃肠钡餐造影,以显示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食道下段和胃底的静脉曲张;(2)门静脉造影,直接显示门静脉阻塞以及侧支循环的形成和曲张;(3)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以显示肝动脉、肝实质和门静脉分支等情况.

  • 直接门静脉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作用

    作者:吴性江;韩建明;曹建民;吴学豪;黎介寿

    曲张的冠状静脉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侧支血管,其解剖变异导致断流不彻底,是断流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原因.我院1993年7月~1999年8月对31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病人在TIPS操作过程中行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和分析冠状静脉与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关系;又于1996年7月~2000年12月对另50例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先行TIPS,2周后再行断流术,通过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的改变.

  •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文娜;郝婷婷;王剑;宁涛;谢元元;冯义朝;戴光荣

    目的:评价64层螺旋 CT 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 CT 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 EVB 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 MPV、SPV、LGV、IHLPV 和 IHRPV 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 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 和(0.96±0.11)cm,P<0.05];Child-Pugh C 级患者 MPV、SPV、LGV、IHLPV 和 IHRPV 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 和(1.45±0.12)cm,显著高于 Child-Pugh A 级患者[分别为(1.68±0.15) 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 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 MPV、SPV、LGV 和 IHLPV 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 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 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 IHRPV 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 的 AUC 为0.906。当 LGV>0.61 cm 时,预测 EVB 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 CT 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 EVB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CT门静脉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天然;钱根年;赵春雷;陈自谦;王烈;李铭山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原发肝脏肿瘤1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21例,肝外肿瘤累及门静脉6例.术前行多层CT(MSCT)门静脉造影,行多种方法重建.同时将影像检查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P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P可显示门静脉5~6级分支,门静脉的解剖分型显示清晰.肝硬化门静脉增粗,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显示清晰.肝内肿瘤对门静脉分支浸润表现为包绕、穿行、推移.肝外肿瘤对门静脉属支包裹或浸润6例.所得影像结果与外科术中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多层CT门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外科进行术前判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