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腰椎原发性神经纤维瘤一例

    作者:李淑玲;周承涛;刘静;孙晓苑

    患者女,39岁.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近1个月加重.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既往身体健康.

  • 肺底液气胸一例

    作者:顾洪升;李银业;厉彦卓

    患者男,18岁,因左上腹痛1周、左胸痛1 d来诊.既往健康.体检显示体温略高(37.3℃)、左胸叩击痛(+)、左肺呼吸音略低,余无胸部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CT诊断莱特勒-西维病肝脏浸润一例

    作者:李震;胡道予;肖明;宋金梅

    患儿男,4岁,因间断发热,伴全身反复多发皮疹3年入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8.1℃,心律100次/min,全身躯干和四肢皮肤多发痂皮样皮疹和色素沉着,双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双肺少许湿哕音,肝肋下5 cm,脾肋下2 cm,质硬.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多量网状细胞;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389 U/L,天冬氨酸转移酶367 U/L,胆红素正常.超声见肝硬化、脾大.骨穿见有核红细胞增生活跃,可见巨核细胞及网状细胞增生,皮疹印片可见多量组织细胞.肝穿刺活检病理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图1).病理诊断:莱特勒-西维病(Letterer-Siwe disease).

  • 肝脏淋巴瘤二例

    作者:孙喜春;姜中华;刘爱波

    例1 女,73岁.患者于4 d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一拳头大小的包块,无明显压痛.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病史3年,1993年曾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1994年行双腹股沟囊肿穿刺术.

  • 男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一例

    作者:白林

    患者男,27岁.发现左乳肿物1年余,生长缓慢,无疼痛,无发热.近期肿物略有增大.体检:左乳触及1个1.5 cm×2.0 cm的结节,靠近乳头外侧,质硬,边界清楚,可活动.乳头外形无改变.无乳腺癌家族史.

  • 双侧肾上腺原发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亚军;张悦;高硕;白人驹

    患者女,58岁.主因厌食、恶心、呕吐、消瘦、易疲劳,发现皮肤变黑40余天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皮质醇(Cor)209.8 nmol/L(正常值:138.0~483.0 nmol/L),24 h尿Cor667.9 nmol/L(正常值:828.0~3036.0 nmol/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947 pmol/L(正常值:0~10.1 pmol/L),明显增高;ACTH试验不能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血Cor仍在正常值下限,临床诊为Addison病.腹部超声检查提示双侧肾上腺实性占位,CT检查考虑为双侧肾上腺转移瘤,为寻找原发肿瘤而行全身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检查.

  • 二例高原性脑水肿的CT和MRI表现

    作者:鲍海华;格日力

    例1 男,32岁.平素体健,无任何疾病史.于2004年11月8日从甘肃到青海玉树州曲麻来县(海拔4600 m)打工.患者到该县后当天出现头痛、呕吐并进行性加重,随之出现抽搐并昏迷,急诊送至我院,诊断为高原性脑水肿.入院当天行CT平扫检查,示脑沟、裂模糊,两侧白质密度略低,CT值为35 HU(图1).经吸高浓度高流量氧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患者清醒并逐渐好转.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出血一例

    作者:贺庆;官泳松;刘源

    患者男,64岁,因左上腹痛入院.8 h前,晚餐饮酒后患者始感左上腹剧烈疼痛.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501 IU/L,脂肪酶779 IU/L,血红蛋白(Hb)171 g/L.

  • 颈部结节病二例

    作者:林上奇;邱小伟;任宏宇;赵琦芳;张加成

    例1 男,72岁.因头痛、头晕伴胸闷、气促1 h来院急诊,临床以血管性头痛、短暂性脑缺血收治入院.体检:神清,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左上颈部颌下可触及约2.5 cm×3.0 cm大小的肿块,质中,移动尚可,有轻微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头颅CT及胸部摄片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 一例脑膜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孙屹岩;安丰新;王东东;刘增胜

    患者男,17岁.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伴右眼不适、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血压、脉搏)未见异常,无明显阳性神经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既往身体健康.

  • 胰腺淋巴管瘤合并胰腺分裂一例

    作者:张凯;李传福;马祥兴

    患者女,20岁.腹痛、腹胀10余天,加重伴左腰背部疼痛3 d.体检:腹膨隆,可扪及一巨大肿物,上界不清,下至脐下5 cm,质软,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示:一巨大囊性病变似起源于胰颈,壁薄,边界清晰,水样密度,其滗内可见明显分隔.增强扫描仅见分隔强化(图1).

  • 3.0 T MR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在显示正常脊髓及诊断脊髓压迫症中的作用

    作者:王葳;常时新;陆建平;郝楠馨;赵澄;秦文;杜育杉;王轶彬;宗根林;曹开明

    目的 探讨采用3.0 T MR研究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病例组(40例脊髓压迫症患者)和对照组(20名正常志愿者).病例组包括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9例椎管内肿瘤和1例陈旧性颈椎外伤.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EPI)行脊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利用纤维束追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在DTY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设置2个感兴趣区(ROI)法显示了纤维束交叉及主要的脊髓纤维束,如皮质脊髓束或脊髓丘脑束.其中1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了包括中脑的DTI,8名两侧的纤维束显示不对称,2名两侧对称.病例组所有患者均显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或破坏.所有颈椎病患者及3例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患者显示纤维束受压但无破坏,1例髓内室管膜瘤显示纤维束明显受压伴有少许破坏.结论 DTT技术能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异常改变,对脊髓压迫症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受压脊髓白质束的精确定位及损伤程度的判断.

  • 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活体Broca语言功能区及其纤维环路的结构

    作者:孙学进;戴建平;陈红燕;高培毅;艾林;田胜勇;庞瑞麟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揭示健康人Broca区与其他脑功能区间的纤维联系规律.方法 健康成人20名,采用Siemens Trio 3.0 T MR仪及工作站行数据采集和后处理及Broca区(B45和44区)纤维追踪,分析由语言功能区发出的神经纤维分布和走行.结果 Broca B45区纤维束平均值左侧为428束,右侧相应脑区为416束,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05);B44区纤维束平均值左侧为432束,右侧相应脑区为344束,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P<0.05).B45区部分各向异性左侧平均为0.336,右侧同区为0.317(t=-3.656,P<0.05);B44区左侧平均为0.342,右侧同脑区为0.342(t=0.093,P>0.05).弓状纤维束平均左侧为199束,右侧为205束(t=-0.465,P>0.05);平均部分各向异性左侧为0.385,右侧为0.375(t=1.912,P<0.05).Broca区发出纤维走行和分布,主要向前上到额叶前部内侧面皮层下,过胼胝体到对侧相应结构,向外下穿外囊向后经颞叶到枕叶,向内下穿苍白球和内囊后肢向下行.结论 Broca区及其相关的纤维结构形成重要的语言纤维环路结构,结构完整是完成语言功能的基础.

  • 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冰;单鸿;罗明月;陈少琼;康庄;何炳均;邹艳;叶滨宾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和T2WI上表现为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的扩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并探讨DTI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技术对MS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MS患者和32名与MS患者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进行头部DTI检查,生成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图(FA),分别选取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正常人相应脑白质区测量ADC值和FA值,并使用示踪技术做出三维脑白质束图像.结果 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233±0.119)、(0.973±0.098)、(0.748±0.089)×10-3 mm2/s和(0.620±0.094)×10-3 mm2/s,FA平均值分别为0.225±0.052、0.311±0.050、0.421±0.070和0.476±0.069.对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数据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小显著差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分别和对照组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三维脑白质束图像可以观察到MS斑块.结论 使用DTI检查生成的ADC图和FA图可以有助于评价MS中各部位脑白质的改变.通过三维脑白质束示踪图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MS斑块区白质束的异常.

  • 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的活体1H MR波谱及灌注成像和扩散成像分级

    作者:刘梅丽;崔世民;韩彤;刘力;雷静;刘红军;张云亭

    目的 探讨活体1H MR波谱(MRS)、脑灌注成像(PI)及扩散成像(DWI)对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级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154例.按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星形细胞瘤(Ⅱ级),问变型星形细胞瘤(Ⅲ级)以及胶质母细胞瘤(Ⅳ级).35例行1H MRS检查,其中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14例,比较各级肿瘤之间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冬氨酸(NAA)/Cr及乳酸(Lac)/Cr值;76例应用MR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PI)行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CE PI),包括Ⅱ级36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比较各级别星形细胞瘤内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43例行DWI,其中Ⅱ级26例,Ⅲ级6例,Ⅳ级11例,比较各级别肿瘤间的表观扩散系数比率(ADCR).结果 1H MRS组中Ⅱ、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Cho/Cr分别为2.709±1.228,5.812±2.374及5.289±1.462,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Lac/Cr分别为0.100±0.083、1.879±1.595及3.656±2.195,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Ⅳ级星形细胞肿瘤的NAA/C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E PIⅡ级与Ⅲ、Ⅳ级的rrCBV分别为1.379±0.739、2.654±1.072、3.218±1.56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CBV与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rs=0.601,P<0.01).rrCBV区分Ⅰ~Ⅱ级与Ⅲ~Ⅳ级的界值点为1.898(敏感性85.0%,特异性88.9%);DWI组中Ⅱ级与Ⅲ+Ⅳ级的A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6,P=0.072).结论 活体1H MRS能反映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代谢差别;动态CE MRI可以揭示肿瘤内血管分布状况,量化病变的血管生成,为临床提供病生理学信息.依此可对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分级.

  • 山豆根中毒的脑MRI表现

    作者:张劲松;宦怡;孙立军;张光运;李斌;刘燕丽;郑敏文;杜渭清

    目的 探讨山豆根中毒的脑MRI表现.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山豆根中毒的4例患者采用1.5 TMR仪行常规MR(T1WI和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 4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小片状长T1、T2信号改变,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升高,其中1例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1例症状较重患儿伴有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长T1、T2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ADC图信号减低.2例复查显示齿状核异常信号消失,1例基底节受累病灶趋向囊性变(长T1、T2信号),DWI显示为低信号.结论 山豆根中毒可以特异性累及齿状核和豆状核,MRI和DWI有利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

  • CT导引下经皮肌肉骨骼病变穿刺活检

    作者:张学滨;张雪哲;尚燕宁;黄振国;王武;洪闻;任安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肌肉骨骼病变诊断的价值,评估激光导引装置在肌肉骨骼病变CT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方法 165例CT引导下肌肉骨骼穿刺活检病例(其中36例使用Pinpoint激光引导系统),骨骼穿刺活检142例,软组织穿刺活检23例.149例有手术病理、切开活检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165例肌肉骨骼病变的穿刺活检总正确率为75.2%(124/165).其中骨骼病变穿刺活检的正确率为73.2%(104/142),肌肉软组织病变穿刺活检的正确率为87.0%(20/23).Pinpoint激光导引下CT穿刺活检的诊断正确率为80.6%(29/36).使用骨钻针穿刺诊断正确率73.8%(96/130),使用抽吸针穿刺诊断正确率80.0%(28/35).大病灶(直径>3 cm)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80.6%(79/98),小病灶(直径≤3 cm)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67.2%(45/6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经皮骨骼肌肉活检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优于较小病灶,在小病灶中,使用Pinpoint激光导引装置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 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朱康顺;单鸿;许长谋;黄明声;李征然;姜在波;关守海;杨扬;陆敏强;蔡常洁;陈规划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肝移植术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肝动脉支架置入(12例)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1例)的H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架置入技术要点.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成功置入支架,1例PTA加支架置入失败,1例单纯PTA治疗成功.支架术后随访9~227 d,平均97 d,无一例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诊疗时距在2周内的7例患者,1例支架置入术后9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恢复正常;而诊疗时距大于2周的4例患者,1例死于胆道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和肝功能衰竭,3例血清胆红素仍高于正常、反复出现胆道感染,经抗感染和(或)胆道引流病情好转.结论 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HAS是可行的,指引导管或长鞘技术和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可提高支架置入技术的成功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支架置入疗效的关键因素.

  • 血友病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

    作者:余卫;林强;尚伟;朱海峰;孟薇;石永胜;徐瑞燚;赵永强

    目的 比较观察血友病患者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影像显示差异.方法 选取14例血友病患者41个症状关节的X线、CT和MR影像.每个关节的3种影像学检查均在1 d内完成.各关节病变程度均行X线分级[将关节病变严重者(5级)除外].影像观察分别选用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积液、骨质疏松、骨骺增大、关节侵蚀、关节面下囊肿、关节间隙狭窄、骨髓水肿、关节内出血、滑膜增厚及髁间窝增大和前、后十字韧带病变(仅用于膝关节MRI评估)等征象进行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结果 14例血友病患者41个症状关节X线分级中0级5个,1级7个,2级6个,3级8个,4级15个.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积液X线显示有33个关节,CT和MRI均为34个;骨侵蚀病变MRI检出34个关节,CT 33个关节,X线20个关节.关节面下囊肿MRI显示21个关节,CT显示18个关节,X线显示9个关节.χ2值检验表明MRI和CT分别与X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I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检出骨侵蚀和关节面下囊肿病灶数均多于CT和X线;MRI显示骨髓水肿者14个关节,关节内出血者34个关节,滑膜增厚者27个关节.结论 在显示血友病关节炎病变方面,MRI优于CT和传统X线检查,可作为血友病关节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钆喷替酸葡甲胺-白蛋白增强MR淋巴造影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乙凯;吴元魁;方挺松;曹国洪;吕国士;彭旭红

    目的 初步探索组织间隙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白蛋白(HSA-Gd-DTPA)的阳性MR淋巴造影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兔12只,体重2.0~2.5 kg.6只兔单侧后腿肌肉注射蛋黄乳胶,用于建立腘窝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模型(反应性增生组),另6只兔单侧后腿肌肉接种VX2肉瘤,用于建立胭窝淋巴结肿瘤转移模型(VX2肉瘤转移组),对侧正常胭窝淋巴结用作对照(正常组).分析各组胭窝淋巴结在平扫及组织间隙注射0.04~0.05 mmol/kg HSA-Gd-DTPA24 h后的MRI特征并与病理检查对照.结果 平扫时,正常组(共计6个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共计8个淋巴结)和VX2肉瘤转移组(共计10个淋巴结)均表现为T1WI上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高信号.增强后24 h,正常组和反应性增生组淋巴结呈明显的均匀强化,而8个转移性淋巴结分别表现为环状、云絮状和"充盈缺损"等不均匀的强化模式,2个淋巴结为完全不强化.结论 组织间隙应用HSA-Gd-DTPA的阳性MR淋巴造影可准确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 三氧化二砷-碘油化疗栓塞对兔肝移植瘤转移及与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文娟;崔慧先;邹英华;钟志伟;刘向东;李海涛;樊新云;南月敏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 线圈填充因数与信噪比的关系

    作者:李建伟

    目的 分析线圈大小、样品体积对线圈信噪比的影响.方法 在体线圈中,使用1个大球形水模和1个小球形水模,水模置于线圈中央;在头、体及四肢线圈中,使用小球形水模,水模置于线圈中央.选用信噪比测量序列,每次扫描参数相同,检测信噪比.结果 体线圈中小球形水模图像信噪比较大球形水模图像信噪比高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头及四肢线圈的直径顺序变小,信噪比明显增大,但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结论 对于同一线圈,样本体积越小,填充因数越小,信噪比越好;对于同一样品,线圈的半径越小,填充因数越大,信噪比越好.

  • CT扫描体位设计在桡骨头骨折分型中的作用

    作者:王予生;刘霞;屈辉;程晓光;吴志钢

    目的 对比分析、研究5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计算机X线摄影(CR)平片、CT冠状面和轴面体位扫描影像.设计确定桡骨头骨折CT扫描的常规体位.方法 选用50例临床拟诊桡骨头骨折的患者,分别摄取桡骨头部位CR平片、冠状面和轴面CT扫描影像.按临床采用的Mason分型,对全部桡骨头骨折影像进行Ⅰ~Ⅳ分型.结果 5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CT扫描诊断阳性率为96%(48例);CR平片诊断阳性率为78%(39例).经CT冠状面体位设计扫描,确定分型者占94%(47例).经CT轴面体位设计扫描,确定分型者占82%(41例).结论 CT扫描体位设计对于桡骨头骨折分型意义明确.采用冠状面扫描体位可以满足常规临床影像诊断分型的需要,对于Ⅲ和Ⅳ型骨折应加扫轴面和进行三维重组.

  • 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

    作者:亓恒涛;秦维昌;柳澄;王道才;刘传亚;王巍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应用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采用临床常用的颞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380、300、200、160、120、80 mA的剂量对尸体头颅标本2具(4只耳)进行扫描,并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处理,然后用剂量头模和CT长杆电离室分别测试各mA下螺旋CT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横断面选取弓形下窝、前庭导水管、鼓膜张肌腱、面神经隐窝4个解剖结构,冠状面选取盾板、横嵴、面神经蛇眼征蜗窗4个解剖结构,双斜面重组图像选取锤骨、砧骨、镫骨、上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管6个解剖结构,分别对各mA组下重组图像进行统计评分处理,并筛选出能满足诊断的低mA值.对5例(10只耳)患者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当mA值由380降低至160时,CTDIW由(47.8±2.7)mGy降至(20.1±2.0)mGy.2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解剖结构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降低管电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颞骨扫描方法.

  •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的常见问题

    作者:刘瑞宏;贾绍田;王予生;李宝华;陈林;王真光;刘建新;弓景跃;刘道永;解雪松

    目的 探索计算机X线摄影(CR)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CR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水平,促进数字化影像标准的制订.方法 北京市内9家三级甲等医院提供的107张有问题的CR照片,组织放射科的医师、技师、工程技术人员20余名对其出现问题的现象、原因逐片分析、讨论、记录和统计.结果 107张有问题的CR照片,属于人为与外在因素造成的现象有36张(33.64%);成像板(IP)在读取过程或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伪影29张(27.10%);与IP相关原因所致图像伪影15张(14.02%);摄影条件选择不当造成图像质量不佳13张(12.15%);打印机故障造成的废片9张(8.41%);后处理不当造成图像假象或质量不佳5张(4.67%).通过对107张CR废片原因分析,60.74%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35.51%是CR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是后处理不当造成.结论 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CR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

  • 高能射线下计算机摄影和屏-片系统的射野验证片图像质量探讨

    作者:曹国全;金献测;吴式琇;李月卿;谢聪颖;张力;余建义

    目的 评价计算机摄影(CR)系统和普通屏-片系统两种方法拍摄直线加速器验证片的图像质量.方法 自制透过率为6.45%的铅模体,用影像板(IP)和X线胶片分别拍摄放射治疗验证图片,利用刃边法绘制各自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分别用IP和屏-片系统拍摄40例鼻咽癌患者的验证片,由2名相同年资的医师来判断每幅验证片岩骨破坏的程度,根据结果分别绘制2名医师关于CR照片和普通照片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结果 CR系统和屏-片系统的鉴别频率分别为1.159和0.806 Lp/mm.医师1 CR照片和普通照片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为0.802和0.742,医师2 CR照片和普通照片ROC的Az值为0.751和0.600.CR的MTF曲线和ROC曲线均高于屏-片系统.结论 利用CR技术拍摄直线加速器射野验证片的图像质量优于屏-片系统,在临床上具有很大推广价值.

  •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显示颈动脉分叉血流模式的研究

    作者:薛蕴菁;高培毅;林燕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MR血管成像(MRA)显示并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模式.方法 选取7例受检者,采用Siemens Trio型3.0 T MR仪,行颈动脉MR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并采用CFD方法计算并显示该段血管的血流模式.结果 7例受检者该血管段的血流模式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期相呈现周期性变化,在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近端外侧部均可见血液涡流与回流,其出现与否及形态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期相而变化,随着血液流向颈内和颈外动脉远端,该涡流与回流逐渐消失.结论 应用CFD方法结合MRA能显示颈动脉分叉血液的血流模式随心动周期的变化情况.

  •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马强;马大庆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血管圆线虫属的一种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935年我国陈心陶教授首先在广州褐家鼠的肺动脉中检出病原体[1].该病好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太平洋岛屿及东南亚地区为主,现在已在其他地区有病例报道[2].

  • 大肠癌肠外浸润螺旋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作者:张瑞平;李健丁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肠外浸润的螺旋CT(SCT)征象与病理、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关系.方法 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均行SCT多期动态扫描,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VEGF和MMP-2的表达和计数MVD.结果 螺旋CT判断大肠癌肠外、肠壁浸润的准确率为92.5%(37/40).肠外、肠壁浸润组的转移率分别为75.0%(21/28)和33.3%(4/1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肠壁、肠外浸润组间的CT强化程度、MVD、VEGF和MMP-2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强化程度与MVD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SCT增强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肠外浸润,且肠外浸润预示着更高的转移倾向;CT强化程度可作为定量分析指标初步判断肿瘤血管生成,MVD、VEGF、MMP-2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密切相关,肿瘤血管生成在大肠癌的浸润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作者:莫友发;张雪林;张礼鹃;李想良;胡罢生

    目的 分析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V和SMV血栓形成患者12例,全部行MR T1WI、T2WI、抑脂T2、血管成像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3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直接征象为血管内血栓信号(12例),表现为T1WI和T2WI显示PV和SMV流空信号消失.3例急性期血栓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8例亚急性期血栓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慢性期血栓T1WI为混杂信号,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静脉期PV、SMV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PV周围呈轨道样增强,其内无强化的低信号血栓.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0例)、肠管积血(6例)、肠壁增厚(12例)、肠黏膜水肿(11例)、薄纸样肠壁(1例)、缆绳征(11例)、肠系膜积液(2例)、肠壁积气(3例)、腹腔积液(12例)、PV海绵样变(3例)、肝脏异常灌注(6例).结论 MRI是诊断PV和SMV血栓形成并肠道缺血敏感有效的方法,MR多序列、多轴面成像及增强扫描对病变的显示、定位、范围及血栓的分期等有重要作用.

  • 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秦维昌

    医学影像技术是利用专门成像机制的设备,以无创性方式获取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学科.包括X线成像技术(含X线透视、摄影,DSA和CT)、MRI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核医学技术等.

  • Kerley A线的解剖病理基础及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王振光;马大庆;关砚生;陈步东;张岩松;贺文;王新莲

    目的 研究Kerley A线的解剖、病理基础及其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尸解肺标本28例,进行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病理大切片和组织学切片制作及对照分析.同期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肺病的患者176例进行HR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28例尸体肺标本的冠状面HRCT图像发现有Kerley A线17例.在大切片上观察有2种解剖基础:(1)小叶间隔线的串联组合,14例;(2)位于肺段和亚肺段之间不完整的纤维分隔,内含静脉和淋巴管,3例.组织病理检查所见:(1)间隔线内煤尘沉积和伴程度不等的纤维化;(2)间隔线内静脉血管壁增厚伴纤维化,扩张的静脉和淋巴管没有超过间隔线的轮廓;(3)间隔线内的水肿和炎性渗出.176例弥漫性肺病中发现Kerley A线11例(6.3%),其中肺水肿5例、病毒性肺炎2例、癌性淋巴管炎2例、结节病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结论 在弥漫性肺病中,Kerley A线的数量少,难以识别,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 冠心病伴发颈动脉狭窄的分析

    作者:刘加立;蒋世良;郑宏;黄连军;赵世华;凌坚;徐仲英;吕滨

    目的 评估冠心病(CAD)伴发颈动脉狭窄(CS)的发生率.方法 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血管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50%及累及情况,将CAD患者分为1、2、3支病变组(包括左主干受累);以CS≥70%为切分点,比较CS在不同亚组间的伴发情况;同时将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及相关生化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CAD患者中,1支病变25例(25.8%)、2支病变34例(35.0%)、3支病变38例(39.2%)(包括左主干受累);32例(33.0%)CS≥70%,包括颈动脉闭塞6例.CS分布情况:1支病变组4%(1/25)、2支病变组38.2%(13/34)、3支病变组47.4%(18/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CS密切相关(P<0.05).结论 单支病变合并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多支病变欲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CA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行颈动脉造影.

  • 电子束CT诊断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价值

    作者:支爱华;戴汝平;蒋世良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EBCT)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壁内血肿、夹层和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经EBCT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采用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6.0 mm,床进3.5 mm或层厚3.0 mm,床进3.0 mm,扫描时间为0.1 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20~140层.结果 68例患者中并发壁内血肿36例(52.94%),均伴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并发动脉瘤15例(22.59%);并发夹层3例(4.41%).溃疡的形态表现:乳头状17例,指状2例,蘑菇状21例,半圆形10例;多发不规则形18例.22例为稳定性溃疡,46例有活动性溃疡且常伴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P<0.01).不同形态的溃疡与不同特性的溃疡(稳定性和活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溃疡灶的分布:升主动脉3例,主动脉弓34例,降主动脉18例,腹主动脉13例,主动脉弓较其他部位更易形成溃疡(P<0.01).结论 EBCT能对主动脉病变精确定位,对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形态、性质等细节特点作出精确判断,对临床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中的应用

    作者:马祥兴;张伟;马晓峰;王青;于德新;李笃民;崔凤玉;李传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诊断大动脉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14例患者进行MS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自颈2椎体水平至耻骨联合水平,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组、血管内镜及血管分析,充分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14例患者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按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8例,混合型6例.重组图像结合轴面图像观察,可以清晰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6例,Ⅳ型1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MSCT血管成像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腔情况和管壁改变,后者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心包窦及隐窝积液的16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解剖学基础

    作者:卢春燕;杨志刚;杨开清;周翔平;余建群;朱捷

    目的 结合横、冠、矢状面解剖尸体标本,采用16层螺旋CT(MSCT)三维(3D)重组技术,评价心包窦、隐窝积液的CT表现特征及其影像学意义.方法 观察横、冠、矢状面尸体标本各1具的心包窦、隐窝的解剖及其通连关系,以及104例心包窦、隐窝积液患者的16层MSCT影像学表现特征,并对积液的显示率进行分析.结果 3具断面尸体标本以及MSCT图像均显示心包窦、隐窝系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脏大血管的根部相互移行而形成的腔隙.心包少量积液组与中至大量积液各组心包窦、隐窝积液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易积聚于主动脉上隐窝.结论 MSCT 3D重组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心包窦、隐窝积液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固有心包腔的直接通连关系,能有效地与纵隔或心包内其他病变相鉴别.

  • 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值差异的研究

    作者:蔡世峰;赵斌;王光彬;于台飞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讨ADC值与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对62个正常乳腺(包括4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及10名健康志愿者20个乳腺)进行MR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62个正常乳腺分别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将62个正常乳腺分为3型,比较3型之间ADC值的差异及不同b值时ADC值的差异.结果 4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的DWI及ADC图与组织切片对比,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学结构不同,其DWI及ADC图表现亦有差异.62个正常乳腺分为致密型10个,分叶斑点型42个及退化型10个.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升高,而退化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变化不明显.b=1000~0 s/mm2时,致密型、分叶斑点型、退化型乳腺ADC值分别为(1.70±0.37)、(1.93±0.46)、(1.18±0.65)×10-3 mm2/s,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8,P=0.000).不同b值时每2种类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7,P=0.147);致密型和退化型之间、分叶斑点型和退化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93、19.128,P值分别为0.029、0.000).结论 3型正常乳腺ADC值受乳腺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ADC值受b值高低的影响.

  • 医学影像学网格技术——医学影像学数据共享的新动向

    作者:曹厚德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学图像数据已成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应用为广泛的信息形式之一.今天,医学影像学描述特定个体状态的数据已经从结构到功能;从整体、器官、组织到细胞、基因乃至分子水平.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