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球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作者:龚震宇

    血吸虫病仍是世界一些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非洲感染人数超过2亿.2001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要求,处于血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病高发区的学龄儿童,75%以上应获得治疗.2009年全球血吸虫病治疗数据表明,疫情仍然处于散发状态.目前正在进行的被忽视的热带病控制项目中,亚撒哈拉非洲一些国家已引入血吸虫病控制内容.

    关键词: 全球 血吸虫 流行
  • 2005-2011年湖北省潜江市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监测报告

    作者:张力平;范强;徐乾成

    目的 掌握监测村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法,对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结果 2005-2011年,人群血检、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了19.25%(x2=1.9,P>0.05)和83.80%(x22=9.05,P<0.01),人群感染率下降86.91%;耕牛感染率下降100%(x2 =54,P<0.01);钉螺面积下降21.12%.结论 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

    关键词: 血吸虫 疫情 监测
  • 2006-2010年广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许聪辉;潘志明;刘小宁;任文峰;郭荣同;钟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辖区内原血吸虫病疫区花都区、增城市在血吸虫病阻断流行后的疫情动态,掌握广州市近年来血防工作的落实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设置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原疫区人群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初筛,阳性者以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1粪3检)作病原学检查.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查螺368363 m2,水下诱螺2550 m,均未查获活钉螺.DIGFA检测原疫区人群1750人,均为阴性;检测外来人员2427人,阳性者33人(1.36%),阳性者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流行后防治成果巩固,但阻断后的监测不能松懈,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监测力度.

  • 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丁淑君;杨云;董吉

    目的:评价超声对不同周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4年3月就诊的800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肝脏超声声像图各有特点。超声能够较好的显示各时期病变的特征性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 血吸虫 肝脏 超声
  • 1例血吸虫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珍珍

    目的:总结1例血吸虫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血吸虫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结果:术后患者无不适主诉,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查体:腹平软,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和压痛,后服用吡喹酮抗寄生虫治疗后无不适,遵医嘱于11月22日准予出院.结论:针对血吸虫病人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血吸虫病查病中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胡永勤

    目的:开展血吸虫病查病适宜技术普及推广应用,提高监测效率.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5个流动人口较为集中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血吸虫病查病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试点,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作为血吸虫病查病适宜技术,开展监测.试点应用适宜技术监测与常规监测进行比较,评价监测效果.结果:2011年开展血清学查病2 106人,查出阳性者7例,病原学粪检6例,查出血吸虫病患者2例.常规监测目标对象监测率77.8%,试点监测9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监测血清学阳性检出率为0.32%,试点为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作为血吸虫查病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于血吸虫病人健康教育的做法

    作者:涂永红;张群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对血吸虫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临床部住院的血吸虫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实验组病人参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进行康健教育后的效果,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吸虫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增加了病人满意度.

  • 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作者:张晓方;衡艳林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13名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资料,采用分类变量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血吸虫病类型、家庭收入和治疗方式对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对血吸虫性肝硬化分级及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作者:贾济波;杨文广;朱全新;牛雪花;陈允东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评估血吸虫肝硬化程度和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88例,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血吸虫性肝硬化分别为23例、25例和27例,健康志愿者及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者13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的肝脏灌注参数,研究各组不同的肝脏灌注参数差异、CT形态学分级和Child-Pugh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血吸虫性肝硬化组的血容量(BV)、肝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作为评估血吸虫肝硬化程度和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参考.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的诊治与分析

    作者:杨志超;马骥;杨德生;张东航

    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1],大量资料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腺瘤样息肉,病理学上包括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或称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 Jeghers息肉等)和炎症性息肉(血吸虫性息肉、炎症性假息肉等)[2].提高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治水平,是防治结肠息肉癌变的重点,而内镜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经内镜结直肠息肉切除已成首选.

  • 谁在逼医生"动粗"关于医患集体"械斗"的思考

    作者:解伟

    案例背景8月8日,一位40岁的农民因饮酒后呕血到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经抢救处理清醒后离院.消化内科医生曾要求做头颅C丁检查以排除险情,但被其妻拒绝.8月13日,患者又因头痛到该院就诊.由于患者长期饮酒,且有在血吸虫疫区活动经历,入院后医生建议做头颅CAT(全脑血管造影)和肝功能彩超检查,再次被家属拒绝.8月19日清晨,患者意识丧失,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 时事·速览

    作者:

    热点
      《北京宣言》发布
      中国-非洲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日前在京召开。开幕式后,中非卫生官员进行大会讨论,共同签署并发布《中国-非洲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中,与会各国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中非卫生领域合作深化发展,具体包括:共同开发卫生人力资源、推动中非职业技术培训合作;推动建立中非医疗卫生联合研究实验室;支持非洲国家卫生政策和项目;支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防控合作、支持免疫体系建设;开展血吸虫、疟疾、艾滋病领域的公共卫生合作项目;捐赠全科模块化箱房诊所;支持中非医药企业合作、鼓励技术转让;加强全球卫生事务中的协调和合作。

  • HIV与血吸虫共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鹏磊;周艺彪;姜庆五

    有关艾滋病与血吸虫病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关于两种病原体共同感染的报道较少.早在1990年就有学者提出血吸虫感染动物产生的抗体能特异地与HIV的一种蛋白质——病毒粒子感染性因子(VIF)结合,VIF抗体也能识别血吸虫[1].也有报告认为寄生虫与HIV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各自感染的流行[2].但是这两种感染之间相互作用尚无定论.1.HIV与血吸虫感染状况:(1)HIV感染概况:目前为止,HIV已夺走全球2 500万人的生命[3].仅2010年,全球共计发生270万例HIV新发感染,180万人死于HW相关疾病[4].截至2013年6月30日,我国报告现存HIV感染者/AIDS患者416 207例,死亡124 092例,现存活HIV感染者256 983例,AIDS患者159 224例[5].

  • 日本血吸虫成虫性别差异蛋白的筛选及鉴定

    作者:袁仕善;邢秀梅;刘建军;黄琼瑶;杨盛清;彭飞

    目的 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成虫性别差异蛋白.方法 自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S.japonicum)尾蚴感染的2只家兔颈动脉灌注生理盐水冲虫,分别收集雌雄成虫各约200条.提取雌、雄成虫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蛋白各300μg,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别进行分离.银染后扫描成像,用ImageMaster Platinum 2D 5.0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予质谱鉴定.结果 雌虫和雄虫的水溶性蛋白分别检出(255±10)、(224±12)个蛋白点,疏水蛋白分别检出(200±11)、(132±8)个蛋白点;鉴定的6个差异蛋白质中,5个雌性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为硫氧还蛋白,铁蛋白-1重链,泛素结合酶样蛋白Mms2-泛素复合体可溶性结构B链,热休克蛋白10和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突变体H,1个雄性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为48 kDa组胺受体亚基肽4.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成虫性别差异蛋白质.

  • 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4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冬梅;汪世平;余路新;何卓;陈秀春

    目的 体外重组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4(SjRPS4),并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获得了SjRPS4蛋白相关基因,将该段基因克隆入pQE30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融合蛋白经Ni2+-NTA树脂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蛋白反应,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pQE30/SjRPS4重组菌.重组菌诱导培养后,SDS-PAGE电泳分析可见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0×103处有SjRPS4融合蛋白的表达,经纯化获得纯度达90%以上的表达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用ELISA法检测疑似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为90.91%(70/77),特异性为92.59%(25/27),SjRPS4重组表达蛋白阳性率为67.30%(70/104),与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了SjRPS4蛋白,初步证实了SjRPS4在诊断血吸虫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不同剂量对免疫保护性的影响

    作者:刘庆中;胡元生;沈继龙;江宝玲;汪学龙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免疫保护性,以探讨佳的免疫剂量.方法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Sj14-3-3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然后转化大肠埃希菌进行诱导表达;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洗脱和透析的方法制备纯化的rSj14-3-3蛋白,分5组(第1、2、3组为rSj14-3-3蛋白50μg、100μg和300μg实验组,第4、5组分别为福氏佐剂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BALB/c小鼠并进行攻击感染实验.在尾蚴攻击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并在试验过程中留取不同时期小鼠血清,检测抗Sj14-3-3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成功表达出rSj14-3-3蛋白,纯化蛋白免疫小鼠行攻击感染后各实验组的减虫率为第1组28.20%、第2组43.10%、第3组40.00%;各组的减卵率分别为(按以上组序)41.80%、57.50%、55.70%.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虫率:第1组t=6.8、第2组t=8.7、第3组t=7.3,各组P值均<0.01;减卵率:第1组t=11.23、第2组t=11.54、第3组t=7.99,各组P值均<0.01);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第1组与第2组间(减虫率:x2=8.96,P<0.05;减卵率:x2=15.69,P<0.05)、第1组与第3组间(减虫率:x2=6.52,P<0.05;减卵率:x2=1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虫率:x2=1.20,P>0.05;减卵率:x2=0.93,P>0.05).各实验组的抗Sj14-3-3特异性总IgG水平都有显著升高,所测的4个亚型中以IgG1和IgG2a亚型升高为主,IgG2b和IgG3亚型升高不明显.结论重组Sj14-3-3的免疫保护性与免疫剂量有一定关系,以100μg抗原量免疫小鼠获得的保护性好.

  •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

    作者:李德发;陈月生;祖莹;沈继龙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裸露DNA疫苗(pBK-Sj14-3-3),观察其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RT-PCR方法扩增Sj14-3-3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BK;提取、纯化重组质粒pBK-Sj14-3-3,肌肉注射法接种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观察pBK-Sj14-3-3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结果 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EcoRⅠ+XhoⅠ双酶切重组质粒得到的插入片段大小相同,约为765 bp,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插入片段为Sj14-3-3;免疫注射pBK-Sj14-3-3后,14-3-3组平均每只小鼠获检成虫数为22.9±9.6,与对照组成虫数(31.3±7.3)比较,14-3-3组小鼠平均成虫负荷下降了27%.经5%氢氧化钾消化后,14-3-3组平均每克肝组织虫卵数为16 600±5 904,每对成虫平均虫卵数为4 769±1 156,与对照组平均每克肝组织虫卵数(77 875±4 326)和每对成虫平均虫卵数(9 723±2 074)比较,减卵率为79%,每对成虫减卵率为51%.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下降了29%.结论 DNA疫苗pBK-Sj14-3-3构建成功,且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是日本血吸虫病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

  • 三峡库区人群社会行为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作者:张慧娟;朱蓉;吴成果;郭家钢

    目的 调查分析三峡建坝后库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及人群生产生活方式、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方法 搜集建坝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信息;问卷调查试区居民、后靠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及血吸虫病知识状况,分析目标人群血吸虫病危险行为状况及相互关系.结果 建坝后水流变缓,水库冬蓄夏泄在库岸形成消落带.库区居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来源主要为河水,分别占68.7%和75.8%;因生产生活需要经常接触江河水比例为45.6%.移民中待业和外出务工人群比例分别由搬迁前的5.7%和5.7%上升为29.3%和18.7%;无害化厕所使用比例88.6%,移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来源主要为自来水,分别占85.4%和87.O%.居民血吸虫病知晓率为3.6%.结论 库区自然生态及人群生产生活方式、防病知识匮乏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移民区卫生状况改善和库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但移民中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对传染源的输入具有潜在危险性.

  • 冷血和温血动物血吸虫28S rRNA基因的扩增和酶切片段分析

    作者:舒利民;彭宣宪;王三英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龙江血居吸虫(Sangunicola lungensis)的成虫和尾蚴和士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尾蚴28S rRNA基因片段,并且用Taq I和Hae II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前两者进行酶切,凝胶成像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和东毕血吸虫在该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大小表现高度一致,日本血吸虫和龙江血居吸虫在该基因片段的酶切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在基因水平证实血吸虫类群中,寄生温血动物同属裂体科的日本血吸虫、东毕血吸虫与寄生冷血动物的血居科吸虫相比,前两者有着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龙江血居吸虫成虫在PCR扩增过程中,除了出现1条1 227 bp的主带外,还呈现1条962bp的弱带,在尾蚴则并未出现,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日本血吸虫成虫和尾蚴带型一致,龙江血居吸虫成虫呈现出至少3条条带,而其尾蚴表现出清晰的2条条带,进一步证实在发育过程中,龙江血居吸虫虫体间存在有该重复序列的变异.

  • 寄生虫DNA疫苗的研究

    作者:刘全;张西臣

    寄生虫病具有传染性,是一类威胁人类和家畜健康的疾病.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一直未取得满意效果,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种寄生虫病疫苗运用于临床(表1),而对于疟疾、血吸虫等一些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仍以药物防治为主,虫株变异及抗药性的产生使得现有药物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650 条记录 1/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