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腹膜后淋巴管肌瘤一例

    作者:陈静;王学建

    患者女,6岁.右腰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4年,触之疼痛.体检:右腰腹部可扪及3.5 cm×7.0 cm大小的质韧包块,有压痛,活动度差,无结节及分叶,边界不清,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当地医院B超及血管造影提示"腹膜后血管瘤可能".

  •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一例

    作者:唐小锋;刘旭林;牟仁琪;孙殿敬;孙振中

    患者男,54岁.左踝足疼痛3个月,加重伴痛觉过敏1个月.患者4个月前扭伤左踝(扭伤当时X线片无异常),疼痛经治疗无好转.现左踝足肿痛明显,呈烧灼样,并出现疼痛过敏.专科检查:左踝关节略肿胀,疼痛过敏,汗较对侧少,左小腿肌肉萎缩,周径较对侧减少约3 cm.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脾动脉动脉瘤伴脾肿大一例

    作者:胡红杰;沈来根;林敏

    患者女,43岁.2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体检,B超显示"脾门附近低回声团块",有多年的脾肿大病史,但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等病史.患者27岁结婚,足月顺产1次,早产0次,流产1次,健康子女1个,男孩体健.体检:脉搏73次/min,血压119/79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0次/min,体温36.9 ℃,身高1.64 m,体重67 kg,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 cm.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7.0×109/L,血红细胞5.23×1012/L,血小板139×109/L,血红蛋白(HGB)124 g/L.

  • 胸壁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伴肺转移一例

    作者:王彦民;刘白鹭;牡丹

    患者男,12岁.因右肩疼痛,肿胀1个月就诊.体检:右胸壁腋下触及巨大肿物,质硬,不活动,边界清楚,皮肤颜色正常.

  • 旋转光栅视觉刺激生理成分的功能MRI研究

    作者:梁平;张志强;卢光明;邵庆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旋转光栅刺激引起的视觉皮层生理反应,探索其反应的组成成分.方法 9例健康志愿者,以旋转光栅、静止光栅和白光为任务状态,静止光栅、白光和黑暗为控制状态,任务设置分为6个步骤;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回波基础上加平面回波(GRE-EPI)成像序列采集数据,SPM99软件进行数据离线后处理,数据采用单样本处理.结果旋转光栅的各种刺激成分引起不同视觉皮层中枢的兴奋.枕叶中央区域的强烈反应位于初级视觉皮层区,平均坐标为13、-98、-2与11、-100、-4,与白光刺激有关.两侧19区的反应位于枕颞交界处的MT区,平均坐标为、46、-72、-2与-44、-74、0,与视觉运动功能有关.枕叶中央微弱的反应区的平均坐标为-12、-98、-6与-16、-96、-6,与形状察觉功能有关.结论在组块设计时,控制状态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旋转光栅刺激可以提供单纯光感觉、视觉运动及形状察觉信息成分.fMRI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视皮层生理的良好工具.

  • 肾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作者: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动脉性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方法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中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者52例,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动脉内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栓塞和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结果 12例移植肾动脉基本正常,21例显示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其中1例合并吻合口狭窄),14例为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3例为移植肾内动脉稀少.单纯移植肾动脉狭窄中,16例行经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单纯球囊扩张12例,血管内支架4例)治疗,其中14例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例术后肾功能恢复不良,移植肾切除.13例动脉血栓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例溶栓后放置支架),其中3例溶栓失败,1例血管通畅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恢复,余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吻合口狭窄接受吻合口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动脉瘤栓塞治疗,造影复查动脉瘤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提供进一步治疗,可及早挽救移植肾.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效坤;王明友;杨志国;邱春东;吕东方;李晓东;左太阳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中心型肺癌,18例治疗前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快速病理证实,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7~16粒,125I微粒子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 MBq/粒,植入微粒子放射性总活度为181~355 MBq.穿刺点均为1处,调整进针方向2~5次,前胸壁入路8例,侧胸壁入路8例,后胸壁入路6例.22例中6例行经静脉化疗1~3次.结果 22例中随访满1个月以上者20例,2个月以上者16例,3个月以上者10例,6个月者3例.1个月随访2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18例,无变化2例,增大0例;2个月随访16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15例,无变化1例,增大0例;3个月随访1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8例,无变化1例,增大1例;6个月随访3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3例,无变化0例,增大0例.22例中治疗前有明显肺段、肺叶不张12例,随访中重新膨胀9例.治疗后新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新发生胸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并发症:气胸11例,粒子脱落1例.结论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可使瘤体明显缩小,效果肯定.CT导引下准确,相对安全.此种治疗对转移有无明显预防作用有待研究.但对局部转移灶治疗同样有效.

  • 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黄振国;张雪哲;王武;洛小林;王继英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0例13个病灶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肿瘤4例,转移瘤6例(9个病灶).患者男 4例,女6例,年龄54~62岁(平均56.9岁) .依据粒子植入术前15 d内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5~10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10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44粒(平均18.6粒).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全部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随诊CT检查示3个病灶消失, 8个病灶明显缩小, 其余2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随诊显示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3.15和2.06 cm(t=5.127, P<0.001).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是1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作者: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邓钢;杜明华;方文;朱光宇

    目的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将放射粒子装进上述鞘内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选择1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分级为Ⅱ~Ⅳ级,将放疗支架植入到患者病变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全身γ射线显像(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3例术后1个月CT复查提示病灶的厚度较术前变簿, 2例变大,3例随访近8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缩小,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其临床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对照研究.

  • 血管内支架治疗门静脉良性狭窄引起的门静脉高压

    作者:黄明声;单鸿;姜在波;关守海;朱康顺;李征然;周玉斌;何炳均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在门静脉主干良性狭窄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例门静脉良性狭窄患者(其中炎症性狭窄3例,肝硬化肝移植术后3例)实施了门静脉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支架通畅、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门静脉支架(共6枚),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 (37.3±4.7) cm H2O(1 cm 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 (18.0±1.9) cm H2O (P<0.001),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完全缓解,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诊26个月(5~36个月),所有患者门静脉保持通畅,除1例患者死于肝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外,其他患者均存活.结论门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门静脉主干良性狭窄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是安全及有效的.

  • CT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作者:张福君;吴沛宏;顾仰葵;赵明;张亮;谭志斌;刘达信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6.2岁,其中肝癌肺转移10例,直肠癌肺转移6例, 乳腺癌肺转移2例.18例病灶数为68个,平均每人3.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5 cm.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对残留厚度≤1.0 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采用18.5~29.6 MB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125I在1.7 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18例68个病灶,完全缓解(CR) 36个;部分缓解(PR) 17个;无变化(NC) 10个;进展(PD) 5个.总有效率77.9%.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2例(肺内);白细胞下降2例,程度较轻,计数均在3×109/L以上.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实验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检查的意义

    作者:韩丹;巫北海;杨鸿生;宋光义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诱发率高、较接近人体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动物模型,进行影像和病理的研究及对照.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 右侧胸膜腔闭式染尘法注入石棉纤维混悬液40 mg, 对照组20只, 注入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每隔1~3个月对实验组10~30只,对照组3~5只大鼠胸部CT扫描,动态观察MPM的发生情况,不处死大鼠而待其自然死亡,死亡鼠先行CT扫描后再做病理学检查,整个实验周期历时2年.结果对照组中无自发性MPM.实验组有效动物为95只,其中有MPM 68只,诱发率71.6%.68只中胸膜不典型增生13只,胸膜阴性14只.病理表现分为结节型、斑片型和巨块型;组织学分为纤维型、上皮型和混合型.3~8个月内CT扫描胸膜无异常,9~24个月开始出现MPM的多种形式改变,如胸膜增厚,增厚胸膜密度不均匀;肿块;纵隔增宽;纵隔胸膜改变;邻近组织(心包、心脏、膈肌、胸、肺)的浸润及远距离的转移等较特征性的MPM征象.其中结节状胸膜增厚仅发生在MPM,早发生在250 d.结论该模型与临床有较好的对应性,弥补了临床上很难获得新鲜、不同肿瘤时期肿瘤组织标本的缺陷;不同时期CT检查有阶段性改变和特征性的征象.可用于影像学等多种研究,是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 急性心肌梗死的CT灌注实验研究

    作者:刘远健;冯晓源;沈天真;陈星荣;言伟强;王成林;刘鹏程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病灶的可靠性; 定量研究急性梗死灶伽玛(γ)曲线的参数特征, 以期指导临床对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分析、诊断.方法使用Imatron C-150 型电子束 CT(EBCT),灌注扫描程序,扫描对比剂流动模型,观察拟合的曲线以及在不同灌注量中的变化;选取6只健康家犬,麻醉后经开胸手术,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旋支分支, 使左心侧壁部分梗死. 通过 EBCT灌注扫描, 观察正常和梗死区的形态及其灌注曲线变化,分析正常和梗死区的曲线特征和各参数, 经统计学处理, 提出其差异和鉴别点.有2只同时经单光子发射体层计算机(SPECT)扫描,所有标本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处理,与扫描图像比较,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结果不同灌注量的模型扫描曲线上升斜率不同;犬心肌的正常灌注曲线为一上升稍快,继之平缓下降的γ-曲线:其上升时间约10~13 s,上升CT值约34~37 HU, 峰值CT值约70~81 HU.而梗死心肌的上升时间延长,平均19.9 s左右, 上升CT值和峰值CT值降低,平均分别为20.0和53.8 HU,与正常心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正常与梗死心肌的灌注曲线有显著性差异, CT灌注扫描能够检测、发现心肌梗死病灶.

  • 腹膜炎症性和肿瘤性病变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郑晓林;杨钢林;黄石川;刘碧华;丁荏芬

    目的研究腹膜炎症与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患者63例,作常规CT平扫+增强,计测正常人腹膜与病变腹膜CT值的均数.将病变腹膜的CT表现分类,与相应病理对照,计数炎症和肿瘤性病变间的CT种类数目.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 正常腹膜结构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88.60±18.30)、(-78.73±16.90)HU,病变腹膜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38.63±15.64)、(-1.42±14.42)HU,病变腹膜CT值显著高于正常腹膜.(2) 病变腹膜CT表现归为5种,共183处: 磨玻璃样腹膜65处,其中炎症56处,肿瘤9处;线状、条状腹膜增厚25处,其中炎症12处,肿瘤13处; 粗乱不均匀条索与小结节50处,其中炎症8处,肿瘤42处;软组织肿块28处,其中炎症5处,肿瘤23处;饼状腹膜15处,其中炎症2处,肿瘤13处.炎症、肿瘤的CT表现种类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膜病变CT征象分析,有助于对腹部疾病的正确诊断与鉴别.

  •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成像系统的ROC曲线特性比较研究

    作者:王健;王昌元;于凤珍;谢晋东;于兹喜;宋少娟;袁聿德

    目的研究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屏-片系统的ROC曲线特性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方法在中速屏-片系统特性曲线与CR系统总特性曲线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获得CR系统和中速屏-片系统ROC实验标准体模影像,然后变化后处理参数旋转量(GA)、密度变换(GS)、频率增强(RN)和频率等级(RE),分别获得CR系统照片.请临床医师用5值判别法识别所有影像信号,并对结果进行ROC解析.结果 (1)获得CR系统和中速屏-片系统影像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875 56和0.939 58,屏-片系统明显优于CR系统(t=2.526,P=0.0355).(2)层次调节结果:①其他参数不变,调节GA=0.6、1.0、2.0、3.0、4.0时,CR系统影像的ROC曲线下Az分别为0.800 24、0.875 56、0.881 84、0.889 28和0.859 44,调节GA,CR系统的ROC曲线下Az有所变换,但并不能达到或接近中速屏片系统.②其他参数不变,调节GS=0.3、0.4、0.5、0.6、0.7、0.8时,CR系统影像的ROC曲线下Az分别为0.772 54、0.875 56、0.927 20、0.933 56、0.942 66和0.935 12,调节GS,CR系统的ROC曲线下Az变换明显,可以达到或超过中速屏-片系统.(3)空间频率调节结果:①其他参数不变,调节RE=0.5、5.0、10.0、15.0时,CR系统影像的ROC曲线下Az分别为0.875 56、0.925 24、0.940 84和0.941 48,调节RE,CR系统的ROC曲线下Az可以达到或超过中速屏-片系统.②先调节RE=10,其他参数不变,调节RN=0、3、5、8时,CR系统影像的ROC曲线下Az分别为0.914 38、0.940 84、0.895 18和0.860 30,调节RN,CR系统的ROC曲线下Az可以达到或超过中速屏-片系统.结论 (1)在CR系统总特性曲线与中速屏-片系统特性曲线一致并使用同样摄影条件时,CR系统影像上信息量明显小于中速屏-片系统.(2)只有恰当地选择CR的后处理参数获得的信息量才能超过屏-片系统.

  • MR检查时人体内生物医学置入物和置入设备的安全性研究进展及对策

    作者:靳二虎;马大庆

    MR的安全性是指处于MR磁场环境中的物体对病人或其他人员不构成危险,但有可能影响诊断信息的质量[1].自20世纪80年代初MR应用于临床以来,MR扫描机的软硬件经历了不断更新和改进,目前3.0 T扫描机已在我国部分医院使用.与此同时,接受各种生物医学置入物和置入设备(biomedical implants and devices)治疗的病人数也越来越多,且这些置入体的构成成分、种类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变化,使得这些病人在接受MR检查时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5].例如,置入物受磁力相互作用引起的移动、被诱导产生电流与加热,以及保持生物医学置入设备的功能等问题.现就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安裕志;于文玲;满凤媛;张天明;史季桐;李彬

    目的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 6~71岁,女20例,男15例.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 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1例同时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28例中,20例呈等密度,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行CT增强扫描的25例全部强化,其中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行MR扫描的27例中,16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3例呈长T1、长T2信号,8例呈等T1、等T2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25例均呈明显强化,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经统计学处理,MRI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P=0.001).结论 CT和MRI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MRI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 规范乳腺X线报告

    作者:顾雅佳

    乳腺影像检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40多年来,乳腺影像检查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硬件部分包括X线管、乳腺压迫装置、增感屏、X线胶片和活动滤线栅的改进已使乳腺X线片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明显提高;内外侧斜位(MLO)的常规应用,并有受过良好乳腺专业培训的技术员开展工作,则使乳腺深部结构能常规地包括在乳腺X线片中;新技术包括放大摄影、局部压迫摄影、辗平摄影术等等的广泛应用,使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再加上目前数字化、半数字化乳腺X线机的推广,更使乳腺影像上了一个台阶.乳腺X线检查与高分辨率超声、MR检查一样,已成为乳腺检查的常规方法之一,并且在某些方面起着后两者不能替代的作用.

  • 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作者:张雪哲;吴沛宏;张福君

    恶性肿瘤是当今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单一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或好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和边缘学科的产生,以及介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导引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逐渐为临床工作者认识,正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特组织有关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肺转移癌、肺部以外其他系统的原发瘤和转移瘤,以及食管癌等4篇临床研究论文作为重点号发表,以期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 大腿根部恶性蝾螈瘤一例

    作者:陈蓉;龚水根;张伟国;李增鹏

    患者男,70岁.不明原因出现腰部胀痛不适,站立行走活动时加重,且逐渐出现左髋部疼痛3年余.20 d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根部有一包块.体检:左大腿根部内有一椭圆形包块,大小约10 cm×11 cm×12 cm,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稍差.

  • 腰段圆锥部髓外硬膜下尤文肉瘤一例

    作者:许冬明;张贵祥;王蔷;李玉洁;胡运胜;何之彦;缪竞陶

    患者女,1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腰痛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夜间疼痛加剧.体检: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3级,步态蹒跚.左下肢痛、温觉减退.

  • 右上肺静脉下支静脉瘤一例

    作者:毛青;向述天;包颜明;杨亚英

    患者女,56岁.胸部X线正位片发现右上肺肿块.即往体健.体检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心脏杂音.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右上肺背段多个异常增粗、不规则血管断面,增强扫描(碘海醇300 mg I/ml,流率3.0 ml/s,剂量100 ml,延迟23 s)发现该异常增粗血管与肺动脉、左心房强化一致,下方与右肺静脉吻合(图1);三维重建(Marconi Mx8000)旋转图像(图2)显示右肺动脉远端异常增粗、迂曲,下方与右肺静脉吻合后入左心房.

  • 侵犯多个足关节骨骼的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母华国;徐霖;桑玲;傅秋明

    患者女,34岁.右足背外侧肿块伴发痒12年,双足内翻加重4年.9年前及6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不明,术后均复发,病变加重,肿块逐渐增大,近4年进展明显.体检:右足外踝下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样包块,质硬,有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破溃,双足内翻畸形,左足内翻较轻,右足内翻较重,行走受限,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无异常.各项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病变的CT观察

    作者:薛雁山;蔡强;许建英;纪智;陈麦林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的变化.方法对4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和同期39例正常对照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测量以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气管横截面积(Ta);(2)气管指数(Ti),即气管的大横径(Tc)和大矢径(Ts)的比率;(3)左、右主支气管直径(分别记为Bl和Br);(4)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角度(Ba);(5)胸廓指数(Thi);(6)气体潴留指数(Ati).结果除Ba外,气肿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均值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气肿组的Ti与Ati呈明显的负相关(r=-0.593,P<0.001),Ti与Thi呈明显的正相关(r=0.537,P<0.01).Ta与Ati(r=0.105, P>0.05)和Ta与Ti(r=-0.125, P>0.05)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Ti减小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的主要变化,而且这种改变与肺气体潴留和胸廓改变相关.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作者:王建卫;林冬梅;石木兰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旨在提高对PSH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1976年1月至2002年12月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共45例,其中男3例,女42例(93.3%),年龄18~67岁,中位年龄49岁.无症状由体检发现19例(42.2%).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CT)完整的PSH共20例.平扫7例,直接增强扫描13例.将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典型X线片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无分叶及毛刺.CT平扫7例,病变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直接增强扫描13例,9例为均匀强化(其中4例增强早期呈不均匀强化,延时后均匀强化),4例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密度,强化的大CT值为135 HU.13例增强CT的病变中,强化程度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的11例,全部含有较多的血管瘤成分.含有较大面积低密度区的1例,组织学显示有囊变.影像检查见有钙化的5例均与病理学所见吻合.结论有助于PSH影像诊断的指标为:(1)40~60岁的女性患者;(2)胸片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3)CT平扫密度均匀,有时有小低密度区和粗大点状钙化,偶尔可见囊性变;(4)CT增强后有中度至明显强化.对于增强早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的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应行延时扫描.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曹艳;陈克敏;潘自来;刘嘉玲;黄绍光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进行上气道成像,回顾性分析其上气道形态特点,探索该方法在OSAHS临床综合诊断及病因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HS患者28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成年人14例,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平静呼吸、闭口堵鼻深吸气(Müller)动作时行上气道MSCT扫描,测量各咽部水平的截面积及相应的矢径和横径、软腭的长度及厚度、判断上气道的阻塞情况、计算气道塌陷度.结果 (1)结合运用MSCT图像后处理功能可理想观察上气道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各所需数据并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2)OSAHS组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狭窄或阻塞,且多发生在吸气时相(P值均<0.05).(3)OSAHS组腭后区及舌后区的气道塌陷度较正常人高,气道容易塌陷(F=15.133,P=0.001;F=5.552,P=0.025).(4)OSAHS组软腭厚度较正常人厚(F=15.908,P=0.000).结论腭后区及舌后区气道明显狭窄或堵塞伴气道塌陷度的增加可能是OSAHS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运用MSCT观察上气道简便、快捷、准确,在OSASH临床综合诊断及病因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喜刚;韩雪;王雪红;孙宏亮;王鸿振;牛洪涛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冠心病患者(35例拟诊冠心病,5例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所得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40例患者中对160支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进行了MSCT三维重建, 35例拟诊者中4例MSCTA和DSA排除了冠脉疾病;31例124支冠脉中,MSCTA对于显示近中段≥50%的狭窄有一定的准确性(敏感性81.8%,特异性90.1%),不能显示轻度狭窄病变、远端或细小分支病变;可以发现并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显示斑块的形态及引起狭窄的程度.钙化斑块特别是钙化范围广者可引起管腔轻度狭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非钙化斑块则引起较明显的狭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4例冠状动脉支架和1 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MSCTA是有效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替代DSA用于易碎软斑块的早期检查.

  • 计算机辅助检测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崔湧;翟仁友;刘小娟;王亚杰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AD系统对136例乳腺癌钼靶X线片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对CAD标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放射科医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AD系统对微小钙化的敏感性为93.2%(41/44),特异性为22.8%(21/92),准确性为45.6%(62/136);CAD系统对肿块及结构紊乱病灶敏感性为82.9%(107/129),特异性为71.4%(5/7),准确性为82.4%(112/136).经Kappa检验,CAD系统与放射科医生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具有显著性意义(Kappa肿块=0.424,P肿块=0.000; Kappa钙化=0.365,P钙化=0.013).结论 CAD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的特点.在临床乳腺钼靶X线片的影像诊断中CAD系统可作为辅助检测工具.

  • 乳腺癌的相关影像学表现与B淋巴细胞瘤基因表达的关系

    作者:张毅力;杜红文;张蕴;张月浪;匡方军;郭佑民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B细胞淋巴瘤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54例乳腺癌和26例乳腺良性病变均经病理证实,且所有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这些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比较它们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并且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高于其他两种乳腺良性病变(χ2=15.116、11.361,P<0.05). 结节状肿块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高于其他形态肿块组(χ2=10.358、12.818,P<0.05);肿块边缘有"毛刺征"的bcl-2和bax的表达均高于无"毛刺征"组(χ2=10.996、10.667,P<0.05);钙化形态为泥沙样者,其组织bcl-2的表达较在其他钙化形态中为高(χ2=10.405,P<0.05);病变内有簇状钙化者的bcl-2表达较仅表现为肿块者高(χ2=6.841,P<0.05).结论乳腺癌的一些重要钼靶X线征象与bcl-2和bax的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使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乳腺疾病的体会

    作者:顾雅佳;吴斌;张帅;杨天锡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X线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分析307例乳腺病变的X线片并作BI-RADS分级,用操作者特征曲线(ROC)、Kappa分析两组医生判读情况,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307例中乳腺癌159例,良性病变148例.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对乳腺病变的BI-RADS判读分级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Az1=0.946,Az2=0.845,U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U=0.526,P>0.05),总符合率有中至高度一致性,K=0.435,其中Ⅰ级(0.511)、Ⅴ级(0.679)为中至高度符合,Ⅱ级(0.373)、Ⅲ级(0.179)、Ⅳ级(0.276)符合较差.高年资组与低年资组各分级中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Ⅰ级(12.5%、22.5%)、Ⅱ级(3.7%、12.5%)、Ⅲ级(20.83%、19.61%)、Ⅳ级(68.63%、60.34%)和Ⅴ级(100%、89.91%).两组医生判读均错误23例(7.49%).结论 BI-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的X线诊断中有价值.合理应用0级、结合临床检查能降低漏诊率.对有症状的乳腺病变,Ⅱ、Ⅲ级诊断域值可提高,Ⅳ级域值可降低.BI-RADS有其局限性,使用者应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订出相应的分级标准.

  • 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干芸根;孙洁;荣远新;林飞飞;王宏伟;向葵;徐大勇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临床疑为先天性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手术前行胸部正侧位片、插胃管及双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所获得的结果与手术对照研究.结果按照Gross的分类,5例为Ⅲ型,1例为Ⅰ型,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所测两盲端的距离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5例仿真内镜显示瘘管的开口.结论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在显示和评价闭锁食管两盲端情况及气管食管瘘的位置是可靠的,螺旋CT对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外科术前估计与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纵隔弥漫性囊状淋巴管瘤二例

    作者:仇俊华;钱向东;徐霖;徐洪毅;郑全增;隆燕;邱建军;李如春;张育根

    淋巴管瘤是较为少见的纵隔肿瘤,弥漫性淋巴管瘤更为罕见,因其影像学表现复杂,侵犯范围广泛,术前诊断难度很大.现搜集经2所医院手术确诊的2例,分析其影像诊断特点.

  • 主动脉弓部夹层二例

    作者:王诚;赵世华;蒋世良;黄连军;韦云青;陆敏杰

    主动脉夹层(AD)是累及主动脉常见的灾难性疾病.通常AD内破口源于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上段,单纯起自主动脉弓部者国内报道少见.笔者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的该类AD,就其影像表现、分型归属等问题进行探讨.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