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谱法研究炎琥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刘里;杨晓丽;成飞翔

    目的:研究炎琥宁(YH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琥宁类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探讨炎琥宁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炎琥宁与BSA的相互作用。283.15 K、298.15 K和313.15 K温度下,根据 S-V方程计算出猝灭常数(KSV)和速率常数(Kq);根据L-B双倒数方程计算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LB);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出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根据Hill方程计算出 Hill系数(nH)。结果:3个温度下的BSA荧光强度随着炎琥宁浓度升高,有规律地降低;KSV、Kq、KLB、Kb、n和nH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ΔG<0,ΔH<0,ΔS<0;n约等于1;nH大于1。结论:炎琥宁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炎琥宁与BSA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炎琥宁与BSA可形成一个结合位点,表明炎琥宁与BSA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作用,炎琥宁在体内可被蛋白质储存和转运。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炎琥宁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nH大于1,表明炎琥宁有正协同作用。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中。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炎琥宁对BSA构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减弱,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 中药活性成分根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王迎进;连晓丽;郝晓玲;周冬;张海容

    目的:研究根皮素(phloreti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研究phloretin与HSA之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距离等.结果:Phloretin能使H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制.在298,303,313 K下,phloretin与HSA结合常数分别为1.518 1×105,9.441 2×104,5.417 8×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热力学分析表明phloretin与HSA间结合力为疏水作用;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结合距离为4.27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phloretin对HSA构象影响较小;金属离子的介入会影响phloretin与HSA的结合能力.结论:荧光光谱法适合于研究根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 肉苁蓉苷F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作者:吴爱芝;林朝展;赵小宁;卓嘉琳;祝晨蔯

    目的:探讨咖啡酸类小分子肉苁蓉苷F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方法:运用荧光光谱(Fs)、紫外-可见光谱(UV)和圆二色谱(CD)法探讨了生理条件下肉苁蓉苷F(该化合物为作者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简记为C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计算得到CF-BSA的静态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能量转移效率(E),空间距离(r),热力学参数△G,△H,△S,与CF作用前后BSA中α-螺旋结构含量的变化,明确了CF在BSA上的结合位置,分析了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CF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论:CF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其在BSA上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25℃时的结合常数Ka为4.36×104 L·mol-1,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r为3.09 nm,结合过程主要表现为氢键作用,CF在BSA上的作用位点为siteI,Mg2+,Fe3+,Cu2+,Zn2+的存在增强了CF与BSA的结合作用.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CD光谱表明CF对BSA的空间构型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 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胆固醇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作者:闫玉华;徐运华;李世普

    以荧光猝灭原理为基础,以钌Ⅱ-邻菲咯啉为荧光试剂制备荧光薄膜,以醋酸纤维素为胆固醇氧化酶固定化载体,研制了胆固醇光纤生物传感器.利用相移法原理,采用锁相放大技术,实现了对胆固醇溶液中溶解氧和胆固醇含量的检测.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快的响应时间和较好的稳定性.

  • 米诺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文静;敖登高娃;白桦;李钢柱;丁秘枣

    目的:研究人体生理条件下米诺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并以Stern-Volmer方程确定药物与蛋白的作用类型.结果:根据不同温度下米诺环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两者间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米诺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猝灭常数,并根据Fǎ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生理条件下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为3.03 nm.结论:在人体生理条件下米诺环素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动态猝灭过程.同步荧光技术确定米诺环素对BSA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何华;于俊生;徐珊萍;周大顺;刘扬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丰富的重要载体蛋白,药物进入血浆后,首先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然后再被运送到身体的各部位.随着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药理学迅猛发展,药物-蛋白质结合对药代动力学影响,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研究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1].本文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pH值条件下,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的相互作用,利用环丙沙星对蛋白质荧光的猝灭求出环丙沙星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考察了药物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这对阐明药物在体内的输送和代谢过程,了解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 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严拯宇;邵秀芬;严琳;胡育筑

    目的研究不同酸度条件下, 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运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 根据Foster非辐射理论计算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二者的结合距离r, 并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结论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以电荷作用力为主.

  • Co2+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和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杜彬荣;章宝娟;胡斌

    目的:研究Co2+对具有不同末端基团的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以乙二胺为核的PAMAM树状大分子与Co2+的相互作用。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条件下(pH=7.4)PAMAM、BSA、Co2+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Co2+可与G4.0 PAMAM配位,而与G3.5 PAMAM几乎无作用;两类PAMAM及Co2+均导致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但Co2+对BSA的猝灭几乎可以忽略;Co2+导致了整代PAMAM与BSA的猝灭常数减小,而对半代PAMAM与BSA的相互作用影响不大。结论 Co2+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具有末端氨基的PAMAM树状大分子与BSA间的相互作用,对研究该类药物载体与BSA的结合有指导作用。

  • SO2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作者:解静芳;刘丽娜;徐国杰;王学峰;邢菲;于晓勇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O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荧光猝灭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SO2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征.结果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SO2与BSA的作用常数及其热力学常数,确定了SO2对BSA的荧光猝灭不是由于动态碰撞所引起,而是由于形成了复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SO2与BSA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二者之间的结合近似只有1个结合位点;SO2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SO2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SO2进人体内与体液作用会立即转变为体内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

  • 水中微囊藻毒素-RR的量子点荧光猝灭快速测定法

    作者:孟元华;龚燕;朱鹏飞;凌霞;徐志飞

    目的 建立水中微囊藻毒素-RR(MC-RR)的量子点(QDs)荧光猝灭法快速测定法.方法 在pH 7.17、反应温度37℃,CdSe-CdS量子点浓度2.0 mg/ml条件下,将CdSe-CdS量子点与MC-RR单克隆抗体共价连接,形成QDs-MC-RR单克隆抗体生物共轭体.加入含MC-RR水样,测定生物共轭体的荧光强度,根据体系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求出水样中MC-RR的含量.结果 MC-RR浓度在0.24~4 nmol/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QDs-MC-RR体系的回归方程为(F0-Fn)/F0=0.110 3c+0.022 93,r=0.994 6,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且符合Lambert-Beer公式.方法的检出限为2.4× 10-10 mol/L,RSD为4.2%~9.4%,加标回收率在84.0%~90.7%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更为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易于推广普及的优点,可以满足实际水样中MC-RR的检测需要.

  • 四氢呋喃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作者:鲁文红;龙婷婷;郑丹

    目的 研究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nin,BSA)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温度对其反应的影响.方法 移取的BSA于石英比色皿中,搅拌混合均匀,避光静置,分别在25℃(298 K)、29℃(302 K)、33℃(306 K)、37℃(310 K)下以280 nm为激发波长,在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扫描280 ~ 5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发射光谱.结果 不同温度下的结合猝灭常数(Ksv)为(3.466~6.317)×104 L/mol,猝灭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论 四氢呋喃对BSA的猝灭作用是属于静态猝灭.

  • 基于荧光光谱的硫酸阿托品拮抗中乌头碱毒性的机制研究

    作者:崔力剑;王建明;霍坤;黄芸;窦玉红;王鑫国

    目的 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中乌头碱(M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键合作用,以及硫酸阿托品(AS)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 MA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MA与BSA表观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结合距离为4.44 nm,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同步荧光光谱图的信息表明MA对蛋白微环境有影响.AS使MA和BSA的Kb和n均减小:抑制MA对BSA构象的改变.结论 MA与BSA能发生相互作用,AS与MA间存在竞争作用,能够增加游离型MA浓度,通过减少MA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加快代谢,发挥解毒作用.

  • 荧光法研究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作者:兰瑞家

    目的:研究姜黄素(C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变温试验研究二者之间的猝灭类型,求算结合数(n)和结合常数.结果:静态猝灭是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CU与BSA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为5.26×106(21℃)和4.60×106(31℃),n为1.35.通过计算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力为主.结论:荧光法适合于研究CU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 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黄芸;崔力剑;王建明;陈晨;窦玉红;韩冬

    目的 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AS)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葡萄糖对二者结合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HAS的作用机制,以双对数方程和能量转移原理计算槲皮苷与HAS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槲皮苷对HAS构象的影响;观察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结果 槲皮苷对HAS的荧光猝灭过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距离小于7nm;二者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槲皮苷与HAS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葡萄糖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 槲皮苷能与HAS结合并改变HAS的构象,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增加槲皮苷与HAS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荧光猝灭法研究马钱子碱、士的宁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童俊;韩凤梅;陈勇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士的宁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问非共价结合特性.方法 采用荧光猝灭法计算药物与蛋白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根据不同作用温度时药物-蛋白非共价结合复合物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分析药物与蛋白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 当作用温度分别为25℃和35℃时,马钱子碱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2×104L/mol和1.97×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7和1.07;士的宁与HSA的K分别为6.34×103L/mol和3.05×103L/mol,n/分别为1.01、0.97.马钱子碱、士的宁与HSA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论 马钱子碱、士的宁与HSA能自发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这种药物蛋白结合可能对马钱子碱、士的宁的药动学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 长春西汀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爱平;王丽;杨锦艳;杨斌盛

    应用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长春西汀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求得长春西汀与BSA的结合常数K=3.09×103和结合位点数n=0.933.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长春西汀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ǒ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长春西汀与BSA相互结合时其受体-受体间的距离r=2.59 nm.

  • 牛血清蛋白修饰的CdTe量子点作为铜离子检测探针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元青;李丹;孔翰;童春义;刘选明

    目的 探讨采用牛血清蛋白(BSA)修饰的水溶性碲化镉(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建立了一种更为灵敏的铜离子检测体系.方法 实验首先考察了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铜离子浓度等因素对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进一步比较了经BSA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纯CdTe量子点在荧光特性以及对铜离子的响应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采用铜离子反向测定量子点浓度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在pH值为7.3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当反应时间为20 min时,经BSA修饰过的CdTe量子点对铜离子的亲和性得到了增强,对铜离子浓度的依赖性更明显,分辨率更高.其发生荧光猝灭的线性范围为6.4~518.4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F(F0/F):1.0497+0.0073c(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716.并且当用铜离子反向测定量子点浓度时,在一定范围内也同样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BSA修饰的CdTe量子点有可能成为检测铜离子的更好探针.

  • 荧光猝灭法测定盐酸头孢吡肟的含量

    作者:周武杰;牛俊瑞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头孢吡肟含量的荧光光谱法.方法 盐酸头孢吡肟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BS)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通过SDBS的荧光强度与盐酸头孢吡肟的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盐酸头孢吡肟的含量.结果 测定效果良好,线性范围0.8~10.0 mg/L,检出限为1.27×10-6g/L.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作为盐酸头孢吡肟的含量分析方法.

  • 光谱法研究Tl(Ⅲ)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宇;吴品昌;刘海英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Tl(Ⅲ)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指出,Tl(Ⅲ)离子对蛋白质的猝灭是由于生成了新的基态复合物,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此外,还计算了二者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后,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究了Tl(Ⅲ)离子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 水溶性纳米硫化镉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作者:唐世华;肖新光;房存金;黄建滨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H=12.0及不同温度下,水溶性硫化镉纳米晶与明胶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实验发现在明胶溶液中硫化镉的生成对明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用Lineweave Burk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硫化镉与明胶发生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结合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属于静态荧光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285 K:1.07×10~4 L/mol;292 K:9 69×10~3 L/mol:299 K:8.06×10~3 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14.18 kJ/mol;△G=-21.98/-22.28/-22.36 kJ/mol: △S=27.36/27 74/27.36 J/(K·mol),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根据F(o)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4 09 nm,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为探讨纳米颗粒与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