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3个月
1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20个汉字以内为宜。
2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右上角用1,2等序号标识,作者间用“,”隔开;名称和作者单位用序号、邮编、城市及所在单位和具体科室写清;通讯作者需添加邮箱。
3 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 、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应具体(40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不缩写,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4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5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
6 图表 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序和图、表题。随文图、表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正文中未注释过的缩写,图题、图例及图内其他文字说明应该使用中文或中、英文对照。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
7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不写为mg·kg-1·d-1。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 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 Hg 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
8 数字 执行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61,329.476,56应写成61 329.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公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百分数的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也不宜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时,书写方式为: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9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 (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χ2值、q值)。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0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叙述其全称,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逗号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1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对连续序号采用“-”连接。参考文献表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例如:
[1] 陈灏珠,金雪娟. 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病临床实践[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8,1(1):1-5.
[2] 诸骏仁. QT间期延长综合征[M]//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97-8.
[3] Li JK,Du WJ,Jiang SL,et al. Expression of ADAM-5 i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J]. Int J Exp Pathol,2009, 90(3):347-54.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官网网址:http://ebcvmcj.com/
期刊的投稿可以在期刊官网http://ebcvmcj.com/查看,也可以查看网站的期刊详情页
影响因子:1.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的国内心血管循证医学领域的第一本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版面费是由文章的字符数决定的
行政事业单位类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1-3个月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究不同文化程度的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对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APT)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423例,按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共5组,PCI术后1年随访患者DAPT依从性情况.结果小学及以下文化患者完全依从占70.9%,初中文化患者占80.4%,高中学历患者占88.9%,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占95.8%(P<0.05);支架内血栓14例,均发生在不依从患者中,发生率为1%,其中小学学历的患者中血栓发生率高,大学学历的患者低.结论 不同文化水平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DAPT依从性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依从性较差,出现不良事件几率高,对其进行适宜的相关宣教,可提高依从性.
目的 探究白藜芦醇(Re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氧化应激及对p-Akt、p-JNK3、caspase-3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Res低剂量组、Res中剂量组、Res高剂量组;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p-Akt、p-JNK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纤维肿胀、断裂;与模型组相比,法舒地尔组和Res组心肌细胞和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减轻,且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法舒地尔组和Res组SOD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血清中CK、CK-MB、TnI、MDA的活性及IL-1β、IL-6、TNF-α 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法舒地尔组和Res组心脏组织中p-Ak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JNK3、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法舒地尔组相比,Res高剂量组血清中CK、CK-MB、TnI、MDA的活性,血清中IL-1β、IL-6、TNF-α 的含量,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指数,以及心肌组织中p-Akt、p-JNK3、caspase-3表达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对AM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这一作用是通过调控Akt / JNK3 / caspase-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NLR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的134例存在冠脉病变的青年患者和51例无冠脉病变的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查阅其病程记录及相关检查.根据Gensini积分(GS)将冠脉病变组患者分为2个亚组(轻中度冠脉粥样硬化组,GS 1~49,n=80和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组,GS>49,n=5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NLR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效能,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NLR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佳切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年龄、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小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钙蛋白I均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组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肌钙蛋白I均高于轻中度冠脉粥样硬化组(P<0.05).NLR是预测高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分析证实NLR预测高Gensini积分的佳切点是3.02,特异性81.3%,敏感性63%.结论 NLR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NLR升高是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NLR水平越高,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尤其当NLR>3.02时表明存在严重冠脉粥样硬化.
目的 比较辽西地区433例农村和城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诊方式以及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差,分析辽西地区AMI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自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433例,其中男性261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66.26±12.51岁.将记录的到达医院时间与此次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院前延误时间(PDT).统计农村和城镇PDT分布情况、到达医院的方式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城镇和农村AMI患者就诊方式中,自行就诊(379例)多于呼叫"120"急救系统(54例).城镇和农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保守治疗不同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组PDT>720 min所占比例高.城镇组PDT<30 min所占比例高.在STMEI中,农村组与城镇组比较PDT≤720 min和PDT>72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EI)中,农村组PDT≤720 min所占比例低于城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辽西农村地区,AMI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迟现象.应在广大农村人群中积极宣传心血管病等健康教育知识,强化AMI急救知识,建立AMI绿色通道以缩短PDT时间,减少就诊延迟现象,为患者赢得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术后血淀粉酶水平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医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121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4 h、48 h、72 h,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根据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是否达到正常值高限的3倍,分为高淀粉酶血症组(≥450 U/L,n=58)和非高淀粉酶血症组(<450 U/L,n=63).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淀粉酶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合并症(包括院内感染、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院内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酗酒史、糖尿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淀粉酶水平、WBC、CRP水平均升高,术后48 h均达到峰值,而后逐渐降低;术后血清PCT水平有所升高,术后24 h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不同时刻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与WBC、CRP呈正相关(r=0.724、0.685,P=0.009、0.021),与血清PC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48,P=0.132).高淀粉酶血症组院内感染、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淀粉酶血症组,且院内死亡高于非高淀粉酶血症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与早期炎症反应有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其中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可能是诱发高淀粉酶血症的重要因素.
目的 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与无狭窄组119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血清GGT水平,各项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血管新生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 (Ang-1)以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并作血清GGT与炎症因子、血管新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再狭窄组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无再狭窄组(P均<0.05).术后两组的血清GGT、CRP、IFN-γ、IL-6、IL-8以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再狭窄组又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两组的VEGF、Ang-1以及Ang-2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术前,且再狭窄组又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GGT与各项炎症因子均呈正相关,与血管新生指标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血清GGT水平升高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
目的 回顾性调查心房颤动(房颤,AF)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CAD)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抗栓治疗不足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231例,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2组: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SCAD)组(n=173)、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58);根据出血风险分为高风险组(n=139)及低风险组(n=92).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抗栓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入院期间规范抗栓和导致出院抗栓不足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住院期间患者规范抗栓104例(45.0%),出院规范抗栓仅66例(28.6%);房颤合并ACS组住院规范抗栓率明显高于合并SCAD组(74.1% vs. 35.3%,P<0.01);高出血风险患者住院规范抗栓率明显低于低出血风险组(32.6% vs. 53.2%,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卒中[OR=2.427,95%CI:1.16~5.077]、合并ACS[OR=8.111,95%CI:3.862~17.033]、HAS-BLED评分[OR=0.424,95%CI:0.284~0.634]是入院规范抗栓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OR=3.536,95%CI:1.803~6.935]、合并ACS[OR=3.647, 95%CI:1.514~8.783]、非心内科患者[OR=3.62,95%CI:1.685~7.777]是出院抗栓不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临床实践中,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规范较指南有很大差距,出血风险高低、合并冠心病类型、合并卒中、房颤类型、入院科室是影响抗栓治疗的因素.
目的 探究血浆二甲基精氨酸二甲氨基水解酶-1(DDAH1)和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患者72例、单纯肺动脉高压患者43例,同期选取前来心内科就诊的单纯高血压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组对象血浆ADMA和DDAH1水平.采用one-way ANOVA分析DDAH1和ADMA在各组中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MA和DDAH1在诊断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血浆ADMA和DDAH1水平预测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ADM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肺动脉高压组和健康组,且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组ADM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组DDAH1活性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单纯肺动脉高压组和健康组(P<0.05),而单纯高血压组、单纯肺动脉高压组与健康组间DDAH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吸烟及血脂水平后,血浆高ADMA水平(OR=2.32,95%CI:1.76~3.14,P<0.001)和低DDAH1活性(OR=0.61,95%CI:0.13~0.87,P<0.001)仍与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联合血浆ADMA与DDAH1区分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组和非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肺动脉高压组及健康组)的AUC为0.924(95%CI:0.868~0.979,P<0.001),灵敏度85.5%,特异度98.6%.结论 血浆ADMA与DDAH1水平可能是高血压伴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按照HbA1c水平分为Ⅰ组(HbA1c≥7.0%,n=40)和Ⅱ组(HbA1c<7.0%,n=88).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心律失常发病率,并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病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律失常类型结果中,Ⅰ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Ⅱ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为独立正相关(OR=2.547,P<0.001).糖尿病病程、TG、HOMA-1R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HSF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病例20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66)、对照组(n=36).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n=47)、双支病变组(n=63)、多支病变组(n=56).计算每例患者的CHA2DS2-VASc、CHA2DS2-VASc-HSF评分及Gensini积分,分析这两种评分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A2DS2-VASc评分与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06,P<0.001;r=0.723,P<0.001),CHA2DS2-VASc-HSF评分与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12,P<0.001;r=0.801,P<0.001).截断点分析示:CHA2DS2-VASc-HSF≥3分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好[灵敏度0.792,特异度0.903,曲线下面积0.931(95%CI:0.896~0.966)].结论 CHA2DS2-VASc-HSF评分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它可能作为预测模型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76例(AMI组)以及健康体检志愿者191例(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Lp-PLA2基因rs1805017、rs16874954、rs10519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基因突变与AMI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rs1805017位点检测到GG、GA、AA三种基因型;rs16874954位点检测到CC、AC两种基因型;rs1051931位点检测到AA、AC、CC三种基因型;AMI组rs1805017位点AA基因型以及rs16874954位点CC基因分布频率相对对照组更高(P<0.05).rs1805017位点GA+AA基因型患者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GG基因型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GG基因型患者(P<0.05);rs16874954位点AC基因型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其余血脂水平在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单因素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rs1805017(OR=0.788,95%CI:0.713~0.923,P<0.05)、rs16874954(OR=0.923,95%CI:0.859~0.983,P<0.05)位点SNP与AMI密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s1805017位点多态性与AMI发病独立相关(OR=0.839,95%CI:0.804~0.975,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Lp-PLA2基因rs1805017、rs16874954多态性位点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而rs1051931位点SNP与AMI的发生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米力农雾化吸入治疗7 d对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就诊的50例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米力农雾化吸入治疗.记录米力农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患儿心率、呼吸、血压、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米力农雾化吸入治疗7 d后显效率为48.0%,有效率为42.0%,总有效率为90.0%.与米力农雾化吸入前相比,雾化吸入后左室射血分数(t=3.718,P<0.05)、BN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雾化吸入米力农能够改善心功能,在儿童心力衰竭的治疗上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高、可推广的方法.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监护室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危冠心病行CABG且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间将其分为:术前置入组(n=48)和术中、术后置入组(n=8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花费、住院死亡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术前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搭桥的桥血管数目及是否行体外循环患者比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45.3±22.1)h vs.(76.1±25.3)h]、机械通气时间[(48.8±16.2)h vs.(71.3±29.3)h]及ICU停留时间[(65.2±15.2)h vs.(98.2±19.6)h]均明显短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P<0.05),且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平均住院花费[(13.2±7.8)万元 vs.(18.6±9.2)万元]明显低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入IAB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术后置入IABP患者 (8.3% vs. 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拟行CABG,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且具有相对较少的住院花费.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氯吡格雷低反应与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1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氯吡格雷干预治疗.按照血小板抑制率将其分为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NCLR)102例与氯吡格雷低反应组(CLR)62例.对比两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测定CYP2C19基因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分布特征、CLR影响因素.结果 CLR组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NCLR组(P<0.05),体质指数(BMI)>25 kg/m2、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NCLR组(P<0.05).164例患者中CYP2C19*2位点三种基因型G/G、G/A、A/A分别占48.78%、38.41%、12.81%,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68.29%、31.71%;CYP2C19*3位点三种基因型G/G、G/A、A/A分别占93.90%、2.44%、3.66%,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95.43%、4.57%.CLR组CYP2C19*2位点G/A、A/A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LR组(P<0.05),G/G基因型与G等位基因频率较NCL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CLR组CYP2C19*3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较NCL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基因突变、体质指数>25 kg/m2、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PCI术患者CL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YP2C19*2基因突变、体质指数>25 kg/m2、2型糖尿病是氯吡格雷干预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现CL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獐子岛中青年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海岛中青年居民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抓签法)抽取年龄18~60岁的长居海岛居民532例,其中男性468人,女性64人,平均年龄(42.53±9.12)岁.采用现场身高、体重和血压测量以及修正的WHO-MONICA研究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获取相关资料,并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标本,化验血糖,血脂,尿酸,C反应蛋白(CRP).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獐子岛中青年居民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516例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中,高血压病患病率32.9% (170/516),其中男性患病率34.8%(158/453),女性患病率19.0%(12/6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6.07,P=0.014).高血压病知晓率为49.4%(84/170),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高血压病知晓率分别为50.6%(80/158)和33.3%(4/12,χ2=1.19,P=0.276).高血压病治疗率为18.8%(32/170),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病的治疗率分别为18.9%(30/158)和16.7%(2/12,χ2=0.198,P=0.657).高血压病组体质指数(BMI)、血尿酸和空腹血糖均高于非高血压病组(P<0.05);1级高血压病组,2级高血压病组和3级高血压病组血尿酸分别为372.27±91.79 μmol/L,420.19±69.49 μmol/L,和531.71±118.49 μmol/L,其中非高血压病组血尿酸与1级高血压病组,2级高血压病组,3级高血压病组血尿酸两两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海岛中青年居民收缩压的影响因素有:年龄(β=0.334,95%CI:0.105~0.563,P=0.004),BMI(β=1.161,95%CI:0.630~1.692,P=0.000),血糖(β=2.203,95%CI:0.318~4.088,P=0.022),尿酸(β=0.029,95%CI:0.005~0.054,P=0.019).舒张压的影响因素为:年龄(β=0.291,95%CI:0.174~0.409,P=0.000),BMI(β=0.643,95%CI:0370~0.917,P=0.000),血糖(β=1.313,95%CI:0.355~2.271,P=0.007),尿酸(β=0.018,95%CI:0.000~0.031,P=0.003).结论 大连獐子岛中青年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大连城乡居民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但知晓率和治疗率则低于大连城乡居民患病率的平均水平.研究对象高血压病影响因素有:年龄、BMI、血糖和血尿酸,血尿酸越高,血压越高.海岛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侧支循环形成与VEGF-A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 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rentrop分级法评价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包括0级、1级、2级及3级,其中将0级作为无侧支循环组,1~3级作为有侧支循环组,统计并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提取外周血DNA,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3个多肽位点的PCR直接测序检测,分析VEGF-A基因多态性与CAD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有侧支循环组的VEGF-A基因rs2010963位点及rs1570360位点的GG基因型比例和G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699947位点的CC基因型比例和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025039位点和rs833061位点的TT基因型比例和T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患者的VEGF-A基因多态性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VEGF-A基因rs2010963和rs1570360位点中G等位基因,rs699947位点中C等位基因,rs3025039和rs833061位点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CAD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因素.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6例行TR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过程中有无桡动脉痉挛,将其分为已发生桡动脉痉挛组和非桡动脉痉挛组,即RAS组和非RAS组.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行TRI治疗过程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因素.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吸烟史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特征,发现两组患者在中、重度前臂痛、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与身高比值、导管交换次数及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比值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RAS组中的发生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史、中重度前臂痛、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与身高比值、导管交换次数以及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比值可能是关键性的发生因素(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因素比较多,其中女性、吸烟史、中重度前臂痛、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与身高比值、导管交换次数以及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比值可能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因而在采取措施时,应给于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12分为对照组、ox-LDL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ox-LDL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细胞分别用ox-LDL诱导处理,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用不同浓度(5 μmol/L、15 μmol/L、30 μmol/L)的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水平,二硝基苯肼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含量.结果 ox-LDL组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ox-LDL组(P<0.05).ox-LDL组培养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匀浆液中SOD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培养液中ICAM-1、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细胞培养液中LDH、MDA含量明显降低,匀浆液中SOD水平明显升高,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升高,同时培养液中ICAM-1、IL-1β含量明显降低,与ox-LDL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38MAPK磷酸化,而抑制p38MAPK后可以减少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
目的 比较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间于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住院且起病时间在12 h内的STEMI多支病变患者32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定义为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存在2支或以上主要血管(直径≥2 mm)狭窄≥70%.发病12 h内对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131例患者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之后,同台或者择期(首次PCI后1~60 d)行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完全血运重建),余195例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不完全血运重建).主要研究终点为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 经过3年随访观察,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 (17.6% vs. 30.8%,P=0.005)、心源性死亡(1.5% vs. 7.7%,P=0.029)、心力衰竭(1.5% vs. 7.2%,P=0.031)及全因死亡(2.3% vs. 9.2%,P=0.022)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而两组再发心肌梗死(3.8% vs. 2.6%,P=0.622)、缺血驱动血运重建(14.5% vs. 17.9%, P=0.246)、顽固性心绞痛(24.4% vs. 27.2%,P=0.332)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3.8% vs. 3.1%, P=0.793)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STEMI多支病变患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显著减少PCI术后3年MACE发生风险,且这一风险的降低可能主要由完全血运重建组有更低的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事件驱动.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从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为CHD并实施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显示共有152例CHD患者,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单支55例,双支57例,多支40例.另48例非CHD患者,为对照组.根据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将观察组划分亚组:Gensini积分≥82分(高分组)37例,32~81分(中分组)64例,≤31分(低分组)51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支数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及不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患者的Cys C及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RH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支及以上病变患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者,而多支病变者高于双支病变者;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的RHI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而多支病变者低于双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的Cys C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而高分组又高于中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的RHI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而高分组又低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法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均与Cys C呈正相关(P<0.05),与RHI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清Cys C升高、RHI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临床上可将Cys C和RHI纳入到CHD的监测指标体系中,从而可更加全面地服务于诊治过程.
目的 评价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科就诊的持续房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56例)和达比加群组(56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用于抗凝治疗,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与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华法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变化不明显(P>0.05);达比加群组患者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 INR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达比加群组患者的APTT和TT水平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而PT、INR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华法林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血栓事件5例(8.93%),达比加群组发生1例血栓事件,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血栓事件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133,95%CI:0.014~1.278,P=0.08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6%和1.79%,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329,95%CI:0.046~2.335,P=0.31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分别发生出血事件5例(12.50%)和2例(3.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43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9%和19.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371).结论 在持续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两种药物的血栓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似,安全性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在老年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P<0.05).结论 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压水平,降低患者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心肌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2月于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CI治疗,替罗非班组接受PCI术中联合替罗非班首剂10 μg/kg、维持剂量0.15 μg/(kg·min)治疗.对比两组患者PCI后24 h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尿钠肽(BNP)及血小板功能指标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24 h,替罗非班组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TnⅠ、CK-MB、BN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血小板功能指标P-selectin、vWF、PDGF-BB、PDW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接受PCI术联合术中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减轻PCI术后的心肌损伤并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焦虑及抑郁的特点及药物干预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5年3月~2017年3月以胸痛主诉住院的患者198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CHD组(84例)与非CHD组(114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同时将CHD组HAMA或HAMD大于7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非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早上、中午各10.5 mg).4周后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CHD组焦虑60.7%(51/84)及焦虑合并抑郁47.6%(40/84)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CHD患者,焦虑为41.2% (47/114),焦虑合并抑郁为31.6%(3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组患者的HAMA及HAMD高于非CHD组(P<0.05).CHD组中HAMA或HAMD大于7分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4周后 HAMA及HA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而非药物治疗组患者HAMD及HAMA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以胸痛为主诉的CHD患者较非CHD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或焦虑合并抑郁,在心理疏导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CHD患者的焦虑或抑郁.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切割球囊预扩张在分叉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分叉病变,对照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技术治疗分叉病变,两组主支血管常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行球囊常规后扩张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点、术后即刻及6个月随访的主支及分支病变血管小内径(MLD)、分支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病变血管MLD[(2.87±0.15)mm vs.(2.91±0.18)mm ]及分支血管MLD[(2.26±0.18)mm vs.(2.36± 0.19)mm ]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病变血管MLD[(2.58±0.22)mm vs.(2.69 ±0.17)mm ]术后6个月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支血管MLD[(2.08±0.22)mm vs.(1.67±0.19)mm ]术后6个月随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支血管术后6个月随访LLL[(0.22±0.12)mm vs.(0.69±0.15)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1 vs. 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白蛋白(GA)、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于武汉市第八医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CHD患者116例.另外选择CAG结果正常的5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水平,酶法测定血清GA、1,5-AG水平.比较各组患者HbA1c、GA、1,5-AG水平及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HD患者2 h血浆葡萄糖(2 hPG)、HbAlc、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同时1,5-AG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患者各血糖指标间[空腹血浆葡萄糖(FPG)、2 hPG、HbA1c、GA和1,5-AG]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3个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亚组患者两两比较,HbAlc和GA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2 hPG和1,5-AG水平,只有重度病变亚组患者和轻度病变亚组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Alc和1,5-AG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HbAlc和1,5-AG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或预后的预测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且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年轻化及患病率的增多,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及广泛预防,本文就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多见,经治疗预后较好.本文回顾分析近年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现今,急诊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已经成为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优选策略,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了心源性及全因死亡率.但支架内急、慢性血栓形成影响了急诊PCI的疗效.急诊PCI首要目的为快速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从置入支架后可能会造成无复流并扩大心肌梗死面积考虑,如果病变在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后无明显残存狭窄且血流恢复后不应置入支架.药物涂层球囊(DCB)以球囊为抗细胞增殖药物载体,通过球囊扩张局部血管向冠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实现了既治疗冠脉严重病变、改善冠脉供血和血管功能,又不在血管中留下永久性置入物,避免了因置入支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为病变血管接受再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实施血管成形术并不置入支架可能成为STEMI的一种治疗策略.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新文献报道就DCB在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作一综述.
离子通道在细胞的电活动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既控制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和其他电信号的形成,还负责离子穿过分泌细胞和上皮细胞、调节细胞体积[1],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能否正常运转.心肌细胞通过各离子通道调节跨膜离子的电位差来保持心脏的功能状态,一旦其形态、结构、泵和交换体的活动及细胞间耦联状态出现异常,易诱发各种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表现形式.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1].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为2.9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2].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及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死亡仍在增长,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考虑的问题[3].
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全世界老龄化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美国心衰患病率为600万,发病率高达50万例/年,每年约有30万死亡病例与心衰有关,在2010年心衰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治疗成本高达392亿美元[1],根据AHA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心衰患病率预计会升高46%[2],而我国慢性心衰患者患病率达0.9%,住院期间病死率达6.2%,占心血管总病死率的41.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悄然改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超越肿瘤及其他疾病,成为导致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1].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实施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介入技术发展迅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不幸的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和远期支架血栓形成(IST)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介入治疗远期疗效[2,3].目前认为,ISR的形成与三个主要因素有关:血管病变特点及介入操作、患者自身因素、个体遗传差异.无论上述哪一个因素,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病理环节——炎症反应,诸多研究都已证实炎症在IS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接下来本文就围绕PCI后炎症微环境与ISR的相关性作一个简要概述.
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以血压升高为唯一表现,有时可掩盖前者症状而造成误诊、漏诊,导致严重不良临床结局,因此临床中需提高警惕.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1].年龄>80岁的高龄甲减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不典型,更易发生漏诊、误诊[2].本文报道我院收治高龄顽固性心功能不全1例,先后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肺炎合并心衰急性加重、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后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好转出院,2年随访病情控制良好,无心衰发作.现报告分析如下,从中吸取教训,提高临床医师对高龄甲减性心脏病的认识.
目的 评价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和4b/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VIP,搜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0月10日.由两名作者独立提取数据及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8个病例-对照研究,共4585例患者,4555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T786-C多态性能够显著增加中国人群冠心病的患病风险(C vs. T:OR=1.67,95%CI:1.45~1.92;CC vs. TT:OR=2.35,95%CI:1.43~3.85;TC vs. TT:OR=1.68,95%CI:1.44~1.97;CC+TC vs. TT:OR=1.73,95%CI:1.49~2.02;CC vs. TC+TT:OR=2.02,95%CI:1.23~3.30);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4b/a多态性能够显著增加中国人群冠心病的患病风险(a vs. b:OR=1.54,95%CI:1.34~1.77;aa vs. bb:OR=3.55,95%CI:2.15~5.86;ab vs. bb:OR=1.32,95%CI:1.12~1.55;aa+ab vs. bb:OR=1.48,95%CI:1.27~1.72;aa vs. ab+bb:OR=3.32,95%CI:2.01~5.49).结论 基于当前证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和4b/a 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
危险因素是指增加某疾病、伤害或者某不良结局发生概率的因素.危险因素包括基因、环境、人口统计学、生理、行为五类.其中可改变的称为可变危险因素,反之为不可变因素.识别、评估这些因素的统计分析即危险因素分析.本文将结合研究实例阐述危险因素分析的统计思路及统计图表的展现形式.
临床实践指南是缩小当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差距的决策工具,卫生经济学分析通过对卫生投入和健康结果进行比较,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指南制订中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医疗成本骤增,指南制订时考虑医疗资源成本消耗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就将对指南制订中纳入经济学证据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概述,以供我国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者参考.
REDCap系统应用过程中,调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能够快速与R语言程序构建临床研究项目,节省大量科研时间.本文通过大量建立在REDCap系统基础上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实例,阐述其API接口模块与R语言程序的交互过程,目的使临床研究人员灵活掌握该方法,繁杂的研究过程将变的简单易行、数据迁移和科研统计也将更加安全方便.
重症医学是研究任何损伤或疾病导致机体向死亡方向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性,并对重症进行治疗的学科.大数据时代为重症医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生理学实验室、贝斯以色列迪康医学中心以及飞利浦医疗共同发布了MIMIC数据库.在github平台上有分析患者特征的开源代码包,为研究人员使用MIMIC数据库提供了额外的工具.本文旨在对该代码库进行介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缺血等严重疾病.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1]为心衰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我们应用托伐普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心力衰竭(心衰)重要的发病原因[1].我国调查了1980~2000年上海市12家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共2178例,病因分析发现,心衰的首要病因已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6.8%)转变为冠心病(55.7%).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
在期刊上投了一篇文章,一个月审稿意见,都很有建设性,针对这些意见逐一进行修改,之后就被收录了,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期待早日见刊。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审稿速度很快,去年12月投的稿件,一个多月返回审稿意见,修改后直接被收录,历时两个月左右,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