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脉压和C反应蛋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的影响

    作者:吕磊;徐军;缪东培;殷宇刚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颈总动脉的影响以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平均年龄79.82±6.04岁,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高脉压组(脉压≥60 mmHg)和低脉压组(脉压<60mmHg),测定颈总动脉内径(CCA)、内膜一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CRP水平.结果 高脉压组CCA、IMT及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25±0.72 mm、1.32±0.15 mm和73.53%)高于低脉压组(分别为7.97±0.74 mm、1.01±0.19 mm和59.52%)(P<0.05).高脉压组CRP水平(5.72±2.89 mg/L)高于低脉压组(3.81±2.56 ms/L)(P<0.05).IMT与动态脉压及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P<0.05)和0.4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脉压促进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 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动态脉压特征的研究

    作者:刘平;王建昌;陈蕾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8例高血压患者及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高血压组与中青年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 (1)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 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无论是老年高血压组还是中青年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老年高血压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高血压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高血压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高血压组.(4)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动态PP随增龄而增大.老年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增高主要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萍;刘海霞;胡想安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动态脉压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并对60例病患的24h动态血压进行科学监测,依照动态脉压划分成40-60mmHg组(观察组)30例和脉压>60mmHg组(对照组)30例,仔细对比两组24h动态脉压的参数以及心电图的临床表现.结果:对照组的心律失常、ST-T变换等心电图异常状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的心电图异常同动态脉压的增大具有相关性.

  • 增龄、性别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24h动态脉压的影响

    作者:田绿;李鑫;徐新献

    目的 探讨增龄、性别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24 h动态脉压(24 hAPP)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住院的3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77)、老年2组(70~79岁,n=109)和老年3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及24 h APP参数.结果 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老年1组、老年2组和老年3组分别为(74.85±11.11)、(71.88±10.52)、(68.80±9.06)mmHg.24 hDBP老年1组高于老年2组和老年3组(P<0.05).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6.63%、87.16%和90.6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老年3组显著高于老年1组(P<0.05).老年1组、老年2组和老年3组24 hAPP分别为(58.44±10.43)、(64.62±12.07)、(66.73±11.45)mmHg.24 hAPP老年1组低于老年2组和老年3组(P<0.05).血压昼夜节律参数和24 hAPP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多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APP随着增龄呈现增高趋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和24 hAPP与性别无关.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冠脉介入术的预后评价

    作者:杜大勇;李运田;王宏宇;柳杨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 PP)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接受PCI治疗的138例患者,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PP>60 mm Hg和≤60 mm Hg分为两组,分别为52例和86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随访平均(18.6±4.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P≤60 mm Hg组比较,PP>60 mm Hg组多见男性和糖尿病史多,C型病变和三支病变常见.两组间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远期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在PP>60 mm Hg组显著增加,分别为16.8%vs8.8%,5.2%vs2.3%和1.3%vs0.8%,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与动态PP、DBP和糖尿病有关[OR分别1.043(95%CI 1.038-1.163),-1.014(95%CI-1.138-1.013),1.011(95% CI 0.008-1.023)],远期MACE发生率与糖尿病史、心梗史有关[OR分别为1.126 (95%CI 1.067-1.232),1.121 (95%CI 1.044-1.241)].结论:动态PP是为方便的反映动脉僵硬的参数,与PCI围手术期及远期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指导早期干预.

  • 不同年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比较

    作者:徐新献;姚武位;李鑫;周婧;田绿;窦娟;潘怡;韩根根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APP)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水平变化的特征.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高血压组(A组,60~79岁,n=96);高龄老年高血压组(B组,80~92岁,n=46).分析两组患者24hAPP、血清CysC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24hAPP分别为(61.92±1.27)mmHg和(68.91±1.91)mmHg(1mmHg=0.133kPa),B组24hAPP高于A组(t=-3.08,P<0.05);A组和B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0.90±0.04)mg/L和(1.22±0.08)mg/L,B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A组(t=-3.72,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越大,24hAPP和血清CysC水平越高.

  • 动态脉压与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石洁;杜柏;商秀洋;胡元会;史琦;褚瑜光;朱紫嫣

    目的 探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AP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2例年龄≥80岁(老老年)EH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APP水平,根据APP的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PP<60 mmHg组(n=40)和APP≥60 mmHg组(n=42),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其颈动脉IMT,采集其静脉血测定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含量.结果 APP≥60 mmHg组IMT明显大于APP<60 mmHg组[(0.19±0.06)比(0.15±0.03)cm,P<0.01];IMT与APP呈正相关(r=0.38,P<0.01).APP≥60 mmHg组的24 h收缩压(SBP)、24 h脉压(PP)及24 h动态脉压指数(PPI)均大于APP<60 mmHg组[24 h SBP(138.1±11.8)比(119.0±10.2)mmHg,P<0.01;24 h PP(72.8±8.9)比(54.9±6.2)mmHg,P<0.01;24 h PPI(0.52±0.09)比(0.45±0.08),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24 h DBP(舒张压)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校正血糖、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参数(24 h SBP,24 h DBP、24 h PP)未能证明24 h PPI与颈动脉IMT有关.结论 APP大的老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更明显,老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更主要的是"老龄化"所致.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态脉压和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

    作者:王文竹;李树立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1-01-01-12-31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年龄(59.2±5.1)岁的无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男性52例,女性28例)作为高血压组,根据24 h动态脉压(24hAPP)分为<60 mm Hg(46例),≥60 mm Hg(34例),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5(69例)和≥0.5(11例),另外选择年龄(60.8±5.6)岁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人[男性28人,女性12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IMT、24hAPP、脉压指数[(0.40±0.06)比(0.30±0.04)]、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24hAPP≥60 mm Hg亚组24 h收缩压(24hSBP),脉压指数[(0.44±0.05)比(0.36±0.04)]、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24hAPP<60 mm Hg亚组(P<0.05或P<0.01).脉压指数≥0.5亚组24hSBP、24hAPP、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脉压指数<0.5亚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水平与24hAPP、脉压指数呈正相关(r=0.752,r=0.783,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随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升高而逐渐增大.

  • 炎症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关系

    作者:张超;孙骏;张志琴;王萍

    目的 探讨炎症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关系.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PP分为24 h平均PP<40 mmHg组(PPl组,n=66)、24 h平均PP在40~60 mmHg之间组(PP2组,n=67)、24 h平均PP>60 mmHg组(PP3组,n=61),正常对照组(n=30).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比较各组之间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相关分析.结果 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随PP增高而进一步升高;动态PP与血浆CRP、TNF-α、IL-6呈正相关.结论 炎症因素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心脏、血肌酐及颈动脉的影响

    作者:詹莉;陆士娟;林德洪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动态脉压对心脏、血肌酐及颈动脉的影响.方法 对EH患者183例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 mmHg(1 mmHg=0.133 kPa)组61例,60~80 mmHg组75例,>80 mmHg组4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以下检查:血肌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24 h动态血压.结果 脉压>80 mmHg组颈动脉斑块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及血肌酐均高于其他两组;脉压60~80 mmHg次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左心室肥厚及血肌酐与脉压显著相关.结论 EH患者心脏、肾脏及颈动脉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预测危险因素.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白丽;竺清渝;沈潞华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1 mmHg=0.133kPa)组45例和脉压>60mmHg组51例.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颈动脉超声,并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尿白蛋白定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颈动脉斑块指数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收缩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舒张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逐步回归方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脉压呈正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脉压及脉压变异成正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 动态血压均值及脉压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皓;翟彪;田青;王玮;胡大春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动态脉压(24 h PP)≤40 mm Hg(1 mm Hg=0.133 kPa)、41~55 mm Hg、56~70 mm Hg、>70 mm 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PP、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进行24 h SBP、24 h DBP、24 h 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 h 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4 h PP、24 h SB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0.78、0.76 , P<0.05),24 h DBP与mA1b、NAG呈负相关(r=-0.64 、-0.65, 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 h SBP、24 h DBP 及24 h PP值分别为150 mm Hg、91 mm Hg、58 mm Hg.结论 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 h SBP高于150 mm Hg、24 h PP高于58 mm Hg, 24 h DBP过度下降的患者为高血压性肾损害高危患者.

  • 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作者:汪克纯;李家富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EH患者PP增大和PPI增高导致靶器官损害的机制.方法 对10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APP)<40mmHg、40~60mmHg和>60mmHg三组;按PPI<0.35、0.35~0.45和>0.45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1)各亚组年龄、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ET-1/NO和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差异有显著性,随着24hAPP和PPI的增加,年龄、ET-1、ET-1/NO和VWF也增加(P<0.01或P<0.05),而NO减少(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众多因素后,24h APP或PPI与ET-1和VWF呈正相关(P均<0.01),与NO呈负相关(P<0.01).(3)在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面,PPI与PP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PPI相关性更好(r值更接近于1).结论 PP升高和PPI增大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作者:任军梅;王瑞英;黄淑田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435例EH老年患者体检,检测血清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不同PP、收缩压水平组间血清hsCRP浓度.结果 EH患者PP和hsCRP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在对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老年EH患者PP升高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

  • 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动态脉压与早期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俊;杨田;陈小林;袁双双;刘星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于宜昌市夷陵医院门诊患者中纳入符合标准的糖尿病(DM)患者121例,根据24 h动态脉压水平分为A组(脉压<50 mmHg,n=42)(1 mmHg=0.133kPa)、B组(50 mmHg≤脉压≤70 mmHg,n=48)、C组(脉压>70 mmHg,n=31)。结果以UACR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观察各组动态脉压与UACR水平,探讨动态脉压与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相关性。三组患者在传统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早期肾功能指标UAC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年龄、诊室舒张压(DBP)、24 h平均脉压(24 hmPP)、白天平均脉压(dmPP)、夜间平均脉压(nmPP)呈正相关(P<0.05),但与诊室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4 h平均脉压(24 hmPP)、夜间平均脉压(nmPP)为UAC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压正常的DM患者,随着脉压差的增大,早期肾功能指标UACR也明显升高,提示动态脉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有关。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平;王砚青;赵艳芳;李小卫;徐建新;陈群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4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24hPP≥60mmHg的患者88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57例列为B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LVMI及影响LVMI的3大因素(IVST,LVPWT,LVEDD)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1),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出现明显的左心室肥厚;三型肥厚组患者的24hPP均高于无肥厚组;以扩张性肥厚组显著.A组患者EF及E/A均低于B组,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以舒张功能受损更显著(P<0.01).结论 24hPP增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

  • 动态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

    作者:杜大勇;李运田;柳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有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的分析,探讨动态脉压对PCI干预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价值.

  •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华琦;李梅;刘力松;刘荣坤;杨峥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

  •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凤;魏宗德;李明星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级高血压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设21例年龄、性别与之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者作对照,对所有患者所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其24小时脉压均值、白天脉压均值、夜间脉压均值及颈动脉僵硬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级高血压组脉压大1级高血压组;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僵硬度增加,颈动脉可扩张性降低,以2级高血压组明显;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内膜中层厚度、可扩张性、僵硬度及内径均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可扩张性降低,僵硬度增加;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可扩张性、僵硬度明显相关.

  • 动态脉压对正常血压老年男性心脑血管危险的预测作用

    作者:孙志军;盖鲁粤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对血压正常的老年男性心脑血管危险的预测作用.方法对1995年5月~2001年9月858例血压正常的老年男性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其年龄为72.7±8.9(60~91)岁,观察期2.2±1.5(0.4~5.3)年,调查记录首次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动态脉压高于未发生者(56.0±8.2mmHg vs 51.7±9.8mmHg,P<0.001).在动态脉压≤45mmHg、46~60mmHg和>60mmHg三组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事件数/100人年)依次增高,分别为3.7、5.8和9.1,Logrank单因素分析P值分别为0.000 9、0.000 2、0.000 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动态脉压对心脑血管事件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1).结论对血压正常的老年男性,动态脉压仍是独立的心脑血管危险预测因子.

11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