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减少病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检测意义分析

    作者:王忠华

    目的:血小板减少的的原因与与补体C1q降低和ANA阳性关系.方法:2017年10月13号至2018年5月31号之间到我院进行诊治的120例病人,使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在115例病人中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阴性20例(16.7%);弱阳性75例(62.5.%);阳性25例(20.8%);还对当中的血小板抗体弱阳性75例、阳性25例与补体C 1 q降低和NAN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引发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可能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临床的有配合型输血、早期流产出现的风险依靠于血小板抗体的筛查提供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 血清补体C1q与狼疮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宏林;黄山;洪燕英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在狼疮肾炎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为临床狼疮肾炎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狼疮肾炎患者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7例,同期体检健康人10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补体C1q水平.结果 狼疮肾炎组血清补体C1q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0)和对照组(P=0.001);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补体C1q水平在各组受试者中不同,检测血清补体C1q水平可用于狼疮肾炎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血清C1q和NGAL及CysC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辅助诊断的临床评价

    作者:樊玲英;俸家富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组分1q(C1q)、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肌酸酐(SCr)和尿素(SUr)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K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3至1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或体检的受试者530例,其中229例糖尿病(DM组)患者被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n=100例)和EDKD组(n=129例),301名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测定受试者血清C1q、CysC、NGAL、SCr和SUr,评价这些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EDKD的诊断性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所观察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受试者血清C1q、CysC、NGAL、SCr水平(中位数),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187.80 mg/L、1.02 mg/L、148.70μg/L、72.00μmol/L;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177.00 mg/L、0.80 mg/L、116.20μg/L、55.35μmol/L;健康对照组:163.60 mg/L、0.75 mg/L、104.20μg/L、59.40μmol/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1q、CysC、NGAL、SCr和SUr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1值分别为6.50、9.44、3.87、9.19和4.34,P<0.05)和健康对照组(t2值分别为7.26、12.54、5.86、6.16和6.4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检测时,CysC(AUC=0.837)对EDKD的诊断性能明显高于C1q(AUC=0.731)、NGAL(0.742)和SCr(AUC=0.720)(均P<0.05);两两联合检测时,C1q+CysC的诊断性能较好(AUC=0.890,Se=79.1%,Sp=86.5%,YI=0.656).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测NGAL(z=1.817,P>0.05)或NGAL+SCr(z=1.806,P>0.05)未显著改善对EDKD的诊断性能.结论 C1q、CysC和NGAL对EDKD的诊断优于SCr和SUr,其中C1q和CysC联合检测对EDKD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 免疫补体蛋白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莲花;赵伟

    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脂肪因子有脂联素、免疫补体蛋白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1q/TNF related protein,CTRP)、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脂肪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脂质运载蛋白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素、血管紧张素Ⅱ等[1].其中脂联素已被证明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并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呈负相关.CTRP是脂联素的新型和高度保守的旁系同源物,在所有CTRP家族中,CTRP9的C1q球状结构域中显示出与脂联素具有高程度的氨基酸同源性.虽然脂联素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CTRP9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与代谢综合征

    作者:田书雅;梁伟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聚的状态,多数标准中的代谢异常指标包括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低度炎性反应等.既往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但是机体能量的储存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其中包括多种脂肪因子,且这些脂肪因子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及免疫反应.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是新近发现的脂肪因子,与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故本研究对近年有关CTRP1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伟;田书雅;苏征佳;杨晖

    目的 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omplement 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1,CTRP1)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11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123例.所有患者测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protein creatinine ratio,UACR)等,采用ELISA法测定CTRP1以及相关代谢脂肪因子水平.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CTRP1、TNF-α、UACR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15.63±2.17)μg/L vs(9.73±1.99)μg/L,(74.38±25.60)ng/L vs (59.72±17.34)ng/L,(2.45±0.76)mg/mmol vs (2.19±0.88)mg/mmol,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4.26±0.77)mg/L vs(7.46±1.67)mg/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TNF-α、脂联素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OR=0.058,95%CI:0.003~0.174,P=0.014;OR=1.012,95%CI:1.001~1.025,P=0.006;OR=0.664,95%CI:0.530~0.833,P=0.000).结论 CTRP1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其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 补体C1q对Aβ纤维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徐书雯;张霞辉;李东风;王宝萍;向绍通

    目的 探讨补体C1q对Aβ纤维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在一定浓度Aβ纤维刺激的基础上,向BV-2小胶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1q,并且利用C1qA竞争性与Aβ的结合以完成对比实验,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 结果 在Aβ纤维刺激下,加入50 nmoI/L补体C1q后,上清液TNF-α浓度较单独加入Aβ纤维明显增加(F=1177.270,P<0.05);但在此基础上加入补体C1qA后,TNF-α浓度降低(P<0.05).除阳性对照组外,各实验组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IL-6浓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补体C1q可能通过促炎性因子TNF-α增强了Aβ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

  • 补体C1q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作者:赵笑梅;王建东

    目的:分析补体C1q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患者4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其他风湿性疾病和其他肾脏疾病患者40例,将其作为疾病对照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选择单向免疫扩散法来对研究对象的血液补体C1q进行测量。结果在血清补体C1q水平方面,实验组患者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另外活动期患者的血清补体C1q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P<0.05)。结论补体C1q水平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患者的肾脏损害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稳定期患者的补体C1q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可将其当成狼疮肾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变化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能为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儿童C1q肾病二例

    作者:刘喆;张碧丽

    1病例报告
      例1男,1岁4个月。主因浮肿10 d,于2012年9月23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0 d出现眼睑浮肿,逐渐波及全身,伴有尿量减少,具体尿量不详,尿色如常。无发热、皮疹等。既往体健,否认肾毒性药物使用史,否认近期疫苗接种史。患儿系抱养儿,家族史不详。入院时查体:血压85/5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指凹性水肿,心音有力,律齐,双肺呼吸音粗,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量119 mg·kg-1·d-1(1.5 g/d),血白蛋白12.1 g/L,总胆固醇(TC)10.32 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2.7 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42.1 s,纤维蛋白原(Fg)5.891 g/L。肌酐41.4μmol/L,尿素3.2 mmol/L,血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SSB均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其余阴性。肾活检光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增生,局灶节段中度加重,肾小管上皮多灶重度空泡变性,肾间质部分水肿,小动脉未见明显病变,见图1。免疫荧光:IgG++,IgA+,IgM+,C3+,C1q+++,系膜区团块颗粒状沉积,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阴性,见图2。电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系膜区、副系膜区团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无明显病变,上皮足突大部分融合,肾小管上皮溶酶体增多,肾间质无明显病变。临床表现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结合病理免疫荧光检查,诊断为系膜增生性C1q肾病。门诊定期随访,足量激素(按泼尼松计2 mg·kg-1·d-1)口服4周后表现为激素耐药。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CTX累计剂量150 mg/kg后,监测尿蛋白仍2+~3+,改为他克莫司0.1 mg·kg-1·d-1口服,并监测血药浓度,1个月后尿蛋白转阴。目前已随访1年7个月,口服他克莫司4个月余,无浮肿,监测尿蛋白阴性,病情处于完全缓解期。

  • C1q抗体、白细胞介素18和补体C3、C4联合检测在狼疮肾炎中的价值

    作者:韩智杰;朱芸;张群群;李明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lq抗体、白细胞介素8(IL-18)和补体C3、C4在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1例,包括LN组39例,非LN组22例血清中的Clq抗体、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补体C3、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的Clq抗体和IL-18明显高于非LN组,分别为(116±99)kU/L VS(17±9)kU/L和(425±198)ng/L vs(268±111)ng/L(P<0.05).C3、C4在LN组与非L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5±0.25)g/L VS(0.56±0.07)g/L,(0.15±0.09)g/L vs(0.19±0.08)g/L(均P>0.05).Clq抗体、IL-18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468、0.527,P<0.05).结论 在LN中存在Clq抗体、IL-18的高表达及补体的降低;血清C1q抗体、IL-18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联合检测对LN疾病活动判定有重要价值.

  • 补体C1q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冯晓波;饶艳;柯剑娟;王焱林;张宗泽

    目的 评价补体C1q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 ~ 200 g,3~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12),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于再灌注1、3、6、24 h时取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补体C1q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补体C1q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肝组织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补体C1q及其mRNA表达上调,于再灌注3h时达峰值(P<0.05).I/R组病理学损伤程度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 补体C1q活化参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H型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清补体C1q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伟;李琳;王琳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检测血清补体C1 q的临床意义,不同Hcy浓度分组血清补体C1 q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96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117例)和非H型高血压组(79例),分别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补体C1q水平;依据Hcy值的差异将H型高血压患者组又分为A、B、C 3组,A组:10μmol/L≤Hcy<15μmol/L,B组:15μmol/L≤Hcy<20μmol/L,C组:Hcy≥20μmol/L,比较不同分组血清补体C1q水平.结果:非H型高血压组补体C1q值水平明显高于H型高血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P<0.05).H型高血压进一步分组,不同Hcy分组的补体C1q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1,P<0.05);对3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A组血清C1q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0.05);A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C1 q浓度,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评价H型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郭晓斌;王鹏;陶立元;吴华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4—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372例,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372例受检者分为斑块形成组(110例)和无斑块形成组(2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颈总动脉IMT,并测定补体C1q水平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规律运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服用降脂药、服用降糖药、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补体C1q、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IMT与补体C1q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7,1.16)〕、规律运动〔OR=2.88,95%CI(1.37,6.22)〕、服用降糖药〔OR=0.15, 95%CI(0.03,0.59)〕、舒张压〔OR=1.05,95%CI(1.02,1.09)〕、Cr〔OR=1.03,95%CI(1.00,1.06)〕、TG〔OR=1.49, 95%CI(1.01,2.2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年龄、规律运动、糖尿病服药情况、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关,对临床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补体C1q及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周滨;张奉春;董怡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补体C1q及抗C1q抗体(C1qAb)水平,比较血清C1q与C1qA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1q及C1qAb水平与SLE、狼疮肾炎(LN)以及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检测血清C1q,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1qAb.结果 SLE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对照组,而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LN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非LN的SLE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非LN的SLE患者.SLE患者血清C1qAb与C1q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病情活动期的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结论血清C1q的降低及血清C1qAb的升高与SLE相关.血清C1qAb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血清C1q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C1q、C1qAb水平与SLE患者肾脏损害显著相关.血清C1q、C1qAb水平与病情活动显著相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1q受体和C1q抗体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孙铀;张凤山;张志毅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1qRp和gC1qR的表达及与C1q抗体、补体C1q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58例SLE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C1qRp和gC1qR的表达,同时测血清C1q抗体、C1q水平,并将其与C3、C4、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C1qRp表达为(7.2±2.3)%和(3.4±2.1)%,均较正常人[(10.6±2.1)%和(9.0±8.7)%]降低(P<0.05),淋巴细胞不表达C1qRp,但可表达gC1qR.C1qRp在SLE活动期表达略低于稳定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的gC1qR表达略高于正常人,gC1qR在活动期高于稳定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C1q抗体水平(98±41)U/ml,明显高于正常,C1q为(0.13±0.08)g/L,低于正常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1qRp表达与血清C1qAb水平(Pearson r=-0.574,P<0.05)、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负相关,与补体C1q(Pearson r=0.673,P<0.01)、C3、C4水平呈正相关.gC1qR与C1q Ab和补体C1q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C1qR的表达缺陷,导致SLE吞噬功能受损,凋亡细胞清除障碍,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血小板减少病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凤华;韩艳秋

    目的:本文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补体C 1 q降低并且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05-09~2017-12-31期间的230例来我院就诊病人,方法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230例病人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68例(29.6%)、弱阳性135例(58.7%);阴性27例(11.7%);并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86例、弱阳性54例与补体C 1 q降低且ANA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引起血小板抗体阳性重要因素.血小板抗体的筛查,常用于临床的有配合型输血、早期流产发生的风险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有利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对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 台州地区表观健康成人血清补体C1q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作者:陈文举;徐佳佳;钟倩怡;李招云

    目的 探讨浙江台州地区表观健康成年人群血清补体C1q参考区间的建立,并分析血清补体C1q水平与其他常用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3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463名,其中男240名、女223名;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补体C1q的含量;采用正态分布法的双侧95%可信区间确定参考区间.结果 血清补体C1q水平在研究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健康成人女性血清含量为(210.3±25.6)mg/L,高于男性的(197.8±26.1)mg/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1q与球蛋白、白细胞(WBC)、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P<0.05),与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呈负相关(r<0,P<0.05),与年龄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成人血清补体C1q的含量存在性别差异,建议不同性别的台州地区人群分别建立补体C1q的参考范围.

  • 血清补体C1q及其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作者:冯晓琳;张楠;汪俊军

    补体C1q是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分子,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调控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补体C1q亦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补体C1q及其相关抗体的检测对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血清补体C1q及抗C1q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作一综述.

  •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胱抑素C及补体C1q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蒋玲祥;吴朝勇;夏桂玉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胱抑素C(Cys-C)、补体C1q(C1q)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重度子痫前期孕妇8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孕周和年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匹配的血压正常、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健康孕妇95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两组孕妇入院时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补体C1q(C1q)的水平,比较两组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孕妇入院时血清肌酐、尿素氮分别为(52.15±11.39)μmol/L、(4.72±1.38)mmol/L,对照组孕妇入院时血清肌酐、尿素氮分别为(41.18±10.45)μmol/L、(3.76±3.4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入院时血清胱抑素C、补体C1q水平分别为(1.36±0.31)mg/L、(176.32±30.81)mg/L,对照组分别(1.11±0.21)mg/L、(161.74±16.64)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常伴随肾功能异常改变,血清胱抑素C、补体C1q水平的异常变化先于血清肌酐、尿素氮,可以作为一个肾功能早期损伤指标加以重视,如发现异常改变应密切随访、及时复查.

  • CTRP-3水平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延彬;李华;赵博;陶凌

    目的:研究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在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562例作为高血压组,正常体检人员5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浆脂联素(APN)、瘦素和CTRP-3水平等.分析CTRP-3水平与高血压相关因素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浆APN[(12.1±0.4)μg/ml比(7.3±0.5)μg/ml]、瘦素[(10.1±0.4)ng/ml比(6.2±0.8)ng/ml]和CTRP-3水平[(429±15)ng/ml比(314±13)ng/ml]显著降低,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血浆CTRP-3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人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2~-0.011,P<0.05或<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N和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4~0.962,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高三分位数CTRP-3组比较,低三分位数CTRP-3组OR=14.17(95%CI:3.62~28.34),P=0.001,说明低血浆CTRP-3水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水平与高血压病显著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