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囊性膀胱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王传彬;董江宁;韦树华;张萍

    患者女,31岁。体检发现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患者无明显消瘦、排尿困难和肉眼血尿。体检:膀胱区有压痛,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无异常。

  • 左股骨真菌性骨髓炎一例

    作者:何永财;宋亭;董天发;黄建威

    患者男,62岁。因左膝、左髋疼痛4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013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左髋疼痛,为针刺样痛,伴左膝、左脚轻度浮肿。2014年4月出现左膝、左髋疼痛加剧,以左膝明显。患者既往于2011年5月因车祸致左膝关节摔伤,在外院行“左髌骨修补术”治疗。

  • 腮腺区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李帮雪;郭顺林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1.5年余,逐渐增大1个月就诊。患者1.5年前偶然发现右侧下颌角处有一红枣大小肿物,渐进性生长,无疼痛麻木等症状,未作处理。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中药(具体用药不详)后自感肿块变小,停药后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2015年4月20日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专科体检:右侧下颌角升支处突起一大小约7.0 cm×5.0 cm×4.5 cm肿块,类圆形、界清、质硬、活动度可、无触压痛、与周围皮肤无粘连,皮肤温度不高,颈部及双侧颌下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91×109/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阳性,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及CA724均阴性。

  • 多回波采集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测量黑质小体形态特征及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高平;周佩洋;李光;王普清;刘焦枝;徐峰;武夏夏

    目的:采用3.0 T多回波采集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分析黑质小体-1区的具体影像特征,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54例确诊PD患者(PD组)及51名非PD病志愿者(对照组)行3.0 T ESWAN序列扫描,在幅度图上对黑质内黑质小体-1区特征高信号宽处(a)、同层黑质与楔形高信号长轴垂直的中段宽度(b)、椭圆形部分消失后残余带状高信号宽处(c)进行测量、数据采集,由2名医师按征象的“有”、“无”重新分类的结果与临床金标准对照,并计算判断P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连续选取新收入的11例临床疑似PD患者(UD组)做同样检查,按前述研究所得结论对其行影像诊断,将做出的诊断与之后的临床终诊断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51名中49名(96.08%)均在双侧或单侧黑质致密部后外侧见黑质小体-1区特异性高信号,该高信号可呈“水滴”状、楔形及椭圆形外观,其大小(a/b)平均为(0.31±0.07) mm。PD组中所有患者(100%)“水滴”后方椭圆形高信号均表现缺失,黑质小体-1高信号的缺失用于判定PD的敏感度达100.0%(54/54)、特异度约96.1%(49/51)。UD组11例中7例“水滴”状高信号完全缺失者及1例双侧“c”值较小者经临床证实为PD,2例特征高信号存在者及2例c值较大者入院后确诊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结论 PD患者在3.0 T ESWAN上黑质小体-1区特征高信号消失,分析该高信号存在与否及其尺寸有可能是诊断PD和鉴别PD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改良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肺功能不全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杜鹏;卢伟;肖越勇;张肖;何晓锋;张欣;李婕;杨杰

    目的:探讨改良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肺功能不全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的31例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患者均采用同轴针穿刺扇形布源技术行125I粒子植入。术前采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采用扇形布源系统模拟手术方案,粒子植入间距0.5~1.0 cm,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即刻将CT图像导入TPS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计算术后周边匹配剂量(MPD)、肿瘤靶区90%的体积所达到的剂量(D90)、被90%的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体积(V90)。术后第2、4、6个月对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判定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MPD为100~140 Gy,中位值为120 Gy。D90为95~146 Gy,中位值为118 Gy。V90为92%~97%,中位值为94%。第2、4、6个月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1%(10/32)、78%(25/32)、90%(29/32)。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者分别占18%(6/32)、72%(23/32)、6%(2/32)、3%(1/32)。1例肺出血、2例胸膜腔积血、2例少量气胸。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8例、Ⅰ级3例;晚期放射性肺炎0级30例、Ⅰ级1例。结论基于同轴套管针穿刺的扇形布源125I粒子植入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晓海;赵蕾;李松南;董建增;王占宏;范占明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评价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价值,以及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经临床及影像诊断证实的76例心肌病(包含心肌炎)患者(心肌病组)和33名对照组入选本研究。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心脏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 mapping成像、延迟强化(LGE)成像,分别计算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左心室T1均值。并根据LGE结果将患者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对不同入选对象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和心功能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76例心肌病患者中,51例存在延迟强化,25例未见延迟强化。增强前心肌病组T1值为(1306.4±84.6)ms,明显高于对照组[(1266.6±57.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 P<0.01),增强后心肌病组左心室心肌T1值为(483.6±112.0)ms,明显低于对照组[(534.1±92.7)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P<0.05)。其中,LGE阳性组患者增强前后T1值分别为(1322.2±85.8)和(459.7±132.2)ms,LGE阴性组患者增强前后T1值分别为(1267.0±68.5)ms和(521.0±95.2)m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LGE阴性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增强前后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病患者增强前后左室心肌T1值与EF值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2、-0.217,P值均<0.01),但与其他心功能参数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左心室心肌增强前后T1值有助于心肌病患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存在心肌延迟强化的患者T1值变化更明显,且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心脏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 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评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价值

    作者:张京刚;邢兆宇;邢伟;陈杰;查婷婷;徐晓霞;潘靓;卢海涛;邢士军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定量评估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IRI组(24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6只)。IRI组采用血管夹夹闭兔左肾动、静脉60 min后松开的方法制作IRI模型,Sham组不做夹闭处理。分别于建模前和建模后0.5、12、24、48 h行左肾MRI扫描(包括T2WI和SWI),IRI组在建模后0.5、12、24 h完成MRI扫描后立刻任意选取3只兔处死,其余15只IRI组兔和6只Sham组兔在完成建模48 h扫描后处死行病理检查。按照肾内髓、外髓内带、外髓外带和皮质的走行手工绘制ROI,记录上述各部位与肌肉的相对信噪比(rSNR),并将影像表现和病理表现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Sham组和IRI组肾脏各部位5个时间点间rSNR的差异,采用重复性测量方差分析比较Sham组和IRI组各时间点rSNR的差异。结果建模前和建模后0.5、12、24、48 h内髓的rSNR分别为0.28±0.04、0.98±0.14、0.69±0.07、0.57±0.06、0.43±0.03,外髓内带的rSNR分别为-0.08±0.03、0.57±0.05、0.32±0.07、0.16±0.02、0.04±0.01,外髓外带的rSNR分别为0.31±0.04、0.86±0.09、0.65±0.07、0.55±0.06、0.43±0.04,皮质的rSNR分别为0.05±0.01、0.80±0.04、0.68±0.07、0.47±0.07、0.36±0.08,上述部位不同时间之间rS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9.82、16.59、67.52和118.96,P均<0.01)。Sham组和IRI组间内髓、外髓内带、外髓外带和皮质4个部位rSNR值重复性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6.29、14.25、42.80和39.12,P均<0.05)。病理表现:Sham组和IRI建模前肾小球结构正常,肾小管管腔清晰,间质无充血、水肿;IRI建模后0.5 h肾小球囊腔扩大,肾小球皱缩,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管管腔扩大,间质水肿、充血;IRI建模后12 h肾小球囊扩张更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泡沫样变性、部分凋亡,近曲小管的刷状缘部分丢失,管内出现少量蛋白管型,肾间质见少量炎性细胞,肾周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淤血;IRI建模后24、48 h外髓肾小管损伤更严重,出现多发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凋亡,部分仅存肾小管轮廓,炎性细胞增多,红细胞管型和蛋白管型增多。结论 SWI技术能动态量化检测IRI后肾脏损伤程度的变化过程,间接反映IRI后各带(尤其是髓质肾小管、肾周血管)的病理变化,为肾IR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双靶点磁性、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对乳腺癌体外靶向结合的可行性

    作者:杨蕊梦;唐文洁;韦敏燕;赖胜圣;徐向东;梁思敏;魏新华;江新青

    目的:探讨双靶点磁性、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多肽RGD@BBN-脂质体(量子点)-超顺磁性氧化铁[RGD@BBN-lipo(QDs)-SPIO]的构建方法及对乳腺癌体外靶向结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合成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在其脂质核心亲水层装载水溶性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颗粒、脂质双分子疏水层装载量子点(QDs)、表面偶联RGD及BBN多肽,制备同时靶向整合素受体(αvβ3)和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双靶点磁性、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RGD@BBN-lipo(QDs)-SPIO。观察其在不同生理溶液中的稳定性;采用电子显微镜及Zeta电位和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磁共振波谱仪元素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及估算RGD及BBN的偶联率;行MRI T2 map扫描,计算双靶点磁性、荧光探针的T2弛豫率;采用细胞生长测试(MTS)法检测其体外细胞毒性;以乳腺癌细胞为测试模型,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荧光成像方法检测分子探针对乳腺癌的体外靶向结合特性。结果 RGD@BBN-lipo(QDs)-SPIO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静置3个月后无混浊、沉淀,明显优于未经修饰的SPIO组。电子显微镜下粒径为(118.2±3.9)nm;Zeta电位为(-24.78±1.68)mV;分子探针上RGD及BBN受体成功偶联,偶联率分别为33.05%、45.06%;弛豫率0.4981×106M-1·s-1。RGD@BBN-lipo(QDs)-SPIO即使在Fe浓度达到100μg/ml,细胞存活率仍保持在80%以上,具有较低细胞毒性。普鲁士蓝和荧光成像显示可以灵敏地靶向整合素αvβ3和GRPR任何一个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结论双靶点磁性、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多肽RGD@BBN-lipo(QDs)-SPIO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好,T2弛豫率高,肿瘤靶向结合能力强。

  • 锥形束CT对牙齿种植位点线距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旻;张志宏;刘红红;付晓江;张震东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对牙齿种植位点线距测量的精确性与可靠性,为CBCT在种植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10具不同的无牙牙合下颌骨模型进行研究,模型中混入10%的硫酸钡。所有下颌骨模型均用牙胶尖标记,确定测量截面及测量线距,拍摄CBCT并应用设备自带的DCTViewer软件测量标记线距,并与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的线距长度相对比。对CBCT测量值与体外直接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BCT测量前牙垂直线距、后牙垂直线距、前牙水平线距、后牙水平线距与游标卡尺测量的相应结果之间差值分别为(-0.0895±0.2200)、(-0.0830±0.1900)、(-0.0520±0.1400)、(-0.0847±0.3200)mm,CBCT测量结果与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t值分别为-1.784、-1.981、-1.621、-1.684,P值均>0.05)。结论在牙齿种植位点线距测量方面,CBCT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诊断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价值

    作者:李春媚;陈敏;王建业;王萱;张伟;李飒英;王文超;赵伟峰;张晨

    目的:探讨DWI的ADC值诊断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穿刺Gleason评分(GS)≤3+3=6,并进行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前列腺DWI检查。以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标本为参照,选择T2WI上相应部位的低信号区,放置ROI,测定病灶ADC值。根据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S,将穿刺GS≤3+3=6患者分为中、高级别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含4或5级)和低级别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不含4或5级)2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前列腺癌灶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以前列腺癌灶ADC值区分穿刺GS≤3+3=6患者中、高级别癌和低级别癌的效能。结果中、高级别前列腺癌28例,低级别前列腺癌26例。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癌灶的ADC值为(0.905±0.162)×10-3mm2/s,低级别前列腺癌的ADC值为(1.143±0.16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1,P<0.01)。ADC值区分前列腺中、高级别癌和低级别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以ADC=1.000×10-3mm2/s为界值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67.9%。结论对于穿刺GS≤3+3=6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灶ADC值有助于识别其中的中、高级前列腺癌。

  • 静态及动态MRI评价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6个月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

    作者:李娜;程悦;崔璨;沈文

    目的:采用静、动态MRI观察经阴道分娩后6个月初产妇盆腔器官位置和肛提肌的形态和功能,探讨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经阴道分娩后6个月的初产妇51例作为产妇组,未孕、未产的35名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态及动态盆底MRI检查。参照MRI诊断POP的标准将产妇组分为产妇POP组及产妇正常组。在静态MRI上行肛提肌损伤评分,根据双侧肛提肌总分判断损伤程度(无损伤、轻度损伤及重度损伤);测量动态和静态MRI上肛提肌以下指标,包括耻骨联合下缘至直肠后壁肛直肠连接处的距离(H线)、H线末端至耻骨尾骨线的垂线距离(M线)、肛提肌裂隙(LH)、提肛板角(LPA)、双侧髂骨尾骨角(ICA)。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比较产妇POP组与产妇正常组间动态MRI肛提肌测量指标间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产妇组与对照组、产妇POP组与产妇正常组间肛提肌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产妇组51例中,耻骨直肠肌无损伤44例、轻度损伤5例、重度损伤2例,髂骨尾骨肌无损伤32例、轻度损伤10例、重度损伤9例;对照组35例中,耻骨直肠肌均无损伤,髂骨尾骨肌无损伤32例、轻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1例。2组间耻骨直肠肌损伤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髂骨尾骨肌损伤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POP组24例中,耻骨直肠肌无损伤20例、轻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2例,髂骨尾骨肌无损伤14例、轻度损伤6例、重度损伤4例;产妇正常组27例中,耻骨直肠肌无损伤24例、轻度损伤3例,髂骨尾骨肌无损伤18例、轻度损伤4例、重度损伤5例。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损伤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8和0.559)。产妇POP组和产妇正常组用力状态下LH分别为(6.7±1.1)、(5.0±0.6)cm,用力状态下LHA分别为(41.6±12.6)、(24.2±5.5)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04)。其余静态和用力下肛提肌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会造成初产妇的不同程度肛提肌损伤,发生POP的初产妇伴肛提肌功能减弱。

  • 卵巢碰撞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

    作者:关键;王焕军;陈丽丽;郭燕;刘明娟

    目的:探讨卵巢碰撞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和临床资料完整的8例卵巢碰撞瘤患者资料。7例行盆腔CT扫描,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扫描,其中2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妊娠患者仅行MRI平扫;2例同时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肿瘤的形态、位置、大小、构成成分的密度(信号),并将肿瘤影像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8例均由2种不同卵巢组织来源肿瘤构成,肿瘤的组织来源为表面上皮、生殖细胞或性索间质3种类型。病变位于左侧卵巢5例、右侧卵巢3例。6例由表面上皮来源肿瘤与生殖细胞来源肿瘤构成,包括黏液性囊腺瘤与畸胎瘤4例、浆液-黏液混合性囊腺癌与畸胎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与单胚层畸胎瘤(卵巢甲状腺肿)1例;2例由卵巢上皮来源肿瘤与性索间质来源肿瘤构成,均为黏液性囊腺瘤与卵泡膜纤维瘤。8例肿瘤均表现为较大或巨大的类圆形囊实性肿块,直径9~26 cm,肿瘤内见多种密度或信号成分。碰撞瘤中生殖细胞或性索间质来源肿瘤较小,位于上皮性肿瘤囊变区内或贴附于其囊壁上,两者间有明确的分界,5例呈囊壁瘤改变,3例呈囊中瘤表现。构成碰撞瘤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生殖细胞性肿瘤及性索间质来源肿瘤在CT或MRI上均可见该类肿瘤本身典型的影像征象、密度(信号)特点。结论卵巢碰撞瘤的病理和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认识其构成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实现准确、完整的术前诊断。

  • 心脏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技术进展

    作者:殷亮;喻思思;龚良庚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是评估心肌组织特征的一种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能够直接定量心肌组织的T1值,可以无创地评估心肌梗死、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心肌淀粉样变等疾病[1-2]。CMR T1 mapping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基于反转或饱和脉冲序列激发,在纵向磁化矢量恢复过程中的不同时间采集信号,再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计算和后处理后得到心肌组织的T1值。笔者就CMR T1 mapping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 成人蝶窦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及并存颅内高压的影像表现

    作者:董继永;杨本涛;鲜军舫

    目的:分析成人蝶窦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及并存颅内高压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蝶窦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CT与MRI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31~64岁,平均(50±8)岁;1例仅行CT检查,4例仅行MRI检查,25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影像结果评价指标包括:漏口显示率,漏口部位、大小及数量,窦口邻近结构改变(蝶窦积液及脑膜脑膨出情况),伴随的颅内高压影像征象(蛛网膜颗粒小凹、空蝶鞍及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0例中,鼻内镜手术示漏口83%(25/30)位于蝶窦侧隐窝上壁与中颅窝交界处,10%(3/30)位于蝶窦侧隐窝上壁,7%(2/30)位于蝶窦侧壁。CT显示80.7%(21/26)漏口处蝶窦壁骨质缺损,96.1%(25/26)侧隐窝过度气化。MRI显示27.6%(8/29)漏口处线状脑脊液高信号从颅底蛛网膜下腔延续至蝶窦腔;89.6%(26/29)伴脑膜脑膨出,82.7(24/29)窦腔脑脊液高信号充填,27.6%(8/29)窦腔气-液平面,75.9%(22/29)漏口邻近侧裂池扩大,3.4%(1/29)邻近侧脑室颞角扩大,3.4%(1/29)邻近脑沟增宽。本组患者伴颅内高压征象:MRI检查100%(29/29)空蝶鞍,93.1%(27/29)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CT、MRI显示100%(30/30)中颅窝底蛛网膜颗粒小凹。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蝶窦漏与颅内高压同时存在;CT和MRI联合应用能准确判定漏口及其伴随的颅内高压征象。

  • 比较不同心电图编辑技术改善期前收缩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特点

    作者:徐同江;刘建新

    目前,冠状动脉CTA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排查冠心病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1]。扫描时患者的心律变化和是否能屏气配合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曝光过程中患者突发期前收缩常导致心电门控信号识别错误,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导致检查失败。研究结果显示,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配合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编辑可以改善心律不齐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2-3],但采用ECG编辑功能中何种技术方法效果佳尚不清楚。笔者旨在探讨忽略法(disable Sync)、删除法(delete Sync)、插入法(insert Sync)和移动法(shift R-peak)4种ECG编辑技术[4-5]改善期前收缩患者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价值。

  •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蔡明岳;曾昭吝;黄文薮;王皓帆;黄明声;关守海;钱结胜;李征然;朱康顺

    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1-3],其疗效与脾栓塞程度密切相关[1-2]。然而,随着栓塞程度的提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3],特别是存在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4]。如何平衡疗效与并发症风险、控制合适的脾栓塞程度一直是PSE操作者面临的难题。本研究通过CT精确测量脾脏体积,计算脾栓塞程度,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发生PSE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肌内黏液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乐洪波;张慧红;吴先衡;马树华;肖壮伟

    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 myxoma, IM)是一种罕见的分化未确定的良性软组织肿瘤[1]。这种肿瘤与其他黏液样软组织肿瘤如黏液样脂肪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及关节旁黏液瘤在临床表现及病理上有相似之处,但肌内黏液瘤一般不复发、不转移,因此术前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肌内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基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模拟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陆静;喻杰;张晓曦;夏林生;史河水;程永光

    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冠状动脉内压力-血流梯度和血流储备等变化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指导血运重建术,使患者大程度获益并避免不良结局,比单纯形态学评估更有临床意义。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计算机技术和流体物理学结合的交叉学科,CT扫描获得的冠状动脉三维数据结合CFD可以推导冠状动脉内血流的流体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的压力分布、剪切力分布和流速分布,在形态学基础上增加功能学信息,为无创性评估心肌灌注提供新的方法[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基于高分辨率双源CT构建优化的三维冠状动脉体型,并结合计算流体模拟流程以评估左冠状动脉压力梯度和剪切力、血流速度梯度分布的技术线路。

  • 喉软骨肉瘤二例

    作者:甘信涛;佟丹;黄婷婷;闫昱竹;申智蒙;韩聪;陈忠萍

    例1患者男,58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3年,加重2 d入院。咽喉CT扫描示声门下区后部环状软骨处见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局部见少量条状钙化,约2.2 cm×2.1 cm×2.4 cm(图1),肿物上极位于甲状软骨下缘水平、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向左前方突入喉腔,喉腔明显狭窄,左侧梨状窝消失,邻近环状软骨中断破坏(图2)。术中见肿物侵及环状软骨,显微镜下见软骨细胞,大小不一,椭圆形、圆形,核深染,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可见双核肿瘤细胞,软骨样基质内有黏液变性(图3,HE ×40)。病理诊断:高分化软骨肉瘤。

  • 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在儿童低剂量颈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军;于彤;刘志敏;刘勇;路春兰;霍爱华;段晓岷

    目的:探讨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降低儿童颈部CT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尤其是甲状腺区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比ASIR技术(A组)和滤波反投影(FBP)技术(B组)的颈椎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2组各70例患儿,年龄、性别分布匹配。A组采用Discovery CT750 HD(GE Healthcare)进行颈椎CT扫描,预设噪声指数14 HU,B组采用VCT 64(64 Lightspeed VCT,GE Healthcare)进行扫描,预设噪声指数为12 HU,余扫描参数两者相同。记录每例患儿扫描野范围内小电流值、大电流值、甲状腺扫描区的电流、剂量报告表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CT图像的客观噪声值,并对图像进行4分制主观评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2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Kappa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A组和B组患儿扫描野范围内小电流值分别为(26.8±4.2)、(43.2±15.4)mA,大电流值分别为(35.8±9.6)、(41.8±13.6)mA,平均电流值分别为(34.6±8.4)、(41.0±13.2)mA,甲状腺扫描区的电流分别为(36.8±12.4)、(44.7±21.0)mA,CTDIvol分别为(1.3±0.3)、(1.8±0.6)mGy,DLP分别为(29.0±8.3)、(40.3±15.6)mGy·cm,扫描长度为(157.5±20.2)、(157.6±21.8)cm。A组的平均电流值、甲状腺区电流值、CTDIvol和DLP值分别较B组降低约15.8%、17.9%、27.3%和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0~-0.02,P值均<0.01)。2名医师的主观评分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34,P<0.01)。2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3.4±0.9)和(3.3±1.0)分,松质骨噪声值为(32.5±5.3)和(32.9±5.1)HU,颈部肌群噪声值分别为(9.2±2.3)和(9.1±2.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0.24,P值均>0.05)。结论与FBP的HRCT扫描方案相比,30%ASIR CT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患儿颈部及甲状腺区的扫描剂量。

  • 《中华放射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放射学
  •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

    作者:冯晓源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到了“精确医疗计划”,他说:“我希望能够消除小儿麻痹症,开创人类基因组医学的新时代,提供及时、正确的治疗;希望使我们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使我们所有人获得个体基因信息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从而拉开了精准医疗的帷幕,精准医疗的概念自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 心脏三维打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坤;吕滨;郑哲;李守军;胡盛寿

    目前三维(three dimension,3D)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外科、神经外科、牙科、整形外科及药物研发等医学领域,但在心血管领域却是刚刚起步[1]。2014年底,心脏3D打印开始在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年会(EACVI)亮相,一度成为大会的亮点。我中心长期关注心脏3D打印的发展动态,在此,简要介绍国内外心脏3D打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