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猪冠状静脉窦口

    作者:韩丽英;信栓力;刘凡;李志梅;邵丽莉;白晓敏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房室结双径路的解剖学部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995年,Doig等提出,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口(coronary sinus ostium,CSO)是形成房室结慢径的病理学基础,在CSO周围消融慢径,靶点易于标测,成为AVNRT射频消融手术的新方法[1],但不同能量消融CSO周围局部组织病理改变以及放电能量与损伤范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猪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数据.

  • 冠状静脉系统三维螺旋CT成像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孙勇;盛夏;王建安

    目的 采用三维螺旋CT方法显示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并加以分析.方法 100例(男74例,女26例)患者,年龄(58.10±1.78)岁,行三维螺旋CT扫描并图像重建,观察CS及其分支的走行,内径大小及成角等解剖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CS系统均能很好显像,其中CS开口处测得CS的上下径为(1.98±0.41)cm,横径为(1.08±0.06)cm,截面积(2.14±0.37)cm2;心中静脉(middle cardiac vein,MCV)与CS接口处内径为(0.49±0.04)cm.与CS夹角为(73.98±5.82)°;心大静脉(great cardiac vein,GCV)延续为CS,两者同轴无夹角,GCV内径(0.16±0.70)cm,(0.35±0.03)cm.左室后静脉(left posterior vein,LPV)只有82例得到了充分显影,4例因细小无法测量,另14例缺如.开口内径为(0.18±0.57)cm,(0.33±0.05)cm.与GCV夹角为(74.32±7.81)°,>100°的有16例(占19.51%),<60°的有24例(占29.27%).结论 三维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CS及其属支的大小及相关成角,是心衰患者行CRT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等心脏有创治疗术前无创了解冠状静脉解剖系统的有效方法.

  • 左副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合并三尖瓣赘生物1例

    作者:刘健;程易;徐琳;孙雅萍

    患者女性,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两年前出现胸闷、心悸,并因症状明显伴持续低热拟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消炎治疗后体温正常.体检:口唇无紫绀,发育正常,BP:22/12KPa,HR:110次,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4级连续性杂音,可扪及震颤.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X线示心脏扩大,以右心扩大为主,双肺充血.

  • 超声诊断家族性先天性心脏病2例

    作者:李献国;陈振;何香芹

    例1,女,18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近2年劳累后感心悸、气促就诊.体检:T36.5℃,P92次/min,R25次/min,BP11/8kPa.发育缓慢,营养一般,皮肤粘膜无青紫,心脏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较粗糙,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右室肥厚.胸片示:心脏扩大,双肺纹理紊乱.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扩大,肺动脉增宽,右室壁增厚.嵴下室间隔回声连续中断24mm.各瓣膜形态正常.冠状静脉窦扩张,内径16mm.主动脉右弓左降.CDFI+CW: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大穿隔流速196cm/s,PG15mmHg,收缩期三尖瓣右房侧见少量返流.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嵴下),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位主动脉弓,肺动脉高压(图1).

  • 对比剂注射速率对64层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侯阳;郭启勇;岳勇;郭文力

    目的 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式对64层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5例志愿者分成A(n=13)、B(n=12)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5 ml/s和4.5 ml/s进行64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及相伴性冠状动脉的显示率,显示积分及CT值.结果 4.5 ml/s 组CT值优于3.5 ml/s ,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及右冠状动脉远段的CT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两组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流速4.5 ml/s显示冠状静脉及冠状动脉总体优于3.5 ml/s,更适合显示动静脉关系.3.5 ml/s流速更适合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超声心动图诊断成年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一例

    作者:张楠;孙品;王志斌

    患者女,23岁,因心前区异常波动感20余年,伴劳累后胸闷、憋气入院。查体:血压136/5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1次/min,律齐,无发绀及杵状指,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有震颤。心电图检查:左心室肥大伴复极异常。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主动脉瓣上2.8 cm处见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以管道相交通,内径约1.5 cm,内可见造影剂充填,肺动脉主干显著增宽,大径约5.0 cm,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广泛性扩张,以右侧为著,肺静脉分支多发性扩张;双侧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伴索条影。造影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可能性大。双侧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伴索条影,炎症或炎症后遗性纤维灶可能性大(图1,2)。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左心室明显扩大,主肺动脉明显扩张,内径约5.4 cm,右心室壁心肌肥厚,约1.4 cm。于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上3.0 cm处见主动脉与肺动脉相交通,血流显示由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连续性分流,分流束宽约1.7 cm,大分流速度350 cm/s,大分流压差为50 mmHg。另似可见由降主动脉经未闭的动脉导管(内径约0.4 cm)与左肺动脉近端相交通,由降主动脉至左肺动脉的血液分流,大分流压差为40 mmHg。肺动脉瓣叶增厚,舒张期见中度反流,估测肺动脉大收缩压67 mmHg。主动脉瓣叶增厚,舒张期见轻度反流。冠状静脉窦扩张,内径约1.7 cm,提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存在。超声诊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中度肺动脉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冠状静脉窦扩张(图3)。心导管造影:局麻下穿刺右股动脉,送猪尾导管(6F)至主动脉根部造影,通过JR4.0送26.0 cm直头软导丝至肺动脉,建立股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肺动脉→股静脉轨道。主动脉根部造影:主动脉瓣上3.0 cm处见升主动脉至肺动脉异常分流,管型(长0.6 cm,宽1.7 c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未见无异常分流。造影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选择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2.2 cm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处,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大小恢复正常,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内径为5.5 cm,主肺动脉轻度扩张,内径为3.8 cm,大肺动脉收缩压降为54 mmHg。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处可见封堵器回声,位置固定,未见残余分流(图4)。

  • 2187导线在左心室起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宝贵;张树富;章隆泉;沈法荣;汪爱虎;庄亚纯;温沁竹;何奔;金炜;张建军;庄文燕;薛吉祥

    目的寻找左心室电极导线的导入途经和技术要点及其在双心室起搏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9例病人,男性8例,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合并CLBBB的顽固性心力衰竭.CS造影7例采用逆行法,2例采用顺行法显示CS.选择可剥脱CS导引导管和左室电极导线(Medtronic,2187),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经CS将电极导线置于CS左心室属支,起搏左心室.结果无论是逆行还是顺行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晰显示CS及其属支静脉.6例病人经导引导管将2187导线成功导入靶静脉,3例病人直接导入2187导线.电极导线尖端1例插进心大静脉远端,2例位于左室侧缘静脉,2例放在左室后静脉, 4例导入左室后侧静脉.导线到位后测量的各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长期随访未见导线脱位和起搏功能的变化.结论 CS顺行和逆行造影均可清晰显示CS及其属支;直接或经导引导管皆可将2187电极导线导入靶静脉;应用2187型LV电极导线经CS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可广泛临床应用.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全身循环支持

    作者:聂绍平;马长生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循环支持主要分为全身循环支持与局部心肌支持.全身循环支持主要包括主动脉内气囊泵或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couterpulsation, 通常简称IABP)、心肺旁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pport,CPS)、心室辅助装置和左心房-股动脉旁路等,其中以IABP为常用.局部心肌支持(包括自灌注球囊、冠状动脉主动灌注、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等)由于疗效有限且存在诸多问题,现已极少使用.

  • 正常成人冠状静脉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定量研究

    作者:郑彩端;李彩英;贾芳莹;袁迎芳;张丹;寇晨光;王岑;田伟伟;卓利勇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测量正常成人冠状静脉的定量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至2016-05在我院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临床可疑冠心病或无症状体检95例受试者.95例受试者按照性别因素分为男性组(n=40)与女性组(n=55);又按照年龄分为≤45岁组(n=32)、45~65岁组(n=33)和≥65岁组(n=30)三组.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冠状动脉畸形、变异,均为右冠优势型)的原始图像选取心动周期舒张期(75%)进行重建,定量测量冠状静脉窦及其主要属支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各测量值与性别、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冠状静脉窦、后室间静脉、左心室后静脉、左边缘静脉显示率分别为100%、100%、98%及46%.(2)男女受试者的冠状静脉窦、后室间静脉、左心室后静脉、左边缘静脉直径及截面积比较;≤45岁组与45~65岁组和≥65岁组受试者比较,冠状静脉窦、后室间静脉 、左边缘静脉的直径及截面积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65岁组与≥6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静脉窦口上下径、冠状静脉窦口面积、冠状静脉窦口直径、冠状静脉窦口前后径,后室间静脉直径、左心室后静脉直径、左边缘静脉直径,后室间静脉面积、左心室后静脉面积、左边缘静脉面积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95~13.09 mm,61.10~76.94 mm2,8.54~9.54 mm,8.38~9.35 mm;3.41~3.97 mm,3.10~3.56 mm,2.02~2.45 mm;10.41~14.08 mm2,7.84~10.39 mm2,3.39~5.04 mm2.结论:MSCT可客观定量测量冠状静脉窦及其主要属支开口径线、冠状静脉截面积,为临床成功实行心脏介入手术提供重要影像参考价值.

  • 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正常人冠状静脉定量研究

    作者:贾芳莹;李彩英;寇晨光;王岑;田伟伟;袁迎芳;卓利勇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定量测量正常成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系统参数,提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临床可疑冠心病或无症状体检的受试者70例,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冠状动脉畸形、变异,均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对原始图像选取心脏收缩期(45% 时相)、心脏舒张期(75% 时相)进行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1)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45%时相数值均较75%时相增大(P<0.05).(2)心动周期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无差异(P>0.05);按照身高、体重计算截面积进行标化,在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3)提出45%及75%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95%参考范围.结论:采用MSCT显示冠状静脉成像可以客观定量测量、分析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其正常参考值提出为临床成功实行心脏介入手术提供了重要影像参考价值.

  • 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作者:吴梅琼;张建成;陈林;林亚洲;吴卫;杨志平;陈建泉

    目的:从经射频消融术确诊的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病例中,回顾性分析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点,为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01至2013-05在福建省立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显性右后间隔旁道的96例住院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以射频消融术结果为标准,分析术前心电图相关特征对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路定位的符合程度.结果:96例右后间隔显性旁道患者中,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有11例,其中8例是冠状窦口旁道,3例是心中静脉显性旁道.在冠状窦口显性旁道8例中,Ⅱ导联δ波均显著负向,呈QS型.在心中静脉显性旁道3例中,Ⅱ导联δ波没有显著负向,呈qrS型.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中,胸前导联移行在V2导联有10例.Ⅱ导联δ波显著负向,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0% (68/85);移行在V2导联,且Ⅱ导联δ波显著负向,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敏感性为63.6%(7/11),特异性为100%(85/85).结论:右后间隔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同时具备胸前导联R/S比值>1的移行带在V2导联、Ⅱ导联δ波显著负向这两个特征,高度提示旁道位于冠状静脉,且多是冠状窦口.

  • 开胸下左室心外膜电极植入一例

    作者:胡建新;吴延庆;俞建华;陈琦;李菊香;鲍慧慧

    临床资料:男,76岁,主诉: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半月。10年前始活动后胸闷、气逼,休息可缓解夜间不能平卧,多次住院诊断“心衰”。生命体征平稳,步入病房,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心浊音界左下扩大,心率61次/分,律齐,心音低钝,二尖瓣听诊区闻及2/6级SM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心肌酶学、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均正常,BNP升高。ECG:窦律I度AVB, LBBB QRS=208 ms。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径83 mm,收缩末径66 mm,EF 0.40。心影增大,心胸比约0.73。TDI:左右心室间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Simpson法测EF:0.26。冠脉造影正常。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I级。药物治疗: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 Bid呋塞米20 mg Bid安体舒通20 mg Qd倍他乐克12.5 mg Bid地高辛0.125 mg Qd。于2011年5月12日在心脏介入室行CRT-P植入术。手术过程中出现冠状静脉夹层的并发症,冠状静脉途径无法植入,故改用开胸方法。于2011年5月19日全麻下由胸外科行心外膜电极植入术。心外膜导线放置在左心室侧后壁。植入电极为美敦力4965,起搏器为圣犹达5596。术后心电图QRS为0.16 ms。该患者已随访一年余,未再因心衰住院,且心脏彩超显示较术前显著缩小。随访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末径72 mm,收缩末径49 mm,EF 0.57。

  •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完全性体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巨大Ⅱ孔型心房间隔缺损一例

    作者:张晶;刘迎龙;于存涛;刘俊成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3岁.1998年3月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入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2心音>主动脉瓣第2心音(P2>A2).心电图示: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X线胸片示:两肺血明显增多,心胸比率:0.75.超声心动图示:心房间隔原发孔处回声中断19 mm,二尖瓣发育不良,前瓣裂.三尖瓣隔瓣发育短小.冠状静脉窦扩张,可见左上腔静脉.

  • 冠状静脉分支内电生理标测指引左心室导线植入在延迟电激动处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答率

    作者:梁延春;于海波;周薇薇;许国卿;孙毅;刘荣;王祖禄;韩雅玲

    目的:冠状静脉分支内电生理标测(EPM)指引左室导线植入在延迟电激动处具有可行性。本研究探讨应用该方法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
      方法:连续76例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CRT治疗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患者自愿分为电生理标测组(研究组)和对照组(CG)。MG组29例,男21例,平均年龄(61.6±7.9)岁;CG组47例,男30例,平均年龄(63.1±11.4)岁。研究组患者在CRT术中应用拟置的左室导线作为双极标测电极在冠状静脉分支内进行电生理标测,并将左室导线植入在延迟电激动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CRT。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CRT疗效。

  • 探讨CARTO指导下心脏血管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效果

    作者:朱遵平;贾国良;朱永宏;阳军;林祥煌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特发性心脏血管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效果。方法纳入东莞康华医院2010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提示心脏血管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的指导下,分别在室性期前收缩时进行心脏大血管三维重建,标识希氏束、瓣环及放电部位,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观察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2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为(39.3±1.6)岁。30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消失,无并发症。随访2月,30例患者中,成功病例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结论 CARTO指导心脏血管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安全、有效。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

    作者:马海燕;付晓红

    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有效方法[2]。
      1手术过程及参数设置
      1.1手术过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或头静脉切开,送右心室电极至右室心尖部,送右心房起搏电极至右心房心耳,行冠状静脉窦造影后送左心室起搏电极至冠状静脉侧支或侧后支。各部位起搏电极到位稳定后测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和阻抗。再进行ICD转复VF能力测试,给患者适当镇静,将体外除颤仪设置为备用状态。通过程控仪直接控制,刺激心脏,采用T波上电击诱发室颤,以20J的能量除颤均一次成功。ICD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史、心律失常特征和心功能状态来程控设置ICD参数。程控设置VT和VF两种识别类型。VT的识别频率为(150±5)次/分,VF多为出厂值设置(195±5)次/分。对于血液动力稳定VT先给予3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未能转复心律则电击(Shock)治疗。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频率VT(>180次/分)或VF,一旦识别则立即电击治疗,各项数值调好后正确连接ICD发生器。

  • 二尖瓣环后间隔部位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一例

    作者:马坚;楚建民;张澍;鲁志民

    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主要方法,成功消融靶点常位于冠状静脉窦口水平的三尖瓣环间隔部位.本文报道1例终于二尖瓣环后间隔部位成功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

  • 肺静脉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擎;王玉堂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电生理工作者研究证实,源于肺静脉的快速局灶性冲动在房颤的诱发及维持上起重要作用,而90%以上的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1],其他的起源自上腔静脉、右心房游离壁、界嵴、冠状静脉窦口周围、左心房游离壁和Marshall韧带等.这些异位兴奋灶通过局灶触发(仅诱发房颤,不参与房颤的维持)和局灶驱动(持续以恒定的顺序激动整个心房,参与房颤的诱发与维持)参与房颤发动和/或维持.但是对于局灶冲动引起房颤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就肺静脉的组织学特点作一综述.

  • 双心室起搏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杨西云;郭涛;韩明华

    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是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实现双心室再同步化收缩,进而改善心功能,疗效已得到肯定.随着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植入术失败也时有发生.总结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40例,其中成功34例,占85%,失败6例,占15%.主要失败原因:(1)冠状静脉窦口找不到;(2)心脏静脉分支畸形;(3)心脏静脉分支不显影.

  •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一种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Ⅱ)

    作者:杨延宗

    四、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解剖与电生理机制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命名的提出,归功于近年来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解剖和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局灶性房颤表现为频发单形房性早搏(房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阵发性房颤,这些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同一个异位兴奋灶,多位于肺静脉开口或肺静脉内(95%),部分位于腔静脉内,极少位于右心房的界嵴、游离壁、冠状静脉窦口和左心房游离壁.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