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荧光免疫分析仪基本组成、原理及进展

    作者:陈康

    荧光免疫分析仪是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检测设备.本文主要从荧光免疫分析仪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荧光免疫分析仪的进展作了有关的阐述.

  • 荧光光谱法测定黄芪甲苷及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作者:罗志强;张玉杰;孙青;魏宝红;刘星;王雄飞;袁瑞娟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芪甲苷及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固定BSA浓度,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或环黄芪醇,扫描其荧光猝灭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结果: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均能对BSA的荧光发生淬灭,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在293 K下,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35×104,8.51×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726 4,0.731 2,在310 K温度下,二者与BSA的结合常数均略有下降.二者与BSA的结合过程均属于焓变小于零、熵变大于零、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的自发过程,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二者均对色氨酸残基构象产生影响,对酪氨酸残基构象影响较小.结论:本实验阐明了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 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比较分析研究

    作者:郭明;詹敏忠;鲁小旺;范文翔

    目的:分析比较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乳铁蛋白(bovine laetoferrin,BLF)及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测定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合参数、能量转移参数与热力学函数,探讨分子作用机制并比较分析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结果:CGA与BLF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分子作用机制,而CGA与BSA结合生成静态复合物,结合强度因温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金银花活性成分与各蛋白质的结合距离r均很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分子模建结果显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兼有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结论: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测试获得了一致性结果.

  •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哈巴俄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作者:曹团武;黄文兵;时建伟;贺薇

    综合利用二维和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HA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AR有规律的使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两者结合常数KA均大于1×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接近于1.由HAR与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G,△H和△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80 nm,说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HAR使B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并导致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分子模拟结果显示,HAR更倾向于于BSA和HSA的亚结构域ⅡA(Site Ⅰ位点)结合.

  • 白杨素与瘦素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梅杰;彭晓旋;范智恒;魏小勇

    利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白杨素与瘦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深入阐明白杨素抗肥胖的作用机制.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测定白杨素与瘦素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方式,结合力,结合常数,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白杨素对瘦素表面形态的影响.紫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白杨素的加入,瘦素肽键特征峰处出现10 nm的红移,并且270 nm处出现新的峰;荧光光谱结果显示白杨素能与瘦素发生强结合,两者相互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机制,在pH 7.4及温度25,37℃条件下,两者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0.41±0.05) ×106和(3.26 ±0.46)×106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02 ±0.04及0.51±0.01,其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原子力显微镜显示,白杨素可以改变瘦素蛋白表面形态,通过疏水作用,使瘦素蛋白发生团聚.以上结果表明白杨素可以通过与瘦素结合并改变其结构,影响瘦素功能,从而参与瘦素水平的调节,其构效关系为白杨素抗肥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脱氧土大黄苷-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制备及包合物性能研究

    作者:郭明;王春歌;殷欣欣;杜洪臣

    通过均相法制备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脱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DES)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测定包合物的包合率、主客体包结比、超分子体系的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合理,成功制备包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包合物的包合率为38%;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得主客体包结比为2∶1,β-CD包合DES的热力学函数△H0<0,△S0 <0,说明该包合物形成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与范德华力,△G0<0且△G0与反应温度成正比,说明此反应随温度升高而自发性增强;利用偏振荧光法定量证明了β-CD与DES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该研究有关结果可为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4,4′-二(1″,1″,1″–三氟-2″,4″-丁二酮-6″-酰基)-氯磺化邻-三联苯的合成与表征

    作者:于春暖;李宏涛;潘利华;王力

    以邻-三联苯为原料,经傅氏酰基化反应、酯酮缩合反应和氯磺化反应,合成了双功能螯合剂4,4′-二(1″,1″,1″–三氟-2″,4″-丁二酮-6″-酰基)-氯磺化邻-三联苯(BTBCT),经红外光谱、熔点、元素成份等表征分析,证实其结构;通过标记技术和荧光光谱分析确认BTBCT具有双向功能.BTBCT与BSA偶联,经UA仪监定后,再与Eu3+制成BSA-BTBCT-Eu3+.BTBCT可以作为新型固相TRFIA体系的双功能螯合剂.

  •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荧光光谱特性的研究

    作者:彭启文;孔祥翔

    目的 研究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荧光光谱的特性.方法 用激光激发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得到其荧光光谱,并研究其寿命及地塞米松磷酸纳对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下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荧光光谱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荧光峰位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红移、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加按照指数规律增大;由荧光衰减曲线得到了各荧光组份的含量;地塞米松磷酸钠对硫酸阿米卡星荧光具有猝灭效应.结论 荧光光谱法可以用以测定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浓度及荧光组份,为药物测定提供了有效途径.

  • 血啉甲醚和癌光啉在鼻咽癌动物模型中的荧光特性

    作者:林慧韫;李步洪;谢树森

    目的 血啉甲醚(HMME)和癌光啉(PsD-007)在鼻咽癌动物模型中的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特性.方法 将接种CNE-2鼻咽癌细胞的裸鼠30只随机分为10组,尾静脉注射光敏剂20 mg/kg,经过3、6、24、36和48 h代谢后,运用FLS92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稳态荧光光谱.经过光谱分析和处理,得到不同代谢时间下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光敏剂含量.用405 nm超短脉冲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探测肿瘤组织在625 nm处的荧光衰减曲线,通过双指数拟合,计算不同代谢时间肿瘤组织的荧光平均寿命.结果 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荧光发射特征峰均在625 nm和695 nm,HMME和PsD-007的佳光动力诊断时间分别为3和6 h.不同代谢时间的肿瘤组织荧光平均寿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检测血啉甲醚和癌光啉在鼻咽癌动物模型巾的荧光特性,可以实时反映光敏剂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代谢情况,这对于确定佳的光动力诊断时间具有指导意义.瞬态光谱的检测可为光动力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 胃癌荧光光谱特性初步研究

    作者:殷光中;谭纪伏;于常青;窦晓鸣

    目的应用激光荧光光谱解析法研究胃肿瘤组织中的荧光组成变化,从而分析胃肿瘤组织中荧光成分相对于正常组织中含量的变化,深入探讨诊断胃肿瘤的依据.方法用氮分子激光器及OMA系统组成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并对照分析7例离体正常胃组织和肿瘤组织标本的荧光谱.采用1组高斯(gauss)函数作为基函数进行荧光谱线拟和,对离体正常和肿瘤胃组织荧光光谱进行解析.结果在荧光350~650 nm的特定光谱波段,胃肿瘤组织荧光光谱在420 nm处与正常胃组织荧光光谱有较大差异,分析在胃癌组织中,该荧光峰所对应的成分含量低于正常组织中该成分的含量.这种差异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诊断人体组织中的肿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结论胃肿瘤组织中缺少荧光峰在420 nm附近的正常胃组织荧光成分.

  • HMME、HB和THB与血浆、血清和白蛋白溶液的相互作用

    作者:丁慧颖;顾瑛

    目的 分析国产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竹红菌乙素(HB)、2-牛黄酸竹红菌乙素(THB)与不同血液成分生物载体作用时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确定HMME、HB和THB光敏剂在血液中的主要载体.方法 HMME、HB和THB分别与不同浓度的人血浆、人血清、牛血清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充分作用后,观测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结果 HMME、HB和THB与人血浆、人血清、牛血清以及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作用,引起了吸收和荧光光谱强度和位置的变化.HMME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峰的红移比较明显,HB和THB的吸收光谱峰红移不明显,荧光谱中出现了新的荧光峰.结论 HMME、HB和THB与人血浆和人血清的作用规律基本相同,与牛血清和牛血清白蛋白作用规律不完全相同.HMME主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HB与白蛋白作用的同时也与其他组分结合;THB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有电荷转移态强荧光峰的生成.

  • He-Ne激光照射对正常与HBsAg阳性血液荧光光谱的影响

    作者:降雨强;李昌勇;贾锁堂

    近年来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治疗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且治疗范围较广,临床报道显示,疗效令人满意.有报道,He-Ne激光照射HBsAg阳性血清,可致抗原转阴,且国内外多有报道用He-Ne激光照射治疗乙型肝炎,有效率很高.为进一步探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乙肝病毒(HBV)作用的机制,我们从光谱分析的角度研究了He-Ne激光照射后正常血液及HBsAg阳性血液发出的荧光光谱变化.

  • 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健;闫秀娥

    针对胃癌诊断方法的探索,已历经数十年的研究[1]. 我课题组前期研究[2,3]表明,胃癌患者的胃液荧光光谱荧光强度较胃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增强,并建立了通过胃液荧光光谱区别胃癌与胃良性病变的方法. 针对荧光增强现象机制的研究,先后从胃液中分离提取并鉴定出3个有价值且可用于胃癌及早期胃癌诊断和筛查的候选肿瘤标志物,即3种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s)[4,5]. 本文对胃液荧光光谱及胃液荧光物质在胃癌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有所帮助,对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 生殖各期白鼠子宫颈胶原纤维的荧光检查

    作者:廖秦平;施少清;沙文玲;Robert E.Garfield

    目的 用非损伤的方法对不同妊娠期的雌性大白鼠子宫颈结缔组织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中交叉链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检测仪,对非孕期、不同孕期、产后不同时期和用抗孕酮药物处理后而致早产白鼠的子宫颈外口表面,进行定量的特殊光源直接照射,经阴道检查对宫颈诱发出的荧光进行检测.结果 非孕期和早孕期测得宫颈荧光值较高,从中孕期开始,此值逐渐下降,至分娩时达低点.产后此值逐渐回升,但达不到非孕时水平.人工早产鼠宫颈变化类似于分娩过程.结论 宫颈荧光检测可以了解妊娠期宫颈成熟度.本实验为临床预测早产、评估宫颈成熟度提供了试验数据.

  • 叶酸受体靶向土大黄苷前药与HSA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梁旭华;樊君;赵艳艳;程敏;王学军;赵英永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叶酸受体靶向土大黄苷前药(FRHA)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结合作用.方法 模拟生理条件,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FRHA与HSA结合反应的光谱学特征,探讨药物对蛋白质内源性荧光的淬灭机制,并结合三维、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FRHA对HSA微环境及构象的影响.结果 FRHA-HSA复合物的形成将导致HSA发生荧光淬灭,298、302、306和310 K时FRHA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322×105、1.1793×105、0.9334×105和0.7896×105 L/mol.由实验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为-38.772 kJ/mol,熵变ΔS为-31.39 J/(mol·K).结论 FRHA-HSA复合物的形成是自发进行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是使该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并且复合物的形成使H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导致HSA发生荧光淬灭,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

  • 光谱法研究卡比多巴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

    作者:韩永光;梁保林;寿先苗;李晓飞

    目的 研究卡比多巴(CAR)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作用力类型和血清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CD)法等方法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得到相关参数.结果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发现,在卡比多巴的作用下,BSA的大吸收峰发生了蓝移,蛋白质疏水性增强;通过荧光光谱法发现,卡比多巴导致BSA发生静态荧光猝灭.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两者结合的△G<0,△H>0,△S>0,因此其结合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主要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结论 CD结果表明,随着卡比多巴浓度的增加,BSA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含量逐步明显减少,而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均不同程度地增加.

  •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测定

    作者:李明君;王丽萍;阎素清;任丽克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波长301nm,测定200~80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结果 ①肺癌患者化疗前第3、4、6峰的荧光强度及第3峰与第4峰的荧光强度比值I3/I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肺癌患者化疗后第4、6峰的荧光强度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测定可望用于肺癌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关键词: 肺癌 血清 荧光光谱
  • 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癌新药吡柔比星与DNA的相互作用

    作者:胡敏;杨欣;晋卫军;曹祉祥;沈国励;俞汝勤

    目的:研究抗癌新药吡柔比星(THP)与DNA的作用方式.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以THP为荧光探针研究测定DNA.结果:THP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66×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2.6 base pairs.此外,利用DNA对THP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了对DNA的分析应用.DNA的检出限为0.91 μg.mL-1,线性范围为0.91~9.0 μg.mL-1和9.0 μg.mL-1~26 μg.mL-1.结论:THP的蒽醌环与DNA的碱基对发生嵌入作用,而THP的含糖侧链与DNA有小沟槽作用.

  • 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屈凌波;王玲;杨冉;陈晓岚;李萍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荧光猝灭法及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结果测得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确定两种黄酮小分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并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论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B(3')-OH,B(4')-OH邻位对黄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具有增强作用.

  • 中药活性成分土大黄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机制研究

    作者:郭明;徐兴涛;吴志武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RT对HSA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的结合参数基本相符并显示出RT与HSA的结合反应为形成静态复合物,说明RT在生理条件下能被HSA载运至靶位发挥药效.RT对HSA分子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造成亚结构域ⅡA、ⅡB的疏水性改变.Co(Ⅱ)、Ni (Ⅱ)的介导作用在RT-HSA反应中起桥联作用并增强RT-HSA的相互作用,即在生理条件下,Co(Ⅱ)、Ni (Ⅱ)对RT药效的发挥起促进作用.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