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原发纵隔真菌感染一例

    作者:王丹丹;陈卫东

    患者女,37岁.主因间断发热、咳嗽、咯痰1个月,伴胸闷4 d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入院前3 d于外院因纵隔肿物、胸闷行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缓解症状.10年前曾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此后间断发热、咳嗽、咯痰;2年前发现右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占位.病程中多次抗炎、抗结核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右纵隔见大小约8.1 cm×7.3 cm×7.5 cm肿物,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及点状结节样钙化.增强扫描部分强化,平扫及增强CT值分别为36和62 HU.肿物与气管、右主支气管、头臂干、左头臂静脉紧密相贴,包绕右颈总动脉.纵隔可见多枚肿大淋巴结,部分分界不清,隆突下左肺门淋巴结伴点状钙化,增强扫描部分淋巴结有不均匀强化.左肺下叶及上叶舌段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图1~3).

  • PET-CT评价心肌病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一例

    作者:严激;徐健;范西真;孙贤林;安春生;陈康玉

    患者男,48岁,反复胸闷、气促、心悸2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8年3月1日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症状,伴有心悸,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级",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心电图: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s.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9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4%;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下降,左心室侧壁和后间隔达峰时限大差值90 ms.

  • 气管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雷静;韩丹;段慧

    患者男,13岁,因咳嗽,咯血约20 d,于2009年12月入院.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后逐渐出现痰中带血,偶可见鲜红色血液,剧烈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无胸痛、发热、盗汗.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SPECT、CT融合显像:气管上段可见不规则结节样突起的软组织影,约0.8 cm×0.6 cm,边界尚清晰,局部放射性分布无明显浓聚.CT示:气管上段近胸廓入口处见管腔内软组织影,呈结节状突起,约0.8 cm×0.5 cm,边界清,密度尚均匀,形态不规则,由左后壁突向腔内(图1),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180~200 HU(图2),邻近管壁无增厚.仿真内镜可见病灶表面呈结节状突起(图3).CT诊断:气管内病变,多考虑良性,血管性病变待排除.

  • 法乐四联症并右位主动脉弓及孤立性左无名动脉一例

    作者:孙占国;陈月芹;黄书然;范东晨;安国营

    患者男,8岁.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2007年12月30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口唇轻度紫绀,左侧桡动脉及左侧颈动脉搏动微弱,右上肢血压93/6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54/32 mm Hg.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左锁骨上窝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外院超声心动图提示:法乐四联症,主动脉右弓右降,动脉导管未闭.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心脏增大,主动脉右弓右降.

  •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CT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杨静;马大庆;张岩松;关砚生;杨钧;柳玮华

    目的 探讨急性粟粒性肺结核(AMPT)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MPT的CT表现,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阴性组各种CT征象的发生率行双侧确切概率法χ2检验.HIV阴性组2例尸检全肺标本行冠状面HRCT扫描,并切割成10 mm厚度肺标本薄片,选取结节丰富区制作冠状面大切片(80~150 μm)和5 μm组织切片,将CT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观察;对其中1例HRCT和病理显示微结节在肺小叶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 25例AMPT患者中HIV 阳性11例,阴性14例.HRCT扫描发现所有AMPT患者两肺均随机分布着弥漫微结节,磨玻璃密度(GGO,17例)是主要的伴发征象.结节融合、肺实变仅出现在HIV阳性患者中(分别为5和6例),阴性患者无一例.分析2例尸检病例,结节以小叶中心与小叶周边之间肺组织分布多(分别为792和560个),病理证实位于肺泡间隔;其中1例HRCT显示结节在肺小叶内的分布(1060个微结节)与病理所见(864个结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14,P>0.05).AMPT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于HRCT上表现为弥漫GGO,病理基础为肺水肿、炎症及肺泡透明膜.结论 AMP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呈血行分布结节;肺内出现弥漫GGO需警惕合并ARDS.

  • 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征

    作者:曹英;刘丽;蒲鹏;胡细新

    目的 分析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征及各种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双肺多发病灶18例,一侧肺多发病灶6例,双肺单发病灶2例.其中病灶为肿块结节混合型17 例,结节型8例,1例为单发肿块.26例中24例病灶边缘可见分叶状或锯齿状突起,13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空洞、空泡,18例病灶内可见钙化,14例病灶邻近的肺组织内见到少量斑片或条索影,20例邻近胸壁的病灶处胸膜增厚明显,病灶以宽基底与胸壁相贴.结论 肺泡状棘球蚴病有较明显的CT表现特征,CT检查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 胸腺上皮肿瘤的临床CT表现与术后存活时间的关系

    作者:陈涓;谭晔;王向阳;杜俊;潘纪戍;韦嘉瑚

    目的 分析胸腺上皮肿瘤的临床和CT表现与患者术后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复习9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作了WHO病理分类的胸腺上皮肿瘤的CT表现.根据肿瘤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纵隔淋巴结、有无大血管侵犯及肺内或胸膜转移灶,并结合是否伴发重症肌无力、WHO病理分类等,评价各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用Kaplan-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Log rank 检验用于评价各因素间的差异,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影响存活的预后因素,χ2检验用于分析CT表现与WHO分类的关系.结果 91例中因非肿瘤因素病死2例,其余89例中病死13例,5年总生存率为84.3%(75例).89例共有病灶91个,在CT表现上肿瘤≥ 5cm、边缘分叶、密度不均匀、出现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肿大及有远处转移者存活时间较短,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77.3%、76.7%、73.8%、30.0%、68.8%.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患者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和是否出现纵隔肿大淋巴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0.378、-1.756和1.853,P值分别为0.002,0.009和0.025.CT表现与WHO分类的比较结果和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WHO病理分类不同,则肿瘤的大小、边缘、血管侵犯情况、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98、5.737、18.307、8.465、15.608,P值均<0.05).结论 CT表现可以提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大小和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影响患者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而伴发重症肌无力多提示肿瘤级别较低,患者存活时间相对较长.

  • 成人麻疹病毒肺炎的影像表现

    作者:贾翠宇;赵大伟;张彤;李雪芹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对163例成人麻疹患者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MSCT扫描,共确诊10例成人麻疹肺炎患者.结果 10例肺炎患者中8例X线胸片异常,特征性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6例)和支气管增粗(2例);2例X线胸片正常者行MSCT检查.MS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密度灶1例,右上叶呈肺小叶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灶2例.结论 了解麻疹肺炎的X线胸片和MSCT表现可以缩小鉴别诊断范围,首次X线胸片正常患者不能除外肺部受累.

  • 年龄与月经周期对乳腺表观扩散系数差异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萍;王亚非;黄昊;刘琴芳;谌业荣;谭继善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月经周期不同时期乳腺ADC的差异,探讨乳腺实质ADC值与年龄及月经周期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乳腺MR DWI检查时间的选择.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技术,b值分别为0、1000 s/mm2,65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段分成3组:20~29岁21名;30~39岁21名;40~49岁23名.双侧130个乳房分别在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行常规MR平扫及MR DWI检查,测量各期乳头层面乳腺实质平均ADC值,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及月经周期不同时期ADC值之间差异.结果 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20~29岁乳腺实质的ADC值[左乳(2.14±0.14)×10-3、(2.03±0.18)×10-3、(2.10±0.19)×10-3 mm2/s;右乳(2.08±0.17)×10-3、(2.02±0.16)×10-3、(2.09±0.17)×10-3 mm2/s] 略高于40~49岁 [左乳(2.02±0.27)×10-3、(1.97±0.25)×10-3、(2.03±0.22)×10-3mm2/s;右乳(1.99±0.29)×10-3、(1.93±0.26)×10-3、(2.03±0.28)×10-3 mm2/s],30~39岁ADC值[左乳(1.94±0.25)×10-3、(1.91±0.21)×10-3、(1.97±0.21)×10-3 mm2/s;右乳(1.97±0.26)×10-3、(1.89±0.25)×10-3、(1.96±0.22)×10-3 mm2/s]低;月经周期不同时期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00;P<0.01);不同年龄段及左右乳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83、2.248,P值均>0.05).结论 乳腺实质ADC值增殖期下降明显,对各年龄段妇女行乳腺DWI检查应考虑月经周期因素的影响,以减少对乳腺疾病DWI诊断的干扰.

  • 儿童甲型H1N1流感胸部X线表现

    作者:周珉;郭万亮;汪健

    目的 分析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儿胸部X线表现,所有患儿于症状出现后3~8 d行仰卧位胸部X线摄片,并对患儿行X线随访.结果 53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病灶分布于肺部双侧,呈多发病灶;7例分布于单侧;7例X线表现正常;42例X线表现为两肺下野斑片状影,10例病灶有融合;7例患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随访发现1例出现局灶性肺间质增生;11例患儿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大片状实变影,随访均可见肺间质增生.结论 儿童甲型H1N1流感胸部X线多表现为两肺下野斑片状阴影,其次为两肺弥漫大片状实变影;后者随访可见原病变处有肺间质增生.

  • 时间分辨随机轨道MR血管成像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小腿动脉的成像研究

    作者:邬晴媛;林江;李丹;曾蒙苏

    目的 评价3.0 T时间分辨随机轨道(TWIST)MRA提供的小腿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形态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40例临床证实或怀疑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患者接受小腿段TWIST MRA及全下肢对比增强MRA(CE-MRA)检查.由TWIST MRA确定双侧腘动脉开始显示时间,双侧腘动脉开始显影时间差,小腿动脉通过时间和小腿动脉平均达峰时间.分析小腿动脉平均达峰时间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评价小腿各段动脉在TWIST MRA及CE-MRA的图像显示情况,包括血管显示度、静脉重叠情况和动脉狭窄程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动脉平均达峰时间与ABI的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对16例患者,以DSA为金标准,分别评价TWIST MRA、CE-MRA诊断各级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纳入评价的79侧下肢腘动脉开始显影时间为(30.7±7.6)s,双侧腘动脉开始显影时间差为(2.1±2.5)s,小腿动脉通过时间为(35.6±16.9)s,小腿动脉平均达峰时间为(52.6±17.6)s.(2)24例接受ABI检查的患者共计得到48个ABI指数(均值为0.62±0.23),与小腿动脉平均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627,P<0.01).(3)851段参与评价的血管中,TWIST MRA显影动脉节段849段,显示度评分为(2.83±0.48)分;CE-MRA显影动脉节段845段,显示度评分为(2.78±0.43)分(P>0.05).(4)以DSA共显示的194段动脉节段为金标准,TWIST MRA显示正常及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6.7%(118/122)、特异性为100.0% (72/72),显示明显狭窄的敏感性为94.1%(32/34)、特异性为96.2% (154/160),显示闭塞的敏感性为94.7%(36/38)、特异性为98.7% (154/156);CE-MRA显示正常及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5.9%(117/122)、特异性为100% (72/72),显示明显狭窄的敏感性为91.2%(31/34)、特异性为95.6% (153/160),显示闭塞的敏感性为94.7%(36/38)、特异性为98.1%(153/156).结论 TWIST MRA操作简便,无静脉污染,一次检查不仅能准确显示小腿动脉病变,而且能提供反映疾病程度的功能学信息.

  • 数字化断层融合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军;巩武贤;张殿星;田野;黄世廷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搜集X线平片可疑骨折但不确定或平片阴性但临床体征明显、不能排除隐蔽骨折的135例外伤患者,行数字化断层融合检查,对比观察X线平片及数字化断层融合图像,分析行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对隐蔽骨折显示的优势.随访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影像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61例X线平片检查阴性,数字化断层融合图像显示寰枢椎骨折3例,半脱位4例;四肢关节骨折20例;手足及腕部骨折11例;颈椎、胸椎、腰椎骨折7例;骶尾骨骨折8例;鼻骨骨折4例;胸骨骨折、肋骨骨折、眼眶骨折、下颌骨骨折各1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或脱位51例,数字化断层融合图像肯定骨折诊断34例,排除骨折17例;X线平片和数字化断层融合均诊断正常23例.随访观察断层融合技术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诊断骨折共95例.结论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在诊断一些深在部位和复杂部位的骨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中异常表达的意义

    作者:韩新强;祖茂衡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在下腔静脉隔膜型(MOVC)布-加综合征(BCS)患者隔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MOVC型BCS住院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40例同期住院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无使用抗凝血(促凝)药物史和吸烟史,无原发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血液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肝、肾功能正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下腔静脉血液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组患者3种因子的血液浓度值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下腔静脉血液中vWF、ET-1、VEGF 3种因子含量分别为(37.8±6.6) μg/L、(31.9±6.0) ng/L、(20.8±5.8)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3.3±1.3) μg/L、(5.3±1.8) ng/L、(4.2±1.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5、26.70、17.85,P<0.01).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与下腔静脉隔膜形成有关.

  • 新型MR对比剂长循环超顺磁氧化铁脂质体纳米微粒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作者:杨蕊梦;曹晶;余田;许乙凯

    目的 评价自制新型MR对比剂:长循环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脂质体纳米微粒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加入SPIO为对照组,加入长循环SPIO脂质体纳米微粒为实验组.(1)巨噬细胞的体外吞噬实验:将巨噬细胞株RAW 264.7经复苏、培养,细胞达到80%~90%融合后,以每孔2.5×105个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与不同浓度药物孵化后,分别测定细胞中Fe浓度和Fe染色情况,并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2)小鼠体内药物分布实验:C57BL/6J雄性小鼠6只,每组2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SPIO以及长循环SPIO脂质体后牺牲动物,经病理检查观察2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3)荷肺癌裸鼠MR成像实验:建立20只BALB/c裸鼠移植型肺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SPIO和长循环SPIO脂质体纳米微粒后行MR扫描,测量增强前后2组实验动物各时间点肝脏和肿瘤ROI的信号强度,绘制信噪比(SNR)时间动态变化曲线,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2组动物肝脏及肿瘤增强12 h 后SNR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4)细胞毒性实验(噻唑蓝,MTT法):检查2种药物对人肝细胞株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巨噬细胞的体外实验:析因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内Fe含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 839.9,P=0.000).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对照组巨噬细胞染色较深,实验组巨噬细胞染色较浅.(2)小鼠体内药物分布实验:对照组肝、脾、肺、肾组织内蓝染颗粒多于实验组.(3)荷肺癌裸鼠MR成像实验:平扫对照组肝脏SNR为31.47±0.56,实验组为30.89±1.41;增强扫描12 h后对照组为17.00±0.96,实验组为22.29±0.73.平扫对照组肿瘤SNR为58.41±0.61,实验组为58.44±1.08;增强扫描12 h后对照组为58.50±0.63,实验组为52.47±1.18.经协方差分析表明增强12 h后对照组肝脏SNR显著低于实验组(F=167.022,P=0.000);而实验组肿瘤 SNR显著低于对照组(F=266.106,P=0.000).(4)细胞毒性实验:随着培养液中Fe浓度的增加,HL-7702细胞生存率均有下降趋势,但析因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药物的细胞毒性较对照组低(F=2256.204,P=0.000).结论 长循环SPIO脂质体纳米微粒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抗巨噬系统吞噬功能,在体内实现了长循环,对非网状内皮系统的肿瘤也具有良好的T2负性被动靶向强化效果;同时还降低了SPIO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 低浓度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兔VX2肝脏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祖庆泉;施海彬;杨正强;刘圣;顾潍炜;张新伟;周春高;李麟荪

    目的 观察低浓度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肝动脉栓塞兔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4只实验兔,开腹在肝脏左叶种植瘤细胞建立VX2肝脏肿瘤模型,建模后14 d CT扫描测量肿瘤大小,并用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3组,后通过肝动脉对肿瘤进行栓塞.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超液化碘油组,C组为2.5% NBCA组.肝脏损害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评价.栓塞术后第7天再次通过CT扫描测量肿瘤体积,肿瘤生长比率(术后7 d肿瘤体积与术前肿瘤体积之比);并于栓塞治疗后记录各组实验兔的生存时间.对ALT和AS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肿瘤生长比率和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动物模型均成功建立并插管治疗.A、B、C各组实验兔在栓塞前后不同时间ALT和AST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的 F值分别为10.508、16.443、19.828,AST 的F值分别为23.696、23.334、15.594,P值均<0.05).栓塞治疗后第4天A、B、C组ALT水平分别为(49.4±13.5)、(115.2±48.8)、(124.7±49.4)U/L,AST水平分别为(52.3±12.0)、(128.3±50.1)、(137.0±66.9)U/L,B组和C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A组高(P值均<0.05).B、C组术后第4天ALT、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各组ALT和AST术后第7天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肝脏肿瘤生长比率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865,P=0.000);C 组的肿瘤生长比率为(0.839±0.144)%,显著低于A 组的(2.978±0.547)%(P=0.000),与B组的(0.871±0.0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栓塞治疗后C组生存期为(38.9±4.0) d,明显长于A组的(32.1±3.1) d(P=0.006);与B组的(36.9±4.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低浓度NBCA治疗兔VX2肝脏肿瘤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治疗方法,为治疗肝脏肿瘤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可能有潜在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组织器官剂量的研究

    作者:彭刚;曾勇明;罗天友;赵峰;张志伟;郁仁强;彭盛坤

    目的 利用中国人仿真胸部模型来测量不同噪声指数下胸部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MSCT胸部扫描进行剂量评估.方法 对CDP-1C型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在CT体层解剖和X线衰减两方面进行等效性论证;通过在体模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TLD)来测量不同噪声水平下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记录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两者分别换算为ED后选择单因素t检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时不同噪声指数胸部CT扫描的剂量水平.结果 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与成人CT胸部图像的结构相似.体模主要器官平均CT值为肺-788.04 HU、心脏45.64 HU、肝脏65.84 HU、脊柱254.32 HU,与成人偏差程度分别为肺0.10%、心脏3.04%、肝脏4.49%、脊柱4.36%.肝脏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5,P<0.05);肺、心脏和脊柱平均CT值与人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52、-1.219、-1.138,P>0.05).当噪声指数从8.5逐渐增至22.5时,DLP从393.57 mGy·cm递减至78.75 mGy·cm,各器官吸收剂量呈下降趋势(以肺为例,平均吸收剂量从22.38 mGy递减至3.66 mGy).应用DLP所计算的ED较器官吸收剂量计算的ED偏低(以噪声指数为8.5为例,两种方法的ED分别为6.69和8.77 mSv).结论 应用中国人仿真体模来进行CT剂量评估更为准确;基于ATCM技术的胸部CT扫描噪声指数设定至少应大于8.5.

  • 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MRI表现的对照研究

    作者:莫蕾;江新青;黄云海;陈婧;许进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7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CCRCC)55例,乳头状癌(PRCC)14例,嫌色细胞癌(CRCC)8例,回顾性分析各亚型肿瘤患者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根据肿瘤及肾皮质增强前后的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信号变化,分别进行百分比测量、肿瘤-肾皮质增强指数计算,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进行比较.结果 CRCC多数信号均匀(7/8);CCRCC及PRCC多数信号不均(分别为51/55和13/14)、常见坏死(36/55和7/14),PRCC常见出血(9/14)及囊变(9/14).动态增强各期CCRCC强化程度高,强化模式呈"快进快退",CRCC轻至中度强化,PRCC强化轻,两者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CCRCC、PRCC及CRCC皮质期信号变化分别为(296.15±60.27)%、(79.70±18.84)%和(119.56±40.76)%,实质期分别为(236.33±58.31)%、(122.81±27.35)%和(163.06±33.91)%,延迟期分别为(216.83±46.72)%、(117.55±20.63)%和(179.72±32.89)%;三者皮质期的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分别为1.26±0.34、0.33±0.12及0.54±0.10,实质期分别为0.92±0.23、0.41±0.23及0.62±0.15,延迟期分别为0.76±0.14、0.35±0.11及0.69±0.12,各亚型增强各期的信号变化(F值分别为940.931、124.515、38.194,P值均<0.01)、肿瘤-皮质增强指数(F值分别为798.625、78.308、73.699,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亚型的MRI表现与病理学所见基本相符.结论 CCRCC、PRCC及CRCC的MRI动态增强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在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上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甚至被认为可作为影像诊断的金标准[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新的CT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当前CT快速的扫描能力使进行对比增强CT扫描时常可以获得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但在非常短的扫描时间内确保得到靶部位大程度的强化却成为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这对精确确定靶部位扫描延迟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综述当前CT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一些原则和策略.

  • CT血管成像诊断破入蝶窦的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作者:李书玲;王振常;鲜军舫

    目的 评价颅脑CTA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例经DSA证实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联合应用VR、MIP、MPR、CPR后处理技术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CTA均表现为蝶窦内不规则软组织影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同步均匀强化并与其沟通,边界清晰,边缘不规则,病变大小自3 mm×2 mm×1 mm~33 mm×30 mm×27 mm.周边为动脉期不强化的软组织影,邻近蝶窦壁骨折、缺损.6例病变位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前突段,1例位于游离段.7例破口均位于颈内动脉内壁或前内壁.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可明确显示病变与蝶窦腔、蝶窦骨质及邻近血管的空间关系.结论 颅脑CTA检查对破入蝶窦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可明确诊断;VR、MIP、MPR、CPR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可明确蝶窦壁骨折和颈内动脉破口的位置、范围及其二者的关系.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影像表现误诊原因与鉴别诊断

    作者:余辉山;李宝学;田葵;秦立新;李靖;周春华;沙晋璐;柯曦

    自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所收治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5例.由于对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相关理论等各方面缺乏认识,导致5例ABPA患者被影像学误诊.为提高ABPA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将临床确诊治愈的5例AB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患者情况:(1)临床表现:经临床确诊的5例男性ABPA患者,小15岁,大41岁,平均27岁.均有明显的间断咳嗽、咯痰,病程1年3个月至5年.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作者:陈彬;赵峰;何健;章士正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一类临床病理命名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因不明[1-4].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CT影像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多数肺间质性疾病较难治愈,但是COP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5],及时诊断并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治愈,故了解COP的CT影像表现非常重要.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clinic-radiologic-pathologic diagnosis,CRP diagnosis)为COP的患者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5例.

  •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CT诊断

    作者:钟桂棉;张金娥;赵振军

    肺错构瘤是常见的肺部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肺肿瘤的1.5%~3.0%,国内文献报道高为8.0%[1]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肺实质内型和支气管内型,后者比较少见,因其CT表现类似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息肉、支气管腺瘤、支气管异物等,术前容易误诊.笔者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其CT诊断正确率.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搜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资料完整,经纤维支气管镜切除或活检病理证实为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患者共6例.均为男性,年龄57~81岁,平均70 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其中伴发热1例,胸痛伴咯血1例.

  • 影像检查对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马大庆

    肺部感染的影像研究近年有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免疫损害患者肺感染的诊断[1-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诊治[3-4],以及各种肺感染疾病的诊断和影像技术应用等方面.研究重点是肺炎与非感染疾病的鉴别、病原体的推断和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影像学研究提高了肺感染疾病诊断水平,充分发挥了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

  • 心脏CT研究进展:2010年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吕滨

    2010年的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主题是"个性化医疗:追求卓越(personalized medicine:in pursuit of excellence)".其内涵包括了个性化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应用和个性化扫描方案的应用.CT检查技术因为有辐射,应该进一步推广个性化扫描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本届RSNA在CT设备和成像技术方面没有新的突破,以通用电气(GE)公司的"宝石CT"(discovery HD-750)、西门子公司的二代双源CT(definition flash)、飞利浦公司的128排CT(brilliance iCT)和東芝公司320排CT(aquillion one)为代表的CT设备,仍然在各自的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基于上述设备的临床应用更加成熟,某些新技术也取得了进步,今年的科研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临床研究领域中的进展: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李飞;龚启勇

    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在美国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追求卓越的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in pursuit of excellence).本次RSNA大会收录的来自中国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神经、消化、心血管、胸部影像学系统,总共有91篇科学报告被接收作为口头发言,其中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影像学摘要的数量占前3位;同时还有62篇科学墙报被大会接收,其中神经、心血管、胸部影像学墙报的数量占前3位.

  • 3.0T MR滑动窗共轭梯度高限性反向投射重建心肌灌注成像

    作者:马恒;李坤成

    目前临床应用的MR心肌灌注成像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单次激发技术,其空间覆盖有限,不能覆盖整个左心室(仅获取1~3层图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以及信噪比均较低,每层扫描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对于并行采集[一般性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或敏感度编码(SENSE)]和EPI技术,虽然每层的扫描时间减少,但仍不能覆盖整个左心室(仅获取3~4层图像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均较低.滑动窗共轭梯度高限性反向投射重建(sliding-window conjugate-gradient highly constrained back-projection reconstruction,SW-CG-HYPR)作为一种新的MR心肌灌注成像方法,与传统的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相比,能够覆盖整个左心室,提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信噪比,并能减少运动伪影.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评价3.0 T MR SW-CG-HYPR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对《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的几点思考

    作者:唐光健

    诚如作者在综述中所述,近年来,CT设备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单层螺旋CT到MSCT,扫描速度与完成一次设定范围的扫描时间均大大缩短.然而,作为CT检查的另一项重要技术:静脉增强的应用,却没有多少改变,如何更为合理、效果更佳却少有研究.作者在综述中提到了这一问题,并从碘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到影响强化的不同因素对目前增强CT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的确应引起临床更大重视.然而,作者在论述中却忽视了增强CT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增强扫描的目的.实际上,增强CT扫描的目的主要可分为2个:血管结构的增强(包括CTA)与组织的强化,两者的强化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应一致.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