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何亚军;郑二女;苏显明

    目的 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以及两者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①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试验组),分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39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4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定时测量上述患者的hs-CRP及NT-pmBNP浓度,并进行比较;②将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大株红景天治疗而分为治疗组41例、非治疗组40例,非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静滴.结果 ①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hs-CRP及NT-pro BN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hs-CRP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s-CRP及NT-pro BNP浓度,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增加治疗效果;血浆hs-CRP及NT-pro BNP浓度检测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爱民;郧立杰;王立君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50例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检测其血浆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将各级别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NYHAN级组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较心功能Ⅲ级组明显增高.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 辛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洪和平;吴鹏;葛文涛

    目的:探讨辛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选择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辛托伐他汀20 mg,治疗6个月前后,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辛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1),冠状动脉钙化灶亦明显缩小(P<0.01),相关分析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灶的缩小幅度与LDL胆固醇水平相关(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辛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血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两者协同检测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价疗效。

  •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子痫前期孕妇的评估价值

    作者:林虹;孙银香;李海延;陈福光

    目的 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106例明确诊断为子痫前期孕妇,依据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分为轻度和重度组,同时收集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评估三组孕妇血浆Hs-CRP的高低,以及血浆Hs-CRP水平高低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合并子痫前期孕妇心率、收缩压、血浆肌酐水平、转氨酶水平以及24h尿蛋白均明显升高;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相比,各指标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血浆Hs-CRP水平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相比,血浆Hs-CRP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升高更加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③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子痫前期孕妇严重程度与血浆Hs-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84(P<0.05).结论 检测血浆Hs-CRP水平可用于评估孕妇发生子痫的风险;对于存在子痫前期的孕妇,血浆Hs-CRP水平的高低还能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 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

    作者:蒋芳勇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123例住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联用川芎嗪组(A组,25例),阿托伐他汀组(B组,30例),以及空白对照组(C组,68例).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和川芎嗪片治疗;B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在术前半年内未使用任何调脂药物.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周内AF的发生率,72 h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浓度,以及患者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AF发生率比较:A组术后AF发生1例(4.0%),B组发生3例(10.0%),C组发生6例(8.8%),A组与B组、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28);②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术后72h时A组hs-CRP、MMP-9的下降水平[分别为(16.13±15.22) mg/L、(345.77±300.25) μg-1]与B组[(23.77±19.25) mg-1、(390.58±296.75) μ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川芎嗪能降低PCI术后患者AF的发生率,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

    作者:郭爱松;李爱红;陈鑫;陈伟观;孙丽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针刺组(n=30)、埋线组(n=33),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肩髃、曲池、合谷、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及头针运动区、感觉区和平衡区,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20次;埋线组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和针刺组相同,每10d埋线1次,共埋线3次.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定运动功能,并应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治疗30d后,两组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有改善(P<0.05),埋线组改善情况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及IL-6含量均有下降(P<0.05),埋线组下降大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改善ACI患者的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脑损伤炎性反应有关.

  • 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建立与评价

    作者:王建辉;李磊;柳芳;史跃;马彦雷;刘建勋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 清热解毒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s-CRP、LDL-C的影响

    作者:何武;杨键;蒋敏玲;江伟;易桂生;文辉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法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连解毒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黄连解毒汤组接受黄连解毒汤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黄连解毒汤治疗组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相当(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较治疗组、黄连解毒汤治疗组有效(P<0.01).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通过清除体内热毒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

  • 黄连素对模型小鼠血清IL-1β、Hs-CRP、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及热休克蛋白染色的干预作用

    作者: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热休克蛋白-70(HSP-70)染色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连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饲喂C57BL/6J小鼠并予以肺炎衣原体(Cpn)滴鼻感染(隔周接种1次,共3次,6周时间)的方式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6组:黄连素早期干预组、黄连素后期干预组、阿奇霉素组、立普妥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测定血清学及病理染色指标.结果模型组小鼠的血清IL-1β、Hs-CRP、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HSP-70染色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黄连素、阿奇霉素、立普妥干预组中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黄连素具有降低Cpn感染高脂饮食小鼠炎症指标的作用.

  • 九味平脂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

    目的 研究九味平脂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荆、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九味平脂胶囊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心功能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心室充盈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心室充盈晚期心房收缩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九味平脂胶囊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

  • 莪红片对不同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1 8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三林;岳荣喜;卫世强;朱改针;戴启宇;张中华;刘晓斌

    目的 观察莪红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探讨不同证型UA与白细胞介素-6、18(IL-6、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以寻找对UA辅助诊断及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莪红片,疗程20 d.治疗前后检测2组IL-6、IL-18、hs-CRP.结果 2组均能缓解UA,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P<0.01),主要适用于标实为主患者;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18和hs-CRP(均P<0.01).治疗组治疗前IL-6、IL-18、hs-CRP标实为主患者明显高于本虚为主及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降低hs-CRP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莪红片可有效治疗UA,不同证型UA与IL-6、IL-18和hs-CRP的变化密切相关.

  • 冠心病血瘀证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作者:毛以林;李旭;彭素娟;罗昌国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检测45例冠心病血瘀证和50例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清hs-CRP,同时检测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hs-CRP、ET/NO、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非血瘀证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血瘀证患者NO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s-CRP升高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之一.

  • 氟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作者:杨娟;刘维琴;付蓉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微量白蛋白尿(MA)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氟伐他汀治疗组,两组均按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给予常规治疗,氟伐他汀治疗组另外服用氟伐他汀,同时设38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及两治疗组于治疗前后检查高敏hsCRP、M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氟伐他汀治疗组患者hsCRP、M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4周后,氟伐他汀治疗组hsCRP、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而常规治疗组hsCRP、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水平和MA对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更重要的预测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抑制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 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作者:蒋芳勇;孙立平;杨进;张林潮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症因子和血脂变化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行择期PCI治疗的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血脂康1.2、0.6g,均于PCI术前当天开始服用,每天2次,疗程8周以上.检测两组术后1、4、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肾功能变化;分析血脂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用药前比较,两组术后1、4、8周血清hs-CRP、MMP-9水平均下降,其中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4、8周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大剂量组术后8周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8周大剂量组hs-CRP及MMP-9浓度变化与LDL-C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828、0.9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肾功能受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浓度及LDL-C水平,大剂量较常规剂量作用更为明显;其炎症因子降低程度与降脂幅度有关.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分析

    作者:全碧波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时选择非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30例,作为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检测结果分别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hs-CRP、ESP分别高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值得借鉴.

  •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梗死事件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风玲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梗死事件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高敏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候中的风证、虚证和痰证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预测一般可以通过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预测和分析,且高敏C-蛋白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候中的风证、虚证和痰证之间具有相关性存在.

  • 冠心病患者CGA、NT-proBNP和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杜同信;王自正;蔡娟;叶飞

    探讨血清CGA、NT-proBNP、Hs-CRP水平和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与其相关性;用CL-ELISA及RIA法测定冠心病组和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CGA、NT-proBNP和Hs-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组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Hs-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UAP组和AMI组升高明显(P<0.001); AMI组血清C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它两组;CGA、NT-proBNP、Hs-CRP三项在UAP组治疗前后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CGA、NT-proBNP、Hs-CRP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可预测AMI远期心功能的恢复,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为疗效观察提供参数.

  • 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杜同信;王自正;王书奎;傅雷;罗骏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 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对其影响.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 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AMI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 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之,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并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 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 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 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 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AMI的发病始末.

  •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的意义

    作者:柴广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 CH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人体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作为血管炎症反应的标记物,hs-CRP血清水平有助于区分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1].而在CHD的发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95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探讨hs-CRP、LDL与CHD病变程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对象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CHD患者95例,男62例,女33例,年龄43~67岁,所有入选患者均除外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风湿、瓣膜病、心肌病及其它炎性病.

495 条记录 1/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