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立止血"院外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赵康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离休干部,曾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冠心病等病史.某日晚饭后,自述不适,头晕伴出冷汗,面色苍白,精神恍惚,约数分钟后,吐混有稀痰液鲜红色血约3ml.让患者平卧、吸氧、测血压、血压测定不稳,心率76次/min律齐,呼吸20次/min,体温36.3℃.

  • 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夺;武金兰

    我院传染科应用安络化纤丸(森隆药业生产)治疗肝炎后肝硬化43例,疗效满意,现结合临床,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汪继红;龙柄桥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救护措施.方法:对5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有效地急救措施和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祝雪菲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8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硬化类型将患者分为甲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乙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甲组脾大、腹水、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肝肿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GG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好转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临床特征各异,需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具体治疗方法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小平;王梅风;罗亦雄;邓灿亮;周新明;潘金霞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组较健康对照组总胆固醇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对判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 25例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季芳;陈黎星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易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危及病人生命的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急性出血时死亡率高达40% ~ 50%[1].我院肿瘤介入科于2012年至今共对25例晚期肝癌肝硬化病人施行了经颈静脉肝内静脉分流术(TIPSS).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男性,年龄37 ~ 74岁,平均55岁.肝炎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不明原因肝硬化5例.经肝功能、彩超、CT、胃镜检查,25例患者均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待病情稳定后,选择期进行TIPSS治疗.术后结果显示治疗率84.3%,好转率15.7%,有效率100%.

  • "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谭永康

    一、常见肝脏疾病1.感染性疾病:(1)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原包括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类型的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呈急性过程,而其中的乙型和丙型肝炎极易发展为慢性肝炎(CH-Chronic Hepatitis),甚至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PHC-post Hepatitis cirrhosis)和原发性肝癌(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血吸虫病:其肝脏损害至晚期可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急性血吸虫病血清中球蛋白显著增高,而血清ALT轻度增高,至晚期血吸虫病可致肝硬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3)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肿;(4)钩端螺旋体病:其中的黄疸出血型可有肝功能的明显损害,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5)疟疾;(6)肝吸虫病、包虫病;(7)肝脏结核病;(8)肝脏霉菌病,等等.

  • 测定血清糖抗原125水平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正;郭玉显;李海彬

    目的:测定血清糖抗原125(CA125)水平,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测定60例肝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50例肝炎后肝硬化,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并对肝癌患者给予多肽/糖肽药物治疗.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以CA125=35U@ml1为界限值.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66.7%.用多肽/糖肽治疗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结论:血清CA125的检测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的一项指标,敏感性高.

  • 测定血清糖抗原125水平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正;郭玉显;李海彬

    目的:测定血清糖抗原125(CA125)水平,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测定60例肝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50例肝炎后肝硬化,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并对肝癌患者给予多肽/糖肽药物治疗.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以CA125=35U@ml1为界限值.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66.7%.用多肽/糖肽治疗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结论:血清CA125的检测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的一项指标,敏感性高.

  • 桃仁提取物合冬虫夏草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万志强;邹晓雅

    目的观察桃仁提取物合冬虫夏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肝硬化病人46例,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24例,用桃仁提取物合冬虫夏草治疗;对照组22例,用大黄庶虫丸治疗.治疗24周后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4例,显效5例,占21%,有效16例,占67%,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22例,显效3例,占13.6%,有效10例,占45.45%,总有效率为59%.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治疗后主要症状乏力、胁痛、目黄、腹胀、食欲不振、面色晦暗均获得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ALT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24周时GGT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白蛋白升高趋势明显.结论桃仁提取物合冬虫夏草能改善临床症候及肝功能指标,提高肝组织间质型胶原酶活性,降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纤维化的程度,促使肝纤维化的逆转.

  • 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65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春光

    目的:探讨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自拟软坚强肝汤,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连服1个月.结果:通过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好转)87.7%,好转32例(49.23%),显效25例(38.47%),无效8例(12.31%).结论:通过用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65例临床观察,疗效迅速稳定,发挥了中医特色.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春霞

    肝内胆汁瘀积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肝细胞性、胆管性及混合性胆汁瘀积.肝炎后肝硬化、严重急性肝脏损伤、重型妊娠性脂肪肝常合并 肝内胆汁瘀积,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相对较长,黄疸深,消退缓慢,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腺苷蛋氨酸(SAMe,商品名: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商品名:优思弗)能有效纠正血生化异常,并能减轻胆汁酸盐所引起的瘙痒,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

    作者:张玉叶

    目的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属于两种为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本文将基于二者的一系列临床特征展开相应的探讨,以期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组)以及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全面而综合的比较分析.结果 ①男性患者居多,A组为60%,B组为86.67%,P<0.05;在年龄方面,A组(58.7±7.5)岁,B组(52.8±5.4)岁,P<0.05;在病程方面,A组为(6.9±3.6)年,B组为(6.0±2.8)年,P>0.05.②在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肝大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26.67%、26.67%、0%、6.67%,B组分别为73.33%、80%、13.33%、46.67%,P<0.05;在脾大、黄疸、腹水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60%、13.33%、80%,B组分别为53.33%、13.33%、80%,P>0.05.③在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13.33%、26.67%,B组分别为6.67%、13.33%,P<0.05;在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33.33%、20%,B组分别为40%、26.67%,P>0.05.④在GGT、AST/ALT、ALP方面,A组分别为(63.9±10.3)U/L、(1.02±0.23)、(119.7±25.4)U/L,B组分别为(139.5±48.0)U/L、(1.99±-0.54)、(215.8±46.6)U/L,P<0.05;在A/G、TBIL方面,A组分别为(0.82±0.11)、(47.4±25.7) μmol/L,B组分别为(0.87±0.23)、(49.5±27.4)μmol/L,P<0.05.结论 结合A组和B组患者各自的临床特征,予以目的明确的防治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意义分析

    作者:杨倩

    目的:探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前在本院肝胆外科就诊的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60例同期健康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别分为两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肝脏与门静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与其内流速的差异.同时嘱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定期进行门静脉监测,比较不同时期门静脉内变化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平均内径(1.50±0.12)cm,平均大流速(12.71±2.20)cm/s,脾大发生率53.33%,侧枝开放发生率58.33%;对照组患者门静脉平均内径(1.03±0.11)cm,平均大流速(17.65±3.38)cm/s,脾大发生率0,侧枝开放发生率0.肝硬化早期患者门脉内经(1.35±0.16)cm,平均大流速(12.64±2.36)cm/s,脾大发生率53.33%,侧枝开放发生率58.33%;肝硬化晚期患者门脉内经(2.15±0.23)cm,平均大流速(8.36±1.98)cm/s,脾大发生率88.33%,侧枝开放发生率95.0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意义重大,对于临床的指导与患者病情的评估较为准确.

  • 对付肝炎有办法——百病简明防治方案之肝炎

    作者:缪蔚程

    肝炎顾名思义就是肝脏发炎.引起肝脏发炎的原因很多,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各种毒物(如砒霜)、大量饮酒、某些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引起肝炎,但引发肝炎常见的原因还是病毒,称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在医学上根据其起病情况、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等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作者:陆奕宇;宋雅楠;张贵彪;张永煜;苏式兵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李莉论治肝炎后肝硬化学术思想简析

    作者:张广业;邢继华;邢继霞;李莉

    肝炎后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抗纤维化治疗以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李莉主任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散结药物,疗效更为显著.李莉在肝炎肝硬化的理论及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她认为肝炎肝硬化的病因为感染"杂气"所致,正虚为发病的根本原因,在正虚的基础上痰浊、瘀血等病理性代谢产物聚集形成肝硬化,故扶正祛邪贯穿于治疗疾病的整个过程,同时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用药顺应肝的生理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 基于偏小二乘法的中医临床肝炎肝硬化主、次证候分类特征研究

    作者:张华;王磊;苏越;张琴;刘平

    目的:运用偏小二乘法探讨临床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证候及其兼夹证候的分类特征。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征及生物学信息;采用偏小二乘法( 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27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样本进行证候分类建模(设证候类型为因变量矩阵、相关临床信息为自变量矩阵,采用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并以之对临床样本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和预测。结果:278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样本中,有证可辨者共计261例(93.9%)。主证候以瘀热蕴结证(108例)和湿热内蕴证(79例)多,占71.6%;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证候者215例,占82.38%。其中,主证候为肝郁脾虚证的45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29例,包括湿热内蕴证18例,瘀热蕴结证11例。兼夹2个次证的15例,均为瘀热蕴结和湿热内蕴证;主证候为湿热内蕴证的79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53例,以兼肝郁脾虚证者为多(47例,88.7%),其次为瘀热蕴结证。兼夹2个次证的有9例,均为瘀热蕴结和肝郁脾虚证;在主证候为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证的124例病例中,表现为两者复合证候的有76例(62.3%);29例肝肾阴虚主证候中,均兼夹1个次证,均为瘀热蕴结证;同样,108例主证候为瘀热蕴结者中,兼夹1个次证的78例,68例为兼肝肾阴虚证(87.2%)。结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复杂,以复合证候为主,且证候相兼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及瘀热蕴结4个主证候中,湿热内蕴和肝郁脾虚以及肝肾阴虚和瘀热蕴结组合是常见的兼夹证候组合,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证候多虚实夹杂的特点,也表明中医证候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科学基础。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舌诊、脉诊信息在中医证候判识中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张琴;王磊;都广礼;邱宏;刘平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针对355例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1]患者(均经B超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病例临床资料来自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门诊135例和住院部159例,曙光医院住院29例,普陀区中心医院住院32例.

  •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与中医症状间相关性回顾性分析

    作者:闫玉光;张华;张明香;颜迎春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中医临床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性,探寻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病机特点.方法:运用频次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037例慢性乙型肝炎(787例)和肝炎后肝硬化(250例)患者的中医常见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找出与肝炎后肝硬化的正相关因素.结果:在纳入分析的43项常见中医症状或体征中,ORj值大于1的有下肢沉重、肝掌、夜尿频多、下肢浮肿、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和蜘蛛痣(分别为1.4、1.6、1.7、1.8、2.1、2.7和8.0),此7项症状或体征的出现或加重与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肝掌、蜘蛛痣、肌肤甲错和面色晦暗为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正虚血瘀、水湿内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要证候病机特点.

730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