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急性血吸虫感染的传染源溯源调查

    作者:李仁美

    高淳县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东靠江苏溧阳市,北部与安徽当涂县相邻、西部及南部与安徽宣州区、芜湖县、郎溪县等接壤.全县地貌东部为丘陵山区、西部为水网圩区,呈东高西低地势;境内北有石臼湖,南有固城湖,水阳江水系贯穿全县.全县辖有9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3.3万人,属农业县.高淳县为血吸虫病历史重流行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6 840 000 m2.解放后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县曾于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疫情出现较大幅度回升.经过10多年的再次大规模防治,全县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2003年,高淳县在血吸虫病否流行乡镇发现急性感染病例,经过溯源调查,发现了一种钉螺经远距离携带而导致血吸虫病流行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 2006-2010年广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许聪辉;潘志明;刘小宁;任文峰;郭荣同;钟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辖区内原血吸虫病疫区花都区、增城市在血吸虫病阻断流行后的疫情动态,掌握广州市近年来血防工作的落实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设置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原疫区人群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初筛,阳性者以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1粪3检)作病原学检查.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查螺368363 m2,水下诱螺2550 m,均未查获活钉螺.DIGFA检测原疫区人群1750人,均为阴性;检测外来人员2427人,阳性者33人(1.36%),阳性者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流行后防治成果巩固,但阻断后的监测不能松懈,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监测力度.

  • 2005-2009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作者:张剑锋;黄兴土;闻礼永;姜友华;朱明东;徐国勇;严晓岚

    目的 分析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2005-2009年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对浙江省常山县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2009年监测点疫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患者和新感染患者(畜),2006年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螺情监测每年均发现少量残存钉螺,5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0 530 m2,活螺2294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监测点有少量残存钉螺,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必须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 扬州市江都区2012年螺情分析报告

    作者:汤洪萍;黄永军;佘广松;谢杨

    目的:为掌握钉螺分布现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精确打击钉螺,进一步降低钉螺密度,为实现十二五达标做好准备[1].方法:根据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查螺、灭螺、查病、化疗技术方案>要求,对全区13个镇23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社区)开展春季查灭螺工作[2].结果:2012年春季全区共查螺3517.0384万㎡.有3个镇11个村20处环境发现钉螺,面积71.0583万㎡,均为历史有螺环境.其中内陆2处0.41万㎡,江滩10处49.6378万㎡,湖滩8处21.0105万㎡,分别占面积总数的0.58%、69.9 %和29.57%.内陆、江滩、湖滩条块数分别占总数的10.0%、50.0%和40.0%.结论:近几年,我区在积极组织开展药物灭螺的同时,大力实施沿江经济开发、生态农业和水利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钉螺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关键词: 钉螺 监测 分析
  • 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钉螺现场模拟实验研究

    作者:屠春雨;陈奇峰;何炳福;傅利军;陈新祥;方益荣;何婷婷

    目的:了解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钉螺生长繁殖情况,为血吸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钉螺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方法,在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划定一区域进行为期1年的现场模拟实验,观察钉螺的存活率和繁殖情况.结果:在投放390对钉螺的10只螺笼内,共回收钉螺1 542颗,其中,活钉螺987颗,死钉螺555颗.结论: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适宜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生长与繁殖,一旦有外来物种携带钉螺,就会存在钉螺孳生的风险,仍须加强监测与预警.

  • 海宁市1994-2004年螺情病情监测结果探讨

    作者:钱群;杨文康

    海宁市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以后,通过11年的监测,查螺2 816.2万平方米,没有查到钉螺;查病112 172人,血清阳性率在假阳性范围内,没有查到粪检阳性病人.根据省血防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坚持队伍不散,坚持经费不减,坚持工作不停,做好螺情、病情的监测工作.

  • 镜湖湿地公园血吸虫病存在危险性与防治对策

    作者:陈奇峰;屠春雨;何炳福;傅利军;陈新祥;方益荣;何婷婷

    目的:探讨镜湖湿地公园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完善血吸虫病防治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在镜湖公园进行钉螺模拟生存试验,并调查辖区内引进的外来生物、家畜以及往返于湖南、湖北、江西等血吸虫尚未达到控制标准县和疫情回升县的流动人口等血吸虫病传染源等潜在危险因素.找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镜湖公园适宜钉螺孳生;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外来生物、家畜是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镜湖公园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镜湖湿地公园环境非常适宜血吸虫是间宿主钉螺生长繁殖,一旦有外来生物携带钉螺,就会存在孳生的风险.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与预警,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输入性血吸虫疫情是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的重要保障.

  • 氯硝柳胺杀灭钉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吕媛;易尚辉;刘桃成;易银沙;汪耀珠

    目的 研究氯硝柳胺杀灭钉螺的效果并了解影响其杀灭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抽取了10个省(市)33个县共37个点,采集钉螺,随机分组,用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分别浸泡24 h、48 h,观察其杀灭效果,计算不同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生境的LC50.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结果 氯硝柳胺溶液1.0 mg/L浸泡24 h和0.5 mg/L浸泡48 h,杀螺率均达100%.同一作用时间,对钉螺的杀灭效果随着药物浓度降低显著下降,浸泡钉螺24 h,LC50均值为0.0939 mg/L,而浸泡钉螺48 h,LC50均值为0.0625 mg/L,浸泡24 h和48 h间的杀灭钉螺L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1,P<0.0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氯硝柳胺对钉螺的杀灭效果在48 h、不同生境(山丘型、湖沼型和水网型)Slg LC50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64,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浓度、时间、生境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2.047(OR=5.573)、0.263(OR=2.924)、0.187~0.210(1.969~2.560).结论 氯硝柳胺能有效杀灭钉螺,药物浓度、作用时间以及钉螺孳生地类型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 高山地区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

    作者:何明祯;刘剑;依火伍力;李源培;郑会民;周艺彪;姜庆五

    目的 分析山区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方法 建立四川省普格县钉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统计量法研究山区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 普格县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其有螺框出现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095(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有28个钉螺孳生地的局部空间关联指数(LISA)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环境又可细分为高-高、低-低、低-高和高-低四种空间关联模式.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共探测出24个钉螺孳生地聚集区,其中有14个高值聚集区,10个低值聚集区(P<0.05),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结果 较为吻合.结论 普格县山区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钉螺孳生地在空间上呈一定的聚集性,同时存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更好地控制钉螺.

  • 联合应用归一化水体和植被指数提取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的研究

    作者:王增亮;朱蓉;张志杰;姚保栋;张利娟;高杰;姜庆五

    目的 应用Landsat TM遥感图像,联合应用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植被指数(NDVI)定量化确定鄱阳湖区的钉螺孳生地.方法 利用鄱阳湖地区丰水期和枯水期TM卫星遥感图像,分别提取改进型MNDWI,获取“冬陆夏水”区域;同时提取枯水期归一化植被指数,获取有植被覆盖区域,将两者叠加确定钉螺孳生地,后与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提取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与传统经验提取法比较.结果 在TM卫星遥感图像上,丰水期和枯水期的MNDWI阈值分别为0.34和0.58,枯水期NDVI的阈值为0.02.钉螺孳生地提取结果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100%,远优于传统经验提取法(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100%).结论 联合应用MNDWI和NDVI,并以客观确定阈值提取钉螺孳生地的方法准确率高,可为血吸虫病的定量化自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 山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世代交替研究

    作者:李源培;王海银;周艺彪;依火伍力;刘刚明;姜庆五

    目的 探索自然生态环境下山区钉螺的世代交替情况.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选择四川省普格县境内的一块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随机抽样查螺,并观察钉螺交配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钉螺体型指标,经压螺鉴定死活后分框计数,随机抽样解剖钉螺确定性别构成.绘制活螺密度、钉螺体型均值、性别构成和交配对数的时间分布图,成螺和幼螺的时间分布图.结果 全年均有活螺存在,其密度呈现高和低的波动变化.三种体型均值表现出一致的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动态更替现象.幼螺全年存在,幼螺所占的比例从5月开始持续上升,在10月超过成螺成为优势螺.成幼螺存在循环往复的新老交替过程.钉螺各月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年4-6月钉螺交配对数较多,为其主要的繁衍期.结论 山区钉螺幼螺全年存在,除10月外的其他各月,成螺均为优势螺.山区钉螺存在一个循环往复的世代交替过程,该过程从5月开始,于10月完成,钉螺种群呈现动态平衡.

  • 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日本血吸虫的研究

    作者:周钧;陶开华;李越希;钱万红;张锦海;王勇;张兆松

    目的探索研制检测日本血吸虫的基因芯片.方法依据日本血吸虫高度保守的编码免疫原性毛蚴抗原的5D基因,筛选、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和基因探针,制成日本血吸虫基因芯片.检测时首先抽提尾蚴、成虫、虫卵、感染性钉螺的DNA,同时利用对照华支睾吸虫、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的DNA分别进行PCR扩增及不对称PCR荧光标记,然后用荧光标记后的靶序列与制备的检测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用ScanArray 3000扫描仪扫描.结果研制的基因芯片能有效地检测出单个尾蚴、虫卵、阳性钉螺或极微量成虫组织DNA,而常见的华支睾吸虫、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等未见阳性结果.结论成功制备了检测日本血吸虫的基因芯片,并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特点.

  •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机遇与挑战

    作者:袁鸿昌;姜庆五;赵根明;何纳

    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等省、市、自治区,先后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流行县份已减少了2/3,钉螺孳生面积同比减少了2/3.

  • 消灭血吸虫病:早年参加上海市青浦县消灭血吸虫病的体会

    作者:俞顺章

    上海市青浦县原是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之一.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8年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派出血防试验田小分队参加该地的群众性消灭血吸虫病工作.该地39万居民约39%感染血吸虫,其中晚期占4%,8.4%的耕牛感染血吸虫.经过应用锑剂反复查、治,并建立病情一本账.青浦县查出有螺面积7 000多万平方米,灭螺后,建立了钉螺分布一张图.经过1958-1974年第一阶段防治,1975年调查显示,92%的患者和全部耕牛治愈,在98%的地区消灭了钉螺.1975-1985年,进入巩固、监测的第二阶段.治病方面,从静脉注射锑剂治疗,改为使用口服治疗.灭螺方面,改进了查、灭螺方法,发现钉螺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钉螺聚集于特殊地形,如朱家角钉螺就聚集在石码头下、石驳岸中,经毁其居、灭其族,消灭了当地钉螺.1985年的调查显示,之前钉螺流行的乡镇未发现钉螺,粪检也未发现新感染患者,耕牛也未发现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4万多人,环卵阳性率仅为0.2%.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和征兵、招工体检近1万人未发现新感染者,也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青浦县和上海市的其他郊县消灭了血吸虫病.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消灭
  • 冬季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气候评估

    作者:俞善贤;滕卫平;沈锦花;蔡剑

    目的评估中国冬季气候变暖可能影响血吸虫病传播范围和程度.方法从全国733个气象站中选取126个气象站的历年1月份平均气温和低平均气温资料,分析冬季气温变暖的趋势和幅度;用1月份平均气温0℃、低平均气温-4℃指标来评估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范围的影响,并分析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全国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1月份低平均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86年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平均值分别上升 1.3℃、 0.9℃左右,1月份低平均气温-4℃和平均气温0℃等值线向北移动 1~2个纬度.结论冬季气温变暖有利于钉螺越冬;气候变暖和"南水北调"加大了钉螺向北扩散的可能性,应加强钉螺的监测工作.

  •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周晓农;汪天平;王立英;郭家钢;余晴;许静;王汝波;陈朝;贾铁武

    目的分析近5年来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资料及近年流行区疫情报告资料,比较分析1998年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回升特点.结果 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 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 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1998年以来钉螺面积净增加 31 321.5万m2,全国7省20个纵向监测点内,30%、70%和35%监测点的人群、耕牛和钉螺的感染率分别出现上升趋势.湖区5省中有3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县(市、区)疫情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湖南省6个非疫区(株洲市3个、长沙市2个、桃源县1个)新发现钉螺,长沙市桔子洲头等16个洲滩均有钉螺,并发生急性感染;已阻断传播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发现大面积钉螺.长江中下游沿江的大中城市相继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新发病例.结论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回升原因有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及预防控制力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 湖南省1979~2003年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疫情现状

    作者:谢木生;李以义;吴昭武;李岳生

    目的分析掌握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湖南省1979~2003年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螺情、病情以及传染源等有关疫情调查资料.结果所有新发现血吸虫病疫区,都是先发现患者,甚至是出现了急性病例.且一旦发现新的流行区,居民感染都很高(高村民组达 87.1%).特别是新流行区多集中在城郊、城镇附近的沟港、滩地.结论以上新流行地区成因大多是通过打湖草、捞鱼虾(鱼卵草)以及渔船民作业、运输工具将钉螺带入扩散所致,传染源为当地人群到疫区下湖作业感染,以及从疫区迁入病例和购进的家畜.

  • 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分析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植被特征

    作者:张治英;徐德忠;周晓农;周云;孙志东;张波;龚自力;刘士军

    目的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特征.方法在ERDAS IMAGINE 8.5软件支持下,根据LANDSAT7 ETM图像中各波段的光谱特征,选择对植被敏感的2、3、4波段的伪彩色复合图像ETM234进行非监督分类,并通过计算分离率(TD值)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将分类结果图与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矢量图重叠,提取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特征,并分析钉螺在各植被中的分布.结果通过对ETM234进行非监督分类,可将江宁县江滩地表特征分为包括水、沙滩、裸露地表等非植被区域在内的10种地表类型; 对分类分离率评价显示,虽然总体分离率较好(TD=1 860),但存在类间的混杂错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效率,以植被指数为参考滤掉ETM234图像中无植被的像素然后再进行分类,消除了非相邻类间的混杂错分.提取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植被类型发现,钉螺孳生地的植被主要为非监督分类的第3(C3)、5(C5)、6(C6)三类,且钉螺密度以C3<C5<C6,实地考察显示该三类分别为植被稀疏的滩面、杂草丛及芦苇滩.结论通过对遥感图像适当分析能将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种类有效地鉴别出来,有利于对钉螺孳生地的监测,为钉螺的有效防制及血吸虫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 MODIS遥感图像在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波;张治英;徐德忠;孙志东;周晓农;龚自立;刘士军;刘诚;许斌;周云

    目的分析MODIS遥感卫星图像中植被指数(NDVI)与江宁县江滩各钉螺孳生地钉螺分布之间的关系,探索Terra-MODIS遥感卫星图像在小范围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可能.方法利用现场测量的江宁县2001年度各钉螺孳生地经纬度在ArcView 8.1软件上制作钉螺分布Vector图层;利用ERDAS 8.5软件空间模板板块中图层间信息添加功能,通过2001年度钉螺分布Vector图层从MODIS卫星图像中提取各钉螺孳生地NDVI.以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NDVI与钉螺分布间的关系. 结果江滩钉螺孳生地的螺密度与4月下旬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N2mean)、5月中旬各钉螺孳生地大NDVI(N20max)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0.50,P<0.05);同时活螺框出现率与4月下旬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N2mean)呈正相关(r=0.51,P<0.05).进一步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江滩钉螺孳生地钉螺密度与5月中旬各钉螺孳生地大NDVI(N20max)存在:Y1=0.009 47×N20max(P<0.01,R2=0.73);活螺框出现率与4月下旬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值(N2mean),存在:Y2=0.018 6×N2mean(P<0.01,R2=0.906). 结论通过研究显示MODIS卫星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分布状况,且可应用于小范围钉螺孳生地的监测.

  • 沿着苏德隆教授开辟的学术道路深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徐志一;俞顺章

    苏德隆教授(1906~1985年)是著名的预防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会名誉总编辑.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前上海医学院,但当时的颜福庆院长派他到农村搞卫生工作,他欣然从命,不仅为农民防治疾病,还办小学,讲卫生课.抗日战争中,他在难民中开展天花、霍乱等防治及消灭虱子的工作.1943年他曾去印度霍普金斯细菌研究院考察鼠疫,1944年去美国霍浦金斯大学,学习流行病学.一年后,他又去英国牛津大学,从师于发现青霉素获诺贝尔奖的Flour学习并研究污水中的抗生素,1948年获博士学位.之后他遵守诺言,回到母校.全国解放后,他看到解放军患血吸虫病,即投入了研究,并提出防治建议,被部队采纳,任命为"沪郊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随后他完成了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与钉螺分布、钉螺生态学与灭螺方法、灭杀血吸虫卵、血吸虫防护等研究.1957年初夏,他向毛主席建议,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7年消灭血吸虫病是难以实现的.他又劝毛主席不要在黄浦江中游泳,因为他的研究生已从江水中分离到伤寒杆菌,毛主席当即采纳取消了游泳计划.1958年全国开展"拔白旗”运动,苏教授受到严厉批判,直到1961年才决定予以甄别、向他道歉.不久,全国副霍乱流行,苏教授到上海郊县开展研究,首先提出副霍乱地方性的学说,并认为疫苗效果不确实,应以改善饮水为主导措施.尽管这些意见后来证明都是对的,但在1963年的全国副霍乱会议上,苏教授差一点再次遭到批判.1963年,苏教授主编流行病学全国教材,系统阐述了他的流行病学学术观点,重视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流行病学应从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病.1965年春,苏教授率领30余人,到上海青浦县朱家角镇,开展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他提出方针为"毁其居,灭其族,防止其流入”.他们发动群众义务劳动,既消灭了钉螺,又整修了石岸.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500余次,但他白天挂牌批斗,晚上回家读书工作.在这期间,他完成氯硝柳胺杀消血吸虫尾蚴和桑毛虫皮炎的研究.1972年,他曾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历经海门、南通、如东、启东等地,调查水系分布与肝癌关系.提出了饮水为肝癌病因的假设.1979年,他曾三次提出入党申请,终到1980年才被批准,从此他更加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的健康工作着.1981年开始,他同美国血吸虫病权威Warren博士,在安徽贵池设点,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比较研究;Warren主张单纯用特效药物治疗;苏教授主张防治结合,以灭螺为主.到了1984年终于决出胜负,在只治不防的村庄中人群感染率下降较慢,出现急性血吸虫病,钉螺无下降趋势;而坚持灭螺、防治兼施的村庄中,人群感染率与钉螺密度直线下降,连续2年未查见感染的钉螺.1985年1月,学校为庆祝他80虚岁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50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他的朋友和学生300多人从全国22个省市赶来,表示祝贺.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1985年4月3日下午2点,他下楼候车,找人求教水的浓缩方法,想寻找饮水中致肝癌的物质,不料发生车祸,一辆汽车将他压倒在人行道边.以极小的概率,结束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生命.苏德隆教授在流行病学上主要功绩:1.奠定了我国流行病学基础.他认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生态与防制对策;应从传染病发展到各种疾病,从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定量的研究,从战术研究发展到战略上研究.2.高度重视数学与统计学方法的应用.他认为: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统计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的重要的工具之一.他提出钉螺的负二项分布,分析其聚集性,并用钩虫病未治愈率按指数曲线下降趋于零而难以达到零的理论提出:除害务尽,反复斗争.3.应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流行病学采用观测法,将有关病因、人群环境等多方面的观测结果,贯穿起来,进行分析判断.4.深入现场,开展科学研究.他一向认为流行病学的核心是在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他的研究课题大都在现场进行,如研究血吸虫病、调查桑毛虫皮炎、研究肝癌,当时他以70多岁的高龄,长途跋涉,实地考察,了解水系同肝癌分布的关系.5.刚正不阿,敢于公开自己的学术观点.在学术问题上一贯坚持真理,从不隐瞒自己的学术观点,曾大胆提出霍乱地方性流行的理论,并小心求证.苏德隆教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他的发明创造,在我国预防医学界是无与伦比的.他所提倡的严谨学风和学术理论,在我国流行病学界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为我国培养了整整一代流行病学专家.(本文编辑:张林东)

904 条记录 1/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